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特色
统编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特点解析(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1。
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比一般版本教材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2。
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既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
统编高中语文的教材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的教材与使用建议摘要:随着新时期教学情况的更新,我国也进行了高中教材和高考制度的改革。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我们还能够看出这些变化,并非对过我们教学的颠覆,而是在守住过往正统教材教学思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
几十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向,并且不断的根据实际的社会变化而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次新教材的改革正是在总结了这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
想要在今天的教学工作当中,更好的利用教材,就必须要正确认识新教材的特点,并且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新教材引言学校当中使用的教材变化是社会中关注的重点,而所有学科当中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最为引人注意的。
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普通的教学任务,更担负着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方法的重任。
新版的高中语文总编版教材在集合了原有的教材特点和优点基础上,对于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教材的结构和比例。
面对新教材,也面对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统编版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一)教材的结构和体例新版的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共有两册必修和三册选修。
在理论上来说,选修教材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同时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也是可以自由安排的。
具体来说,其实在实际教学当中,基本上所有教材都会用来教学。
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必修教材安排在高一,而选修教程安排在高二。
也可以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进行搭配使用,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度。
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主要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两条线索结构起来。
其中人文主题非常深入的结合了当下时代高中生学习的特征和面对的时代面貌。
人文主题的涉及面是比较宽的,但是主要还是能够集中在三个方面的元素上。
分别是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同时学习任务方面的内容,安排的也非常有实际的指向性,这充分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用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教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包括:
系统性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编写和修订的系统性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文知识。
内容丰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如阅读、写作、语言文字、文学等,内容丰富。
结构合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合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建议:
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
注重讲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注重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重实践: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阅读、写作、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重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参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PPT 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阅读鉴赏:古代诗歌与散文 • 阅读鉴赏:现代诗歌与散文
目录
• 表达交流:写作基础训练与提升 • 梳理探究: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 复习备考策略与建议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概述
03
教材编写背景
教材内容
教材特色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由教育部组织编 写,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高 中语文教材。
02
阅读鉴赏:古代诗歌与散 文
《诗经》选读及赏析方法
01
《诗经》概述
介绍《诗经》的编纂、流传、 地位和影响等基本情况。
02
选读篇目
《关雎》、《蒹葭》等经典篇 目的原文、注释和译文。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赏析方法
讲解《诗经》的艺术手法,如 赋、比、兴等,引导学生品味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楚辞及屈原作品欣赏
01
02
03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梳理
秦汉文学
汉赋、史记等作品,体现了文 学与历史的紧密结合。
唐宋文学
唐诗、宋词等代表作品,代表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先秦文学
诗经、楚辞等代表作品,展现 了中国文学的源头和早期发展 。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山水诗等流派,展 现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任务、活动、情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
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亮点之一是凝练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怎样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那就是高中课标的另一大亮点——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围绕学习任务群,任务、活动、情境等关键词成为课标中的高频词,也成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支点。
一、任务设计是高中语文教材的核心追求高中课标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中,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概括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从这个概括可以看出,任务群的提出应该深受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及克伯屈“任务驱动”的影响,因为它带着明显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而“以任务为导向”也成为它最基本的特质。
从这样的设计依据出发,高中课标一共设计了18个任务群。
应该说,这些任务群首先是课程内容的规定,明确高中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它又是学习路径的规定,这个路径不再是以往简单的读写训练、知识传授等,而是通过任务的解决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我们可能紧跟着就要问,什么样的任务才能满足这样的期待?回答是:社会生活中实际需要的、能够解决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任务。
循着这样的思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首先找到的核心支点是任务,在单元整体建构的基础上,以任务设计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
因此,完成特定任务,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是本次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
怎样来实现这个理念呢?首先,通过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人文主题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需要,所以教材以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隐性的精神主线,分解出若干人文主题,如青春激扬、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使命与抱负、责任与担当、良知与悲悯等,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发挥语文教材的铸魂培元作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为应对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展开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还统编了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新教材。
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成为评价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重要维度之一。
