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问题
中国文化现象
先树立一个出发点吧,其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都逃不过“儒释道”三个字。
儒家,主讲“仁”、“中庸”;释家,主讲“苦”、“为善”;道家,主讲“悟”、“淡泊”。
再通俗一点:儒家玩的就是矫情,释家玩的就是受苦,道家玩的就是缥缈!下面具体来说。
1.东西方文化传承问题这个很有特点,不得不提一下,也算是个纲领性质的了。
中国的文化传承明显地起点高,而且门派极多。
古时候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分支,各家自说各家话,俗称“百家争鸣”。
这样导致后人上手很难,更别提超越前人了。
这个很容易验证:你见过有哪几个人的学问超过孔子、老子之类的圣贤了?这个就是基础不统一造成的问题,而且由于光一门的入门就比较难,要说掌握就更难了,那么超越前人,就简直快成做梦了。
当然,相当牛的人除外。
但是西方的文化就不一样了。
他们注重基础,而且讲得很简单,入门极其容易。
而且分门别类也不像中国这么复杂:就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
刚开始都是原子、元素、细胞,基础很统一,也很扎实。
这样,学生超过老师就比较容易,学问本身的发展也就更简单了。
此消彼长,西方文化的强盛而且东方文化的没落差不多就这个原因了。
2.东西方文化重心的问题这个算是上面的补充,但是有必要单独提出来讲讲。
东方文化,更确切地说,东方科学,以五行阴阳而入,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不去追究最深层次最基本的东西。
其实大家一直对东方科学存在误解,觉得他迷信。
那是因为我们在以西方的科学思维分析东方的问题。
中国看似玄乎的形象,诸如阴阳五行,其实是一个二次抽象的概念。
即首先对各个事物进行一次抽象,总结出共性。
然后对共性再次抽象,曰阴阳五行、青龙白虎之类。
而西方科学则是以最基本的东西为重心,从原子分子出发,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也导致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但是问题在于,表面上西方文化很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
但是这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的。
科技发展得越迅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仔细想想,我们研究到那么深层次真的有那个必要吗?人们其实只要吃饱饭就差不多了。
关于文化与文化属性
关于文化与文化属性文化和文化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文化是指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所共同持有和传承的价值观、信念、传统、习俗、艺术和其他形式的人类创造活动。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文化属性则是文化中独特的特点和特征,是文化的核心要素。
文化属性是文化中显著和重要的特征。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属性,这些属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和魅力。
文化属性可以是一种价值观念,比如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或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佛教等;还可以是一种传统习俗,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或印度的哈雷节等。
文化属性还包括艺术表达形式,比如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等。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
比如,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属性包括尊重家庭和长辈、崇拜祖先、注重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讲究礼仪和规矩、注重和谐和平衡等。
这些属性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美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属性包括个人主义、自由和民主、竞争和成功、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宪法权利和法治等。
这些属性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
文化属性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或信仰,它们还体现在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方面。
比如,中国的京剧和茶文化、印度的古典音乐和瑜伽、法国的时尚和美食都是文化属性的具体体现。
这些艺术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它们是文化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属性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文化属性也会发生变化和演进。
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生活方式会不断涌现和被吸纳到文化中。
同时,文化属性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属性可能存在差异,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
文化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它们是文化传承和演进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通过传承和发展文化属性,人类能够继承和积累前人的智慧和成果,不断创造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新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 少子化、离婚率大幅飙升和城镇化高歌猛进将逐步瓦解以血缘关系、家族 关系为纽带的传统模式;
• 社会的多元、文化激荡和民主法治的推进将逐步扩充契约关系。
中国文化的优势
• 道法自然、统筹兼顾的认知方法;(欲望的自我克制) • 与时俱进,务实作为的变通精神; • 重视修身、引领天下的君子精神; • 有序竞争、促进和谐的群体文化。
• 君子文化掩饰真实个性,导致表里不一、内耗严重
文化转型之基础
• 随着经济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兴盛,个人意识、契约意识不断 增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的经济功能消失,家庭结构简单化, 家族文化也承受着巨大变革;随着公民意识的增强,对政府服务能力的要 求不断提高,政治文化变革的需求与日俱增。
• 群体文化压抑个体动能,导致顺而不从。推卸责任、回避冲突,明哲保身 ,麻木。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君子文化:精英文化的依归
• 君子文化强调自律、修身、担责,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然而多数人在生存吃力的情况下先选择了优越的生存方式,而不是以身殉 道。
•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 情景决定论:变通, • 家族取向:维护群体利益 • 关系取向:同吃 • 权威取向:服从权威、敬畏感 • 他人取向:心理上期望赢得好感;行动上努力表现的融洽
• 对于待人接物的“人情 ”和“事理” ,中国人认为以情为主 、为先 ,不近人 情被视为近似于道德品质上不良的表现 。理是情之理,理以情为前提而非 西方人的纯粹理性。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
绪论 这⼀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两个⼩题⽬,甚⾄⼀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化的分层学说。
