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研试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考研加标点专项练习题(原文及部分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加标点专项练习题(原文及部分答案)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答: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吴王濞者高祖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镇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已拜受印高祖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击吴太子杀之於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答: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

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

汉语国际教育考研 古代汉语真题

汉语国际教育考研 古代汉语真题

7、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信欲止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将岁余乃下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解释词义:说读间掉翻译: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有渡过平原,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

信打算停止进军。

阳说客蒯通规劝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

为将数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于是信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度过黄河。

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

”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解释词义:或受尔丧翻译:宋国有人得到美玉,献给子罕。

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进献。

”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够越过乡里,把它送给您是用来免于一死的”子罕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卖出去,使献玉的人富有之后,然后让他回到家里。

9、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性而王者八国。

耳、吾芮、越、鲸布、臧荼、卢绾与两信。

皆檄一时之权变,以诈立成功。

咸得裂土,南面称孤。

见疑强大,怀不自安。

事穷势破,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

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

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翻译:赞曰:从前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中不是姓而封为王的有八国。

耳、吴芮、越、鲸布、臧荼、卢绾和两个信,都能顺应当时的时势,随机应变,凭借权诈和实力获得成功,都得到封地,面向南坐,称孤为王。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简答题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简答题

简答
1.异体字与古今字有何不同?
2.什么是“六书”?
3.简述词的本义。

4.怎样区分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
5.什么是联绵词?
6.什么叫词类的活用?
7.可以辨别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有哪些?
8.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
9.什么是反切?反切的原则是什么?
10.“通假”和传统“六书”中的“假借”有何不同?
11.通假的原则是什么?通假字在读音上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
12.什么是字母?最早使用字母的人是谁?
名词解释
1.词类活用
2.古今字
3.会意
4.偏义复词
5.六书
6.词的本义
7.异体字
8.联绵词
9.反切
10.如字
11.词类活用
12.韵目
13.声调
14.韵例
15.字母
16.韵部
17.仄声
18.阴声韵
19.词类活用
20.古今字
21.会意
22.文言
23.偏义复词
24.叠音词
25.词的引申义
26.双声、叠韵。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

考研古代汉语分类模拟4一、问答题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和今义,并说明其词义变化的类型。

1.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答案:爪牙:古义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相当于“走狗”“帮凶”。

词的褒贬意义即感情色彩不同。

2.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答案: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词义范围的扩大。

3. 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答案:售:古义为“卖出”,今义为“出卖”。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狱: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

词义所指的对象转移。

5. 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答案:恨:古义为“遗憾”“不满”,今义为“仇恨”。

词义的轻重不同。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6. 就①《孟子·梁惠王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②《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③《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④《荀子·劝学》:“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⑤《战国策·赵策三》:“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答案:就:①走近。

②接近。

③亲近。

④趋向。

⑤走上。

7. 引①《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

”②《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③《礼记·檀弓上》:“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④《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⑤王勃《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

”⑥贾谊《吊屈原赋》:“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答案:引:①开弓。

②延长。

③牵引。

④伸长。

⑤遥控。

⑥离开。

8. 因①《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

”③《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④《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

”⑤《史记·陈涉世家》:“不如因而立之。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古代汉语试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古代汉语试题

A相似关系 B因果关系 C动静关系 D时空关系(9)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中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组是( )A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B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C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D壁有瑕,请指示王.(10)同义词“比/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范围广狭不同 B性状情态不同C程度轻重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

(2)所谓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指同一个词表示的基本意义或理性意义和一些古今并不相同.(3)《左传》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

(4)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到。

(5)同义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词的差异,二是的差异,三是情感色彩的差异.(6)《经传释词》是清王引之着,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特殊用法的著作。

(7)近人张相着,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8)“匍匐、参差、萧条、狼藉"属于古代汉语复音词中的。

