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二)_______2课时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涞源职教中心武光远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自学)【知识要点】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绘画创作和设计中熟练地利用色立体上的颜色标号进行设计。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绘画创作和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知识要点】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2.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3.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熟练运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绘画创作和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具体内容:千变万化的色彩带来了形色各异的世间万象。
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充满了细微的差别,但正是这些差别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在本章中讲述了有关色彩分类的方法及知识,并对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色彩搭配的理论,并在实际需要中加以合理的利用,美化生活。
第一节色相环第二节同种色第三节类似色第四节对比色第五节补色1、色相环当牛顿把太阳光分解以后的光带尾相接,将红、橙、黄、绿、蓝、紫六色依次排列成环状,即为六色色相环,也称牛顿色环。
以后发展成12色色相环和24色色相环。
在色相环上距离小的色,对比较弱;角度越大,对比越强。
15。
左右为邻近色对比,45。
左右为类似色对比,120。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冷暖概念;4. 色彩的搭配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示范:演示色彩的搭配技巧,分析冷暖概念的应用;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作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冷暖概念;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2. 学习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比、调和、面积);4. 色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2. 讲解:讲解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示范:演示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其应用,分析不同领域色彩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色彩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3. 学生能掌握色彩的视觉效果,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习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相似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调和);3. 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搭配、色彩布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调和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调和的美;2. 讲解:讲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示范:演示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调和效果的特点;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和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的常用方法;3. 学生能掌握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运用。
色彩构成教案(全)
色彩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3. 学会使用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进行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3. 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三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2. 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
3. 彩色卡片或色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色彩的三要素(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
三、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色彩轮盘和色彩坐标图进行色彩搭配。
四、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色彩的三要素和搭配方法。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应掌握色彩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色彩构成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色彩的冷暖概念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色彩的对比效果及其在构图中的运用。
3. 探索色彩的节奏与和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冷暖概念和情感表达。
2. 色彩的对比效果及其在构图中的运用。
3. 色彩的节奏与和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应用。
2. 色彩对比效果的创造和构图的实践。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设计我们的校园美术教案七年级
设计我们的校园美术教案七年级一、教案的目的与意义1. 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2. 意义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在美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1)线条构成(2课时)(2)色彩构成(2课时)(3)静物写生(3课时)(4)风景写生(3课时)2. 具体内容(1)线条构成:学习线条的基本性质和绘画技法,掌握线条的表现手法和元素构成。
(2)色彩构成: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习色彩的混合和运用,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和造型手法。
(3)静物写生:观察和描述静物的形象特征和结构,掌握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风景写生:学习风景的构图和透视,掌握风景写生的表现技法和创作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1)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会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美术作品或教学视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和艺术鉴赏。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2. 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循序渐进: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按照教学步骤和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点的渗透和递进。
(3)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和考核1. 评价方式(1)综合评价:采用学生作品展示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注重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酸甜苦辣色彩构成 (2)
