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收入分配不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收入分配不均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

一、影响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不均1.加大消费不足的风险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全社会消费的不足,因为贫富差距越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就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力降低,更多的产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很难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制约人才的流动收入分配不均也会影响中国的人才流动。

由于收入水平和发展机会的不平衡,高端人才更愿意流向收入更高的城市,这使得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

这会导致高端人才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经济失衡。

3.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收入分配不均引起的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影响中国的长期发展。

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的失衡,使本已不稳定并有法律规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更加危险。

如果不加控制,收入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崩溃。

二、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1.加强财富再分配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财富再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将直接促进消费能力的增强,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国应该采用更直接的财富再分配措施,如增加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和财富的更公平分配。

2.建立更公平的税收政策政府应该制定更公平的税收政策,并加强对富人的税收征收。

高收入者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以确保政府获得更多的收入并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

3.深化支出改革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支出改革,优化支出结构。

这有助于加强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政府在新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经济支出的优化将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更公平分配。

这将增强社会整体安全,促进更加均衡的社会发展。

结论收入分配不均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分析概述我国当前存在着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即不同行业之间的薪资差距较大。

一方面,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过高,而另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偏低,这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问题表现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收入行业:一些行业如金融、互联网科技等高科技行业的从业人员薪资偏高,部分人员甚至高过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2.低收入行业:与高收入行业相对应的是一些基础服务行业,如餐饮、物流等,从业人员的薪资普遍偏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行业内部差距: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级别或职位的从业人员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薪资差距,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较大。

问题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而基础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收入行业对于高等教育背景的依赖较高,而一些低收入行业对劳动力的教育背景要求较低,这导致了高收入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多,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薪资差距。

3.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由于一些高收入行业发展迅速,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从而影响了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

4.人才流失与高薪吸引:由于一些行业的高收入,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流向高薪行业,这进一步加剧了高收入行业的薪资差距。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我国当前行业收入失衡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大对基础服务行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劳动力向高收入行业流动,提高低收入行业的发展水平,减少薪资差距。

3.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薪资水平和招聘行为的监管,防止利用垄断地位进行薪资压制。

现阶段中国分配不公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中国分配不公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中国分配不公的原因分析何为分配不公?不是人人收入平等,均化,而是指你所付出的劳动和收入相对等,没有太大的差距(一些小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因此,若不公过大将引起社会的和谐失衡,经济发展失能的现象。

如今出现的仇富,仇权,就是不公引起的集中表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中国的分配不公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1996年—20011年,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占比持续上升,而居民收入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观察1979年—2011年GDP、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率的变化,也可以得出同样判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在1998年以前不稳定,时亏时盈;1999年以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在12%—92%之间,是GDP增速的1.3—7倍。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同GDP增长较为接近,一般相差1—2个百分点。

1992年以前的财政收入也不稳定,时高时低;1993年以后则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多在14%—32%之间,是GDP和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的1.5—2.8倍,多数年份为2倍。

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远快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是造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占比持续上升而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大老板流一滴汗,赚十个钱,小工人流十滴汗,看能否赚一个钱。

更有悲惨事情是老板不发工资跑人,这就更让普通劳动者显得更凄惨。

而且在不同的行业有更大的不同,在垄断行业中显得更明显。

3、权力资本化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在中国,官本位思想至今不但没有革除,反而愈演愈烈。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收入分配不平等,已成为各国普遍面对的问题,而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人们不断地在思考,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在财富中心仍难以走出贫困,为什么财富占有的差距如此之大。

走入21世纪,中国的“锐象之年”给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收入分配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过程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育依据阶层环境而分配,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一旦能拥有更优秀的工作机会,数年之后也就能拥有更高的收入。

2. 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一个安全网,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因此,一些低工资阶层的家庭无法享受到权益。

3. 财产主义的存在。

许多人可以通过继承等方式来获取大量的财富资源,而其他人则可能无法获得这些财富资源。

这种方式不仅让社会财富更加不公,而且还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4. 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开始代替很多人的工作,相应的,某些职位空缺也因此消失了,而这些职位多数为低技能密集型工作,这样,那些没有技术的人就会更难以保持其稳定收入。

5. 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国际竞争的激烈化及全球化趋势,一方面推动了一些公司的利润成为历史性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也把那些处于边缘的工人组和惨遭抛弃的企业拖入身不由己的降薪和失业状态。

6. 低收入人群所处的地位。

在社会中的贫穷和低地位,往往会阻碍人们从事更高水平的职业和增加收入机会。

因此,低收入阶层的工人一般都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奖励,以及进入更高地位的机会,这种情况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程度。