(9)“宋何罪之有?”这句话中的“之”的语法作用是。

(10)“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句式。

(11)“愬—诉、俛—俯、泪—涙,”三组字前字和后字属于关系.三、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每题1分,共20分)(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愿无伐善,无施劳。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不义不昵,厚将崩。

(8)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9)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10)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1)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1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1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古代汉语考研校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校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校古代汉语考研真题1、河北大学818古代汉语考研真题材料分析题請仔細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完成後面各題。

[西南大学2011研]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取諸夬。

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完成以下各題:(1)以上一段文字選自漢代許慎的著作,請根據這段文字的内容斷定這部書的名稱,並簡介這部書的内容。

(2)上文中的“庖犧氏”,古文獻中又寫作“伏犧氏”,為何有這種差異?(3)上文中的“迒”“書契”“乂”“諸”分別是什麽意思?(4)“文”和“字”在上段引文中有無區別?請予以說明(不能照抄原文而無自己的表述)。

(5)按上段文字提供的材料,說明倉頡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答:(1)①书的名称:《说文解字》。

②书的内容:《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以小篆为主,便于从字形上说明本义的由来,建立了“六书”理论和文字学原则的540部首。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后作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创造了汉字字典的体例,开创了以部首统帅汉字的编纂法。

它为上古音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如谐声偏旁、重文、读若、声训。

它也是一部系统阐明词本义的训诂专著。

(2)古无轻唇音,指的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

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

所以“伏”是由“庖”的音演变而来的。

(3)①迒:行走。

古代汉语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古代汉语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圣才出品】
2 / 22
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洛哀切。” (2)形声字。本义为牛颈下垂的肉。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户孤切。” (3)会意字。本义为生育。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字即生育,字形采用
“子、宀”会义。
4.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中国传媒大学 2014 研]
5 / 22
答: 修,形声;甘,指事;祭,会意;先,会意;念,形声。 的,形声;碧,形声;鹿,象形;看,会意;臭,会意。
5.根据“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古字形和本义。[武汉大学 2011 研] (1)败 (2)斤 (3)元 (4)载 (5)寸 答:(1)败,会意。从贝,从攴。本义为“毁坏,搞坏”。 (2)斤,象形,本义为“砍木头用的斧子”。 (3)元,会意。从一,从兀。本义为“头”。 (4)载,形声。从车,声。本义为“乘车”。 (5)寸,指事。从又,从一。本义为“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 简称‘寸’”。
6.说明下列汉字的结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河北大学 2012 研] (1)本
6 / 22
(2)征 (3)及 (4)沐 (5)刃 (6)上 (7)信 (8)集 (9)栽 (10)日 答:(1)本,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征,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是到 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3)及,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是追赶上,抓住。 (4)沐,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是洗头发。 (5)刃,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是刀口,刀锋。 (6)上,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 意思。本义是高处、上面。 (7)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是真心诚意。 (8)集,会意。字形采用“隹、木”会意。集,是“雧”的异体字,省略了两个“隹”。 (9)栽,形声。从木,声。本义是筑墙立板。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之乎者也”中“之”的用法是: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子路问于孔子B. 于我如浮云C. 子曰:学而时习之D.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案:C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经常B. 长久C. 长处D. 长度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和“矩”分别指: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方法C. 法律和道德D. 工具和工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其中“愤”指的是______。

答案:心求通而未得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中的______。

答案:《梁惠王下》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答案:《子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通过类比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联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是什么?答案: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 解释《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行为。

4.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再到实现天下大同。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翻译《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选择题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选择题