⼀、“⽂化”界说 1 、⽂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化或⼈类化,即⼈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改造⾃然界客体⽽逐步实现⾃⾝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然⾯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和完善。
2 、凡是超越本能的、⼈类有意识地作⽤于⾃然界和社会的⼀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化。
3 、⾃然的⼈化即⽂化。
4 、西汉以后,⽂与化开始结合成⼀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然对举;或与⽆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5 、四⼤⽂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伦、印度。
⼆、⼴义⽂化与狭义⽂化 1 、对⽂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化和精神⽂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还是记住为好,六⼤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2 、⼴义的⽂化,着眼于⼈类与⼀般动物,⼈类社会与⾃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类卓⽴于⾃然的独特的⽣存⽅式,其涵盖⾯⾮常⼴泛,所以⼜被称为⼤⽂化。
3 、⼴义的⽂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化层,由物化的知识⼒量构成,是⼈的物质⽣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化事物。
⼆是制度⽂化层,由⼈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为⽂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
四是⼼态⽂化层,由⼈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式等构成,是⽂化的核⼼部分。
4 、⼼态⽂化层可细分为社会⼼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中华文化一体多样性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文化一体多样性及其现实意义一,前言21世纪来临后,中华民族自身以及世界和东亚的发展形势,给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辉传统的民族,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发展契机和更为美好的社会前景,我们民族现在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面貌变化一日千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华民族如何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团结,这对于我们民族实现繁荣和强盛,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术思想的视角,回顾我们民族注重团结和凝聚力的历史传统,了解与此相关的观念,对一些学术问题进行必要的辨析,我认为对于增强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团结是有裨益的。
在谈论"中华"、"中华民族"或者与其相关的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马上遇到的基础难题就是"民族"这个概念。
1903年,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理论家、法学家J.K.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这个词从此成为20世纪初期以来汉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词。
它经常与"国家"和"种族"成为互相替代的同义词。
正因为这个词如此广泛的用法,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麻烦。
为了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逻辑,首先就需要对"民族"这个词同"国家""种族"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相似与差异,进行比较严格的辨证。
布伦奇利对于民族概念有严格的定义。
他认为"民族"作为一个实在的研究对象,这个概念具有8个基本规定性:根源上同居一地,根源上同一血统,同一人种生理体质,同一语言,同一文字,同一宗教,同一风俗,根源上共同进行经济社会活动。
我们可以看出,布伦奇利的定义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僵硬性,他没有把民族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持续变动、持续相互发生关系的历史事物,而把它个体静态化了,因而,这个定义也就不能完全符?quot;民族"的实际状况。
但是,布伦奇利的规定性对于把握民族之间进行区分的特征,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文化六大属性浅议
中国文化的六大属性浅议作者马得清第一: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性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人思维智慧的结晶《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闪烁着先贤圣祖的聪明才智。
难怪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
的确,《周易》是道家、儒家发生学的源头,《周易》提供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道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
从古到今,人们对《周易》的解说纷繁复杂,以至于说易者超过了三千众。
从先秦至民国,易说名家就超过了两百人。
《周易》原本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占噬书,虽然其占噬之法早已失传,但是好在历来学者对《周易》的义理钻研不辍,其研究成果足以从多种角度揭示《周易》这部古书对于我们后世子孙的意义。
从民族文化角度说,不能不说《周易》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似乎可以从《周易》里挖掘无尽的文化宝藏。
然而社会在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周易》的内涵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站在各自的视角和需要在研读它。
只是不管怎样研究,笔者认为,《周易》对于我们来说,最具普世价值的还是它独特的汉语言形式中所蕴含的整体思维的智慧。
一个民族的思维特性总是隐含在其民族语言形式中的,离开了民族具体的语言形式,一个民族的思维特性就无法通过文本创造出来并供后人阅读、研究和传承。
易花萍在《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指出,汉语的名词陈述句包括五种产生因素,其首要因素就是“整体思维因素”,它们是源于汉民族思维特点的。
从语言形式上说,当我们剔除后人对《周易》原文的解释性语言之后,很容易发现,《周易》原文的语言形式其实是由整体思维体系统筹的四个小的具体可操作的模式所构成的完整又开放的思维体系。
《周易》创立了整体思维体系,其整体思维体系是由四个小的可操作的方法构成的。
