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合集下载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 。不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四、其他免疫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抗寄生 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I型变 态反应中起作用。
3、红细胞:表面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 参与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相关分子
的内部抗原物质。
三、毒素抗原 四、寄生虫抗原 五、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同种异型表
面抗原。
第四章 抗体 (Antibody:Ab) Ab+、 Ab-、 Abx
第一节 抗体的概念
有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球蛋白的总称。
抗血清: 血清中含量最高。 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活性部位位于球蛋白的
Bc:2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b)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中微生物及异物。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免疫活性细胞(T、BC)
(一)来源: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淋巴样干细 胞。
(二)分化

免疫
前Tc
成熟Tc
细胞

骨髓多能 淋巴样
干细胞
干c
胸腺
胸腺依赖区


前Bc
成熟Bc
2、载体:抗原决定簇所依赖的基本结构,起稳定抗 原决定簇、激活巨噬细胞及免疫记忆作用。
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结合
第三节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抗原免疫原性分类 1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异反
应性的抗原。如各种微生物及其毒素、异种动 物血清。
2 半抗原:只具有特异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多糖、 类脂、药物等,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具有了免疫原性, 则转变成完全抗原,半抗原根据特异反应性是否出现可见反应分 :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动物免疫学第五版
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 Ig对酸、碱、热、光都较敏感,易破坏。
第二节 抗体产生一般规律
一、初次反应:抗原首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特 点: 1、有一定潜伏期 抗原进入机体到血清中出现抗体的时间,一般活病 毒2天,活的细菌3-5天,类病素2-3周,蜂胶灭活苗5-7 天,油苗10-14天。 2、抗体量不高,只能达到最大量的20-30%。 3、先产生IgM,将消失时IgG达最大量,再过2周出现 IgA。
胸腺的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 程疫苗。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阻止进入;抑制体内繁殖;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3)杀伤性Tc(Killer T cell:TK):
占Tc总数的50%左右。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k的作用需Th的 活化。
二、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 (一)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二)分化
骨髓多 能干细胞
红细胞系:红血球 原血细胞系 粒细胞系: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3)ADCC效应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2、 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
(1)细胞特点和数量:占淋巴细胞数不超过 10%。可不依赖抗体而起杀伤作用,故又称自发 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不 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第四篇 动物病毒学第五版

第四篇 动物病毒学第五版

四、病毒鉴定
(一)病毒提纯
病毒提纯
化学法
离心法
层析法
硫酸铵沉淀法
超速离心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聚乙二醇沉淀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亲和层析法
氯仿去脂法
(二)形态特征观察:电镜
1、透射电镜观察:提纯浓缩
2、扫描电镜观察
(三)病毒理化特性鉴定
理化特性 鉴定
核酸类型
有无囊膜
抗酸性
浮密度
G+C克分 子%
DNA或 RNA
第二章 病毒分离鉴定技术
一、取材
取病毒存在较多的部位,如:粪、血、肝、脾
等。
无菌污染的直接检测,有菌污染的加双抗
1000~2000单位/ml处理或过滤除菌。
二、检查包涵体
存在的细胞种类
存在位置:胞浆或胞核。
染色性:
三、病毒分离
1、接种实验动物或本动物 2、禽胚接种 3、单层细胞接种:原代细胞、传代细胞
(五)血清学鉴定
1、已知抗体鉴定病毒抗原 补体结合反应 中和实验 对流电泳 琼脂扩散 ELISA 荧光抗体技术 血凝和血凝抑制 2、已知病毒抗原测定血清抗体及效价
(六)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DNA芯片
DNA病毒
RNA病毒
DNA杂交
PCR
RT-PCR
RNA杂交
套式PCR
(五)番鸭细小病毒
危害1-3周龄番鸭,又名“三周病”。 症状和病变与小鹅瘟相似。
(六)牛细小病毒
引起犊牛腹泻。
该病毒具有细小病毒属的特性,但血凝特性较
强,可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该病毒不与本属
的其他病毒发生交叉血清学反应。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抗原性物质、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科。

主要讲授抗原、抗体、免疫系统、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免疫防治、免疫学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兽医临床上所从事的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构造及其对抗原异物产生免疫应答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一门生物学科。

