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教学内容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
谢谢诸君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药及酒之关系
——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 讲会讲
演 讲 背 景
此文章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间离开广州前不 久所做的演讲。鲁迅先生在1928年12月30日致陈 浚信中说:“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 ‘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奔波, 所阅颇众,震感积虑,发为狂言。”
骚人之“雅兴”之五石散
食散—行散—冷身—冷食
宽袍—着屐—扪虱而谈—居丧 无礼
贤士之嗜酒若渴
第一层:提出了“饮酒”的代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 为典型。
第二层:先说“竹林七贤”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 嵇康和刘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做文章 联系起来。
刘伶 “旧传下来的礼教,竹林名士是不承认的。即如
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
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然
而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
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的名声很大,
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
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只要看有一次司马懿
,
他曾做过一篇《酒德颂》,谁都知道他是不承认世界上从
前规定的道理的,曾经有这样的事,有一次有客见他,他
不穿衣服。人责问他;他答人说,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
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
阮籍 “至于
,就更甚了,他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在
《大人先生传》里有说:“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
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
当时鲁迅正处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 白色恐怖中,他目击时艰,以曹操、司马懿父子 捏造罪状,排除异己的史实,借古喻今,抒发对 国民党反动派以“莫须有”罪名抓捕杀害共产党 人的愤懑。由此可见,的确是心之感慨而所发之 狂言。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论断,对于那个时代的学者来说是十分具有独到见解的,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将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说’与近代新引进的科学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结合起来,将魏晋文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后来者开了无数法门”(梁怀超,《阮籍、陶渊明与酒》)。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眼观看问题。
”我们似乎可以把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之联系的观点的一种实际运用。
我们通读全文可知对于魏晋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的解析,作者无不与当时的政治政策、形势,社会心理,时代风尚等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例如,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汉末魏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的年,崇尚刑名之学、推行名法之治是统治阶层的一个必然选择,所以,曹操在《以高柔为理曹椽令》中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拔乱之政,以刑为先。
”史籍多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鲁迅先生把汉末魏初文学的“清峻”特征的形成就是放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加以阐释,他说:“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方法是很严的,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在这里,鲁迅先生,关于“清峻”的解读,是渗透了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的结果。
对于“通脱,华丽,壮大”等的解读作者也都是这样做的。
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嵇康、阮籍等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礼教的破坏者,但他们内心“实在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这一观点,对我感触很深,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魏晋人物的精神与内心有着多么深刻的洞见,这是他综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成果。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汇总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 第五层: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 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 体和风格的创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 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 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 潇洒。
• 能辩难析理,挥麈(zhǔ)玄言,有洞见,有妙赏, 有深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精神。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 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体和风格的创 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 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大袖,大家饮 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 礼教”的嵇康和阮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 教,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魏晋时代 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所以便“不平之极,无 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 教”,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出了 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是“师 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东晋至晋末则出 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园诗人,虽也如“竹林 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 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 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 的”。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批判 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期社会政治 生活的反映。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原文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也十分鲜明。