它们是分类(从乾到未济六十四卦名)的思维方法、形式推理(主要由阳爻和阴爻构成)的思维方法、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开放(未济,也就是变化难以穷尽,承认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的思维方法。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功能,既反应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反应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具体来说,人类是从“茹毛饮血,茫然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了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3、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的意蕴,但是经过人工的打磨之后,便注入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的范畴。
题中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还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中各种自然属性。
所以,人打磨石器的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这样包含人类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
4、所以,文化石自然的人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清楚。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
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领域。
2、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从逻辑上讲,狭义文化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广义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具体来说物质创造活动具有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对心态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精神创造,讨论心态文化诸问题时,不能忽略这种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将“大文化”和“小文化”割裂开来。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分析
在岗位上做事时 ,头脑中如果想的是 对团体负责 ,这是 团体格局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或赏罚 ,这是差序格局; 许多机构内部真正运行的潜规则是差序格局的圈子:圈子内部的关系和圈子 之间的关系;除了1号人物外,其他人最关心的不是集体的长远利益,而是个 人或小家的私利。
行为模式:变通、圆滑、关系
差序格局:群体内的个人主义
• 差序格局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社会关系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逐渐推出 去的 , 网络中亲属关系如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
愈远 , 愈推愈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是人伦。在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中,随
时随地有一个己为中心,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 •
•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主要可以分为 自我主义 、 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多 数中国人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行动以参与互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行动者针对问题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及行动者以
往经验为基础。
• •
简言之,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群体前置,自我中心,关系平衡。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麻木。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主奴文化:政治人格的核心
• 主奴文化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因封建专制而固化。
•
• •
制造人格差距,导致临下骄事上谄,欺软怕硬,势利眼;
中国文化属性讲究论资排辈
中国文化属性讲究论资排辈核心提示: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而在如今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官场和学术圈还有没有必要维持这样一种传统呢?我认为,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
新疆网讯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而在如今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官场和学术圈还有没有必要维持这样一种传统呢?可以存疑。
中国人对座次的敏感举世闻名,“领导排名学”几乎成了民间显学。
不仅在等级区分鲜明的官场,即使在相对更简单的学术圈,论资排辈也是大行其道。
许多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往往对“师兄”、“师妹”的称呼感到迷惑,甚至有一个叫做“师叔”的东西,在外语中根本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完全是中国特色。
相对而言,当代西方社会对人就没有这种等级严格的界定。
无论是父子、师徒,相互之间地位相对比较平等的,而且相互称呼起来也是汤姆、皮特直呼其名,这一点又令中国人非常不解,觉得外国人不孝或是不够尊师重道。
我认为,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
儒家文化就是特别强调论资排辈的文化。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
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
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为政》)。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
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
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那么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如此强调论资排辈呢?我以为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有关。
因为农业生产边际上的收益变化不大,所以农民普遍希望得到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孝,特别反对犯上作乱。
中华文化 辩证认知
中华文化辩证认知
中华文化的辩证认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华文化注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在整合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过程中,注重保留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和特点。
这种辩证认知使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中国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其次,中华文化也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时,中华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坚决反对文化原教旨主义,即固执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价值,拒绝进行变革和创新。