酸甜苦辣色彩构成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食物的味道。
这些不同的味觉体验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丰富的感觉和体验。
然而,酸甜苦辣不仅仅适用于食物,它们也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的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酸甜苦辣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构成。
酸酸味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刺激性的味道,它给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在生活中,酸也可以代表着挫折和困难。
当我们经历一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变得酸了。
然而,尽管酸味可能给人们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它也有一种挑战和刺激的感觉。
正如柠檬的酸味给人一种清新和提神的感觉一样,挑战和困难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坚韧。
甜甜味常常被认为是愉悦和满足的味道。
当我们品尝到甜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愉快和满足。
在生活中,甜也可以代表着恩惠和好运。
当我们获得一些好事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变得甜了。
与酸味不同,甜味给人一种温暖和舒心的感觉。
正如巧克力给人带来的甜美感觉一样,好运和幸福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安慰和满足。
苦苦味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和痛苦的味道。
当我们品尝到苦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和不愉快。
然而,在生活中,苦也可以代表着成长和坚持。
在我们经历一些困难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正在吃苦。
尽管苦味可能令人不快,但它也是一种培养意志力和坚韧精神的机会。
正如咖啡的苦涩让人清醒和思考一样,生活中的困难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辣辣味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具有刺激性和火辣的味道。
当我们品尝到辣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刺激和兴奋。
在生活中,辣也可以代表着激情和活力。
当我们充满激情地投身于一项活动或事业时,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变得辣了。
辣味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感觉。
正如辣椒带来的火辣感觉一样,激情和热情可以让我们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色彩构成酸甜苦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味觉体验和感受,这些感受可以用色彩来形容。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900112课型:职业素质课学时:总共64学时。
其中讲授12学时,实验(实训)5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实训场地:画室、实训基地二、学时分配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际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色彩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色彩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基础训练,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要素与色彩主体,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
主要内容:(一)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第四单元色彩的构成1、色彩的对比构成2、色彩的调和构成3、色彩的调性构成4、色彩的采集重构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1、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2、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3、产品造型设计的色彩功能4、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5、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二)实验(实训)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四、建议教材(或自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为讲授部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者成绩之和为本课程最终成绩。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姓名:嵇小庭职称:讲师办公室:教苑楼B座102 电话:/电子信箱答疑时间:第一周-第十六周每周二下午13:30-14:30;微信、qq答疑时间为每天晚上九点前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色彩构成课程名称(英文):Color Composition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方法技能类课程代码:周学时:4 总学时: 32 学分: 2先修课程:素描开设专业:动画三、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形式美规律和法则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按一定的色彩定律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动画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使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对已有的形象进行分析、对创造的形象赋予合理、创新的色彩表现。
让学生了解色彩、懂得色彩运用的原理。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力求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色彩搭配的视觉规律,并具备使用色彩表现各种人物、动物、场景和情感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1.色彩的来源;2.色彩构成的定义与概念;3.色彩构成之色相的概念与分类;4.色彩构成之色彩的明度的概念与分类;5.色彩构成之色彩的纯度的概念与分类;6.色彩构成之动画中的色彩;7.色彩构成之色彩的联想。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需要清晰地呈现每周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周的学习任务。
如果当周有分量较重的活动环节的安排,需在“单章教学设计”部分呈现完整的活动设计。
学生在每周课后需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本周的任务和下周的安排加以了解,并进行相关准备。
六、修读要求纪律要求: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按时递交作业。
3课堂效节奏紧凑而高效。
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通过欣赏和练习掌握色彩搭配能力。
每次课堂的教学内容的练习,必须在下一堂课堂结束之前整理好交给老师,以便辅导和评分。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
5、彩色系与无彩色系 尽管大自然中的色彩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 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 : 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 (1)彩色系
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中的 所有色彩, 它以 红、橙、黄、绿、 青、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 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 的不同量的混合等, 所产生的众多 的色彩都属于彩色系 。