其中,魏晋风度以及文章与药及酒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
下面将分步骤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步:魏晋风度是怎样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典型风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雅士显赫:在魏晋时期,文化已经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文人雅士也成为了社会上的精英阶层。
他们注重个性与个性化的表达,具有自由奔放的气质和生命力。
2.诗词文章的高度发展:文学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魏晋时期的文学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此时代表性的文人有曹操、曹丕、左思、陶渊明、王羲之等。
3.流芳百世的书画艺术:书画艺术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卓越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画家则有张继等。
第二步:药与酒在魏晋时期的地位在魏晋时期,药与酒成为了社会上极为重要的两种物质文化,其地位也不可忽视。
1.药物文化的在魏晋时期的显著表现是什么?魏晋时期,药物的使用和研究已经开始走向繁荣,在此期间的民间药学、书院药学还有宫廷医药都开始充分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魏晋药学体系。
药物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也促进了科技的向前推进。
2.酒文化在魏晋时期的显著表现是什么?在魏晋时期,酒文化也开始发扬光大,这也直接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部分。
魏晋时期的酒文化主要以“熬、泡”为主,作为休闲和举办宴席的佐饮。
当时泡酒有许多种,大家经常泡一些香草以及各种水果和花卉,以裯酒的方式搭配品尝。
第三步: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文章、药物、酒文化这三种文化在魏晋时期相互渗透、交流、融合。
一些文人雅士都经常将自己的品酒经历、药物使用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诗词中。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将进酒》等都是表现了饮酒文化的精髓。
此外,还有很多文化思想都以酒或药为载体或比喻,如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总之,魏晋文化的风度俊俏、药物文化和酒文化在这个时期的强调,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值得探究和开发的文化艺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001年第6期第4l卷(总17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洲YATSENUNIVERSll‘Y(SOCIALSCIENCEEDITION)No.62001v()】.41Gem:ralNo.174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吴宏聪(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该文围绕鲁迅提出的“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着重探讨鲁迅如何抓住时代特点,沟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阐明时代潮流与文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
其意义不仅指出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出现一大转折的历史现象,而且由此拓宽了魏晋文学的研究层面,为中占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人的觉醒;立学的自觉时代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1】06—0001—05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前不久,应邀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作了一次演讲(7J=j23日),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后来他在1928年12月30日致陈浩信中说:“弟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
“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
迩米南朔奔波,所阅颇众,震感积虑,发为狂言。
”q)当时鲁迅正处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他目击时艰,以曹操、司马懿父子捏造罪状,排除异己的史宴,借古喻今,抒发他肘国民党反动派以“奠须有”的罪名,杀害其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愤懑,的确是有慨而言的。
但整篇义章,鲁迅联系汉末魏初的政治、社会、时代潮流对魏晋文学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对当时的文人生活、心态,电作了详尽的剖析,是鲁迅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篇学术论著。
这里值得挫出的有两点:第一,他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筇二,他认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何瑞歌读书札记鲁迅的文章向来以语言简洁、说理透彻而著称。
这篇文章也是处处闪耀着鲁迅智慧的光芒。
体现着一个思想家独特的眼光和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首先订正的是人们对于曹操不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着眼点.戏剧中的曹操是妇孺皆知,戏剧上的脸谱也禁锢和封杀了曹操所有的人性,留下的惨白昭示着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
名人是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创造的世界之中,也许,生者之时可以不顾他人攻击,凭借权势走自己的路,可是去世之后的流言蜚语又如何能够阻挡呢?曹操大概属于这一类悲剧者。
“奉天子以令不臣”含蓄的说法也被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向历史宣判着这个谋权篡位的历史小人。
小时候的记忆最容易被定为,尤其是在我们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