单项选择1.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2.下列各组字中,都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山至行B.莫明字C.召放囿D.从取鱼3.古文字阶段的主要字体有()A.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B.甲骨文大篆楷书六国古文C.甲骨文金文小篆六国古文D.甲骨文大篆草书行书4.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是()A.《说文解字》B.《尔雅》C.《汉书》D.《周礼》5. 下列各组字中,属古今字的一组是()A.莫暮B.后後C.归馈D.灾災6.联绵词根据读音的特点可以分为四类,其中主要的两类是()A.双声联绵词和双声叠韵联绵词B.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叠韵联绵词C.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D.双声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7.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甘朝问篇B.即戒休及C.行莫亦大D.雷人集各8.许慎为“六书”所下的定义中“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指()A.会意B.指事C.转注D.假借9.下列复音词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犹豫B.险阻C.独特D.饥饿10.下列句子中有偏义复词的是()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C.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D.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11. 现在所说的六书一般是采用()A.许慎的次序,班固的名称B.许慎的次序,郑众的名称C.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D.许慎的名称,郑众的次序12.下列复音词中,是联绵词的是()A.狐疑B.出入C.非常D.其实13.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隻逐戒武B.修腾徒切C.曰亦甘刃D.取莫狱祭14.下列各组字中,属异体字的一组是( )A.罢疲B.辟避C.煖暖D.反返15.《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句中“以”的词性属( )A.介词B.连词C.语气词D.语气副词1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转移的一例是( )A.臭:气味--秽气B.子: 儿女--儿子C.钱:农具--货币D.河:黄河--水系总称17.“六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A.《说文解字·叙》B.《汉书·艺文志》C.《周礼·地官·保氏》18.《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1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是社稷之臣也。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章文字及常用工具书1.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并不是文字?如何看待古代传说与汉字起源的文化联系?2.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何在?4.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几大阶段、哪些字体?各种字体通行于什么时代?5.什么是“六书”?什么是“四体二用”?6.“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哪种典籍?汉代解释“六书”的有哪几家,后世所用的是哪家的顺序和名称?7.举例说明象形字与指事字、会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主要区别。

8.简谈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9.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有什么不同?10.分析下列各字结构,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鹿豕鸟下甘天亦寒莫问逐好追娶即既戒采北集元爪兵其向心臣冬尾至11.结合字形分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丑父)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2)马逸.不能止。

(3)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士无反北.之心。

(7)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2.简释下列部首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心手彳辵走欠酉示邑阜宀广仌页贝虫隹13.什么是古今字?古字与今字在表义上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14.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睹咏野暖线期惭鹅群歌诉15.什么是通假字?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6.识别下列各句中所用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1)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3)(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7)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古代汉语考研精选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A. 江河B. 朋友C. 昼夜D. 国家2. “之乎者也”被称为文言虚词,其中“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都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但用法上有所区别。

“吾”更常用于()。

A. 口语B. 书面语C. 谦辞D. 敬语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被动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臣诚恐见欺于王。

C. 吾日三省吾身。

D.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其中“形声”属于()。

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古代汉语中的“鼎”是一种______,常用于______。

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女子的______。

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桃花的______。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匹夫”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 简述“对仗”在古代汉语诗歌中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共25分)13.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

(15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这段古文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 “选贤与能”在当今社会有何启示?14.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假借字?A. 来B. 莫C. 无D. 尔答案:D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什么?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语气的舒缓D. 表示停顿答案:C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喜悦B. 说话C. 说服D. 说教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什么?A. 桃树B. 桃花C. 桃子D. 桃叶答案:B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诗经》中的?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古代汉语经典《________》。

答案:《礼记》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君子”和“小人”分别指代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有德之人、无德之人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答案:《离骚》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温故”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是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的舒缓和停顿,有时也用于加强语气。

2. 简述《诗经》的分类。

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则是祭祀时的颂歌。

3. 描述“赋、比、兴”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即通过描写景物引起情感的抒发。

4. 解释“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意味着说话要守信用,做事要果断。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试卷(北师大华东师大师大等大综合小综合)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试卷(北师大华东师大师大等大综合小综合)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科目代码:437研究方向:以上专业所有方向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语言学一、填空(15分)1.与国际音标[x]和[y]对应的汉语拼音是和2.和是语言的两大关系。

