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全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些道理。
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化之熙。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运⽄成风【拼⾳】: yùn jīn chéng fēng【解释】:运:挥动;⽄: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喻⼿法纯熟,技术⾼超。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见于《庄⼦·徐⽆⿁》:郢⼈垩漫其⿐端,若蝇翼,使匠⽯斫之。
匠⽯运⽄成风,听⽽斫之,尽垩⽽⿐不伤,郢⼈⽴⽽不失容。
这个寓⾔故事的⼤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他的朋友⽯是个技艺⾼明的匠⼈。
有⼀次,他们表演了这样⼀套绝活:郢⼈在⿐尖涂上像苍蝇翅膀⼀样薄的⽩粉,让⽯⽤斧⼦把这层⽩粉削去。
只见匠⼈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声,⽩粉完全被削掉了,⽽郢⼈的⿐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也仍旧⾯不改⾊,若⽆其事地站在那⾥。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常佩服⽯的绝技和郢⼈的胆量,很想亲眼看⼀看这个表演。
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请来,让他再表演⼀次,⽯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将运⽄成风引为成语,⽐喻⼿法熟练,技艺⾼超。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凿壁偷光【拼⾳】: záo bì tōu 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来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叫匡衡。
他⼩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常贵重的,有书的⼈不肯轻易借给别⼈。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家打短⼯,不要⼯钱,只求⼈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年,匡衡长⼤了,成了家⾥的主要劳动⼒。
他⼀天到晚在地⾥⼲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夫看⼀点书,所以⼀卷书常常要⼗天半⽉才能够读完。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1、与羊谋羞成语故事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2、空言虚语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韩信、彭越合兵围攻项羽,项羽在乌江兵败自刎。
各路诸侯与刘邦手下的大臣纷纷要求刘邦称帝,刘邦谦虚地说只有贤人才能称帝,空言虚语的人不能登基。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刘邦在汜水北岸祭天登基。
【解释】不实在的话语。
3、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4、井底之蛙成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成语典故:
-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惭愧,回去后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
- 闻鸡起舞: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他们每天听到公鸡鸣叫就起床练剑,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振作、发奋努力,不断进步。
- 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他对楚襄王说,大王在宫里时,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时,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喻忍受艰辛困苦,才能修身立德,做到人上人。
2. 把酒问青天: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把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起,向天空提问,问为什么要受尽磨难。
3.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暗地里或者偷偷密谋的危害很难招致防备,明显的危险容易避开。
4. 三人一条心:指的是三个人有着相同的心意,可以坚持一条道路,凝聚力量互相帮助。
5. 九死一生:比喻那些可以做出巨大牺牲而生存下来的人,也指经历过重大危险而不死的意思。
6. 自食其果:比喻要对自己的过错后果负责,负着自己的罪过。
7.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指的是,即使得罪的人已经过去很久了,君子也不会忘记,并且在合适的时刻会报仇。
8. 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我们对于某些事情没有足够的了解,像庐山也不可能一次了解完整的真相。
9. 功亏一篑:指的是做了努力之后却收获一无所获,反而大大损失前功。
10. 穷则变,变则通:指的是贫穷激发创造力,谋变而有可能取得成功;但若有财力可以采取其他更加灵活的方式。
11.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若有小的缺陷,应及时修补,否则会造成大的损失。
12. 山高皇帝远:比喻山峰高耸,皇权放远,山上有自己的规矩。
13. 吃一堑,长一智:指从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是从中学到经验而变得更聪明。
14. 无风不起浪:比喻这个世界上自然很多事件必须要有自己的因果,孰是孰非有它的规律。
15. 事不过三:比喻做任何一件事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三次,因为犯了第三次就说明你没有从中学到教训。
16. 画蛇添足:指的是在做完一件工作之后肆意地点缀而反而造成做工不雅,错误百出。
17. 守口如瓶:比喻不随便滔滔不绝地说话,尤其是对不该说的事不能泄露。
18. 衣衫褴褛:比喻出身贫苦的背景,衣着褴褛,生活处境十分困苦。
19. 雨过天晴:指生活中常常经历困苦,但最终都会过去,充满希望。
20. 望洋兴叹:出自史记,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怨恨的表达方式,意思就是指回首过去身患兵病,手拥荆条,只能注视远处的洋洋大海而叹息。
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_成语典故故事有哪些
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_成语典故故事有哪些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三分钟成语典故短故事,供⼤家参考。
更多成语相关⽂章内容推荐(↓↓↓)成语典故故事1隔岸观⽕【出处】(唐·⼲康)《投谒齐⼰》。
【释义】隔着河看失⽕。
⽐喻置⾝事外,采取袖⼿旁观的态度。
【历史典故】公元202年,袁绍⼀病不起,继⽽去世。
三个⼉⼦开始了争权夺利的⽃争:长⼦被摒弃在外,权⼒由次⼦接管,幼⼦⽀持这⼀决定,长⼦当然不买账,为此,袁家兄弟开始内⽃。
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次机会,于是发动攻击。
然⽽,他的威胁使袁家兄弟把争⽃置于⼀旁,团结御敌。
曹操撤回,留给袁家兄弟更多的时间酝酿内战。
袁家兄弟⼜各持⼰见,战争逐步升级。
此后3年,曹操充分利⽤了袁家兄弟的不团结,占领了他们的部分领地。
公元205年,曹军袭击并杀死了袁家长⼦。
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袁⽒家族的⼤部分领地。
袁家两兄弟被迫逃离⾃⼰的疆⼟,他们求助叫乌桓的游牧民族的庇护。
两年后,即公元207年,曹操对庇护袁家兄弟的乌桓族发动袭击。
⼀番长途⾏军后,曹军摧毁了乌桓族,并杀死了乌桓族⾸领,袁家两兄弟乘机逃跑。
他们⼜投奔到另⼀个更远的游牧民族公孙康的麾下。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惇等⼈劝曹操攻打公孙康。
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
⼏天之后,公孙康会把⼆袁的⾸级亲⾃送来。
”诸将都不相信。
没过⼏天,公孙康果然派⼈将袁熙和袁尚的⾸级送来了。
众将⼤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
曹操⼤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封信。
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
公孙康⼀直担⼼袁⽒被吞并之后,⼆袁去投奔他。
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
”果然,当探⼦回报公孙康曹操并⽆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即将袁熙、袁尚斩⾸,使曹操兵不⾎刃便达到了⽬的。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1、梨园子弟成语故事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
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后泛指戏曲演员。
2、扣壶长吟成语故事晋朝才子王敦怀才不遇,不得志时经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边吟边用铁如意敲唾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平心情,时间一长唾壶全都缺了边。
【释义】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3、褴褛筚路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
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
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4、猫噬鹦鹉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
结果,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5、甘棠之爱成语故事周武王时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区,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纷纷攻击与诬陷召伯。
召伯为表忠心与清白,死在甘棠树下。
召伯死后,民众怀念他,从此不再砍伐甘棠树。
【释义】甘棠:木名,即棠梨。
指对官吏的爱戴。
6、以卵击石成语故事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
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成语典故简短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_成语典故简短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引⼈⼈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风声鹤唳【拼⾳】: fēng shēng hè lì【解释】: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相惊忧。
