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

教学设计表学科音乐授课年级章节名称《宜兰童谣》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宜兰童谣》师作曲家鲍元恺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创作的管弦乐,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6小节,第二乐句8小节。

学习者分析1.具有识谱能力2.能够演唱单声部旋律3.能够辨别部分管弦乐器的音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参照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知道《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

2.能够哼唱主题《丢丢铜》3.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进的声音,及主题出现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分段欣赏《宜兰童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对管弦乐合奏乐曲的兴趣和对地方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唱会《丢丢铜》并听辨出其在《宜兰童谣》中出现的次数及用什么乐器演奏解决:跟琴学唱,带着要求反复聆听。

教学设计思路一、问题导入师:在我国二百多年前的台湾北部山区宜兰,那里三面环山,木材丰富,但道路艰险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伐木者要想将木材运送到台北地区,如果你是伐木工人你会怎么做?2识别图片中的乐器并辨别其音色”3模仿图片中乐器的演奏动作四、初次完整聆听《丢丢铜》在《宜兰童谣》中出现了几次?(4次)五、再次聆听(1)听一听《丢丢铜》每次出现的时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并用相应的动作模仿。

第一次:双簧管第二次:长笛第三次:弦乐合奏第四次:管弦乐合奏(2)单独聆听第四次《丢丢铜》出现时的音乐。

六、参与合作将全班分为四大组,分组模仿《丢丢铜》出现时不同乐器演奏的动作并随音乐演奏。

七、拓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视频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依据的理论。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音乐《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音乐《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

《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及宜兰童谣《丢丢铜》。

2. 区分不同管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3. 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材分析】《宜兰童瑶》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各自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儿童欢快、喜悦的心情。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是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一一“火车行到(伊都阿莫呀伊达丢暧哟)碰(啊)孔内,碰孔的水(伊都丢丢铜子伊都阿莫啊依都丢仔(伊都)低落来....”。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象声词却被保存下来。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欣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环境了解不多,所以在课件上多些体现。

动机和兴趣上,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童谣《丢丢铜》让学生熟悉《宜兰童谣》中主旋律出现,并能听辨出主旋律出现次数和使用的不同乐器及音色。

2.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感受乐器活泼欢快的情绪以及台湾童谣的魅力。

能分辨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中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及演奏乐器和音色。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一.教学目标:1.听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

2.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体会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有层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听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音乐,排火车进教室。

老师演唱《丢丢铜》2. 介绍作者、作品,出示作者简介师:今天我们将跟随着着他的音乐走进台湾。

3.学唱《丢丢铜》,教师范唱师:是不是很有趣,我们来学一学吧!(二)新授1学歌词:教一次,加上(依都),有节奏念一次 2 带歌词唱 3跟琴轻声哼唱介绍歌曲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师:谁来说说歌词表达什么意思?(生)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人在返回宜兰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木材改用火车运送。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跟唱《丢丢铜》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吧。

(播放伴奏音乐,师带领律动)(三)听赏《宜兰童谣》1. 分部欣赏 A.呈示部是啊!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合着轻快的节拍,爽朗的旋律,进入了作曲家的管弦乐。

2.听辨主题(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丢丢铜》的曲调在音乐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生)师小结:作曲家通过将主题音乐一次次加强加快,烘托出了快乐热烈的气氛。

3.体悟音乐形象师: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出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乐曲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它们模仿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边听比想象。

(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师:谁来说说?(相机出示乐器图片介绍)师小结:同学说的真不错!欣赏音乐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2、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编,并能哼唱歌曲。

3、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进行的声音,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4、初步认识了解独唱、合唱、器乐合奏三种不同的音乐形式。

2新设计1、歌曲导入2、初步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模仿火车的声音3、学唱歌曲《丢丢铜》4、听辨《宜兰童谣》中《丢丢铜》主题的主题旋律出现次数5、观看演奏视频,认识主奏乐器6、欣赏合唱版《丢丢铜》7、课堂总结及作业安排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了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模、看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管弦乐在课堂中活起来,深入浅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宜兰童谣》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著那灵逸跃动的节奏和轻快爽朗的旋律,绘声绘色地进入了这首洋溢着生机与童趣的管弦乐曲。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火车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丢,哎呦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像声词却被当做无确切含义的诙谐衬字保存下来。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难点:分辨乐曲中模仿火车的声音及主旋律《丢丢铜》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宜兰童谣》又名《丢丢铜》,是台湾宜兰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歌词是表现宜兰开通火车时,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