一、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语文统编教材相对于以往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编写理念和内容体例两个方面。
(一)编写理念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尤其是统编教材相关编者的论述,此套教材编写理念如下:第一,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意蕴深广,渗透着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审美等多种元素。
在编写“立意”方面,统编教材始终站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高位上,在中小学十二年、五个学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润物无声地整体渗透”。
第二,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向引领,做到“守正创新,破立并举”。
课程标准有规范、指导教材编写的功用,有什么样的课程标准就理应有什么样的课程教材。
语文统编教材力争在“破立并举”的目标指引下实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
其中,“守正”主要指教材编写吸收以往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把握传统教材编写中的基本规律,如语文知识的随文学习及其科学有序地编排等;“创新”主要指教材编写契合课程标准新理念,借鉴国际母语教育新思想,如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等。
第三,追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做到“以人为本,目标一致”。
统编语文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是教材编写的内在要求。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构想,语文统编教材编写应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思考探究”中就采用了“明示”和“潜藏”两种方法来表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德育为先”和“素养为重”的价值追求连贯一致地蕴含在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之中。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语文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和改进。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全新教材,其特色和使用建议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
本文将简要介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和使用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本教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涵盖了高考语文考试的全部知识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方面。
教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不仅知识点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教材中的选文和习题设计都强调对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考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和传统文化内容的占比。
教材中的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篇目,既有助于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适合各类高中学校使用,特别是普通高中及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其他类型高中。
教材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那些希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会有所帮助。
某高中生在准备高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作文能力较为薄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他决定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指导和个人写作练习,他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全面性、能力考察突出和传统文化重视等特色,为高中生提供了一本优质的学习资料。
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会有所帮助。
广大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本教材,发挥其作用,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们期待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目录一、选取单元:二、单元目录:三、单元文体分析四、教学目标分析五、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六、聚焦核心任务的版块式设计七、单篇文章分析一、选取单元: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所属任务群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人文主题为“学习之道”,单元写作任务为“议论要有针对性"。
二、单元目录: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12 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三、单元文体分析古代议论性散文讲话稿杂文[1] 随笔定义古代以议论为主,用文言文写成,借助形象说理,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的散文。
又称“发言稿”。
是党政机关、团体领导人、发言人代表机关、团体或个人,就当前国内外形势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在会议、集会或外交场合表明态度与看法、阐明政策或立场、提出建议与希望、作指示、发号召的讲话或报告原文。
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体。
主要特征古代文言文为写作语言,借助形象说理,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
格式灵活,风格多样,靠声音传递,因此要注意语言的气氛。
短小、精悍、明快、犀利,富于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感染力。
篇幅短小精悍,笔法不拘一格,言为心声,自然清新,给人以一定的教益与启迪。
表达方式以议论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并将其与叙述、描写、抒情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借助文学形象进行说理,带着强烈的感情进行说理。
结合事实生动活泼的说理,以严密的逻辑,充分的材料,有效的表述,宣传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
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
表现手法自由、多变,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以夹叙夹议为特色。
写作结构散文式结构(一)标题自定,一般应写明讲话的场合或为什么讲话。
(二)正文首先对不同的听众有相应的称呼和问候,然后,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讲话的意图,再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更新。
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转变为“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研究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讲解和课堂讨论,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践操作。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使用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逐步适应和改进。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材,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为了更好地理解材的“新”在哪里,我们需要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材,以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
因此,初中和小学老师也有必要研读一下高中新课标,以了解教材的变化和创新源于哪些理论和政策的要求。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研究如何实施材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使用材和实施教学改革,我们需要澄清一些误解,提出几点意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研究任务群”的概念。
材是以“研究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将课文教学分为若干“研究任务群”,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避免了面面俱到和“同质化”弊病。
因此,备课时应当根据“研究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研究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和“刷题”,让学生自主研究,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新教材培训资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课件 (31张PPT)
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能力,同时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
方面素养。
.
D C
B
A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言建构与运用
➢ 重视整合与实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
➢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强调的是课程
.
