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数学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数学美育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数学审美意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数学美育活动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数学审美意识数学作为一门精确而抽象的学科,在学术性与实用性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魅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出题、讲解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一个有意思的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适当强调其中的美学点,如对称性、规律性、简洁性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数学审美的敏感性。

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教师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室的布置应该简洁而美观,可以张贴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片、数学名言等,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美。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索和发现美的元素,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图形的美丽之处。

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感受。

三、开展数学美育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美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数学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对数学美的理解与感受。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数学诗歌,培养学生对数学美感的体验。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敏感度。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数学美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美学与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美学与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美学与兴趣摘要一、“创设情境”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二、授中激趣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理解。

开展数学活动课。

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操作能力。

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的之一。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趣开展数学活动课展示数学之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

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

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穿美育-最新教育文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穿美育-最新教育文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穿美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其需要具备现代优秀公民所需的各项基本品质和能力,发现美、创造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数学美育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中的美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所体现出的美。

一、深入认识美育的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

小学数学审美教育就是注重揭示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真、善、美,用以激发学生探求真理、掌握知识、钻研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注重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评价、自我感觉的心理活动;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爱好和特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其完整独立的人格。

二、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兴趣动力作用下才会发散思维,实现新旧知识的结合,诱发学生的审美注意。

比如在含有未知数等式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学校组织踏青活动,妈妈给小明X元去超市买东西,用去18元还剩下9元,这句话就表明了数量关系,同时学生会想到春天踏青,想到出去玩就会充满乐趣。

这样让数学体现在生活中,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审美的信息数学中的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教师在讲课环节,需要通过课件、图像、解析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的美。

例如在认识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两根铅吸管一个图钉来制作一个角,这时候学生都开始动手操作。

在完成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图钉部位是这个角的什么?两个吸管是这个角的什么?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说一说,最后得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个边组成的。

数学课堂上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数学课堂上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数学课堂上如何渗透美育教育摘要:学生感受,获得美育教育并非只从日常生活、实践中获得,数学课堂上,利用数学美的特征,巧妙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同样也能使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关键词:感知数学美、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中学数学枯燥无味,象天书一样难!”这是许多中学生的感慨!究其原因有很多,有教师的教法太单调也有学生的学法不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升考指挥棒”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忽视了数学美育的渗透,在数学课堂上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象天书一样难!”使学生失去信心。

那么,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呢?一、利用数学的“简单美”,使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范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广泛性,“数学是一种交流形式,它是自然语言的补充,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语言,用它的符号、图象、图表、句法和术语,可以简洁明快而又深入地进行交流关系和信息。

”中学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数学符号、公式、法则、定理的表达形式。

例如:+、-、×、÷、n a 、a 、= 、sin 、cos 、tan 、loga n 、≌、∽等数学符号都很简单其含义深远、作用之大。

另外像许多数学公式:s ∆=21ah 、s 梯形=21(a+b )h 、s 圆=r 2π .一元二次方程:a 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x=a acb b 242-±-和根与系数的关系:x 1 + x2=-a b 、x 1x 2=ac 及三角函数表达式:sinA=c a 、cosA=c b 等公式,其表达都是非常简明、直接、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介绍这些数学符号、法则、定律、公式、定理的含义及来历,当初这些数学家是如何艰难探索、发现、证明这些数学定理,并应用它们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他们的这种探索、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向学生渗透励志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及作用(1)

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及作用(1)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及作用08春季本科小学教育王伟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及应用的广泛性。

从数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应用中感受它的美之所在,对于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发挥数学学科在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中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美育作用一、数学美的客观性1、数学的特点与作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直接源出一套公理体系,然后进行精确计算、严谨推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人类精神的种体现,已成为我们后人可以去认识和把握、甚至欣赏的一种伟大的作品。

法国大数学家H.庞加莱就曾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真正的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数学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辨证法》中更以哲人的高视点高视点剖析了数学中的量与质的辨证关系。

第二,数学学习兴趣得之于感受成功的欢愉。

数学史证明,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力量有可能借助于抽象表达出作为单个物体基础的共性。

