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合集下载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报告

• • •
• •
• 9.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持什么态度?( ) A.全盘接受 B.都是过时的文化,全盘否定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不接受也不否定 • 10.你平时接触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多选)( ) A.自己去主动查阅学习 B.电视或网络 C.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讲述 D.通过观看或参加文化活动 E.翻阅书籍 F.老师上课介绍 H.从朋友的交谈中 I.其他 • 11.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你学习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A.世界全球化,外国文化的冲击 B.中共传统文化不能与时俱进 C.个人没有时间学习 D.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繁琐,不感兴趣 • 12.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 A.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 C.可有可无 D.有消极作用 E.其他 • 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 )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很难说 D.不乐观 E.很悲观 • 14.当代大学生的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最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 A.开展宣传活动,呼吁大家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B.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 C.自身多于传统文化接触 D.政府制定完善法规,采取强硬措施保护传统文化
调查对象及所占人数比例
调查问卷
• • • 1.你就读于哪所学校?( ) A.陇桥 B.财大 C.博文 D.外语 2.你能说出传统节日吗?并清楚知道他们的具体农历时间吗?( ) A.全部都能知道 B.有些知道 C.不怎么知道 3.对于四大名著,你?( ) A.都没有看过 B.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 C.多次看过 D.都看过 E.部分看过 4.下面列举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你感兴趣或认同的有哪些?( ) A.诗词曲赋 B.民族音乐曲艺 C.书法国画 D.对联灯谜 E.其他 5.你认为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多少?( ) A.深入的了解 B.一定程度的了解 C.基本不太了解 D.知之甚少 6.你认为造成大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 ) A.自己不喜欢 B.课业负担繁重,没时间了解 C.觉得没用对生活帮助不大 D.了解途径少 E.整个社会大环境不重视 F.学校课程设置不重视 7.你觉得大学是否必要把如何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开成一门课程?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8.你更热衷于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 A.两者 B.中国的传统节日 C.西方节日 D.都不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及思考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及思考

****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院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6年5月30日摘要:经过近段时间就青年(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关心,但认知的程度非常有限,接受态度不积极,很多的人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不清楚。

其主要原因有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社会价值出现差距、教育体制欠缺、青年学生缺乏有效的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等。

这种情况警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调整政策,创造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就青年个人而言,他们追求新鲜感,追求新事物,喜欢过洋节日,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慢慢淡化,但是作为炎黄子,传承是他们的使命,我们需要重新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字:青年中华传统文化态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对当代青年也产生了影响,使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出现了很大变化,部分青年出现了忽略传统文化的倾向。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是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之一,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却出现了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本文以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思考其原因,以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唤醒广大青年,乃至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容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2015年11月6日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作者:***摘要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开放后的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人,尤其是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文化失衡的现象。

此次调查正是针对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思想形态特点,进而改革教学方法,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教育、弘扬正文: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张海鹏、臧宏在《中国文化论纲》中指出,“文化”最宽泛的概念理解,指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能力及由此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从历史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造成了一次致命的冲击;毛泽东虽然曾经指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并强调“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由他所倡导和发动的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又给儒家造成了一次致命伤。

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

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

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丰富多彩的瑰宝,它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深厚内涵和巨大魅力。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后感,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道德与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们的修养和道德要求。

《论语》中的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对于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在学校和社会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底蕴,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古代,中国人民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比如,在科学方面,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贤留下了众多有关天文、地理、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发现和贡献。

在文学方面,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世人所称道。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多样性。

凭借着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自豪并继承发扬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传达给我了尊重和包容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和包容不同的意见是重要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人身权利。

我们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关心他人,帮助弱势群体,切实解决社会问题,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在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保持文化的鲜活与传承。

通过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我对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个千年文化古国,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基础。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它的丰富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奋进力量。

我们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了掌握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我们以辽宁省六所高校部分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80年代,国人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几次论争。

90年代后,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问题,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国学热),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文化冲突的焦点。

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更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只针对大学生群体,调查对象为沈阳市六所高校在校大学生。

采取团体施测形式,文理科生兼顾,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4份,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问卷共包含35道题,27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总体认知情况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一般。

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6%的人对传统文化了解非常深入,81%的人了解程度一般,13%的人不了解。