二、针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应对措施1. 提高教育公平。

改善教育中的阶级差异,扩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大力支持下一代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未来进入更好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权利、机会、条件、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的体现,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之时应秉承出于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的政策目标,也应保有着对功利方面的诉求。

分析了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对应有职能与实际效力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改变目前国家再分配情况不公的状况,体现和谐社会的所在。

标签:收入再分配;公平;和谐;相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关部门也深化改革了原有的不利于分配制度发展的相关措施,为国民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在分配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我们应按照中央机构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路线进行发展,要对再分配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经过分析原因、商榷对策、有效调节后化解再分配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再分配领域中所发生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到症结之所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突出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意指将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所进行的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收入的初次分配上进行经济方面的调节,在宏观角度来讲,这是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的工作职能在于能够将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平。

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调节过大的差距,将我国的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做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社会保障有所依托。

通过税收制度累计所得税制将收入过高这一现象进行调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经济上的保障,以求能够维持贫困家庭的生活、通过公共机构投入相关物资以服务于全体公民的生存,以上过程就是我国再分配制度的详细有关过程,以上过程能够帮助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项目上减轻负重,有效地对人民群众做出贡献。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收入分配不平等性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存在,不仅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公平和稳定带来威胁,因此,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测度和变化收入分配不平等性,指不同居民间收入的差距。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等。

其中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取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则越平等。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都呈上升趋势。

以中国为例,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加剧。

2015年底,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6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高度不平等”状态。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影响因素1.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重要原因。

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进步,对特定人群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和高工作效率的人群更加青睐,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人的收入变得相对较高。

此外,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存在,也会使得企业在雇佣工人时更加偏好那些能够胜任高技能工作的人员,这也会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加剧。

2.教育程度和教育机会教育程度和教育机会也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教育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更好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也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工作机会。

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会导致收入不平等性的加剧。

对于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有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

而对于家庭收入状况较差的人,他们往往无力负担昂贵的教育费用,同时也较难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就使得他们难以获得高收入工作机会。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收入分配的发展及当前现状为立足点,通过分析从中发现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种形式的差距上,再分别从地域、收入分配过程及政府三个角度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建议一、我国收入分配发展及当前现状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规则的总和,是以规则和条文体现出来的各个分配主体之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体一般是由三大利益集团构成,即工人(劳动力所有权)、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三者共同分割国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有的是针对宏观收入分配问题,即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问的收入分配;有的是针对不同企业之间或不同行业之间、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不过这一切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我利益的要求度越来越高,因此才使得收入分配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其正确性、公平性以及合理性成为了大家主要的关注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内,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的改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了平均主义的思想。

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所作出的改变主要是将侧重点放在效率兼顾公平。

1978—1992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将“先富”与“后富”有机统一起来,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防止贫富悬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3--2004年这期间的分配原则重点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概念。

其中,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总收益多少而进行的分配。

而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分析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分析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成因分析摘要: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例如,(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2001—2011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

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收入分配不平等分析

收入分配不平等分析

收入分配不平等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收入不平等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减轻不平等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不公平:教育是决定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人们生活起点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2. 性别歧视:在许多社会中,女性面临性别歧视,这导致了她们在就业机会、晋升和薪酬方面相对较弱,从而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3.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某些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适应技术变革的技能和能力,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社会稳定性:收入不平等过大引发了社会不满情绪,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相反,如果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社会将更加稳定。

2.经济增长: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大的收入差距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收入不平等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效率,限制了内需的扩大,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3.社会公平:较大的收入差距会破坏社会公平,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和谐。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将会使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

三、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1.教育机会均等:通过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平等,减少教育所带来的不平等。

2.促进就业:政府应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失业和收入差距。

3.优化税收制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实现对高收入群体适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4.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普惠性的社会福利,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加强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减少劳动力剥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施行,可以逐渐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4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4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探究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一、收入分配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但增速不均;二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三是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部分行业员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四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加大,富裕阶层财富积累速度较快。

这些特点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二是政策导向,政府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三是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四是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也会影响收入分配。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了整体收入分配水平的提高;二是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容易引发社会不公和矛盾;三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影响社会稳定。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四、对策与建议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完善税收制度: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优化税率结构等措施,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分配与收入不平等

分配与收入不平等

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在当代社会,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平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差距:教育是一个人发展自身能力、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地区差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很多人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导致机会不平等。

