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2节 力的合成》word教案 (2)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新版)沪科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第二节 力的合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效理念,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

2、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共点力的合成3、了解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角度关系。

4、理解分力、合力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等效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辨析,认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结果的互评,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二)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实施与结果分析2、合力的范围[教学用具]力的合成实验板、图钉、橡皮筋、棉线、白纸、直尺、弹簧秤、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按小组顺序提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包括自身想到的问题,并且让所有同学标记在自己的学案上,以备共同讨论交流展示。

师:我们按照学案上学习内容的顺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1、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两个力 或者多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课件呈现):既然它们是等效的,就应该可以等效替代。

什么是等效替代呢?生回答:当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代替多个力,这就是等效替代。

结论:只要我们关注的效果相同,物体的受力就可以等效替代。

师:对于这里谈到的力我们物理上给了定义,即合力与分力。

2、生自主展示: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 这个力F叫合力, 那几个力 叫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叫力的合成。

思考:我们能否孤立地谈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什么?生回答:不能。

因为合力与分力单独谈无意义。

——点拨3、两个力方向相同和相反,即夹角分别是0°和180°时两力的合力是多少? 21合12F F F -=合(大减小)——齐答4、师:若两个力成任意的一个夹角,如何求合力?请大家根据课前的预习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理解分力、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橡皮筋、细线、大头针、木板、白纸、多媒体课件等.互动准备:将学生分为八大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如果那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开始不管对错),课后给予相应的奖品鼓励,鼓励刺激同学们参与教学课堂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示:谚语“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提出问题1:是不是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呢?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物理学的角度辩证的领悟古人的智慧“人多力量大”——力的合成(板书课题)活动一、课前利用板凳组织一个实验转换图片展示于PPT上:(1)两位女同学先抬起一板凳.(2)一位男同学搬起同一板凳到相同的位置.提出问题:男同学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位女同学一起产生力作用效果有什么共同点呢?活动二、展示图片: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

提出问题:一群人与大象作用效果是怎样关系呢?教师引导:既然一群人与大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两位女同学与男同学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每一个人的作用力与大象的作用力,两位女同学的作用力与男同学的作用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7.2力的合成-教案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7.2力的合成-教案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理解合力的概念。

了解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性。

3.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的合成情况。

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二、方法与过程: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2.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3.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试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求知欲。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2.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替代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如何描述力?力的单位是什么?2.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

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抬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抬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①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怎样求出两个力的合力:1.小车同时受推力F1和拉力F2的作用,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2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2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二、设计理念在已有力学知识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器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并且实时投屏展现给学生观看,直观的明确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况。

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并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

(2)在关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3)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通过试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求知欲。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为选学内容,学生在第六章的基础上对力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生活中处处都有力的存在,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在这些知识铺垫的基础上,通过最简单的现象来认识合力大小与方向是怎么确定的,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通过实验得出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难点: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代替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

关键:使用多媒体器材,投屏软件,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对知识点体会更深刻。

六、教学课时本节课共设1课时七、教学准备弹簧、支架、彩笔、滑轮、手机、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蚂蚁搬家小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如图一群蚂蚁能拖动树叶;两只手指可以随意挪动树叶。

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观点、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师:树叶受到的力不同:两只手指对树叶施加的作用力,一群蚂蚁对树叶施加的多个力作用效果相同:树叶移动;也就是:两只手指对树叶的作用力与一群蚂蚁对树叶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2节 力的合成 教案

《力的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2) 学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实验的探究方法;(3) 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4) 会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探究,学会怎样求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等效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替代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等效代替法.【课前准备】橡皮筋、细绳、滑轮、钩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这只甲克虫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这台发动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船帆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二、讲授新课(一)、合力与分力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F是F1F2的合力;F1F2是F的分力(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如图,车受到拉力F1和推力F2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那么拉力和推力的合力是多大呢?如图,悬在空中作业的工人同时受到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

重力和拉力的合力又该怎样计算呢?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怎样求合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一下。

2、实验探究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实验器材:橡皮筋、细绳、滑轮、钩码(2)实验步骤:1、橡皮筋原长AE,它在同方向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长到AE′,记录下此时F1、F2的大小和方向。

