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生化鉴定、临床症状、耐药性及预防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生化鉴定、临床症状、耐药性及预防生物学特性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铜绿假单胞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绿脓素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含有O抗原以及H抗原。
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实验室检查标本来源。
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液等。
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染色镜检。
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大小(1.5~5.0)um×宽(0.5~1)um,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分离培养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对有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来自环境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全营养型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在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上呈蓝绿色或者红褐色菌落,365nm紫外灯下显荧光。
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底部的细菌生长不良。
生长实验。
铜绿假单胞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生化鉴定分型(1)噬菌体分型:所应用的噬菌体现有24株,分型率达90%。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百科名片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类而言,属于条件致病菌。
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肿瘤化疗、放射治疗等导致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病人易导致本菌感染,故认为该菌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编辑本段]病原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
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0C,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0C 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菌体0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0C 1小时才被杀灭。
[编辑本段]流性病学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及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有该菌存在,但分离率较低。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在医院内发生,医院内多种设备及器械上均曾分离到本菌,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病人、病人与病人的接触也为传播途径之一。
除院内感染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引起与医院环境无关的感染,近年来对此已有更多的认识,它已成为足穿刺感染、心内膜炎、滥用药物所致的骨髓炎、眼部感染、新生儿感染性外耳炎、游泳池等引起的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亦是战伤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则在发病上无重要意义。
其分泌的外毒素A(PE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入敏感细胞后被活化而发挥毒性作用,使哺乳动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过程。
动物模型表明:给动物注射外毒素A后可出现肝细胞坏死、肺出血、肾坏死及休克等,如果注射外毒素A抗体则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保护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常见于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中。
它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的感染,甚至严重的败血症和肺炎。
在培养基上,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呈现出翠绿色或金属光泽,有时也会呈现出金黄色。
菌落表面比较光滑,有时带有凹陷或起伏。
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温度一般在20-4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它的生长pH范围广泛,一般在6.0-8.0之间生长最好。
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碳源,以及尿素、硝酸盐等氮源。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特征是翠绿色或金属光泽,表面光滑,能够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且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
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定和诊断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 1 -。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2.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3.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4.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5.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控措施篇1正文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
其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铜绿假单胞菌编码三种 VI 型分泌系统,即 h1-t6ss、h2-t6ss 和 h3-t6ss。
其中 h1-t6ss 被认为是一种严格的细菌靶向途径,而 h2-t6ss 和h3-t6ss 通过作为靶向宿主细胞并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毒力。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形态学观察: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2.培养法:将采集的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特征。
3.免疫学检测:通过抗原 - 抗体反应检测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原或抗体。
4.分子生物学检测:如 PCR、DNA 测序等方法,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
三、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在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人有致病力,常引起人皮肤化脓感染,特别是烧伤、烫伤、眼部疾病患者被感染后,常使病情恶化,并可引起败血症。
因此,在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四、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等。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1.半合成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为最常用。
2.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3.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如亚胺配能及氨曲南。
4.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