《丢丢铜》为五声徴调式,四二拍。

歌词中有台湾方言,如“丢丢铜”是台湾宜兰的方言,形容水滴落时发出的声音,属于象声词,就像我们熟悉的“滴滴答”的的意思。

“碰孔”也是台湾方言,是隧道道的意思。

作曲家鲍元恺以中国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共有24首,其中《宜兰童谣》是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的。

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音乐模仿了火车鸣笛和车轮的隆隆声,通过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火车出站、通过隧道的情景,也表现了火车通车时人们们的欢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了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听、唱、看、表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使原本学生接触较少的管弦乐,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听辨乐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

2.过程与方法: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编,能哼唱歌曲旋律,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3.知识与技能: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进行的声音,并运用打击乐器和动作参与音乐的表现。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运用不同的手段,参与、感受、表现音乐。

2.教学难点:分辨乐曲中模仿火车的声音及主旋律《丢丢铜》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能区分不同乐器的演奏。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锣、纸、沙桶、电子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随音乐进入教室(播放歌曲丢丢铜视频)随音乐做律动.2.再次欣赏①同学们知道歌曲的内容吗?②是什么地方的童谣?③背景介绍④试着学喝这首歌曲的旋律。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宜兰童谣欣赏”,通过聆听和学习宜兰地区的传统童谣,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学习目标1. 能够认识并熟悉宜兰童谣的旋律特点与音乐风格。

2. 通过听辨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宜兰地方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听辨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聆听童谣片段,识别出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线条和音色特点。

2. 表达任务:学生能够用语言或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对宜兰童谣的理解。

4. 知识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宜兰童谣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宜兰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习童谣做好铺垫。

2. 初步欣赏:播放宜兰童谣的完整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韵味和风格。

3. 分段欣赏:将童谣分为若干个片段,逐一播放,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片段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4. 听辨练习:教师通过提问和听辨活动,检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

5. 表达与创作:鼓励学生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

6. 文化交流:介绍宜兰童谣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7.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上的听辨练习和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宜兰童谣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再次聆听童谣,记录自己的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歌谣,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作为一篇音乐教案,了解背景、了解学生水平是必要的。

本篇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学习宜兰童谣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谣,同时学生要熟悉文化背景与语言风格。

二、童谣的定义童谣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小曲,属于民间诗歌的一种。

一些长期流传的经典童谣,如《三轮车上的姑娘》等都成为了大众乐曲。

童谣简短,易于记忆,动听悦耳,rhythms有趣,是为小孩儿欢乐舞蹈而编写的一类通俗曲目。

童谣不仅具有歌颂父母,祖国的作用,还有着人类成长道路上的温馨,友情,美好的回忆。

三、音乐欣赏本节要学习的宜兰童谣片段,歌名为《我家有只弹簧猫》。

宜兰童谣是东南亚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独具浪漫色彩,曲调轻松愉快,歌词通俗易懂。

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可以针对以下几点特别注意:1.语言风格: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歌曲的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认真聆听,体验到歌词的趣味,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2.节奏:本曲的节奏简单易学,适合小学音乐教学。

而在学生学唱时,应注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掌握歌曲的基本韵律。

3.起承转合: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起承转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有助于更好地唱出这首歌。

四、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先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教授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进行学唱。

3.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唱歌,老师进行引导和点播,让学生更加自由地体验和感受音乐。

4.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音乐元素,例如:用不同的节奏或音调进行创作。

五、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片段)“我家有只弹簧猫”的欣赏及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熟悉童谣的基本特性,熟悉国家文化等,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快乐与满足。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宜兰童谣》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宜兰童谣》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宜兰童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宜兰童谣》又名《丢丢铜》,是中国台湾宜兰民歌,曲调常被填上不同的歌词。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作曲家鲍元恺以中国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共有24首。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但他们对一些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现性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象生动地进行歌唱。

三、教学目标1.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中国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的,并能哼唱旋律。

2.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进的声音,并能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四、学习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丢丢铜》主旋律。

2.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二)教学难点:1.掌握《丢丢铜》主旋律。

2.用乐器参与演奏。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双响筒、三角铁。

五、教学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谣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童谣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童谣不仅可以诵读,还可以谱曲演唱,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首南方童谣《一只鸟仔》。

