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题库-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带答案)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一、单选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D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3.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A.观察法B.现场实验C.问卷调查D.实验室实验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D )。
A.脑的机能B.对客观认识的反映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5.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 )。
A.心理过程和个性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6.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7.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 C)心理学。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认知D.格式塔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育一、单选题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D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 )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3.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C )A.注意的稳定性B.持续性注意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分配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C )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D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B )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症D.视觉障碍7.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C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8.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9.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B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10.看完小说《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二、多选题1.知觉的特性包括( ABCD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BCD )A.焦虑B.激情C.心境D.应激3.遗忘的规律,主要表现在( ABC )A.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B.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影响C.学习程度对遗忘有明显影响D.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4.注意的种类包括( ABC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5.意志的品质包括(ABCD)A.自觉性B.果断性D.自制性三、判断题( √ )1.一般来说,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为效果最佳。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7章 知 觉)【圣才出品】

6.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 方式主要是( )。(统考 2008 研)
A.“全或无”加工
2 / 25
圣才电子书
B.颉颃加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C
7.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统考 2007 研)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似动现象 【答案】D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对同一棋局产生很大差异的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 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3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公园里看见一朵红花的心理活动属于( )。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遗觉象 【答案】B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 解的过程。
10.俗话说“物以类聚”,即人倾向于会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形式等事物的物 理属性相同,或类似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接近原则 B.相似原则 C.连续原则 D.闭合原则 【答案】B 【解析】①接近原则是指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②相似原则是指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 知觉为一个整体。③连续原则是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 同一整体。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8章 学习策略【圣才出品】

第8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答案】A2.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B3.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答案】C4.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B5.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C6.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策略是()。
A.谐音法B.抄写法C.过度学习D.概括【答案】D7.学前儿童在遇到“8+5=”这样的问题时,他记住8然后伸出5个手指,自8以后数起,即从9数到13,从而解决了问题。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该儿童的行为是()。
A.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B.不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C.非策略行为D.策略行为【答案】D8.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开展学习竞赛C.使得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得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二、概念题1.学习策略答:(1)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①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的具体方法或技能。
②学习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技能。
③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与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统一体。
(2)国内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办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应从以下三点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①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习动机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A. 需要、驱动力、目标B. 兴趣、态度、价值观C. 知识、技能、态度D.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 以下哪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3.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A. 成就经验B. 替代经验C. 言语说服D. 个性特征4.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哪种方式来接受信息?A. 视觉B. 听觉C. 动觉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 计划策略B. 监控策略C. 组织策略D. 复述策略6.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应该:A. 增加学习材料的复杂性B. 减少学习材料的信息量C. 增加学习材料的趣味性D. 优化学习材料的结构7.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A.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 学习者的先前知识C. 学习者的动机水平D. 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8.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以下哪种目标取向更可能促进深度学习?A. 表现接近目标B. 表现回避目标C. 主题掌握目标D. 任务掌握目标9. 以下哪种记忆策略不属于精加工策略?A. 联想B. 组织C. 重复D. 可视化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 问题表征B. 知识结构C. 动机水平D. 问题难度答案:1. D2. D3. D4. D5. D6. D7. C8. C9. C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 描述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答案:1. 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成功经验、模仿学习、鼓励和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doc

精品文档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 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2.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 年B.1913年C.1924 年D.1934 年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教学方法B. 教师心理C. 学生心理D. 学习心理4. 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 桌椅B. 课堂气氛C. 照明D. 课本5.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
A. 实验法B. 测验法C. 观察法D. 调查法6. 观察法的不足是 ( ) 。