3.“在火车上写字”有歧义,其一是,其二是指。

4.日文属于表音文字的。

5.《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著作着是,他开创了。

6.德语属于语系语族。

7.从形态角度来分,汉语属于,日语属于。

8.和克里奥耳与是的特殊形式。

二、请证明下列各组音素在普通话里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8分)[A]/[а][ι]/[ψ][t∫]/[ts][x]/[k]三.“美丽”和“漂亮”都是形容人长的好看的形容词,请说明为什么可以说“美丽的姑娘”而不能说“美丽的小伙儿”,但“漂亮的姑娘”和“漂亮的小伙儿”却可以说。

(8分)四、下列语言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语言关系有什么异同?(14分)。

⒈存活期⒉筹备晚会3.美国队败了4.跑了一个小偷儿5.他走了6.捆绳子五、用简单例子说明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5分)。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于古代汉语的界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B.古代汉语是古代文献语言。

C.古白话不属于古代汉语,只有文言文才是古代汉语。

D.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

2.《广韵》的编排方式是()A按206韵部编排,每韵下又分平、上、去、入四声B以平、上、去、入四声分类,将206个韵部分属四声之下C按反切下字编排,共分206D按声纽编排,每纽下又分206韵3.关于“六书”的定义,下面哪一句是错误的()A,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B,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C,会意者,比类合谊,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D,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毛诗诂训》的作者是()A许慎B黄侃C毛泽东D毛亨5.下列“是”字的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B舍其旧而新是谋。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 曰:否,以票易之。

B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 诺,恣君之所使之。

D 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 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2022年西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2022年西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古代汉语

西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5分)1、清浊2、互文3、同源字4、以事为名5、《史记》三家注二、将下列古中文隶定成现代中文,异体字则改写成通行正体;然后用六书分析其构造,并指出其本义。

(15分)12 3 45 6 衝78910三、解释下列加点旳词,并指出其词性。

(20分)1、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谏逐客书》)延续2、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生子3、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认为荣,实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抱任安书》)玷污4、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

(《水经注·江水》)埋葬5、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左传·僖公四年》)责问6、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

(《论语·先进》)乘凉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庄子·秋水》)通“墟”,指所居之地8、天子暨公卿辅弼之臣,宁令從.谀承意。

(《史记·及黯列传》)怂恿9、下臣不幸,蜀.当戎行,无所逃避。

(《左传·成公二年》)碰巧10、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滕文公上》)奔走于道路四、下列例中有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介宾短语、一般名词作状语、尊称、被动句式等语法现象,共十处,请一一指出。

(10分)1、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论语·子路》)2、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未即死,吾子勉之。

(《左传·成公二年》)3,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五、诗词格律题。

(10分)1、请指出下面王维《观猎》这首律诗旳平仄,用圈号○表出可平可则旳字,并指出诗中旳一处拗救(要指出何字拗,何字救。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章文字及常用工具书1.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并不是文字?如何看待古代传说与汉字起源的文化联系?2.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何在?4.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几大阶段、哪些字体?各种字体通行于什么时代?5.什么是“六书”?什么是“四体二用”?6.“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哪种典籍?汉代解释“六书”的有哪几家,后世所用的是哪家的顺序和名称?7.举例说明象形字与指事字、会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主要区别。

8.简谈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9.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有什么不同?10.分析下列各字结构,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鹿豕鸟下甘天亦寒莫问逐好追娶即既戒采北集元爪兵其向心臣冬尾至11.结合字形分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丑父)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2)马逸.不能止。

(3)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士无反北.之心。

(7)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2.简释下列部首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心手彳辵走欠酉示邑阜宀广仌页贝虫隹13.什么是古今字?古字与今字在表义上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14.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睹咏野暖线期惭鹅群歌诉15.什么是通假字?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6.识别下列各句中所用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1)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3)(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7)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WLKC080920103) > 考研辅导考研辅导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暂行办法鼓励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暂行办法根据阜阳师范学院与安徽大学签订的《阜阳师范学院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精神,2010年阜阳师范学院与安徽大学将在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历史学、化学和数学等6个学科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研究生采用两段式培养方式:课程学习阶段在安徽大学完成;学位(毕业)论文阶段在阜阳师范学院完成,由安徽大学遴选出的阜阳师范学院导师独立指导。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由安徽大学负责,在学期间的待遇、培养要求和各项管理规定与安徽大学在校生相同。

