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信息安全。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技术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远程交流、共享资源和获取信息。
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快速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1.1 网络结构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对等(Peer-to-Peer)模型和分布式模型。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最常见的网络结构,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提供服务,其他计算机作为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上。
对等模型则是指多台计算机之间互相提供服务,没有固定的主从关系。
分布式模型则是将网络服务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系统。
1.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它保证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HTTP协议是支持万维网通信的协议,它定义了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范。
FTP协议则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免遭攻击、破坏和非法访问的技术手段。
在信息化社会中,各种信息储存、处理和传输的方式层出不穷,而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则变得尤为重要。
2.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读取和理解数据内容。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指的是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而非对称加密则是使用一对相关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一种重要防护手段。
它通过设置网络边界,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和过滤,防止潜在的攻击和威胁进入网络系统。
计算机中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哪些技术
计算机中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哪些技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促进网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技术,并分析其应用。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设置网络边界来限制对内网的未授权访问,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恶意软件攻击。
防火墙技术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验证,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与监测。
二、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被他人破译的形式。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速度较快;非对称加密算法则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更加安全可靠。
三、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并发现和阻止未经授权的入侵行为。
它利用行为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一旦检测到入侵行为,系统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如封堵攻击来源、断开威胁连接等。
四、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它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安全策略等手段,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口令验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五、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用于监控和记录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事件。
通过分析和管理系统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攻击行为,为调查和追溯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合规审计和数据泄露防范,保障信息安全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六、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用于主动检测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漏洞和隐患。
它通过自动化的扫描和测试方法,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扫描,并生成扫描报告。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系统和信息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干扰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1.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的设备或软件。
它可以通过过滤和阻止不受信任的网络连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 密码学技术(Cryptography):密码学技术包括加密和解密算法,用于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
它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解密和访问数据。
3.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和管理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资源的访问。
它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和权限管理等方式,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获取相应资源的访问权限。
4. 恶意软件防护(Malware Protection):恶意软件防护技术包括反病毒软件、防间谍软件、反木马软件等,用于检测、阻止和删除计算机系统中的恶意软件,以保护系统免受病毒、间谍软件和其他恶意代码的侵害。
5. 网络安全监测和事件响应(Network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Incident Response):这些技术用于持续监测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
它可以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异常流量和其他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6. 安全审计和合规性(Security Auditing and Compliance):安全审计技术用于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审核,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合规性技术用于确保系统符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除了上述技术之外,教育和培训也是重要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措施。
提高用户对安全性问题的意识,教授正确的安全实践和行为,可以帮助减少安全漏洞和风险。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一、专业介绍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数学、通信、网络工程、法律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核心课程1. 计算机科学基础: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 信息安全技术: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安全协议设计、加密与解密技术、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等。
3. 网络安全管理:学习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策略等,同时学习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