A. 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 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 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 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 形象思维B. 经验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A. 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 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少年期指 ( ) 。
A.3 ~ 6、 7B.11、12~14、15C.6 、 7 ~ 11、12D.14、15~256. 一个男孩又高又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考到杯子的形状.个男孩的知于()·A. 感知运段B.具体运算段C.前运算段D.形式运算段7.一般能力量也叫智力量,是用一定的智力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好)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精析】A 教育心理学成熟期.人本主义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精析】B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精析】D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学环境包括(BE)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精析】B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2.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E.图片【精析】ABCDE 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教育学、心理学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__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规范学习【圣才出品】

第8章规范学习8.1复习笔记一、规范学习概述1.规范、规范学习的含义(1)规范的含义规范,是指对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规定,而社会行为的普遍性以及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使得规范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规范具有广泛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依据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方式,可分为:道德规范、法律规范。
②依据适用范围,可分为:大型群体规范、小型群体规范。
③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可分为:政治规范、经济规范、社会生活规范。
④依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成文的规范,不成文的规范。
(2)规范学习的含义规范学习,是指的是学生获得一定的规范认识,并努力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起内部的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实质就是通过对规范的内化形成对外部行为的调节。
①规范学习的两个过程:a.通过活动不断地将现实规范据为己有的内化过程;b.通过活动不断地将已有的规范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
②规范学习的发生:规范学习不是自发发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的心理变化而实现的。
③规范学习的内容:规范学习通过规范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经验,包括规范的认知学习、规范的情感学习、规范的行为方式学习三方面的内容。
2.规范学习的特点和作用(1)规范学习的特点①情感性。
情感反映了规范学习的本质特征,区别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在规范学习中,情感过程渗透认知学习和行为方式学习的所有方面,没有情感,就没有规范的内化。
②约束性。
规范不仅约束学生的认知与评价,还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
但是规范学习的约束性并不完全是强制性的,规范学习的约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相结合的体现。
倡导性规范重在唤起个体的某种精神力量;禁止性规范重在制约个体不合理的欲望与冲动。
③延迟性。
规范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发展。
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冯特A.1879 B.1897 C.1789 D.1798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D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 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B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乌申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教育心理学-第8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圣才

第8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A.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B.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C.瑟斯顿的群因素论D.占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答案】A【解析】传统智力理论,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认为智力由因素构成,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的多因素理论、卡特尔的三层智力理论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
2.用“1”代表语文,当完成语文推理时,用G+Sl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智力使用状况,这是哪一个智力理论的观点?()。
A.群因素论B.流体、晶体智力理论C.智力三维结构模式D.二因素论【答案】D【解析】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
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结合。
例如。
完成一个算术推理测验需要G+S1;完成一个语言推理测验需要G+S2;完成第三种测验则需要G+S3。
3.以下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记性超强B.反应敏捷C.博学多才D.思维敏锐【答案】C【解析】晶体智力是指后天习得的,与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
4.以下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C.年纪越轻。
流体智力越低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答案】B【解析】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
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5.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答案】B【解析】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教育心理学每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每章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每章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3.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答案: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评估与评价、学习动机、认知发展等。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紧密相关,它为教师提供了理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
第二章:学习理论试题:1.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答案: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实现的,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如信息加工、知识结构等。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激励和个人成长。
第三章:认知发展与教育试题: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3. 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强调了教师和同伴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3. 信息加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学习策略的培养、记忆技巧的教授等。
第四章:学习动机试题:1. 什么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何解释学习动机?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兴趣和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学习。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参考答案:D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参考答案:B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教育心理学-第7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圣才出品】

第7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策略()。
A.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B.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划出关键词C.边做功课边看电视D.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答案】B【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过程中,为了学好而采取的措施。
A和C都属于对学习的管理,是元认知策略,D是资源管理策略。
2.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答案】B【解析】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
例如,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该怎么办呢?你或许会慢慢再读一遍;或许你还会退到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这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知道你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你自己。
