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储氢材料(正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体积比较
(2)氢含量比较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wt%)
0 1 2 3 4 5
LaNi5H6
1.4wt%
per weight
TiFeH1.9
1.8wt%
Mg2NiH4
3.6wt%
Carbon nanotube (RT,10MPa 氢压)
0 1 2 3 4
4.2wt%
应速度慢。
1964年,研制出Mg2Ni,其吸氢量为 (H)=3.6%,能在室温下吸氢和放氢,250
℃时放氢压力约0.1MPa,成为最早具有应用
价值的贮氢材料。
同年在研究稀土化合物时发现了 LaNi5具有优异的吸氢特性;
1974年又发现了TiFe贮氢材料。
LaNi5和TiFe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贮氢材料。
第四章 储氢材料
主要内容
一、概论 二、贮氢材料的定义及研究历程 三、储氢材料技术现状 四、贮氢原理 五、储氢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六、影响储氢材料吸储能力的因素 七、储氢材料的种类 八、贮氢材料的应用
一、绪言
1.1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氢-二十一世纪的绿色能源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石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枯竭 (科技日报,2004年2月25日,第二版)
Hydrogen on Tetrahedral Sites
Hydrogen on Octahedral Sites
3.1 金属氢化物储氢
目前研制成功的: 稀土镧镍系 钛铁系 镁系 钛/锆系
稀土镧镍系储氢合金
典型代表:LaNi5 ,荷兰Philips实验室首先研制 特点: 活化容易 平衡压力适中且平坦,吸放氢平衡压差小 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 适合室温操作 经元素部分取代后的MmNi3.55Co0.75Mn0.47Al0.3 (Mm混合稀土,主要成分La、Ce(shi)、Pr(pu)、Nd(nv))
三、储氢材料技术现状
3.1 金属氢化物
3.2 配位氢化物 3.3 纳米材料
3.1金属氢化物储氢特点
反应可逆
M + x/2H2
Des. Abs.
MHx + ∆H
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 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
Position for H occupied at HSM
广泛用于镍/氢电池
PCT curves of LaNi5 alloy
PCT curves of TiFe alloy
TiFe(40 ℃)
TiFe 合金
特点:
• • • • two hydride phases; phase (TiFeH1.04) & phase (TiFeH1.95 ) 2.13TiFeH0.10 + 1/2H2 → 2.13TiFeH1.04 2.20TiFeH1.04 + 1/2H2 → 2.20TiFeH1.95

镁系
典型代表:Mg2Ni,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 室 首先报道
• • • • •

储氢容量高 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 放氢温度高(250-300℃ ) 放氢动力学性能较差
Leabharlann Baidu
改进方法:机械合金化-加TiFe和CaCu5球磨,或复
钛/锆系
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 -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零排放,无污
染 ,可循环利用
氢能的利用途径多-燃烧放热或电化学发电
氢的储运方式多-气体、液体、固体或化合 物
1.3 实现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
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 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当务 之急
车用氢气存储系统目标:
质量储氢容量>5%; 体积容量>50kg(H2)/m3
1.4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气态储氢:
1) 能量密度低 2) 不太安全
液化储氢:
1) 能耗高 2) 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固态储氢的优势:
1) 2) 3) 4) 体积储氢容量高 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 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 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5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wt%)
二、贮氢材料的定义及研究历程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2.1 定义 贮氢材料定义:
在室温和常压条件下能迅速吸氢(H2)并反应生成氢
化物,使氢以金属氢化物的形式贮存起来,在需
要的时候,适当加温或减小压力使这些贮存着的
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在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生态 灾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威胁地球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的出路何在-新能源研究势在必行
1.2 氢能开发,大势所趋
氢能源系统是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无公害的能源替代品 而倍受重视。 如果以海水制氢作为燃料,从原理上讲,燃烧后只能生 成水,这对环境保护极为有利; 如果进一步用太阳能以海水制氢,则可实现无公害能源 系统。 此外,氢还可以作为贮存其他能源的媒体,通过利用过 剩电力进行电解制氢,实现能源贮存。 在以氢作为能源媒体的氢能体系中,氢的贮存与运输是实 际应用中的关键。 贮氢材料就是作为氢的贮存与运输媒体而成为当前材料 研究的一个热点项目。
对于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驱动汽车来 说,不仅要求贮氢系统的氢密度高,而且要 求氢所占贮氢系统的质量分数要高(估算须达 到(H) =6.5%),当前的金属氢化物贮氢技术 还不能满足此要求。 因此,高容量贮氢系统是贮氢材料研究 中长期探求的目标。
2.2储氢材料研究历程
贮氢材料的发现和应用研究始于20世 纪60年代,1960年发现镁(Mg)能形成 MgH2,其吸氢量高达(H)=7.6%,但反
氢释放出来以供使用。
储氢材料举例
从表中可知,金属氢化物的氢密度与液态氢、固态氢的相当,约 是氢气的1000倍。另外,一般贮氢材料中,氢分解压较低,所以用金
属氢化物贮氢时并不必用101.3MPa(1000atm)的耐压钢瓶。
可见,利用金属氢化物贮存氢从容积来看是 极为有利的。 但从氢所占的质量分数来看,仍比液态氢、 固态氢低很多,尚需克服很大困难,尤其体现在 对汽车工业的应用上。 当今汽车工业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 汽车工业一直期望用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驱动 的环境友好型汽车来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