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法

合集下载

名画欣赏活动中师幼对话的有效策略

名画欣赏活动中师幼对话的有效策略

等 决 定 了 他 们 的 视 界 不 可 能 迅 速 、 有 效 地 与
作为 文本 的美术 作 品的历 史视 界融 合 。 因此 。
需 要 教 师 作 为 中 介 来 进 行 引 导 。 帮 助 他 们 和 美术 作品 进行 问和 答 。 ” 也 就 是 说 ,在 美 术 欣 赏 中教师 是实现 “ 幼儿 与作 品对话 ” 的 中- 3 " r - ,
幼 : 画 家 自 己 想 画 成 这 样 .我 也 想 这 样
马 卡 连 柯 曾 说 过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 在 鼓 励 之 中 ,他 就 学 会 了 自 信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在 讽 刺 之 中 ,他 就 学 会 了 害 羞 。 那 么 。
如 果 一 个 宝 宝 生 活 在 恐 慌 之 中 , 也 就 只 能 学
案 例 中 聪 聪 的 家 长 过 度 保 护 孩 子 , 不 让 他 与 周 围 的 环 境 以 及 人 群 接 触 , 甚 至 恐 吓 宝 宝 “ 外 面 坏 人 很 多 ”, 这 无 形 中 会 加 剧 宝 宝 对 于 离 开亲 密 监护 者 的恐惧 感 。家 长 的 本 意是 要 帮 助 宝 宝 学 会 自 我 保 护 。但 这 种 自 我 保 护 方
幼 儿 感 知 作 品 的 美 , 有 时 将 名 画 欣 赏 变 成 了 单纯 的看 图讲 述 活 动 。由此 可 见 ,在 名画 欣
赏 活动 中 ,教师 的困 惑 主要 集 中在 “ 如 何 与
活 动 ,把 艺 术 家 的 情 思 意 绪 和 审 美 创 造 在 内 心 深 处 弥 散 、交 融 ,从 而 达 到 一 种 潜 在 的 心 灵 沟 通 和 内 在 的 自 我 交 流 。 那 么 ,在 名 画 欣 赏 活 动 中 , 作 为 中 介 的 教 师 应 该 怎 样 与 幼 儿

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名词解释

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名词解释

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名词解释
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促进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对话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对话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与传统的单向教学相比,对话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角。

其次,对话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艺术作品的细节,发现其中的细微之处,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艺术元素、表现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

此外,对话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进行对话和讨论时,学生需要相互倾听、交流和讨论,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对话法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对话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欣赏。

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1.( 单选题) 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 )两种。

(本题2.0分)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2.( 单选题) 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 )的画线活动。

(本题2.0分)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3.( 单选题) (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本题2.0分)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 单选题)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本题2.0分)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5.( 单选题)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

(本题2.0分)A、油画棒B、蜡笔C、毛笔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6.( 单选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本题2.0分)A、素描B、绘画C、色彩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7.( 单选题) (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本题2.0分)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8.( 单选题) 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

(本题2.0分)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9.( 单选题)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本题2.0分)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0.( 单选题)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 )、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的方法。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6、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7、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8、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

9、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0、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2.卢梭将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结构和色彩。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3、阿恩海姆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4、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5、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16、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

17、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对话法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对话法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对话法
哎呀,那天我去小侄女家玩,一进门就看到她在那涂涂画画呢。

小家伙才四五岁,画得可认真啦!
我凑过去看,她正画着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我笑着问她:“宝贝呀,你这画的是啥呀?”小侄女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说:“这是一只会飞的大象呀!”我不禁笑了,“哇,会飞的大象,好有想象力呀!”
这时,嫂子走过来,看着小侄女的画也笑了,说:“她呀,就喜欢瞎画。

”我连忙说:“这可不是瞎画呀,这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嫂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突然想到了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这可是很重要的呢!就像我和小侄女这样的对话,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呀。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问问他们画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这样画呀,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只是简单地说一句“画得真好”或者“画得不对”,那能有什么用呢?这样怎么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呢?就好比种一朵花,你只是偶尔浇浇水,和你精心呵护、和它说说话、关心它的成长,那效果能一样吗?
我们应该多和孩子互动,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比如小侄女说那是会飞的大象,那我们就可以接着问她,为什么大象会飞呀,飞去哪里呀。

这样不就能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更尽情地发挥想象了嘛!而且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这对他们的成长多重要呀!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真的不能小瞧,通过对话法,我们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探索那些奇妙的想象和创意。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吗?所以呀,大人们可别小瞧了孩子们的涂涂画画,那里面可有着大大的世界呢!。

幼儿园语言启蒙案例:画中说话 幼儿园语言启蒙

幼儿园语言启蒙案例:画中说话 幼儿园语言启蒙

一、概述在幼儿园语言启蒙教育中,画中说话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绘画和图画欣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语言启蒙教育中的画中说话方法,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二、案例描述在某幼儿园,教师利用画中说话的方法进行语言启蒙教育。

