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辨别物体的快慢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物体,如小球、卡车等,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并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状态。

二、展示物体运动:教师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辨快慢运动。

三、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特点,探讨快慢运动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四、让学生实践: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物体,并观察描述其运动状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展示总结: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快慢运动规律。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物理快慢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描述快慢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快慢运动与速度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必修一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重/难点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平均速度只能粗糙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速率是标量,是指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

难点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表达式x v t∆∆=利用微分的方法引出了瞬时速度的定义:为了使描述精确些,可以把t ∆取得小一些,物体在从t 到t t ∆+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

t ∆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当t ∆非常非常小时,我们把x t∆∆称做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突破策略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 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课件投影图,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思考与讨论]1.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汽车沿x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 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在沿x 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1x =10 m ,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2x =30 m 处,则21x=x -x =30 m-10 m 20 m =,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 轴正方向。

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 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

例1. 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 处,第1s 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 处,第2s 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 处。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教案设计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教案设计

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意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一.速度1.定义: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xvt∆=∆.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题4: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2)说明: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课型:新授课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3、时间、时刻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四、新课教学1.新课引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最后减速停下来。

人的运动由静止出发,最后归于静止。

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

2.怎样理解位移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A 、B 、D ,①、②经时间t 分别到达E 、G 两点,③经t ’到达H 。

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 2.位移同,看时间 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2.新知探究 知识点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 =ΔxΔt。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1 m/s =3.6 km/h 。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速度的概念,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速度时间图像的讲解。

重点是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比值定义法的应用。

教师应该通过实例来强化学生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运动现象,正确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本节课内容较多,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然后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单位和矢量性质。

学生可以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师应该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

同时,瞬时速度的理解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的概念。

本节课的重点是速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是对瞬时速度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最后,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研究思考探索的信念,让他们能够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定义式:速度v等于物体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为m/s(或m•s-1),常用单位有km/h和cm/s等。

4.速度是矢量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速度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和该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例如,一个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速度不能精确描述他在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平均速度是什么?它是标量还是矢量?2.瞬时速度是什么?它是标量还是矢量?3.速率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标量还是矢量?4.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 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2.什么是位移?表达式是怎样的?3.怎么确定位移的方向?位移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答案:1 ,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表达式△x=x2 - x13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为正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新课导入一,速度师:上节课学习了位移这一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那对于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该怎么描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一物理量,那就是速度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多媒体上面的图表。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第3节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个过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快慢,其大小为v -=Δx Δt。

3.瞬时速度是物体经过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一、速度 平均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 =Δx Δt =x 2-x 1t 2-t 1。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

(4)方向: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

(2)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公式:v -=Δx Δt。

③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①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源;②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3)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一般接我国市用交流电,交流电频率为50 Hz,计时器每隔0.02_s打一次点。

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①练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实验步骤①如图1­3­1所示,将木板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倾斜的木板上,把小车与纸带装好,接好电源。

图1­3­1②接通电源,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纸带上就会打出一系列点迹。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绘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拟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承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在学生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打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稳固。

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详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分析^p 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详细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拟运发动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拟哪辆车更快?3、提问:假如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拟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概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第三章第一节课程。

◆本篇课程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

◆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理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能够运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

◆了解常见事物(火车、光、人造卫星、飞船、子弹等)的速度,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有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的速度或变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有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习者特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在以前两节学习的参考系、坐标系和指点运动位移和时间为基础来引导学习深入学习、◆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正负数等知识已经有了基本认识。

◆学生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这一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本节是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课,用单位时间的位移或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建立速度的概念。

讲解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讲解了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

【物理观念】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比值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PPT【新课导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新课讲授】一、速度思考:在一田径比赛中:1、观众怎么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2、裁判又是怎么判断的?实例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A和B,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2)比较B和C,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3)比较A和C,你有何感想? 快【参考正确答案】B、C、C归纳总结:如何判断谁运动的快?方法一:位移x 相同,比较时间t 的大小。