人是自然界的生灵,而且是最伟大的部分。

人们可以“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尺度改造客观世界。

他们在“尺度”的掌握中一旦有些自主权,便会感到驾驭自然的快乐。

而且每解决一道难题,也便是一次人格的胜利。

他从解决的问题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这使他心情愉悦,产生强烈的审美意识。

2、数学美的产生及客观性数学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审美对象的存在。

即数学本身存在着美的因素;二是审美者的存在。

数学教学过程则为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美育提供了条件。

数学审美能力是在数学审美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主要包括数学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

数学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两种体验。

一是欣赏数学本身美的形式——比例、对称均衡、简洁、和谐、抽象、完整、严密、逻辑性等等。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 发挥数学美育功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 发挥数学美育功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能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一、简单性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数学基本概念、理论或公式所呈现的简单性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简洁美.而且这一种简洁美中,往往又包含了物质世界的伟力和完美性,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味.圆的周长公式:C=2πR,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a为上底,b为下底,h为高)圆的周长公式就是“简洁美”的典范.世间的圆形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周长C、半径R,都必须服从刚才所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所有圆形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周长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勾股定理,数学的这种简洁美,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的这种简洁美,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正如伟大的希而伯特曾说过:“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二、和谐性数论大师赛尔伯格曾经说,他喜欢数学的一个动机是以下的公式:an=2n-1 ,这个公式实在美极了,奇数1、3、5、…这样的组合可以给出,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此公式正如一幅美丽图画或风景.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和谐的实例中最负盛名的是为开普勒称为欧氏几何学两颗明珠之一的黄金分割.它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美的比例,并为广泛应用.艺术家利用它塑造了令人赞叹的艺术珍品,科学家利用它创造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象征黄金分割的五角星在欧洲也成为一种巫术的标志.这神圣的比例值也被抬高了身价,而被称为黄金数了,成了宇宙的美神.人体最优美的身段遵循着这个黄金分割比;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凭借的也是这个美的密码,就连芭蕾舞艺术的的魅力也离不开它.真是:哪里有黄金数,哪里就有美的闪光.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三、严谨性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四、奇异性数学美奇异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数学奇异美是学生创新的内驱力.而学生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又能感受到数学奇异美,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数值计算中的反常设想,奇异的分法,美妙的结果都是数学在奇异美,这种奇异美可以揭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数学奇异美;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新奇独特的、不拘一格的方法,正是学习高明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数学美,从而激发了创新欲望;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时,学生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和产生奇异结果,能使学生在惊异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使学生产生追求、向往使用巧妙方法和产生奇异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

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能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

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

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

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简单性。

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

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

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h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

其思维方法引入深思。

二、和谐性。

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

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

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三、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

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

浅析数学之美发掘美育功能

浅析数学之美发掘美育功能

浅析数学之美发掘美育功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知兴趣,即求知于。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创造热情,学生有了兴趣肯定会用全副精力去学习,教师在上课是总是要创造审美的氛围,或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去迎击知识海洋的浪花。

而数学中的美育资源并不象语文等学科中那样显然。

这是因为数学学科主要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而美育是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的。

但是,正如罗丹在《艺术论》中指出的“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有其数学美;从美育角度来讲,数学教学有其数学教学美。

用美育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数学美的提示,可以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去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育因素。

数学学科中包含哪些美的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应该怎样去挖掘呢?当我们迈进浩瀚的数学世界长廊,你将会陶醉于由璀璨的概念、简明的公式、绚丽多姿的符号、奇特尽溺的问题、深邃奥妙的逻辑、和谐对称的图形所构成的美丽世界。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

数学美是以数学在思想方法上、内容上和结构上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美。

它可以说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数学园地里处处开着美丽的花朵,下面就数学美及数学教师在美育融入课堂的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审美修养浅表的谈上几点:“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

的确,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丰富的,关键是如何去感受美、发掘美和利用数学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启发人的智慧。

而数学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

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也具有统一性。

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

数学知识的统一性体现很多,如“万能公式”能和谐的应用于柱、锥、台体的计算;又如,梯形的面积公式能统一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可以视为上底为零的特殊梯形,正方形可视为上下底都相等的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同理);除此之外,数学中的统一性在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矛盾性中体现了和谐,其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