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时发安徽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安徽大学硕士学位。

为了鼓励考生报考阜阳师范学院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阜阳师范学院对报考或调剂到我校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在学位(毕业)论文阶段对每位硕士研究生,一是一次性资助学费5000元;二是发放生活补助费共2000元;三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资助经费2000元;四是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考研真题01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科目代码:437研究方向:以上专业所有方向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语言学一、填空(15分)1.与国际音标[x]和[y]对应的汉语拼音是和2.和是语言的两大关系。

3.“在火车上写字”有歧义,其一是,其二是指。

4.日文属于表音文字的。

5.《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著作着是,他开创了。

6.德语属于语系语族。

7.从形态角度来分,汉语属于,日语属于。

8.和克里奥耳与是的特殊形式。

二、请证明下列各组音素在普通话里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8分)[A]/[а][ι]/[ψ][t∫]/[ts][x]/[k]三.“美丽”和“漂亮”都是形容人长的好看的形容词,请说明为什么可以说“美丽的姑娘”而不能说“美丽的小伙儿”,但“漂亮的姑娘”和“漂亮的小伙儿”却可以说。

(8分)四、下列语言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语言关系有什么异同?(14分)。

⒈存活期⒉筹备晚会3.美国队败了4.跑了一个小偷儿5.他走了6.捆绳子五、用简单例子说明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5分)。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于古代汉语的界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B.古代汉语是古代文献语言。

C.古白话不属于古代汉语,只有文言文才是古代汉语。

D.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

2.《广韵》的编排方式是()A按206韵部编排,每韵下又分平、上、去、入四声B以平、上、去、入四声分类,将206个韵部分属四声之下C按反切下字编排,共分206D按声纽编排,每纽下又分206韵3.关于“六书”的定义,下面哪一句是错误的()A,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B,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C,会意者,比类合谊,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D,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毛诗诂训》的作者是()A许慎B黄侃C毛泽东D毛亨5.下列“是”字的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B舍其旧而新是谋。

C将虢是灭,何爱与虞。

D黄天无亲,唯德是辅6.下列各书作者为王引之的是()A,《经传释词》B,《经藉纂诂》C,《广韵》D,《释名》7.关于同源词的表述哪一句不正确()A同源词音相近,义相通。

B同源词具有相同的词义特点。

C同源词一般能做不完全推源和局部系源的工作D同源词性不能通用8.下列哪一句的表述是错误的()A因形求义所依据的字形要正确。

B因形求义是所分析和判断字的构形要正确。

C因形求义也叫做“望文生义”。

D并非所有的汉字都能因形求义。

9.关于下列短语分析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A,天下土崩--------名词“土”作状语。

B,王辟左右--------“辟”是使动用法。

C,晋侯饮赵盾酒---------“饮赵盾酒”等于“饮赵盾之酒”。

D,父母唯其疾之忧---------宾语“其疾”前置。

10.以下各句中,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C,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D.,我非爱其财而以羊易之。

七、填空(每空一分,共13分)1,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相同,切下字与被切下字的和相同。

2,关于上古音的韵部,黄侃分部,王力最多分部。

3,《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共有部首,它成书于,作者是。

4,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及以前的字体统称为,汉代的隶书及其以后的字体统称为。

5,“史记三家注”是指、、。

八、名词简解(每题三分,共15分)1,《尔雅》2,甲骨文3,连及4,通假字5,钱大昕九、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作用或今注)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6,微.斯人,吾谁与归?十、分析题(每小题5分。

