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考类比推理成语三十六计
公务员考试三十六计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逸”和“待”。
“逸”,不是静止不动和高枕无忧,松懈斗志,而是养精蓄锐,积极准备。
“待”,不是守株待兔,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观察选择战机,创造战机,削其势力,以期最后歼敌;公务员考试切忌感情用事,要理智地对待事物,很多人参加考试是为了陪女朋友(或男朋友)或者是带着撞彩票的心态去做,没有任何复习也缺考【裸考】,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意的,偶然的。
我们应该记忆并明白黑格尔的一句话:社会上存在的既有其合理性。
付出和回报是等价的,这句话适应的太多。
所以,朋友别渴望添上掉下馅饼。
消耗和回避对手的锋锐,抓住对手疲惫之际,转守为攻,一举击破即岗位的选择可以稍微远离那些太热的部门,比如税务、海关、省委办公厅的,可以向地震局、气象局等岗位进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进公务员。
理想设定好,路径的选择,时间的分配以及考试的应对策略等则量化、安排就好。
要刚柔结合,先柔后刚;凡事没有完美,尤其是公务员考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达到满分。
科学的设定、题量的多少、时间的规定等等都是给予常人没法达到的一种考试模式。
所需要的就是统筹兼顾,该弃则弃。
达到最优即可!只有平时注意增强应对数学、逻辑等试题的作答实力,才会产生震慑公务员考试其他对手的威力,因为薄弱环节的确定都是数量关系方面;使对手畏而不攻,相应地为自己换来休养生息的“逸”。
太难,很多人就会退缩,而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
此计强调的是备考心态问题。
毛主席的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我们可以轻视公务员考试,轻视我们的对手,但是在自我复习,自我备考时要认真,努力,决不有任何放松和无所谓。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是高考语文试题,这是其本质。
而大多数人认为语文、汉语、普通话等这些一直在不断的学习而产生对公务员此模块的轻视。
从而导致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核的是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题量我在围魏救赵计中进行了阐述,此计我告诉在做各位的是:40道题认真去做和不认真做,错误概率在30%左右,相差不是很大。
公务员考试三十六计

“围魏救赵”之计的中心是心理谋略上先发制人,行动上后发制人,运用时,要沉虚图静、快捷猛厉;治学如治水,对于来势凶猛的整套公务员试题(厚厚的页码,满张密密麻麻的文字),应避其锋锐,采取分导引流的办法各个击破。
通过对简易试题,送分题;比如: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的易做类题目现行攻破,而使自己心里上现有一丝抚慰;此即为集中精力攻击弱势薄弱环节,而使其精锐部分即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难点被分散和化解,使自己的大脑更加的兴奋和具有战斗力。
偌大的题量在分解解决后,则失去了其强大的攻击而乘其分而歼之;在公务员竞争激烈,题的难度逐年加强的前提下,强行解决难度系数高,分值高的试题,弊多而利少,甚至失败;若能分而围歼,则我强敌寡,弊少利多,取胜的把握大;攻其所必救,歼其援者,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以达到趋利而避害,机动中取胜;发挥自己的强势,而忽略自己的劣势,抓准有利答题时间和作答顺序,时机往往瞬息即逝,切不可优柔贻误。
此计指的做题顺序上的经典策略!言语理解表达:40道题,站总体量约为35%;每道题大体分值在0.6分和0.7分徘徊,总分在24分左右,占总分的25%;行测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耗费时间可达40分钟,占总时间的30%。
[难度系数不高,时间消耗量大]数量关系:20道题,占总体量的20%;数字推理题5道,分值在0.8分-1分,约4-5分;数学运算15道题,每道1分,共15分。
数量关系总分20分左右,占总分的20%;总体耗时量25分-30分左右;占总时间的25%左右。
判断推理:35道题,占总题量约为33%;图形推理5道题,地方考试有的是10道题,每道题0.5分,共 2.5分-5分之间。
耗时2-3分钟左右。
定义判断10道题,每道题0.7分左右,共计7分。
逻辑推理10道题,每道题0.9分-1分,共10分。
类比推理10道题,每道题0.6分左右,共6分左右。
判断推理合计分数25.5分-28分之间。
占总分比例约25%。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33)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33)1.围湖造田:饮鸩止渴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2.水:农业A.消费:经济B.婚姻:人生C.文字:文化D.娱乐:生活3.税收:调节:差距A.政府:宏观:管理B.企业:利润:工资C.市场:计划:资源D.篝火:驱逐:寒冷4.春暖:花开A.下雪:降雨B.滑倒:摔倒C.生病:请假D.学术:腐败5.努力:成功 ( )A.耕耘:收获B.城市:乡村C.原告:被告D.鱼网:捕鱼1.答案: B解析:第一步:判断词语之间逻辑关系题干成语均符合因果关系,围湖是为了造田:饮鸩是为了止渴。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之间逻辑关系B项忍辱是为了偷生,而削足以便于适履,符合题干逻辑。
A项“卧薪尝胆”、C项“兢兢业业”以及D项“山穷水尽”均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中“水”和“农业”是必然因果关系,“水”是“农业”的必要条件。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中“消费”是“经济”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必然因果关系,A正确;B、C、D中词语间是或然因果关系,B、C、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D解析:第一步:判断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税收”的作用是“调节”收入“差距”,构成因果关系,并且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为名词、动词和名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篝火”的作用是“驱逐”“寒冷”,并且词性也分别为名词、动词和名词。
ABC项不符合因果关系,并且词性也不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为因果关系,春暖是花开的原因。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两词为并列关系;B项两词为种属关系,滑倒是摔倒的一种;C项两词为因果关系,生病是请假的原因;D项两词没有因果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A解析: 本题所给出的两个词语之间属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公务员考试

