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全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实践操作题: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应用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开篇,承上启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

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③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隋朝历史案例,如隋炀帝的暴政、民变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隋朝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隋朝的政治制度:介绍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3. 隋朝的经济与文化:探讨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4. 隋朝的灭亡:分析隋朝末年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暴政以及民变的爆发,导致隋朝的迅速灭亡。
5. 隋朝的历史地位:评价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其对后世的价值。
1. 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展示隋朝的统一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利用数据、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地展示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4. 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隋朝末年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暴政以及民变的爆发,导致隋朝的迅速灭亡。
详细介绍隋朝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隋朝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隋朝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隋朝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隋朝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主要讲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历史事件。

教材还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有所混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一篇介绍隋朝历史的重要文章。

文章从隋朝的统一、繁荣到灭亡,详细阐述了隋朝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评价,既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图表、引语等丰富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等朝代,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隋朝的历史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资料较少,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和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时期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生动展示隋朝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时期及其灭亡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玄奘西行:学生将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涉及唐朝与日本、新罗、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广泛性以及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中的文化交流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历史事件,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识梳理。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创立殿试和武举;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材主要内容有:隋朝的统一;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的繁荣;隋朝的灭亡。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教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隋朝的历史地位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历史地位,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掌握隋朝的政治制度、繁荣时期的表现及其灭亡的教训。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隋朝的政治制度、繁荣时期的表现。

2.教学难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分析,隋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隋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隋朝的繁荣时期的表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采用PPT展示隋朝的历史地位、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及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隋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隋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隋朝的繁荣时期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4.例题四:盛唐气象的影响
题目:请分析盛唐气象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答案:盛唐气象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的统一和稳定,经济方面的农业、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的繁荣。这些影响为后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盛唐气象,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对盛唐气象案例的分析深度、观点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答案:盛唐气象的经济特点包括: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兴起等。这些特点使得盛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3.例题三: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
题目:请阐述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的繁荣、宗教信仰的多样、学术思想的开放等。这些特点使得盛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盛唐气象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盛唐气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盛唐气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盛唐气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繁荣,对唐朝的兴盛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和参考资料,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主要讲述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这一单元共两课,第一课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课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内容有:隋朝的建立、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隋朝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生活实际方面,学生对于封建社会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去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的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直观展示隋朝的历史变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教学新课:a.讲述隋朝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b.通过历史事件,展示隋朝的统一过程,让学生掌握隋朝统一的意义。

c.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3.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情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一些重要事件。

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深入理解中外交流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掌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重要性,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和解读信息。

3.观看视频法:播放与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情况。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2.视频:与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的视频资料。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时代1.1隋朝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时代1.1隋朝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名校名师介绍⋯⋯⋯⋯⋯⋯⋯⋯⋯⋯⋯⋯⋯⋯⋯⋯⋯⋯⋯第一单元隋唐期间:繁华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一致与消亡【教课目的】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成立与一致,隋文帝的改革内容及作用,知识与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路线和作用,科举制的出生和影响,以及隋朝消亡的原由等能力基本史实;培育学生察看和剖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议论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从多元角度议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从隋朝经济繁华的表现和经过考试选拔人材的方法中进一步研究隋朝经济繁荣场面出现的原由,培育学生踊跃研究、独立思虑、经过历史现象发掘历史实质过程与的深刻思想能力;经过指引学生剖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开凿与方法隋朝短寿而亡能否有联系等问题,培育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察看问题和全面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对古诗词的剖析,研究后代对隋朝消亡原由的剖析。

认识国家的一致和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的开感情态通是我国劳感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度的创办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度与价的一大改革,是隋朝繁华的要素之一,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值观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办。

教课难点:隋初经济繁华的原由;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导入新课】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之际,大运河江苏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八个城市联手联动,举办首届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新年行走活动。

江苏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运河沿岸公众,逾万人在运河之畔同时出发,以健步行走的形式,一同“走大运”,共同祈福2018新年。

大运河是何时开通的?这条运河的开通对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历史有着如何的影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解说新课】一、隋的一致隋朝是如何成立的?它成立从前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看以下图,请同学们依据图片来说明图中政权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隋炀帝居然使先帝夺取的江山大业沦为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含嘉仓160号窖内炭化的粮食5.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1)发展经济。

(2)编订户籍。

(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7.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1.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2.反馈指导: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讲述大运河的特征。

4.教师讲述: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5.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6.学生小组内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是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

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须上报。

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1.同学们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提示一:金榜题名;提示二:名落孙山;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连中三元;提示五:一举成名。

提示:科举制。

2.材料展示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门第限制。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3.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

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制选官的标准又是什么?提示:4.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5.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提示: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行为,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师生共同总结:科举制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

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1.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提示: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

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

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教师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3.材料展示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

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

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客观看待隋炀帝?5.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正式确立,影响深远。

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教师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三、课堂总结“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历时37年,二世而亡。

隋朝的短暂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

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的教训;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都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和都城。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

唐太宗很难过,他痛惜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呢?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项目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形成局面“贞观之治”——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采取了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治国政策。

8.史料解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