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说课课件
集合PPT教学课件
(5) (-0.5)0__∈_____Z (6) 2__∈_____R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φ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无序 互异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元素对于集合的关系
(1)属于(belong to):如果a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not belong to):如果a不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aA
练一练:用符号“∈”或“”
填空:
(1) 3.14__∈_____Q
(2) π_______Q
(3) 0__∈_____N
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 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
特征性质
Venn图:形象 直观
a,b,c…
• 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 列集合:
•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 合;
•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 的集合。
思考题 结合此例,试比较用自然语言、 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 适用的对象。
•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题(P4)(1)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 合{2,4,6,8}吗? (2)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吗?
集合的表示方法
2、描述法:
练习: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 这个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何?试用斜二 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再如,实数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具有q╱p(p, q∈Z,p≠0)的形式,这些数组成有理数集,我们将它表示为 Q={X∈R|X=q╱p,p,q∈Z,p≠0}. 其中,X=q╱p(p,q∈Z,p≠0)就是所有有理数具有的共同 特征。
例如,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 所以X-7<3的解集无法用列举法表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 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 {X∈R|X<10}.
又如,整数集Z可以分为奇数集和偶数集。对于每一个X∈Z,如 果它能表示为X=2k+1(k∈Z)的形式,那么X除以2的余数为1, 它是一个奇数;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解: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 4,5,6,7,8,9}.
注,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 此一个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故以上例题的集合还可以写成 A={9,8,7,6,5,4,3,2,1,0}.
集合E={X∈Z|X=2k+1,k∈Z}也可表示为E={X| X=2k+1,k∈Z}.
练习
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A,B是平面α内的定点,在平面α内与A,B等距离的点;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2.用符号“∈”或“∉”填空: 0_N; -3_N; 0.5_Z; √2_Z; 1╱3_Q; π_R.
集合的概念课件
并集运算规则
若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则 A∪B = {x | x∈A 或 x∈B}。
并集性质
并集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A∪B = B∪A,(A∪B)∪C
= A∪(B∪C)。
补集及其运算
补集定义
对于任意集合A,由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的补集。
补集符号
'。例如,A'表示集合A的补集。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集合的概念课件
汇报人:XX
XX
目录
• 集合的基本概念 • 集合的运算 • 集合的关系与性质 • 集合的应用举例 • 集合的扩展与深化
PART 0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
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 所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
03
实数理论
实数集合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实数的完备性、可数性和稠密性等。
这些性质在实数理论中起着关键作用,使得实数成为数学分析的基础。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中,集合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 和操作一组元素。例如,在编程语言中,可以使用集合类 型来实现无序且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基数的性质
空集的基数为0;有限集的基数 是一个自然数;可数集的基数是 无穷大,与自然数集等势;不可 数集的基数比可数集大,与实数
集等势。
基数的运算
基数的加法、乘法、指数运算等 满足一定的运算规则,如并集的 基数等于两个集合基数的和减去
交集的基数等。
PART 04
集合的应用举例
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01
补集运算规则
高一数学《集合》PPT课件
特定集合的表示
• N: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 Z:全体整数的集合。 • Q: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 R:全体实数的集合。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子:{1,2,3,4,5,6}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子:自然数集。
1.1 集合
主讲人:六班六组
内容
• 集合的概念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 集合的表示方法 • 特定集合的表示 • 集合的分类
集合的概念
• 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在一起就成 为一个集合。
• 例子(1)我校足球队员 (2)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
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中元素的概念: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 的元素。 元素的表示方法:常用的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 例子:A={1,2,3}
•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 集合的方法。 例子:{x R x 3 4}
《集合》说课课件
2、 探 究 新 知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跳 绳 踢 毽
杨 明 刘 红 陈 东 于 丽 刘 红 周 晓 李 芳 杨 明 王 马 爱 华 超 朱 李 晓 东 芳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陶 卢 伟 强
感 知 目 标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2、 探 究 新 知
跳 绳 踢 毽
杨 陈 明 东 刘 于 红 丽
昨天进的水果
今天进的水果
两天都进的水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巩固目标
在小组内调查喜欢语文、数学的情况, 设计出集合图 温馨提示: 1.班上有8个小组,请同学们以组为单 位,由每个组的组长来做统计员,统计出 你们组喜欢语文和数学的人数。(一个人 可以同时选择两项) 2.组长在做记录时请参照下表进行:
姓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
实 验 小 学
徐 慧
1. 教 材 分 析
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 广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 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 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 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 但是,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而本节课所要 用到的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本 节课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 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3.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够借助 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能力目标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件
描述法
通过描述元素的特征或满 足某种条件来表示集合。 例如:{x | x 是正整数}
画图法
用图形的方式表示集合。 例如:使用圆表示一个集 合,圆内的点表示集合的 元素。
常见的集合
自然数集合
包括所有正整数和零。例如:{0, 1, 2, 3, 4, ...}
整数集合
包括所有的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例如:{..., -2, -1, 0, 1, 2, ...}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 件
探索集合的意义与表示,深入了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式、常见类型、运算 和性质,并展示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什么是集合?