此外,中华文化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辩证认知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辩证认知体现在统一性与多样性、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等多个方面。
这种认知方式使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的文化属性的重要性和目的。
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家庭观念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在中国社会中被视为最基本的单位,被广泛认为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体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中国人通常认为家庭是一个团结和支持的社群,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家庭关系的稳固和和谐被认为是维护个人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中国人普遍强调孝道,尊敬和照顾父母是一种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中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子女们被期望尽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种家庭观念也延伸到祖先的尊敬和纪念,许多家庭会烧香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此外,中国人普遍重视家庭的凝聚力。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被认为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
家庭成员会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聚集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快乐和困难。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家庭被认为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人普遍重视家庭的团结、孝道和凝聚力。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家庭被认为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人普遍重视家庭的团结、孝道和凝聚力。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尊重传统尊重传统中国人尊重传统的价值观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尊重传统是中国人民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代表着对过去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
中国人尊重传统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尊重传统是一种对祖先智慧和贡献的致敬,同时也是对历史经验和智慧的珍视。
其次,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中国人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共同的文化记忆,加强社会凝聚力,形成一种共同认同感。
什么是文化属性
文化及文化属性我们一直试图探索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命运的核心原因,一直试图找到解释社会种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也提出了很多的解释,可就是终就是只瞧到其表象,停留在无可进退之境中。
也许我们应当跳出这些现象所设定的困境,寻找现象之外的东西,然后反观我们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万象,以此来破除种种无奈,种种谜团。
而除却经济层面,最核心的就就是文化与文化属性。
而文化就是什么?文化属性又就是什么?这就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文化与文化属性作为精神层面的概念,其界定就是不能脱离其物质层面的,同样的还应当放置于历史进程中,追溯人的原始,以此来获得一种相对清晰的视野,去观察过去,未来现在。
文化就是什么?历史上的人一直在探索,这也将就是永无止境的,因为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命运联系紧密。
可就是文化的定义一直停留与静态层面,一直只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生产,没有从人自身对自身,以及自身对外在的关系中来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定义。
以至于我们只从经济层面去考察人在社会中所处的种种困境,这不等与告诉世人,经济地位就就是现状的根本?以至于人只就是去关注自己的经济内容,忘却了原来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在主导着命运!文化就是人探索与认识个人以及个人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手段与结果的总与。
文化就就是生活,生活的万千姿态就就是文化的外观。
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与,人借助社会现有的制度与规则,;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追求,这就就是文化的手段层面,因为这些制度与规则就就是人在探索自身与自身同外部环境的关系与作用所生成的。
这种制度与规则就是为了满足人的交换的需要而产生,以此来降低生存风险,达到外部的均衡。
同样文化也就是人界定自己在存在差异或等级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以及自己的特点,以此确定自己的存在,确定她人的存在。
而这中界定就就是人最为核心的东西,它确定了人的追求与人所能够扩展的所有可能。
由此可以推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就是人的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就是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王霄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08期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代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根基。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必须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提高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影响,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代流传。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传播;传播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19-02互联网时代,我国群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我们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文化,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的丢失。
许多传统文化形式已经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寻迹。
