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关系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共18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共18张PPT)

2.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 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 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上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2018/5/20
3.狼狗常把排尿点作为与同种其它个体交流情报 的“气味标记站”。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
A.种内斗争 C.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 D.种间互助
6:白蚁消化道内有一种叫多鞭毛虫的原生动物。多鞭 毛虫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 若把白蚁体内的多鞭毛虫杀死,白蚁很快也就饿死, 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活这两种生物 之间的关系是( )
2018/5/20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7: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关系( )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8: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 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 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2018/5/20
真题演练: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 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 上可解释为( ) 【答案】A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D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解析】考查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和种间关系。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 异种微生物生长首先取决于乳酸菌之间种内互助,这是一个隐含因 素。乳酸菌与异种微生物之间是种间斗争;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 抑制本身繁殖是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种内斗争。
2018/5/20
9:在金合欢树①的大而中空的刺中,栖息着一种 专以金合欢幼叶或蜜汁为食的蚂蚁②,它们经 常成群结队在金合欢树上 “巡逻”,随时向以 金合欢为食的来犯动物③发起进攻,它们能咬 断缠绕在金合欢上的其他植物④,以保证金合 欢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致被排挤或死亡。请回 互利共生 竞争 答:

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共78张PPT)

第五章 种内种间关系(共78张PPT)

+-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 的个体大
+ ○ 种群1偏利者,而宿主2无影 响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有利,但 不是必然的
+ + 相互作用对两种都必然有利
一、生态位(niche)理论
保卫资源型一雌多雄制
生态位(niche):物种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 互利共生——不同物种的两个个体之间互惠关系,可以增加双方的适合度。
1、生态位理论的发展
Grinnell, 1917年首先使用:种或亚种占据的最后分 布单位(空间生态位)
Elton, 1927: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与地位。 (营养生态位)
Hutchinson,1958:n-维资源中的超体积空间。
生态位niche:一个种群与群落中其它种群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机能关系。
两个种群竞争动态——结果3
两个种群竞争动态——结果4
竞争释放
温度
水分
竞争释放: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
三、捕食作用predation
➢ 狭义的捕食
➢ 广义的捕食作用
• 典型捕食——捕食者袭击猎物迅速杀死并吃掉 • 食草——食草者仅仅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 • 寄生——寄生者与单一对象个体(寄主)有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
进攻、驱赶入侵者等。
3、规律:1)面积随体重而扩大;2)受食物品质影响,同
等体重肉食>植食;3)行为与面积常随生活史而变化。
四、社会等级
a. 定义: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 序的等级现象。 形成基础是支配行为。
b. 类型:独霸式(狼)、单线式(鸡)等
五、他感作用
1、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

生态学课件第5章种内种间关系

生态学课件第5章种内种间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间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竞争、共生、捕食和被捕食 等关系,共同形成和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种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竞争关系
竞争关系
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为了争夺相同的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两种不同的 植物可能会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等资源,从而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总结
竞争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两种或多种生物为了争夺相同的资源而展开竞争,从而影响各自的生存和繁衍。
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
总结词
狼捕食兔子以获取食物,而兔子为了生 存则尽可能避免被捕食。
VS
详细描述
狼是兔子的天敌,通常会捕食健康的成年 兔子。兔子为了生存,进化出了敏锐的感 知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并逃 避狼的捕食。这种关系促进了双方的进化 ,维持了生态平衡。
森林中树木间的竞争关系
总结词
树木之间为了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而 相互竞争,导致优胜劣汰。
种群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02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有利,但两者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 如,蜜蜂和花朵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蜜蜂通过花朵获得食物,同时帮助花朵 授粉。
总结
互利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两种生物彼此提供对方所需的好处,共同 生存和繁衍。
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身上获取营养,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 ,某些昆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吸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寄主死亡。

种内与种间关系(1)幻灯片PPT

种内与种间关系(1)幻灯片PPT
7.1.2.1 两性细胞结合与有性繁殖 7.1.2.2 性比 7.1.2.3 性选择
7.1.2.4 植物的性别系统 7.1.2.5 动物的婚配制度
7.1.2.1 两性细胞结合与有性繁殖 雌雄异体
有性繁殖的种类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雄同体,同体受精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利弊(图7-3 )
无性生殖:迅速占领生境、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有性生殖:产生不同基因型的后代、适应变化的环境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7.1 种内关系 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竞争
种内竞争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个体─种内竞争可能是有害的; 种群─有利于种群的进化与繁荣。(淘汰了较弱的,保存了较强的)
Territorial reef fish such as three spot damselfish and the two blennies shown in this photo compete intensely for space.
由图b可知,从萌芽初 期到181天,都呈现出 产量随密度恒定的规 律。
图7-1 三叶草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与播种密度之间的关系(仿李博等,2000)
最后产量衡值法那么:Y=W ×d=Ki
W表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 Y为单位面积产量;Ki是一常数。
原因:
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 竞争十分剧烈。在资源有限时,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 体变小。
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食肉动 物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动物大, 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异也越大。
图7-8 鸟类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仿孙儒泳等,1993)