集合是由一组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了解集合的定义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是理解集合概念的基础。
集合的表示方式
列举法
通过逐个列举集合中的所 有元素来表示集合。例如: {1, 2, 3, 4, 5}
差集
从一个集合中去除 与另一个集合相同 的元素。例如:A-B = {1, 3}
补集
某个集合关于全集 中的补集包括那些 不属于该集合的元 素。例如:A的补集 A' = {6, 7, 8}
集合的性质
子集
若一个集合的所有 元素都是另一个集 合的元素,则前者 为后者的子集。例 如:A = {1, 2, 3} 是 B = {1, 2, 3, 4, 5} 的子 集。
总结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通过定义与表示方式理解集合的概念。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演示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了解集它 们是相等的。例如: {1, 2, 3} = {3, 2, 1}
空集、全集
空集是不包含任何 元素的集合。全集 是指讨论范围内的 所有元素构成的集 合。
集合课件PPt
集合的传递性、吸收性、反对称性
传递性
如果A包含B,B包含C,则A包含C。
吸收性
如果A包含B,则A并B等于A。
反对称性
如果A包含B,B包含A,则A等于B。
集合运算的应用
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中 的分类和合并问题。
用于逻辑推理和证明 中的概念和定理的表 述和证明。
用于处理集合之间的 关系和运算,如交、 并、补等。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 大括号{}括起来。例如:{1,2,3}表 示一个包含三个元素的集合。
描述法
通过描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 来表示集合。例如:{x|x是正方形 }表示所有正方形的集合。
集合的分类
01
02
03
有限集
包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如:{1,2,3}是一个有限 集。
无限集
包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如:自然数的集合N是 一个无限集。
空集
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如:{}是一个空集。
02 集合运算
交集、并集、补集
交集
由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两个集 合的交集。
并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集合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这些集合的并集。
补集
在集合A中,不属于A的元 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 集。
应用
关系在数据库、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等价关系与划分
定义
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它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自反性指任何元素都 与自己有这种关系,对称性指如果a与b有这种关系,则b与a也有这种关系,传递性指如 果a与b有这种关系,b与c也有这种关系,则a与c也有这种关系。
证明数学定理
高一数学集合ppt课件.pptx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1.集合与元素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
示集合,用拉丁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A中的元素,就表示为a∈A,读作a属于A, 反之a∉A,读作a不属于A * 2.集合的三要素: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要么在集合中要么不在,二者必居其一;(判断是否能组成集合的 方法) 2、互异性,集合里相同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比如{a,a,b,b,c,c}是错误的写法,应该写成{a,b,c}.(警示我 们做题后要检查) 3、无序性,集合里的元素的排列不考虑顺序问题,例如{a,b,c}与{a,c,b}表示同一个集合。(方便定义集合 相等)
• 2.交集的符号语言: A∩B={x|x∈A,且x∈B}
并集、交集的性质
• 集合交换律 A∩B=B∩A A∪B=B∪A • 集合结合律 (A∩B)∩C=A∩(B∩C) (A∪B)∪C=A∪(B∪C) • 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 A∩ Ø = Ø ,A∪ Ø = Ø
全集与补集
•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 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 符号语言:CuA={x|x∈U,且x ∉A}
例5
• 1.设集合U={1,2,3,4,5,6},M={1,3,5},则CuM=______。 • 2.已知全集U={0,1,2},A={x|x-m=0},如果CuA={0,1},则m=______。
《集合》说课课件ppt
赵徐
丁
马 军强
陈
王 爱超Biblioteka 旭跳华东
绳
杨刘李
踢 明 红 芳 于 朱 周 陶卢
毽
晓
丽 东 晓 伟强
2、
探 究 新 知
感 知 目 标
赵
徐丁
军马
跳
强旭
王
超爱陈
绳
华
东
踢 毽
杨刘李
明 红 芳 于 朱周 晓
丽 东晓
陶卢 伟强
2、
探 究 新 知
感 知 目 标
跳 绳
赵 军
徐 强
丁 旭
马 超
王爱陈 华东
踢 毽
杨刘李
明 红 芳 于 朱周 晓
丽 东晓
陶卢 伟强
(2)
数 形 结 合 ,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 赵军、徐强
杨明、 李芳、 刘红
于丽、陶伟 、 周晓、卢强 、 朱晓东
表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
方法一:6+3+5=14(人) 方法二:9+8-3=14(人)
探 究 新
跳 杨 刘 李 陈 王 马 丁 赵徐
绳
爱
明 红 芳 东 华 超 旭 军强
知
感
踢 杨 刘 李 于 朱 周 陶卢
毽
晓
知
明 红 芳 丽 东 晓 伟强
目
标
2、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探 究 新
跳
陈 王 马 丁 赵徐
绳
爱
杨 刘 李 东 华 超 旭 军强
知
感
踢 明 红 芳 于 朱 周 陶卢
集合说课稿PPT课件
重点:利用动手操作,逐步发现并形成反映集合思想的
直观图。
难点: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感受和发现直观图
并能初步理解集合的数学思想。
.
13
五
本课的教学特点
.
14
1.在活动中经历思考的过程 2.在交流中经历概括的过程 3.在练习中经历应用的过程
.
15
.
16
.
6
二
教材分析
.
7
