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6、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
7、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
8、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9、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
10、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
1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
1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16、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17、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
18、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
19、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
20、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
(√)
2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
2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
24、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
2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2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
27、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
28、在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是绵羊。
(×)
29、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
31、超额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
(√)
3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
34、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
35、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
36、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
(√)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
38、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
3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
40、整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
(√)
4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
42、股份公司的形成属于资本积聚性质。
(×)
4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44、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
45、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
46、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
47、W’…G’•G-W…P…W’…G’表示的是商品资本的循环。
(×)
48、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
49、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与生产时间是相互排斥的。
(×)
50、缩短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和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能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
(√)
51、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
52、固定资本物质损耗仅仅是因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而引起的。
(×)
53、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
5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
55、从垄断价格的形成过程来看,它是由垄断组织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人为地制定出来的。
这意味着垄断资本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
56、金融寡头是垄断组织的指挥者和操纵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
57、资本积累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高度集中必然会产生垄断。
(×)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
59、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
60、资本积累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高度集中必然会产生垄断
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A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B )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4、广义的生产关系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 A )
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资源配置
6、社会生产方式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
8、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是( A )
A、商品经济
B、产品经济 C. 传统经济 D、现代经济
9、社会分工是指( B ) ?
A、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B、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企业内部的分工
D、企业内部不同工种之间的劳动分工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11、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B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C )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16、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C )
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17、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8、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的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的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保持一致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商品是交换的劳动产品
C、商品必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20、商品的两个属性是( A )
A、交换价值与价值
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与价值
D、生产与消费
21、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D )
A、社会属性
B、物质属性
C、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
2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B )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成比例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2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2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C )
A、生产商品的不同劳动
B、生产商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6、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27、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8、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C )
A.货币流通速度(反比)
B.货币周转次数
C.商品价格总额
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
29、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0、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3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C)。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纸币的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32、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33、在信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34、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A)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35、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A、观念上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金属货币
D、纸币
36、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3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38、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39、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D )
A. 全部剩余价值
B. 租金
C. 平均利润
D. 超额利润
40、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C )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D.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4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D )
A、人口的绝对增加
B、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42、表示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C )
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
D、年剩余价值率
43、可变资本是( A )
A、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货币资本
B、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C、货币资本
D、生活资料
44、借贷资本的利息通常( B )
A、高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低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C、等于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D、与职能资本家的利润无法比较
45、绝对地租的来源是( A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C、土地的优劣差别
D、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余额
46、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C )
A、银行资本家自由资本的平均利润
B、银行资本家借入资本的平均利润
C、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银行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47、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地,( B )
A、需缴纳较高的级差地租
B、需缴纳地租
C、不需缴纳地租
D、需缴纳实物地租
48、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 B )
A、货币转化为资本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成为商品
D、价值转化为剩余价值
4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B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运动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0、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 D )
A、雇佣工人工资
B、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差
C、产品的全部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5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 A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D、基本不变
52、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 D )
A、生产成本
B、垄断价格
C、企业利润
D、生产价格
5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与( A )
A、价值规律
B、简单的商品流通
C、剩余价值规律
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54、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B )
A、 c
B、 v
C、 m
D、 v+m
55、股票价格是( B )
A 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C、和股票票面额完全一致
D、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56、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D )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57、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58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其依据是(C)。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59 、表示一年里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C)。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年利润率
60 、生产资本循环的公式是(B ) 。
A、G—W…P…W′—G′
B、P…W′—G′——W…P
C、W′—G′——W…P…W′
D、W…P…W′—G′——W
61 、加快资本周转之所以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根本的是因为(B )。
A、预付资本数量增加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
62 、产业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借贷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借贷资本、职能资本
63 、折旧是用于(B )。
A、补偿耗费的可变资本
B、补偿耗费的固定资本
C、补偿耗费的全部资本
D、补偿预付的全部资本
64、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C)
A、G -W -G'
B、G -W…P…W' -G'
C、W' -G'•G -W…P…W'
D、P…W' -G'•G -W…P
65 、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D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66 、资本周转的速度与(C )。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6 7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68、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C )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69、垄断组织建立的根本目的是( B )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联合起来推销商品
D、消除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7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D )
A、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B、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C、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
D、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71、垄断低价一般是(B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72、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 A )
A、单个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
B、.单个私人资本代替了社会资本
C、私有资本代替了公有资本
D、资本分散化代替了资本集中
7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C )
A、银行资本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74、垄断高价一般是( A )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75、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D )。
A、自由竞争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垄断
76、在金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生产、流通、运输、保险、银行企业的联合组织是( D )
A、卡特尔(Cartal)
B、辛迪加(Syndicat)
C、托拉斯(Trust)
D、康采恩(Konzarn)
77、股份公司是( B )发展的产物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社会信用
D、个人信用
78、从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A )
A、已经走到了社会主义的门口
B、能永恒发展
C、已经灭亡
D、发展趋势不明显
79、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80、生产资本可分为:(A)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C、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
D、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