方法二:时间t 相同,比较位移x 的大小。

★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必修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必修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必修一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必修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方式1:距离一定,时间越少,运动越快例如:在雅典奥运会上的110米跨栏中,谁先跑到终点,即谁用时最少,谁最快.我国运动员刘翔用时最少,得到了金牌。

方式2:时间一定,位移越大,运动越快。

例如:两个同学在吹牛,甲说我只用2分钟可以骑到红太阳广场,乙说你真慢,我2分钟早骑到老街了。

以上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用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如下:相同位移--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位移二、探讨问题:1、以上是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共同的标准来同时衡量这两种方式?2、我们在初中学过电功率,若做功为w,时间为t,则表示用电器做工的快慢的电功率p为p=w/t单位时间内做工越多,说明做功越快。

3、我们现在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说明运动的越快.例:甲乙运动员沿直线向前跑,甲4秒跑了32米,乙3秒跑了30米,问谁跑的快?解:甲每秒跑32÷4=8米乙每秒跑30÷3=10米∵8米<10米,所以乙运动员跑的快.4、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中引入了一个物理量--------速度定义:速度v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符号:vv=s/t单位:m/skm/hcm/s速度的矢量性: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三、巩固练习: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秒的时间内从东往西移动了24米,其速度为多少?解:运动的速度v=s/t=24/8=3m/s方向为从东向西.2、你了解以下物体的速度吗?您会形容物体运动快慢吗?(课件出示)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段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恒定的,可以由S/t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这个速度可以描述整个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8m,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20m,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0m,第4s内通过的位移是10m。

高一物理教案--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等概念.⑵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⑶能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景.⑷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初中阶段对速度、平均速度的回忆,建立高中阶段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⑵通过对实验仪器的介绍,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的升华,明确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理念.⑵培养学生做实验的热情以及爱护实验仪器、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v-t图像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难点:v-t图像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

当时我们是在路程的概念上建立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

现在,我们知道位移能够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应的速度和平均速度又该如何定义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这一节中我们还会认识一种新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

新课开讲1.速度根据初中阶段对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得出有关速度的有关知识。

(x为位移)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计算公式:v=xt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位移为矢量,根据矢量的性质,我们不难得出速度也为矢量,其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⑵单位:m/s或km/h换算关系:1m/s=3.6km/h⑷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很容易的得出平均速度的有关知识。

⑴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总的位移除以总时间,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⑵计算公式:xv=t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由总的位移的方向确定。

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初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精确的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瞬时速度的概念。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篇一:高一物理速度教案6】教案九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和单位;(3)知道速度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明确瞬时速率,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3、初步运用极限思维方法理解瞬时速度. 二、重点难点速度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出速度概念百米竞赛汽车的运动火箭的运动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 v=s/t单位:m/s 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 3、平均速度(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速度v恒定.(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恒定. (3)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用 v 表示,有-v=s/t显然,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t(或位移s)的选取有关,不同时间t(或不同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例题1:下边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开出,准点到达.a.火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霸州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sc.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解:a.北京西→霸州位移s=92km时间t=23:30-22:18=72min=1.2h- ∴ v =s/t=92/1.2=76.67km/h b. 霸州→衡水位移s=274-92=182km时间t=1:39-23:32=2:07min=2.12h- ∴ v =s/t=182/2.12=85.85km/h c. 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为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运动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理解各种速度的含义,有助于后边加速度的学习。

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

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度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

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本节课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三、教学思路与方法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 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3. 知道速度和速率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悟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分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4.驾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难点)教学内容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3.定义式v== .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练习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 1=2 m/s ,v 2=-3 m/s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 1>v 2.( ) 3.A 物体的位移大于B 物体的位移,则A 物体的速度肯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 4.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 的时间.乌龟爬行1 m 须要50 s ,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 .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探讨: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探讨2: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 1.对速度概念的理解(1)这里的速度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两种速度的定义并不冲突,因为初中只探讨匀速直线运动,不关注运动方向,路程即位移大小.2.对速度定义式v =ΔxΔt的理解(1)公式v =ΔxΔt中的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2)v =ΔxΔt 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确定式,不能认为v 与位移Δx 成正比、与时间Δt 成反比.3.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4.路程与速度的关系(1)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为零时,物体的速度肯定为零.(2)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不为零时,由于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例题1(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始终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比甲质点运动的快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动身,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练习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v =ΔxΔt 知,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B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因为2>-3,所以2 m/s>-3 m/sD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样练习2 (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公式:tx v ∆∆=(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 .(4)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在 (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 和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2.什么是位移?表达式是怎样的?
3.怎么确定位移的方向?位移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答案:1 ,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表达式△x=x2 - x1
3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为正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新课导入
一,速度
师:上节课学习了位移这一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那对于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该怎么描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一物理量,那就是速度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多媒体上面的图表。

