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外贸困境问题研究

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外贸困境问题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114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外贸困境问题研究罗浛方 邵阳市第二中学摘要:“中国制造”一直都以劳动密集型、价格低廉这两个特点著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取代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中国在世界上频繁遭受反倾销,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企业利润越来越博。

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推进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产品创新,以质取胜,从劳动力优势转变为劳动力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114-01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低成本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之后,大多无法收取品牌和技术溢价,外贸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弱,外贸发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出发展瓶颈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出口现状与面临的困境(一)我国大量出口属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投资者不断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地,致使大批跨国公司把工厂建在中国,以充分享受到中国的人口红利,最终,为我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

我国大量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进而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201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8.8%,工业制成品占91.2%,至2014年,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94.8%,初级产品下降至5.2%。

(二)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频繁遭遇反倾销中国加入WTO 的时间虽不长,但自从加入,一直是国际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及反补贴保护措施最多国家,在2005年我国出口就遭受了33件调查,这重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因为长期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大部分产业保护期限也已到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众多原因的相互作用,至使中国制造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关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最大奇迹,莫过于在短短30年时间里,使中国制造业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30年过去,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优势逐渐丧失、政策支持逐渐弱化,国际竞争对手迅速成长等一系列压力,产业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尤其在当前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举步艰难,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大规模企业破产、外资撤离、出口滑坡情况。

中国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初步统计,去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胶东半岛。

在企业倒闭风潮中,实力相对雄厚的外资企业不但未能稳住阵脚,而且率先出逃,有的向中国周边成本更低的南亚、东南亚转移,有的回流至本国,有的干脆弃厂而去,逃之夭夭。

眼下,国际资本以中国为重心的生产布局,正在出现调整,即不再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基地,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尽管可能不会大规模撤离,但也只为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日本纺织企业正在探索一种是以泰国为经营总部,以缅甸为生产基地的新模式,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尽管投资回流本国的案例相对少数,但因其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中,显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低成本地区向高成本地区的回流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动向。

不仅如此,沉淀在国内制造业的民营产业资本,也有脱离制造业的倾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从商业模式、国家法律政策调整、国际经济结构变化三个层面探讨。

从微观层面看,相当一部分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根本性缺陷。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与其特殊的加工贸易生产方式分不开,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在纺织、服装、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广泛采用,在信息技术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高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中,运用得也很普遍。

2024年劳动密集型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劳动密集型市场调研报告

劳动密集型市场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劳动力需求量较高,且劳动力是生产的重要要素的产业。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劳动密集型市场,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采访和实地观察等。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调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3. 市场概况3.1 劳动密集型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劳动密集型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该市场的总规模达到了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3.2 劳动密集型市场的主要行业在劳动密集型市场中,主要涉及到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

其中,制造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约占总规模的X%,其次是服务业和建筑业。

3.3 劳动密集型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市场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4. 影响劳动密集型市场发展的因素4.1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劳动密集型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着利润空间缩小的压力。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应对这一挑战。

4.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4.3 国际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密集型市场正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5. 发展建议5.1 推进科技创新为了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引进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5.2 培育新兴产业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探索培育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发展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推动劳动密集型市场的转型升级。

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制造业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1. 低附加值制造业: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劳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阶段,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无法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

2. 国际竞争力下降: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崛起,中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低成本劳动力的失去优势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使得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受到了压制。

3. 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生态平衡,也给企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 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业应注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重视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

3. 环境友好型制造:中国制造业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推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制造业应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进行合作,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

5. 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

6. 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加强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结语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中国制造业可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持续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经贸我国翘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龚雄军崔琴邱毅内容摘要: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经贸争端等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出口金额下降、向海外转移等现象。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是否具备竞争力,引起了各方关注。

文章对中国入世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回溯,并分析了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差异,及其在国际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金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触顶”,且不同产品出口分化比较明显,在不同国家市场表现也有较大差异。

服装、鞋类和箱包等产品,受周边国家相关产业迅速崛起的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纺织、玩具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有较强竞争力。

需要客观看待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遭遇“工资天花板”这一事实。

最后,从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和加强对外投资管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双循环一、弓I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具有显著“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征的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该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少数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和创新链优势的重要制造部门,其产品不仅是我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生产品。