5.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生物学特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铜绿假单胞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该菌含有O抗原(菌体抗原)以及H抗原(鞭毛抗原)。
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实验室检查标本来源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液等。
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大小(1.5~5.0)um×宽(0.5~1)um,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分离培养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
对有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来自环境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全营养型培养基(如TSA、PCA、营养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在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上呈蓝绿色或者红褐色菌落,365nm紫外灯下显荧光。
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底部的细菌生长不良。
生长实验铜绿假单胞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生化鉴定分型(1)噬菌体分型:所应用的噬菌体现有24株,分型率达90%。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简介1 基本简介 铜绿假单胞菌的学名是Pseudomonas aeruginosa,当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腊语的pseudo及monas所组成,意即虚假的单元,是早期微⽣物学⽤作描述病菌的。
⽽Aeruginosa则是铜绿(即铜与空⽓中的氧⽓、⼆氧化碳和⽔等物质反应产⽣的物质,⼜称铜锈。
化学式Cu2(OH)2CO3),正好表达了这种细菌所产⽣的青⾊⾊素。
绿脓素(pyocynin)的⽣物合成是以群体效应来调控,就像充满囊肿性纤维化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的⽣物膜⼀样。
2 病因 (⼀)发病原因 [1]假单胞菌属根据其RNA/DNA的同源性可分为五个主要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其代表菌种。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平板上能产⽣蓝绿⾊绿脓素,感染伤⼝时形成绿⾊脓液。
本菌为⽆荚膜、⽆芽孢、能运动的⾰兰阴性菌,形态不⼀,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长温度为37℃,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时仍能⽣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鉴别,本菌⽣长对营养要求不⾼。
菌体O抗原有两种成分,⼀为内毒素蛋⽩(OPE),是⼀种保护性抗原,另⼀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清型,此外还可利⽤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 1h才被杀灭。
此外,临床常见的假单胞菌属细菌还有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等。
(⼆)发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是引起脓毒综合征或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键因⼦,不过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内毒素的含量较低,故在发病上的作⽤要⼩于肠杆菌科细菌。
其分泌的外毒素A(Exo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敏感细胞后被活化⽽发挥毒性作⽤,使哺乳动物的蛋⽩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疾病过程。
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结果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具有广泛的分布,并且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该菌株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以导致多种感染疾病,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来说,威胁尤为严重。
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该菌的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氧化酶是一种催化氧化反应的酶,它能够促进底物与氧气之间的反应,从而产生对应的产物。
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氧化酶的存在使得该菌对于氧气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的存在对于该菌的生存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氧化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环境中的氧气资源,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生存能力。
其次,氧化酶的存在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包括水体、土壤、医疗器械等。
这也是该菌株在感染过程中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原因之一。
除了对铜绿假单胞菌自身的生存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之外,氧化酶还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宿主后,其氧化酶能够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加该菌株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率。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还能够对宿主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并进一步加重感染的程度。
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氧化酶已经成为铜绿假单胞菌的一种常用的检测指标。
通过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活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该菌株的存在,并且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这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在该菌株的生存和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菌株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也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氧化酶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氧化酶的特性和功能,对于深入了解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随着对该酶的深入研究,将能够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见于水和土壤中。
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准确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至关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方法。
1. 形态学特征鉴定我们可以通过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学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呈不规则的、细长的、呈青绿色的菌落,有时呈褐色或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细长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但仅凭形态学特征鉴定并不够准确,因为有些细菌形态相似,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理学和生化学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不发酵葡萄糖,产生氧化酶和嫌氧酶。