【教学意图】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感受不同的音乐创作。

师:多么欢快的一首歌曲呀,它和我们接下来学唱的《丢丢铜》几乎是相同的旋律。

师:《丢丢铜》是一首台湾省著名的童谣,表现了铁路通车时儿童的喜悦心情。

(二)新课教授、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演唱旋律。

(注:注意连音线的演唱、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学意图】通过多次的音准练习掌握《丢丢铜》的主旋律,为接下来的主题听辨做准备。

师:作者及背景介绍。

【教学意图】了解作曲家。

听辨主题师:《丢丢铜》的主题出现了几次?(4次)(音乐播放中提示学生大声说出次数)【教学意图】巩固主题旋律,加深对其印象。

师:感受火车行进的形象。

你听到了哪些表现火车的声音?车站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驶中、火车经过。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和学唱宜兰童谣,了解台湾童谣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节奏感,通过乐器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童谣的韵律。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课堂笔记,记录下你对宜兰童谣的感受和理解,包括音乐、歌词、文化背景等方面。

2. 模仿宜兰童谣的节奏,创作一首自己的童谣,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寻找一些其他台湾童谣,进行欣赏和了解,并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和看法。

4. 观看一部介绍台湾文化的纪录片,了解台湾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状,并写下你的观后感。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全面覆盖课堂所学知识,并能够体现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 创作童谣和观后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得抄袭或复制网络内容。

3. 提交作业时,需注明作业名称和完成时间,并拍照或扫描提交电子版。

4. 作业提交后,请与老师交流反馈,说明自己在完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原创性、交流反馈情况等。

2. 老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优秀作业将有机会在班级或学校展示。

3. 未按时提交或提交质量不佳的作业,将影响最终成绩。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 学生可主动向老师咨询自己的作业情况,老师将给予解答和指导。

3. 反馈意见将通过班级群或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并与老师积极交流反馈,共同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宜兰童谣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培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这一单元共安排了 4 课时,本节课是第 2 课时。

教材中选入了 3 首宜兰童谣《丢丢铜》、《小星星》和《青春舞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童谣,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宜兰童谣的特点,能够熟练演唱教材中的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音乐课堂。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材和音响设备。

3.准备相关的音乐道具,如手铃、沙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宜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宜兰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对宜兰童谣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简单介绍宜兰童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 分钟)教师播放教材中的歌曲《丢丢铜》,让学生初步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

在歌曲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 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丢丢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人教版二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宜兰童谣》教案

人教版二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宜兰童谣》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并理解童谣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宜兰地区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4.通过学习童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童谣,理解童谣大意,学会生字词。
2.难点:学会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以及对童谣深层含义的理解。
3.在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童谣的理解和朗诵技巧。但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动的效果。
4.在作业布置环节,我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但有些学生反映作业量过多,难以完成。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作业量,确保作业的适量性和有效性。
2.针对重点2,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针对难点1,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深入探讨童谣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针对难点2,可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童谣的文本特征,理解童谣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②童谣文化背景
-宜兰地区:地理位置、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
-台湾童谣:发展历史、特点、影响等
③童谣朗诵技巧
-朗读节奏: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情感表达:语气、表情、动作等
-合作朗诵:分组、角色分配、配合等
九、板书设计
①童谣内容概览
-标题:《宜兰童谣》
-主要内容:童谣的文本内容,包括关键词、句等
-童谣特点:语言简朴、节奏感强、易于记忆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此外,课堂总结时,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但时间有限,可能没有给每个孩子充分的解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的疑问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宜兰童谣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宜兰童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宜兰童谣中的节奏特点有哪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拍手游戏。这个游戏将演示宜兰童谣的基本节奏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与欣赏:通过学习宜兰童谣,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对我国民间音乐特色的欣赏水平。
2.表现与创造:引导学生用歌声、动作表现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在音乐表现中的创造力。
3.文化理解:深入了解宜兰童谣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团队合作:通过分组合作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宜兰童谣是流传于我国台湾宜兰地区的一种民间儿童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韵律感。它是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体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宜兰童谣案例——《丢丢铜》和《拍手歌》。这两个案例展示了宜兰童谣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传递欢乐和团结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节奏拍手游戏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宜兰童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了解童谣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童谣片段,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对宜兰地区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课后聆听和欣赏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再次聆听和欣赏《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录音,仔细品味其中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场景和感受。