在我国生产的各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广泛渗透进全球市场的过程中,我国“世界工厂”地位逐渐被世界人民熟知和认可。

我国入世前,国内学者主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和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尚君启(1998)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工业结构演进历史经验角度提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是解决我国大量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入世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学界开始关注要素禀赋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

蔡昉(2007)提出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即使资源要素禀赋发生了较大程度变化,也不必然要经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导的发展仍有其可行性。

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企业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企业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波动,让人民币汇率小幅度、逐步、有过渡时间的调整,给企
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建立起以职业学校为核心,以各类培训
业适应汇率变化的空间和时间。
机构为辅助,高中低级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远程教育和
要改进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现场教育结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应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规避汇率风险
三、政策建议 (一)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金 融服务 要结合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情况,给市场一个明确的、相 对稳定的汇率水平信号,不应按市场想象的空间和幅度调整 汇率。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坚持循序渐进、适度稳步原则,当 汇率大幅波动时,央行要进行适当干预,防止剧升急降、大幅
万方数据
经济理论研究39
作者简介:
(四)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人才结构性失衡
张建平,南京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
一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提高劳动
分行调查统计处任职。
者素质和技能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应建设一大批
)_‘】卜(灌】卜(灌】卜(K】卜(堰】卜(灌】卜(斌】卜(K】卜(堰】卜()_‘】卜o●【】卜(X】卜()_‘】卜(堰】卜()_‘】卜援】卜()-‘】卜(埋】卜憾】k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
版社,2006:49—55. [2]蒋桂玲.浅议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的价值管理[EB/OL].
http://www.hebjs.gov.cn/jszx/dzkw/jszjxx/200707/ zylt/200709/t20070909—85180.htm,2007—7—9. [3]姚兵.项目管理,以制造价值为已任[EB/OL].http://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一、概述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相对较多的行业。

这些行业通常以人工为主要生产要素,相对较少地依赖机械设备或其他自动化生产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案例,探讨其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

二、服装制造业案例分析1. 行业背景服装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之一,并且拥有庞大的人工资源和成熟的供应链系统。

2. 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服装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了制造商利润率下降。

其次,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和快速变化,需要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

3. 挑战与前景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设计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餐饮服务行业案例分析1. 行业背景餐饮服务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涵盖了众多食品加工、供应和销售环节。

这个行业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发展。

2. 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餐饮服务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消费者对各种美食和就餐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外卖平台和在线点评等数字化工具也推动了行业创新。

3. 挑战与前景虽然餐饮服务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力成本上升、食品安全问题等,但其前景仍然广阔。

通过提供特色菜品和优质服务,餐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四、结论劳动密集型行业无论是服装制造业还是餐饮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尽管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挑战,但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创新生产技术,并运用数字化工具等手段,这些行业仍然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中国就业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就业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就业环境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将对中国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1. 就业背景中国的就业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1 人口规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人口的规模也给就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1.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的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不少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1.3 教育水平中国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在不断增加。

这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但也加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2. 就业现状中国的就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2.1 就业率中国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就业,包括实施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等。

2.2 就业结构中国的就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

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就业比例逐渐下降,而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就业比例不断增加。

2.3 失业问题尽管中国的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乐观,但仍存在一定的失业问题。

城乡劳动力转移、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3. 就业问题与挑战中国的就业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就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行业的萎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劳动者需要进行职业转换和再培训。

3.2 就业机会不均衡中国的就业机会不均衡现象明显,东部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增加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分配问题。

3.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就业压力也非常大。

由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不少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4. 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应对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4.1 促进创新创业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才投身创新创业领域,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3年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加速,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都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这使得全球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

然而,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行业结构、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市场规模方面一方面,全球人口基数的增加和市场开放的扩大,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是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货物出口,行业已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

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正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首先,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进步对于人力成本的提升,将使得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逐渐背离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其次,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始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所需要关注的发展趋势。

更何况,随着技术和产业进步的提升,许多原本由劳动密集型行业维护的产品类别,正逐渐被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等领域所取代,这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市场规模变化。

二、行业结构方面在行业国内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相对较快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家庭日用品、服装、文化用品,玩具制造,轻工机械等行业方向做的比较熟练。