4. 法律与道德:学习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5.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三、就业方向1. 网络安全工程师:负责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和管理,需要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实践经验。
2. 信息安全工程师:负责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 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与软件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安全性能卓越的信息系统。
4. 法律顾问:在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信息安全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需要法律顾问来确保合规性。
5. 教育培训讲师: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育的人才需求也很大,可以成为教育培训讲师,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6. 研究人员: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安全协议、加密与解密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7. 其他方向:还可以在通信、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等领域寻找就业机会。
四、职业发展前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量的暴增,该专业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创业公司,都需要具备信息安全技能的人才来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
同时,随着政府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该专业的公务员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计算机导论信息安全技术概论
第八章 信息安全技术
面向职业 体现系统 重视实践 强化应用
任务2:掌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技术
³ Windows XP安全基础
² 用户帐号 ² 计算机帐号 ²组 ²域 ² 身份验证 ² 授权 ² 审核 ² 安全设置
第八章 信息安全技术
面向职业 体现系统 重视实践 强化应用
任务2:掌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技术
² 信息安全的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 。 ² 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
防护,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等多个方面 。
第八章 信息安全技术
面向职业 体现系统 重视实践 强化应用
任务1: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 ³ 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² 自然灾害 ² 人为的或偶然事故 ² 计算机病毒传播和“黑客”攻击 ² 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
³ 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强化帐号管理,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和端口,及时更新补丁程序,对敏感数据适时备份是使保障计算机长久 安全的基本方法 。
³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 墙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防范来自网络的安全隐患 。
³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对信息安全构成极大危害,应本着 以防为主、清除为辅的观念,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
³ 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²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 它是为网络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了解系统中存在的安 全漏洞,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技术。 ±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网络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 了解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服务,检测系统中是否 被安装了窃听程序,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 配置错误等。
± 防火墙的作用 :提供网络安全屏障 、强化网络安全 策略 、实现网络监控与审计 、限制内部网络暴露 。
第1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第2版)-付永钢-清华大学出版社
• 网络游戏成为电子鸦片……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Internet 变得越来越重要
复杂程度
电子交易
E-Commerce ISP门户网站 Web
时间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总体网民遇到的信息安全事件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人为的无意失误; 2.人为恶意攻击; 3.软件设计不完善。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2 信息安全的含义
机密性
通信保密
完整性 可用性 机密性
信息安全
不可否认 鉴别 可用性 完整性 机密性 信息保障
20世纪70年代前
80、90年代
21世纪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1 计算机外部安全
• 安全规章制度; • 电磁辐射/泄漏。
– 使用低辐射设备 – 利用噪声干扰源 – 电磁屏蔽 – 滤波技术 – 光纤传输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2 计算机内部安全
• 计算机软件保护 • 软件安全 • 数据安全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2 信息安全的含义
• 安全的信息交换应该满足5个基本特征:
– 数据机密性 – 数据完整性 – 可用性
CIA: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 不可否认性
Availability
– 鉴别。
第一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3 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计算机外部安全; 2.计算机内部安全; 3.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然威胁和⼈为威胁两种。
⾃然威胁包括:⾃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电磁⼲扰等。
⼈为威胁包括:⽆意威胁、有意威胁。
⾃然威胁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然性、⾮针对性。
这类不安全因素不仅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且严重威胁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为物理上的破坏很容易毁灭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络系统。
⼈为恶意攻击有明显的企图,其危害性相当⼤,给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带来了巨⼤的威胁。
⼈为恶意攻击能得逞的原因是计算机系统本⾝有安全缺陷,如通信链路的缺陷、电磁辐射的缺陷、引进技术的缺陷、软件漏洞、⽹络服务的漏洞等。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特性有哪些?答:信息安全的特性有:⑴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致性,防⽌数据被⾮法⽤户修改和破坏。
⑵可⽤性可⽤性是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求使⽤的特性,即保证合法⽤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
对可⽤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
⑶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即对抗被动攻击,以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法⽤户或供其使⽤。
⑷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的特性。
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