3、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1)光源色
人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总是在 某种光源下产生的, 经常会受到 光源色色彩倾向的影响。同一物 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 色彩 : 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白 色, 在蓝光照射下白纸呈蓝色, 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红色,等等。 通常情况下,电灯光偏黄, 日光 灯偏青;阳光偏浅黄, 月光偏青 绿;等等。
用中心轴的直线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外侧的顶端为全色,将每条边线分为8等 份,并作平行的连接线,这样就构成了28个菱形色区。每一色区含黑色、含白色的 量由两个字母表示,并由此可计算出色彩纯度的量。其表示法是:色相号/含白量 /含黑量。计算方法:纯色量+含白量+含黑量=100%(总色量)。例如:其色彩是 16ga,查色相环得:16是鲜蓝色的编号,g代表含白量22%、a代表含黑量11%, 10O(总色量)一22(含白量)一11(含黑量)=67%(纯色量)。
无彩色虽然没有彩色那样鲜艳靓丽, 却有着彩色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 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色彩, 纯正的颜色毕竟只占少数, 而更多的彩色都 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黑、 白、 灰色的成分。生活和设计的色 彩,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姿。
6、色立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色彩,色彩学家根据色彩的
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 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并借助三维空间 的形式,组成一个可旋转的坐标体模型,体现色彩的色 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
大学色彩构成课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美术或设计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色彩心理、色彩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一、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1. 色彩的产生及发展2. 色彩的物理性质3. 色彩的生理及心理作用4. 色彩的审美法则二、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1. 色彩分类与基本概念2.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3.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 色彩的层次与节奏5. 色彩的构图与空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段色彩斑斓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色彩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二、讲授新课1. 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a. 色彩的产生及发展b. 色彩的物理性质c. 色彩的生理及心理作用d. 色彩的审美法则2. 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a. 色彩分类与基本概念b.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c.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及其原因。
2. 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一张图片进行色彩搭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2. 教师总结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层次与节奏2. 色彩的构图与空间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一张图片进行层次与节奏的调整。
2. 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一幅作品的构图与空间设计。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色彩构成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当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比较出清晰可见的差别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
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满足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1、视觉生理上的调和2、自然秩序上的调和3、符合目的性的调和关系: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
调和法则:变化与统一二、色彩的错视1、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如:2、连续对比:先注视一块颜色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彩的实际色相的现象。
如: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A、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调和方法: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B、类似色对比类似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等。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两色的对比为类似色对比对比效果:单纯、统一、耐看、色调明确调和方法: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做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C、中差色对比中差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60°— 120°,相差4—7色之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60°— 120°色的对比对比效果: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了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调和方法: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须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D、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
色彩构成第二版教学设计
色彩构成第二版教学设计项目背景色彩是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表现情感、传达信息、提高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视觉设计教育中,教学色彩构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传统的色彩教育方式往往有些枯燥乏味,让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色彩的构成规律。
因此,设计一款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构成,成为一个必要的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内容,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色彩基本概念和构成规律;•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构成的魅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身色彩构成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讲解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我们需要向学生讲解关于色彩构成的基础概念和规律。
