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

《选修4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选修4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1.紧密结合STS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主体深度参与、同伴互助等形式进行知识建构,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融合和落实。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4 (新人教选修4)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4 (新人教选修4)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选修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了解pH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方法和原理,能了解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通过对酸碱溶液的分析,了解溶液中数量变化对性质的影响,体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体验化学在科学研究中作用和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第二课时: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第三课时: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第一课时一.引入1)有人曾经用经过28次蒸馏的纯水进行导电性实验,你认为结果会怎么样?2)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什么?3)电解水制H2、O2时,需要向水中加入水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为什么?二.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常数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2O+H2O H3O+ +OH-或H2O H+ +OH-水的离子积常数:在25℃时,[H+ ]=[OH-]=1×10-7mol. L-1Kw= [H+ ][OH-]=1×10-14三.Kw的应用1、从以上数据中发现什么递变规律?2、以上数据说明温度与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Kw_____。

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移动,Kw_____水的离子积Kw= [H+ ][OH-]=1×10-14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人教选修4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人教选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 。

2、 解析:学习水的电离以及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2、解析:(1)、通过学习知道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和离子积常数,知道水的电离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要求懂得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及PH 的测定方法,学会用PH 的理论进行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 值的关系2、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 3O + 和OH —: 一、水的电离(第一课时) 1、水的电离 H 2O + H 2OH 3O ++ OH —简写为:H 2OH + + OH—实验测定:25℃ [H +]=[OH -]=1710-⨯mol/L 100℃ [H +] = [OH -] = 1610-⨯mol/L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 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

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提问:请学生计算水的浓度,1L 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 ,经实验测得250C 时,发生电离的水只有1×10-7mol ,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 w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水的离子积K w = c(H+)·c(OH—)由于250C时,c(H+)= c(OH—)= 1×10-7mol/L所以250C时,K w = c(H+)·c(OH—)=1×10-14(定值)(省去单位)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如何变化?影响K w的因素是什么?(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时,K w = c(H+)·c(OH—)=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2020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2020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

3.会计算溶液的pH 。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3O ++OH -简写为□01H 2++OH -。

(3)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 电离=c (H +)·c (OH -)c (H 2O )。

2.水的离子积常数(1)含义:因为水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所以水中的□02c (H +)·c (OH -)可看作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 w 表示。

(2)表达式与数值:表达式K w =□03c (H +)·c (OH -),室温时,K w =□041.0×10-14。

(3)影响因素:K w 只受□05温度影响,由于水的电离是□06吸热过程,温度升高,K w □07增大。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01c (H +)与c (OH -)相对大小。

c (H +)□02=c (OH -),溶液呈中性; c (H +)□03>c (OH -),溶液呈酸性,且c (H +)越大,酸性□04越强; c (H +)□05<c (OH -),溶液呈碱性,且c (OH -)越大,碱性□06越强。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①当c (H +)或c (OH -)大于或等于1 mol·L -1时,通常用□07c (H +)或c (OH -)直接表示。

②当c (H +)或c (OH -)小于1 mol·L -1时,通常用□08pH 表示。

2.溶液的pH(1)表达式:pH =□09-lg_c (H +)。

如c (H +)=1.0×10-5mol·L -1的酸性溶液,pH =5。

(2)水溶液的pH 、c (H +)及酸碱性的关系(25 ℃时)(3)pH的测定方法11标准比色卡对①使用pH试纸。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基本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2.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水的离子积和PH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手、脑、口并用;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和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1.『2012·江苏卷』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2.『2012·广东卷』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 )
3.『2013·天津卷』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 NaCl溶液的Kw ( )
4.『2013·江苏卷』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可以大量共存( )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一、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的电解质,H2O+H2O⇌H3O++OH-,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3、(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6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9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A、HCl B、NaCl C、NaHSO4D、NH4Cl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高三一轮复习——

高二年级化学 《水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化学      《水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4)【教学过程】板块一:水的电离【引入】1、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溶剂水是全部以分子形式存在,还是也有部分电离成为H+和OH-呢?(学生产生疑问,思考)2、视频介绍纯水中的微粒存在类型并进行分析(学生观看视频,疑惑得到解决)【知识梳理】1、水的电离方程式:通常简写为:2、特例:室温下纯水中c(H+)=c(OH-)=3、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教师课件中电子白板书写,学生纸笔完成)【资料一】在室温下,1L水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55.6mol,只有1×10-7mol水电离,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以视为常数。

