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理学课件 第三章 神经系统2
最新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讲学课件
成,或由后角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脊髓白质内上升而组成。 接受从后根传入的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感觉冲动,经脊
髓向上传向脑的不同部位。
(3)下行纤维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及前庭脊
髓束等。 下行纤维束能把运动性冲动从脑的各部传至脊髓前角运动
2 躯体传入纤维: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 经元,其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腱和 关节的感受器,并经其中枢突将皮肤感觉和部分。起始于胸 部脊髓和上三个腰节的侧角细胞及骶髓第2~4节段 的侧角细胞,发出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 胸、腹及盆腔脏器及心,血管壁的平滑肌、心肌和 腺体,并调节其活动。
纤维在延髓下段越向对侧下降,构成锥体交叉。 c 橄榄体:位于锥体外侧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出脑,再
稍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称橄榄体。
返回
延髓背面下部 形似脊髓,上部较 膨大,中央管敞开 形成第四脑室底的 一部分。
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 称神经纤维。
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 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 维束(传导束)。
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 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神经。
4 腰丛:主要由第12胸神经前支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
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5 骶丛 :由第4~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
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发出全身最粗大的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在腘窝上方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
(1)胫神经 (2)腓总神经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PPT
康复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非常 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 递质和激素来影响内分 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 能。
03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也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 因子来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
04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 机体的稳态和应对各种 内外部刺激非常重要。
05
神经系统与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病因、症状等进行分类。其中,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 经系统疾病;病因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和突触 • 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 神经系统与疾病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负责合成 蛋白质和能量物质;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多个短小分支,负责接收神经冲动; 轴突是从胞体延伸出的长纤维,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或细胞的兴奋或抑制,实现信息的传递 。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5-羟色胺等。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4年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传递、处理和储存信息,以协调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本课件旨在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件,您将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维持神经元的生命活动。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组成的纤维状结构,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类型。
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快,主要负责传递长距离的神经信号。
无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慢,主要负责传递短距离的神经信号。
3.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网络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储存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
三、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递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差,一般为-70毫伏。
静息电位的存在是由于神经元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导致离子通过细胞膜,形成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的电位变化,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离子流动,使细胞内外的电位迅速反转。
这个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速度可达每秒数十米。
3.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目录•神经系统概述•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信息从中枢传向周围器官和组织。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具有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包括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两种类型。
神经冲动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过程,涉及离子通道和离子流的改变。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或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引发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或抑制。