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常用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常用方法:
1,相同位移——比较时间
,2,相同时间——比较位移
师:如果两运动物体位移与时间都不相同,其运动快慢又如何比较?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先看教科书第11页上半部分,互相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速度的表达式:
4、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
5、速度的方向如何?
每个问题都抽学生回答后,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速度的方向判定:(1 )若速度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2 )若速度为负值,说明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二,平均速度
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直接用速度定义式即可准确求出。

但在很多情况下,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怎样描述变速物体运动的快慢,为此我们引入平均速度。

同学们看书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平均速度的概念是什么?
2,平均速度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4,平均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确定?
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研究的是变速运动,故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注意要向学生强调,为后面的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有区分做准备)
平均速度的方向性:是矢量,其方向是质点在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
注意:1,求平均速度还必需说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没有这个前提或不知道初末位置则无法求平均速度。

2,注意要让学生讨论后分析出平均速度与速度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对二者方向上的不同表述!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平均速度与位移方向一致。

怎样精确描述出物体在某时刻或者某位置的运动快慢,我们又引入一个物理量,它就是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2 、矢量性: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与某位置或某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
3,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和方向。

4,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标量).
师:要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对比起来理解记忆,二者之间的物理意义和方向有所区别,一个是状态量,一个是过程量。

要能判定出哪些是瞬时速度,哪些是平均速度(举生活中的例子,如13页图,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
师:对于瞬时速度怎么求?同学们看书13页的讨论交流,大家仔细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可根据数学中的极限微分思想,当时间越短时,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当时间无限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就无限的趋近于瞬时速度,此时的平均速度就等同于瞬时速度)
再结合课件上的图示分析。

四,速度—时间图像
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再讲解。

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区别在哪里?
2,图像是否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3,图像中速度的正负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与位移的关系。

(灵活画图举例讲解)
课后练习: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
A、平均速度为零,瞬时速度一定为零
B、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
D、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
练习2 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若返回时仍做匀速运动用了
2.5h,汽车返回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AC )
A、-8m/s
B、8m/s
C、-28.8km/h
D、28.8km/h
练习3、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答案:0, 2v1v2/( v1+v2)
练习4.一物体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另一物体也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v1+v2)/2 2v1v2/( v1+v2)
作业:课后练习1,2,3
板书设计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Δx/Δt
二、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公式:v=Δx/Δt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矢量性:方向与位移△x方向相同,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三、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准确地讲,瞬时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v=Δx/Δt(Δt→0)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4.矢量性:与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
速率:速度的大小。

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生:变速运动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我认为提及平均速度,必须要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课堂训练)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 m/s,这4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解析:所求问题是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要紧扣平均速度的定义,用位移除以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并且必须注意时间和位移的对应关系.最初2s内的时间为2s,位移为(5+20)m=25 m:前4s的时间间隔为4s,位移为(5+20+2015)m=60m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v=x/t得,
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v1=(x1+ x2)/ (t1+ t 2) m/s=12.5m/s
4s内的平均速度是v2=(x1+ x2+ x3+ x4)/ (t1+t 2+t 3+t 4) m/s=15m/s
{课堂探究)
某同学不小心掉了半块饼干在地上,5min后发现饼干上聚集了许多蚂蚁,那么5 min荫前这些蚂蚁离饼干的最远距离为多少?确定这个最远距离的关键是测出蚂蚁的爬行速度.某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测蚂蚁爬行速度的实验探究活动,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