第一部分:胜战计在备考公务员中的运用中国公考
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胜战,是在我强敌弱的条件下,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一个优秀公务员备考者要善于利用“欺之、分之、假借、伺机、趁势、利用”的计谋和技巧展开备考活动,寻求切入点,方可战胜对手。中国公考
2.分辨表现形式,确定解答思路
判断题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直接结论式或间接结论式两种类型。间接结论式的特点是是非项的陈述在前,应试者在作答时,必须先对是非项进行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直接结论式的试题本身的陈述就是一个判断句。考生可对此直接进行判断,无需经过推理便可作出结论。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是这种判断题的解答思路。
案例试题讲解:公考网
1、若干个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有4个空位,问:有多少个同学,多少条船?A.17B.19C.26D.41中国公考
普通解法:有9条船;假设有x条船;则:4x+5=5x-4解得x=9;公考资料
经典技法:减去5是4的倍数,加上4是5的倍数,目标快速锁定D
2、辨别试题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论述题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主要有叙述式、说明式、评价式、分析式和批驳式这五种。叙述式论述题要求考生把某一事实或原理详细地记述下来;说明式论述题则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对某一事件或原理进行解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或理论对事物或人作出价值评定,是评论式论述题的重要特点。分析式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分解,然后找出这些独立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批驳式论述题要求应试者用某种观点对试题所展示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一、副省级卷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沿袭旧规,不思变革。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对自己的成绩或表现感到过度满意而自我陶醉。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毫无根据地轻视自己。
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的建议。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而采取有害的、短视的方法。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行事的方向、方法错误,无法实现目标。
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看似美好却不真实、难以捉摸。
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随着基础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顺应时势而出现或产生。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清楚行为的不当却故意去做。
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重复陈旧的观点或做法。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或错误中。
以身试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故意去违反法律。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彻底崩溃、解体。
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完全消逝不见。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曾经存在的事物或希望等完全消失。
类比推理成语

类比推理成语
1.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2. 守株待兔:比喻固守旧有经验,不知变通。
3.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已有周密的准备和安排。
4.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5. 眼高手低:比喻眼光高远,但能力不足。
6. 背水一战:比喻在绝对危险的境地下,奋力一搏,拼死一战。
7.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不听别人的忠告。
8.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9.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完成任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关于“成语”的解题技巧

例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A.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B.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中公解析】 D。这道题目,我们会发现题干的前后两个词并不是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第二种情况:两个成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两个词关系:因为失之毫厘,所以谬以千里,则二者在结构关系上属于因果,前为因、后为果,所以符合这个关系的只有D,因为前人栽了树,所以后人可乘凉,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不一一赘述了。
类比推理的题目在行测中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当然一般来讲难度也并不大,但是对于成语一类的题目,同学们往往思考的思路比较窄,考试中正确率不高。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成语题目可能涉及到的考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含义关系。对于题干是两个成语时,大家比较容易考虑到的考点就是含义上的关系,比如近义词或者反义词。
例1:班门弄斧:布鼓雷门
综上,对于成语一类的类比推理,我们思考可以按照“含义”----“结构关系”---“词语本身结构”的顺序,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解决了。
A.曲高和寡:雅俗共赏
B.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C.爱不释手:弃如敝履
D.投鼠忌器:声名狼藉
【中公解析】 B。这道题目很明显题干两个词都指的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所以含义相近,应该在选项中选择一组近义词,答案就是B,因为囫囵吞枣的意思就是把整个枣吞下去,不细嚼慢咽,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近,其它选项,A曲高和寡指的是高深的文学艺术,能理解的人甚少,雅俗共赏指的高雅和平凡的人都能理解,所以两个词含义相反;C选项比较简单,也是反义词关系;D投鼠忌器表示做事有所顾忌而成语本身结构。在考试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前两种思路都解决不了的题目,这种时候该如何处理呢?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角度的类比推理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角度的类比推理在备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中的类比推理一向是广大考生又爱又恨的部分,接下来,图图小编分别从逻辑角度、言语角度和常识角度对类比推理题进行解读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常识角度曹操:张辽:《三国演义》A 宝钗:袭人:《红楼梦》B 宋江:关胜:《水浒传》C 唐僧:佛祖:《西游记》D 秦琼:程咬金:《隋唐英雄传》常识关系里面最常考的,就是这种形式,那么大家发现他们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
最后发现选哪一个呢,选择的是B选项。
这就叫常识领域的。
逻辑关系。
例题:法律之于民法相当于( )之于( )A.实数:自然数B.定律:方法C.物理:公理D.华东:江苏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法律和民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做题的一个原则,就是对题干进行分析,然后看题干这两个词语之间,看似没有关系的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和本质的逻辑关系。
然后我们在选项中,找一个与此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
很显然,民法这个概念相对于法律来说要小一些。
简单点说我们可以造一个句子,就是说,法律包括民法。
按照这个方法,咱们看能不能选出一个答案。
答案选的什么,A选项。
实数包括自然数。
这是一个逻辑方面的考察。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D也对。
华东和江苏,那么这个也对啊。
那先不要着急,现在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逻辑。
这个题目仅仅从逻辑一个角度,能不能把题目做出来呢。
因为现在的题目都有一个特点,一个题目通过一个角度,你可能只能排除两个答案。
法律和民法之间内在的本质的逻辑关系到底是包含关系。
我们可排除掉两个答案。
这就是逻辑关系。
从逻辑方面来研究的。
言语方面前进:倒退A鞭策:规劝B海洋:陆地C震动:安静D延长:压缩言语关系考察的是词语的词性,词语的组成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有一个反义词的关系,近义词的关系,褒义贬义等。
比如说前进,倒退。
我们发现这两个词语之间,内在有个什么关系。
可能会发现这两个词之有个反义词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在选项中找一个。
2019国考行测类比推理题易考成语典故

