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
许美群
(广东中轻工程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00)
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而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它关系到尊重自然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筑;风水学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人居环境的经验。从原始初民的“巢居”、“穴居”到现代社会人居环境,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都表现人类有目的选择适宜的人居环境。因此,人居环境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生存而有目的地选择、创造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场所。在构建人居环境过程中,应该不断丰富人居环境的内涵,以达到人们所需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目的。
人居环境的质量很大程度体现在聚居选址和居住建筑的形态上。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选址和建筑营造过程中,中国风水学、中国营造学、中国造园学构成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而其中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也是环境选择、区域规划和建筑营建的指导原则和操作理论。
一、中国传统风水学风水名称来源,语出晋人郭璞《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为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风水又称堪舆、地理、卜宅、阴阳、青乌等。而时至今日,堪舆称谓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同。东汉许慎在《淮南子》中注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这和《易经》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相应的。因此,风水主要是指人们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风水学在应用过程中着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使建筑的选址、方位、布局、外观、色彩等因素与周围建筑相谐调。
综观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人们千方百计寻求营造一处风水宝地,这样使风水文化贯穿于营造人居环境的全过程。从聚居选址、区域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建造管理过程;从原始初民择居到现代宏伟建筑;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都存在风水意念。
我们知道,人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遵循天地人合一原则,这与建筑风水学所遵循的原则一致。风水文化是以《周易》作为哲学依据。《周易》是由代表阴爻“——”、阳爻“———”两种符号构建起来的哲学体系,《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和谐就成为风水文化的哲学依据。风水学是以中国古典哲
学阴阳思想为根本,来认识自然,选择环境。因此,风水
学应用也体现在人居环境选址规划、建筑营造活动中寻求一种阴阳平衡关系。风水学的另一哲学依据是来自另一部经典《尚书》的五行生克理论。《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行: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的生克制约理论也成为风水学的哲学依据。中国传统风水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人居环境科学,经历了萌芽、产生到发展阶段。它起源于原始初民择地定居,风水思想萌芽于先秦时期,风水理论初步形成
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时期,而明清时期风水理论得到进一步阐释和总结。
中国传统风水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众多流派,基本分为两大流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注重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即空间山川形势的选择,并着眼于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具体要求龙要真、砂要秀、水要抱、穴要的、向要吉。形势派也称形法派、三合派,其理论传播主要以江西为主。理气派,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人的命理与宇宙时空关系,即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宫、三元流转与人之命理配置。理气派也称理法派、三元派,其理论传播以福建为兴盛。形势派和理气派各有所侧重,但两者也有共通之处,比如二者都注重“气”、“生气”,形势派强调“地势生气”,理气派强调“方位生气”,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更好选择环境。
二、人居环境的最佳建筑风水模式
选择和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无论是城市、村落,还是住宅等人居环境的选址基本原则和格局是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人居环境的最佳建筑风水模式是:基址背后有主峰来龙山,也称靠背山,来龙山后面要有龙脉为连绵高山群峰为屏障,并与大山形势相连通;基址左右有略次于来龙山的低岭岗阜,俗称扶手,即左辅山,右弼山,青龙砂山,白虎砂山,青龙在左,白虎在右,青龙白虎环抱围护;基址前要有月牙形池塘或河流婉转经过;水的前面又有远山近丘的朝案对景呼应;基址恰好处于这个山水环抱的中央,内有千顷良田,山林葱郁,河水清明,安详和谐。上述这种“负阴抱阳”的人居环境就是理想的建筑风水模式。因为基址背后的山峦屏挡冬季北来的寒风;东西面低岭岗阜缓坡避免淹涝之灾和保持水土、绿化植被;南面有流水经过可以接纳夏季南来的凉风,又能解决生活饮水和灌溉问题,又利于舟楫之便,有了污水还可以排出;南面向阳,明堂开阔,具有充足的日照,这样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见图1)
具体的建筑风水应用还涉及到五大要素:龙、砂、水、穴、向。
(一)寻龙,龙即山脉,从宏观上来观察来龙的形势,寻龙就要审定脉远势雄,重峦叠嶂,奔腾气势的山脉。龙脉逶迤延展,按其远近、主从、高下,又以祖宗、序
列称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主山等,龙脉还
分五势九龙。此外,龙脉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察砂,风水学中砂泛指基址周围环绕的山体,即指前后左右环抱基址的群山,并与基址后龙或主山呈隶从关系。关于察砂法最典型的有“四神砂”之说,即基址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又用“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来描述过砂的形势。青龙、白虎砂山要求护卫基址,环抱有情。而基址前方砂山,近而小者为案山,远而高者为朝山,“但以端正圆巧,秀媚光彩,平正整齐,回抱有情为吉”。还有水口砂,即位于穿流基址的河水的来处和去处,水口砂对于基址具有天然门户的功能和景观意义,往往倡导水口砂植树、建桥、修庙、筑塔等,以优化景观,形成风景名胜。
(三)观水,实际是观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态及水质。风水学有“山管人丁水管财”以及水能“载气纳气”之说。对水环境的选择,主要考虑农耕种作、饮用灌溉、舟楫交通、调节气候、设险防卫以及优化环境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作用。因此,要对水质、水量、形象、深浅、流向、流速、弯环、潴聚以及色、香、味、声等加以考察和评价。最佳的模式是河流弯曲成弓形的内侧,曲而有情,呈五行之金所表徵的圆弧形,水流三面环绕,同龙、砂环抱缠洄基址前面,称之为金城或玉带。水流入区域称“天门”,流出地方称“地户”,天门宜天,地户宜收,风水学实践中总结了“山环水抱”之说法。
(四)点穴,穴是指具体基址,点穴即指选择具体的基址,从宏观角度,对拟确定基址周围山川融结之势,即山环水抱,远近离合,大小高低,状态形象和以其为底景、对景与侧景的主从秩序及呼应关系等,予以统筹权衡、勘定基址及中心点。对于城市或建筑选址和规划,即场所设立,应根据风水学中龙、砂、水和重要关拦内敛向心围合调场作用,以达到倚靠周围山川,拱抱阻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