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属于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课讲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包括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国际形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其内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方面的内容。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教学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经常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文件和图片,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兴趣浓厚。

且高一学生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刚开始走向成熟(辨证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所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这就为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

2、通过感知各种材料,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究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弱国无外交”,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图片、文字、影视情景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出发,思考、探究,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2、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教法简介采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模式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景→“诱与导”体念情景→“思与探"变换情景→“用与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新中国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状态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第一年同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2. 1955年,印尼万隆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前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总结: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2.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
存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本课小结
依据
国家利益
政策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方针
另起炉灶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国际环境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4、“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 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1、1949: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3、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日内瓦会议
5、1955:万隆会议
1949年10月 2日,中苏 建交,苏联 是第一个承 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 家。图为当 年10月16日 苏联首任驻 华大使罗申 向毛泽东主 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初期——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和政策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 外交活动。
阅读本课内容,归纳:
1、两个背景? 2、一个外交政策? 3、三个外交方针(含义、意义)? 4、五个成就?

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自己整理

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自己整理
1.了解新中国 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建立初期的重 提出 大外交活动 2.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 2.理解和平共 方针的影响 处五项原则在 【学法导引】 处理国际关系 1.从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两个方面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方面的意义 2.注意搜集当时的国际背景材料,客观分析新中国的外交
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①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国家领土和主权被肆意践踏。 ②现实原因:国家独立后,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但世界并不太平,两大阵营严重对立 ③主要原因:中印作为邻国,需要正视历史与现实,和平共处,维护地区稳定,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 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它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 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
自己的国家利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
立自主,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倒向苏联一边,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意味着中国绝不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
家交往。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表现:1950--1953抗美援朝运动;1950.2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原因:战后美苏冷战对峙,为保障新中国的国
外交原则: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开篇导读』
• 外交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延伸。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在国际舞台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 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策略。 高明的外交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余年间,我国政府腐败无能,丧 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欺凌掠夺,当时中国的外 交是屈辱的。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 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要想了解新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6

从“革命外交” 到“国家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内容的复习,了解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深入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的复习,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实以及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外交政策的时代性,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材料,合作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因及成就等,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概括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

形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方针以及原则的背景分析,感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热爱和平的愿望;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新旧中国外交对比及外交转型背景。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师:外交是一个国家内政的延伸,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外交,新中国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来发展自己的外交呢?阅读史料:材料一: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材料二: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和活动的因素有哪些?生: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国际形势、外交家的智慧……师:其中影响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师: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国家利益出发,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政策,取得哪些成果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建国初期革命外交的形成、二:从革命外交到国家外交、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问题一:建国初期的革命外交史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 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 包括哪些内容。(10分)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4分)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上还是倾 向于亲善和合作。但是好景不长,这种 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快要结束时被 打破了。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 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声称共 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 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 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 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 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 辱的外交史。” —— 周恩来
现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奠基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进一步完善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 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 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 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 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矛盾 吗?为什么?
“一边倒”的必要性: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美国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
“求同存异”
同: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提出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毛泽东的声明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0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2
3
为什么
资本主义阵营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斗争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是什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 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 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 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 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学习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感悟思考】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一)确立外交的根本方针1、背景:一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政策:3、主要内容:(注意每一内容的含义和意义)4、成就:先后同哪些国家建交?最突出成就是什么?5、意义:国内:促进了。

国际:打破了;巩固了。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提出及完善:提出目的:积极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1953年12月(2)1954年2、意义:国内国际(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亚非会议(1)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2)讨论的问题及结果(3)意义2、万隆会议⑴背景:⑵主题:讨论哪些问题?⑶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⑷结果:会议通过了宣言,提出了原则,是的体现和引申。

⑸意义:①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②加强了。

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巩固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一轮复习】考点讲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基础知识1.外交政策和方针(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①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③_____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b.目的:和平解决④和印度支那问题。

c.作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作用:周恩来提出⑤“”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考点精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三、自测题1.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2.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世纪50年代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奉行_________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原则:①“另起炉灶”: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________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 一边。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特别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___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__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原则。

明,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2)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①为了和平解决 _____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举行了日内瓦会议。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1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

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不同。

②运用历史材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②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生(讨论):周恩来。