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行业技术、品牌、营销和销售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在行业结构上,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给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效应的强烈追逐,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过程,更多的企业正在以高端化、智能化的道路实现转型,市场角色分工和运营转型的趋势普遍存在。

三、市场需求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改变。

在传统的装备、电子等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逐渐被智能、自动化装备所替代;在家庭日用品、家具等行业中,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设计、品牌也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制造业现状分析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现在的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然而,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这并不一定是长期可持续的优势。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制造业的成本也将逐步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

二、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制造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也在不断地加大环保的力度。

绿色制造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成为行业内的新优势。

2. 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3. 创新驱动创新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加大创新力度,将知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业。

4.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产业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影响1. 就业增加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对于就业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望为国内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

未来,中国制造业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3. 高质量发展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海关总署

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海关总署

4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良好“一带一路”助力企业优化产业链(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及类似容器、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915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2.2%,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0%。

一、4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4月份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

4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延续3月份回稳向好态势,当月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605.6亿元,同比增长16.8%,环比增长9.8%(下图)。

2016年以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走势图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6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7年1月2月3月4月金额(亿元)-40-20020406080100同比(%)出口值同比(二)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超1成,加工贸易出口小幅增长。

4月份,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783.8亿元,增长10.4%,占同期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的(下同)68.5%。

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09.9亿元,增长2.4%;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出口66.8亿元,增长10.1%。

(三)民营企业出口逾7成,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4月份,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836.4亿元,增长22.4%,占70.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52.5亿元,增长3%;国有企业出口216.7亿元,增长11.5%。

(四)对前4大市场出口均实现2位数增长。

4月份,我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分别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530.5亿元、430.3亿元、333.6亿元、181.4亿元,增长19.8%、10.1%、17.1%、17.8%;上述4者合计占56.6%。

同期,对非洲、拉丁美洲分别出口175.2亿元、141.6亿元,增长17.4%、27.7%;对香港出口120.4亿元,下降7.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狭义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行业;广义是指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

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等服务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最新统计,年,全国~岁的人口有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约占全球强;年末全国就业人口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

劳动力成本低,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年,全国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纱、布、化纤等纺织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传真机、房间空调器、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机、光通信设备等电子、家电组装加工产品分别增长、、、、、和。

从近年看,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就业数量远远高于第二产业。

据统计,~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近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提高至。

而第二产业同期由万人增加到万人,仅增加万人,年平均增加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下降至。

分行业看,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年间增加就业万人,增幅,是增加就业量最多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就业万人,增幅;社会服务业增加万人,增幅,是增幅最大的行业。

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同期增加就业万人,增幅;制造业同期减少就业万人,减幅达。

近些年,由于工业企业改制和实施减员增效等措施,工业就业在大幅度减少。

据~年统计,在工业个行业中,就业略有增加的仅有个行业,个行业持平,其余个行业全部减员。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

“世界加工厂”将何去何从?世界银行曾经力推非洲抓 住契机,接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接力棒”。另有观 点提出,地处南亚的印度仍处在人口红利期,越南
、老挝、缅甸等国收入水平较低,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 新的“世界加工厂”。但也有学者认为,上述地区无法 承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日本学者小泽辉
智2010年曾撰文指出,中国内陆地区仍具有低成本优势 以吸引产业转移,而政府也无意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路径,同时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远
形成挤出效应促使劳动力回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离 土不离乡”或不出省的迁移模式,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最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转向内陆,内陆
省份的引资力度持续加强。就一国内部而言,跨区域投 资是雁阵模式承接继起的纽带。必需品消费市场的饱和、 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以及对高附加值产品的追求
,促使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更具优势的地区 转移。而投资渠道的畅通和引资政策的得力,是后发地 区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
地区阶梯式升级、继起式转移的过程。劳动密集型制造 业从日本转移到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进而转移到东盟 国家和中国。实施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
国家FDI的牵引下,往往会沿着“进口→自主生产→出口” 的路径实现财富的积累,同时随着本国收入水平的提高 和资本的积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将低
附加值的产业向外转移。从产品类型的角度看,产业变 迁的路径往往是由消费品制造业到资本品制造业,这是 雁阵模式的引申类型。 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地
Hale Waihona Puke 区发展具有差异性,而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 产业转移并不必然地指向非洲或者南亚,而是有可能在 国内延伸。有学者指出,小国经济资源禀赋单一
,其产业结构具有同质性,一旦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经 济整体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大国经济在地区之间具 有异质性,一些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另一些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狭义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R&D)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行业;广义是指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