在进行生理学鉴定时,可以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系统(API 系统)或者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碳水化合物利用情况、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他生理生化特征,可以更准确地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化学特征,如产生金属蛋白酶、松香酸酶和氢氰酸等。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生化学测试来确定。
铜绿假单胞菌还对氧化还原反应有特殊的反应,可以利用氧化还原试剂来进行鉴定。
4.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扩增和16S rRNA测序已成为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细菌DNA中的特定基因片段,再通过测序比对16S rRNA序列,可以准确识别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来确定。
只有准确鉴定了菌种,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中。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三十: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学特点
•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呈 球杆状或长丝状,长短不一;单个、呈双或短链状排 列;无芽孢,有荚膜。
• 该菌专性需氧菌,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环境中生长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生长 温度范围25℃-42℃,4℃不生长而42℃生长是该菌鉴 别点之一。
流行病学
•2005-2014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 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益于抗菌药物的规范 应用,该菌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 •对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由46.0%明显下降至4.9% 和由44.0%明显下降至19.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 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由34.0%降至14.4%,由32.0%降至 14.9%和由23.0%降至9.4%。均在20%以下,还是不错的,也看到了管控的
流行病学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二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居高不下。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 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占世界范围内院内感染细菌的10%-15%。 •2011-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查显示,该菌在血 流感染病原菌中占7.2%,居革兰阴性菌第3位,仅次于大肠埃 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较2010年度上升了3.1%。2014年综合性 教学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株9.46%,位居 第4位。
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及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故不易致病。
致病机制
• 但如果改变或损伤宿主正常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破损 、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免疫机制缺损(粒细胞 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病人、应用激素或抗生素的 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常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烧伤焦痂 、婴儿或儿童的皮肤、脐带和肠道、老年人的尿道是较常 见的原发病灶或入侵门户。总之,如果人体抵抗力降低或 细菌毒力强、数量多,就可在血中生长繁殖,发生败血症 菌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名词解释
铜绿假单胞菌名词解释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假单
胞菌科。
由于其氧化酶呈阳性,故又称绿脓杆菌。
它是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该菌对湿热、紫外线及化学药物的抵抗力较强,但对干燥、直射阳光和紫外线均较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的重要条件就是潮湿的环境,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见于烧伤、创伤或免疫受损的病人,感染部位可能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尿路等。
该菌的感染症状可能因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但通常会引发炎症反应,并产生绿色或铜绿色的分泌物。
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医生通常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由于该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和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和易感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该菌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和动植物体内。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薄膜结构的形成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繁殖、生存和抗药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膜是一种由细菌聚集形成的微生物聚集体,它们通过分泌胶质多糖和其他分子,将自身牢牢固定在表面上。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会导致其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并增加对抗生素、消毒剂等化学物质的耐受性。
因此,深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 温度和湿度: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并且在湿润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生物膜。
2. 营养物质:适宜的营养物质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
铜绿假单胞菌需要合适的碳源和氮源来维持其生物膜形成和生长。
3. 表面特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生物膜形成有重要影响。
光滑的表面和较低的表面能量会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 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在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通常会与其他细菌和真菌共生。
这种共生关系可能会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有了对影响因素的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开始探索一些防治策略,以减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带来的负面效应。
1. 物理方法:机械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等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表面的生物膜。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生物膜的形成。
2. 化学方法:使用化学物质,如消毒剂和抗生素,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3. 表面改性:通过改变表面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可以阻止铜绿假单胞菌吸附和生物膜形成。
例如,使用抗菌表面涂层可以防止细菌附着。
4. 生物方法: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如以益生菌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