(学生阅读资料一,理解水的电离是极其微弱的)4、水的离子积常数(1)符号:(2)表达式:25°C时,Kw=(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并记录)(学生通过表格数据得出水的离子积和温度的关系)【自主思考】1.某温度时,水溶液中Kw=4×10-14,那么该温度比室温(25°C)高还是低?该温度下纯水中c(H+)是多少?(对应知识点活学活用,加强巩固)【资料三】酸或碱的稀溶液的密度与纯水相近,1L酸或碱的稀溶液约为1000g,其中水的物质的量近似为1000g÷18.0g/mol=55.6mol。

因此,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

(通过资料阅读,理解水的离子积的适用范围)【效果自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B 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永远等于水电离出的c(OH-)C 在水的离子积表达式中,c(H+)和c(OH-)是指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D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及时巩固水的离子积的相关知识点)板块二:溶液酸碱性【思考与交流】1、在酸或碱的稀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是否仍为纯水状态时的1×10-7mol?+-)(层层递进式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认真剖析溶液酸碱性与水的电离平衡之间的关系,全部由学生自主分析完成)【知识梳理】(1)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2)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酸性:,c(H+)越大,酸性;中性:;碱性:,c(OH-)越大,碱性;(3)室温时(25°C)的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酸性:中性:碱性:(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自行归纳总结出溶液酸碱性和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浓度大小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记住室温时的判断依据)【自主思考】3、某溶液中c(H+)=10-6mol/L,该溶液一定为酸性吗?4、某溶液中c(H+)>c(OH-),该溶液一定为酸性吗?(及时巩固水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的适用)【效果自测】5、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A. c(H+)=1.0×10-7mol·L-1的溶液是中性B.中性溶液中一定有c(H+)=1.0×10-7mol·L-1C.c(OH-)=c(H+)的溶液呈中性D.在100 ℃时,纯水的c(H+)>1.0×10-7mol·L-1,因此显酸性(对点训练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板块三:水溶液中c(H+)和c(OH-)的基础计算【资料四】K w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3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应用了本册数上一章化学平衡原理,探讨了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有之;水的电离是对本章第一节课的延续,它的电离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意义,【通过第一节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学生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为本节课探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通过不同练习使学生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B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高中化学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提问】(投影)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当改变以下外界条件:①加少量盐酸;②加适量水;③适当加热,对醋酸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度有什么影响?【引入】很多电解质溶液都显一定的酸碱性,这不仅仅与溶液中的溶质有关,而且与溶剂水的电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环节一水的电离一、水的电离[讲解]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微弱的(自偶)电离。

H2O + H2O H3O+ + OH-[投影]水分子电离示意图:[板书]1、简写: H2O H+ + OH-[练习]写出 H2O H+ + OH-的电离平衡常数。

[讲解]在25℃时,实验测得1L纯水只有1×10-7mol H2O电离,因此纯水中c(H+) = c(OH-) = 1×10-7molL。

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c(H2O) = 55.6 molL。

故25℃时,H2O的电离常数K = = 1.8×10-16[板书]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 = =1.8×10-16[讲解]电离前后水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在25℃时,K W= c(H+)· c(OH-)= K电离·c(H2O)= 1×10-14,K W就叫做水的离子积。

[板书]2.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影响条件离子积常数K W=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条件:在常温K W=c(H+)·c(OH-)=1.0×10-14,并且随______的升高,K W增大。

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________过程。

3.适用范围回答:CH3COOHCH3COO+H+,①加入盐酸,上述平衡逆向移动,电离度减小;②加水,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度增大;③加热,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度增大。

D .OH 2-++OH H 是一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同电离方向移动,w K 随之增大2、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 (H +)>c (OH -)的操作是( ) A .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B .将水加热煮沸 C .向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D .向水中加食盐晶体3、纯水能微弱地电离出______和______。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精选3篇)教案一:水的电离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电离过程;2. 掌握水的电离方程式;3. 理解酸碱溶液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水的电离概念,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水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以及原因;2. 让学生简要回顾溶液的电离现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水的电离过程和原理;2. 解释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 H+ + OH-;3. 解释水的电离常数及其在酸碱溶液中的意义;4. 引入pH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酸碱性物质;2. 让学生分析pH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不同物质溶解在水中,观察其酸碱颜色变化;2. 使用pH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3.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判断物质的pH值。