种间关系ppt课件(自制)

种间关系ppt课件(自制)

捕食
种间关系
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分开则对双方都不利。例如豆 科植物与根瘤菌,白蚁与肠内鞭毛虫。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 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空 间、资源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C·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皮沙尔·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第7章:种内和种间关系ppt课件

第7章:种内和种间关系ppt课件
competition721竞争27精选ppt1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完全排挤掉冰草是美国的土著种引入欧洲的雀麦后由于雀麦的根系在冬季生长速度较快根系比较发达到79月旱季来临时土壤上层变干冰草先受其害死亡率较高致使雀麦逐年增加最终排挤高斯gause用一种杆菌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Population ecology
两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都大于种间竞争。 D. 两种群不稳定地共存。
K1>K2/β, K2>K1/α, 与C情况相反,二者种间竞争剧烈,表现为不 稳定。
6. 生态位理论
由Grinell 在1917年最早提出空间生态位,Elton 在1927年提出营养生态位,Hutchinson在1957提出 n-维生态位的概念。
(共栖) 7. 原始合作:两种都有利,但可分开。+ + 8. 专性互利共生:两种都有利,不可分开。+ +
7.2.1竞争(competition)
1. 概念:
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种群)(两种或多种)为 了争夺空间和资源,相互抑制,给对方带来不利 影响,被称为竞争。
种间竞争的结果有两个:(1)一个种群被另一 个种群完全排挤掉;(2)一个种群迫使另一种群: 占有不同的空间(空间分隔);食性特化;其他 生态习性分化,如时间分隔等。
Y wd
Y为总产量#,常数;w 为平均每株重量; d密度。
7.1.2 性别生态学
研究种群内性别关系的类型、动态及其决定因素。 7.1.2.1 有性繁殖 (1)无性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优势:可迅速增殖,占领暂时性新栖 息地;后代带有母本的整个基因组。
有性繁殖的优势:产生更多变异类型的后代,适 应多变的环境,适应稳定而异质的环境。
A. 种群1取胜,种群2被排挤掉。 K1>K2/β, 即1/K1<β/K2,

《种内与种间关系》PPT课件

《种内与种间关系》PPT课件

7.1.2 与性别有关的种内关系
1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无需偿付减数分裂的代价,母体所产后 代带有母本的整个基因组,环境条件有利时能迅 速增殖,开拓暂时性栖息地。
有性繁殖要在进化选择上处于有利地位,必须使之 获得利益超过所偿付的减数分裂价、基因重组价和 交配价。为什么多数生物行有性繁殖?一般认为, 有性繁殖是对生存在多变和易遭不测环境下的一种 适应性,有性繁殖能产生更多变异类型的后代,有 利于生存竞争 。
dN2/dt = r2N 2 (1-N2/K2-N1/K2) (2)
dN1/dt = r1N 1 (1-N1/K1-N2/K1) (1) dN2/dt = r2N 2 (1-N2/K2-N1/K2) (2)
(a)和(b)分 别表示物种(1) 和(2)处于平衡 状态即dN1/dt =0 、dN2/dt=0时的条 件。在(a)图中 ,最极端的两种 平衡是(1) 全部 空间被N1所占, 即N1=K1,N2=0; (2) 全部空间被 N2所占,即N1=0 ,N2=K1/。连接 这两个端点,即
引自:Mcfadden and Keeton, 1994
7.2 种间关系
引自:Mcfadden and Keeton, 1994
种间关系包括正相互作用(互利 和偏利共生)和负相互作用(竞 争、捕食、食草、寄生、偏害)。
7.2.1 竞争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 草履虫对资源的竞 独养 争导致大草履虫灭 绝。 (双小核草履虫与 袋状草履虫可达成 共存,出现分化)
引自:Mcfadden and Keeton, 1994
红皇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 在环境条件稳定时,一个物种的 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物 种的竞争压力,种间关系可能推 动生物进化。

生物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PPT

生物种内和种间关系课件PPT
42
种间关系之二:他感作用 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竞争
43
什么是他感作用?
蓝桉林
紫茎泽兰
44
他感作用(allelopathy): 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
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
45