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题材和体 裁的多样性,从《诗经》《离骚》 到清人作品,从古风、民歌、绝句、 律诗,到词曲,从各体式散文到文 言和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 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 数(共136篇/首)的49.3%。其中古 诗词32首,古文35篇。
2
革命文化:精选讴歌革命领袖丰功 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作 品,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 国的情感。共选入革命文化作品23 篇(首),占全部课文总数16.9%。 其中革命领袖的文章8篇(首),鲁 迅文章5篇。
写作
如何做到 情景交融
解读几个重要关键词
➢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1.通过精心选择课文来实现。重视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选取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特征、文质兼美、 深浅合宜、适合教学的文章;课文选择均衡协调,统筹兼顾各种类型的选文,特别是精选有关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体现正确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
➢ 坚定理想信念 ➢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加强品德修养 ➢ 增长知识见识 ➢ 培养奋斗精神 ➢ 增强综合素质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XXX•和以往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
教材的“亮点”•编写的立意更高,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更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偏误;•借鉴世界上母语教学先进的经验,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教材更加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更加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和以往同类教材比,这套教材无论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还是内容设计,都有明显的变化与改进,是“守正创新”。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而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老师们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大趋势,必须跟进。
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推开使用材,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材一用,就来个天翻地覆。
•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都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有所发展。
•使用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需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根蒂根基上去逐步调解、改良和更新。
•使用材,我不赞成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不赞成一哄而起。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等一等,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因为条件所限,先尝试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其他大致还是按照自己原来比较熟悉的办法去教,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的教学方式推开。
行不行?我看可以。
•天下那么大,地域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肯定的选择权。
•为材备课时,最好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的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企图的理解。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分析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概述写作基础技能:包括写作的基本格式、语言表达、标点符号使用等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
论述类写作: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对某一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描述类写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文字描绘出事物的形态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
新闻类写作:教授学生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能力。
小说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小说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戏剧写作:教授学生戏剧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舞台效果和戏剧张力的剧本,培养学生的戏剧创作能力。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发掘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文学评论与写作: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撰写文学评论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力求全面覆盖写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1.1 编写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我国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编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对于推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梳理和整合,教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材还注重对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引进和传播,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思路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整体要求,也反映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教材的设计理念、结构体系、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视角,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背景和基本原则,阐述其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理念。
接着,文章将详细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包括各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模块的设置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等,以展示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本文还将对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探讨,包括选文的多样性、时代性,以及练习的层次性、实践性等,以揭示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通过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思路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共同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教材设计的核心理念在构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
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材设计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核心理念: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教材中,我们精选了各类经典文学作品,设置了丰富多样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掌握阅读策略。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多种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注重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一、前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出版社推出了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
二、教材概述该教材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语文知识、文学素养、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材特点1. 突出文学素养教材在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欣赏和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2. 体现时代特色教材内容涵盖了现代文学、古诗词、戏剧、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和时代特色。
3. 强调综合素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4. 提高语言技能教材突出了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应用技能。
四、教材编排教材共分为八个模块,分别是文学常识、阅读、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应用文。
每个模块都包含多个单元,单元内的知识点和技能有机结合,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五、教材应用该教材可以用于高中语文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
同时,教育部出版社还推出了大量辅助资料,包括教学指南、课件、教学视频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六、总结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是一套全新的教材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适合于高中阶段的教育和培养。
相信随着该教材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高中语文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更新和换代。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确定主题、整理思路、制定大纲、编写草稿和审校修改五个方面,探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应该体现出现代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精髓的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自信。