【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胡⼈就霸占了北⽅,不过,北⽅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
当时前秦的⾸领叫苻坚,他请汉⼈王猛当他的宰相,⼀⼼要让国家变得⼗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中国的⼼愿,苻坚就带着⼋⼗万⼤军攻打南⽅。
晋朝的君⾂⼀听到消息都⾮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这个地⽅,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后长期对峙的局⾯。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风烛残年【拼⾳】: fēng zhú cán nián【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指在世不太久。
⽐喻⼈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故事】:刘因,是元朝初年的⼈。
他⾮常聪敏,写了⼀⼿好⽂章,并且肯下⼯夫读书,著作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著名的书。
他幼年时⽗亲就死了,⼀向对母亲很孝顺;长⼤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赞善⼤夫。
后来因为母亲⽣病,才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侍奉母亲。
不久,朝廷⼜叫他去做官,他却不愿意再去了。
有⼈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做官的机会呢?他回答说:“我的母亲已经九⼗岁了,就好象是㈱风中残烛﹞,朝不保⼣,我怎么可以远⾏,去贪图那些荣华富贵呢?”这句“风中残烛”本来是⽐喻风中烧残的蜡烛,很容易熄灭的意思;⼀般⼈就⽤来形容⽼年⼈的衰竭,不久⼈世。
简单的成语故事
简单的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简单的成语故事简单的成语故事8则小学生需要学习很多成语,下面就由本店铺为大家分享一些简单的成语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1揠苗助长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简短的成语故事【优秀7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优秀7篇】简短的成语故事篇一1、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
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十步芳草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
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
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3、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4、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了如指掌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6、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7、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它生动简洁,表达深刻,形象鲜明!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简短的成语故事大全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成语典故【2】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
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
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
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
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
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出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发现后立即发兵准备抗敌。
但是,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打持久战的姿态。
简短的成语故事15个
简短的成语故事15个简短的成语故事15个在汉学文化底蕴中,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历史典故!下面准备了15个简短的成语故事,一起学习起来吧,让成语变得更加有生命意义!(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简短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_中国最有名的成语典故
简短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_中国最有名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里面蕴含着多个成语,有趣的故事情节总是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学会思考。
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简短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_中国最有名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1】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故事: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2】望洋兴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
何伯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20则成语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20则,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分钟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三分钟成语典故简短100个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点_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点_著名成语典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化的必经之路。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对⽜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吹到他的⾯前,让他⼼情⾮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头⼤公⽜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演奏⼀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弹奏了⼀⾸⾼雅的《清⾓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常悦⽿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却根本不理会那⾼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但是并不能理解曲⼦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乐的⽜,⾮常⽆奈。
过了⼀会⼉,他⼜想出了⼀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段段奇怪杂乱的声⾳,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犊(dú)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公⽜才像突然明⽩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朵,听了起来。
后来,⼈们就⽤“对⽜弹琴”来⽐喻对愚蠢的⼈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说内⾏话,⽩⽩浪费时间;现在也⽤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成语典故故事2倒⾏逆施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叫伍尚,⼩⼉⼦叫伍员。
伍奢和费⽆忌都是楚平王太⼦的⽼师。
费⽆忌是个奸恶⼩⼈,常在楚平王⾯前说太⼦的坏话。
楚平王听信谗⾔,把太⼦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
后来,费⽆忌⼜诬陷太⼦阴谋反叛。
楚平王听了⾮常⽣⽓,⼜派⼈去杀太⼦。
太⼦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
伍奢去为太⼦说情,楚平王⼜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忌⼜⽆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很有才⼲,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
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学习成语能够更好理解文言文意思,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1- 抱薪救火【成语释义】薪:柴草。
原意指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会加快祸患的蔓延。
【成语来源】战国时,魏国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安釐王只好割地求和,但这也未能阻止秦国的侵略。
魏国军队的一位大将段干子为了苟安,便建议把南阳各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
安釐王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之弟。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想用领土、主权换取和平,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还有国土,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安釐王没有听从苏代的忠言,仍然一味屈膝求和。
最后,魏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近义成语】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反义成语】雪中送炭、釜底抽薪【成语接龙】抱薪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远→远走高飞→飞来横祸→祸国殃民→民不聊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败为胜【道理升华】做事首先要讲求方法,如果方法不当,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 唇亡齿寒【成语释义】原意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成语来源】春秋时,晋献公想派兵攻打虢国。