此外,你还要能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么不是明智的。
所有这些都属元认知策略。
3.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谐音法B.抄写法C.过度学习D.概括【答案】D【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想像、口述、总结、类比、答疑等,也包括概括。
抄写属于复述策略;谐音法属于组织策略;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
4.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B.首字联词法C.限定词法D.关键词法【答案】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限定词法(即联想法,如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一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
5.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exci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exci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答案】A【解析】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促进叫前摄促进,倒摄抑制则正好相反。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教材精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自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
2.理解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及其有效咨询的条件。
3.理解人本主义关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其主要发起人是马斯洛,他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50~60年代的代言人。
马斯洛逝世后,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罗杰斯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
正是由于他的工作,才使得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加深入发展,并盲接影响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而自然人性论是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脉相承的。
一、人本心理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而要揭示人性,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
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就是反对将人神化或兽化。
(从神化到物化)整体分析法,是与抽象思辨和还原分析法相对立的。
(既反对哲思又反对简单实验刺激组合)二、自然人性论人性的实质问题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坚持自然人性论,反对社会人性论。
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instinctoid)需要。
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
在此基础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似本能的需要就是人性,它们是善良的或中性的。
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性善论者,对人性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
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基础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并且这种善良的或中性的本性是天赋的、似本能的,因此他们在“人性是怎样形成的”这个有关教育实际的问题上,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而主张人格发展的自我实现论即内发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1复习笔记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受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奠基人当属皮亚杰,他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系统而经典的阐述。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是一种渐成论。
他继承了康德的范畴论,抛弃了康德的先验论。
皮亚杰明确指出,认识既不发端于客体,也不发端于主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活动)过程之中。
概括地说,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解释并建构个体知识表征的过程。
2.杜威的建构主义杜威的经验性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
3.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4.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新手-专家研究等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重要的影响。
从现实起源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二)建构主义分类建构主义者们对建构主义的分类主要有:1.美国乔治亚大学研讨会上将建构主义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2.根据建构主义者的学术领域,建构主义可分为哲学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和教育学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7章 知 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一、概念题1.知觉答: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纯粹的感觉是不存在的,感觉信息一经感觉系统传达到脑,知觉便随之产生。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①知觉是个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人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印象。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人们的过去经验。
②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在知觉一个客体时,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人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采取假设检验的方式,即从提出假设到检验假设的过程。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2.不可能图形答:不可能图形是指能引起不可能知觉经验的图形。
它是一个客观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图形。
这种图的内部存在着矛盾,观察者总想通过推理活动使它得到理解,但这种努力总归要失败,从而引起观察者的“不可能”知觉经验。
这表明知觉是人们在感官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主动寻求解释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3.可逆图形答:可逆图形是一种特殊知觉刺激,是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觉组织之间“自发”切换的刺激模式。
在观察某个可逆图形时,个体会看到两个图形在不断地交替转换。
两个图形间的边界非常清晰,知觉到的不同对象也非常稳定,意义非常明确。
因此,可逆图形也可称为两可图或双关图。
在一般情况下交替转换的速度与图形的特殊性质有关。
注视可逆图形的时间越长,交替变换的速度越快。
在一定程度上,可逆图形的转换可以由知觉者有意识地控制。
4.知觉恒常性答:知觉恒常性指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的知觉特性。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很普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①大小恒常性。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8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A.情感教学理论B.认知教学理论C.行为主义教学理论D.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情感教学理论,又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主要代表。
情感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展他想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二、简答题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观。
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健康人格观的主要内容有:(1)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比较健康的人似乎都很清楚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不会背离自己或掩饰真实情感,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方式去对待客观世界,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信。
(2)能够自力更生地对待事物或人比较健康的人能够意识到,当面对现实世界时,要依靠自己的心去选择,这种选择既能充分满足自我,又能完全地表达自我。
(3)愿意像一个人那样继续成长健康的人对继续活动的理解就是允许他生长变化,而不是到了某一点就停顿下来了。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建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幸福观,将关系到他未来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与一个人的自我观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幸福虽然不是个体的全部生物需要,但是在自我实现的趋向中,却可保证人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一点对确立儿童的幸福自我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论述题1.论述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答: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以自我理论为理论假设的心理治疗观。
他的“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疗法直接反映出他的心理治疗观。