以色轮为例,讲解三原色、补色、相邻色彩的关系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2. 游戏环节:摆色块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将会在标有色彩的卡片上选出三个颜色,组合成“色块”,摆放到一个大型的彩虹色轮上。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来感受色彩组合的内在逻辑和美感。
同时,这个环节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个人设计作品展示在教学的第三阶段,每个学生将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作品,展示自己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作品可以是平面设计、数字图像、产品设计等,但要求必须满足色彩构成原则,并体现设计者独特的创意和审美。
4. 同学互评最后,我们将组织一次同学互评活动,让每个学生以自己的设计作品为样本,为同学的设计打分并给予评价。
这个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教学评估在教学结束之后,我们将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设计作品的质量、同学互评的评价结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结语色彩构成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有趣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色彩构成的规律,提高其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色彩构成2
《色彩构成》教案课题:色彩构成年级:初一年级课次:四课次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程设计根据人美版教材,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依据色彩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围绕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进行设计,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理解新课题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但色彩颜色调配的准确性及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色彩技能的运用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亲自示范运用色彩的演示,增加了直观性,引导学生领会本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综合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搜集、表现整合等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1、重点:选定一种颜色进行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练习。
2、难点:纯度练习的表现。
3、措施:“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五、教具准备1、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颜料、色盘、水粉笔、水粉纸、调色杯2、学具准备:颜料、水粉笔、调色杯、水粉纸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具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引导阶段(2分钟)二、导入新课:问题分析:同学们看老师拿的色彩练习作业,想一想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那种知识点的练习呢?教师小结:对,这两张分别是色彩的纯度练习作业与明度练习作业。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色彩过程,对色彩的纯度与明度进行练习。
课题:《色彩构成》学生欣赏色彩作品。
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中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3.5
96.5
用这个明度阶段为垂直轴,作一个以明度系列为边 长的三角形,其顶点配置纯色,形成等色相三角形,然后 把它分割成28个菱形,各附以记号以表示该色标的含白 与含黑量( 图)。如NC,N是含白量5.6﹪,C是含黑 量44﹪,其中所含的纯度量则为100-49.6=50.4﹪。奥 斯特瓦德色立体的每个纯色单页称为:三角色表(彩图)
③以大自然比喻的色名:海蓝色、天蓝色、湖蓝色、月 白色、雪白色、土红色、沙漠色、曙红、保护色等; ④以金属、矿物色比喻的色名:金色、银色、铁锈红、水
银色、铅色、钴蓝、古铜色、宝石蓝、翡翠绿、白玉色、
琥珀色、石青、朱砂、煤黑色等。 另外,还有一些不包括在以上类别,但仍属惯用色名范 畴的色,如肉色、粉红、胭脂色、祭红、奶白色、蛋青 色、酱色、墨绿色、瓦灰色、警蓝(公安蓝) 、军绿色、
很多色。而这三种色是其它色混合不出来的,所以被称为
物体的三原色。橙、黄绿、紫是物体色的三间色,它们再 混合则成灰黑色。当两种色彩混合产生出灰色时,这两种 色互为补色关系。在此我们可看到一个有趣的巧合现象, 那就是色光的三原色正好相当于物体的三间色,(黄\蓝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24色相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中心轴也由无彩色构成,自 白到黑共计8个明度阶段,分别用A、C、E、G、 I、L、N、P这8个英文字母表示,每个字母表 示该色的白色与黑色含有量(表) 。作为色标的 白(A)比理论上的白多含11﹪的黑;黑色标(P)比 理论上的黑多含3.5﹪的白。
记 号 A C E G I L N 白 量 89.0 56.0 35.0 22.0 14.0 8.9 5.6 黑 量 11.0 44.0 65.0 78.0 86.0 91.1 94.4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以三角形回转而成的复圆锥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1951年,日本色彩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色标——“色的标 准” ——所使用的色彩体系。其色相是以红、橙、黄、绿、 蓝、紫6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调配成24色相的色相环,表示 法为1红,2黄味红,3红橙,4橙,5黄味橙,6黄橙,7红味黄,8黄,9 绿黄,10黄绿,11黄味绿,12绿,13蓝味绿,14蓝绿,15绿味蓝,16 蓝,17味蓝,18蓝紫,19蓝味紫,20紫,21紫,22紫味红,23红紫,24 紫味红。此色环因为注重等色相差的感觉,又称为等差色环 (图) 。其中互为补色关系的色,不在直径两端的位置。为了 学习方便,也为弥补这个缺点,还另外备有12色相的补色色环。
色光三原色按不同的比 例混合可以产生许多不 同的色光。 色光的混合是色光量的 增加,混合的色光越多, 则明度越高。一次色光 全部混合,只要它们之 间相加的量适度,则可 产生白光或近似白色的 光。由于色光的混合次 数越多,其光的明度就 越高。
加色混合
朱红和翠绿混合成黄, 翠绿与蓝紫混合成蓝绿, 蓝紫与朱红紫色混合成。 混合得出的黄、蓝绿、紫为色光三间 色,它们再混合成白色光。当不同色相的两 色光相混合时,相混合的双方可称为互补色 光。 加色混合一般用于舞台照明和摄影。
3/„„符号表示。 纯度阶段以无彩色为0,色度以等间隔而增加,用/0、 /1、/2„„数字符号表示,数字愈增加愈接近纯色。也就 是说,纯度高低是通过与中心轴的距离来表示的,距离远,
纯度高;距离近,纯度低。
孟谢尔的10个主要色相中,以红(5R)的纯度最高,纯度 阶段有14个色,距中心轴最远;而蓝绿色的纯度阶段只有6 个色,距中心轴较近。由于纯度阶段长短不一,其复杂的外 形使人联想到树,故被称为色树。(图)
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的 24 色相环 (等差色环)
明度是把黑定为10,白定为20,其间有9个阶段。纯度 与孟谢尔色立体很相似,距离无彩色轴愈远,纯度就愈高。
但分割的比例与孟谢尔色立体有差别。纯红色的纯度10
为最高。
白
20 19 18 17 16
蓝味绿
1 2 3 4 5 6
•红
1 0 9 8 7 6 5 4 3 2 1
( )
纯度 清色
白
(明亮色) 浊
(中明色) 色 (暗色) 清色
明 度
黑
图1—5
1.
孟谢尔色立体
孟谢尔色彩体系是由美国的美术教师孟谢(塞)尔
在1905年创立的,1925年和194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 国光学会修订出版了孟谢尔图册,制定了孟谢尔体系。 孟谢尔色立体的色相环(图)是以红(R) 、黄(Y) 、 绿(G) 、蓝(B) 、紫(P)5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 色黄红(YR) 、黄绿(YG) 、蓝绿(BG) 、蓝紫(BP) 、红
(纯的)(表),在他们后面附上色名称可构成一个富有装饰 意味的色名,如红色,可称为最淡红(可简化为淡红、浅 红) 、亮灰红、灰红、纯红.像红味的、黄味的、绿味的 --这些形容词对有色彩和无色彩都适用,如红味的紫色, 黄味的绿色,蓝味的灰色、绿味的暗灰色等等.