可是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
”晋献公听罢,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见到这么珍贵的礼物,当时就答应借道。
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虞国和虢国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使不得啊。
短篇的成语典故精选_成语故事大全
短篇的成语典故精选是古代语和事的高度凝练和浓缩,往往文言色彩浓厚,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汇的痕迹,现代人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语言等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短篇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短篇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后羿射日成语故事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后羿是天神,天上的神射手,只要是他想射的东西没有射不到的。
十个太阳特别调皮,同时上天玩耍,致使人间遭殃。
于是太阳的父亲天帝就派后羿给他们一顿教训,后羿带上天帝准备的弓和箭先后射下了九个太阳。
人间终于恢复了正常,从此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
短篇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程颐。
到了程颐家,可是门上的小书僮对他说:“程颐先生正在书房坐禅,你还是先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
”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没关系。
麻烦你等程颐先生坐禅结束以后,替我通禀一声,就说杨时在门外恭候先生教诲。
”杨时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想请杨时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5个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_5个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安居乐业【拼⾳】: ān jū lè yè【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活和劳动。
【成语故事】:安居乐业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活美满、安定。
这个成语来源于《⽼⼦》,⽢美⾷,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时,有⼀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字聃。
据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就是⼀个⽩头发、⽩胡⼦的⼩⽼头⼉,所以⼈们称他⽼⼦;还说他是在⼀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因为他⽿朵长得特别⼤,所以名⽿。
其实,⽼⼦是⼈们对他的尊称。
⽼⼦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浪潮,想⾛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化的发展毁坏了⼈民的淳朴,给⼈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民稀少。
即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它们。
不要让⼈民⽤⽣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处去使⽤它们。
要使⼈民重新使⽤古代结绳记事的⽅法,吃得很⾹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们直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安然⽆恙【拼⾳】: ān rán wú yàng【解释】:恙:病。
原指⼈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故事】:安然⽆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岁亦⽆恙耶?民亦⽆恙耶?使者不悦,⽈:⾂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先问岁与民,岂先贱⽽后尊贵者乎?威后⽈:不然。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汉语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结晶,分析其构造特点及平仄格式可以了解成语的语言特点,挖掘蕴含其中的婚恋文化,使人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文化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一:危如累卵的故事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
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
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
灵公为了防止他的规劝和阻止,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
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的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
荀息便认真的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的加上去。
旁边的人都害怕的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的说:“危险!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的问:“快说给我听听。
”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的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
”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二:中流击楫的故事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
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
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
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
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
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
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
李陵
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
沼泽中。
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
了对汉军的进攻。
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
了汉军的后路。
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
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
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
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
”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
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
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
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
的东西,不可失去。
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
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
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
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
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
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
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
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
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
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
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
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
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
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
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
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
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
晋
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
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
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
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
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
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
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杀,自
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看过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