说明:弹簧原长为AE,受力后伸长为AE′,钩码每个重1N。

F1=2N ;F2=1N,两个力方向一致,水平向右2、橡皮筋原长AE,它在两个方向相反的F1、F2作用下伸长到AE′,记录下此时F1 、F2的大小和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力的合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力的合成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力的合成这一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合力的概念: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合力。

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矢量加法法则,即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学习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分解、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用合力来代替。

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力的合成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力的合成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灵活应用。

2. 教学重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合成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力的合成的生活实例,如两个人共同搬一块石头,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合成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合力的概念,解释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用合力来代替。

3. 方法讲解:讲解力的合成方法,即矢量加法法则,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力的合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力的合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力的合成方法的掌握程度。

6. 应用拓展:讲解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力的分解、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等。

六、板书设计1. 合力的概念。

2. 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它们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5N。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2N、3N和5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1. 了解力的合成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够运用该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一起拉一辆车,车不动,两人拉车的力相互抵消,引出力的合成概念。

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而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两个力来代替。

3. 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图形,讲解定则的原理及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拉扯绳子、推动物体等,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合成与分解1. 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而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两个力来代替。

2. 平行四边形定则:(1)原理: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它们的向量首尾相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2)应用: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夹角,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夹角为30°,求它们的合力。

2. 答案:合力为10N,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2节,主要讲述力的合成。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合力。

3. 能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合力。

3. 让学生能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力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图示。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见到的力的合成现象,如两个人共同搬一个重物。

2. 讲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合力是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3.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合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合力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给定的力的合力。

6.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合成图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8.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题目2:已知一个力的方向和大小,求与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答案:题目1:合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

题目2:与给定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合成方法和技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环节,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理解力的合成概念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 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7.2节,主要讲解力的合成。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即平行四边形法则;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合成概念和原理,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难点:力的合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力的合成模型。

学具:笔记本、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合成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单独力作用于该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3. 讲解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力的向量相加,其结果力的向量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4. 演示力的合成模型:用力的合成模型展示两个力的合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5.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力的合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力的合成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力的合成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的合成概念: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单独力作用于该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力的合成原理: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向量相加,其结果力的向量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力的合成方法:1. 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合成的力;2. 将力的向量画在纸上,首尾相连,构成平行四边形;3. 测量对角线的长度,即为合力的大小;4. 确定合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 7.2 力的合成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7.2 力的合成教案 (新版)沪科版

7.2 力的合成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7.2力的合成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教案:7.2 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力的合成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包括:1. 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合成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方法的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概念的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绳子、测力计、小车等)、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力的合成演示仪,了解力的合成现象。

2. 讲解力的合成概念:通过示例,讲解力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概念。

3. 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力的合成:1. 概念: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2. 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互为逆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它们的夹角为3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10N。

2. 题目:一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4N和5N,它们的夹角分别为30°、60°和90°,求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

答案:合力大小为6.8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力的合成现象。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教案(新版)沪科版
5.创新与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重要性和应用,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力的合成”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力的合成”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并能够用正确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合力和分力。
2.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运用合力与分力的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如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或者判断一个力的分解。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并能够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物模型: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可以亲手触摸和操作,增强对知识点的感知和记忆。
4.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件和练习题,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同时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和答疑。
4.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解决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问题,展示出创新实践的能力。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第2节力的合成word教案2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第2节力的合成word教案2

7.2力的合成4、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

船帆的推力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的分力。

5、数只蚂蚁对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对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壳虫的力是蚂蚁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力的分力。

力的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

现在,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

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出来。

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这个拉力F多大?实验发现F=F1+F2通过实验可知,力F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练习:(1)同一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20N和40N,它们的合力是方向:(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是200N,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80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方向是。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1。

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2,此时弹簧伸长。

这时我们读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然后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2 (新版)沪科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2 (新版)沪科版