本课程在学习家畜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禽病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懂得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疫病免疫防治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牢固掌握现代免疫的基本概念,掌握家畜、家禽机体的免疫系统、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免疫防治和免疫学技术等章的重点内容;基本掌握每章的难点内容;了解动物免疫学的发展史、成就、展望、常用术语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面向专业动物医学本科专业。

四、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了《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后开课。

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了解畜禽的解剖学结构、组织学形态及其生理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及分离提纯技术。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禽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等专业课程,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份: C1~C9,
B、D、P因子,MBL,MASP
2.补体受体(CR): CR1、CR2、CR3、CR4、CR5及
C3aR、C4aR,C5aR等
3.补体调节蛋白: C1INH、C4BP、H、I、S蛋白和血清羧肽酶,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2.参与成分:C1-C9 3.激活条件:
* IgG1、G2、G3、IgM才能活化C1 ; * IgG分子需两个或两个以上,IgM单体分子(五聚体); * 游离的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4.C1,C4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5.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6.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7.激活过程: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C3
LPS,多糖,凝聚Ig等
C3b C5 C5b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4.活化过程:
1)识别阶段:C1( C1q )(图)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的补体结合 位点相结合至C1酯酶形成。
2)活化阶段: C1酯酶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转化酶(C4b2b) 和C5转化酶(C4b2b3b) 。
3)膜攻击阶段:附着于胞膜的C5b678复合物与12-15个C9分子联结 成C5b-9,即形成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

2.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特点: 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抗体亲和力低; 维持时间短; 总抗体水平低。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特点: 潜伏期短(约2~3天); 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维持时间长; 总抗体水平高。
1. 对TI-Ag的识别
识别TI1抗原:细菌脂多糖(LPS)和聚合鞭毛素等。
识别TI2抗原:肺炎球菌多糖等。
TI-2抗原 诱导B细 胞的激活
2.对TD-Ag识别
TD-Ag: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 胞和血清蛋白等。
识别与递呈: a.蛋白质抗原与特异性 BCR结合; b. APC表面的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TCR识别Th细胞活化辅助B细胞活化。
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 皮肤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免疫分子 补体 防御素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本节要点:
免疫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有各类吞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还可分 泌细胞因子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介导免疫应答。巨 噬细胞还可作为获得性免疫应答系统细胞在特异性免 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三)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1. B细胞对TI-Ag和TD-Ag应答的区别
对TI-Ag应答的特点: (1)不需Th细胞辅助;(2)激发产生IgM抗体, 无Ig类型转换;(3)不产生免疫记忆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免疫增强剂的应 用前景:在动物 疾病防治、食品 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
免疫学新技术研究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免疫细胞多样性和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等疾病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设计及生产技术
免疫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针对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研究 免疫机制:揭示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方法研究 免疫预防:通过免疫手段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免疫类型
主动免疫:通过 接种疫苗或接触 病原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
被动免疫:通过 注射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使机体 获得特异性免疫 反应
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识别并清 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通过 B细胞产生抗体, 中和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数量 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细胞因子检测:检测细胞因子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球蛋白检测: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检 测动物体内残留的 兽药成分
免疫学原理:利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 原理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 荧光技术等
应用实例:检测动 物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激素等兽药成 分
兽医免疫学研究 进展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类型:DNA 疫苗、RNA疫苗、 重组疫苗等
免疫治疗方 法:疫苗、 抗体、细胞 因子等
免疫调节方 法:免疫抑 制剂、免疫 增强剂等
免疫治疗与 免疫调节的 应用: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动物免疫学-抗体