总的来说,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对于其生存和繁殖非常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uinonas aeniginasa)为革兰阴性杆菌,属假单胞菌 属。它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空气、水、土壤中 均有存在,在潮湿处可长期生存,对外环境的 抵抗力比其他菌强,抗干燥的能力也强。含水 分较多的原料、化妆品易受铜绿假单胞菌的污 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类有致病力,常引起人 体的眼、皮肤等处感染,特别是烧伤、烫伤及 外伤患者感染L铜绿假单胞菌常使病情恶化, 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病,眼睛受伤感染后可使角 膜溃疡并穿孔,严重可致失明。目前,该菌已 是防止医院感染和药品、化妆品及水等必须严 加控制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我国化妆品卫生标 准规定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可疑菌落(性状、色素) 涂片镜检 氧化酶 菌落特征 绿脓素 气味
初步鉴定
最后鉴定
色素鉴定 生化反应 42℃生长 分型
(二)检测步骤 (1)增菌培养将试样液稀释,无菌操作加人SCULP 液体培养基中,置3790培养24h,进行增菌培养。 如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培养基表面有一层薄菌膜, 培养液常呈黄绿色或蓝绿色荧光。 (2)分离培养从以上增菌培养液上的薄菌膜挑取培养 物,划线接种于选择培养基—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胺 琼脂培养基(或乙酞胺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在37℃ 进行24h分离培养。该类培养基选择性强,大肠杆菌 不能生长,革兰阳性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观察培养 基上所形成的菌落,典型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是菌 落扁平无定型,向周边扩散或略有蔓延,表而湿润, 菌落呈灰白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常扩张有水溶性色素。 (3)验证试验对所检出的细菌需进一步验证其是否是 铜绿假单胞菌,验证方法有以下六种:
铜绿的菌落分型 典型型 大肠菌样型 粘液型 侏儒型 粗糙型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和工业领域中。
铜绿假单胞菌在营养富集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较为典型,通常为蓝绿色、平坦、光滑、边缘整齐,并具有金属光泽。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菌落通常呈现出脆性,并易于碎裂。
此外,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形成黏稠的沉淀物,并具有明显的气泡。
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特征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菌落识别和鉴定中需考虑多种因素。
- 1 -。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的特征是一种绿色的,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这种菌落的形状通常是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直径通常在2-3毫米之间。
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通常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形成典型的菌落。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表面非常光滑,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凹陷或者小颗粒,但是通常这些不会影响菌落的整体形态。
在不同的培养基上,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看,这种菌落的特征是比较稳定的。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特征对于其鉴定和诊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研究工作。
- 1 -。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 书本P163 5.26
样 品 10g
10 ml
BL
100 ml
缓冲液
供试 液
10ml
BL 阳性
BL 阴 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培养温度: 36℃
营养琼脂斜面
培养时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18~24h (必要时可 延长至48h)
增菌培养
供试品
供试液
胆盐乳糖增菌液
36±1℃ 18~24h
培养基成分: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假单胞菌属
1. 2. 3. 4. 5. 6. 7. 8. 革兰氏阴性 细胞单个 直的或弯的杆菌 0.5—1 × 1.5—4微米 单鞭毛或多鞭毛 有机化能异养菌 呼吸代谢,永不发酵 严格好氧菌
模式种: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 1.0.5-0.8*1.5-3.0微米的杆菌 • 2.细胞单个 • 3.成对或成短链。以极生的单鞭毛运动(有 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极生鞭毛的细胞,但不 常见) • 4.在中性或碱性培养基种呈蓝色:在酸性培 养基种呈红色 • 5.专性好氧,在硝酸盐培养基中除外。
• 各种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过程中都可 能发生耐药。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 生耐药,有必要重复分离菌株 • 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常用三代头孢和氨基 糖苷类联合治疗
鉴定结果分析
•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排除污染因素 •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需连续 三次痰培养阳性才能确立。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其菌落特征可以用于进行鉴定和分类。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表面较平滑,有时会出现起伏。
菌落的直径通常在1-5mm之间,颜色为青绿色或灰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在生长初期较透明,后来逐渐变成浑浊的绿色。
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菌落通常呈现出类似“葡萄簇”的分布。
除了颜色和形状之外,菌落的特征还包括质地、透明度、边缘的形状和菌落的高度等。
这些特征的观察可以帮助鉴定和分类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 抗静电、生物降解性及杀菌
? 胨 10g
等性能。本产品化学稳定性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0.3g
好, 耐热、耐光、耐压、
? 牛肉浸出粉
3g
耐强酸强碱。
? 琼脂
15~20g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
? 氯化钠
5g
?水
1000ml
? 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 微温使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 为7.5±0.1,加入琼脂,加热溶化 后,分装,灭菌,冷至60℃,倾 注平皿。
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极生鞭毛的细胞,但不 常见) ? 4.在中性或碱性培养基种呈蓝色:在酸性培 养基种呈红色 ? 5.专性好氧,在硝酸盐培养基中除外。
菌落特征
感染途径:
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缺损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1.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及耳道 内,呼吸道和肠道均有该菌存在,但分离率较低。
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 标本采集
?
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
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
液等。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
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 染色镜检
?