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第一篇: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发自内心的对数学之美的赞誉。

而数学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们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与数学教学没有多大关系,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之美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鉴赏数学之美,更没有引导学生创造数学之美,以致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要求要不断提高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下面谈谈数学的美育功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

一、创造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最为关注情感领域的,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

数学美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出非常美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心旷神怡的美妙情境中。

学生在捕捉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教学《对称》一课,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音乐中,蝴蝶和蜻蜓(它们都是对称图形)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一会儿飞到一片树叶上(对称的)站立,一会飞到房屋上(对称的)驻足……。

学生完全被优美的情境所吸引,啧啧称奇、惊喜不断。

教师话锋一转: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把问题引向深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问题要生活化。

生活的美就是数学的美,情境的美也是数学的美。

二、以优美的数学典故、壮美的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许多数学知识都连着一个数学典故,壮美的数学发展史倾注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搜集有关资料,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热爱数学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美育指引总结 白塔镇中心学校

数学美育指引总结   白塔镇中心学校

数学学科美育指引总结博山区白塔镇中心学校数学是一门优美而古老的学科,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是美。

然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以往只是强调德育和智育,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我们要重视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五角星的五角度数和的一组变式》,上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播放各个国家的国旗,学生在欣赏各个国家的国旗之美时,同时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国旗中都有五角星,那么美丽的五角星中蕴含的怎样的数学知识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导入,不仅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之美,而且还能在美中找寻兴趣。

二、在变式练习中,感受变化美变式教学可以推进数学教学,因此在课上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做一些变式练习。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五角星的五角度数和的一组变式》。

一开始学生先自己推导五角星的五角度数之和,然后上台汇报自己的做法。

接着利用几何画板将点A移动到线段BE上,五个角的和有无变化:当点A继续向下移动至BE下面,五个角的和有无变化;将点A、C分辨移动到线段BE、线段BD时,五个角的和有什么变化……学生针对这一幅幅美丽的图形,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发现虽然图形在变化,但是做此类题的方法是相同,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学生充分的感受变化之美,同时感受到变得只是题目以及一些外部的表现形式,不变的是数学思想。

三、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美创造性是艺术性的生命力所在,在美学家的眼里,美是自由的形式。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郭亮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郭亮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郭亮教师的教学要依据教材实施,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必然存在着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种种表现。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发挥例题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参与性高,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由于教学的开放性,方法的多样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份成功的乐趣,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若按例题提供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束缚,创造性能力也显然难以得到培养。

据此,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开放式教学,放手让学生将手中的圆 16 等分,再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除了与例题相同的推导方法外,还找出了几种与众不同的、富有创见的推导方法。

方法一:将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方法二:将圆剪拼成一个梯形,这个梯形的上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下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 2 倍,由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方法三:将圆剪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 4 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样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相应的创造性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营造探究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数学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既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份依赖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探究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

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

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对数学学科只致力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逻辑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而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

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

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

“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王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

”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

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

”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对学生灌输严谨的数学知识,更需要适当地实施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美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素养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1. 利用数学图形来表现美学数学中有很多美丽的图形,例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图形的美学特征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介绍一些美丽的三角形建筑物,如埃及金字塔、雅典卫城等。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学魅力,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对于美学的兴趣。

2. 将数学融入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在美育教育中,美术作品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通过展示一些以数学为主题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概念,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利用游戏等互动方式进行美育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在美育教育时可以考虑利用一些游戏等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几何的知识点时,可以准备一些拼图游戏、益智游戏等,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美感。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数学既是一门理性科学,也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在美育教育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绘制能够展示数学知识点的平面图形,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一项很有挑战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作。

通过上述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然而,数学却蕴含了无尽的美感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还可以为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数学之美对于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数学之美的内涵数学之美既包括数学学科本身的美感,也包括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展现的美妙与智慧。

数学学科本身的美感体现在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内在的结构美。

而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美妙与智慧,则体现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事物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独特喜爱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的意义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逻辑推理中解放出来,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和魅力。

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喜爱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数学的欣赏,更是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工具进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美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