五、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重要性。

教案二: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是如何发生的;2. 掌握计算酸、碱溶液的pH值的方法;3. 了解pH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杯水中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水的电离和离子生成的原理;2. 解释水的电离常数及其在酸碱溶液中的作用;3. 介绍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常见物质的pH值,让学生判断其为酸碱性物质;2. 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几种物质溶解在水中,观察其颜色变化;2. 使用pH试纸测量物质溶液的pH值;3.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推测物质的酸碱性。

五、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重要性。

教案三:水的电离反应与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反应的过程和原理;2. 掌握如何计算酸碱溶液的pH值;3. 了解pH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化学(选修4)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 教学案例一、 教学设计思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本节课题主要通过以下设计,以期达到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的目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

1、本节课题我们首先通过导电性实验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

2、然后紧跟课题讨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适用范围;计算在水溶液中c(H +)和c(OH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层层递进,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新知识)3、最后,指导学生整理。

体会归纳的学习方法。

(体会归纳,给予学生新的心理体验)4、总体思路如下:学习环节:导入新课→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离子积应用→本课小结→课后练习 教学设计:H【知识要点】1、水的电离方程式 或2、水的离子积⑴概念:⑵特征 ①一定温度下是②升高温度,K w ③加入酸或碱,K w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的K w【例题讨论】25℃时,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求:溶液中的c(H+),c(OH—)是多少?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分别是多少?【随堂练习】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约为1×10-6mol/L,则c(OH—)约为()。

(A)1×10-8mol/L (B)1×10-7mol/L(C)1×10-6mol/L (D)1×10-5mol/L2、25℃时,0.1mol/L的NaOH溶液中,求c(OH—),c(H+)分别是多少,由水电离出的c(OH—)水,c(H+)水分别是多少?。

化学:3.2.1《水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3.2.1《水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教案课题: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 授课班级课时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重点水的离子积。

难点水的离子积。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一、水的电离1、H2O + H2O H3O++ OH- 简写:H2O H++ OH-2、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O)C(H)C(OH)C(H2-•+3、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 contstant for water ):25℃K W= c(H+)· c(OH-)= = 1.0×10-14。

4、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5、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是哪种溶液均有:C(H+)H2O == C(OH―)H2O K W== C(H+)溶液·C(OH―)溶液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稀溶液中25℃:Kw = c(H+)·c(OH-)=1×10-14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酸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碱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 c(OH-)>1×10-7mol/L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实验导课]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人教版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

(2)了解水的离子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相关资料自学和数据查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的离子积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重点:水的离子积。

难点:水的离子积。

三、教学方法:推理法、分组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学案导学。

四、教学过程:问题过渡:1、溶液导电的首要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水会导电?评价,比对。

思考并得出结论。

利用学生对溶液导电性的认识,迁移到水的电离上。

突破水的电离这一事实。

结论: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能发生微弱的电离。

水是怎样电离的呢?结合自身对水组成的理解,阅读课本P45,思考并得出结论。

2 H2O H3O+ + OH-H2O H+ + OH-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借助媒体增长知识。

投影:水的电离微观动画。

观察加深理解。

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认识水并不是完全电离的,电离出来的离子也不是独立存在的。

板书:一、水的电离1、电离方程式2 H2O H3O+ + OH- H2O H+ + OH- 聆听,做笔记。

理解水合氢离子与氢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介绍水的电离与1L水中水的电离情况,并得出水的离子积。

写出水电离的电离平衡表达式,理解水的离子积是怎么得来的。

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导出水的离子积板书:2、水的离子积常数(1)表达式:K w= c(H+) . c(OH-)聆听,做笔记。

思考与交流一:水的离子积是出平衡常数推导得出,那影响它的因素有?展示表格对表格进行分析,并得出水的离子积与温度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这课时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学案,学生通过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案-新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案-新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外界条件会影响其电离平衡的移动,(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不仅适用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pH试纸测量(广泛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pH计测量,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了解pH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表达能力。

(2)通过对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3)通过对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对酸碱性的影响分析,体会对立统一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凸显出学科思想,倡导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通过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和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将水看成一种反应物浓度不变的弱电解质,从一般到特殊认识水的电离平衡的特征(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逐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特点(溶液的酸碱性),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其酸碱性(溶液pH的简单计算),最后考虑其应用(中和滴定实验和应用)。

在方法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水的离子积;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理解水的离子积及其应用。

2.通过对水的电离及影响水电离程度的因素分析,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及影响水电离程度的因素分析。

学生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学习了乙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并通过对乙酸电离程度的认识,已知道影响乙酸电离程度的诸多因素分析。