在一堂课上,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张纸和一盒彩色蜡笔,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随后,教师要求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画中的内容。

教师会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比如让其他幼儿猜猜画中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请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等。

三、分析与讨论1. 优点分析通过画中说话的教学方法,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描述和交流,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交流能力的提升。

在互动交流中,幼儿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不足之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画中说话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

有些幼儿可能由于芳龄较小或语言能力有限,无法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作品。

也有一些幼儿可能过于害羞内向,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引导,引导他们逐渐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策略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实施画中说话的语言启蒙教育。

1. 考虑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更加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绘自己的作品;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提供一些关键词汇或者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提供情境引导在幼儿画完作品后,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情境引导,鼓励他们从情感和经验出发,用语言描述自己画中的内容。

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画中的故事、情感或者经历,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作品。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4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4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体现在美术教学中
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 按确定的计划,固定的模式、步骤让学前儿童亦 步亦趋地模仿教师的范本。
我国学前美术教育从未脱离灌输式教育的窠臼,主 要原因是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二、园丁法
教育者就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 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按照特定的程式和形态使之逐步演绎出 来。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 低控制原则 是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 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 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 分地体验和表达。
实施要点: 1、给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 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儿童那天真无邪的舒畅的情感流露和情感表 达成了艺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他们从传统 教育所强调的一味顺从和重复训练的桎梏中 解脱出来,本能、情感、创造性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尊重与关注,大胆、自信、创新成了 教育所关注的主体性品质。
三、综合法
基本思路 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某一领域的工 匠或技师,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 目标。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说,仅有感性能力 而无丰富的知识,即使掌握了某些艺术技巧, 也还不全面。艺术教育的范围需要大大扩展, 要是儿童从小就有社会学、哲学、历史方面的 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较全面。
三、语言描述法
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很快唤起学前儿童 鲜明的表象和丰富的情感。
四、联想迁移法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 引起感觉转移。
儿童在不同感知和情感之间具有较强的联想 迁移力。
联想不仅在不同感官和情感之间进行,也在 不同生活场景中进行,它能使儿童获得更为 完整丰富的经验和灵活多变的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复习题 (4)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复习题 (4)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复习题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一.填空题1.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2.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3.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6.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7.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8.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9.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10.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11.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三大方面。

12.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13.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1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15.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的方法。

16.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7.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儿童美术与创编》复习题

《儿童美术与创编》复习题

《儿童美术与创编》复习题一、填空(23分)1、艺术美是指。

2、审美教育又称,是一种通过、、进行的教育活动。

3、儿童的涂鸦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未分化的涂鸦、控制涂鸦和、。

4、是儿童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

5、把精神分析心理学运用于艺术心理研究的,首推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即促进其审美感知,、,三个方面的发展。

7、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8、儿童美术行为是集体无意识、与相结合的产物.9、幼儿手工活动的材料可以分为四种形态、、、.10、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帖、、、染纸等形式。

二、单项选择(16分)1、审美教育的名称是由19世纪末德国诗人,哲学家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

A、朱光潜B、席勒C、腾守尧D、斯塔普利斯2、荣格把艺术品分为心理型和,俩种模式。

A、理想型B、夸张型C、漏斗型D、幻觉型3、幼儿可欣赏的雕塑可以有圆雕和俩类.A、根雕B、木雕C、浮雕D、青铜雕4、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5、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 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6、《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 ___。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7、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 ____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D、“概念画”期、“涂鸦”期、“象征”期8、___ 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任务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准备
教师可通过以下4个层次进行教学: (1) 感觉的层次。 (2) 智慧的层次。 (3) 表现的层次。 (4) 创造性的层次。
任务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二)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1.描 述阶

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 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以直觉面对作品产生的 闪光式的认识。这种印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为了 使儿童产生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观看作品以 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 经验的准备。
任务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二)创设有效的环境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审美心理。教师在指导 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1) 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2) 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
任务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三)进行有效的设问
对话的基本结构是问和答。在美术欣赏的对话 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问。需要教师作为中介来进 行引导,帮助他们和美术作品进行问和答。

任务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二)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3.解 释阶

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 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艺术形式所再现的内容, 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 或意味。
任务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二)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学前儿童艺 术教育与活
动指导
任务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 答案

1。

(单选题) 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 )两种.(本题2。

0分)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2。

( 单选题)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本题2.0分)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本题2。

0分)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本题2.0分)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5. ( 单选题)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

(本题2。

0分)A、油画棒B、蜡笔C、毛笔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6. ( 单选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本题2。

0分)A、素描B、绘画C、色彩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7。

( 单选题)()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本题2。

0分)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学生答案: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8。

