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合集下载

方法指导: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方法指导: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一、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二、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分类。

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㈡怀古伤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鉴赏要诀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

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

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

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

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咏史怀古诗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5)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7)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2、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方法初探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方法初探

咏史怀古类诗歌是一种古典诗歌,它以史实为基础,以赞美伟大的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以怀古缅怀、追忆和热爱祖国的历史为主题,以歌颂伟大的历史事迹为主要表现形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要求诗歌有着良好的史实性。

诗歌应该符合史实,把史实和文字结合起来,体现出历史的真实和真实性,使诗歌更加有力、有力度。

二、要求诗歌有着良好的意境。

诗歌应该有着强烈的意境,能够表达出诗歌作者对历史的热爱,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要求诗歌有着良好的艺术性。

诗歌应该有着良好的艺术性,能够通过诗歌的结构、句式、押韵等多种手段来表现出历史的真实性,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四、要求诗歌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

诗歌应该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读者对历史的热爱,唤起人们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咏史怀古诗是一种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通常由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在鉴赏咏史怀古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 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经过“赤壁”时,写下这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他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3. 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一种情况则是借题发挥、借古讽今;再一种则是感慨身世,寻求慰藉。

4. 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有不同的妙处。

鉴赏示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身世。

总之,鉴赏咏史怀古诗需要我们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诗人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美妙之处。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迁移训练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特征关键词:金陵,怀古,玉树,景阳 兵,千官冢,六代宫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亡之后金陵城一
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抒写金陵繁华一去 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
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 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 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 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 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三: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 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 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 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 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 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 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 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 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
2)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 后论诗。诗家怀古咏史,抓往的只是历 史的一些影子。如果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一类的,感情成分较浓。此时,我们只 要知道一些作者的情况(在诗下注释中 一般会有),然后与诗歌所用典故比对, 就不难理解了。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鉴赏咏史怀古诗,可以增进对 传统文化的了解,成为跨文化交流 的桥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对个人审美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1 2
审美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可以培养对古典诗歌 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人文素养的积累
咏史怀古诗作为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 涵,对其鉴赏的过程也是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
3
个人品格的塑造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和品格的学 习,有助于塑造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具有历史性、缅怀性、抒情性和艺术性,常常运用典故、象征、借景抒情等手 法,以表达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咏史怀古诗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时期、 事件或人物有关,反映了诗人对历史 的认知和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
文化内涵
咏史怀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包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民族精神 的颂扬、对家国情怀的抒发等,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创造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描绘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以及这些意境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情感表达
分析诗人如何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情 感,如怀古之情、历史沧桑感等,以 及这些情感对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影响。
思想内涵
探讨诗人所表达的历史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以及这些思想内涵对现代读 者的启示和意义。
思想情感的共鸣
咏史怀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深沉而真挚,通过对其思想情感 的共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鉴赏思路】(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这是最基本的。

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整理: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 教学目标: 学会根据特征去判别出该类诗歌, 并掌握概括这类诗歌主题的方法。
定义: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
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 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 衰的兴替之感。
咏史怀古诗 一、赏析三部曲: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 2、体悟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 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技巧?
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 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 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 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 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三: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2)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做到知人然 后论诗。诗家怀古咏史,抓往的只是历 史的一些影子。如果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一类的,感情成分较浓。此时,我们只 要知道一些作者的情况(在诗下注释中 一般会有),然后与诗歌所用典故比对, 就不难理解了。
3)分析技巧,体察诗旨。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 有一些只叙述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 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C、怀古伤今: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感叹。 诸如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华易逝, 自然永恒,人世沧桑,世事变迁,盛衰 无常…
D、借古讽今: 讽喻统治者要吸取古人教训(荒淫
误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不图收复,怯懦无能……)
同情下层劳动人民。 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担忧国 家民族命运。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史诗鉴赏有三个主要方面:1. 鉴赏诗歌的风格特点;2. 鉴赏诗歌的主题;3. 鉴赏诗歌的历
史价值。

1. 鉴赏诗歌的风格特点
①要结合诗歌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历史史诗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特点,了解诗歌的各部分的内容主旨;
②要充分利用古代传奇故事,研究古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从而发现诗歌的文化内涵;
③注意节奏的凝练性,朗朗上口,增添韵致读起来醉人,并引起思维的深刻激荡;
④要重视作者主观意识的反映,这是文学情态和思想观念、原始思维等的统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作品的文学魅力。

2. 鉴赏诗歌的主题
要研究史诗的出处,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及其主题内容;\
要了解古代民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发现诗歌主题的文化意义。

