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0/5铅/7垂面内反射层的视倾角
46
3 水平切片
水平切片的特点:
1 水平切片是利用平行于时间(或深度)基准面 的平面切割3D数据体得到的。水平切片上的反 射同相轴是上述平面切割各层反射波得到的图像。 同相轴的宽度与反射波的频率及界面倾角有关。
频率越小,同相轴越宽; 界面倾角越小,同相轴越宽; 水平切片上反射同相轴的走向是界面的走向。
深度表示,二者需要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
深度或空间而变化。
3 反射波振幅、同向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
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反射波同向轴与地
下的分界面对应,一个分界面的反射特性又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
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波阻抗反演)才能把反射波包含的界面信息转
褶积模型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已知w(t)、r(t),求s(t)--正演 已知s(t)、w(t),求r(t)--反演 已知s(t)、r(t),求w(t)--子波处理
上述三个方法的应用,毫不夸张的说,在地震勘探的野外 采集,资料处理,解释三大环节中,大多数方法和技术的基本 原理都建立在褶积模型的基础上,其应用非常广泛。
换为与层有关的信息,才能与地质、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对比。
2020/5/7
35
2 地震剖面
4 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
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
合的结果。而复合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的稳定性,
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
5 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
因而,它们的叠加结果——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子波组, 其波组特征(相位个数,哪个相位最强等),也一定具 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性质。
这就是地震记录面貌形成的过程。
2020/5/7
15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地震道f(t)是有效波s(t)和干扰波n(t)叠加组成的,即:
f (t) s(t) n(t)
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纵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
的地震反射子波,到达地面一
个地质点时,相互迭加,形成
复波。 S点接收到的来自R1,
R2,R3界面的地震子波,相互
迭加的结果,①+②+③的复波。
它到此已分不出哪是R1上的波
形,哪是R2上的波形,哪是R3
上的波形。
2020/5/7
岩层较薄,三11个反射波迭加在一 起不能分辨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注意:地震记录上看到的一个反射波组,并不是 简单的等于一个反射波,即:并不是来自一个界面上 的反射波,而是来自一组靠得很近的界面的许多地震 子波迭加的结果。因此,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组 也就并不严格的对应于地层柱状图上的一个地层分界 面了。
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向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
地质形态。
2020/5/7
36
2 地震剖面
地震剖面上波的识别标志
1 同相性 2 振幅显著增强 3 波形特征 4 时差变化规律 1.2可识别在地震剖面上是否有个一波出现 3.4可进一步识别波的类型
2020/5/7
37
2 地震剖面
同相性
2020/5沿/7任意方向切出的垂直剖面
52
2020年5月7日10时
53
27分
2020年5月7日10时
效波。
另一类与地质结构无关,称为第二类规则干扰N2(t),包括水 中鸣震,气泡效应,地表及海面散射等多次波。
2020/5/7
19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时间域:s(t) w(t) * r(t)
频率域:S( j ) W ( j ) R( j ) S ( j )、W ( j )、R( j )分别是s(t)、w(t)、r(t)经傅里叶变换后的频谱
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2020/5/7
3
2020/5/7
4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分类:
把采集和处理后的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即确定构造形态空间位置, 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 探提供准确井位。
构造解释:利用反射波旅行时,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构造形态、埋 深、接触关系
2020/5/7
47
3 水平切片
2020/5/7
水平切片上 的时间
倾角增大 同向轴变窄
频率增高 同向轴变窄
3D水平切片
48
3 水平切片
2 水平切片上反射同相轴走向与界面走向一致
2020/5/7
地 层 走 向
49
3 水平切片
3 水平切片与垂直地震剖面反射同相轴交线闭合
2020/5/7
50
2020年5月7日10时
2020/5/7
38
2 地震剖面
振幅显著增强
2020/5/7
39
2 地震剖面
波形特征
2020/5/7
40
2 地震剖面
时20差20/变5/7化规律
41
3 水平切片
地震切片的分类:
等时切片 沿层切片
2020/5/7
42
3 水平切片
2020/5/7
等时切片
43
3 水平切片
2020/5/7
干扰波由非激发干扰n0(t),噪音背景n1(t)及规则干扰 N(t)叠加而成,即:
n(t) n0 (t) n1(t) N (t)
规则干扰分两类:
一类与地质结构有关,称第一类规则干扰N1(t),包括多次波, 反射-折射波,转换波,断面波,绕射波,伴随波,折射波,瑞雷
波,勒夫波,斯通利波等,这类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有
地震子波是除反射系数以外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地层响应、透过响应、接收器响应、仪器响应都是
滤波作用。
2020/5/7
17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对震源子波滤波,相当于它们的时间域响应与震源子波连 续褶积:
w(t) o(t) * g(t) * (t) * d (t) *i(t)
w1 (t) * (t) * d (t) *i(t)
岩性解释:
地震地层学解释:根据地震剖面特征、结构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 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有利油气聚集带。