那些有钱有资源的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贫困人口则往往被迫接受较差的教育,进而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2. 职业不平等: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也是导致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高收入的职业,如医生、律师、企业高管等,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相比之下,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人,尤其是低技能工人,往往收入较低。

职业不平等不仅与教育水平相关,还与行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

3. 资本积累差距:资本积累差距是导致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财富分配不均,一些人拥有更多的财富,能够通过投资获取更高的回报。

与此同时,贫困人口由于资本积累的困难,无法享受到同样的收益。

这一现象在富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加剧了贫富差距。

二、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公平:不平等的分配与收入差距使得社会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穷人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富人则能够通过积累财富获得更多的特权和机会。

这种不公平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2. 低社会流动性:分配与收入不平等导致社会流动性低,并且加剧了阶层固化。

贫困的家庭往往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上升通道。

相反,富裕家庭的子女则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资源,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种不平等的机会限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潜力。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

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对这些差距的量化分析,本文将揭示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的成因。

这些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提出针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支持,推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之间。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明显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这种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探究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探究
活 品 和 房价 ) 理 性 上 涨 。 通 民众 的实 际收 入 下 降 。 收入 的 非 普 失 调导 致 我 国 内需 不 振 , 响 了 经 济 的 发 展 。另 一 方 面 , 界 影 世
经济 含 义 即在 全 部居 民收入 中 , 于 进 行 不平 均 分 配 的那 部 分 用
收入 占总 收入 的百 分 比 。基 尼 系数 最 大为 “ ” 最小 等 于 “” 1, O。 前 者 表 示 居 民 之 间 的 收 入 分 配 绝 对 不 平 均 ,即 1 0 0 %的 收 入 被 一 个单 位 的人 全 部 占有 了 :而 后 者 则 表 示 居 民之 间 的收 入
在 发展 过 程 中 , 于一 些 累 积性 因 素 , 得 收 入 分配 的格 局 失 由 使
衡 有 愈 演 愈 烈 的趋 势 。 目前 我 国收 入 分 配 领 域 总体 基 尼 系 数 超 过 05 有 收入 向两 极 靠 拢 的趋 势 , ., 收入 流动 性 降 低 , 出现 马 太 效应 ① 收入 阶层 固化 , 动 性 过 剩 导致 物价 ( 别是 基 本 生 。 流 特
所 以 由 以上 的分 析 我 们 可 以看 出 。我 国 收入 分 配 的不 平 等 以 及 收入 分 配 格 局 失 衡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但 是 。 从 “ 尼 系 仅 基 数 ” 眼 分 析 我 国 的 收 入 分 配 现 状 是 有 其 局 限 性 的 。首 先 。 着 国
际 上 并 未 制 定 基 尼 系数 的 准 则 , 些 问 题 如 : 否 扣 除 税 项 , 一 应
数 ” 眼 . 以明 确这 样 一 个事 实 , 着 可 即我 国 当前 收入 分 配 的 不 平等 现 象是 毋 庸 置疑 的 , “ 尼 系数 ” 一 静 态指 标 固 但 基 这

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经济总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与此同时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也在不断扩大,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必然会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文基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深入分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原因,并以此提出减小差距扩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理论按劳分配分配不均建议方案一引言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社会特有的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差距过大,此时就会滋生出一系列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基尼系数一项是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上升,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6年甚至上升到0.496,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收入分配不均的继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如何减小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批判性的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把劳动区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我们想要理解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首先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因为整个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是围绕着它所展开进而发展的。

而且剩余价值理论也是整个马克思经济理论理解的基础,可以说是它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向我们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率的大小代表着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由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剩余价值是由劳动工人创造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二)马克思的工资理论马克思指出“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市场所有者直接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一、引言个人收入分配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客观地呈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了897份有效问卷。

个别访谈主要面向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劳动力市场专家和工会代表等,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三、收入分配现状的描述1. 收入差距扩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个人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在逐年增加,而相对低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增长较为缓慢。

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远远低于高收入群体,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现象。

2. 跨省份、跨区域的差异明显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个人平均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个人收入普遍较高,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的个人收入甚至是其他地区的好几倍。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较低。

3. 行业差异显著个人收入的行业差异也是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行业的个人收入高企,而其他行业的个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高科技行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个人收入普遍较高,而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个人收入相对较低。

4. 性别差异存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个人收入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的平均收入普遍高于女性,男性在工资收入、奖金收入和职位晋升方面的优势明显。