2.实践与应用结合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美妙与智慧。

例如,通过实验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不可或缺性。

论数学美育的功能与实施

论数学美育的功能与实施

论数学美育的功能与实施
一、数学美在美育中的地位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及审美教育的科学。

美育是美学方面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培养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果我们通过长期的数学教学去贯彻落实数学美的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深厚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培养了对美的感知能力、鉴别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了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数学美在美育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数学美的王国里驰骋的过程,是逐步深化美育的过程。

数学中美的因素是极为丰富的,古代哲学家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毕达哥拉斯声称“万物皆数”是美的和谐。

达・芬奇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欧拉发现的e・h=cosθ+sin・θ被称为美的典型。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促进美育教学的发展。

通过结合美育与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的存在,并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

利用数学启发美育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通过利用数学美化教学环境,可以营造出更加美好、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的必要性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美育教育,将美育理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美育教学,挖掘数学之美,教学环境美化,启发思维方式,结合美育,必要性,重视美育教育1. 引言1.1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数共电影教育家乔·克尼森曾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填满桶,而是点燃火焰。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美的乐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美育教学可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美育基础。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美育教学的重视,让小学数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美好人才的源泉。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数学教育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它为孩子们打下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孩子们可以培养出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赏数学之美建美丽课堂——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赏数学之美建美丽课堂——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赏数学之美建美丽课堂——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摘要:有人说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其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因而数学的美也在美的范畴之中,数学教育也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怎样对学生渗透美育呢?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在数学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之美;数学课堂;渗透美育;分析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古希腊数学家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元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

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二、沟通互动,拉近审美感情在课堂上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尽情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感。

教师通过眼神、语言、表情和动作给学生亲切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

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是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真诚地进行表扬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肯定。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鼓动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做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学生主动的合作与参与。

例如,学生在学习“1分有多长”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小组合作看“1分钟能拍多少下球”“1分钟能写多少字”“1分钟脉搏能跳多少下”“1分钟能数多少个数”···学生不但能够真正感知1分钟时间的长短,还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

挖掘小学数学之美促进美育教学曾艺【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包含了很多美学的因素。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将小学数学中的美发掘出来并结合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应用美学的知识来发现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利用这些审美信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心灵,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美育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将美育知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的美,并促进数学中的美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教学;促进引言:新课标明确指出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优秀的发展。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美育因素,有数字的简洁美,也有运算关系的灵巧美,还有几何图形的对称和谐美,更有丰富的内在美。

有些数学现象可以给人直观地美感,例如图形美和对称美。

有些数学现象可以给人抽象的美感,通过让学生测量、计算等让学生间接地感受线条美和简洁美。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在小学数学中贯彻美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美的认知能力,也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中,充斥着各种公式、定理、概念、定律和图形等等,这些冷冰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知识转变一种形式,运用美学的知识将知识变成美的形象,再加上真情实感的教学,会让教学过程变得情景交融,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有了动力才能更投入到学习中,更热爱学习,更渴望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实现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能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
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

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
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
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
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

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数
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
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
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
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
美。

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意义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
方面:一、简单性。

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

数学的简单
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
应用的广泛性。

例如,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
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

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1/2(a+b)h (a为上底,b为下底, h为高)中,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 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
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

其思维方法引入深思。

二、和谐
性。

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
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

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
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

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
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三、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

它表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
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
环节不允许有一句假话,即使错一个符号也不行。

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
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
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
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

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
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

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工作
者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
理价值所在。

四、奇异性。

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
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

例如,欧拉发现的复数
z=cosθ+isinθ=e(或i),当θ=π时得到e十1(或ie)=0把五个重要的特殊的数0、1、π、e、i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函数f(z)=x+yi在复平面内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这一反例的构思多么绝妙!诸如此类,好似天工巧设,
出神入化,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
现尤为突出。

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
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
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
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

只有学生
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

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
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具体方法如下:(一)
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
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二)
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
用;(三)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
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四)根据教学
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百事通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
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
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
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
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
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
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
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
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
区别异同。

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
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

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
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

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
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
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

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

一法
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
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
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

毫无疑问他们
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
法给出四种证明(证明略),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

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
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
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

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
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

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

此时,师生
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
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
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

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
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

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百事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