动物免疫学-抗体

IgA和IgM含有J链
可稳定Ig多聚体的成份
免疫学教研室
四、免疫球蛋白的特殊分子结构
(2)分泌片(secretory component) 是分泌型IgA(sIgA)的一个辅助成分,由粘膜 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 白酶的水解破坏介导IgA二聚体的转运
免疫学教研室
抗体的免疫反应是现今已知的最精妙 复杂的身体抵御外部物质的系统。入侵 物称作抗原,由于蛋白质和糖类等任何 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抗原的形式是无 限的。
抗体可与抗原选择性的反应,由于DNA 中的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一个生 物体有必要包含所有抗体的信息吗? 是 否是由几十亿条遗传信息合成几十亿种 抗体来抵抗几十亿种抗原? 人类仅有几 万基因,容不下如此巨大的数量。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和 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 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所谓永生性。 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 胞融合的杂交才具有持续增殖的能力,形成同时 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 细胞克隆。其原理从下列几个主要步骤阐明。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B细胞制备 2、骨髓瘤细胞制备 3、饲养细胞的制备 4、选择培养基 5、细胞融合 6、检测抗体 7、杂交细胞瘤克隆化 8、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脾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脾细胞/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不能长期存活
不能长期存活
HAT培养基筛选
免疫学教研室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学教研室
一、基本结构
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 构都是相似的,即是由两条相同的重 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四条肽链经二硫 键连接构成的‘‘Y’’字形分子。

动物免疫学第五章--细胞因子

动物免疫学第五章--细胞因子

2.合成和分泌特性 〔1〕 多源性; 〔2〕 短时自限性分泌; 〔3〕 自分泌和旁分泌
3.作用特性 〔1〕 高效性 10-12mol/L; 〔2〕 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3〕 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 〔4〕 拮抗性; 〔5〕 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组成
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一〕总述
1. 概念: 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干细胞,诱导其发育和分化
为某一细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2. 包括:SCF、Flt3L、GM-CSF、G-CSF、
M-CSF、EPO、TPO、 IL-7、 IL-3〔multi-CSF〕等。
〔二〕分述 1.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又称c-Kit配体〕 〔1〕存在形式 跨膜型和分泌型 〔2〕细胞来源 骨髓基质细胞 〔3〕生物学功能 ① 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 ② 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2. Flt3配体〔Flt3 ligand,FL〕
2. CC亚族〔β亚族〕--- 氨基端的两个半胱氨酸相邻 以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为代表
〔1〕细胞来源 活化的T细胞。 〔2〕主要功能 趋化并活化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
和T细胞〕。 3. C亚族〔γ亚族〕--- 氨基端只含有一个半胱氨酸。 〔1〕成员 lymphotactin-α和lymphotactin-β。
2.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1〕结构特点 膜外区近氨基端有二个不连续保守半 胱氨酸残基〔C〕,其羧基端存在Trp色-Ser丝X-Trp-Ser〔WSXWS,X代表任一氨基酸〕 残基序列。
〔2〕成员包括 IL-2、IL-3、IL-4、IL-5、 IL-6 、IL-7、IL-9、 IL-11、IL-13、IL-15、GM-CSF、G-CSF的受体等。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五版
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多基因性是指MHC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 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组成MHC的基因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
MHC-I和MHC-II类基因的产物具有抗原提呈功 能,直接涉及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调控特 异性免疫应答。 Ⅲ类基因为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MHC 启动特 异性免疫应答, 控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 与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 五版
二、基本概念
组织相容性: 是在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体与
受体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移植排斥反应属于免疫反应,它是由细胞表面
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 胞间相互识别、将抗原信息提呈给CD4+的T细胞、调节免疫 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MHC 人类MHC
编码MHC分子的基因组 HLA复合体(第6Cs) 编码的蛋白产物:HLA分子
小鼠MHC
H-2复合体(第17Cs) 编码的蛋白产物:H-2抗原
概念区分: MHC、H-2复合体、HLA复合体------基因 MHC分子、H-2分子、H医L学A免疫分学子Med-ic-a-lI-m--m抗uno原logy第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第五版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 五版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 五版

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绪论一、免疫(Immunity)的概念1、古典免疫的概念:免除疫病,免除感染。

局限在抵抗微生物,随着免疫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现象与微生物无关。

2、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人)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排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二、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身与非自身(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识别的基础:免疫细胞,膜表面抗原受体。

(2)识别功能非常精细: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

识别功能降低:对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的防御能力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则自身免疫病的发生2、特异性(Specificity)是建立诊断方法的基础,能对抗原极微细的差别加以区别。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特异性(针对性)。

不同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不同,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多血清型的病原体。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具有记忆功能。