⑸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发送⽅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哪些?答:要全⾯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建⽴⼀个⽴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般主要从三个层⾯来做⼯作,那就是技术、管理、⼈员。
(1)技术保障指运⽤⼀系列技术层⾯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检测、预防、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内容信息安全技术是指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保护信息资产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密码学、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安全评估等方面介绍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
一、密码学密码学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等内容。
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AES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CC等。
密钥管理是指对密钥的生成、分发、更新和销毁等操作,包括密钥协商、密钥交换和密钥存储等。
密码学的研究旨在保证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和干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包括入侵检测与防御、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网络流量分析等。
入侵检测与防御是指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等手段,及时发现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行为。
防火墙是指用于过滤网络流量,阻止不符合规则的数据包进入内部网络。
入侵防御系统是指通过行为分析和特征识别等技术,及时发现并阻止入侵活动。
网络流量分析是指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发现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
三、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硬件设备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破坏和窃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物理安全的研究内容包括机房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线安全等。
机房安全是指通过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等手段,保护机房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设备安全是指通过安全启动、设备锁定和设备追踪等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和窃取。
数据线安全是指通过加密和防窃听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四、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是指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
安全评估的研究内容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和安全策略制定等。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信息安全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侵犯了人们的权益,因此加强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作也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就针对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前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但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极高的开放性,因此会被有心人抓住漏洞,造成安全隐患,计算机若是被病毒入侵,则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损害用户的隐私性。
因此在计算机的应用越广泛的同时,其安全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目前使用计算机时最先考虑的问题。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安全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保证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一、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1、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人们会通过计算机来查找并整理大量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信息加密技术对其进行保护,防止信息失窃。
现阶段,计算机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许多人的信息都通过互联网有了交叉。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很容易就会出现信息被盗的现象,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技术人员应该对安全防护技术进行创新及优化,保证用户的信息不被不法分子利用。
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协助技术人员对计算机信息进行维护,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2、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护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能够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出现。
一般来说信息安全技术包含了:外部安全;内部安全。
其中外部安全是指计算机的本体的安全比如硬件设置;内部安全是指软件、信息等的安全。
一般通过一下两点进行体现:第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由密码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灾难与数据恢复技术、操作系统维护技术、局域网组网与维护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等组成的计算机综合应用学科。
学科组成密码应用技术:主要用于保障计算机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御外部入侵等。
信息安全技术:主要用于防止系统漏洞、防止外部黑客入侵、防御病毒破坏和对可疑访问进行有效控制等。
数据灾难与数据恢复技术:一旦计算机发生意外、灾难等,可使用备份还原及数据恢复技术将丢失的数据找回。
国际领的数据恢复技术研发机构效率源就曾针对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等特殊数据恢复难题推出过相应的灾难数据恢复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维护技术:操作系统作为一切操作的平台,在进行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处理前必须对操作平台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与病毒防范、黑客攻击手段分析与防范技术,能熟练应用信息安全产品,熟悉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具有开发、维护和管理信息安全系统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1.1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1.2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1.2.1计算机外部安全1.2.2计算机内部安全1.2.3计算机网络安全1.30SI信息安全体系1.3.1安全服务1.5.2容错设计1.5.3故障恢复策略习题1第2章密码与隐藏技术2.1密码技术概述2.2古典加密方法2.2.1代替密码2.2.2换位密码2.2.3对称加密体制2.3数据加密标准DES 2.3.1DES算法描述 2.3.2DES 算法加密过程 2.3.3DES算法解密过程2.3.4三重DES算法 2.4高级加密标准AES 2.4.1AES算法数学基础 2.4.2AES算法概述2.4.3AES算法加密过程 2.4.4AES算法解密过程 2.4.5AES算法安全性 2.5公开密钥体制2.6RSA算法2.6.1RSA算法数学基础2.6.2RSA 算法基础2.6.3RSA算法过程2.6.4RSA算法安全性2.10.2数字水印主要特性2.10.3数字水印分类2.10.4典型数字水印算法2.10.5数字水印应用2.10.6数字水印攻击习题2第3章数字签名与认证3.1数字签名概述3.1.1数字签名原理3.1.2数字签名标准DSS3.1.3PGP电子邮件加密3.2单向散列函数3.2.1单向散列函数特点3.2.2MD5 算法3.2.3SHA 算法3.2.4SHA-1 与MD5 的比较3.3Kerberos身份验证3.3.1 什么是Kerberos3.3.2Kerberos 工作原理3.4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3.4.1数字证书3.4.2PKI基本组成3.4.3对PKI的性能要求3.4.4PKI的标准3.5用户ID与口令机制3.5.1用户认证ID3.5.2不安全口令3.5.3安全口令3.5.4 口令攻击3.5.5改进方案3.6生物特征识别技术3.6.1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组成3.6.2指纹识别3.6.3虹膜识别3.6.4其他生物识别技术3.7智能卡习题3第4章计算机病毒与黑客4.1计算机病毒概述4.