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等服务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最新统计,2003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4%,约占全球1/5强;年末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

劳动力成本低,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3年,全国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24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2%。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纱、布、化纤等纺织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72%、16.21%和19.16%,微型电子计算机、传真机、房间空调器、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机、光通信设备等电子、家电组装加工产品分别增长119.79%、151.13%、59.27%、53.99%、50.1%、和34.11%。

从近10年看,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就业数量远远高于第二产业。

据统计,1992~200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3098万人增加到21090万人,增加799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近800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19.8%提高至28.6%。

而第二产业同期由14355万人增加到15780万人,仅增加1425万人,年平均增加143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21.7%下降至21.4%。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为大规模出口期,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充分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为全球工厂。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迅速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第二阶段是转型升级期,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制造业开始加大创新和技术升级力度,转向生产中高端产品。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第三阶段是智能制造期,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精”的转变。

政府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链完整:中国制造业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成品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的完整性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 劳动力红利:中国制造业拥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在大规模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 市场规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内需市场庞大。

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基础。

4. 优惠政策: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减税降费、创新引导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尽管中国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1.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转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融合,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也在不断革新。

中国的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1.低端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的起步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并引进了大量的外资。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厂。

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进入成熟期的阶段。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呈现出细分、专业化、区域化的趋势。

例如,广东是玩具、皮具、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浙江是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

3.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级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将自己的产品更新升级,优化工艺和技术,并且开始在创新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制造业一体化程度加深。

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不再是低为主,现在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设计、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而制造业一体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元素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高端制造业得到重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

3.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科技投入,替代人力作业,提升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保持竞争力。

出口、劳动类型差异与劳动需求——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出口、劳动类型差异与劳动需求——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管理 制度
出 口、 劳动类型差 与劳 需求 升 力 动 丁 异 - 『 ‘ . r T \
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口文 /司传 宁 “
(. 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 ・ 济南)
[ 提要] 出口对企 业不同类型 劳动 裕 , 那么该国将在 劳动密集 型产 品上具有 20 0 0年 3 4个工业行业就业的影响。结果 的需求具有不 同的影响。 中从生产函数 比较 优 势 并 出 口 。相 应 的 , 劳 动密 集 型 发现出 口导向比(P 口强度) 文 该 U出 增加 1 %会 出发 , 推导 出劳动需求的理论 方程 。在此 产品所在 行业将增 加对劳动 的需求 。 同 显著提高就业水平 01 %。 申和廖伟兵 .0 周
工 就 业 , 同时 也 从 侧 面反 映 出我 国企 业 (9 9 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 , 但 19 ) 分析了英 和行业的就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
出口还是 以非熟练 劳动密 集型 产品 为主 国 1 7个制造业 行业 的贸易对 劳动 需求 受到数据 的限制 , 6 上述 实证研 究并没有考
工的需求 , 但却抑制 了对非生产类员工的 但 同 时 也 发 现 进 口 竞 争 行 业 的 劳 动 需 求 申和杨传 伟 (0 6 对我 国主要 贸易伙 伴 20)
需求 。因此, 出口能够增加 我国生产类员 也 增 加 了 。 G en w y Hn rea a , ie和 Wr h 的经验研 究也表 明出 口促进 了我 国总体 it g
按 照现行 的评 价标 准一栋 建筑可 能 建筑 , 2 卷增刊. 第 1
基础上 ,采用世界银 行提供 的我 国 2 0 样, 09 该行业中的企业在 出 口过程 中也会相 (0 6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方法 , 20) 从服 务贸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论文报告: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与就业状况分析一、概述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现状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利弊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五、就业状况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关系一、概述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各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在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是广泛分布于许多基层经济中、中小企业中,承担了大量就业岗位,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和政府的就业政策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也是中国外贸一大特色。

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外贸的支柱型产业。

据统计,2019年全国企业整体出口数量为13.77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出口占比达到89.5%。

而在制造业出口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份额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近几年占比在20%以上,如玩具、服装、家具、电子等领域均是信手拈来。