在确定了主题后,需要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方面:教材应该选取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的文本,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文言文、应用文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结构方面:教材应该按照单元进行组织,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不同的文体和题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教材应该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发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思路清晰后,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大纲。
以下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纲:第一单元:古代诗歌鉴赏,包括《静夜思》、《蜀道难》等经典古诗。
第二单元:古代文言文阅读,包括《论语》、《左传》等经典文言文作品。
第三单元:现代诗歌鉴赏,包括《再别康桥》、《雨巷》等现代诗。
第四单元:现代散文阅读,包括《荷塘月色》、《背影》等著名散文。
第五单元: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技巧。
第六单元:实用写作,包括书信、总结、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实例。
第七单元: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包括演讲、辩论等口语表达技巧和实例。
在大纲基础上,需要开始编写草稿。
以下是编写草稿的步骤:每个单元的开头设置导语,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选取适当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并附上注释和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守正创新”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守正创新”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摘要: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并在2020年进行了部分内容的修订,由此形成了新课标。
这一文件的颁布为我国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语文教材的修订以及完善提供了全新的目标。
基于新课标编写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现了多要素的整合,体现出了“守正创新”相关的原则以及理念。
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探析“守正创新”模式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守正创新;分析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省份的高中开始采用全新的部编版教材,目的在于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内容,并与高中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相接轨。
全新版本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出了“守正创新”这一理念的优越性,其主要体现在“守正”以及“创新”两个部分。
其中,“守正”是指保留了我国语文学科中多年总结出的优秀教学经验,“创新”则是指采用更高的编写立意以及先进的母语教学理念。
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切实把握“守正创新”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质量语文教学课堂。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守正”(一)多属性的统一语文学科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历史性等多种独具特色的属性,其中,工具性能够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基础特征,人文性能够呈现这一学科的核心价值。
在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文字是极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就能够以其特有的工具性记录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
基于这一特性,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深入培养当代高中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学习任务虽然主题各异,但是其核心在于统一语文学科的各个属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开展基于语文文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人文价值。
(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融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也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相互融合,确保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开展读写结合的高质量教学活动。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邹佳叡马红丽马长安[摘要] 2019 年秋季,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
新投入使用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亮点。
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通过新旧教材之间“同文异样”的比较,发现本篇选文在两种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出了种种“异样”。
出现这些“异样”的原因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和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编制模式。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异样”,教师要更新语文教學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制定切实有效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语文教材;“同文异样”;统编版;人教版;《荷塘月色》[中图分类号] G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4-0087-060 引言2019年秋季,备受期待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终于投入使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和海南等6省市的高一师生们已经率先拿到了新教材。
伴随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的问世,人们发现新教材除了封面和内部编排方式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外,教材的选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以目前投入使用的必修(上册)教材为例,与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相比,其课文总篇目由13课增加为16课,并且统编版教材中还存在大量的两三篇作为一课的现象。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容量与人教版相比实际上是大大增加的。
在这如此之大的教材容量里,既存在对人教版教材篇目的增删,也有很多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篇目得以保留。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36篇选文中,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重合的有13篇,包括《沁园春·长沙》《劝学》《荷塘月色》等经典篇目。
通过比较这13篇相同选文发现,虽然这13篇文章得以保留,但是其具体要求以及编排方式等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即所谓的“同文异样”。
“同文异样”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极其宝贵的资源,因为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间的编写差异可以从中较为直观地体现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发现统编版教材在编写上的新思路和新理念,进而根据这些新思路和新理念来有效地改善自身的教学。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较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较作者:张茂星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1年第03期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在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意味着人教版教材即将废止。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为“统编版”与“人教版”)相比,确实有很多亮点。
本文以《故都的秋》为例,比较两种版本语文教材的异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统编版;《故都的秋》一、同文选编异版本《故都的秋》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同时选编在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
尽管版本不同,但是还是把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故都的秋》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在统编版都属于教读课文。
二、课的内涵有变化一课,即一篇课文。
课的内涵由一课一篇发展到一课多篇。
《故都的秋》一文在人教版中作为一课,一课一篇;在统编版中却是一课两篇,同一课里有《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
三、单元编排有差异人教版以文体组元,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文体是写景状物散文。
统编版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结构组元。
统编版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
群文阅读是多文本的阅读,关键是多文本的界定,一般至少是三篇及其以上来组建群文。
组建群文的依据是议题,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可以是文体,还可以是其它,只要组建的群文之间有关联性。
人教版按照文体组元其实也是群文阅读,只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建立文本之间的相关性,不是一束一束地教,而是一篇一篇地教。
统编版就真正落实群文阅读,打破单篇教学精读、细读、深读的阅读方法,真正建构群文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四、单元导语有异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和以往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
教材的“亮点”•编写的立意更高,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偏误;•借鉴世界上母语教学先进的经验,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教材更加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更加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和以往同类教材比,这套教材无论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还是内容设计,都有明显的变化与改进,是“守正创新”。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而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老师们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大趋势,必须跟进。