(1)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2)免疫记忆可以使机体迅速建立起相应的免疫力(再次接触抗原)。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又称抵抗感染(Defence)或防御传染(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消灭、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或非己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2)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引起机体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又称免疫稳定(1)自身稳定:是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及代谢和损伤所产生的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功能。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VETERINARY IMMUNOLOGY总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学分:2适用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兽医免疫学包括兽医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实验技术两部分,是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研究家畜、家禽的免疫系统及其与抗原、尤其与兽医病原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应答的规律;并研究免疫产物在体外与相应抗原进行免疫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兽医学中,尤其在家畜传染病的诊断防治中的应用。

系统掌握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免疫这一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为进行家畜传染病的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打好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钻研兽医免疫学,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现代免疫的基本概念;家畜、家禽机体的免疫系统,抗原的基本条件、抗原确定簇及兽医学中重要抗原;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及机制;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一般过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四类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的规律、类型及常用实验的原理及操作。

了解补体系统的激活、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的细胞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作用;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30学时,为2学分;在第五学期完成。

实验教学为6学时。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 1 学时基本内容:免疫学是人类与传染性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抗感染免疫研究到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揭示了免疫系统及免疫细胞的存在,免疫应答的过程及生物学功能;阐明了免疫防卫及免疫病理的作用;认识到了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两种不同效应,免疫系统执行协调统一的生理功能等免疫学的基本问题。

从而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1.免疫的传统概念2.免疫的现代概念3.机体免疫的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介5.兽医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和机体免疫的功能;了解免疫的传统概念、免疫学发展简第一章免疫系统 2 学时基本内容: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防御系统。

动物免疫学课件

动物免疫学课件
分裂、增殖成熟为具有抗体分泌活性的 浆细胞
专门侵害法氏囊的病毒 为 IBDV。
问题:
为鸡什病么连鸡绵感不染断过I?BDV以后,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
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的功能
滤过和净化作用 免疫应答场所 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

脾的组织结构
(1)白髓 白髓是淋巴细胞聚集之处,沿中央 小动脉呈鞘状分布,富含T细胞 。
单克隆抗体合成过程
单克隆抗体生成的技术路线
谢 谢!
现代免疫学时期
单克隆抗体的成功 分子免疫学时代
第二章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法氏囊
骨髓
一切血细胞的发源地,主要 产生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 的前体细胞
胸腺
解剖位置:胸腔纵隔内
功 能:诱导分化、促进T淋 巴细胞成熟
法氏囊
解剖位置:禽类 位于殖腔侧与殖腔相连 功能:在囊素的作用下,促进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在吞噬大肠杆菌
辅佐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参与期的炎症反 应
嗜酸性粒细胞:与抗寄生感染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致敏介质,与过敏反 应有关
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各类淋巴细胞形态
第三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机体免疫
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 目的的生理过程。
动物免疫学
绪论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免疫技术 单 克隆抗体
第一章 绪论
免疫概念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概念
机体识别、清除非自身物质, 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的一种 生理学反应。
免疫发展简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 试验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2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与应答;3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4 免疫病理过程与机制;5 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6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3、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应和重复感染。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oestasis)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二、填空题1、简述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识别自己和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学的萌芽期、免疫学的经典期和现代免疫生物学发展期。

三、简述题1、简述免疫的现代概念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简述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免疫的基本特点包括1、识别自己与非己;机体仅能识别异种蛋白质,甚至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识别。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引言:动物免疫学实验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应答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疫苗研究、抗体制备以及免疫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操旨在介绍动物免疫学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使学生们对动物免疫学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实验动物:选择体重适中、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免疫原:根据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免疫原,如抗原蛋白、疫苗、细胞等。

-试剂:如PBS缓冲液、抗体、染料等。

-试验设备:如离心机、高压蒸气灭菌器等。

2.实验方法:-免疫原处理:按照实验设计的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原处理,包括免疫原的制备、稀释、注射等步骤。

-取样检测: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在适当的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血液和/或组织的采集,以便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指标检测:对采集的血液和/或组织样品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例如抗体水平的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等。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要点解析: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管理:-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需求来确定,同时要符合伦理和法律规定。

-实验动物在实验前应进行适当的饲养和适应环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的管理要做到清洁、舒适,定期检查和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

2.免疫原的制备与处理:-免疫原的制备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如疫苗的制备、抗原蛋白的提纯等。

-免疫原的稀释要根据实验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要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体积进行处理。