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4.5.2木马的基本原理4.5.3特洛伊木马的启动方式4.5.4特洛伊木马端口4.5.5特洛伊木马的隐藏4.5.6特洛伊木马分类4.5.7特洛伊木马查杀4.6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防范习题4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5.1网络安全漏洞5.2目标探测5.2.1目标探测的内容5.2.2目标探测的方法5.3扫描概念和原理5.3.1扫描器概念5.3.2常用端口扫描技术5.3.3防止端口扫描5.4网络监听5.4.1网络监听原理5.4.2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5.4.3嗅探器Sniffer介绍5.5缓冲区溢出5.5.1缓冲区溢出原理5.5.2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5.5.3防范缓冲区溢出5.6拒绝服务5.6.1拒绝服务DDoS5.6.2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5.6.3DDoS攻击的步骤5.6.4防范DDoS攻击的策略5.7欺骗攻击与防范5.7.1IP欺骗攻击与防范5.7.2IP地址盗用与防范5.7.3DNS欺骗与防范5.7.4Web欺骗与防范5.8网络安全服务协议5.8.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5.8.2传输层安全协议TLS5.8.3安全通道协议SSH5.8.4安全电子交易SET5.8.5网际协议安全IPSec5.9无线网安全5.9.1IEEE 802.11b 安全协议5.9.2IEEE 802.11i 安全协议5.9.3WAPI安全协议5.9.4扩展频谱技术习题5第6章防火墙技术6.1防火墙概述6.1.1防火墙的概念6.1.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6.1.3防火墙的基本类型6.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6.2.1筛选路由器结构6.2.2双宿主主机结构6.2.3屏蔽主机网关结构6.2.4屏蔽子网结构6.3防火墙技术6.3.1包过滤技术6.3.2代理服务技术6.3.3电路层网关技术习题6第7章入侵检测技术7.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7.2入侵检测一般步骤7.3入侵检测系统分类7.3.1根据系统所检测的对象分类7.3.2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7.3.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7.4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7.5.3智能入侵检测系统7.6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7.6.1入侵检测工作组IDWG7.6.2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7.7入侵检测系统Snort7.8入侵检测产品选购习题7第8章数字取证技术8.5数字取证常用工具习题8第9章操作系统安全9.5.1PAM 机制9.5.2安全审计9.5.3强制访问控制9.5.4用户和文件配置9.5.5网络配置9.5.6Linux 安全模块LSM9.5.7加密文件系统9.6Linux安全配置习题9第10章数据备份与恢复10.1数据备份概述10.2系统数据备份10.2.1磁盘阵列RAID技术10.2.2系统还原卡10.2.3克隆大师Ghost10.2.4其他备份方法10.3用户数据备份10.3.1Seco nd Copy 2000习题10第11章软件保护技术11.1软件保护技术概述11.2静态分析技术11.2.1文件类型分析11.2.2W32Dasm11.2.3IDA Pro 简介11.2.4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工具11.2.5可执行文件资源编辑工具11.3.1SoftlCE 调试器11.3.20llyDbg 调试器11.4常用软件保护技术11.4.1序列号保护机制11.4.2 警告(NAG )窗口1143时间限制1144时间段限制1145注册保护11.4.6功能限制11.4.7光盘软件保护11.4.8软件狗11.4.9软盘保护技术11.4.10反跟踪技术11.4.11网络软件保护11.4.12补丁技术11.5软件加壳与脱壳11.5.1壳”的概念11.5.2壳”的加载11.5.3软件加壳工具介绍11.5.4软件脱壳11.6设计软件保护的建议习题11第12章实验指导实验1加密与隐藏实验2破解密码实验3网络漏洞扫描]实验4冰河”黑客工具实验5网络监听工具Sniffer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实验7入侵检测软件设置实验8Windows 2000/XP/2003 安全设置实验9系统数据备份实验10用户数据备份实验11数据恢复实验12软件静态分析实验13资源编辑工具实验14软件动态分析编辑本段图书基本信息书名: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售价:28.0元,为你节省0.0元折扣:100折|作者:俞承杭编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3-1ISBN : 9787111233886字数:451000页码:279版次:1装帧:平装内容提要本书从分析信息安全问题的起因着手,分析了网络攻击和信息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信息安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信息安全的不同环节给出了不同的技术实现方法。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社交娱乐到重要的商务活动,从便捷的在线购物到关键的政务服务,我们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威胁不断挑战着我们的网络环境,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管理与应用,成为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1、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如今的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包括病毒、木马、蠕虫、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
攻击者利用各种漏洞和技术手段,突破网络防线,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
2、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网络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些设备往往存在安全漏洞,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进而威胁到整个网络的安全。
3、数据泄露风险增加大量的个人信息、企业机密和国家重要数据在网络上存储和传输,一旦这些数据发生泄露,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数据泄露不仅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企业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内部人员威胁内部人员由于熟悉系统和业务流程,其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也可能导致信息安全事故。
例如,内部人员可能因疏忽大意将敏感信息泄露给外部人员,或者故意窃取数据谋取私利。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使未经授权的人员无法读取和理解加密后的信息。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位于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用于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流量进入内部网络。
它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对网络数据包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信息安全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攻击、病毒、恶意软件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等威胁的技术。
今天,信息安全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之一。
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证和授权认证是指确认一个人或者一台电脑是可信的。
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认证通常涉及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确认用户的身份。
授权则是指用户被授予访问某些资源的权限。
这些资源可以是文件、文件夹、网络资源等。