地震岩性解释:研究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流体性质等。
开发地震解释: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检测,在油
气田开发过程中研究油气水运移情况,测试油层物性参数,根据实测数据
2 地震剖面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波形显示 变面积显示 变密度显示 波形+变面积显示 波形+变密度显示
2020/5/7
27
2 地震剖面
20波20形/5显/7 示
变面积显示
变2变8密密度度显显示示
1 地震波对比的基本原则
2020/5/7
波形+变面积显示
29
2 地震剖面
2020/5/7
T
s(t) w(t) * r(t) 0 w( )r(t )d
w(t) : 地震子波wavelet r(t) : 反射系数reflectan ce *:褶积运算
2020/5/7
16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地震子波是由震源子波o(t)经地层滤波器g(t),形 成地下子波w1(t),然后逐层反射-投射(透过响应 τ(t))-反射,最后被地面接收器d(t)接收,并由 仪器i(t)记录后形成的。
面 波
t
的延续时间为Δt,穿越岩层的
往返时间为Δτ。
岩层较厚,Δτ>Δt,同一接
t 收点收到的来自界面R1和R2的两个反
射面也可以分开。形成两个单波。保
留着各自的波形特征。这种情况,一
般较少。
岩层较厚,二个反射波可以分开
2020/5/7
10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岩层较薄时, Δτ<Δt,
来自相距很近的各个反射界面
2020/5/7
34
2 地震剖面
但时间剖面并不是沿测线铅垂向下的地质剖面,它们之间 有许多重要的差别,具体表现在:
1 在测线上的同一点,有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
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向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 时间剖面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以铅垂
波形+变密度显示
30
2 地震剖面
地震剖面的分类:
叠加剖面:水平叠加(时间/深度)剖面
偏移剖面: 按叠加偏移处理顺序分为:叠加偏移剖面、偏移叠加 偏移。 按偏移速度变化特点分为:时间偏移剖面、深度偏移 剖面。
2020/5/7
31
2 地震剖面
2020/5/7(a)水平叠加剖面
(b)偏移32剖面
它们的复数形式可分解为振幅谱和相位谱两部分:
S ( j ) S ( ) e jS ( ) W ( j ) W ( ) e jW ( ) R( j ) R( ) e jR ( )
振幅谱:S( ) W ( ) R( ) 相位谱:S ( ) W ( ) R ( )
2020/5/7
20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沿层切片
44
3 水平切片
2020/5/7
45
3 水平切片
水平切片包含的地质信息:
1 反射层的走向(水平切片上同向轴的延伸方向)
2 反射界面的厚度
3 反射界面的倾角
4 断层和其它地质界线的交线
垂直剖面包含的地质信息:
1 各反射界面的反射时间(深度)
2 地层厚度
3 铅垂面内断层的垂直落差
同相轴:一串套得很好的波峰(谷) 相位:通常用波峰(谷)的数量来描述 复波(波组):地震记录上的反射同相轴,往往
是一组相邻反射波叠加形成的。 波系:相邻几套稳定的波组
2020/5/7
25
2 地震剖面
•同相轴 •相位 •波组 •波系
2020/5/7
同相轴 第一相位 第二相位 第三相位
波组Ⅰ 26 波组Ⅱ
严格讲是有差别的,并且
这些反射子波在振幅上有
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
到达时间有先有后。
2020/5/7
8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炸 药 附 近 脉 冲
地 层 中 脉 冲
2020/5/7
炸 药 附 近 脉 冲 频 谱
地
层
中
脉
冲
频
9
谱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地震记录与地震子波的关系
貌
的地形下成地有层影的响厚。薄设对地于震记子录
修改油藏地质模型,调整开发方案。
2020/5/7
5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方式
手工纸剖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的工作方式
人机交互的工作站,目前主要的工作方式
国外:geoquest->geoframe,Landmark
国内:Gristation,Griseis,Geoscope
2020/5/7
2020/5/7
21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实际地震反射记录
f(t)=w(t)*r(t)+n(t)
2020/5/7
22
2 地震剖面
单炮地震记录: •线号 •道号
2020/5/7
23
2 地震剖面
2020/5/7
Zk_297.2_stack
水 平 叠 加 剖 面
•线号 •道号
24
2 地震剖面
基本术语:
2 地震剖面
2020/5/7
水 平 叠 加 剖 面
深 度 偏 移 剖 33 面
2 地震剖面
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经过水平叠加后得到的时间剖面,已相当于在地 面各点自激自收的剖面,一般在地层倾角小,构造简 单的情况下,能较直观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同 时保留了各种地震波的现象和特点,为我们进行地质 解释提供了直观和丰富的资料。
51
27分
4 三维数据体
三维地震采集得到空间采样很密集的数据,经处理 后得到3D地震数据体。 3D数据体里是正交排列的 数据点,在同一方向上的数据点间隔是相等的。利 用3D数据体可得到供解释的剖面或切片:
纵(主)测线垂直剖面
横(联络)测线垂直剖面
水平时间(或深度)切片
沿层切片
断层切片
连接几口井切出的垂直剖面
2020/5/7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2
2 地震剖面
2020/5/7
13
2 地震剖面
2020/5/7
14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在这一组靠得很近的界面中,必有起着主要作用的界面。 那么,以某一个界面为主的一组靠得很近的界面,只要 这些薄层的厚度和岩性一定的地段或地区是相对稳定的, 则来自这组界面的许多地震反射子波的相互关系(振幅 的差别,到达时间的差别等)也是相对稳定的。
6
第一节 地震剖面和地震切片
1 地震记录的形成
地震子波:震源激发产生 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 形成具有几个相位和延续 时间的稳定波形,我们称 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地震子波在向下传播过程
中,遇到波阻抗分界面就
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最后
地震子波从地下各个反射
界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
回来的地震子波在波形上
2020/5/7
s(t) w(t) * r(t)
o(t) * g(t) * (t) * d (t) *i(t) * r(t)
o(t) * fe (t) * fq (t) * r(t) 其中:
fe (t) g(t) * (t) 大地滤波器
fq (t) d (t) *i(t) 接收滤波器18
1 地震记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