2.能力方面:学生已通过对乙酸电离程度及影响因素的认识,已理解了平衡移动原理在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3.情感方面:学生已具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简单介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结合所学有关水的相关知识,消耗水或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水的相关性质的兴趣与热情。

2.探究过程:(1)学生活动:用pH试纸分别测纯水、NaCl溶液、0.01mol/LNaOH溶液的pH,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探究一:室温下,纯水的pH为7,分析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学生探究二:常温下,0.01mol/LNaOH溶液的pH = 12,分析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如果换成0. 1mol/L 的NaOH溶液、0. 01mol/L的盐酸、0. 1mol/L的盐酸呢?(4)知识拓展一:室温下,在纯水中加入NaCl,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如果换成Na2CO3呢?(5)知识拓展二:将纯水加热,如何影响水的电离?(6)知识拓展三:将醋酸、碳酸与水的结构对比,分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3.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习题1、2、5、6、7。

4.课后拓展作业:如何分析与水相关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原理。

附: 板书设计: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一、水的电离1.室温下,纯水中c (H +) = 1×10—7mol/L2.精确的导电性实验表明: H 2O H + + OH —3.水的电离度= L molg gL mol 1/181000/10.017-⨯ = 1.8×10—7 % 即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高中化学3.2.1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1)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3.2.1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1)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均衡,认识水的离子积Kw 的含义2. 掌握 c (H +) 和 c (OH - )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相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要点、难点】:水的离子积,c (H +) 、 c (OH - )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复习】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均衡; CH 3COOHCH 3COO+H ,当改变以下外界条件:①加少许盐酸;②加适当水;③适合加热,分别对醋酸的电离均衡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 研究 1] :用敏捷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敏捷电流计指针有轻微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轻微。

结论: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发生电离的水分子H O 和 OH3所占比率很小。

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均衡: 一、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或简写成 :写出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与化学均衡同样,当电离达到均衡时,电离产物+―H O 的浓度之比也是H 和OH 浓度之积与未电离的2一个常数。

2.水的离子积常数:在 25℃时,实验测得 1L 纯水只有mol+-mol/L 。

H O 电离,所以纯水中 c ( H )=c ( OH )=2电离前后, H 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 c ( H O )能够看做是个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定为一个新的22常数,用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t ℃Kw = c ( H )· c ( OH )因为 0 +—)= 1 ×10 -7mol/L25 C 时, c ( H ) = c (OH所以 0+—25 C 时, Kw= c ( H )· c ( OH ) =3、影响水的电离均衡的要素[研究 2] :察看下表的数据:t( ℃) 0 102025 40 5090 100K w /10 -140.1340.292 0.6811.012.925.4738.055.0从以上数据中发现什么递变规律?以上数听说明温度与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小结]:在 H 2O +-H +OH 中: 高升温度,水的电离程度 ______,水的电离均衡向 ____挪动, Kw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高中化学 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 内容: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 。

2、 解析:学习水的电离以及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2、解析: (1)、通过学习知道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和离子积常数,知道水的电离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要求懂得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及PH 的测定方法,学会用PH 的理论进行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 值的关系2、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

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 3O + 和OH —: 一、水的电离(第一课时) 1、水的电离H 2O + 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H 2O H + + OH—实验测定:25℃ [H +]=[OH -]=1710-⨯mol/L 100℃ [H +] = [OH -] = 1610-⨯mol/L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

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提问:请学生计算水的浓度,1L 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 ,经实验测得250C 时,发生电离的水只有1×10-7mol ,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 w 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水的离子积K w = c (H +)·c (OH —)由于250C 时,c (H +)= c (OH —)= 1×10-7mol/L所以250C 时,K w = c (H +)·c (OH —)=1×10-14(定值)(省去单位)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影响K w 的因素是什么?(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1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 +]=[OH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练习:影响因素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溶液中的c(H+) 溶液中的c(OH-) Kw温度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变大降低温度向左减小减小变小酸碱性加入酸向左增大减小不变加入碱向左减小增大不变过渡:在常温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里,H+ 浓度和OH—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请考虑一下,当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时,c(H+)和c(OH—)如何变化?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常温下):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投影显示空表,教师引导填写,然后推出结论。