2. 乐器演奏作业:学生需选择一种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等),根据录音中的节奏和旋律,尝试演奏《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片段。

学生需录制演奏视频或音频,以供教师评价和反馈。

3. 文化探究作业: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宜兰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并选取一个方面(如美食、建筑、民俗活动等)进行深入探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录音、演奏视频或音频、报告等作业。

2. 作业质量: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录音清晰、演奏准确、报告内容丰富。

3. 合作互助: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帮助,共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注意事项:请勿在公共场合录制或播放演奏视频或音频,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权益。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录音、演奏视频或音频、报告等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2. 评价标准包括:音乐表现力、演奏准确性、创意性、报告内容丰富性和文化理解程度等。

3. 对于完成优秀的作业,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展示机会,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集中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咨询和寻求帮助,教师将尽力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

3. 对于在演奏或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宜兰童谣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感觉问题的设置还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联系自身经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宜兰童谣的节奏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举例,或者运用一些教具、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宜兰童谣是台湾宜兰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我们了解台湾民间音乐的重要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月亮月光光》为例,分析宜兰童谣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美好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节奏型和结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4.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相关音乐素材,开展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宜兰童谣《月亮月光光》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型及结构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宜兰童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感受童谣的旋律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宜兰童谣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作业内容1. 完成《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课堂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搜集有关宜兰童谣的资料,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3. 分组合作,选择一首宜兰童谣进行编排表演,包括歌曲演唱、舞蹈、道具等。

4.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宜兰童谣的小文章,分享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搜集资料和编排表演可分组合作,但需每位成员参与。

2. 课堂笔记、资料搜集和文章撰写要求认真、详细,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

3. 编排表演需注重音乐和舞蹈的协调性,展现宜兰童谣的特色,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 每位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笔记的详细程度、资料的搜集质量、编排表演的表现形式和文章撰写的逻辑性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本次作业的反馈意见或建议可向老师反映,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2.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表现和反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下一阶段的教学。

3. 老师将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宜兰童谣这一传统音乐文化,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作业反馈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宜兰童谣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学生需在家中通过网络或音乐资源,完整地欣赏《宜兰童谣》的片段,并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歌词解读:学生需仔细阅读并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尝试用白话文的形式,解释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含义。

3. 音乐笔记: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需记录下自己听歌过程中的感受,包括对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体会,形成一份简短的音乐笔记。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对《宜兰童谣》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自己的小短诗或小故事,主题需与童谣内容相关。

5. 家庭互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孩子共同探讨童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增进亲子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三、作业要求1. 音乐欣赏:学生需确保完整地听完整个童谣片段,并做好记录。

2. 歌词解读:解释需准确,语句要通顺,家长可协助但不得代笔。

3. 音乐笔记:记录要真实、详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

4. 创作活动:内容需积极向上,与童谣主题相关,鼓励创新和想象。

5. 家庭互动:家长需积极参与,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歌词解读、音乐笔记、创作活动及家庭互动等方面的表现。

2. 教师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音乐感受。

3. 评价标准将包括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理解深度、创意及家庭互动的参与度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音乐学习任务。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3. 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宜兰童谣的深入欣赏和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引言童谣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不仅能够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而且还能够帮助儿童掌握语言,增强记忆和韵律感。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首宜兰童谣的课程设计。

童谣简介宜兰童谣是一种歌曲形式,对于宜兰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通常是由一组词和句子组成的,可以用来教授词汇、概念,加强儿童的学习成果。

这些歌曲往往是简单而又生动的,由儿童所喜欢。

在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一首充满活力与快乐的宜兰童谣,这首歌是《小毛驴》。

安排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听懂童谣的歌词;•能够准确的模仿童谣的节奏;•听出童谣中的基本旋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首先,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首童谣。

老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来解释这首歌的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主题。

第二步:接下来,老师应该把这首歌在班级里播放一遍,让孩子们能够听一份歌曲。

第三步:在听完歌曲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老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将歌曲的主旋律唱一遍;2.要求学生用口吸一口气,按照旋律唱唱这些词语;3.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口琴式的跟唱,表示出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感情。

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获得许多好处。

学生将掌握童谣的基本知识,并且加深对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将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这首宜兰童谣所带来的快乐。