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的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快速通读课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包括哪些方面?生:①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师:对,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师:请同学们看“学思之窗”,联系中国近代史想想,周恩来为什么要这样说?生:近代反动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西太后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袁世凯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9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9张PPT)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国际关系最 突出的特点: 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 斗争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 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 有信心。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 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 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 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意义: 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的界限,反映了 国际关系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周恩来曾经指出:世 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李爱华《邓小平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阐发》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 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1.新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这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提供了可能。

二、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1.“一边倒”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方针的实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2.“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对于驻守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这一政策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掉。

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影响,这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打扫一下,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中国初期实施“一边倒”的原因:(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外交成就;②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③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②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③通过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认识新中国初期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A、导入:展示幻灯片:周恩来和英国伯默斯顿各自的一段话,领悟两个道理:①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②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展示新中国三个阶段外交状况幻灯片,让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的外交状况。

)B、合作探究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两大方面进行学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生:学生根据学案梳理第一目:(P108—109)掌握三个问题: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指导思想;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

师: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并适当补充。

生:回答外交指导思想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

生:解读并阐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并掌握各方针的意义。

师:展示幻灯片进行强调点拨。

知识升华: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教师展示幻灯片)(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生:根据学案梳理基础知识,理清新中国初期中国外交的四大成就。

师: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

成就一:同苏联等17各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生:概括背景,理解成就取得的不易及重大意义。

师:点拨“历史纵横”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让学生认识其签订的重大历史意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习题(1)

人民版必修一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排除;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亚非会议的影响,不属于“共同影响”,排除AB;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与“20世纪50年代”不符,故C错误。

2.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打破了外交僵局1/ 7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图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法则”。

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其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0.2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5日, 任命罗申为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图为罗申(前 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 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和尼赫鲁总理会谈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 位参加国际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高一年级 历史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内涵?
① “另起炉灶”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பைடு நூலகம்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 斗争中不致孤立
“打扫干 净屋子再 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 “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了新中 国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

5、“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 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 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解决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日内瓦会议 (1954年)
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 度支那问题 成果: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 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③意义: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 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发挥了积极作 用,提高了新中国的 国际声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 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 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 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题。
求同 存异
改变会议航向的舵手
• 万隆会议后,一位 路透社的记者曾报道: ‚大家都承认周恩来 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 宰着会议… …代表们 惊叹的说:‘他是以 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 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 的话啊!’‛
8.(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8)通过日内瓦会 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9.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 A.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6.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 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 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 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 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第七单元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课)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2、外交环境恶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3、打开外交新局面
(24课)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24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请观察两幅图 片中的中国人 的姿态和表情, 说说感受。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屈辱”可以
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
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讨论极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 1953年12月,第一次提 出; 1954年,中印缅三国发 表联合声明,将其作为 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部档 案馆保存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的周恩来 互不侵犯、 总理亲笔 书写的和 互不干涉内政、 平共处五 项原则 平等互利、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 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 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 外交关系。并提出了....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 殖民地的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3、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 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立 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 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从旧中国屈辱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转变。 思考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利益 (2)国家性质 (3)国家力量 (4)国内外形势 ……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二、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
1、1949-1950,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5、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 1949.10—1950.10与17国建交
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 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 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 “打扫干净 华残余势力和一切 特权,再考虑与西 屋子再请客”方国家建交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 “一边倒” 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无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 • 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 版等机构的活动等
既“一边倒”又“独立自主”岂不矛盾?
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 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 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 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 “另起炉灶” B 团结世界人民 C “一边倒”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C.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 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10. 下列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实行“无敌国外交” B.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 参加万隆会议
知识梳理
背景
国家 利益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外 交 成 就
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 万 隆 会 议 】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印尼总统苏加诺
5.万隆会议(1955年)
成就: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6.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律不准驶入中 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 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这种措施所体现出 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主要是由于它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 屈辱 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反动政府的无能,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力衰弱。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 改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3课
(1949---1955)
二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对立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国际关系最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突出的特点: 两大阵营的 不利形势: 对立和激烈 斗争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新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遇难的3位新华社记者:李平、 黄作梅、沈建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周恩来原 定率中国代表团从香港搭乘 飞机参加万隆会议。国民党 特务买通香港启德机场清洁 员周梓铭,在周恩来预定搭 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 “克什米尔公主号”机头残骸 什米尔公主号”的右翼轮舱 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 周恩来因刚做完阑尾炎手术, 临时改变行程。克什米尔公 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爆炸, 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 名机组人员生还。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