认证和授权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它们确保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将数据转换为一种难以破解的形式的技术。
加密可以帮助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中最基本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用来保护网络通信、文件和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个人数据。
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技术。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检测来自外部网络的流量,并根据规则阻止或允许这些数据进入网络。
防火墙技术可以在内网和外网之间建立一道防线,使得内网中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4. 入侵检测和防范技术入侵检测和防范技术是一种用于监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异常活动和指标的技术。
它可以检测到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如端口扫描、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
当发现异常活动时,入侵检测和防范技术可以阻止攻击者进一步侵入网络,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
5. 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完成安全通信的协议。
安全协议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认证性。
常见的安全协议包括SSL、TLS和IPSec。
6. 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是一种用于监视系统和网络操作并记录事件的技术。
安全审计可以为安全事件提供追溯的证据。
它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员工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以确保员工不会滥用网络。
7. 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中所采用的用于管理安全策略和程序的体系。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进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生产管理领域,许多高、精、尖端产品项目也都靠它组织实施和运行,试想要是没有了计算机或者瘫痪不能正常运行,这损失肯定是无法估计。
因此,如何确保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成了许多计算机管理专家的研究课题,下面谈一些粗浅的基础管理技术知识,供朋友们参考。
一、信息安全技术1 、信息保密技术信息的保密性是信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密的目的是防止敌人破译机密信息。
加密是实现信息的保密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加密,就是使用数学方法来重新组织数据,使得除了合法的接收者之外,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恢复原先的“消息”或读懂变化后的“消息”。
加密前的信息称为“明文”;加密后的信息称为“密文”。
将密文变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加密技术可使一些主要数据存储在一台不安全的计算机上,或可以在一个不安全的信道上传送。
只有持有合法密钥的一方才能获得“明文”。
在对明文进行加密时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
类似的,对密文进行解密时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2、数字签名技术签名主要起到认证、核准和生效的作用。
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中签署文件,商业上签订契约和合同,以及日常生活中从银行取款等事务的签字,传统上都采用手写签名或印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数字通信网络进行迅速的、远距离的贸易合同的签名,数字或电子签名应运而生。
数字签名是一种信息认证技术。
信息认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发送者,还是冒充的;二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即验证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认证是防止敌人对系统进行主动攻击的一种重要技术。
数字签名是签署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消息的一种方法,一个签名消息能在一个通信网络中传输。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和私钥密码体制都可以活动数字签名,特别是共钥密码体制的诞生为数字签名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内容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内容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的⼀门专业课。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内容,欢迎⼤家参考!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 信息安全保障的内涵和意义 2. 信息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实践⽅法 ⼆、信息安全基础技术与原理 1. 密码技术 (1)对称密码与⾮对称密码 (2)哈希函数 (3)数字签名 (4)密钥管理 2. 认证技术 (1)消息认证 (2)⾝份认证 3. 访问控制技术 (1)访问控制模型 (2)访问控制技术 4. 审计和监控技术 (1)审计和监控基础 (2)审计和监控技术 三、系统安全 1. 操作系统安全 (1)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2)操作系统安全实践 2. 数据库安全 (1)数据库安全基础 (2)数据库安全实践 四、⽹络安全 1. ⽹络安全基础 2. ⽹络安全威胁技术 3. ⽹络安全防护技术 (1)防⽕墙 (2)⼊侵检测系统与⼊侵防御系统 (3)PKI (4)VPN (5)⽹络安全协议 五、应⽤安全 1. 软件漏洞概念与原理 2. 软件安全开发 3. 软件安全检测 4. 软件安全保护 5. 恶意程序 6. Web应⽤系统安全 六、信息安全管理 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3. 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七、信息安全标准与法规 1. 信息安全标准 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 3. 信息安全从业⼈员道德规范【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内容】相关⽂章:1.2.3.4.5.6.7.8.9.。
计算机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御措施。
一、定义和重要性1.1 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更改或阻断的一系列措施。
计算机安全涉及到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以及数据得到保护。
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信息安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漏洞分析与修复、安全操作系统等,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对个人、企业以及国家的信息资产和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
只有确保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才能有效应对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安全威胁,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二、常见的安全威胁2.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人通过攻击计算机系统的漏洞、破解密码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或者破坏系统。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2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它们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系统,窃取个人信息、破坏系统文件,甚至控制整个计算机。
2.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的组织或个人,诱导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号等。
网络钓鱼常常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进行,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隐私和财产损失。