3. 力 的 作 用 效
起一桶水,两个
5 分钟

小朋友一起也可
以把桶提起,那 思考,引起兴趣
么大人和两个小
朋友
用力的作用效果如
何?
1.讲解:如果一个力
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
共 同 作 用 的 效 果 相 听讲、明确方法
合力的概念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 完成练习
几个 力的合力。合力 巩固新知
10 分钟
的定义运用了“等
3
2 分钟
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实现班级安全教育的三结合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 一、班主任是实现班级安全教育三结合的中枢。 班级安全工作是通过学生的习、活动劳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计划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班主任是组织和发挥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实现安全目标,做好班级工作,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的核心力量。班主任是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要制定班级安全工作目标,与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共识。二要落实班级安全教育的内容,这是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的保证。三要强化班级安全教育的过程管理,这是实现班级安全目标,使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增强实效的关键。 二、只有实现三结合,才能形成班级安全教育力。 班级安全工作是由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进行的。要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主任必须与各科教学、班队活动成教育合力。家庭相结,形 与任课教师的学科教结合 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科任师把握学科特点,延伸教材内涵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而达到科、稳定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要强化结合意识进步使每二是要位教师以安全育为已任;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安全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改进的形式和方法,把安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班主任和科教师的联系,统一目标严格要求齐抓共管,以增强安全育人的效果。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少队组织作用,开展好自主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中自我认识我体验,自感悟教育。要做好这一结合,要在传统的活动中有机地穿插渗透安全教育,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交法》未成年人保护通法》等规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地编排一些节目,让学生在看演出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二要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与经常训练相结合,如主题活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逃生自救演练、学校是我家,平安靠大征文活动等;经章常性训练:每期组织一项雏鹰争活动,举行一次消防知识手抄报比赛,办一期用电常识黑板报等。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家长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是构成学生接受班级教育的基础。家长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学生本人,而且还影响到班级整体面貌和教育效果,因此班级安全教育必须与家庭相结合。要做好这一,是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办好学校提是发挥高家长的安全育人素养。二家校联系卡的作用,做好访工,主动与家长联系配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汇报在校表现统一教育要求,增强教针对性和实效。三是定期举办讲座,有目的地请家长的教育思想参与,从而端正家,求得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整体育人氛围。 班级安全教2安全稳定工作,是班级育总结顺利开展教育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稳定的班级,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为此我班以对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并在教育基础上普遍开展了安全检查和建章立制工作。现将我班安全教育工作如下总结: 一、抓安全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我班对安全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抓不懈。一是从平时的安全教育入手,消除思想上的隐患。每学期开要讲安全在给家长一;放归宿假、寒暑时,封信也强调安全;同时加对学生平时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充分利用板报、电视广播宣传安全常识;利用班会讲安全。二是加大检查力度,不留死角防范于未然。本期我多次对教室、寝学生活动场所的每一角落,个电源开关、,发灯头、插座进行了全面检查现问题当场解决,对破损的电源开头、灯头及时更换。三是明确责任建立规章,狠抓落实。班上发动同学个参与,按区域划分了责任对教室、寝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等易发生火灾

【文库精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2 (新版)沪科版

【文库精品】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7章 第2节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2 (新版)沪科版