这一现象与社会性别不平等和职业性别歧视等问题密切相关。

四、现有问题的分析1.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 二 )行 业 收 入 差 距 较 大
目前看来 ,我 国东西部地 区之 间存在 的差距是值得 高度 重视 和着 力解 决 的。从经 济总 量来 看 ,东部 地 区人均 G D P 是西部地 区的 2 . 2 倍 ,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了 0 . 5 个 百分 点。
( 四 )城 乡收 入 差距 扩 大
【 关键词 】 公平;负面影响;对策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 三 )区域 收入 差距 显 著
( 一 ) 初 次 分 配 差距 明 显
近年来企业的储蓄率在稳步 上升 ,政府的储蓄率也呈急 剧上升趋势 ,而居 民储 蓄率则在下降 。资本 分配太多 、劳动 分配太 少 ,导 致 国民收入 分配格 局 的偏 移 。1 9 9 7年 ~2 0 0 7 年 ,劳动 报酬 占 G D P的比重从 5 3 . 4 % 降至 3 9 . 7 4 %; 资本收 入 占比持续上 升 ,企业营业盈余 占 G D P的比重 从 2 1 . 2 3 % 升 至3 1 . 2 9 %,达到 了 1 / 3以上 ,远高于发达 国家 。
参考 文献
【 1 】李永斌. 浅谈如何 开展 县级供 电企业党建 工作 工会 博览 ・ 理 论研 究, 2 0 1 1 ( 1 2 ) : 7 3 . 【 2 】王 小明. 县级供 电企业 党建工作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探 讨盯 1 . 科技与企业, 2 0 1 1 ( 1 2 ) : 1 6 4 . 【 3 】 任 启远 . 关于企业 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 城 市建设理论研 究。 2 0 1 3 ( 3 9 ) . [ 4 】杜颦. 关于对如何做好县级供 电企业党建 工作 的一点
选拔任用 干部 ,实行定 性考核和定量考评相结合 ,全力 打造 支党性强 ,党风 正 、党纪严 ,懂业务 、会管理 、善 自律的 中层干部 队伍 。 3 . 狠抓员工 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强企 战略,把建设 高素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分析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

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

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

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

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

2024年浅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对策一、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国民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过程。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明显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报酬占比偏低:尽管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相对较低。

这导致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而财政支出增长相对缓慢。

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空间,加剧了收入分配失衡。

资本收益占比较高: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收益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这导致一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加剧了贫富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农村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失衡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机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

然而,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收入分配失衡。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政府干预过多或过少,导致职能定位不准确,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收入分配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管。

这导致一些人利用制度漏洞获取非法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失衡。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不高,导致一部分人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负面影响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需求不足:劳动报酬占比偏低导致居民收入增长滞后,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

这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当前存在不公平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对策:1、加大福利改革力度。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增加社保质量和养老金的覆盖面,这样可以让低收入阶层在退休之后得到更好的照顾。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应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

3、推行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使经济增长稳定,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对有价值的的劳动力的补贴。

对于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益及大众健康领域的有价值的劳动力,可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5、改进税制。

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设计更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以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差异。

二、问题:个人劳动报酬不足的问题在我国,许多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很难够资让他们过得舒服。

这些工人的收入可能比经济城市生活成本低至少一倍,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是相对贫困的。

对策:1、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

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以解决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不足的问题。

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相关因素,确保工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他们不会削减员工福利,降低劳动报酬。

同时,对于压低员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加强劳动力组织和工会的支持。

劳动组织和工会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来帮助解决缺乏收入保障的问题,并支持集体谈判通过和解决工资纠纷。

4、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村地区支持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创新和投资,以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市场获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分析————————————————————————————————作者:————————————————————————————————日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公摘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

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关键词: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

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资料显示,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正经历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不同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发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1988-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

有专家断言,目前占全国20%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80%虽无从考究,但众多迹象表明,这种断言实不为过。

(二)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整个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

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

数据显示,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1996-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对称增长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

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

政府和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

结果,在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

二、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成因分析我国现阶段劳动者个体差异、体制的变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的政策安排、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乃至非法非规范收入的大量存在,都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差别是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收入分配不公是不是起点不平等造成的?如果拿“文革”时的状态算起点,除了城乡差别,其他人为的不平等都尽可能地消灭了。

所以说,起点的不平等除了城乡差别,别的不平等应该说是很小的。

现在的城乡差别则不同,研究发现,就农村和城市自身内部来看,收入差距并不那么大: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只有0.36,城市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2。

但是把城乡合起来看,基尼系数就到了0.45。

所以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大。

(二)贫富分化是工业化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从全球范围看,穷国都是农业国,富国都是工业国或者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可见,贫富差距的根子在工业化的先后。

