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存在显著差距,阻碍了义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元化的城乡教育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城乡师资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因素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关键词:城乡差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中最关键的一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要想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基础教育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必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基础教育,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城乡义务教育的统筹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差距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不断增加,和国家高层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对义务教育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在城乡间的分配逐渐趋于平衡。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历史欠

账过多,体现在生均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基建经费上,城镇仍然高于农村,差距依然存在。

(二)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表现在办学条件方面可以得到直观体现。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这很大差距,例如2009年城乡中学生均危房面积上,农村小学为1.3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6m2,比城市小学高1.01m2,为其4.48倍,比县镇小学高0.67m2,是其2.06倍;农村中学为1.39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5m2,比城市小学高1.04m2,为其3.97倍,比县镇小学高0.55m2,是其1.67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薄弱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就更不容乐观了。①

(三)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差距

教育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只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外在“硬性”条件,而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则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内在隐形原因。城乡中小学教师在学历、职称、年龄分布以及培训机会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多分布在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且在培训机会上,城乡教师的差距也比较大。至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2007年的统计表明,农村地区依旧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其中农村代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6.1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倍,是城镇的2.19倍。①

二、原因分析

(一)二元化的城乡教育制度

建国后,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国家实行了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基于此的社会资源分配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到了城市。农村成了城市的附庸,教育也是如此,城市的教育有国家投资办理,而农村教育则实行“人民教育人民办”。这样,就人为的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城市义务教育由政府买单,而农村义务教育则需要农民自身承担。在原始积累上,农村学校大大落后于城市学校的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不平衡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大。农村地区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投入教育的经费明显较低,有的地区的教育发展完全依赖中央的财政性拨款。经济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了学校硬件的好坏,而且由于教师的生活环境与待遇水平也直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

关联,因此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是决定着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引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

(三)城乡师资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城乡之间教师资源的配置出了问题,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上的差异,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两校师资水平的差距。近年来,上演的一出出“择校热”

现象,与其说是择校,毋宁说是择师,因为好的学校里有“名师”。可见,教师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资源配置合理了,就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反之,就会引起并加大校际间的差距,最终也会阻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教师之间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教师流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等方面的不平衡。

三、对策和建议

(一)破除二元化的城乡教育制度,清除政策障碍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上说破除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扫清制度障碍。创设宽松自由的制度环境,在政策制定中更多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而不是把农村作为城市的附庸来对待,破除政策制定中的城市中心主义。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在经费保障机制、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剔除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从立法和政策的宏观层面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投入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很大原因,就是一直以来的投入不足所致。在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薄弱学校,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农村中

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城乡中小学在“硬件”条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经费递增的同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农村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地区的师生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首先在硬件上缩短和城市学校的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初级的低水平的均衡。

(三)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素质和质量的提高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快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和基本素养,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预备队伍。然后在配置教师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教育的实际,利用多种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例如当下推行的免费师范生计划以及“特岗计划”在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妥善解决农村教师关注的住房和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增加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研修的机会,推动他们的专业成长。最后,可以实行城乡教师流动定期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瞿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题研究—教育公平的视角[j].浙江大学出版社.80—9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