当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满时理智与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我突然很想为那个戏剧中被扭曲的乱臣贼子深渊。
我在埋怨剧作家的片面认识,尽管他有自己的理由,也许是为了符合人民情感上的需要,也许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也许是个人好恶在文学剧本上的集中表现,还有很多的“也许”。
但我在我看来一万个“也许”也不能以误读历史人物为代价。
我做过历史题,给出的材料是:白脸表示奸诈,如《群英会》中的曹操;红色表示忠勇,如《单刀会》中的关羽;黑色表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包拯。
请问紫色代表什么?如果单薄的颜色能够代表一个人生命意义的全部,那么人性本不该有文学家描摹的那样复杂,如果白色涵盖了曹操的全部,那么这种颜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曹操诗文中的主旨呢?如果一个人物能用一种颜色来代替的话,那么5000年的历史又有多少完全一样的人物出现呢?可是生物学上明明说过“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句话又该有怎样新的诠释呢?心理学有个分支是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上的白色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征义。
(《色彩心理学》乐嘉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原文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原文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们以才情横溢、风度翩翩而著称。
在魏晋时期,文章成为了一种时尚,文人们以写作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文章的创作和酒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风度与文章的关系可以从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来解读。
魏晋文人的风度潇洒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他们追求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
他们追求“清谈于上,酒肆于下”的生活态度,注重品味人生的瞬间美好。
他们在文章创作中常常注重细腻的感受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作品以诗、赋、文、辞等形式表现,重视言语的韵律和格调,注重文字的优美与精炼,以达到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章中,他们常常以酒为题材,描绘醉后的兴致和豪情,以及对酒的颂扬和抒怀。
同时,他们也积极倡导饮酒作为交流思想、寻求灵感的方式,认为酒能够帮助他们打破束缚、放松心情、激发灵感。
文章与药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文人们对药物的使用和对药物的思考上。
魏晋时期,文人们普遍对养生保健和长生不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药物和药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常常使用药物来修身养性,提高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力。
此外,他们也喜欢思考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探讨药物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他们将这些思考和观察写入了自己的文章中,以展示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洞察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药物学和保健知识。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和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独特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他们通过文章创作,表达了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而酒药则成为了他们达到灵感和精神愉悦的重要手段。
同时,他们对药物和饮酒的思考和运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先生任教中山大学时的一篇著名演讲)——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
中国文学史,研究起来,可真不容易,研究古的,恨材料太少,研究今的,材料又太多,所以到现在,中国较完全的文学史尚未出现。
今天讲的题目是文学史上的一部分,也是材料太少,研究起来很有困难的地方。
因为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在文集一方面有清严可均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
其中于此有用的,是《全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
在诗一方面有丁福保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是做医生的,现在还在。
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
这本书是北大的讲义,刘先生已死,此书由北大出版。
上面三种书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较详一点。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ppt
——鲁迅
• 分层:
• 第一部分:第1—5段,简介魏晋风度产生 的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 通脱
• 第二部分:第6—10段,简介尚通脱对曹魏 时期文人的影响
• 第三部分:第11—17段,介绍魏晋风骨在曹 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
• 第四部分:第18—21段,简介何晏在魏晋风 骨发展上的作用
• 第五部分: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 对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 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体和风格的创 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 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是“师 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东晋至晋末则出 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园诗人,虽也如“竹林 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 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 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 的”。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批判 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期社会政治 生活的反映。
第二部分总结 •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 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 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 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 放不羁、超脱、玄奥”的 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 点: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理解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理解