01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包括氨基酸类、单胺类、肽类等。
02受体位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神经系统眼、耳、鼻、舌、皮肤等,分别负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功能。
感觉器官感受器感受器的分类位于感觉器官内,对特定刺激敏感的细胞或细胞群,能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根据刺激的性质和感受器的功能,可分为光感受器、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等。
03020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信号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纤维特定的神经纤维束,负责将特定类型的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传导通路在传入神经纤维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转化。
突触传递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感觉信息的区域,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感觉中枢大脑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
感觉整合包括跨模态整合、多感官整合等,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感觉整合的机制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03运动神经系统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单位。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节 大脑皮层 同左
数秒至数十秒
同左
K+电导降低
K+电导升高
乙酰胆碱
多巴胺
EPSP与IPSP的比较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2). 突触的分类
突触主要有三类 (1) 轴突-树突式突触
最为多见 (2) 轴突-胞体式突触
较常见
(3) 轴突-轴突式突触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易化
也还有其他形式:树-树,树-体,体-体等 以及复杂结构的突触。
此外,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混合性突触等
R
(3).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Ca2+ 通道开放, Ca2+内流:降低轴 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 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出胞)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
⑷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一方面通 过血管足和突起连接毛细血管和神经元,运送营养, 排除代谢产物;另一方面产生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神 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
⑸绝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形成
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提高传导速度,而且绝缘;参与中
枢神经系统内: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脑脊 液屏障。
(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⑴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区别: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脏痛特点: ①发起缓慢,持续时间长; ②定位不精确; ③对机械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敏感而对锐器
切割、烧灼等不敏感; ④伴不愉快情绪与呼吸血压等变化; ⑤并可引起牵涉痛。
(四) 痛觉的调制
R. Melzack的痛觉的闸门控制理论(Gate - Control Theory of Pain)
生物学意义 自我保护、许多疾病症状、提供诊断线索
(一)痛觉感受器
分布于游离神经未稍感受致痛性化学物质的化学感受器,又称 伤害性感受器。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关节、内脏。
伤害性刺激→组织损伤→产生致痛化学物质:K+、H+、组织 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游离N末稍→一定形式的传入 冲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10, C3-4) 阑尾炎→上腹部、脐部(T10) 肾结石→腹股沟区,后腹膜骨骼
肌
原理:患病器官与体表某部位在胚胎发生上属同一节段结构
①会聚学说:convergence theory 内脏与躯体传入纤维末稍在同一脊髓神经元上会聚,皮层误
认为体表痛。 ②易化学说: facilitation theory 来自患病内脏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经侧支提高了邻近神经元
于轻微收缩状态, 属于多突触反射。人类的抗重力肌为伸肌。
作用:对抗肌肉牵拉、维持身体姿势,一切躯体运动的基础。 破坏肌紧张的反射弧,出现肌张力减弱或消失,肌肉松弛,无法 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感受器:肌梭 ↓ 传入神经:肌梭感受器的Ⅰ类和Ⅱ类纤维 ↓ 中枢:主要在脊髓内 ↓ 传出神经:脊髓前角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的轴突 ↓ 效应器:梭内肌和梭外肌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产生过程:
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
感受器 ↓ 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 神经冲动
↓ 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
↓ 分析综合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概念:各种感觉(如除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沿特定传导路上传至丘脑,由丘脑沿 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
SⅠ(刺激内脏N,可引出诱发电位)代表区小,不集中 SⅡ 感觉模糊 运动辅助区 缺乏准确定位 边缘系统皮层部分(如扣带回等)
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
(一)视觉 1、传入通路:来自双眼鼻侧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交叉而形成视 交叉,颞侧的传入纤维不交叉。
视网膜神经节 细胞轴突和外 侧膝状体以及 视皮层之间具 有点对点的投 射关系,不同 视皮层细胞可 产生不同性质 的视觉。
1、躯体感觉代表区 (1)体表感觉区 Somatosensory area
SⅠ: 中央沟后3-1-2区 特征: ①交叉投射(头面部双侧)
②倒置分布(下肢在顶部、
上肢中间部、头面在底部, 但正立分布) ③感觉精细者分布区域大
SⅡ:大脑外侧沟的上缘,在 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正立分布 双侧投射 定位精确度差,感觉粗糙分 析,但对痛觉关系较密切
蛙:数分钟;狗:数天;人:数周至数月 ⑦简单的反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 复杂的反射后恢复,如对侧伸反射等。
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的潴留变为失禁。