3. 鉴赏诗歌的历史价值
通过鉴赏史诗,能够弹读史诗与民族历史演进的关系,获得更多关于古代民族文化价值观
念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从史诗里能够勾勒出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完整格局。

随着历史的
演变,史诗的出处不断扩展和发展,史诗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反映了当时古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 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 而抒发情怀抱负。
对比:艺术手法、思想感情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鉴赏示例 (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对比 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3、化用典故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 什么意思?
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 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 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 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 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 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 仪表,就喟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 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 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 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不同的类型的古诗词的鉴赏是不一样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怀古诗、咏怀诗)怀古咏史诗: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

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一)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二)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

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乌衣巷》、《石头城》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三)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1、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2、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第一类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类是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

如第四类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3、赏析示例: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答:(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司空曙①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

仕途坎坷,长期迁谪。

②庾开府:庾信,曾官开封仪同三司,故称。

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

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想念故国家乡。

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有《伤心赋》、《哀江南赋》。

(1)三、四句中诗人引入庾信的典故,用意何在?答:(2)简析“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咏史怀古诗鉴赏(全面实用)

咏史怀古诗鉴赏(全面实用)


台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 古伤今。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古城
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为中国第一帝都。“渭水穿南, 许浑 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
咸阳”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使之赢得了“中国第 一帝都”的美誉。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 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 之情。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的情怀。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 华之所在。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 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 者的荒淫无度。 《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 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 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 感之情。 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2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叹世事变迁,抒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 悲哀;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 忧国伤时,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3、借古讽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咏史怀古鉴赏方法指要

咏史怀古鉴赏方法指要

咏史怀古鉴赏方法指要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

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

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

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指导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指导

怀古咏史诗鉴赏指导【考点阐释】“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一类诗歌。

【知识梳理】鉴赏怀古咏史诗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弄清史实并疏通文意:在弄清写了哪个历史古人,什么历史事件,什么历史遗迹的情况下翻译诗歌,弄清基本意思。

2.体会意图及情感: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析技巧:诗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情感?有何效果?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常见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艺术技巧:1.主要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整体上)2.其他常考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等。

★附典故举隅:①.《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②.《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咏史诗词赏析方法

咏史诗词赏析方法

㈡怀古伤今 诗人多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 诗人多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常借写 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不满或警戒。 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不满或警戒。 1.昔盛今衰型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 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 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方法指要)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所写古人往事是怎样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所写古人往事是怎样 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的)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 。(为何写这古人这往事 其次,要领悟感情。(为何写这古人这往事 ?表达 诗人什么感情) 诗人什么感情) 要抓住历史人和事 历史人和事, 诗人之间的相似点。 之间的相似点 要抓住历史人和事,与诗人之间的相似点。 一是理性冷静剖析历史,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 一是理性冷静剖析历史,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 二是抓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慨个人身世, 二是抓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慨个人身世,或通过赞扬 古人建功立业,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 古人建功立业,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 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 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 再次,分析技巧。(运用什么方法表达这种感情) 。(运用什么方法表达这种感情 再次,分析技巧。(运用什么方法表达这种感情)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 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 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 引发读者的思考。 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

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摘要】诗是浪漫的,它源自想象,又激发想象。

因了诗的存在,人类的天空熠熠生辉。

本文使用语文课堂教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类诗的特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方法。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歌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盛、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左思的《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歌前四句,将山涧下面一棵郁郁葱葱的松树与山顶上面一棵只有一寸多粗的小树苗对比。

小树苗因为长在山顶上,反而覆盖了大树,遮掉了大树的阳光。

诗人这样写,是要说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不平等:有的人有品德、才能,但出身低微,就长在山谷里的一棵松树一样;相反,有的人由于出身贵、血统好,尽管他是一棵小树苗,为长在山顶上,却能得到阳光的照耀。

诗中表达了作者心里的一种抑郁不平。

诗歌最后点到历史人物“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人说冯唐很伟大,有见解有才华,但因出身低,一辈子都做小官,不受重视。

这首诗既咏了历史人物,写了历史事件,又非常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某种感情。

由于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总体思路是读懂作品中所写的“史”与“古”,弄清作品中所写的“古”与作者所处的“今”的联系,抓住古(人、事、景、物)与今(人、事、景、物)的对比,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找出作品中所写的“史”与“古”,弄清作者所临古迹有怎样的内涵、追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缅怀的历史人物是谁,从而读懂作品的内容。