总体上看并不理想,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2、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76%的被调查者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20%的人兴趣一般,4%的人不感兴趣。

[整理版]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整理版]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内容繁多。

我要讲的“诗词”。

诗词可谓是中国给予民族和世界的一大财富,即使说这是中国的国粹也不为过。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

无论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美满生活的向往,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心境,又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天情怀,都让人咀嚼再三,回味无穷。

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典。

然而当今,虽说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些诗词,却鲜少有人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特别是如今的大学生,每天在英文辞海中钻研的死去活来,却对这中华传统文化至宝相敬如冰。

是当代大学生对这悠远的传统文化提不起兴趣?还是快餐式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已经缺少那种能够定下心来,心平气和的读一卷诗,唱一首词的心境?为此,我特意在身边的同学周围做了一份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有89%的大学生喜欢或很喜欢古典诗词,其中,想学习的或是非常想学习的占80%。

虽说从这个数据来看还是挺可观的,但是下面的一组数据将让人大跌眼镜。

在以上喜欢或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大学生中,仅有4%的人认为自己平日大量阅读诗词,而近有半成的人坦言自己自从跨进了大学的门槛之后就从来没有阅读过任何诗词。

我觉得,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伴随这祖国的文明跌跌荡荡走到了如今,从来没有因为任何硝烟或战争而停滞,即使是在最血腥的侵略年代,也能出现许多像“五年碧海帆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欣将残骨理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优秀革命词句。

为此,我不禁思考,当代大学生既然仍然爱戴我们祖辈留下的灿烂遗产,为什么却对诗词的认知和阅读如此稀薄?为什么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这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深奥?我在被调查的一些大学生中挑了几个人问了些许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1. 大学生活过于繁忙,忙着学习,忙着参加各种兴趣班,忙着找工作,忙着谈恋爱,忙这忙那,实在挤不出时间去看看些许的古诗古词。

小论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小论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小论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其自古以来传承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

这笔令人惊叹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去学习。

而当今的青年一代又是怎样看待我中华传统文化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正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的开课期间,我们需要做一次课程社会实践,并需要对此总结实践报告。

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去进行调查研究: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在制定调查计划时,我们小组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有关于传统文学的,有关于传统艺术的,亦也有关于传统习俗的……为此我们提了不同方面的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去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当代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学的阅读接受情况,结果并不理想,我身边的同学们确实读了许多传统文学,但其中大部分是外国名著,真正阅读比较多的中华传统文学也不过只剩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而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学名著却有很多青年甚至未曾听说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多少人读过哪怕一卷完整的《史记》?很少很少。

有多少人阅读过甚至只是浏览过古代文人们奉为高镍的四书五经?很少很少。

又有多少人能够流利的诵读美丽的诗与词?真的不多啊!每每看到这个调查结果,我的内心总是泛起一股深沉的悲凉……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学的承载者就是那一个个意蕴深远的方块字,只是简简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作者的精神境界与情感世界,这是一种伟大的痕迹。

在现今的青年们争相去阅读外国名著而视中华传统文学如无物时,我多想告诉他们:那美丽的方块字在哭泣!为了那遗失的美好、不被重视的辉煌而泪流!我无法强制每个青年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学,但我衷心的希望着每一个新时代的青少年能更注重对传统文学的阅读与学习。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当今社会,青年一代想要走的更远,不妨拾起曾经放下的中华传统文学。

他所特有的韵味与深沉的历史感会给与不由自主浮躁了的青年们心灵的安静与平和,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他也会给与迷失在人生道路上的青年醍醐灌顶般的警醒与教导;他更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学习……中华传统文学中充满了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去学习的人生智慧。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如电影、音乐、时尚等对青 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可能导致他们 对传统文化产生疏离感。
学校教育因素
01
课程设置
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 到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02
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过于刻板或未能与实践相结合,可能导 致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
家庭因素
02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主动学习并参与相关活动。
02 认为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 响。
消极态度
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与现代社会脱节。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缺乏兴趣,认为没有实际 意义。
对传统文化持有偏见,认 为其与现代价值观相悖。
无所谓态度
对传统文化持中立态 度,既不感兴趣也不 排斥。
自我探索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也会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 度和认知程度。
提高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
05
认知程度的途径
强化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01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 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 传统文化知识。
02 增加传统文化教材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孩子阅读经典 、学习传统艺术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 化。
鼓励青少年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和社团
参加文化活动
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国画展览、传统音乐演出等, 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加入社团组织
支持青少年成立或加入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社、国画社、戏曲社等,让他们在 社团中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 02 年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和途径日益增