2.惯性
什么? 3. 一个大人可以提
3.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起一桶水,两个 小朋友一起也可 以把桶提起,那 么大人和两个小 朋友 用力的作用效果如 何? 1.讲解:如果一个力 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 共同作用的效果相 听讲、明确方法 完成练习 巩固新知 思考,引起兴趣
5 分钟
合力的概念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 几个 力的合力。合力 的定义运用了“等 效”的思想。
10 分钟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
同一直线上二 力的合成
2.说明等效替代是物 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解 决 问题的方法。 要学生自主探究课本 105 实验,提示参照 图 6-18;比较当两个 力同向时的情况下, 合力与这两个 分力 之间的大小与方向的 关系。然后比较当两 个力反向时的情况下 合力与这两 个分力之 间的大小与方向的关 系。要学生在数据收 集与填写之 后,分析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 的两种情况。学生完 保持橡皮筋的伸 长在弹性限度之 内。
本节知识点
引导学生总结 知识,形成知识 网络 讨论总结知识
小结
力的合成 3 分钟
1. 复 习 本 节 内 作业与预习 作业 容 2. 补 充 作 业 上 交 3.提前学习
完成作业 2 分钟
教后小结
让我 是 可 这 , 作 工 ,知 解 须 必 中 作 工 多 很 了 道 知 些工 这 为 因 西 东 的 楚 清 须 必 , 道 们对 我 到 响 影 接 直 , 坏 好 理 处 的 作 部经 险 外 意 , 且 而 。 量 质 的 务 服 户 客 很大 我 了 予 给 也 中 作 工 在 雄 健 卓 理 去一 多 很 我 了 给 也 , 持 支 和 心 关 的 会。 机 的 习 学 等 损 定 勘 查 , 保 承 线 个月 三 间 眼 转 安排 被 我 后 10日 年 , 了 去 过 。在 在 现 直 一 , 习 学 部 险 车 非 到 作的 工 门 部 个 整 解 了 是 也 要 主 险 车 非 并也 操 作 工 务 内 种 各 , 序 程 ,续 保 承 : 作 操 的 单 简 些 一 了 行 进 非车 和 事 同 门 部 了 到 得 。 等 赔 理 , 保 和帮 持 支 力 大 的 雄 继 李 理 经 险 习查 学 线 一 去 多 很 了 到 得 , 且 而 。 助 习会 学 的 等 保 承 赔 理 损 定 , 勘 锻 到 得 多 很 益 受 我 让 , 机炼 些工 一 理 经 雄 继 李 到 得 且 并 。 会 机 的 ,尤 法 方 情 事 理 处 和 导 指 的 中 作 经理 李 , 时 足 不 的 做 我 中 作 工 是 其 己懂 自 到 会 体 正 真 我 使 , 导 指 肃 严 的 高西 提 待 有 , 了 少 太 西 东 的 得 得到 中 作 工 常 平 在 是 正 也 。 了 多 太 地让 渐 逐 , 助 帮 和 心 关 的 人 多 么 这 了 有 我 ,加 野 视 的 面 全 加 更 个 一 了 。 式 方 务 服 户 客 为 的 业 专 以以 总 我 , 前 这半 过 经 但 懂 , 解 了 很 对 己 自 为 让我 , 习 学 的 车 非 和 险 外 意 在 年 涵。 内 的 字 个 两 这 ” “ 到 解 理 加 更 ”很 人 险 保 “ 的 正 真 个 做 到 觉 感 各方 备 具 们 我 求 要 他 为 因 , 易 容 不 察力 洞 场 市 锐 敏 有 要 , 识 知 的 面 心己 的 折 挫 败 失 对 面 于 敢 颗 一 有 要 , 能 的 自力 升 提 习 学 持 坚 有 要 且 而 , 等 。 年的 半 这 过 经 了, 晰 清 更 脑 头 觉 感 我 , 后 习 学 分发 充 能 己 自 望 希 了 确 明 更 标 目 国保 中 保 人 为 , 力 能 的 己 自 挥 谢人 感 次 再 。 量 力 点 一 的 己 自 献 贡 险 持-因 支 的 作 工 我 对 导 领 级 各 险 财 保 持为 支 的 事 同 边 身 谢 感 , 助 帮 和 。 业 专 , 熟 成 更 我 让 们 你 是 :努 信 相 终 始 败;始 失 定 肯 弃 放 但 , 功 成 不 会 许 也 力 握每 把 , 赴 以 力 全 会 我 : 信 相 终 会 机 的 己 自 升 提 和 习 学 次 相信 终 ;始 陪伴 上 路 一 报 回 去 绩 成 的 用 会 我 : 。 过 暖 温 上 路 一 , 人 的 我 乡在 , x年 认真 , 下 导 领 确 正 的 府 政 、 委 县 以人 持 坚 , 策 政 农 三 央 中 实 落 彻 贯 力构 努 观 展 发 学 科 实 落 面 全 , 本 为 国1860万 乡 全 半 上 x年 。 会 社 谐 和 建 占 。 元 成全 完 计 预 值 总 产 生 内 。 长 增 期 同 去 比 %, 的 划 计 年 是x大 x, 名学 一 的 业 专 理 管 政 行 商 工 07级 专业 习 我 是 活 大 的 年 三 。 生 各 高 提 及 识 知 谋生 后 以 为 力 能 面 方 个 方面 治 政 想 思 在 。 段 阶 要 重 的 展 发 。 