l 巴彬斯基征(Babinski’s sign): 脊髓失去大脑皮质运动区 控制时出现一种特殊的脊髓反射。当用钝物划其足,大拇趾 背曲,四趾向外似扇形展开。
致痛物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示意图
(二) 皮肤痛觉
快痛:即时性尖锐刺痛,定位精确,撤除后迅速消失。由 Aδf传导,兴奋阈较低。
慢痛:刺激后0.5-1S 出现烧灼痛,定位不精确,撤除后持续 数秒。主要由C.f传导,兴奋阈较高,常伴心率加快、血压 上升、呼吸改变及情绪变化。
(三)内脏痛与牵涉痛
1.内脏痛 Visceral pain 内脏组织因牵拉、缺血、炎症、平滑肌 痉挛或化学刺激等引起的内脏疼痛。
浅感觉传导路径
→后根外侧部传入→ 上行1-2节背根换元→中央 管前交义→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后外侧腹核VPL→皮层 体感ⅠⅡ区
→后根外侧部传入→ 上行6节下行2节→背角换元 →交叉上传脊髓丘脑前束→ 丘脑后外侧腹核VPL→皮层 体感ⅠⅡ区
特点: 先交叉再上行
深感觉:
深部压觉、肌肉本体觉和辨 别觉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大脑皮层的结构特征分层:
内侧面:古皮层
分子层 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外侧面:新皮层
分子层 少量细胞、有顶树突 外颗粒层 多小锥体细胞、少量星状细胞 外锥体细胞层 多中等锥体细胞 内颗粒层 小星状细胞为主 感觉皮层最厚 内锥体细胞层 大锥体细胞为主 运动皮层最厚 多形细胞层 梭形细胞+锥体细胞、颗粒细胞
(一)脊髓的躯体反射
1.屈肌反射 肢体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
肌舒张,肢体屈曲。 意义:使肢体离开伤害性刺激,具有保护作用。
2.对侧伸肌反射 受伤害性刺激较强时,受刺激一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对侧肢
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 意义:防止歪倒,以维持身体姿势。
3、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反射地
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骨骼肌受脊髓前角 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直接支配,递质是乙酰胆碱。
肌梭感受器
中间:感受装置:I类N纤维支配,与梭内肌呈串联关系 两端:梭内肌:γN元支配
梭内肌收缩→牵拉感受装 置→肌梭兴奋性↑→传入 冲动↑
梭外肌主动收缩→肌梭张 力↓→肌梭兴奋性↓→传 入冲动↓
梭外肌被动拉长→肌梭张 力↑→肌梭兴奋性↑→传 入冲动↑
2、肌肉本体感觉代表区 Proprioceptic area
中央前回运动区(4区) 刺激此区 →试图发动运动的主观感觉(20%可在中央后回) 切除此区 →由本体感觉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障碍。 可能和随意运动的形成相关
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一)内脏感觉传入通路 内脏感觉的传入纤维走行于自主神经干内,包括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沿脊髓丘脑束和感觉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 层。 (二)内脏感觉代表区
参与闸门控制的脊髓后角有4类神经元:①A纤维 ②C纤维 ③传入 大脑的投射神经元 ④起抑制作用的胶质神经元;当C纤维激活时, 可以打开闸门,使疼痛性神经冲动通过而产生痛觉;而A纤维激活 时投射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疼痛就会减弱。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躯体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各种躯体运动都是以骨骼肌的 舒缩活动为基础,各个部位、各个肌群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在神 经系统控制下完成的。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中枢对躯体运动 都能进行调节。
(三)丘脑的感觉分析功能 1、感觉接替核
特异感觉f在此换元→特异投射至皮层相应感觉区。 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腹后外侧核VPL →皮层体感区SI
三叉丘系(头面部感觉) 腹后内侧核VPM → SI
视觉投射 外侧膝状体 → 皮层枕叶视区
听觉投射 内侧膝状体 → 皮层颞叶听区
2、联络核
接受感觉接替核和皮层下其他部位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
l 成人的脊髓在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下,正常时这一反射被抑 制,失去这种抑制,就会出现巴彬斯基征。婴儿锥体束未发 育完善前、成人深睡或麻醉时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Motor control by brain stem
(一)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中脑上下丘间切断→去大脑动物。 表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伸直,脊柱挺硬,角弓反张,伸肌
真脏器痛 脏器本身活动或 病变引起的疼痛, 如分娩、肠绞痛、心绞痛。 体腔壁痛 parietal pain (准内脏痛)炎症渗出、 压力等侵及胸腹膜浆膜, 刺激产生的疼痛,如胸膜炎胸壁痛、 阑尾炎的右下腹痛。由躯体N传入。
牵涉痛 Referred pain
内脏发生疾病,但疼痛却涉及 一定位置的躯体 心脏→心前区,左臂尺侧(C3-T5) 胃→左上腹、肩胛间 肝、胆→右肩胛、上腹中部(T7-
l
重力作用
冲动
l
│
↓
l
│
γN元兴奋
l
│
↓
l
│
梭内肌收缩
l
↓
↓
l
持续轻微牵拉伸肌────→
l
↓
高位中枢下传 肌梭兴奋性↑
(二)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横断面以下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 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主要表现:
①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弱甚至消失, ②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③出汗被抑制, ④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 ⑤暂时现象,随后脊髓反射逐渐恢复, ⑥恢复的快慢与动物种类有关,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特异投射通路 经典的感觉传导束:第一 级:脊神经节或有关脑神 经感觉节→第二级脊髓后 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 第三级丘脑感觉接替核( 视、听觉更多接替)→皮 层特定感觉区。 点对点关系,引起特定感 觉,能激发皮层发出传出 冲动。
浅感觉:
痛、温觉和轻 触觉
分区: 根据皮层N元结构、 功能特征可分成52区, 称Brodmann分区
柱状结构 columnar organization
皮层细胞纵向排列的最基本功能单 位, 在感觉区称感觉柱,直经约200500μ
传入冲动先入第4层→第2层→ 第3、5、6层细胞层传出,
第3层水平纤维能抑制相邻细胞柱, 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
(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概念: 感觉传导路经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 元多次换元上传至丘脑非特异性核群,由丘脑发出纤维弥 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 态(上行激醒作用),不引起特定 的感觉。
特点:无特定传导路、无点对点关系、 投射区域广泛、易受药物 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 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