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推开使用新教材,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就来个天翻地覆。
•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都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不赞成一哄而起。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等一等,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因为条件所限,先尝试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其他大致还是按照自己原来比较熟悉的办法去教,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的教学方式推开。
行不行?我看可以。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为新教材备课时,最好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新的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这样,我们眼界会开阔一些,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就有一个认识的高度,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教材的结构和体例。
•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
“必修”2册,所有高中生都要学。
“选择性必修”3册,理论上可供自主选择,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
•必修可以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必修安排在高二,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灵活的安排。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
“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但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必修每册 8 个单元,共 16 个单元,覆盖 7 个“学习任务群”。
选择性必修每册4个单元,共12个单元,覆盖9个“学习任务群”。
•单元的组织形式有两类:一类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另一类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以专题性的语文活动为主,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
•“课”的划分主要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写法特点进行组合,一课含 1— 3 篇课文不等,实行“群文教学”。
•新教材没有设置课后习题,每一课安排有简短的“学习提示”,主要是设定学习情境,引发兴趣,提示学习要点和方法。
•单元后面有“单元学习任务”,一般设计有 3— 4 个“活动”。
•必修上、下册以及选择性必修上、中册都安排有“古诗词诵读”,各收有古诗词 4 首,一共收 16 首。
• 二、关于“学习任务群”。
•教案的设计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
不全是授课的讲稿或者程序,而主要是“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等。
•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
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也可以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
•教材没有为每一课设计好教学方案,因为学情不同,老师应当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学情,去自行设计。
•也可以超越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自己另外设计一些可能更加贴切有趣的“活动”,去完成单元的教学。
•课标对“文学阅读与鉴赏”任务群的教学也有建议,包括如何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以及引导指定读书计划,等等。
这些建议在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中已经有所体现,备课要关注时“如何体现”的,并把这种“体现”的意图转为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属于比较“上位”的要求,备课时也应当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
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努力在体现,我们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设计“文学阅读与欣赏”这个单元,应当如何超越以往过于偏重文体知识灌输的教法,在设计学习活动和问题时,多考虑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能力培养,尽可能往“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靠拢。
•围绕“学习任务群”,有些新概念和新要求,也必然带来教学上的变化与革新。
理解这些新概念和新要求,对于用好教材也关系甚大。
•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不是课后练习,而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用以整合单元课文阅读与写作的抓手。
这就是所谓“任务驱动”。
•应当根据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和课文的形式内容要求,来考虑如何设置“任务驱动”。
有的可以是整个单元预设一个情境、一个任务;有的也可以一课(可能是一组课文)设定一个情景、一个任务。
•设置“任务驱动”,一般是“任务”在前,但不等于老师就可以少讲少管,也并非布置几个问题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布置什么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单元或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且真正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工作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比以往我们熟悉的那一套教学“流程”更加费心思。
•对课文的精读和理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实施“任务驱动”也离不开精读和理解。
特别是那些比较艰深的课文,比如有些古文,或者与学生比较隔膜的经典文章,还是要先帮助学生读懂读通,然后才谈得上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不过老师的讲解也应当力求做到是那种指向“任务”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是能启发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方法性讲解。
•不能只是奔着“任务”去阅读,也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 或者参加讨论去阅读。
本来课文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做各种个性化的理解,如果太功利,又先入为主,反而就“窄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
•在实行“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时,既要设定“活动”,又要警惕别一边倒,还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留给学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间,避免被“任务” 捆绑。
这些,在布置“任务”时,老师都必须心中有数,或者还要提醒学生的。
•四、关于“群文教学”。
•不再以单篇课文或者课时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课”。
以往一篇就是一“课”,现在也还有一篇作为一“课”的,但更多的情况是一组课文为一“课”。
•教学的方式也会变化,不再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就是“群文教学”。
•“群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也不要理解为“群文”学习就比单篇教学更“高级”,也不是“群文教学”要一律取代单篇教学。
在新教材中,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是并存的。
•五、关于“活动”与“情境”。
•教材的“活动” 大多数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堂教学还是主要形式,只是更加注意学习主体的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要把“活动”简单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还是我们都熟悉那三件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新教材提倡“情境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活动”尽可能有“情景”。
这不只是为了激发兴趣,更是为了给“活动”的展开提供背景、条件与氛围。
有时候“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均已设定有“活动”的“情境”,教学中可以参考采用,但更多的“活动”情境还是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来设计。
•语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情境”教学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有些学习主要靠理论推导,对高中生而言,并非所有“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都要设定“情境”。
•六、关于“整本书阅读”。
•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 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
•“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
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这一类书”的方法引导。
•“整本书阅读”可以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要求不宜太高,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
•七、关于综合活动单元。
•综合性活动单元的设计,是教材的有机部分,也很重要,不要因为不好讲,就放弃了。
•“当代文化参与”单元安排在必修上,要求做家乡文化生活调查。
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把语文课往社会生活拓展。
教学重点要放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访谈和调查,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要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活动”的实施必须是语文的。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单元安排在必修下,主题是了解“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多媒体,善用多媒体。
要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提高跨媒介辨析、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有 2 个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和“逻辑的力量” 。
•从小学开始学语文,到了高中,对语言学习的规律应当有一些梳理、探究,多少获得一些理论的自觉。
逻辑这个单元的设置,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学习逻辑基本知识,落脚点主要在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