毛概报告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

毛概报告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一、什么是传统文化“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逐渐先进,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新颖的数码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常见的电子产品。

如今又很多青年因为手机电脑的普及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因为玩游戏而导致生理疾病引起猝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高中生中国文化读后感

高中生中国文化读后感

高中生中国文化读后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化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首先,学习中国文化使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

通过学习古代的文献和史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例如,学习秦朝的统一战争、唐朝的盛世文化和宋朝的科技创新等,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中国文化强调“仁”,即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关心他人,而且还要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德和道德,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同时,中国文化也对我培养了审美和艺术的兴趣。

中国的文化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我了解到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和技巧,进一步培养了我的艺术眼光。

而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则给了我更多的艺术享受和表达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美好与愉悦。

此外,学习中国文化还让我意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在古代就与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物品和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而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科技成就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中国的发明和科技革新也对西方世界有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我也明白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今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全球化的冲击,很多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更好地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

总的来说,学习中国文化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了解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艺术,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国家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对世界其他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尊重传统礼仪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这对青少年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礼仪,如尊敬长辈、懂得谦和、重视纪律等,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

三、培养孝道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关心。

这一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孝道精神,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长辈,并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青少年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学习书法可以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的鉴赏力和绘画能力。

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德,如诚信、勤俭、忍耐等。

通过教育青少年这些传统美德,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具备这些美德,青少年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六、提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传统文化不应该与现代教育相对立,而应该相互融合。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起来,使得青少年能够既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推广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八、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尊重传统礼仪、培养孝道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等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看法

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看法

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看法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化。

它包括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1.2 传统文化的价值(1)传承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传承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塑造民族品格。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忠诚、孝顺、仁爱、诚信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体现。

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这些优秀品格,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3)促进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

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1 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我们要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我们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倡导文明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2 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在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我们还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3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对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对于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陈旧观念和落后习俗,我们要坚决予以摒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 1、在宣传旳广度与力度 方面要加强,以营造更主 动旳节日气氛;
▪ 2、在宣传上要注重弘扬 民族文化,突出文化旳内 涵;
▪ 3、将老式节日定为法定 节日。
(二)对老式文化其他各个方面旳某些提 议与意见:
▪ 1、国家和地域应注重老式文化旳宣传,并开展 相应旳活动,让人们对老式文化愈加了解;
▪ 2、不但在电视广播上,在互联网、报纸杂志等 等传媒中也要注入更多旳老式文化元素,让广大 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对老式文化愈加了解;
三、调查成果分析
您觉得自己了解中国老式节日旳由来,习俗和意义吗?
调查显示只有 18.09%旳学生比 较了解,有 77.66%旳学生表 达一般,我们大 多数旳青年学生 是不太了解中国 老式节日旳由来, 习俗和意义旳。
假如学校开设有有关老式文化旳选修课, 您旳态度怎样?
四、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青年学生具有他们有着这个新时代旳特 点,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早熟 又不成熟,有着强烈旳求知欲和可塑造力, 渴望追求新事物。而中国老式文化不论是 传播方式还是存在旳形式并没有与时俱进, 老式文化在某种形式上不具有新事物旳特 征,所以老式文化无法满足他们旳需求, 吸引不了他们旳爱好。
(二)客观原因
▪ 1、家庭观念旳影响 ▪ 2、高校老式文化教育
旳缺失 ▪ 3、社会现实旳影响 ▪ 4、西方文化旳冲击和
市场经济旳影响
五、提议与意见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青年对中华老 式文化旳态度和认知程度,青年们存在旳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旳某些深思。对此, 我们旳措施提议如下:
(一)对老式节日旳宣传旳 某些提议与意见
调查目旳
了解青年对中华老式文化旳态度和认识, 并根据研究资料旳整顿分析,有针对地提 出有关旳提议与意见,让青年对中华老式 文化有正确旳态度和认识,更充分地了解 中华老式文化。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即有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孔孟文学、法家思想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传统文化也应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区分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与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值得传承的数不胜数,“先义后利”、推崇“仁爱”原则,讲求和陸相处、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守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德至善”、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廉洁自律、宽厚待人等至今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并体现在方方面面。