只要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就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者赶不上,贫富差距就形成了。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先有机会离开农业的人收入增加了,继续留在农村的人靠农业取得收入,与非农产业的收入很难相比。

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巨大,国内各地区情况差别显著,一旦流动性增加,有机会致富的人很快就富起来了,而留在农村的人继续生活在贫困中。

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原因。

或者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过程造成的,是一个发展中必不可免的过程。

(三)居民收入分配机制使这种不公平愈显突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进入21世纪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开始加速扩大。

在城镇居民内部差距、农村居民内部差距、城乡居民之间差距中,城乡差距最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64.45%。

二是微观分配机制的系统性“缺陷”,具体表现在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合理、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很多企业工资决定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发展而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

三是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再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逆调节”,从而在总体上扩大了城乡差距。

(四)多种因素致使收入分配关系更加严重失衡就目前情况看,国内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过低,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许多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

无论是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还是机构部分之间的分配都是如此。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政府政策不合理,导致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这不仅表现为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上升的幅度小,还表现为居民劳动收入在整个要素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这不仅使得国内扩大内需的政策缺乏动力源,而且还导致中低收入的居民越来越多,其相对收入水平越来越低。

第二,国内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不少要素财富的分配并非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而是通过权力方式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有的、全民的资源,成为占有者获利的私人资源。

而谁占有这些资源往往又与权力的大小有关。

这样必然造成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权力关系大小有关,而不是与劳动创造的努力程度有关。

从而使与权力相隔较远的中低收入民众财富持有最少、收入分配比例最低、消费能力最弱。

第三,由于政府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过度干预与管制,或许多制度规则的不合理,使得不少政策成了不合理的财富转移与分配机制。

例如,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本应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居民初级财富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既可增加政府收入,也可让整个社会个人财富持有更为公平,但当前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中低收入民众是免征个人所得税或少交税的。

(五)垄断扭曲分配关系,机会不平等是收入差距的关键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

这类不平等主要是由改革的体制性因素所致,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

其中在非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方面,政府的“缺位和越位”贯穿始终。

第一,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

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歧视,源于计划经济早期的城乡分割体制。

在市场经济收入增长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这种歧视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目前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过高的重要体制性原因。

第二,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中下阶层缺乏表达诉求权。

我国在转型经济体制中,虽然按劳分配依然被强调为主体地位,但相应的体制设计还很不完善。

特别是劳动集体谈判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劳动要素在参与分配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企业工会组织基本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存在,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还没有工会组织或工会组织徒具形式,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往往受到企业管理层的掣肘,劳资矛盾协调机制严重缺位。

第三,垄断行业对分配关系的扭曲。

在体制转型期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行政性垄断行业往往热衷于“选择性”地参照“市场化”和“国际惯例”,这种选择性集中体现在所谓“市场价格”、赢利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参照,大部分垄断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

更为重要的是,由行政性垄断带给行业的超额利润大都没有回馈给国家和社会,而是以“做大做强”之类的理由留在了部门和企业,并且部分地转化为这些行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福利等。

这是目前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对按劳分配为主分配关系的重大扭曲。

第四,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市场化进程而言,政府职能转变还仅仅是初步的,集中表现为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目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是一些突出的表现。

第五,缺乏对资源配置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在体制转轨中虽然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性资源配置,但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权力具有了“价格”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到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出现大量权力市场化的现象。

近年来,在城市改造拆迁和土地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圈钱”等领域,权力市场化的现象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

这是产生灰色甚至黑色收入的根本原因。

(六)财富的灰色成分增加,更加重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研究表明,中国财富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富人集中。

福布斯富豪榜显示,2009年,中国大陆有400名富豪财富达到20.5亿元,前40位富豪的身价达到或超过70亿元。

《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全国千万富豪达到87.5万人,其中亿万富豪有5.5万人,人数比去年增长7.8%。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09全球财富报告称,2008年中国百万美元金融资产(不包括房产和企业价值)家庭的数量为41.7万户,这一数值已超越德国和英国,全球排名第三,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富豪们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房地产业和资本市场。

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单中,前10位超级富豪中有5人从事房地产投资,其中3人的财富完全来自房地产领域;前40位巨富中,有19人从事房地产投资。

除了房地产行业,资本市场是中国富豪快速致富的领域,特别是创业板创造了大批财富新贵。

短短几年,中国财富正在快速向少数人快速集聚,在展现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活力和创富环境的同时,权力资本与金钱资本结合迅速致富导致财富集聚是其主要根源,这一方面充分暴露出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极度失衡,另一方面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腐败越来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