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点闭合表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09104bd87c24028915fc399.png)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
![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e0aefc108a1284ac85043e6.png)
1、实际上大家对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混淆了:支水准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到未知点,再回到同一已知点的过程。
虽然它也有一个闭合过程,但在测量上并不能看成是闭合水淮。
支水准计算时往返定权值一样,已知点到未知点的高差一般用往返高差的中数来处理。
如二、三、四等水淮环形网与已知点的联测,是一种特殊的支水淮。
而闭合水淮实际上指的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环形网,也叫闭合路线环。
2、这样,水准测量中对允许误差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a、对附合或环形网存在一个闭合差,所以它的允许误差用“允许闭合差”来衡量,与路线全长有关。
这就是规范中说的“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b、而对于支水淮这种特殊情况,计算它的允许误差用另一个名字“往返较差”来衡量,也即规范中说的“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只与往返单程长度有关。
实际上二、三、四等水淮环形网与已知点的联测的误差也须用“往返较差”来计算。
而且规范还对支水淮的路线长度特别限制,规定为附合路线的一半。
2、1、不符值(往返测较差)不是闭合差,它是针对支水准这种特殊路线的误差值计算方法。
因为支水准既不闭合也不附合,不存在闭合差。
2、支水准路线可以存在几个未知点。
但它的条件是只有一个已知点。
因这种路线缺少检核条件,所以规范还对支水淮的路线长度特别限制。
3、在二、三、四等的水准测量中,存在着水准环形网的,对这个环形网的误差用闭合差进行计算,如下图中的由6个点组成的闭合环。
对环形网的一点与已知点的联测的路线,用“往返测较差”进行计算,如下图中的1-A路线、3-B路线,而且必须往返测。
4、你说的正方形中,如果只有一个已知点,在淮测量中严格讲是支水准,对它的误差计算采用“往返较差”进行。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方法一、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rk)。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1)永久性水准点国家等级永久性水准点,如图2-14所示。
有些永久性水准点的金属标志也可镶嵌在稳定的墙角上,称为墙上水准点,如图2-15所示。
水准仪闭合测量方法
![水准仪闭合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8aba83172ded630b1cb6b0.png)
4.计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各测段改正后高差等于各测段观测高差加上 相应的改正数,即
hi = hi测 +vi
式中
——第 i 段的改正后高差(m)。
hi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 改正数
/m
/m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BM.A 14
1 9
2 18
3
BM.B 12
+3.742 -2.184 +4.776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的B点高程应与已知的B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内
点号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测站数
/m
/m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BM.A 14
1 9
2 18
3
BM.B 12
+3.742 -2.184 +4.776
-5.773
+7 +3.749 +4 -2.180 +9 +4.785
辅助 计算
∑n=53 , fh容 12 n 87mm ,fh<fh容
3.调整高差闭合差
原则和方法:
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 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 后高差。即
Vi
fh L
Li
Vi
fh n
ni
适用于平原区 适用于山区
式中 vi ——第i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水准测量记录表【范本模板】
![水准测量记录表【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372a52eaa00b52acec7caa3.png)
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 组别: 测量: 记录: 计算: 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班级:组别: 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实验2-闭合水准测量new
![实验2-闭合水准测量new](https://img.taocdn.com/s3/m/8e9f91b480eb6294dd886cf0.png)
闭合水准测量实验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图根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
2) 实测的高差闭合差f h不得大于±12n(mm)或±40L(mm),n为测站数,L为路线总长(km),超限应重测。
二、准备工作1) 场地布置选一适当场地,在场中选一个坚固点作为已知高程点BM A,选定B,C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进行图根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由水准点到待定点的距离,以能安置2~3站仪器为宜。
2) 仪器和工具DS3微倾式水准仪1台(含三脚架),水准尺2把,计算器1台,记录板1块,尺垫2个,测伞1把。
3) 人员组织每4-5人一组,分工为:立尺2人,观测1人,记录计算1人,帮忙1人,轮换操作。
三、实验步骤1) 安置水准仪于BM A点和转点TP1大致等距离处,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
2) 后视BM 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前视TP1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计算第一次观测的高差。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表3) 将仪器升高或降低10cm ,在原地重新安置仪器,重复上述操作,计算计算第二次观测高差,两次观测高差之差不应大约±5mm ,满足要求时,取两次观测高差的平均值为本站高差的结果;否则应重新观测(测站检核,至少做两次)。
4) 沿着选定的路线,将仪器搬至TP 1点和下一个转点TP 2点大致等距离处,仍用第一站施测的方法进行观测。
依次连续设站,分别经过B ,C 点,连续观测,最后返回A 点。
5)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及其调整。
根据公式∑=hi f h ,得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 h ,判断是否符合要求时,如果符合,继续根据公式li ifh vi ni ni fh vi ∑∑-=-=l 或者,调整闭合差vi ,求出改正后的高差ih ˆ,并利用改正后的高差来计算C ,D 点的高程,结果填入下列表格:四、注意事项1) 立尺员应思想集中,立直水准尺;水准仪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3f66d221453610661ed9f451.png)
项目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路线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1.实训安排3~4学时,实训小组由6~7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脚架1个,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
3.实训场地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包含5个水准点,其中第一点(A点)作为已知点,每组点号不同。
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C、D、E点,然后再测至A点。
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
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D、E的高程。
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记录表中。
三、方法与步骤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B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表中。
前视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
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变换仪器高,重复第2步操作。
两次测得的高差值相差不得超过5mm。
4.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
5.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
6.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3.在路线水准测量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测量转点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认真记录计算,一旦有错将影响后面的所有测量,造成后面全部结果错误。