电解质溶液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c(H+)(mol/L)溶液中c(OH—)(mol/L)c(H+)与c(OH—)比较c(H+)·c(OH—)溶液酸碱性纯水=10-7 =10-7 相等10-14中性盐酸加HCl,c(H+)增大,平衡左移>10-7 <10-7c(H+)>c(OH—)10-14酸性氢氧化钠加NaOH,c(OH—)增大,平衡左移<10-7 >10-7c(H+)<c(OH—)10-14碱性中性溶液c(H)= c(OH)= 1×10mol/L酸性溶液c(H+)> c(OH—),c(H+)> 1×10-7mol/L碱性溶液c(H+)< c(OH—),c(H+)< 1×10-7mol/L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与OH—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

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

c(H+)与c(OH—)此增彼长,且K w = c(H+)·c(OH—)不变。

讲述:酸性溶液中c(H+)越大,酸性越强,碱性溶液中c(OH—)越大,碱性越强。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c(H+)很小的溶液,如c(H+)=1×10-7mol/L的溶液,用这样的量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很不方便。

为此,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2、溶液的pH:(1)定义:pH =-lg{c(H+)}(2)适应范围:稀溶液,0~14之间。

有关溶液的pH值的几个注意问题:①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

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②pH值范围在0-14之间。

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而是C(H+)=1mol/L;pH=14的溶液并非没有OH-,而是C(OH-)=1mol/L。

pH改变一个单位,C(H+)就改变10倍,即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每减小一个单位,C(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

③当C(H+)>1mol/L时,pH值为负数,当C(OH-)>1mol/L时,pH>14。

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的溶液,用pH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值仅适用于C(H+)或C(OH-)小于等于1mol/L的稀溶液。

④也可用pO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lgC(OH--),因为C(H+)·C(OH-)=10-14,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pOH=14。

⑤可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方法:用洁净的干玻璃棒直接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注意不能将pH试纸先用水沾湿或用湿的玻璃棒,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已将溶液稀释,导致所测定的pH不准确)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随即(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值(因为时间长了,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会改变,致使测得的pH不准。

)小结:1、溶液的pH:(1)定义:pH =-lg{c(H+)}(2)适应范围:稀溶液,0~14之间。

有关溶液的pH值的几个注意问题:①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

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②pH值范围在0-14之间。

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而是C(H+)=1mol/L;pH=14的溶液并非没有OH-,而是C(OH-)=1mol/L。

pH改变一个单位,C(H+)就改变10倍,即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每减小一个单位,C(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

③当C(H+)>1mol/L时,pH值为负数,当C(OH-)>1mol/L时,pH>14。

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的溶液,用pH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值仅适用于C(H+)或C(OH-)小于等于1mol/L的稀溶液。

④也可用pO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lgC(OH--),因为C(H+)·C(OH-)=10-14,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pOH=14。

⑤可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

配餐作业:一、基础题(A组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液中无OH-B.NaOH溶液中无H+C.KCl溶液中既无H+也无OH-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1×10-14解析:无论是酸、还是碱,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只要在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25℃时,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K W=c(H+)·c(OH-)=1×10-14。

答案:D2.常温下,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0×10-14B.1.0×10-13C.1.32×10-14D.1.32×10-15解析: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温下,K W=1.0×10-14。

答案:A3.(2011·郑州高二检测)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解析:A项加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NaOH,c(OH-)>c(H+),错误;B项加热促进水的电离,但c(H+)=c(OH-),错误;D项对水的电离平衡没有影响,c(H+)=c(OH-),错误。

答案:C二、巩固题(B组题)1.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下列关于K W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K W越大B.温度越低,K W越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K W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随着温度的升高,K W肯定增大,H+和OH-浓度同时升高解析: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由于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升高,K W增大,但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无法判断,可能同时升高,也可能一个升高一个降低。

答案:A2.[双选题]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A.二氧化硫水溶液B.氯化钠水溶液C.硝酸钠水溶液D.氢氧化钠水溶液解析:c(H+)水=1.0×10-13 mol/L<1.0×10-7 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

A项,SO2+H2O H2SO3,H2SO3HSO-3+H+,HSO-3SO2-3+H+,溶液呈酸性;D项,NaOH===Na++OH-,溶液呈碱性。

答案:AD3.常温下,下列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①1 mol/L 的盐酸②0.1 mol·L-1的盐酸③0.01 mol·L-1的NaOHA.1∶10∶100 B.0∶1∶12C.14∶13∶12 D.14∶13∶2解析:①1 mol/L盐酸中c(H+)=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4 mol/L,②0.1 mol/L盐酸中,c(H+)=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3 mol/L,③0.01 mol/L NaOH溶液中,c(OH-)=0.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水=10-12 mol/L,则三者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0-14∶10-13∶10-12=1∶1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