三、安全防御措施3.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包括保护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通信通道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破坏。
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
3.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将数据转换为密文,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能够阅读。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摘要:信息安全技术是计算机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应通过提升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提升信息安全观念与技术水平、使用信息安全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实现保护个人及企业的信息安全,让一些从网络上非法获利人员无从下手。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引言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关乎着人们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网络环境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网络工程运行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而这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网络工程开发者需要加强对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并且需要推出更多高质量的防病毒系统,提高网络工程的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和预防能力,以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拦截,避免对用户造成更大的损失。
1网络信息安全内涵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统一管理网络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这就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含义,可以保护计算机在系统当中存在的各类信息资料,并且保护计算机硬件不被外界因素损坏,从而能够避免因为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泄露而导致用户承担损失。
所以,个人和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时,必须要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重视,对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对资料信息的保护,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2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问题系统操作。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但是人们在对网络工程的系统进行操作时也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网络工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而这也就使得如果程序员没有设置很好地安全防火系统,那么人们在操作时可能会因为下载或者浏览不安全的软件或者网站,就会遭到病毒等的入侵,从而使得电脑内部的大量文件丢失或者整个系统变得瘫痪,这就会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损失。
同时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内外的黑客都非常众多,人们也会通过远程操控系统进行盗取企业或者国家的机密信息或者文件,因此给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同时还存在人们自己操作的安全问题,由于不正确操作,给网络工程系统产生安全漏洞,这就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入侵的大好机会,因此也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利益损失。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一、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和内部威胁。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的硬件或软件系统,用于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响应网络攻击的软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行为。
漏洞扫描是一种自动化的安全评估方法,用于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二、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之一,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
对称加密是一种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非对称加密是一种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法,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哈希算法是一种用于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串的算法,常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和数字签名。
三、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认证和双因素认证。
密码认证是一种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访问系统。
生物识别认证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
双因素认证是一种结合了密码认证和生物识别认证的身份认证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四、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安全协议主要包括SSL/TLS协议、IPSec协议和SET协议。
SSL/TLS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IPSec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IP网络安全的协议,通过加密和认证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SET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协议,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是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也可以叫做“三级保护”。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识别和限制不同等级的数据来防止攻击者获取敏感信息,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访问控制体系来保护网络上的安全资源。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中的三级保护,分别由“认证”、“授权”、“审计”三个环节组成。
【认证】认证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安全控制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旨在确保只有拥有正确凭证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
该过程包括身份认证、设备认证、访问认证等几个步骤。
认证步骤中使用的方法有:密码认证、动态口令认证、公钥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等。
【授权】授权是指为了确保安全资源的保护,依据某种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给予用户不同的访问权限。
常见的授权方法有:强制性访问控制(MAC)、角色基访问控制(RBAC)、数据库访问控制(DAC)、规则基访问控制(RBAC)等。
【审计】审计是指在网络安全系统中,为了确保安全,定期收集和监控网络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审查、评估和存档,以便定期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核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