养 修 德 道 的 秀 优 有 具 ;我 会, 社 品 商 在 的当 大 很 着 有 系 关 需 供 跟 格 价 然就 自 , 候 时 的 化 变 生 发 色 角 需 供 房子 的 在 现 说 人 多 很 。 格 价 响 影 会 说有 能 只 。 高 才 格 价 , 了 少 减 量 应 供 由供 全 完 是 不 并 但 , 理 道 的 分 部 一 。 价 房 的 在 现 了 定 决 量 应 设法 开 面 全 1、 根据 。 懈 不 抓 常 传 宣 制 , 市 早 律 的状 中 集 较 比 员 人 场 市 菜 镇 乡 晨 早 员利 人 门 部 关 相 织 组 镇 和 三 年 去 , 况 ,以 律 法 设 开 场 市 菜 在 晨 早 用 式宣 形 等 料 资 传 宣 放 发 、 询 咨 律 法 。 识 知 律 法 传 一年 间 之 眼 转 作们 工 的 来 一 顾 回 , 去 过 要 将 又 指 和 助 帮 私 无 的 事导 同 导 领 在 际操 实 和 习 学 的 间 时 段 这 过 经 , 下 以下 。 务 任 工 项 各 了 成 完 地 好 较 作 在 人 本 是 结报 总 作 工 个 度 x年 顾 回 作 工 、 一 : 告 辛.克 艰 畏 ()不 作 工 职 本 好 做 力 全 , 难 困 服 学期 一 这 顾 回 ,我,感 得 与 去 失 , 雨 风 的 历 经 所 从 。 多 许 了 悟 会刚 学 中 稍有 在 现 到 懂 不 事 一 的 始 开 大的 很 了 得 觉 我 。 重 稳 熟 成 分 几 会工 生 学 校 入 是 些 ,这 步 进 公室 办 是 , 的 获 收 所 中 形 无 从 后 之 作 。 台 平 展 发 个 一 样 这 我 了 给 **年 , 苒 荏 光 时 的一 首 回 , 了 去 过 要 就 快 很 梭, 如 间 时 千 万 慨 感 禁 不 心 内 , 年 度 年 个 一 过 跨 将 又 间 眼 转 坎回 之 但也 果 战 的 烈 轰 有 没 虽 , 望 首 磨砺 和 验 考 的 凡 平 不 段 一 了 历 经 算 。 :工 读 阅 展 拓 要(word形 式 格 、 一 写 么 怎 结 总 作 )求 式 结的 总 作 工 )、 (一 求 要 印 打 结要 总 作 工 1、 分不 部 何 任 的 中 文 正 , 印 打 A4纸 用 出 超 得 ,得 外 以 框 边 A4纸 左右 下 上 距 边 (页 。 短 截 或 长 接 意 随 为 均 2cm) 有页 应 页 每 2、 作1页 )工 中 居 , 端 底 的 面 (在 码 。 来 起 订 装 当 应 于 多 果 如 划 计 结的 总 作 工 )、 (二 则 细 式 格 :黑 题 标 大 1、 置1行 设 中 居 粗 加 号 二 小 , 体 定 固 为 距 , 后值 、 前 段 。 36磅 标题 级 一 第 2、 、段 前 段 中 居 号 三 小 , 体 黑 : 为 距 后 36磅。 值 定 固 , 1行 单独 均 题 标 有 所 3、 。 写 书 行 占 均为 : 文 正 4、 字0行 2个 进 缩 行 首 号 四 小 , 体 宋 固 为 ;距 后定 、 前 段 , 符 。 20磅 值 标点 字 汉 5、 标准 范 规 的 布 公 家 国 合 须 必 号 符 。 符号 点 标 : 如 符;。 点 标 “ 的 布 公 署 版 出 闻 新 照 按 应 ()… ” “ !?: ,… 、 用 使 法 号 () ” ,.!?:“ 结中 总 作 工 6、 求 要 式 格 下 以 照 按 应 , 表 图 有 如 (1)图 (如图 序 图 A、 下方 的 于 置 名 )及 -等 1、 。 号 五 宋 为 体 字 写 排 中 居 , 的话 要 需 有 B、 明字 说 附 加 下 之 的 名 图 在 可 , 。 号 五 小 宋 为 体 格 (2)表 随文 应 格 表 A、 宋体 为 体 字 表 后 见 先 , 出 给 。 号 五 (如表 序 表 B、 上方 的 于 置 名 图 )及 -等 1、 号 五 宋 为 体 字 写 排 中 居 , ; 分页 若 格 表 C、 方*” 上 右 在 并 写 复 重 应 头 表 , 。 表 续 “ 宋体 : 款 落 7、 0行20磅 为 距 后 、 前 段 号 四 小 , 如 齐 对 右 , 值: 定 固 为 距 行 ○ 二 “ 日” X月 年 九 三四 二 一 、 ○ “ 用 采 字 数 , 。 ”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 内容 结 总 作 工 、 二 求 要 明扼 简 要 词 用 不能 准 须 必 句 造 , 确 明 体 具 、 要 容: 内 面 方 几 下 以 括 包 般 一 。 糊 含 题 )标 (一 标题 式 件 文 1、 容文 内 限 时 、 称 名 位 单 由 般 一 。 成 构 称 名 种 门 X部 《 : 例 总结 作 工 期 学 下 年 。 》 标题 式 行 双 2、 和 标 式 章 文 以 别 分 即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2节力的合成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2节力的合成教案2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重点与难点:1.合力的理解。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展示: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个的因素,即:力的、和。