明 度 ←
•白 • 明灰色 • 灰色 • 暗灰色 •黑
紫(RP) , 作为10个主要色相。每一种色相还可以细分
为10等份,如此共得到100个色相.每一种色相的 第5号,即5R、5RY、5Y„„为该色相的代表色相。分别
置于直径两端的色相,呈现补色关系。
孟谢尔色立体的色相环
孟谢尔色立体的中心轴,自白到黑分为11个阶段,白
定为10 ,黑定为0,从9到1为灰色系列。明度用1/、2/、
2.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化学家奥斯瓦特德 在1920年创立的。他认为一切色彩都是由纯色(F) 与适量的白(W) 、黑(B)混合而成,其三者之间的关 系为:白量+黑量+纯色量=100(总色量)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以黄、橙、红、紫、蓝紫、 蓝、绿、黄绿这8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各主色再分3 等份,形成24色相环。每种主要色相又以居中的颜 色为该主要色相的代表色。色相环上相对的纯色为 补色关系。色相分别以1到24的数字符号来表示。 (图)
白
a ca c ea ec ga e gc ia ge ic la g ie lc na ig le nc pa i lg ne pc ng pe li ni pg l pi nl pl n pn p
纯色
黑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以此三角形回转而成的复圆锥体 (图) 。其表示方法是以色相数字、白量、黑量的符号,如 16ga,表示色相为16的鲜蓝色,g代表22﹪的含白量,a代表 11﹪的含黑量,按照公式:100-33=67﹪,因此,16ga为浅蓝 色。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每一个最纯色都被安置在三角形 的顶点,按照明度、纯度不能成正比的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也就是说,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水平线不代表等明度关系, 等值色环只是相对的。但由于此色立体是以色彩知觉原理 为基础,以整齐简便的定量形成的,所以,在色彩调和的实 际运用中显得比较方便。
二、减色混合(色料混合)
减色混合通常指物质的、吸收性色彩的混
合。其特点恰恰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
在明度、纯度上较之最初的任何一色都有所下
降,混合的成份越多,混色就越暗越浊。减色 混合分颜料混合和叠色两种。
1、颜料混合
颜料混合实质上就是我们习惯上讲的调和。将物体 色品红、柠檬黄、 蓝绿三色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
色立体
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有系统地
排列与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
简称色立体。
色立体可使我们更清楚、更标准地理解色
彩,更确切地把握色彩的分类和组织,也是研究
色彩调和的基础。
色立体的基本骨架:
右图是一个色立体的示意图。以无彩色为中心轴, 顶端为白,底端为黑,之间分布不同明度渐次变化的灰 色;色相环呈水平状包围着中轴,呈圆形;这上面的各 色与无彩色轴连接,表示纯度。 白 靠近无彩色轴处纯度低, 离无彩色轴愈远纯度愈高。 纯度 前面讲了各色相的纯度是 色相 不相等的,明度也是不相 等的,它们相连接并非呈 圆形,所以,此图只是为 黑 了便于理解。
• 最淡的 • 亮灰 • 暗灰 •灰 • 暗灰 • 最暗的
• 淡的
鲜艳 纯的 深的
• 不强烈 的 • 暗的
→纯度
在色彩系统中一般色名的命名虽然很方便,实际使用 也很广泛,但要想表达得很精确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人与人 对色的认识、印象都不尽相同,如果让两个人同画一个黄 味的绿色, 结果可能出现两个不同程度的黄绿色. 3、惯用色名 惯用色名指人们习惯使用的各种物体的固有色名.在实 际使用中,有时用抽象符号表示虽然精确,却很难给人留下 色彩的感性认识.假如采用传统的比较形象的语言文字来 表示,如葡萄紫、宝石蓝等,一看色名,很快就会感受到此色 的面貌,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与联想.这种生活给予的经验 色和印象色非常富有文学味,显得生动、亲切.即使对于色 彩知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也不至于出现大的误差.流行色 的发布一般都用这类色名.这些色名有:
若把色立体通过无彩色轴纵切 时,外侧为纯色,内侧为浊色。纵 断面的上部分排列为高明度色,下 部分排列为低明度色。(图) 纯 色 若用垂直于中轴的平面横断的 话,则表现为等明度面。 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的有 三种色立体:美国的孟谢尔色立体; 德国的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 研所的色立体。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宇宙色、流行色等等。
色彩混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 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混合。我 们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加色混合、减色 混合、中性混合。
一、加色混合(指色光混合)
加色混合:也称色光混合,即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
照到一起,合照出的新色光。
特点是把所混合的各种色的明度相加,混合的成份 越多,混色明度就越高。将朱红(橙)、翠绿(绿)、 蓝紫(紫)三种色光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大体上可以得到 全部的色。而这三种色是其他色光无法混合得出来的, 所以被称为色光三原色。
1、符号的表示
此方法是依色立体的表色法来表示的(不同色立体有 着不同的表色法),比如一个封面设计,黑白稿描好后,只 需在上面注明各色的符号就可以了,如5R4/14,就表明你 用的是孟谢尔色立体,色彩是第5号红中纯度为14、明度 为4的那种纯红色,无论你的设计稿拿到哪个印刷厂或哪 个国家去印刷,都不会出现偏差.当然要建立在广泛使用 国际标准色立体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