“数学广角──集合”这一单元隶属于综合与实践的范畴, “综合与实践”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 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大体包括:问题引领、探究解法、 实践操作,交流评价四个主要环节,其根本目标是在这个过程中 引发学生的思考,联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综合实 践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联系经验,在活动中会学数学,从 而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特点,更好地理 解数学的源与流。
.
11
1.把书本上的数学转化成生活数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把“静态”的知识加工成“动态”的活动,体现数学思考。 3.设计开放性题目,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
12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 意义,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 2.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身边事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 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实证研
究。
.
5
2 研究意义
1.实现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 效的载体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本研究中,力求聚焦课本安排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 容,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3.期望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仅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综 合实践活动,同时,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的活动内容,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集合说课PPT
01
教学目标
02
1
2
3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体会集合图的意义,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03
课件、带有名单的磁性操作板、红蓝笔 2 支、集合圈模型和姓名牌。
观察、探究、对比、交流、感悟
01
02
提出探索要求、激发探索欲望。
进行有序数数、验证 14 人的猜测
制造认知冲突,准确发现重复
依据直观图进行计算、理解算理
03
04
05
优化展示方法,体验策略内涵。
教学反思
04
1、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创设“和谐学习氛围”2、既注重知识的结果,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3、重点关注韦恩图的理解,注重生活中处处有集合思想的渗透4、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5、不足之处
《集合》说课课件
结 3、你还有什么疑惑?
再
现
目
标
法 和
触过集合思想,但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一一对应
的体思会动想并手, 不对多操于。作两因个此法集,合教—间学的中—运我乐算把,自学尤主其探是究交与集合
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移动、摆、画、整
学 法
理对等集过合程 知自得识出高主维度探恩理图解究,与法再综运合—用应语用—言的善表体述现学,。就是
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分
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单独
析
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 问题。
一、说教材
1、知识目标
3.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够借助直
教
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学
2、能力目标
目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毽
晓
感
丽 东 晓 伟强
知
目
标
三、说教学过程
2 、
探
究 新 知
感
跳 绳
赵 军
徐 强
丁 旭
马 超
王爱陈 华东
踢 毽
杨刘李
明 红 芳 于朱周 晓
丽 东晓
陶卢 伟强
知
目
标
三、说教学过程
(2)
数 形 结 合 ,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 赵军、徐强
杨明、 李芳、 刘红
三、说教学过程
2 、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2. 描述法 (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_表示集合的方法. (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一般符号 及 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一 条竖线,在竖线后写 出 这 个 集 合 中 元 素 所 具 有 的 共同特征
[点睛]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3个关注点 (1)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符号.如数或点等.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方程、不等式、函数 式或几何图形等.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2.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0∈N
B.π ∈Q
(
)
C.√2∈Q
D.—1 年Z
答案:A
3. 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1,x²,且 x∈A, 则 x 的值是
(
)
A.0
B.1
C.—1
D.0 或 1
答案:A
4. 方 程 x²-1=0 与方程 x+1=0
当a=1 时,集合A有重复元素,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 . ∴a≠1;
当a=—1 时,集 合A 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元素的互
异性。∴a=—1.
