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诗词鉴赏》教材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相思》和《静夜思》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重点讲解诗句的意境、韵律和写作背景。
2.《相思》:作者王维,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3.《静夜思》:作者李白,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及构思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登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黄河、鹳雀楼等景象。
(2)展示《相思》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豆、月夜等意象。
(3)展示《静夜思》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境。
2. 讲解:对三首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
(1)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内容。
(2)分析诗句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详细分析。
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古诗词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内容:(1)登鹳雀楼(2)相思(3)静夜思3. 作者、背景、意境、意象、艺术手法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相思》和《静夜思》的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 答案:(1)《相思》:以红豆、月夜等意象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故乡等意象,表现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诗词三首》,包括《静夜思》、《登高》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静夜思》:全诗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登高》:全诗八句,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感慨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情感。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八句,描绘了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三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3. 诗词讲解:(1)逐句解析《静夜思》,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讲解《登高》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感慨。
(3)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5. 情境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诗人和亲友,体验诗词中的情感。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如何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和年代。
2. 在黑板上列出三首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教学难点和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从诗人情感、景象描绘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200字。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1、第一课时:⑴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⑴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北京实验版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1)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2)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远,表现了诗人胸怀壮阔的抱负。
3. 孟浩然《春晓》:全诗以春天的早晨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鹳雀楼、春天早晨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感悟诗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主分析另外两首诗词,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三首》2. 内容:(1)李白《望庐山瀑布》:壮美景观,敬畏自然(2)王之涣《登鹳雀楼》:高远境界,胸怀壮阔(3)孟浩然《春晓》:生机勃勃,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2. 分析和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3. 例题讲解:以《宿建德江》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两首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讨论。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宿建德江》:孟浩然,写景抒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借景抒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三首古诗词。
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背诵三首古诗词,要求熟练、准确。
分析作文中要包含三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本节课的三条教学目标分别为:1. 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篇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
下面是准备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欢送阅读。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挂图。
一、启发谈话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今天来学习其中三首。
二、学习诗句1、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
⑵看注解理解词义。
⑶连起来每句话的意思中。
⑷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2、学生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逐首理解。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四、教师小结(阅读古诗的根本方法)一、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词二、比拟学习1、引导比拟异同:师: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2、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学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三、引导归纳1、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2、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拟;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四、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恰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五、背诵,默写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sp;《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
二、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四、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
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六、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五、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
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
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
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
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
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
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
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
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
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