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有缺乏平等性。

人人无法实现平等,甚至裹小足打压女性人格尊严。

当今拜官主义拜金主义也是盛行。

第二个弊端是缺乏科学精神,不利于时代科技创新。

第三个弊端是缺乏法治观念,“潜规则”盛行,严重败坏社会道德与公共秩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人们地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地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地优秀文化传统,加之以上种种历史地原因,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地精粹,在他们地文化记忆中,更多地是对它地否定与批判,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地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这一令人堪忧地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地政策及相关法令,并将其与当前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推广普及教育,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但总地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关这方面地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而另一原因,既是最重要地,也是最易被忽视地,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地道德价值,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地。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现状数据调查与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现状数据调查与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现状数据调查与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进行数据调查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首先,从数据调查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并不乐观。

根据一项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余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很低。

其次,从数据分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青少年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三是缺乏有效的传播方式。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三是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如网络、电视、报纸等。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并不乐观,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5篇)

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5篇)

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5篇)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篇1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

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

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

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

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演讲稿

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演讲稿

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一重要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积淀,是文明的传承。

它包括了我们的语言、习俗、艺术、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可能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不深入。

那么,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多元的、包容的、创新的。

首先,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了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了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其次,传统文化是包容的,它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汲取其中的精华,充实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修养。

最后,传统文化是创新的,它并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和形式上,而是能够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交流,让青年人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青年人的生活。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走向世界。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人心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谢谢大家!。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解读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解读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摘要:论文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太度和认知程度。

进行了社会调查、查看文献等一系列的方法。

通过对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大学生心中的传统道德、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集的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明白了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分不清,在对传统文化以中医四诊为例的调查中,有20%的大学生并不清楚中医的四诊为望、闻、问、切。

然而以清代科举考试是为例的调查中,还有11.25%的大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在通过乡试、会试后还应参加殿试;有1.25%的学生不知道获第二名的为榜眼。

得出了“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去从现在开始去认真的读我们一直没有正经读过的东西,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不要急着高谈阔论,也不要把它当作资本与荣誉,而是用心去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更应该学着去保护,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的结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调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正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青年一代,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面对的这样一种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倒金字塔形状的格局,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做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传承我们祖先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分析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家庭观念的影响 2、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的缺失 3、社会现实的影响 4、西方文化的冲击和 市场经济的影响
五、建议与意见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青年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青年们存在的 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深思。对此, 我们的措施建议如下:
(一)对传统节日的宣传的 一些建议与意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 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 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 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 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 化等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青年学生具有他们有着这个新时代的特 点,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早熟 又不成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可塑造力, 渴望追求新事物。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 传播方式还是存在的形式并没有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在某种形式上不具备新事物的特 征,因此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
(二)客观原因
调查目的
了解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并根据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有针对地提 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让青年对中华传统 文化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更充分地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
一、研究背景
本文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 青年学生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 认知程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思考 分析。 发现他们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还是比较好,比较正确的,但有些的态度 不够积极和端正。因此就青年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吗? 调查显示只有 18.09%的学生比 较了解,有 77.66%的学生表 示一般,我们大 多数的青年学生 是不太了解中国 传统节日的由来, 习俗和意义的。
如果学校开设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 您的态度如何?
四、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3、传统文化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及时为传 统文化注入一些新元素、新创意,以吸引 青年学生的兴趣; 4、可以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编入教科书中, 让学生学习,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方面的 知识;
总结
这就是我们根据这次的调查,所提出的一 些建议与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实施, 让广大的青年朋友们慢慢的喜爱上传统文 化,改变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态度,提高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尽管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有着积极、 消极、不端正等不同的态度,青年对中华 传统文化在认知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都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只有慢慢熏陶, 长期浸染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那别有的一 番韵味。
1、在宣传的广度与力度 方面要加强,以营造更积 极的节日气氛; 2、在宣传上要注重弘扬 民族文化,突出文化的内 涵; 3、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 节日。
(二)对传统文化其它各个方面的一些建 议与意见:
1、国家和地区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并开展 相应的活动,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 2、不仅在电视广播上,在互联网、报纸杂志等 等传媒中也要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广大 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