(二)、抛砖引玉:三国时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称象”:有人向曹操献了一头大象,曹操与众人一同观赏,因为大象生长在南方,北方人见了感觉希奇。

曹操问身边的人,这头象有多重呢?有人说,找杆秤称一称就知晓了。

但是上哪儿找能称大象的秤与提起大象的人呢!又有人建议说,把大象杀了,分成数块就可以称了。

但是,这样虽可以知道大象的重,但活大象却不存在了。

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他向众人说明了他的办法,受到了称赞。

于是,他指挥众人将大象牵到船上,在船上刻下水面所到的位置,再将大象牵出,在船上放石块,直到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为止,然后称出船上每一块石头的重,合起来就是大象的重了。

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学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等效思维法(也叫等效替代法),简称等效法。

众多的石块“将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说明,这些石块对船的作用效果与一头大象对船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大象的重力与船上石块的重力。

第六章以前我们已经使用过一种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

合作探究探究1 :合力与分力1、观察分析课本P106“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①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那么,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②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树叶的作用效果与对树叶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问:图中两水桶各受到哪几个力?请做出力的图示。

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受力示意图:
共同总结出结论: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平行四边
、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请学生作出新课前,小孩提水图片
结合
上演示求多个力的合力的过指出求多个力的合力与求解每两
三、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的

的大小不变,其夹角
°时合力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随夹角的变

方向与两讨论得出结论: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
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
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
进去,就得到其合力。

作出分力大小不变时,改变夹
角作合力的图示。

根据作图得出结论:
保持分力大小不变时,分力间
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引入内容结
合,验证平
行四边形定
则,巩固新
知。

己动手作图
探究,得出
结论,加深

解。

沪科版8年级物理HK下册名师新教案 第7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力的合成

沪科版8年级物理HK下册名师新教案 第7章 力与运动 第2节 力的合成

*第二节力的合成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3.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过程与方法:1.经历合力、分力的认识过程,掌握等效替代法这一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具有初步的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多媒体课件、橡皮筋、钩码一盒(50 g)、小滑轮2个、图钉、木板。

一、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合力提出问题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什么叫合力?多媒体展示数只蚂蚁可以搬动一根木棍,一只甲壳虫也可以搬起一根木棍;多个船帆可以驱动航船,一台发动机也可以驱动航船。