面对这种外有舶来文化冲击,内有传统文化不断消失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利用教育、媒体以及数字媒体等方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民族根基的一种保护。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多元化,因此产生了闻名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象征,是经过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内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
对于现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它与现代发展理论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步调一致。
经过历史验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科学的、和谐的,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一)网络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纷繁复杂,不仅改变了青少年一代的行为、处事等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得这些群体的思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什么是文化属性
文化及文化属性我们一直试图探索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命运的核心原因,一直试图找到解释社会种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也提出了很多的解释,可是终是只看到其表象,停留在无可进退之境中。
也许我们应当跳出这些现象所设定的困境,寻找现象之外的东西,然后反观我们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万象,以此来破除种种无奈,种种谜团。
而除却经济层面,最核心的就是文化和文化属性。
而文化是什么?文化属性又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文化和文化属性作为精神层面的概念,其界定是不能脱离其物质层面的,同样的还应当放置于历史进程中,追溯人的原始,以此来获得一种相对清晰的视野,去观察过去,未来现在。
文化是什么?历史上的人一直在探索,这也将是永无止境的,因为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命运联系紧密。
可是文化的定义一直停留与静态层面,一直只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生产,没有从人自身对自身,以及自身对外在的关系中来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定义。
以至于我们只从经济层面去考察人在社会中所处的种种困境,这不等与告诉世人,经济地位就是现状的根本?以至于人只是去关注自己的经济内容,忘却了原来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在主导着命运!文化是人探索和认识个人以及个人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手段和结果的总和。
文化就是生活,生活的万千姿态就是文化的外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借助社会现有的制度和规则,;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追求,这就是文化的手段层面,因为这些制度和规则就是人在探索自身和自身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和作用所生成的。
这种制度和规则是为了满足人的交换的需要而产生,以此来降低生存风险,达到外部的均衡。
同样文化也是人界定自己在存在差异或等级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以及自己的特点,以此确定自己的存在,确定他人的存在。
而这中界定就是人最为核心的东西,它确定了人的追求和人所能够扩展的所有可能。
由此可以推断,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的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
但当人试图确定在精神层面所具有的优势的时候,就必然将自然放置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使得自然在人类掌握了足够的物质力量的时候,自然似乎就被忘却了,直至今日,人类发展遇到了自然的限制时候,才将自然提升到现在的位置,可是当人类一路以来所积累起来的自信,又怎容许自然一下子回升到原始的地位呢?也许现在的人类社会还不足以将自然为先的观念付之实践,至少长久的说,只能是一种局部之改进。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1.语言:中国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书写和传播。
中国人注重语言的雅致、规范和礼貌用语。
2.饮食:中国菜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菜系之一,注重色、香、味的协调。
中国人饮食讲究“五谷为养”、“荤素搭配”和“饮食营养平衡”,尤其重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念。
3.服装: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是汉服,以及其他各地的民族服饰。
在现代,西方服装已经广泛流行,但中国人仍然在特定场合穿着传统服饰表达身份认同和尊重传统文化。
4.建筑: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代宫殿、园林、寺庙等建筑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和谐的追求。
此外,中国还有世界著名的长城、故宫、天坛等建筑。
5.艺术:中国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剪纸、雕塑、书法、戏曲、音乐等。
传统艺术注重形神兼备、意境的营造和人文关怀,深受国内外欣赏者的喜爱。
6.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中国传统宗教等。
宗教信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7.价值观念: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孝道、礼仪秩序等。
同时,中国人也重视素养、勤劳、诚信、尊重长辈和关爱他人等品德。
8.节日传统:中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特定的文化活动、习俗、食品和民间传说有关,是中国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丰富多样,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这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辩论辩题的文化问题
辩论辩题的文化问题正方辩手:首先,文化问题对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的精神支柱。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可以凝聚国民的情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这些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而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受到侵蚀或者丧失时,国家的凝聚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其次,文化问题对国家的软实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可以展示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例如,古希腊的文化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
因此,保护和传承国家的文化传统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化问题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可以影响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就像是一根没有根的树。