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利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既有优势,也有弊端。

其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门槛低、进口原材料成本低等优势便于出口,坚持外向型的经济发展能吸收更多的国外资金和市场资源,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国际分工。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环保难以达标,以及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等问题。

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竞争力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核心。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独占鳌头,一方面国内政策的支持,包括低利率信贷的优惠、税收政策,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改进,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方面得益于国内的产业集群,在不断深化细分领域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了从供应链到价值链的跨越。

几乎成为各国客户致力于下载成本的首选。

五、就业状况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关系创造就业机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考虑因素。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狭义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R&D)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行业;广义是指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

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等服务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最新统计,2003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4%,约占全球1/5强;年末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

劳动力成本低,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3年,全国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24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2%。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纱、布、化纤等纺织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72%、16.21%和19.16%,微型电子计算机、传真机、房间空调器、集成电路、移动电话机、光通信设备等电子、家电组装加工产品分别增长119.79%、151.13%、59.27%、53.99%、50.1%、和34.11%。

从近10年看,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就业数量远远高于第二产业。

据统计,1992~200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3098万人增加到21090万人,增加799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近800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19.8%提高至28.6%。

而第二产业同期由14355万人增加到15780万人,仅增加1425万人,年平均增加143万人,占总就业的比重由21.7%下降至21.4%。

制造业就业状况

制造业就业状况

制造业就业状况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为国家带来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业就业状况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的制造业就业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制造业就业现状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就业状况普遍面临着困境。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工作岗位正逐渐减少,因为许多岗位已经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取代。

另一方面,新兴制造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不足以填补传统制造业岗位的减少。

这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工作,造成了就业市场的压力。

二、制造业就业状况的原因分析1. 技术进步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中的许多重复性劳动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所替代。

这样的替代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人为错误。

然而,机器人不能像人类一样具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很难取代所有的工作岗位。

2. 全球化竞争制造业市场的全球化也对就业状况产生了影响。

由于全球资源配置的转移,一些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市场则因为成本上升而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因此,全球化竞争使许多国家的制造业面临困境。

3. 教育与技能不匹配制造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工人具备更高的技能和知识。

然而,在一些地区,教育体系并没有相应地调整,造成了教育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

许多工人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匹配问题。

三、解决制造业就业问题的途径虽然制造业就业状况面临困境,但仍有一些解决办法可以探索。

1. 促进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确保工人具备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工人提高就业竞争力。

2. 鼓励创新和研发制造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研发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政府可以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这将有助于创造更多的高技能工作岗位。

3.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可以帮助各国制造业互补发展,共享资源和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数据分析显示,立足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无论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以就业增长为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其出口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一致性。

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比较优势策略持续到今天,其拒绝劳动力增加的趋势开始显现,中国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值得重新思考。

关键词:比较优势,出口,就业
一、引言
对于一个开放经济来说,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增加,可以通过市场网络的延伸、专业化分工、知识扩散以及创新激励等途径,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克鲁格(krueger)等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就业关系的个案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在引致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全社会总就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而廉价的低技能劳动力,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鼓励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资本密集型进口替代产业发展,那么,这种做法将有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

根据林毅夫等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之所以在增长和劳动力吸收方面成就斐然,原因就在于它们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有效利用了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数据显示,继1992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突破1亿人之后,接下来的10多年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稳步上升,2004年达到1.4亿人的水平。

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以及其后比较优势战略的逐步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和出口。

作为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制造业以其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高关联度和高贸易额,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方面具有核心作用。

正如帕克(h.pack)所说,即使制造业部门就业量仅仅占到一国就业总量的10%,也意味着该部门吸纳了现代部门数量可观的就业。

中国的事实正是这样,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制造业部门就业基本维持在0.8亿人的规模,占全国就业总量的11%和第二产业就业的50%,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合计数的22%~23%。

鉴于制造业部门在发挥比较优势方面的重要性,对该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比较优势产业贸易与就业现状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劳动/资源密集产品包括皮革—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及运动器材、木材及纸制品、非金属矿产品等四类。

基于这种规定,《中国统计年鉴》“海关进出口分类金额”统计项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皮革类、木及木制品类、木浆及纸类、纺织品类、鞋帽类、石料及玻璃类、珍珠宝石类等七项产品。