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只要弄清了与幽州台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联系作者独上幽州台的特殊背景,整首诗要表达的内容,作者要抒发的情怀就明白了。

幽州台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它连接着一心想使燕国强大而建台堆放黄金招揽人才的燕昭王,联系着为报君恩而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的一代名将乐毅、剧辛等,幽州台有为君主招揽人才,使国家强大起来的象征。

明白了幽州台的典故,再看陈子昂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登上幽州台的。

公元696年,陈子昂跟随将军武攸宜率领的军队来到幽州,正值36岁的陈子昂,才华横溢,见解独到,向将军武攸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武攸宜不采纳,陈子昂很失落,怀着这种心情登上幽州台。

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的是满目荒凉,没有黄金,没有人在上面,触景生情,自然想到了那些能礼待、任用人才的古人,而这种人现在是见不到了,燕昭王、乐毅等人都已远去,都不在了;以后的呢,现在同样也是见不到的。

联想到天地悠悠(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长河)中,像诗人自己这样遭遇的人不知有多少,因此,诗人感伤、流泪。

诗人在幽州台缅怀燕昭王、乐毅那样一批古代人物,为自己,也为那些同自己一样遭遇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抒发内心的一种失落感,感慨当代没有燕昭王那样的人物,如今只能空对已经荒芜的黄金台,叹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我们抓住作品中有关的“古”与“史”,理清了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抓住了一把解读咏史怀古类诗的钥匙。

其次,在读懂作品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作品中所写的“古”与作者所处的“今”的关系,找出古(人、事、景、物)今(人、事、景、物)的不同,在古今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弄清作者所见的“古”与当前所见的不同,就能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

作者在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纵目四望,看到潼关险要的地势,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自然联想到在关中建都的封建王朝的兴亡。

诗人遥“望西都”,想到秦人在那里“经行”,看见的是自己朝代的“宫阙万间”;汉人在那里“经行”,看见的是自己朝代的“宫阙万间”。

可现在呢,诗人所见昔日帝都的遗址,却是“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

身处元朝的作者,看见“西都”的“宫阙万间”早已“都做了土”;而元朝的京城大都,又修起了“宫阙万间”。

古今对比,诗人感慨,王朝有兴有亡,宫阙也有成有毁,无论兴亡,百姓遭殃,表达了对历朝累代统治者的不满,对老百姓的同情。

整首诗名为怀古,实在伤今。

读姜夔的《扬州慢》,只要抓住古今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就一目了然。

作者路过扬州,驻足观看,所见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所听的是“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而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却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者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

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荡然无存了。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突出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给人民带来的伤害,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偏安政策的不满。

最后,领悟作者在咏史怀古中抒发的不同感情。

诗人怀古咏史有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类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这类诗也依托历史,但抓住的只有
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巨,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最好的才华、本领是安邦定国,汉文帝应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些,但汉文帝只是“问鬼神”。

难道汉文帝是个昏君吗?不是,历史上汉文帝是个难得的宽厚仁义的国君。

诗人之所以只抓住“问鬼神”,是因为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这与汉文帝“问鬼神”相似;而且自己和贾谊最终不被重用的命运也相似,诗人借此发挥,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第二类是感慨世事沧桑,昔盛今衰。

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昔日的繁华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让人顿生世事沧桑之感。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云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依然架在秦淮河上,但已长满野草。

乌衣巷依然在,只有一缕阳光斜照进巷口。

燕子年年飞来,以前落在王、谢家,现在落在平常百姓家。

今昔对比,繁华不再,顿生凄凉。

再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在春雨霏霏的日子,诗人来到台城,看到南京城边上春天依然细雨霏霏,鸟语花香,杨柳依旧、鸟儿依旧,大自然不变;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已成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遗迹。

作者将自然与人事对比,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事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
衬人的伤痛,包含了作者对晚唐覆亡命运的担忧。

第三类是借古讽今。

这类诗是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看法。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抒感。

但作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诗意、客观地感叹兴亡。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否定前人观点,认为对于六朝兴亡相继的事实不能只是空空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变革,希望宋朝统治者吸取六朝统治集团“繁华竞逐”导致失败的教训,不再安于表面的承平而过着奢豪的生活,应励精图治,免蹈覆辙。

总之,鉴赏咏史怀古诗,要在读懂作品中所写的“史”与“古”的基础上,弄清作品中所写的“古”与作者所处的“今”的联系,找出古今的不同,抓住古(人、事、景、物)与今(人、事、景、物)的对比,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