共10分)1.通过下列古注材料,说明古书注释用语“谓”和“谓之”的用法有什么区别①《周礼·大宗伯》:“国有大故。

则旅上帝及四望。

”②《诗经·鲁颂》:“牧马,在之野。

”2.把下列各组字分为三类,并分别说明各类字的特点。

暴:曝汉:漢迹:秋:火禾莫:暮绔:裤业:業竟:境暖:义:义历:曆止:趾十一、将下列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四分,共20分)。

1,《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2.《杨王孙传》:昔帝尧之葬也,木为,为,其穿下不乱泉。

上不泄。

3.《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睦,故人不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与教。

5《许行》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十二、标点下列短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注:“苟变”为人名。

考研真题02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汉语基础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一、填空题(答案直接写在本卷上)(每空1分,共12分)1、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是。

2、后半底圆唇元音的音标是。

3、汉语中最重要的非音质音位是4、词汇的语言的建筑材料,其中包括词和。

5、“老朋友”和“老人”中的“老”意义不同,是一词多义现象;“别说话”和“把枪别在腰上”中的“别”意义也不同,但却属于现象。

6、从现代汉语的词汇的来源看,主要有方言、古语词、外来词、社会习惯语和。

7、不注重描写语言的结构规律,而力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的语法学流派是。

8、动词所具有的,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状态的语法范畴是。

9、“派他出国”从词组结构类型上说,是一个词组。

10、汉藏语系和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1、语言的发展具有的两个特点是渐变性和。

12、从语法结构上分,汉语属于孤立语,日语和朝鲜语属于。

二、改正下列错误的说法,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16分)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每个符号都处在即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的关系中。

2、汉语拼音中的声母b、p、m和z、c、s都能与死呼相拼。

3、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就是它的本义。

4、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我们可以说“很感动”、“很喜欢”,所以“感动”和“喜欢”都是形容词。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轻声是不是一种独立的声调?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倒了一壶水”有歧义,而“烧了一壶水”没有歧义?3、请举例说明语法研究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分析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

4、什么是社会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异同?请举例说明。

四、单项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本卷上)(每小题2分,共20分)从各题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将其序号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1、《经籍籑诂》的作者是()A、丁福保B、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2、下列各句,具有指示代词作定语的一句是()A、夫战,勇气也。

B、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C、之二虫,又何知?D、问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下列各句,具有疑问代词做前置宾语的是()A、夫晋何厌之有?B、吾子与子路孰贤?C、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下列各句,具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自二子焉。

B、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D、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5、“三十六字母”中被称为牙音的字母是()A、见溪群疑B、精清从心邪C、知彻澄娘D、端透定泥6、王勃五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句是“城阙辅三秦”,那么该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为()A、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C、仄仄仄平平D、仄仄平平仄7、《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正义”的作者是()A、汉·毛亨B、汉·郑玄C、唐·孔颖达D、唐·贾公彦、下列各组字,关系于“虫寅--蚓”相同的一组是() A、煙--煙 B、信—伸 C、说--悦 D、腊--臘9、下列各组字中,具有相同形符的是()A、滕-服B、關-閨C、阮-鄧D、祈-視10、《辞源》和《辞海》的分工特点是()A、都是以百科性质为主的工具书B、都是以阅读古籍为主的工具书C、《辞源》是以百科性质为主的工具书,《辞海》是以阅读古籍为主的工具书D、《辞源》是以阅读古籍为主的工具书,《辞海》是以百科性质为主的工具书五、释词题(答案直接写在本卷上)(每处1分,共10分)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下划下提示的词,如果是虚词,请扼要说明词性或语法作用1、祈奚請老。

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

(《左傳》)焉:称:2、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战国策》)肖:3、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战国策》)赴:4、此时鲁仲连適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

(《战国策》)谪:会:5、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论语》)伐:6、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爱:恶:7、篤公劉!即溥既長,既景廼岡,相其陰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