➢他感作用的物质?
酚类物质,如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阿魏酸
➢他感作用的主体?
婚配制度: 种群内婚配的各种模式
包括: 异性间相互识别 配偶的数目 配偶持续时间 对后代的抚育等
9
婚配类型: ➢一雄一雌(一夫一妻) ➢一雄多雌(一夫多妻) ➢一雌多雄(一妻多夫)
在自然界哪个类型更常见?
10
形成婚配制度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资源分布
11
决定婚配制度的环境因素
资源高质而均匀分布 一雌一雄
69
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 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结果: 捕食者与猎物协同进化的结果常常是使有害的“负
作用” 减弱。
70
71

捕食作用会影响猎物种群的大小吗? 影响大?小?
72
自然界中捕食者对猎物种群大小的影响 (1)任一捕食者的作用,只占猎物种总死亡率的很小 一部分。 (2)捕食者只是利用了对象种中超出环境所能支持的 部分个体,所以对最终猎物种群大小没有影响。
32
利他行为的动机之一:利于亲缘关系和种群的繁衍
雄性蜘蛛为了繁衍后代,牺牲自己
33
34
利他行为的动机之二:利益互惠
35
利他行为的动机之三: 操纵(欺骗)假说: 杜鹃
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 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杜鹃 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 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A.腐生)
D.竞争
3: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关系(C)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4: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
引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
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C)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A
B
体表寄生
BA
体内寄生
小结: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互 利 共 生
寄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 减少,呈现出 “ 同生共死” 的
大豆与根 瘤菌
同步性变化
蛔虫与
如果分开,则寄 人;菟丝
生生物难以单独 子与大
生存,而寄主会 豆;噬菌
生活得更好
[答案] D
例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 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考查角度 种间关系的类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苗多欺 草,草多欺苗”中的“苗”与“草”是为了抢夺共同 的资源(阳光等)和空间等,因此两者之间构成了竞争 关系。 答案 A
当堂训练
▪ 1:几十年前,欧洲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 关系,则可表示如下:

利 共
生 物 数
生量
AB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竞争——你死我活 课本62页积极思维
大草履虫 小草履虫
分别培养 生活很好
混合培养
大草履虫死亡 小草履虫正常
如何解释该实验结果?
◇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 同一种杆菌为食) ◇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 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 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小草履虫处于优 势。随着小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 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肉食
植食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 系,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 被捕食者淘汰。


A
B数

A
B 时间
寄生:
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种间关系
学习目标
▪ 1、描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 2、学会用曲线分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 5分钟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任务: ▪ 1、找出种间关系的几种类型,在课本上划
出它们的概念,并尝试记忆。
▪ 2、举例说明种间关系的不同。
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
2.竞争: 3.捕食:
概念、特点、坐标曲线图、 物质和能量关系图、实例

典例精析:
▪ 例1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 量减少
[解析] 蚂蚁以蚜虫分泌的蜜露为食,同时又保护蚜虫,把蚜虫 的天敌赶走或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的关系 为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同在一株油菜上觅食,但菜 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 竞争。噬菌体与细菌之间属于寄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绿 藻,因争夺阳光、养料而使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减少,则两 种绿藻属于竞争关系。
特点: ★寄生者一般给寄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 即杀死寄主
★如果分开,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 生活更好。
菟丝子
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例如:蛔虫、绦虫、 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 动物的体内;虱和蚤 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 表;菟丝子寄生在豆 科植物上;噬菌体寄 生在细菌内部。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 则可表示如下:
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竞争
捕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 “同步性变
化”,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不同, 如图a;生存能 力相同,则如图
牛与羊; 农作物与 杂草;大 草履虫与 小草履虫
b
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羊和草; 狼与兔; 青蛙与昆
4.寄生: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例一: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 部利用豆科植物制造的有 机物生活,同时将空气中 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回报豆 科植物。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例二:地衣
例如:地衣是藻 藻类 类与真菌共生体 真菌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 白蚁的肠道为鞭毛虫提供了生活场所,而鞭毛虫可 以帮助白蚁消化其所赖以生存的纤维。
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草地百灵鸟相似,
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
生物学上称为( ) B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 2:白蚁消化道内有一种叫多鞭毛虫的原生
动物。多鞭毛虫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来
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若把白蚁体内的
多鞭毛虫杀死,白蚁很快也就饿死,而多
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活这两
概念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夺资源和空间的相互妨碍作用的现象。
竞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杂草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C


B


A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A
B

物 数
A

B
时间
★竞争实力相当时
(牛与羊):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பைடு நூலகம்生物作为食物.
▪ 爬行动物中的“绿毛龟”与丝状藻类之间是共生 现象的另一种形式,丝状藻借龟甲表面,作为附生 的基底,从龟甲表层分泌物中吸取养料而滋生;当 整个龟甲被丝状藻覆盖后,形似龟甲长满绿毛从而 可逃避敌害。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概念: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