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论文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论文【摘要】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机智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情感教育素材。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自然地融德育于数学教学中,遇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智力的同时,还要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发展。
那么,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工作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
一、巧妙挖掘课本素材,自然渗透数学之美主要表现在数字美、构图美、对称美等几个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
这些美是星星之火,照耀着孩子们求知的心灵,放飞孩子们创造美的翅膀。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数学家们的辉煌成就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巧妙捕捉教育契机,适时渗透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正确判断公历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的方法后,教师安排了巩固练习,请学生判断下面这几个年份,哪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大一数学论文大学生范文精选
大一数学论文大学生范文精选大学数学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由于大一是过渡期,在大一开设数学这门课程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一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数学论文范文篇一:《数学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思考》摘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学习目的,理性思考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学生喜爱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特征和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我国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都越来越意识到在学生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学校怎么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呢?学科德育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现今各个国家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都在积极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因此,我们职业学校的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探索德育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数学学科作为学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应承担着德育教育的任务。
第一,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和图像语言,其显著的特点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内涵的辩证性。
第二,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是对学生一生受用的方法和能力。
这些数学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础运算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等。
第三,数学课作为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之一,所用资源少,易开展教学活动。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德育教育。
1根据中职学校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课的现状,教师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究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
中学数学教学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而又可行的德育教育,使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
比如,通过数学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渗透(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1)数学的形式美数学在研究现实生活的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时,现实生活缤纷多彩的世界给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数学中几何图形优美的形态就是显而易见的,如直线、角、正多边形、圆、球、双曲线、抛物线以及三角形、函数的图像等都是数学性质外在的表现,数学图形所反映出的直观形式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另一方面,人们创造的数学符号,如几何中角、平行、垂直、全等、相似、弧、圆,代数中的幂、绝对值、根式、大于、小于等符号,数轴、直角坐标系等都是数学对象形象简洁的反映,体现了数学符号的形象美。
将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育.doc(获奖论文)
将德育渗透小学数学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小学数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
提高认识,自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小学数学大纲也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一年级起渗透在各年级教学中。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外,还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两者的关系来看,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基础知识教学的保证。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质量能起保证作用。
反过来,思想品德教育又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实施。
小学数学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无处不在,教师在分析处理教材时处处留心,讲课时重视运用,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接受这种教育,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小学数学课中的基础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教师只有认清两者的关系,做到既教书育人,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
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范文三篇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范文三篇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解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
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0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小课题大学问,小行动大情怀》《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为背景,旨在让学生结合量与计量、统计等已学知识,通过测量、分析、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强化环保意识。
一.链接生活与教材,有意熏陶德育“节水环保”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学生从未感受过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水资源的宝贵性更是理解不深刻。
本案例,把生活中水龙头浪费水的现象与数学巧妙结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参与调查研究,着实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计算和统计推理,学生知道了宁波市按压式水龙头1分钟浪费的水量和全国按压式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量,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浪费现象的严重性,教学中提供了日湖的蓄水量和一个人1年的用水量作为参考,从量化的角度使学生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对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生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使学生对节约用水从“认知上的理解”上升为“情感上的认同”。
二.巧设活动与方法,反复践行德育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需要以实践为依托,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并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
本案例中,课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
课前,有目的地收集、调查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小组合作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课上,有步骤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分析;课后,布置节水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规划地提出研究思路、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严谨认真、善于规划、有序做事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把节约用水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经历了实践后,学生对节约用水从原先的“情感上的认同”上升为“行动上的自觉”。
一节数学课看似微不足道,只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感化,我相信德育融于学科,学科浸润德育,最终是可以实现德育、智育并驾齐驱的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篇一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
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1)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
(2)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
(3)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4)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数学的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优秀范文5篇)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
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
这里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圆周率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范文(通用4篇)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篇1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
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
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
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
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
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
再让读一遍,读得还是很勉强。
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
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
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
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
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第一篇: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一、德育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并与其它各育相辅相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甚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二、学科教学与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古已有之,真正从理论上提出来始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概念,实质上就是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杜威曾指出,如果把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那么,任何一门学科就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
“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
训练只有在它代表把知识反映到个人自己的能力中去、使他将能力服务于社会目的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
如果文化修养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而不是外表光泽或人为的装饰,就要代表知识和训练的生动的联合,它标志着个人的人生观的社会化。
”因此,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学科教学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
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还指出:首先,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