-免疫原的注射方式和剂量要准确控制,以保证实验动物得到充分的免疫刺激。

3.样品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应在恰当的时间点进行,以便对免疫学指标进行准确评估。

-采集血液样品时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如尾静脉采血、眼窝孔采血等。

-组织样品的采集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如脾脏、淋巴结等。

兽医免疫学免疫学课件免疫学ppt免疫学共31页

兽医免疫学免疫学课件免疫学ppt免疫学共31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兽医免疫学免疫学课件免疫学ppt免疫 学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பைடு நூலகம்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阻止进入;抑制体内繁殖;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2、自身稳定: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否则自身 免疫病。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否则肿瘤和癌症。
五、免疫学在兽医学科的应用
2、淋巴结(lymph node)
(1)结构
浅皮质区
皮质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TC:75%) 非胸腺依赖区(BC:25%)
淋巴结
髓索 髓质 髓窦
(2)功能
(a)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Tc:75%,定居于胸腺依赖区 Bc:2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b)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中微生物及异物。
(1)复合半抗原:与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反应的半抗原。这种复合
抗原具有两个以上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价为多价,如细 胞表面的多糖。
(2)简单半抗原:与抗体结合不出现可见反应的半抗原。这种简
单半抗原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价为单价,如青霉 素。这种简单半抗原可抑制抗体与相应的完全抗原或复合半抗原 结合,不再出现可见反应,故又称阻抑半抗原。
病原微生物及其外毒素
人红细胞血型抗原
同种异体物质
组织相溶性抗原
二、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三、特定结构
1 、抗原决定簇:抗原内部和表面的很多化学活 性基团。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载体:抗原决定簇所依赖的基本结构,起稳
定抗原决定簇、激活巨噬细胞及免疫记忆作用。
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结合
依赖抗体,在早期发挥作用。
四、其他免疫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抗寄生虫
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IgE受体,在I型变态反
应中起作用。
3、红细胞:表面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参与 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相关分子
一、抗体(见抗体部分) 二、补体(见非特异性免疫:补体)
天花病人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1945年-1960年。
Ⅳ 型变态反应;免疫耐受现象;法氏囊的 免疫功能。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1960年-现在。
胸腺的免疫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
工程疫苗。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有害理化因素、致癌物质等;内部破坏者:衰老破损细
胞、突变细胞)进行排除和消灭。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十一世纪__1798。
十一世纪我国的“痘症防御法”。
甘肃牧区( 1400)“灌花”防牛瘟。
(二)实验时期:1798年__1945年。
1798年Jenner(秦纳):天花疫苗的由来及 效果的研究。
细胞移植的异体细胞。杀伤力强。
(3)ADCC效应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2、 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
( 1 )细胞特点和数量:占淋巴细胞数不超过 10%。可不依赖抗体而起杀伤作用,故又称自发 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杀伤力比Kc弱。不
2、抗体量不高,只能达到最大量的20-30%。
3、先产生IgM,将消失时IgG达最大量,再过2周出现 IgA。
二、再次反应
首次抗体未消失,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所发生 的免疫反应。特点: 1、无潜伏期 2、抗体量大:达初次反应的10-50倍。 3、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下降缓慢。 4、主要是IgG。 三次、四次反应同上。不能无限注射抗原, 否则发生免疫耐受。
三、细胞因子(见特异性细胞免疫)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原 性); 与相应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反应(免疫反应性)。
+ x Ag 、 Ag 、 Ag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物性:机体以外的物质。异物程度越高,免疫原性 越强。 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物质
第三节 抗原的类型
一、根据抗原免疫原性分类 如各种微生物及其毒素、异种动物血清。
1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特异反应性的抗原。
2 半抗原:只具有特异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的抗原。如多糖、类 脂、药物等,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具有了免疫原性,则 转变成完全抗原,半抗原根据特异反应性是否出现可见反应分: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室
