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四川省邻水县兴仁镇初级中学:秦娟“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

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

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学习阶段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习惯则是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

中学生期间,他们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律、责任心、协作能力以及积极的心态。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培养中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规律的作息时间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因此,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中学生非常重要。

学生们应该每天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早晚定时睡觉,早起活动。

通过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他们可以保持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高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可以养成每天预习、复习和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科知识的扎实基础。

此外,中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刻意练习、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等方法,以提升学习效果。

三、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中学生除了学习,还应该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俱乐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此外,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通过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纪律等。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方式。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处世更加得体。

五、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

中学阶段常常伴随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面对这些困难,中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自信和乐于解决问题的态度。

他们应该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中学生战胜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成就。

总结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中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和道德习惯等。

一、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中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既能保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又能留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律能力。

2、预习与复习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复习则能巩固所学,加深记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认真听讲与做笔记在课堂上,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同时,要学会做笔记,将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疑问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和总结。

4、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中学生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遇到难题要先自己思考,实在无法解决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5、阅读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不仅要读教材和辅导书,还要读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各类有益的书籍。

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中学生应每天按时起床、睡觉,避免熬夜和睡懒觉。

2、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糖饮料。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适量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个人卫生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

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定期整理房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运动锻炼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自我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如书包、文具、衣物等,做到摆放整齐、有序。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良好的行为惯对于其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惯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睡眠惯
中学生需要足够的睡眠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家长可以为孩
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并尽可能地让孩子避免熬夜。

2.合理安排研究和娱乐时间
过度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会影响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和娱乐时间表,让孩子知
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需要研究。

3.坚持锻炼
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健康和活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
项或多项他们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并制定一个坚持锻炼的计划。

4.良好的饮食惯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同时避免让孩子沉迷于
垃圾食品。

5.维护个人卫生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家长和老师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维护
自己的卫生。

通过这些方法,初中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
学习和成长。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 引言1.1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一个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情感波动较大,对外界事物产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逐渐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为拖延、懒惰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学习压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律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有很多,首先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容易区分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减少拖延和浪费。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

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榜样。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是学生走向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入手。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学校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他人。

各级学校和各种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和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家庭则可以通过亲子交流、家庭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习惯。

鼓励孩子多与成年人交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校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庭应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关心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还能够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勤学好问的品质。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过程,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规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他们塑造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学生习惯于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并能够按时完成,一旦目标达成,自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整洁守时、睿智慎行等,也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将成为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参加班级活动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和纪律,进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班级管理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家庭也扮演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给予孩子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与管理

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与管理

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与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与管理习惯是人们行为模式的主要体现,是一个人素质、修养、品德、性格、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习惯的形成、养成和培养,关系到人的成长、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

对于中学生而言,习惯养成的教育与管理,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意义1. 提高中学生素质。

中学生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对其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习惯养成,中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 培养中学生品质。

人的品质是个性、习惯、性格、气质的综合体现。

良好的习惯培养有助于中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品质,为将来的社会适应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中学生自信。

良好的习惯养成,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拥有更高的自信心,有利于其心理健康。

4. 提高中学生成就动机。

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肯定、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中学生习惯养成的管理措施1. 家庭教育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通过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成员的示范作用,激发孩子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2. 学校教育在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3. 同伴影响对习惯养成的影响。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同辈的影响尤为重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同情心、分享意识,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4. 社会环境对习惯养成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习惯养成的好环境。

三、中学生习惯养成的建议1.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

2. 学校要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活习惯养成与良好行为培养

初中生活习惯养成与良好行为培养

初中生活习惯养成与良好行为培养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关键时期。

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活习惯养成与良好行为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此外,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促进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个人发展与成长。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呢?首先,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初中生习惯的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家长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培养孩子良好的起床、洗漱、作息习惯等。

同时,也要注重家庭环境的规范和秩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规范行为要求和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来引导学生。

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活动,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可以加深学生对良好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培养初中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有手机和电脑,可以利用各种手机应用和软件来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锻炼和时间管理等。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在培养初中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坚持习惯的动力和信心。

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不轻易放弃。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主动、独立的学习者。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还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精力进行学习。

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使他们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要鼓励学生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积累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

学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如保持宿舍的整洁,养成洗手勤的习惯等。

而家庭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情绪和行为变化较大,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和规范,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并共同协商和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方案。

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学业压力增大的时期,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学校的合力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做家务、爱护环境、尊敬长辈、学会分享等。

当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时,孩子的成长发展会更加全面。

学校也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注重行为养成。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管理上要求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

只有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自律的品质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石,也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质。

自律不仅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中。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情感上充满了冲动和不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自律的品质来约束自己,做到心有所制,行有所止。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主题班会、心理疏导课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律的人格品质。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律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控和自制的能力。

只有在日常的磨炼和锻炼中,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初中生活中,学生们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表现自己,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群重要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促使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不断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荣誉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三环节。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社区文明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确保身心健康的成长。