为革兰阴性菌,菌体大小( 1.5~
5.0)um ×宽 (0.5 ~1)um ,细长且长短不
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
培养基成分:
绿脓菌素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
绿脓菌素(pyocyanin) 测定用培养基 (PDP 琼脂)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 胨
20g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 甘油
10ml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 氯化镁(无水) 1.4g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 琼脂
? 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大面积烧伤、肾 功能不全、心脏病、慢性支气管肺疾患的患者易继发绿脓杆菌的感 染。
? 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培养基成分: 胆盐乳糖培养基(BL)
? 胨 20. 0g 磷酸二氢钾 1.3g ? 乳糖 5. 0g 牛胆盐 2.0g ? 氯化钠 5.0g (或去氧胆酸钠) (0.5g) ? 磷酸氢二钾 4. 0g 水 1000ml ? 除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
? 书本P163 5.26
样 品 10g
供试 液 100 ml 10ml
缓冲液
10 ml
BL
BL
阴 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BL 阳性
培养温度: 36℃
营养琼脂斜面
培养时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18~24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必要时可 延长至48h)
增菌培养
供试品
供试液 胆盐乳糖增菌液
36±1℃
18~24h
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无芽胞。
发酵型
氧化型
产碱型
分离培养
? 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对有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采自环境 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 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 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或血琼 脂培养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36±1℃
24h
营养琼脂斜面
36±1℃
24h
革兰氏染色镜检
氧化酶试验
阴性
报告
氧化酶试验
阴性
阳性
绿脓菌素试验 报告
阴性
阳性
明胶液化试验 硝酸盐还原试验 42℃生长试验
报告
报告
生物学特性
?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 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 ? 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
养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选择 性培养基,也是美国药典和 中国药典等国推荐使用于食 品、药品中铜绿假单胞菌检 测的培养基。
书本P161 5.14
培养基成分: 营养琼脂培养基
书本P159 5.2
?胨
10g
? 牛肉浸出粉 3g
? 氯化钠 5g
? 琼脂15~20g
? 水 1000ml
? (以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处方及 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合,煮 沸溶解后,调节 pH值使灭菌后 为7.2±0.2,分装,灭菌。
1. 革兰氏阴性 2. 细胞单个 3. 直的或弯的杆菌 4. 0.5—1 × 1.5—4微米 5. 单鞭毛或多鞭毛 6. 有机化能异养菌 7. 呼吸代谢,永不发酵 8. 严格好氧菌
模式种: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 1.0.5-0.8*1.5-3.0微米的杆菌 ? 2.细胞单个 ? 3.成对或成短链。以极生的单鞭毛运动(有
18~20g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 硫酸钾
10g
?水
1000ml
? 取胨、氯化镁和硫酸钾加入水中,微温 使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3±0.1,
加入甘油及琼脂,加热溶化,混匀,分 装于试管,灭菌,置成斜面。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2. 医源性感染
3.术后操作感染(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
4.人、病人与病人的接触也为传播途径之一
检查意义:
? 人及动物的皮肤、肠道、上呼吸道等处都有该菌存在。绿脓杆菌抵 抗力较强,湿热55℃1小时才被杀死。
? 对紫外线不敏感。对多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本菌仅于人体防御 功能改变或直接进入机体(如通过泌尿道插管及静脉导管、呼吸道 的通气设备和其他治疗检查方法)以及混合感染时才具有致病性。
? 该菌含有O抗原(菌体抗原)以及H抗原 (鞭毛抗原)。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 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 多糖,有特异性。O抗原可用以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
? 形态:G-b 菌体长短不一 球杆状或长丝状 单端单鞭毛 动力+ 无芽胞
? 特性: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 35℃+ 4℃- 42 ℃+ 可形成多种不同形态的菌落 产多种色素(主要为绿脓素、荧光素)
解,调节P H值使灭菌后为7 . 4 ± 0 . 2,煮沸,滤清,加入 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分装,灭菌。
牛胆盐为抑菌剂,用于抑制一些杂菌的生长 。
出处:《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 附录 XI J 微生物限 度检查法 P114
培养基成分: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具 有优良的渗透、柔化、乳化、
动活泼。
? 本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 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 鉴别。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 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 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在血 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