(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罗杰斯的咨询理论与传统咨询理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传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中心和指导地位,被咨询者有赖于咨询者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D【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告知目标、使用标识重点的线索等;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包括画线,复习策略等;编码与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包括列提纲,画图表,流程图,网络关系图等。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A【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根据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因此答案选A。
3.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学习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察策略和调节策略。
调节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属于调节策略。
4.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学习策略是()。
A.谐音法B.抄写法C.过度学习D.概括【答案】D【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策略,包括记忆术和灵活处理信息。
ABC三项,体现了记忆术中的不同方法。
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答案】B【解析】表征是指知识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和存在方式。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出来的。
数学老师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以及画示意图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其中,看清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表征问题的类型,画示意图属于外部表征,是为了利用图形将问题用外部形式表示出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答案选B。
6.“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答案】A【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7.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开展学习竞赛C.使得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得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解析】合作与竞争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个体相互促进的作用方式与竞争型群体目标结构相对应。
在竞争型目标结构中,个体成员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其他成员达不到目标时,某个个体才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竞争情境最大的特点是能力归因,激发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
而归因与努力也属于学习策略中的资源管理策略,因此开展学习竞赛可以使策略与动机激励有效结合。
8.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B.首字联词法C.限定词法D.关键词法【答案】C【解析】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中的谐音联想法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学习材料,有助于记忆。
A项,位置联想法使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某些地点顺序来记忆名称或客体顺序的方法。
B项,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缩写进行记忆的方法。
D项,关键词法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9.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C【解析】复述策略是通过画线、复习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加工,以利记忆的过程;精细加工策略一般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通常采用列提纲、画网络关系图、流程图和表格等形式,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因此答案选C。
二、概念题1.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指一种操作对策系统。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具体地说,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
学习策略既可以是一般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策略。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并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①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
②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
③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2.过度学习答: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在学习达到刚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即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
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
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3.PQ3R方法答:PQ3R方法是在美国颇为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又称“五步读书法”,是摩尔根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分析处理学习的作业而设计的方法。
PQ3R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查”,即浏览。
在读书之前先泛读序言和介绍目录,弄清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判断其是否有阅读的价值及怎样去读。
②“问”,即设疑、提问。
在初读后记下疑问,以便进行思考,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③“读”,即精读。
仔细阅读全书,记住书中阐述的论点和论据并与自己的论点进行比较,最好能联系实际以加深理解。
④“记”,即复述和记忆。
概括出段落大意,然后根据这一梗概进行复述。
⑤“复习”,即进一步巩固所读材料,在复习中加深理解。
PQ3R程序的进行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意义地组织信息,辅助其他有效的策略的使用。
4.具体求解策略答:具体求解策略是推动问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前进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三种:①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包括顺向推理、逆向推理和双向推理等。
②发散思维,是指解题时克服定势,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
③集中思维,是指要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途径,集中精力地优先加以考虑。
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没有这种评价能力,分不清轻重主次,是找不到最优思路的。
5.元认知策略答: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它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
①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②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③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它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任务以及自己已有的能力、知识水平、学习风格等影响学习的因素,体验到自己所拥有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以及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从而自觉地选择、安排、调整并使用最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简答题1.简述精加工策略。
答:(1)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2)比较流行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指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起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例如,为记一个杂货单,可以在心中将其中某条目沿着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顺序排列。
以后要回忆这个清单的时候,只要在内心走过这条路线,找到与每个地点相联系的条目即可。
②首字联词法首字联词法是指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例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③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又称联想法,是指学习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如: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记为:马克思-巴掌-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
④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例如,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
⑤视觉想象视觉想象是指通过形成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想的记忆。
例如,可以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
⑥灵活处理信息精细加工,除了采用记忆术之外,很重要的还要采用一些方法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
例如,寻找信息之间的意义,主动应用。
a.有意识记在学习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遗忘了。
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推出来。
b.主动应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而且要帮助学生感觉到这些信息有用,能把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应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