( 单选题) 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本题2。

0分)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学生答案: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09。

( 单选题) 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本题2.0分)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学生答案: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010。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9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9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

2.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4.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5.学前儿童美术教案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案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6.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7.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8.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9..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____________的发展。

10.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11.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三大方面。

13.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要点
(二)创设多彩的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的创设包括三方面: 第一,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 第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第三,教师可以在活动室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以引起儿童美好的联 想。我们知道,艺术是相通的,让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使儿童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 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综合法体现了整合的教育观,不仅整合了与美术作品相关的知识,而且整合了与美术作品 相关的手段。美术作品内容与方式的整合构成了良好的美术欣赏环境,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 创设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接、感染力强的欣赏情境,能够使儿童如闻其声、如临 其境,从而激发儿童欣赏的兴趣。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对比法
对比法又称观察分析法,是教师引导儿童观察、评价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形式和风格的 教学方法。
(1)就同一主题的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比较。 (2)就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3)引导儿童比较不同画家的表现风格。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2)就拼图的数量来说,刚开始可以一次只拼一幅图,在儿童已经拼过多种风格的作品 后,也可以一次将两张甚至两张以上不同风格的作品混在一起,引导学前儿童认真观察、比 较、拼摆,以提高儿童对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能力。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五)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选择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或能加强其感染力的音 乐、诗歌、故事,并运用各种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或场景,加深 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对话法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对话法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对话法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现代解释学美学关于“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的观点。

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

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中不仅仅有创作者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还有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淀于他的意识深处的那些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创作者没有意识到,也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的。

这一观点也已被精神分析美学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所揭示。

所以,艺术作品的意义远非创作者本人的意图所能限制。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被创作以后,并不是只存在于它被创作出来的那个时代,而是在此后的时代中继续存在着。

这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的新的意义。

这样艺术文本自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

艺术文本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依据之二是长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所采用的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憾。

灌输法直接表现就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认同教师及其知识,没有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即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因而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其审美素质下降。

而对话法却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儿童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

儿童由于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其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对话式的积极参与和感受,其潜力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儿童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由于美术作品是开放的,因而,经过对话,就可能生发多义。

一、对话法的特征对话法强调对话首先是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交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的线、圆弧线、折线等。

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6.6沿轮廓剪: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济宁学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济宁学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济宁学院1.实施对话法,多提问儿童“是不是?”“好不好看?”以提高他们的关注度。

这种做法是()的。

答案:对2.学龄前儿童的物体画就是写生画,所以必须客观、精准的描绘出物体本来的结构、比例和细节特点。

()答案:错3.3-4岁儿童的美术活动目标设定为能感受不同作品所代表的文化差异,以及作品形象的象征寓意。

()答案:错4.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被当作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结果的评价,用来评价活动成效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

()答案:对5.学前儿童在欣赏当地的特色建筑时,教师可以()。

答案:通过图片,感知建筑特色###带领儿童实地参观建筑###让儿童亲自触摸建筑的材质###结合视频,了解建筑的历史6.关于美术起源的问题,历代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体系,形成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答案:表现说###游戏说###模仿说###巫术说7.在绘画活动《大自然里的舞蹈家》中,教师借助于图片、视频引导儿童观察蝴蝶。

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方便让儿童了解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蝴蝶###用动态视频了解蝴蝶的运动方式和姿态###用静态图片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和形态特点###距离太近可能导致蝴蝶受惊而无法被观察8.相比于小班和中班儿童,大班儿童能对美术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感知。

为这一年龄段儿童制定美术欣赏活动目标时应注意()。

答案: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内涵###用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9.美术区角材料的投放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行为,教师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材料的调整,补充?()答案:当幼儿产生创造性行为时,教师应提供新材料,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当幼儿产生与材料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应提供新材料,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当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美术工具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应适时调整。

10.创设的空间设备、选用的教具、美术操作材料要适合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展开,这是针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进行的评价。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来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

他认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

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4.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答: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1)学前儿童与自我即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

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

同时对于幼儿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更强的学习美术的动机。

为此,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2)学前儿童与团体即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法
编 辑: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现代解释学美学关于“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的观点。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Hans- GeorgGadamer)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艺术作品中不仅仅有创作者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还有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淀于他的意识深处的那些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创作者没有意识到,也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的。这一观点也已被精神分析美学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所揭示。所以,艺术作品的意义远非创作者本人的意图所能限制。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被创作以后,并不是只存在于它被创作出来的那个时代,而是在此后的时代中继续存在着。这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的新的意义。这样艺术文本自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文本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依据之二是长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所采用的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憾。灌输法直接表现就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认同教师及其知识,没有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即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因而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其审美素质下降。而对话法却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儿童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儿童由于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其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对话式的积极参与和感受,其潜力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儿童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由于美术作品是开放的,因而,经过对话,就可能生发多义。
<<<123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