它的作用是:1. 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通过认证来识别真正的用户,并确保只有正确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2. 加强访问控制:通过授权来制定访问权限,确保不同等级的用户只能访问对应的网络资源;3. 监控网络活动:通过审计来监控网络活动,分析并定期报告,从而及早发现安全漏洞,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总之,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攻击者获取敏感信息,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访问控制体系来保护网络上的安全资源。
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的水平,并保护网络上的敏感信息。
信息安全技术_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_教学大纲标题: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息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和挑战,熟悉常见的安全策略和技术。
2、掌握密码学基础,包括对称密码学、非对称密码学和哈希函数。
3、熟悉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软件中的安全问题,掌握防止和应对常见安全威胁的策略和技巧。
4、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安全设施的原理和使用。
5、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威胁、攻击手段、防范措施等。
2、密码学基础:对称密码学、非对称密码学和哈希函数。
3、操作系统安全:权限管理、文件系统安全、防火墙等。
4、网络协议安全:TCP/IP安全、应用层协议安全等。
5、应用软件安全: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
6、安全设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等。
7、安全管理和法规:信息安全政策、标准与法规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2、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亲手操作,实践信息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加深理解和记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事件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中信息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同时学习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威胁。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主题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理解。
5、项目合作:安排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信息安全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理论题、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考察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第一章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哪些?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计算机的外部安全;计算机信息在存储介质上的安全,有时也称为计算机内部安全;计算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也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3、信息安全的CIA指的是什么?Confidenciality 隐私性也可称为机密性,指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获取信息;Integrity 完整性,指信息在输入和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授权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指信息的可靠度。
4、简述PPDR安全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方式?由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响应构成。
PPDR模型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安全响应将系统调整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
保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5、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7、计算机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章1、说明研究密码学的意义以及密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比较代替密码中移位密码、单表替代密码和多表替代密码的安全性优劣,说明理由?3、已知仿射密码的加密函数可以表示为:f(a)= (aK1+ K0)mod 26明文字母e、h对应密文字母是f,w,请计算密钥K1和K0来破译此密码(答案K1=23,K0=17,还有其它解)。
5、设英文字母a,b,c,…,分别编号为0,1,2,…,25,仿射密码加密变换为c = (3m+ 5)mod 26 其中m表示明文编号,c表示密文编号。
(1)试对明文security进行加密。
(2)写出该仿射密码的解密函数。
(3)试对密文进行解密。
6、简述序列密码算法与分组密码算法的不同。
7、简述DES算法中S-盒的特点。
8、简述AES和DES的相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我们知道,防火墙是Internet网络上最有效的安全保护屏障, 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起到大门警卫的作用,对进出的数据依照预先 设定的规则进行匹配,符合规则的就予以放行,起到访问控制的作 用,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闸门。但防火墙的功能也有局限性,防火 墙只能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网络内部发生的事件完全无 能为力。
3.基于活动的检测
一般来说,非法入侵者在入侵系统时会进行某些已知的且具有共性的操作,比如在入 侵UNIX时入侵通常要试图获得根(root)权限,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任何企图获得根权限 的活动都要被检测。
9.2.2
异常检测模型
1.异常检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异常检测,也被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其基本前提是: 假定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是异常的。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建 立系统或用户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通过比较当前的 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是否偏离正常的行为特征轮廓来判断是 否发生了入侵。而不是依赖于具体行为是否出现来进行检 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异常检测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s=a 2+a 2+„+a 2
1 2 n
这里,i表示框架与变量Mi相关的权重,一般地,M1,M2,„Mn 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其相关性的。常见的几种异常测量值的测 量类型如下: l 活动强度测量:用以描述活动的处理速度; l 审计记录分布测量:用以描述最近审计记录中所有活动类型 的分布状况; l 类型测量:用以描述特定的活动在各种类型的分布状况; l顺序测量:用以描述活动的输出结果。
(7)基于贝叶斯聚类的异常检测方法
基于贝叶斯聚类的异常检测方法是通过在数据中发现不同类别的数据集合, 这些类反映出了基本的因果关系,以此就可以区分异常用户类,进而推断入侵事 件发生来检测异常入侵的行为。
l与操作系统无关。
3. 基于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视大型网络系统。随着 网络系统的复杂化和大型化,系统弱点趋于分布式,而且攻 击行为也表现为相互协作式特点,所以不同的IDS之间需要 共享信息,协同检测。整个系统可以由一个中央监视器和多 个代理组成。中央监视器负责对整个监视系统的管理,它应 该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代理则被安放在被监视的主机 上(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代理负责对某一主机的 活动进行监视,如收集主机运行时的审计数据和操作系统的 数据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中央监视器。代理也可以 接受中央监控器的指令。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对大型分布 式网络进行检测。
2.异常检测的关键技术 (1)特征量的选择