本文探讨魏晋时期的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间的关系。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常常以风度为荣,在文学创作中大量使用药物及酒类的意象。
魏晋时期的风度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追求,涵盖了时尚、礼仪、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
文人雅士们在追求风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药与酒的使用。
他们认为药物能够帮助他们养生、养性、养神,同时还可提高创作灵感;而酒则能够消除疲劳、增强思维敏捷度,是创作时的必备良药。
在魏晋文学中,药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
药物被视为一种净化身心的力量,能够让人摆脱俗世的纷扰,重新回到内心的世界中。
在《太上感应篇》中就有“欲静而心动,宜服麻黄汤”之说,表达了药物对于心灵静定的重要性。
而酒则被视为一种能够让人释放情感、激发灵感的力量。
在《世说新语》中有“酒后吐真言”的著名典故,表达了酒对于释放内心真实情感的作用。
总之,魏晋时期的风度及文学创作与药及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药与酒为文人雅士们提供了创作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的体现。
- 1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
——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 讲会讲
演 讲 背 景
此文章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间离开广州前不 久所做的演讲。鲁迅先生在1928年12月30日致 陈浚信中说:“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 言。‘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 奔波,所阅颇众,震感积虑,发为狂言。” 当时鲁迅正处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的白色恐怖中,他目击时艰,以曹操、司马懿父 子捏造罪状,排除异己的史实,借古喻今,抒发 对国民党反动派以“莫须有”罪名抓捕杀害共产 党人的愤懑。由此可见,的确是心之感慨而所发 之狂言。
刘伶
阮籍
“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 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懿因这篇 文章,就将 杀了。非薄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 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 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 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 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 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嵇康的见杀,是因为 他的朋友吕安不孝,连及嵇康,罪案和曹操的杀孔融差不 多。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 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 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 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但倘只是实行不孝, 其实那时倒不很要紧,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阮籍不同, 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所以结局也不同。”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贤”
为代表的醉酒癫狂、不遵礼教、 狂放不羁以及反映在文学作品 上的“狂放不羁、超脱、玄奥” 的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度” 的主要表现。
一、文学源于生活,是社会政治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之关系解析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之关系解析魏晋时期的风度真的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话题。
说起来,那时的风度啊,简直不是一般的潇洒。
你想想看,那些士族子弟,个个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抚琴饮酒,谈诗论道,像是电视剧里的主角。
要不怎么说“魏晋风度”呢,真的一听就有种风花雪月的味道。
而且那个时候的文章写得好,似乎就和喝酒、风雅都离不开。
你要是知道魏晋时代的文人们,他们的酒桌谈话绝对是充满了智慧和风趣,随便说几句,都能让你感到那种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
说到底,魏晋的风度和文章其实就是酒文化的一个“变种”,跟“饮酒作乐”密切相关。
话说回来,魏晋的文人和酒的关系那真是密不可分。
要说魏晋风度,酒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些文人们啊,一边对着满桌佳肴,心情放松得不得了,另一边就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美酒。
有人说他们喝酒是为了“忘忧”,但我觉得,不止是为了忘忧吧,更多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酒一杯下肚,精神放松了,所有的忧愁都抛到脑后,文人们就开始随性挥洒。
要说那时候的文章,真的是美得不像话,很多时候一篇文章出来,大家都觉得不是文字,而是酒香四溢的气息。
比如说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那种情感的释放,简直就是在酒中找到了灵感。
他可是深知,酒能让思绪飞扬,才能写出那种既含蓄又激昂的诗句。
其实他写的时候,说不定还举着酒杯呢。
魏晋时代的文人不仅仅是喝酒,关键是他们的酒桌文化有一种特别的风雅。
很多文人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既谈理想也谈风月,还能聊诗词歌赋。
那时候,酒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闲适自在的精神体现。
你看看阮籍,喝醉了之后居然敢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多么放得开,多么洒脱!他那种完全不拘小节的气质,真的是让人佩服。
而且像这样的场景,魏晋风度不就是表现在那些不拘一格的谈笑风生里吗?要是你真能领会这种酒桌文化,连带着那份看透世事的从容,应该就能感受到魏晋文人所追求的“超凡脱俗”了。
说起魏晋风度,大家都知道他们特别讲究气质。
论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及其修订
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020年5月,第50卷第3期,May,2020,Vo*50,No.3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丈学研究鲁迅研究专题论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及其修订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摘要:1958年至2005年间各版《鲁迅全集》中的注释,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增删修订,这不仅有赖于学术研究的深入,还显示出与现实政治的纠葛。