[答案] -1
[一题多变] 1. [变条件]本例若将条件“1∈A” 改为“2∈A”, 其他条件不变,
求实数a 的值.
解:若2∈A,则 a=2 或a²=2, 即a=2, 或 a= √2,或a
· 解题方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的2个步骤)
写代表元素
明确元素 的特征
分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点还是数或是其 他的元素
将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公共特征,写在竖 线的后面
[跟踪训练二]
3. 用符号“∈”或“中”填空:
高一数学《集合》完整版课件
高一数学《集合》完整版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集合》章节。
集合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和集合的性质等。
我们将深入学习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子集、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概念,并掌握相关的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表示给定的集合。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运算。
3. 理解集合的性质,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和性质。
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的运用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概念,如班级里的学生、教室里的椅子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二、教材内容讲解: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等。
2.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并集、交集、补集等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3. 集合的性质:介绍集合的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等性质。
三、例题讲解:1. 举例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集合{1, 2, 3}表示包含元素1、2、3的集合。
2. 举例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如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1, 2, 3, 4},A∩B={2, 3}。
四、随堂练习:1. 请学生写出给定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请学生计算给定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运算。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列举法:{1, 2, 3}描述法:{x | x是班级里的学生}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A∪B={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交集:A∩B={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补集:A'={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集合的性质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不重复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六、作业设计:(1) 班上的女同学(2) 所有的偶数(1) 集合A={1, 2, 3},集合B={2, 3, 4}(2) 集合C={x | x是正整数},集合D={x | x是偶数}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运算和性质。
集合完整 ppt课件
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合 ;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 分析出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 质的描述来表示集合.
象,所以可以组成集合.
(4)不等式x-2>0的所有解; 分析:解不等式x-2>0,得x>2,它们是确定的对象,
所以可以组成集合.
概念
根据集合所含有元素个数可以将其分为有限集和无 限集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 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
归 由数所组成的集合称作数集.我们用某些特定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常 纳 用的一些数集:
分析:由于小于1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 6、7、8、9十个数,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它 们可以组成集合.
(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分析:由于个子高没有具体的标准,对象是不确定 的,因此不能组成集合.
• 例1 下列对象能否组成对象 (3)方程x2-1=0的所有解; 分析:方程x2-1=0的解是−1和1,它们是确定的对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可以明确地看到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
提 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集合元素的特征性 示 质,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返回
•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不等式 2x+1≤0 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集合说课稿ppt
教学的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的难点:如何运用集合的表示法正确描述集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 于”关系 2.能够运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一些简单的集合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加深对元素的特 点的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培养学生语言的严谨性,逐渐养成 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 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
情景设置
温故知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 的总体称为集合(set)(简称为 集).
处理方式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概 念)
温故 知 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我们班的全体女同学也构成一 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班 上的每一个女同学. 所有大于1小于9的偶数构成一 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是1到 9之间的偶数,也就是2,4,6,8.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 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 此,在教学时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 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 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采用启发探索的教学模式.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全员互动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共同达到教 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 较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 考.
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情景设置”“新知探 究”“即时巩固”“归纳提升”以及“课后延续”五个教学 环节来体现和达到教学目标。下面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 容,处理方式以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小 学
徐 慧
1. 教 材 分 析
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 广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 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 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 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 但是,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而本节课所要 用到的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本 节课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 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语文
数学
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总计
(
)人
(
)人
(
)人
三、说教学过程
3.巩固目标
小雨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 小雨、叔叔6人采摘了圣女果,奶奶、妈妈、爷爷、 小雨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了 小黄瓜。 (1)采摘圣女果和小黄瓜的共有多少人? (2)采摘圣女果和草莓的共有多少人?