4.分清测量路线、测段、测站的概念。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1a64661711cc7931b7162e.png)
附件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记录表格及示例考试牌编号:4-Ⅳ-06考评员签字:高斯考生签考试牌编号:4-Ⅳ-06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项目名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水准测量考站号:06总1页 第1页注:考站内西南角之1号点高程为63.500m。
考试牌编号:8-Ⅲ-16考评员签字:克吕格考生签考试牌编号:8-Ⅲ-16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测回法)示例项目名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角度测量考站号:16仪器: J6 日期:2013.3.10 天气:晴.总1页 第1页- 3 -附件二:考区、考站布置示意图附件三:2013年对口单招建筑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建筑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一、制定依据1、全国职业高中《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计划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土木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教材《测量放线工》、《抹灰工》、《钢筋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3、建设部颁发的《职业技能标准》;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
二、考试内容及权重技能考试内容分为四个项目:①水准测量②角度测量③抹灰工作业④钢筋工作业。
四个项目均为考试项目,其中①、②两个项目由考生进入考试候考区后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③、④两个项目由考生在日常训练中自主确定。
考试时只考二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50分,共计300分。
三、考试标准1、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两科目考试总时间为110分钟。
(1)水准测量:4个测点闭合水准路线双仪高法水准测量,外业施测、内业成果(包括平差后的各点高程)计算(由助理员司尺,记录、计算由考生本人完成)。
考试时间为55分钟,其中考生考试45分钟、考生转场、考评员现场评分及考评员考前教育各5分钟(以下各项目时间均相同)。
(2)角度测量:3个测点闭合路线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外业施测、内业成果(只计算平均角值,不进行闭合差分配)计算(由助理员竖立测钎,记录、计算由考生本人完成)。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数据表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数据表](https://img.taocdn.com/s3/m/4a57ea2dcfc789eb172dc85a.png)
6.752 -2.215
8.967
后视距 前视距 总视距 视距差
285.3 287.7 573 -2.4 7.334 -0.622 7.956 148.022 5.245 -4.267 9.512
147.761
0.7755 1.8795 -1.104
5.5625 6.5665 -1.004 146.658 6.336 -2.108 8.444
0.198
0.198
N
58
后7 前8 后-前
1.24
6.028
0.111 0.011 1.449 6.235
0.111
0.111
O
58
后7 前8 后-前
1.169 5.855 0.28 0.38
0.28
0.28
1.416 6.104 后7 前8 后-前 1.196 5.982 0.22 0.122
P
后7 前8 后-前
0.153 0.254 1.634 6.319
-1 2 1 1 -1 1 -2 1 -1 2 0 -1 1 -1 -1 0 1 1 0 -1 1 -2 -1 -1 0 0 -1 1 -1 0 -1
0.154
0.154
J
116
后7 前8 后-前
1.088 5.874 0.546 0.445 1.367 6.155
146.843
1.4475 1.1665 0.281
6.2345 5.8535 0.381 147.123 7.684 0.66 7.024
147.344
7.52 0.342
7.178
147.599
7.67 0.61
7.06
148.185
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661e7a168884868762d686.png)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方法一、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rk)。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1)永久性水准点国家等级永久性水准点,如图2-14所示。
有些永久性水准点的金属标志也可镶嵌在稳定的墙角上,称为墙上水准点,如图2-15所示。
建筑工地上的永久性水准点,其形式如图2-16a 所示。
图2-14 国家等级水准点(2)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的水准点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用大木桩打入地下,桩顶钉以半球状铁钉,作为水准点的标志,如图2-16b所示。
图2-16 建筑工程水准点a)永久性水准点b)临时性水准点二、水准路线及成果检核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路线称为测段。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如图2-17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B所构成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图2-15 墙上水准点(2)成果检核 从理论上讲,附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两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即∑-=A B th H H h各测段高差代数和∑m h 与其理论值∑th h 的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h W ,即)(A B m th m h H H h h h W --=-=∑∑∑(2-5)2.闭合水准路线(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8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 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BM.A 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BM AB3图2-17 附合水准路线(2)成果检核 从理论上讲,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零,即∑=0th h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m hh W(2-6)3.支水准路线(1)支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9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 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cae5c387e2bd960590c677b1.png)
水准测量记录表
点号
水准尺读数咼差
高程/m 备注后视前视+ ——
BM1 100.000 BM1 =
100.000
检
验L a- E b= L h=
班级:组别: 记录: 计算:
1、画出闭合水准路线图示。
2、计算出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咼差闭合差及咼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标准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盘左盘右角值差)不超过限值土 40 〃,两测回均值不超过±24 〃。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05f7e368856a561253d36f54.png)
-0.2475 3.3735
1.234
1.617
K1 1.511 6.198 0
20 18-19
1.788 55.4 2.0
2.151 53.4 -1.9
K2 1.884 6.672 -1 后-前 -0.373 -0.474 -1
-0.3735 3.000
后视距 (9)=[(1)—(2)]×100m;前视距 (10)=[(4)—(5)]×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前、后视距差累
1.243
1.292
K1 1.477 6.164 0
8 07-08
1.710 46.7 -0.3
1.762
K2 1.526 6.313 0
47.0 -2.3
后-前 -0.049 -0.149 0
-0.049 4.739
1.290
1.233
K2 1.524 6.311 0
9 08-09
1.757 46.7 -0.3
后-前 -0.476 -0.376 0
-1.358 0.122 -1.565 -0.476
5.293 5.415 3.850 3.374
K1=4.687 K2=4.787 已知高程 点高程如
下: 起点: BM4=5.32
7 终点: BM4=5.32
7
1.310
1.051
K1 1.413 6.100 0
1.369 24.0 0.6
1.693
K1 1.576 6.263 0
23.4 0.6
后-前 -0.327 -0.227 0
-0.327 5.000
0.199
0.202
K1 0.256 4.9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