本文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为中心,考察《鲁迅全集》注释因时因势而生成和流变的动态过程,揭示注释中史料的钩沉、知识的考辨、事实的厘清与价值的宣扬等各个层面的因素,力图呈现《鲁迅全集》注释背后的学术与政治。
关键词:《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注释;修订中图分类号:121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kt.xdxbsk.2020-03-004对于《鲁迅全集》的研究,数十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大热点。
研究者首先从史料入手,还原不同版本《鲁迅全集》的出版背景和过程,概括其编辑特色,主要成果有叶淑穗、张小鼎《浩大的工程卓越的劳绩一纪念三八年版〈鲁迅全集〉刊行四十周年》(《出版研究》1978年第12期)、刘运峰《195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和出版》(《中国出版史研究》2017年第3期)、黄海飞《如何把关一林默涵批校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六卷清样初探》(《文艺争鸣》2019年第6期)等。
其中,几位曾参与各版《鲁迅全集》编辑的学人和出版人的文字,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为可贵。
如王士菁《一个无私的忘我的人一纪念雪峰同志》(《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2期)、荣太之《〈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及其他》(《鲁迅研究动态》1981第5期)、王锡荣《〈鲁迅全集〉的几种版本》(见唐弓叟等著:《鲁迅著作版本丛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王仰晨《略谈新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出版工作》1984年第1期)、王仰晨《鲁迅著作出版工作的十年(1971—1981)》(《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1期)、张小鼎《鲁迅著作出版史上的三座丰碑一二十世纪〈鲁迅全集〉三大版本纪实》(《出版史料》2005年第2期)、张小鼎《〈鲁迅全集〉四大版本编印纪程》(《新文学史料》2006年第2期)、朱正《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4期)、张小鼎《体现新世纪学术水平的〈鲁迅全集〉一浅谈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几个特色》(《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3期)、王世家《〈鲁迅全集〉第七卷校勘札记》(《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6期)、李文兵《关于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统稿工收稿日期:2020-02-20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鲁迅研究史》(TJZW16-007)结项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鲍国华,男,天津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32-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作》(&新文学史料》2019年第2期)等。
魏晋风度的三要素,名士、酒和药
魏晋风度的三要素,名士、酒和药魏晋之风度所向往的是浮华,这和历朝历代所不同的是,此时的人们就像是注入了鸡血一样,空有一腔热血,但是无处施展。
而且文人名士的无奈更是前所未有的无奈,并不是不得重用也并非没有入仕的机会,而是不能妄自菲薄的无奈。
其实这也是魏晋风度的病态之处,很多的文人心有不满可是又畏惧强权,只能够利用一些不成熟的手段去反抗朝廷,就好像是小时候的叛逆孩子一样,总是有着出格格不入的小心思。
当然魏晋很难理解,但又非常容易理解。
难的是要说清楚魏晋风度的主要形成原因很难,简单的是魏晋风度始终离不开三个话题,那就是名士、酒和药。
魏晋名士名士浮华魏晋多名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后世所敬仰的竹林七贤便是出自于魏晋时期,在这里名士有两个特征,首先是年少成名或者是名气很大,但其次是要没有出仕。
如《月令》之中的记载为“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而大家郑玄所给出的注解就是不出入仕途的名人。
至于说为什么在魏晋时期多名士的原因,刘颂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刘颂在说无名士,实际上却是在诉说名士逐渐畸形的病态。
魏晋时期的名士多好浮华之风,不像是东汉末年一样能起到至关重要左右朝局的作用,也不能将才华奉献国家,反而是醉生梦死的现象。
魏晋风度下的名士魏晋时期的名士更多是属于“风流自赏”,来自于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其他人给予的评价。
魏晋名士崇尚的是自然,也就是率真坦率的性格。
而且这时候名士更多时候讨论的话题是托杯玄胜,远咏庄老,向往的也是脱离现实的快乐。
这实际是一种逃避心里在作祟,想要成为隐士高人,即使埋没了自己的才华也不愿意出仕。
这也是为什么说魏晋之风度在历朝历代都不受推崇,因为这所表达的是一种消极态度。
刘伶就像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行为放荡乖张,经常是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比如他总是赤身裸体的待在家里,面对其他人的质问他也是振振有词。
他认为自己是以田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服,这有什么羞耻可言。
论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及其修订
On the Notes and Its Revision on Lu Xu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Jin Demeanor and Articles and Medicine and Wine 作者: 鲍国华[1]
作者机构: [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出版物刊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1-3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注释;修订
摘要:1958年至2005年间各版《鲁迅全集》中的注释,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增删修订,这不仅有赖于学术研究的深入,还显示出与现实政治的纠葛。
本文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为中心,考察《鲁迅全集》注释因时因势而生成和流变的动态过程,揭示注释中史料的钩沉、知识的考辨、事实的厘清与价值的宣扬等各个层面的因素,力图呈现《鲁迅全集》注释背后的学术与政治。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节选)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节选)
鲁迅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
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鲁迅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魏晋名士看鲁迅面对传统文化的矛盾——由《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2.重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4.鲁迅治学方法浅探--以《中国小说史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为例5.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