其次,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方法基础。
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
所以说,在中小学阶段,除了直接通过德育课程来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把道德内涵的教授和尊重学生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意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论文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北师大版的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
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
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以讨论形式领悟
情境图,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由用数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品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
我们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
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例如,在教学《十
年的变化》一课时,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由此可见,一幅用数学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广的。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
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对学生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
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
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
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
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
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我根椐自己的
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就已明确指出“各级一线教师应积极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以课堂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渠道,实现德育内容在各学科中的细化渗透,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自然而然地渗透”。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既是小学阶段课程教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又具备丰富的数学文化、人文元素以及缜密的逻辑性,具有独特的德育渗透价值。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众多一线教师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数学文化、优秀精神与思想的传递,因此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
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要性(一)源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在2018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要求教师将育人作为根本教学任务,强调办学要遵循学科规律、坚持德育为首,并将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效果作为检验各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教师应坚持注重“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这些教育政策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养的高度关注,更加强调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积极落实与践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源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要求众所周知,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也趋于功利化。
而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态度,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其中的数学能力包含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力等,这些都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数学德育论文
渗透数学德育论文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渗透数学德育论文,欢迎来参考!一、钻研教本,挖掘德育信息陶冶学生情操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第七章“图形的平移”的知识时,笔者情境引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物品”等生活中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知识有时候不是那么枯燥,也会通俗易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结果学生完成得很出色,笔者惊叹地称赞:“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多付出,以后你们中一定会诞生出杰出的设计师.”笔者的鼓舞,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德育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率力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肯听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呢?其重要的一点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团队意识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相关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大胆探究.因此教学方法就可以选择合作交流式教学、师生探究式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精讲精练中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数学规律和结论.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传授,那还是回到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择例题和配套练习时,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教师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学生四人为一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习,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达成课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数学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划归、转化、整体、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等.当学生遇到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题目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同样可能会遇到学习中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部地看问题,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考虑,不能偏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学生遇到需要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时,笔者经常借此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及人生感悟:要用长远的眼光和大局的视野看问题,做任何事情要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知识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有趣的七巧板》的实践活动,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会标中找到七巧板的图案,从而认识了七巧板.笔者课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告诉学生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是古代人民创造出来的益智游戏.在学生期盼的目光中介绍了它的历史.学生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随后笔者设计了制作和欣赏七巧板的环节,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创新让笔者耳目一新,整个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六、结语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悟理”,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可以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渗透数学德育论文]相关文章:1.小学数学老师德育论文2.数学教师应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分析3.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4.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5.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分析6.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途径7.浅谈数学史在概念教学中的渗透8.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9.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0.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学科德育是渗透性教育的体现”。
数学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社会全面进步,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数学课程改革也迈开了巨大的步伐,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中实施新德育的渗透,使数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的工作。
一、把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
然而对于"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美的形式:如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内容,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
二、善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要及早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教会他们收集、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好习惯,以使他们不致于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愈加紧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提供了恰好的契机与手段。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之后,可以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全班分三个小组分别到南京、杭州、北京游玩。
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精品范文】
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
长久以来,数学留给人们的印象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这样的观念在随之改变。
新一轮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应该充满理性智慧,而且体现德育思想的渗透功能。
一、感知数学,培养学生的美感。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
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
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由探索而生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
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
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
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卷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同时,对数学美感的追求,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的动力来源之一,数学美的方法是数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美感,能使自己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追求数学美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
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由于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因而教人诚实和正直。
M·克菜因所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
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获得知识的最完善的内涵”。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的情形,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数学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第一篇: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说我对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再熟悉不过了:一方面学校的德育缺乏系统性(比如缺少比较完备的德育理论教材和德育可持续性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在德育的认识上不够,把德育的任务简单的归结给班主任和班会课,忽视或弱化了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渗透德育。