蒋文灿 制作
第一章 绪论
一、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
(一) 免疫的概念
1、古典免疫:免除兵役、赋税。 2、传统免疫:免除传染病。 3、现代免疫:有机体识别自身(自身组织)和 非自身(非自身物质),并保持自身完整性 的生物生理学反应。
(二)免疫学的概念
免疫学是研究有机体如何识别和排斥“非已”抗原 物质的一门科学。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器官 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具有精确的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 能力。对自身组织不发生任何反应,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现象,对非自身物质(外来侵入者:微生物、寄生虫、
第四节 重要的抗原
一、细菌的重要抗原 1、菌体抗原(O抗原) 2、鞭毛抗原(H抗原) 3、荚膜抗原 4、菌毛抗原 二、病毒的重要抗原 1、囊膜抗原 2、衣壳抗原 3、可溶性抗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释放的内 部抗原物质。
三、毒素抗原 四、寄生虫抗原
五、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同种异型表面
抗原。
(1)结构特点
脾索:吻合成网状的淋巴组织索 红髓
脾窦
脾脏 脾小结
非胸腺依赖区 (BC)
白髓:沿动脉分布 于脾索之间
淋巴鞘
胸腺依赖区 (TC)
(2)免疫功能
(a)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Bc:50~65%,定居于非胸腺依赖区。 Tc:35~50%,定居于胸腺依赖区。 (b)过滤作用:过滤并清除血液中异物及衰 老、破损细胞。
二、根据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Tc协同分:
1、 T细胞依赖性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种抗原需要 Tc协同才能刺激 B细胞活化,大多
数抗原均属此类。
2 、非Tc依赖性抗原:又称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种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而不需
Tc协同,如大肠杆菌脂多糖。
三、据抗原性质分类
1、天然抗原
2、人工抗原:人工化学改造天然抗原。
3、合成抗原:用氨基酸人工合成具抗原性的多肽。
四、据抗原来源分类
1、异种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生物。 2、同种异体抗原: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3、同种抗原:自身组织。
五、据抗原存在部位分类
1、表面抗原 2、深部抗原
六、据临床应用分类
1、凝集原 2、沉淀原 3、病毒中和抗原 4、免疫保护性抗原 5、血凝素抗原:有血凝性的病毒表面囊膜上的血 凝素蛋白抗原。
3、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溶菌酶、白介素1、干扰素、补体。
4、调节抗原量
抗原量合适,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原量过大,使TC、BC产生免疫麻痹,不能引起免
疫反应。此时,吞噬细胞大量消毁和贮存抗原,少释放。
抗原量过小,不足以刺激TC、BC产生免疫反应。此
时,吞噬细胞将抗原集中,从而调节抗原量。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免疫活性细胞(T、BC) (一)来源: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淋巴样干细胞。 (二)分化
前Tc 胸腺 骨髓多能 干细胞 淋巴样 干c 前Bc 成熟Bc 体液免疫 非胸腺依赖区 成熟Tc 胸腺依赖区 细胞免疫
法氏囊
T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T细胞
3、TC亚群及功能
(1)辅助性Tc(Helper T cell:TH):约占Tc总量的1/3。协助Bc 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即Bc需要TH传递抗原信息;协助细胞免疫 反应的效应,即活化TK。 (2)抑制性Tc(Suppressor T Cell:Ts): 约占Tc总数的10%,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释放抑制 性因子,作用于TH而起作用。
1、免疫诊断 2、免疫预防 3、免疫治疗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组织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相关因子
第一节
一、中央免疫器官
免疫组织器官
1、骨髓(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细胞发源地。
哺乳动物兼有禽类法氏囊的功能。
2、胸腺(thymus)
功能:使T细胞分化成熟。
前T细胞(胸腺细胞),进入胸腺,胸腺激 素作用下,转化为Tc(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三、K细胞和NK细胞
(一) 来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 直接分化 法氏囊
TC
KC 、NKC
BC
(二) 细胞特点及作用
1、 Kc(kill cell)
(1)细胞特点和数量:形态上不易与T、B细胞相
区别,约占体内淋巴细胞10%。 (2)作用:主要以ADCC效应杀伤大的细胞性抗
原,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寄生虫细胞、肿瘤
(3)杀伤性Tc(Killer T cell:TK):
占Tc总数的50%左右。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k的作用需Th的 活化。
二、吞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 巨噬细胞。 (一)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二)分化
红细胞系:红血球 原血细胞系 骨髓多 能干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粒细胞系: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巨核细胞系:血小板 淋巴样干细胞-TC、BC、KC、NKC 单核细胞:游走ody: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