可见,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多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可以互相替代。

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试着归纳出合力的概念。

归纳总结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识引入悬在空中作业的工人同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此时,该如何计算这两个力的合力呢?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怎样求合力?演示实验利用如图实验器材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甲乙丙(1)如图甲所示,橡皮筋原长AE,它在同方向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长到AE′,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力的合成
教具准备用具: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惯性
3.力的作用效果
二、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
三、进行新课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4、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

船帆的推力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的分力。

5、数只蚂蚁对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对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壳虫的力是蚂蚁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力的分力。

力的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如图所示,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

现在,
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

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出来。

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这个拉力F 多大?
实验发现F= F1+F2
通过实验可知,力F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练习:
(1)同一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20N和40N,它们的合力是方向:(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是200N,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80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方向是。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1。

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2,此时弹簧伸长。

这时我们读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然后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

实验发现F= F1—F2
的合力。

实验告诉我们: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1)水桶所受重力是300N,用竖直向上400N的力拉水桶,此时水桶受到合力大小等 N,方向。

(2)耕地时,马的水平拉力是2000N,土地对犁的阻力是1700N,犁受到的合力是,方向。

(3)桌面放一个重力为3N的茶杯,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3N,茶杯的合力是。

例、跳伞运动员背着打开的降落伞从空中竖直跳下,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
力的合力为10N,方向竖直向下。

已知运动员和伞具的总重为800N,求运动员受
到的空气阻力大小及方向。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
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 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向上运动,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物体的重力是8牛,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

3、重为1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物体上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这时桌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牛。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一个力
B、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一个力
C、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D、两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
5、甲乙两人共同对放在光滑地面上的一辆小车有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受到5N的合力向前运动,其中甲用80N的力拉车,则乙用了多大的力?方向如何?
6、有两个力,F1=20N,F2=50N,则它们合力的大小()
A、一定大于25N
B、一定等于25N
C、一定等于15N
D、可能等于15N
7.2 力的合成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课型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入手,通过实验,认真分析得出规律
教学重点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规律教学难点合力的概念,准确地做好演示实验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本节重点是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因此我打算先通过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同学们回忆,然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都能将水桶提起,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力和一个力效果相同,引出本节内容,然后通过实验一步步探究得出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合成规律,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理解该规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力产生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个小孩能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也能提起同样的一桶水;两个小孩能推动一个木箱,一个大人也能推动。

启发学生答:大人的作用力效果和两个小孩的共同作用力效果有什么关系?引出合力分力概念
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合成
(2)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3)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通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公式
2、安排学生自学
自学检测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___,那几个力就是这一个力的
___________。

合力和分力是_________关系。

3、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______。

同一直线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同一直线反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__。

4、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F2,已知F1=20N,F2=30N,当它们方向相
同时,合力的大小是 N。

当它们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是N,方向与(F1或F2)方向一致。

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思考回答
积极思考并回答:大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小孩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阅读自学目标
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单独完成题目并回答
利用实验室器材分小组实验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1F (N ) 2F (N ) 合力F (N )
大小
方向
结论1:
2、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
结论2:
小结: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
当二力相同时 ,方向 ;
当二力相同时 ,方向 ;
当堂检测
1、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 、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 、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F1=20 N ,F2=30 N .它们的合力可能是
A .大小为50 N ,方向与F1相反
B .大小为50 N ,方向与F2相反
C .大小为10 N ,方向与F1相同
D .大小为10 N ,方向与F2相同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为12 N ,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5 N ,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________.
4、向下抛出质量为5 kg 的物体,它所受的重力是________N .若物体在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3 N ,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N ,合力的方向________.
5、一台起重机用59000N 的拉力吊起质量为5t 的货物,则货物所受的合力为多少牛,方向怎样?(g 取10N/kg )
课后作业
同步探究----自我评价
1F (N ) 2F (N ) 合力F (N ) 大小
方向
学生分小组实验并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然后进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小结 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并上交批改 学生课下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7.2 二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2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