之关系》得到的教改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重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郑家健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1927年9月间,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所做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献。
它在探讨鲁迅的思想发展尤其是鲁迅与传统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形成三个相对明确的解读方向。
一,人们由此探讨鲁迅思想、创作与魏晋文学的历史关系;二,由于这篇演讲发表在1927年9月间的广州这一特殊的历史时空体,加上鲁迅在后来致陈睿的书信(1928年12月30日)中也说过:“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
”
【总页数】3页(P141-143)
【作者】郑家健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从魏晋名士看鲁迅面对传统文化的矛盾——由《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2.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
鲁迅治学方法浅探--以《中国小说史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为
例4.论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注释及其修订5.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得到的教改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整理〗《课外阅读鲁迅的药与魏晋风度时的酒》优秀教案
鲁迅的药与魏晋风度时的酒魏晋文学史中的鲁迅精神鲁迅去世后不久,在家人朋友亦或学生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中,往往都会将他与魏晋文章以及风度并提。
孙伏园说:刘半农曾赠给鲁迅一副对联,叫“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当时的友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
为什么鲁迅对魏晋文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按照许寿裳的解释,是其个性使然,鲁迅之讲魏晋文学,因此就是夫子自道,他说:“鲁迅对于汉魏文章,素所爱诵,尤其称许孔融和嵇康的文章,我们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已集》),便可得其梗概。
为什么这样称许呢?就因为鲁迅的性质,严气正情,宁愿覆折,憎恶权势,视若蔑如,皜皜焉坚贞如白玉,惊惊焉劲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相类似的缘故。
”整理鲁迅的遗稿,人们逐渐又发现他很早就辑录了《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谢承《后汉书》、虞预《晋书》和汉魏六朝的画像,1913年已经完成了《嵇康集》的第一遍校,证明他对魏晋文学的兴趣由来已久,并且如台静农说,这也是“从古人的著作中来寄寓他的热情”,“引古人为同调”,恰“如黄梨洲晚年喜欢《谢皋羽集》顾炎武之著《日知录》,不单是文学的学术的,而是政治的!”而据鲁迅塾师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的回忆,从前寿镜吾“常手抄汉魏六朝古典文学,但鲁迅亦喜阅之,故往往置正课不理,其抽屉中小说杂书古典文学,无所不有。
”则鲁迅的这一兴趣,恐怕还可追溯到他十二三岁在绍兴三味书屋念书的时候。
虽然后来周作人的说法是,在辞章方面,鲁迅是排斥历来的正统派的,他看重魏晋六朝的作品,胜于秦汉,超过唐宋,更不必说八大家和桐城派了。
他是一个决不跟着正宗派跑的人,他喜欢的诗歌,楚辞之外是陶诗,他喜欢的文章,陶渊明之前有嵇康。
仿佛要将鲁迅的偏爱魏晋文学,解释成一种偶然,只因他的脾气一向是不喜欢言人所言,并没有着多么深刻的动机。
不过即使是这样一种解释,它的前提仍然在于鲁迅对魏晋文学的确有特殊的感情。
由孔融、嵇康、陶渊明构成的魏晋文学,在鲁迅去世之后,便是在这样一致的言论中,与鲁迅的个人形象重叠在了一起,而这样的一个“魏晋文学”,在它的时代精神里边,也就染上了鲁迅的鲜明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能辩难析理,挥麈玄言,有洞见,有妙赏,有深 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精神。
第二部分总结 •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 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 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 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 放不羁、超脱、玄奥”的 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 度”的主要表现。
总结
• 魏晋风度的几个特点:
• 崇尚老庄,蔑视礼法,率性而行,参透人生。
• 崇尚虚无,宅心事外,通脱世俗。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第五部分: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 对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 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体和风格的创 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 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 分层:
• 第一部分:第1—5段,简介魏晋风度产生 的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 通脱
• 第二部分:第6—10段,简介尚通脱对曹魏 时期文人的影响
• 第三部分:第11—17段,介绍魏晋风骨在曹 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
• 第四部分:第18—21段,简介何晏在魏晋风 骨发展上的作用
•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是“师 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东晋至晋末则出 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园诗人,虽也如“竹林 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 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 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 的”。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批判 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期社会政治 生活的反映。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大袖,大家饮 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 礼教”的嵇康和阮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 教,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魏晋时代 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所以便“不平之极,无 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 教”,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出了 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