”这句话表明了文化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文化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软实力以及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文化问题,保护和传承国家的文化传统,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反方辩手:虽然文化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文化传统可能对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与东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其次,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使得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保守地固守传统文化可能会导致文化闭塞和文化冲突,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文化问题并不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因素同样重要。
因此,过分强调文化问题可能会忽略其他重要的发展因素。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问题对国家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问题
首先,先解释一下关于文化属性的自我认识。
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属性,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在诞生之日起的所作所为中产生的思想认识,文化属性就是某一个群体在思想认识上的特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就是中国人在民族诞生开始,围绕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个体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文化属性对群体外来说是个性,是独特的,对于群体内部来说,是有共同性的。
文化属性是一个群体的灵魂,中国人的文化属性便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与物质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变化的剧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物质变化的程度,而且变化更为灵活,影响也更为深远。
文化属性的产生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影响群体的生活习惯,细化一些包括生产习惯,饮食习惯,穿衣习惯,出
行习惯,社交习惯进而影响到政治习惯。
例如农耕民族的文化和游牧民族的文化。
二.诞生时间长短
群体存活的时间越长,文化属性越根深蒂固,难以变动,给群体中个体带来的影响
也越大,反之亦然。
三.与外界交流是否频繁
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相互影响的。
一个群体与外界的交流越是频繁,这个群体的
文化就越年轻,越先进,对群体内部的影响也就越积极,越正面。
四.人为固化
文化相对于物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会带来人
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这种变化进而影响到文化,然后这种文化在改良之后会有自我
保存功能,并继续影响到物质。
对于人来说,接受一样文化需要时间去适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化既得利益者得
妥协也需要一段时间。
文化是现实生活的影子。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益
分成的问题,会有阶级。
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分成不一样。
对于既得利益较大者,
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去扩大;既得利益小的阶级也想扩大自己的利益,阶级之间就
会有较量,这会反映在文化方面。
既得利益较大者掌握较大控制权,他们会利用控
制权挟持文化,使得文化为自己服务。
这比如,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中国封建
社会的忠君文化,美国建国开始的种族文化,等等。
五.新事物的出现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的有新事物的出现,新事物的出现经过一连串连锁反映
后最终将影响到文化。
新事物的出现将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进而在改变文化。
那么中国的文化又有哪些特性呢?
一.农耕民族特有的保守性。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的大小不一样,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以汉族产生的影响最大。
汉族以农耕文化为主,汉族人民的生存系于农耕,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人民的思想
方式,继而决定了文化。
对于农民来说,农耕需要固定在一个地方,在这个稳定的地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仅
一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周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对农民来说,需要稳定,稳
定带来保守,保守性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妥协性比较强;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容易
落后。
二.顽固性比较强
中华文明开始的比较早,进入封建社会也比较早。
中国从封建社会到清政府灭亡,都是忠孝文化的积累过程。
这个过程如此漫长,这种文化形式积累的如此之深,影
响力如此巨大,超乎其他民族的想象。
归根到底,文化是要适应物质发展的需要的,是要随着物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绝对是有问题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
说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现在还停留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后影响阶段,在向现代民主,平等,自由的文化道路上发展。
这条路崎岖坎坷,太难走了。
中国的封建文化对现代民众有哪些影响呢?
一.难以接受新事物,尤其是新思想。
这是民众心理的现实反映,也是统治集团统治的需要。
二.没有自我。
中国是忠孝文化,对君主忠,对长辈孝,唯独没有个体文化。
中国人一生是为别人
而活,不是为自己而活,到现在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才开始萌芽了。
三.没有主见。
中国人最愚昧,也最容易被煽动。
中国人喜欢人云亦云,这是中国人没有主见的表现。
当然,这是被设计的。
被统治集团通过各种手段设计和操纵的。
四,没有社会责任感。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从心里面接受,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社会责任感。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觉得这社会不是自己的社会,大家之所以做一些善事是出于人性的本能,
但是上升不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
五.渴望改变又惧怕改变。
渴望改变是出于改善自己的本能,惧怕改变是因为改变成本太大。
六.对个别事物的狂热需求。
压抑的越狠,爆发的越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