异常检测首先是要建立系统或用户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这就要求在建立正常模 型时,选取的特征量既要能准确地体现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又能使模型最优化,即以 最少的特征量就能涵盖系统或用户的行为特征。例如:我们可以检测磁盘的转速是否正常, CPU是否无故超频等异常现象。 (2)参考阈值的选定 因为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入侵行为和异常行为往往不是一对一的等价关系,经常发 生这样的异常情况:如某一行为是异常行为,而它并不是入侵行为;同样存在某一行为是 入 侵 行 为 , 而 它 却 并 不 是 异 常 行 为 的 情 况 。 这 样 就 会 导 致 检 测 结 果 的 虚 警 (False Positives)和漏警(False Negatives)的产生。由于异常检测是先建立正常的特征轮廓作 为比较的参考基准,这个参考基准即参考阈值的选定是非常关键的,阈值定的过大,那漏 警率会很高;阈值定的过小,则虚警率就会提高。合适的参考阈值的选定是影响这一检测 方法准确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设M1,M2,…Mn为框架的特征变量,如CPU的使用、I/O的使用、使 用地点及时间、邮件的使用、文件的访问数量、网络的会话时间等。用S1, S2,…,Sn分别表示框架中的变量M1,M2,…Mn的异常测量值,这些值 表明了异常程度,Si的值越高,则Mi的异常性就越大。
框架的异常值是将有关的异常测量平方加权后得到的,其计算 式如下:
从异常检测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法的技术难点在于:“正常”行为特征轮廓的 确定、特征量的选取、特征轮廓的更新。由于这几个因素的制约,异常检测的虚警率很高, 但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的检测非常有效。此外,由计算量很大,对系统的处理性能要求会很高。
3.异常检测模型的实现方法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把原始的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利用 网络适配器来实时地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所有通信业务。 它的攻击识别模块进行攻击签名识别的方法有:模式、表达式或字节 码匹配;频率或阈值比较;次要事件的相关性处理;统计异常检测。 一旦检测到攻击,IDS的响应模块通过通知、报警以及中断连接等方式 来对攻击行为做出反应。然而它只能监视通过本网段的活动,并且精 确度较差,在交换网络环境中难于配置,防欺骗的能力也比较差。其 优势有: l 成本低; l 攻击者转移证据困难; l 实时检测和响应; l 能够检测到未成功的攻击企图;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是通过建立起异常入侵检测 的贝叶斯网络,然后将其用作分析异常测量的结果。
(5)基于模式预测的异常检测方法
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是假设事件序列不是随机的而是能 遵循可辨别的模式。这种检测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考虑事件的序列及 其相互联系。其典型模型是由Teng和Chen提出的基于时间的推理方 法,利用时间规则识别用户行为正常模式的特征。通过归纳学习产 生这些规则集,并能动态地修改系统中的这些规则,使之具有高的 预测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l 适合于加密和交换环境; l 可实时的检测和响应; l 不需要额外的硬件。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内在的结构却没有任何约束,同时可以利用操作系统 本身提供的功能,并结合异常检测分析,更能准确的报告攻击行为。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会占用主机的系统资源,增加系统负 荷,而且针对不同的操作平台必须开发出不同的程序,另外所需配置的数量众多。
(6)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是训练神经网络连续的信息单元, 这里的信息单元指的是一条命令。网络的输入层是用户当前输入的 命令和已执行过的N条命令,神经网络就是利用用户使用过的N条 命令来预测用户可能使用的下一条命令。当神经网络预测不出某用 户正确的后续命令,即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有异常事件发生,以此 进行异常入侵的检测。
对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运行、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数据通过三种技术 手段进行分析:模块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
(4)结果处理 记录入侵事件,同时采取报警、中断连接等措施。
9.1.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分成3类:基于主机型(Host Based) 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 络型(Network Based) 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代理型(Agent Based) 入侵检测系统。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9.2 网络入侵技术
本节内容
9.2.1 基本检测方法 9.2.2 异常检测模型
9.2.3 误用检测模型
9.2.4 异常检测模型和误用检测模型的比较 9.2.5 其他入侵检测模型
9.2.1
基本检测方法
1.基于用户特征的检测 基于用户特征的检测方法是根据用户通常的举动来识别特定的用户,用户的活动模式 根据在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后建立。例如,某个用户多次使用某些命令,在特定的时间内以 一定的频度访问文件、系统登录及执行相同的程序等。可以按照用户的活动情况给每个合 法的用户建立特征库,用以检测和判断登录用户的合法性,因为非法用户不可能像合法用 户一样地进行同样的操作。 2.基于入侵者的特征的检测 当外界用户或入侵者试图访问某个计算机系统时会进行某些特殊的活动或使用特殊方 法,如果这些活动能够予以描述并作为对入侵者的描述,入侵活动就能够被检测到。非法 入侵者活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当其获得系统的访问权时,通常会立即查看当前有哪些用 户在线,并且会反复检查文件系统和浏览目录结构,还会打开这些文件,另外,非法入侵 者在一个系统上不会停留过久,而一个合法的用户一般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9章 入侵检测技术
9.1 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 9.2 网络入侵技术
9.3 应用实例
9.1 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
本节内容
9.1.1
9.1.2 9.1.3
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9.1.1
1.
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
入侵检测产品的现状
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 System)分为两种:主机 入侵检测系统(H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主机入侵检测系 统分析对象为主机审计日志,所以需要在主机上安装入侵检测软件, 针对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版本需安装不同的主机引擎,安装配置较 为复杂,同时对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造成影响,目前在国内应用较 少。网络入侵监测分析对象为网络数据流,只需安装在网络的监听 端口上,对网络的运行无任何影响,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本章 介绍的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入侵监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审计记录文件作为数据源。 它是通过比较这些审计记录文件的记录与攻击签名(Attack Signature,指用一种特定的 方式来表示已知的攻击模式)以发现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匹配,检测系统向系统管理员发 出入侵报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基于主机的IDS可以精确地判断入侵事件,并可对入侵事 件及时做出反应。它还可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判断应用层的入侵事件。基于主机的 IDS有着明显的优点:
同时,由于防火墙处于网关的位置,不可能对进出攻击作太多 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如果把防火墙比作大门警卫的话, 入侵检测就是网络中不间断的摄像机,入侵检测通过旁路监听的方 式不间断的收取网络数据,对网络的运行和性能无任何影响,同时 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攻击的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向管理员报警。 IDS是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IDS对网络 或系统上的可疑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及时切断入侵源,保护现场 并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网络管理员,增大保障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