与此相对应,《中国统计年鉴》制造业各行业分类项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业大致包括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文体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8个行业。

但是,从中国产业增长和对劳动力吸纳作用的实际状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这种划分标准有些偏窄。

郭克莎在对国内产业技术密集度、生产率上升率、就业吸收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把专用设备、普通机械、电器机械及器材等行业归类于“以就业增长为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

根据郭克莎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本项研究中,笔者把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产业分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关联度劳动密集型产业两大项(表1),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分为两类(1类、ⅱ类),高关联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分为两类(ⅲ类、ⅳ类)。

下文的数据分析,即依据这四个类别进行。

2.对统计数据的几点说明
在贸易与就业关系的分析方面,鉴于中国统计制度本身的局限,如何将不同口径的贸易和就业数据进行整合和对应,是笔者必须首先着手解决的问题。

为此,对于有关统计数据,有必要进行以下说明。

(1)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数据口径的对应问题。

基于表1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与i类产业(皮革毛皮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等6个行业)大致对应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类项有皮革类、木及木制品类、木浆及纸类、石料及玻璃类、珍珠宝石类、其他类等七项;与ⅱ类产业(金属制品业)大致对应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类项是贱金属及其制品一项;与ⅲ类产业(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大致对应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类项是纺织原料及制品、鞋帽制品等两项;与ⅳ类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大致对应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类项是机器机械制品一项。

(2)就业数据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部门就业数据,1997年以前是“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1998年以后是“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两个时期的就业口径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

但是,两个时期内部就业数据完全可比。

《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卷中第五章“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中的制造业就业数据是全行业数据,口径比“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宽。

但是,由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在制造业统计中具有代表性,因此假定全行业数据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具有基本一致的趋势,从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假设有利于就出口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数据与就业数据的对应问题。

由于假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或“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与全行业口径下具有基本一致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贸易变动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变动的关系,反映了贸易变动与全行业口径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变动的关系。

3.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状况
(1)出口量和出口结构。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值的分类数据显示(表2),1993—2004年,无论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高关联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出口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

与1993年比较,2004年的i类、ⅱ类、ⅲ类和ⅳ类产业的年出口价值分别增长了3.02倍、8.37倍、2.21倍和16.82倍,其中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大。

在四类产业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出口结构也表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从四类产业产品出口价值占出口总价值的比重看,1993—2004年基本维持在82%~86%的水平,表明中国产品出口中比较优势产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四类产业产品出口占出口总价值的比重看,工类产业(皮革毛皮等)和ⅱ类产业(金属制品)产品出口比重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ⅲ类产业(纺织业)和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变动剧烈。

具体来说,ⅲ类产业(纺织业)产品出口比重由1993年的43.10%下降到2004年的19.39%,12年中下降23.71个百分点,年均降幅为 1.98个百分点;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由1993年的18.52%上升到2004年的44.83%,年均升幅为2.46个百分点,1997年以后,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更快,年均增长3.04%。

四类产业产品出口比重的上述变化情形说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纺织服装业在出口中的地位正逐渐受到削弱,而作为“以就业增长为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的机械设备产业在出口中的地位正得到提升,由于机械设备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因此,中国四类产业出口比重的相对变化与技术进步趋势是一致的。

(2)进出口贸易综合状况。

实际上,随着四类产业产品出口价值的不断增加,各类产品进口价值也在增加,但进出口差额有很大不同,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图1进行说明。

图1反映了1993—2004年间四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进出口差额。

图中曲线显示,工类产业(皮革毛皮等)出口价值稍高于进口价值,ⅲ类产业(纺织业)出口对进口一直保持较大顺差,而且这种顺差有逐步扩大趋势。

ⅱ类产业(金属制品)和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贸易在大多数年份呈现逆差,其中,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逆差在持续多年后,2004年转为顺差。

尽管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ⅲ类产业(纺织业)持续的顺差表明该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贡献;ⅳ类产业(机械设备等)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及贸易逆差的逐步缩小,则显示其作为新兴主导产业的活力。

4.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状况
根据上文有关统计数据的说明,笔者把《中国统计年鉴》中四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数据进行了归整,有关数据列示于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