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意识体系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造成较大冲击,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可以说有时学校长期教育的成果不及社会、网络等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一个小时的影响大。
因此社会上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的频频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一是我们德育教育没有到位;二是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事实上每门学科都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而又有自身特点。
每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正好是德育的着力点和生长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
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作用。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基于上述情况,我就“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策略一: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辩证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新课改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确实有些削弱,而这些辩证的思想正是中学生所需要的。
但初中没有开设哲学课,高中哲学部分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才开设,理科生几乎没有接触辩证法,所以学生看待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处理问题比较极端,不能变通,不能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能从自身找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而这一切都源于学生没有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数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怎样在数学讲堂教课中进行德育浸透作者简介:姓名:漆双双,性别:男,2013年9月参加工作,此刻仁怀市沙岸学校任教。
纲要:就目前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本文选择了“德育浸透”之说,联合教课实践又悟到在详细教课中浸透德育应当注意的十处问题对叫教课中的德育浸透进行论述。
要点词:数学教课;德育浸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理解:“教课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就学科教课与德育浸透的一些问题,联合数学教课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虑,怎样浸透德育教育,该论点作为目前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虽获得得成就颇多,但此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课中进行德育浸透也有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
一、严格按照原则要求(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注明确要求:“联合教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数学教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拥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课内容中包括丰富的德育因素,所以数学讲堂教课中德育的浸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软任务,而是一个一定惹起重视的事不宜迟。
(二)按照适当性原则数学教课中进行德育浸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年级的学生在年纪、心理、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课中进行德育浸透时要掌握一个“度”。
如果在初中就讲什么“辩证关系”、“对峙一致关系”,明显是不适合的。
那种勉强附会地空喊政治口号,乱贴德育标签的做法,实质上是把德育俗气化的表现。
(三)按照感情性原则数学教课中进行德育的浸透也要充足发挥感情的感染作用。
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
要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情理联合,以情动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在讲堂的理性灌注中融进形象化的感情。
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睦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地并获取优秀的教育成效。
德育论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探究》-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探究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
虽然数学学科是一门理科类的学科,但教师也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无意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一、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不仅要有优秀的学识、专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个人修养、情趣、品质、气质等方面吸引学生,就像蜡烛一样,想要更好地照亮别人,首先就要燃烧自己。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身正为范,成为学生道德的标杆。
作为课堂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具备正向的情感,具备良好的社会品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让自身的教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是否端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合理,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关注“身教重于言传”的效果,让学生受到教师自身言行的鼓舞,让德育教育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渗透、强化。
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坚强的品德,并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对学生产生该有的影响力、感染力。
二、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形成优良的课堂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多元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并借机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倘若教师针对数学定律、定义、概念的传授只采取口头的方式,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归纳,最终得出结论。
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懂得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此外,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之类的学习方法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一个观念—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还要帮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学习,要为其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的人才。
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胜利军,培养新一代知识型劳动者是知识经济未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儿童根据自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加强“双基”和思维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实施主体性教育,主动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反映。
而浓厚的兴趣是发展创进思维的促进剂,学生学会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并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有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例如:学生学完数的整除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任意三位数,请第二名学生在这个三位数后面重写一遍,使之成为六位数。
这时,让全体学生先用7去除这个六位数,在用11去除,在用13去除。
“能整除吗?”学生们都在心里打上问号。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使他们大为诧异,这个数不但能使这些数整除,最后的商竟是开始的那个三位数。
这时偶然吗?是什么原因呢?强烈的求知欲激励着他们。
终于有举手了,三位数后面重复一遍得到的六位数正好是原来三位数的1001倍。
1001分解质因数为7x11x13。
所以那六位数肯定能被7、11.和13整除,而且最终商一定是原来那个三位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这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现的前凑。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在课堂中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
例如在讲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体,体积是30立方厘米,若把横截成五段,表面增加48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高是多少?”让学生自己讨论、想象,得出:把长方体横截成五段,共截了四刀,每截一刀就增加两个面,四切共增加八个面,由此得到底面积是48÷8=6 (平方厘米),所以长方体的高应是30÷6=5(厘米)。
我们应多创设这样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智力。
三、加强“双基”教学,让学生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无“可用的、有效的、灵活的”丰富知识。
一个人获得知识越多,越可能具有对新问题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只有加强“双基”教学,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发展智力,才有可能进行想象和创新。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小圆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半径的比是(2:3);小圆和大圆的周长的比是(2:3);小圆和大圆面积的比是(4:9)”。
按常规学生应该先求出小圆与大圆的周长和面积,再分别组成比,这样比较麻烦。
有的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很快能得到出正确的结果。
这里,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直接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出大圆和小圆周长、面积的比,思维简单敏捷,解题速度比较快,从而培养了新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做开拓、变通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教师就应在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诱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设计时,除基本练习外,还应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交流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说明,有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通过谈话、质问、提问、实验等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思维火花。
每上一节新课时,教师都要巧妙地、精心地设计好引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一些有趣的、值得探讨、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提炼问题,为悟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创设情景。
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在原来准备题的基础上又设计两道求和的应用题。
⑴同学们浇树,一组有3人,另一组有4人,一共有几人?
⑵同学们浇树,一人浇4棵,另一人浇3棵,一共浇多少棵树?
这两道题是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两道运用题的解题方式,这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定向思维,很快就能根据“一共”的特点确定用加法计算。
这样体现了学生的求同思维。
接着出示例题:
例:同学们浇树,一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因为低年级孩子只学过两种类型的应用题,一种是“求剩余”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另一种是求和的应用题,因此,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已成
了一种定势,看见“一共”学生就毫不思索地把4和3加起来。
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读题,分析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那么,例题能否用加法来计算?不能用加法计算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样是求“一共”却不能用加法计算?通过这一系列的质疑,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的欲望。
接着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其探索、学习知识激发了强烈的兴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些做法,并能在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