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接着,通过数轴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正数和负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地理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我将通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五说”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教材以一系列的设问入手,能够引起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
讲述了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关系,使得学生知道地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对学生以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欠缺,我将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学习地理的意义,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来说一下学生: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然科学这门课程中接触过一定的地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对地理比较感兴趣的。
但他们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识,在上课中比较随便,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欠缺。
加上这个年龄段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启思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些特征是学生认识生物世界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生物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观察和思考,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
(2)理解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生物的特征等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直观地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中学生活,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有陌生感,同时也有好奇心。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但针对中学阶段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学生活,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修养的好时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学案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学时代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中学时代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中学时代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与负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球仪的模型以及简单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图片等教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探究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并通过讲解地球仪的构造,让学生理解地球仪的作用。
3.探究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4.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球仪。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数学教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生活数学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数学》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的第一部分数学知识。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是1.1生活数学,主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数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的算术阶段,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比较感兴趣,通过实例让他们了解数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实例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数的概念,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难点: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出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的概念,一部分是数的运算方法。
数的概念部分,我会列出数的定义和性质;数的运算方法部分,我会列出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及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生物的特征》。
深入解读,说教材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本章是学生刚踏入初中的校门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
所以本节课是否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视和兴趣,让学生从此对生物这门课产生兴趣非常重要。
在这节课中首先提到了生物圈的概念,然后介绍观察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书中的图片归纳总结出“生物的特征”。
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好发言、好奇性强、善于表现自我但自控能力差。
他们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这又是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都能普遍的掌握。
因此本课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说出这节课的结论。
在遵循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过程发展目标: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说教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定如下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归纳法和总结法。
说学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在让学生会学。
学生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
年以我设计如下学法:观察图片、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说流程(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归纳、趣味活动、小结及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你能举例 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的现 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 圆锥形的”,“足球是球形”,“超市里的蒙牛牛奶的包装盒是长方体”,“铅笔的形状是棱 柱形的”……从具体的模型到生活中的实物,学生的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丰富多彩的 图形世界。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教案(1)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目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流感病毒B飞机C草履虫D鱼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北雁南飞C潮涨潮落D孔雀开屏
3下列词语描述中,不具有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B大雁南飞C鱼类洄游D青蛙冬眠
4有一首歌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3.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如此 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多媒体展示图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
1.1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是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进而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能力目标:经历正数、负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是:正、负数字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负数的概念。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负数的概念,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具体教学法有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质疑引导法等三、说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将着重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
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提高,训练技能;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提出以下问题: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用什么数?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一个什么数?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指名学生回答,我点评总结:这些分别是自然数、0、分数。
接着,又提问:某市某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那么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讨论,我总结:要简洁清楚的表示这两个量,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就不够用了,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1、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教材《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夏感》是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它替换了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吧。
梁衡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了人们中三方面来赞美夏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
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那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文三篇
"说课"是教学改⾰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进⾏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是整理的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家!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范⽂各位评委⽼师:⼤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章第⼀节《地球和地球仪》。
分三个课时,我讲的是第⼀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先,我对本节教材进⾏⼀些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节课,是学⽣学习⾃然地理知识的⼊门,对学⽣形成学习地理的⽅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作⽤。
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智⼒、培养学⽣能⼒的好素材,本节也着⼒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终⾝发展有⽤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已有的认知结构⼼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标:(1)知识⽬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标:通过学⽣了解⼈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及培养勇于探索、深⼊钻研的精神;通过动⼿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的动⼿实践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对学⽣眼、⼿、脑、⼝的调动,让学⽣学会地理思维⽅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利⽤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
(通过“海岸观船”视频、“⽉⾷”图⽚、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互动,学⽣讨论来突出重点)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图⽚来突破难点)教师过渡:那么在⼀个课时中运⽤哪些⽅法和⼿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盾的主要⽅⾯是学⽣的学。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选自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我将对本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习地理的第一课。
要了解地理的其他相关知识,就必须以学习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开始。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有点日常积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这节知识点对后面我们要学习其他的地理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即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以及利用经纬网定位。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个知识点是学习地理的入门,只有正确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才能学好其他的地理知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是我们更好的研究地球的最好的工具,要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寻找信息;纬线和经线以及经纬网定位,这是所有学生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借助地球仪理解学习。
这就是教材所设置的教学的内容,层层递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3、我对教材的处理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素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1)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有关的信息。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地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决定在本节内容中,确定如下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3、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Unit1Lesson1说课稿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Lesson1 hello (英语说课稿)教研员、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英语说课活动。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中的Lesson1 hello!.下面,我将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手段和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对这部分课程地认识、看法和设计。
一、说课标首先,说课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七年级需完成三级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结合课标要求,本课的语言技能为:学生能认识及听懂有关服装的语段,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简单的书面指令;能根据所学内容写出简单的词,词组和句子。
二、说教材这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围绕“学校和朋友”展开话题,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发生在学校操场、教室等的日常对话,帮助学生练习并掌握在新环境中如何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何礼貌地询问他人的情况,如何向他人表示感谢。
为进一步的沟通和对话打下基础。
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目标定为掌握本课时新出现的词和短语,如何介绍自己以及介绍朋友和学校的句型。
情感目标定为通过话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跟别人打招呼,自己我介绍以及介绍他人和学校。
并让同学们能在做中学。
通过听、说、读、写来学习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初步运用这一语言结构进交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合教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语言技能:能用新句型打招呼和介绍自己:hello, hi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I’m from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s.情感态度:⑴激发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兴趣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用英语与人交流的活动中。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重点:掌握以下句型: What’s your name? I’m from …How are you? I am fine. And you?Teaching difficulties难点:掌握以下句型: What’s your name? I’m from …How are you? I am fine. And you?三、说教法教法有很多,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来进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异号两数相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章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的乘法、除法运算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则,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取舍,以及带有括号的加法运算的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异号两数相加时,绝对值大的数作为结果的逻辑推理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面对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在逐步提升。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对于数学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兴趣缺失,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理论学习,有的可能偏重于实际操作。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课题、知识点、案例和练习。课题会放在最上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知识点部分,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呈现加法运算的规则;案例部分,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规则的应用;练习部分,我会布置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工具。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宇宙环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学生认识地球的宇宙位置、理解地球的特殊性以及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宇宙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零散和粗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理解较为复杂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地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全球视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天体系统的层次。
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特殊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宇宙天体的图片或视频,如星空、行星、星系等,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2. 提问学生:你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讲解天体的概念和类型,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等。
(2)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太阳系中主要天体的位置和特征,让学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介绍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以太阳系为例,展示天体系统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层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 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春》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抒情散文的佳作,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美好景象,用优美的语言来盛赞春天,表现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本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有很强的节奏感,是进行朗读教学的极好教材。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
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精品】生物说课稿范文6篇生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济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把“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刚踏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总结的能力。
但是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
因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5)狮子追捕斑马,(6)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7)种子的萌发,(8)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学科教学刘忠2011021906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叫刘忠,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而且本节课为新升入初中的中学生的第一节生物课,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作为第一节课,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生物课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还会尽量让学生们建立起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情感。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尽一切可能来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提问蓝色、绿色和白色分别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自己得出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由此导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引出生物学科的探究方法之一。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先请同学们观察山水鸟虫等多媒体画面,并回答画面中那些事生物,那些事非生物。
最终提问引导学生得出: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
提问引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其中包括由教师自行搜索的更加直观全面的画面和影音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
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
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
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
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
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
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
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
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
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也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
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
教师可引导:生物活动的特征离不开大自然,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
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老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