2、 探 究 新 知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跳 绳 踢 毽
杨 明 刘 红 陈 东 于 丽 刘 红 周 晓 李 芳 杨 明 王 马 爱 华 超 朱 李 晓 东 芳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陶 卢 伟 强
感 知 目 标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2、 探 究 新 知
跳 绳 踢 毽
杨 陈 明 东 刘 于 红 丽
题。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 赵军、徐强
杨明、 李芳、 刘红
于丽、陶伟 、 周晓、卢强 、 朱晓东
表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
方法一:6+3+5=14(人) 方法二:9+8-3=14(人)
三、说教学过程
昨天进了6种水果: 今天进了7种水果: 两天共进了 多少种水果?
3.巩固目标
爱 华 超 朱 周 晓 东 晓
感 知 目 标
踢 毽
明
于
丽
陶 卢
伟 强
2、 探 究 新 知
跳 绳
杨 刘 红 李 芳
陈 王 马 爱 东 华 超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感 知 目 标
踢 毽
明
于 朱 周 晓 丽 东 晓
陶 卢 伟 强
2、 探 究 新 知
马 丁 赵 徐
跳 绳
杨 刘 红
王 强 陈 爱 超 旭 军
4. 课 堂 小 结 再 现 目 标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3、你还有什么疑惑?
四、课堂上着重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 1、激趣导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生动、活泼。 ●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 力。 ●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
昨天进的水果
今天进的水果
两天都进的水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巩固目标
在小组内调查喜欢语文、数学的情况, 设计出集合图 温馨提示: 1.班上有8个小组,请同学们以组为单 位,由每个组的组长来做统计员,统计出 你们组喜欢语文和数学的人数。(一个人 可以同时选择两项) 2.组长在做记录时请参照下表进行:
姓名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理 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 法 和 学 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 观察发现法 ——会学 抽象性,虽然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 触过集合思想,但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一一对应 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 动手操作法 ——乐学 体会并不多。因此,教学中我把自主探究与合 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移动、摆、画、整 理等过程得出维恩图,再运用语言表述,就是 自主探究法 ——善学 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东 晓 陶 卢 伟 强
感 知 目 标
2、 探 究 新 知
跳 绳
赵 徐 丁 马 王 踢 军 强 陈 旭 超 爱 毽 华 杨 明 刘 红 李 芳 于 朱 周 晓 丽 东 晓 陶 卢 伟 强
感 知 目 标
东
(2)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数 形 结 合 , 解 决 实 际 问
东
李 芳
华
感 知 目 标
踢 毽
明
于 朱 周 晓 丽 东 晓
陶 卢 伟 强
2、 探 究 新 知
马 丁 旭 赵 徐 军 强
陈爱 超
王 华
跳 绳
杨
东
刘 红
李 芳 于 朱 周 晓 丽 东 晓 陶 卢 伟 强
感 知 目 标
踢 毽
明
2、 探 究 新 知
赵 徐丁 马 军 跳 强旭 王 超爱陈 绳 华
东
踢 毽
杨 明
刘 李 王 马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陶 卢 伟 强
爱 红 芳 华 超
周 杨 朱 李 晓 晓 明 东 芳
感 知 目 标
参加这两项比赛 的没有17人呀?
( 1) 创 造 维 恩 图 , 体 会 集 合 思 想。
小组合作,怎样排才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 少人: (1)哪些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2)哪些同学参加踢毽比赛。 (3)哪些同学既参加跳绳比赛又踢毽比赛。 (4)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 人。
3.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够借助 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2、能力目标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3.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探 究 新 知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跳 绳 踢 毽
杨 明 刘 红 李 芳 陈 东 王 马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爱 华 超 朱 周 晓 东 晓
感 知 目 标
杨
明
刘
红
李
芳
于
丽
陶 卢
伟 强
2、 探 究 新 知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跳 绳
杨 刘 红 李 芳 陈 东 王 马 丁 赵 徐 旭 军 强
(一)、激趣导入(引出目标)
教 学 过 程
(二)、探究新知(感知目标)
1、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加深(巩固目标) (四)、课堂小结(再现目标)
1、 激 趣 导 入 引 出 目 标
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 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 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2. 学 情 分 析
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 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基础。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 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 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 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单独 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