社区可以通过常规巡逻、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三、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同的中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要注意适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不能进行过度干预。

过度的干预不仅可能破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能造成中学生的心理创伤。

因此,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实施养成教育。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中养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就要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此外,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可以开设学生生活技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社会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展览等形式展开。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并从中汲取正面的行为榜样。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同时,学校也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人才。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才成才。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初中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做好复习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经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和课堂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团结协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教师和家长则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而家长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远离各种诱惑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合理作息、健康饮食等。

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习惯是一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社交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交习惯,如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礼貌待人等。

初中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在初中阶段,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塑造个性,培养自律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建议。

1.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学生就能更好地组织时间和安排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2.坚持早起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早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锻炼。

学生应该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都要有足够的睡眠。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和杂志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

4.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记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笔记和总结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解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初中生应该主动参加班级和校内的各种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6.培养锻炼和养生的习惯锻炼和养生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应该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7.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初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乐观、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从根本
上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因此,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中小学
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方面入手。

例如,着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教室、校园环境的好习惯,同
时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和志愿者活动,学习社会公德,扩展自己的社会经验。

其次,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注重纪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按
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以及规范的考试秩序和成绩反馈机制的建立,提倡公正公平,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向上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劳动和体育锻炼,使他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劳动和
体育锻炼,培养起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向上看齐、向较高的目标不断追
求进步的态度和习惯,这样局座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的精神魅力以及他所传递出
来的正确价值观,可以让学生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总之,要想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注重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气质,让他们发扬科学崇尚精神,树立正确理念和正确的人
生观,实现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的良好前景。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活动激发兴趣,规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

”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 成 的过 程却 是 一 个 “ 苦 ”的 过程 。学生 : 痛 芷良好 行 为 习惯 的 养 成过 程 中肯 定 会 出 现这 样 或那 样 的错 误 行 为 ,
因 此 ,教 师 一 定 要 耐 心 教 导 他 们 ,如 果 发 现 他 们 的 日常
培 养学 生 1 0个 良好 习惯 :说 了 就要 做 ( 实 守 信 ) 诚 :耐
三 、持 之 以 恒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养 成 教 育 学 生 若 能 养 成 良 好 的 习 惯 , 是 一 件 非 常 好 的 事 ,但

让 学 生 懂 得 养 成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的 重 要 性 。树 立
榜 样 ,对 学 生 进 行 正 面 教 育
俗话 说 : “ 少若 成 天性 ,习 惯成 自然 。 因此 ,学 生 ” 良好行 为 习惯 的 培养 对 其今 后 的学 习 、生 活 等成 长 的道
里 听 老 师 的 话 ,在 家 里 听 父 母 的 话 ,结 果 就 失 去 了 主 动
此 ,良好 行 为 习惯 的 培养 .需 要 从 遵 规 守纪 开 始 , 《 中
学 生 日常 行 为 规 范 》 是 形 成 良好 行 为 习 惯 的 教 科 书 ,学
生 的一 言一 行 就是 培 养其 养 成 良好 行 为 习惯 的作 业 。因 材 施 教是 养成 教育 的 着眼 点 ,不 同 年级 的学生 ,其 心理
特 征 也 不 尽 相 同 , 因 此 ,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行 为 、学
性 、 自觉 性 ,这 说 明许 许多 多 的学 生 都 没 有真 正 养成 一
种 良好 的 习 惯 。这 些 问 题 在 我 们 课 题 《 为 习 惯 养 成 教 行 育 研 究 》 的 研 究 过 程 中 也 是 经 常 出 现 的 。 那 么 , 如 何 才 能 让 学 生 培 养 起 良好 的 行 为 习 惯 ,而 不 需 要 老 师 教 育 就 能 够 自律 呢 ? 在 几 年 的 教 育 工 作 中 ,经 过 我 们 课 题 《 为 习 惯 养 行 成 教 育 研 究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不 断 地 学 习 和 总 结 , 积 累 了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一部分。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关心和激励来唤起他们对良好行为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学校教育学校也是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

比如,可以通过做好廉洁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引领学生树立合理的行为观念,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分享的社会经验,都会对中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成长环境相对复杂的人来说,关注自身的行为和情绪,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四、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自己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机制,从而形成好习惯的形式,并进一步巩固这种良好行为模式;同时,通过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各自发现对方做的不合理或不当的行为习惯,更能以此为反面教材,来指导自己更好的做好生活中的事务和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自我与相互监督相关机制,都可以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观念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帮助青少年做好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走出一个自律、规范和有朝气的未来。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就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指导和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引导他们遵守活动规则;家庭可以教育孩子遵守家规,尊重长辈,帮助家庭成员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纪律、守秩序、守道德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心智发展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对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班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成长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互通家校之间的信息,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计划。

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家庭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示范。

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模范和榜样。

学校中的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同时也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学生的行为。

家庭中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教育子女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克东二中刘丹丹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

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

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

”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

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

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

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

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

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

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

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

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

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

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

“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

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

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

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

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

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
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

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

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

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

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

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

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