总结本文以宜兰童谣《小毛驴》为例子,介绍了这道童谣的教育与学习。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东西,而通过本文提供的课程设计,我们相信,每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童谣的美好,并在童谣中找到快乐和感动。

欢迎大家将这个教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尝试,也欢迎多关注我们的分享,与我们分享您对教育的看法和心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2012)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2012)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2012)《快乐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的牧羊人是一首蒙古族儿童歌曲,歌曲模仿了羊的叫声,旋律欢快,活泼紧凑,与舒展的节奏交替出现,相得益彰,歌曲运用了领唱、齐唱、合唱、童声与男声等多种演唱形式,音色丰富。

歌曲是用蒙语演唱,虽然我们不能听懂歌曲的词意。

但是从音乐的旋律中就能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内容欣赏《快乐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能感受歌曲《快乐的牧羊人》欢快的情绪,感受合唱时声音的优美。

2.能分辨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能小组合作编创舞蹈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1.分辨演唱形式。

2.用伴奏、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有一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吗?学生回答。

2.师:是的,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牧马放羊,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内容是蒙古族的一首童谣,叫《快乐的牧羊人》。

二、简介歌曲相关内容1.简介蒙古族,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蒙古族。

2.简介歌曲含义。

三、欣赏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教师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答:欢快、活泼。

(2)分享交流想象的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想象的画面呢?2.第二遍聆听,区分乐段。

教师提问:歌曲有几段歌词内容?生答:有六段歌词内容。

3.第三遍聆听,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1)教师提问: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教师例举演唱形式,并讲解其区别,学生听辨。

生答:领唱、齐唱、合唱。

(2)分段聆听,教师引导学生听辨歌曲具体的演唱形式。

四、简单学唱,加深歌曲旋律的记忆。

学习中文版的《快乐的牧羊人》歌词,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五、表现音乐1.生用自制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2.教师指挥,学生集体演奏。

3.选出部分学生编创舞蹈形式表现,多种形式合作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

2.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体会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有层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听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听音乐,排火车进教室。

老师演唱《丢丢铜》
2. 介绍作者、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3.师:今天我们将跟随着着他的音乐走进台湾。

4.学唱《丢丢铜》,教师范唱
师:是不是很有趣,我们来学一学吧!
(出示歌单)
1学歌词:教一次,加上(依都),有节奏念一次
2 带歌词唱
3跟琴轻声哼唱
介绍歌曲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师:谁来说说歌词表达什么意思?(生)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人在返回宜兰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木材改用火车运送。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跟唱《丢丢铜》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吧。

(播放伴奏音乐,师带领律动)
三、听赏《宜兰童谣》
1. 分部欣赏
呈示部
是啊!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合着轻快的节拍,爽朗的旋律,进入了作曲家的管弦乐。

2.听辨主题(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丢丢铜》的曲调在音乐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生)
师小结:作曲家通过将主题音乐一次次加强加快,烘托出了快乐热烈的气氛。

3.体悟音乐形象
师: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出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乐曲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它们模仿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边听比想象。

(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
师:谁来说说?(相机出示乐器图片介绍)
师小结:同学说的真不错!欣赏音乐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3.介绍管弦乐队
师:(接上)而这么多音乐形象是由这样一支管弦乐队塑造的。

(出示管弦乐队图片)它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演奏大型器乐曲。

B.中部
1.初听感受
师:火车开远了,孩子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山间。

(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生)
2.熟悉主题
师:其实,这段音乐也是根据一首台湾童谣《天乌乌》改编的。

让我们跟着音乐用U轻声地哼唱。

边唱边跟着音乐轻轻的律动。

3.对比欣赏
师:这段音乐与开始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听赏卡。

(播放音乐,生小组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

(指名学生反馈)
师:在大型乐曲中,通常中部音乐会与呈示部有鲜明的对比,以便于音乐的发展。

C 再现部
师: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快活的嬉戏着,这时~(播放音乐)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生)
师:像这样完全重复前面音乐的发展手法,叫再现。

而这个乐段叫做再现部。

3.完整欣赏
师:下面我们也学学演奏家们把这部作品演奏一次吧。

(完整听赏,跟音乐律动)
四、小结
1. 师:谢谢大家!演出非常成功。

《台湾音画》是一部展示台湾人民生活情趣的画卷。

《宜兰童谣》只是其中一个乐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听听其他七个乐章,去领略充满魅力的台湾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