2019国考行测类比推理题易考成语典故在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类比推理中我们知道做题要讲究分析词项间关系来解题,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这一类题型中有一些常识性的考题,虽然知道考点,但是之间的对应关系却不清楚,因而束手无策,那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重点梳理一下一些易考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项羽四面楚歌:项羽十面埋伏:项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退辟三舍:晋文公(重耳)问鼎中原:楚庄王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赵括作法自毙:商鞅投笔从戎:班超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讳疾忌医:蔡桓公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柯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如鱼得水:刘备初出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草木皆兵:苻坚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悬梁刺股:苏秦、孙敬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暗渡陈仓:韩信手不释卷:刘秀投笔从戎:班超煮豆燃萁:曹植七步成诗:曹植才高八斗:曹植刮目相看:吕蒙乐不思蜀:刘禅言过其实:马谡一身是胆:赵云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家徒四壁:司马相如路人皆知:司马昭呕心沥血:李贺不学无术:霍光请君入瓮:周兴程门立雪:杨时当然还有很多名诗名作也可以积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晓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阳城闻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当然,还有更多的常识,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备考中去不断积累!中公教育祝愿大家都能成功!。
2019国考常识:行测类比推理题易考成语典故

2019国考常识:行测类比推理题易考成语典故在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类比推理中我们知道做题要讲究分析词项间关系来解题,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这一类题型中有一些常识性的考题,虽然知道考点,但是之间的对应关系却不清楚,因而束手无策,那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重点梳理一下一些易考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项羽四面楚歌:项羽十面埋伏:项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退辟三舍:晋文公(重耳)问鼎中原:楚庄王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赵括作法自毙:商鞅投笔从戎:班超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讳疾忌医:蔡桓公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柯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如鱼得水:刘备初出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草木皆兵:苻坚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悬梁刺股:苏秦、孙敬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暗渡陈仓:韩信手不释卷:刘秀投笔从戎:班超煮豆燃萁:曹植七步成诗:曹植才高八斗:曹植刮目相看:吕蒙乐不思蜀:刘禅言过其实:马谡一身是胆:赵云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家徒四壁:司马相如路人皆知:司马昭呕心沥血:李贺不学无术:霍光请君入瓮:周兴程门立雪:杨时当然还有很多名诗名作也可以积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当然,还有更多的常识,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备考中去不断积累!中公教育祝愿大家都能成功!。
2019国家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备考:成语考法解析

【导语】⾏测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字材料的理解、⽐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推理、逻辑判断等。
今天为您分享了2019国家公务员⾏测类⽐推理备考:成语考法解析,供⼤家的参考。
类⽐推理中成语的考法⼀般有:近义词、反义词、感*彩褒贬以及语法主谓关系、主谓宾句式等这⼏种。
所以,拿到题⽬后,直接从这⼏种考法中分析即可。
【例1】索然⽆味:味同嚼蜡A.⾛投⽆路:⼭穷⽔尽B.抛砖引⽟:抛头露⾯C.⽬光如炬:⿏⽬⼨光D.⼀⽆所得:⼀箭双雕 【解题思路】第⼀步,确定题⼲逻辑关系。
题⼲中索然⽆味形容呆板枯燥,⼀点意思或趣味都没有,多指⽂章;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章枯燥⽆味。
两词为近义词关系。
第⼆步,辨析选项。
A选项⾛投⽆路⽐喻陷⼊绝境,没有出路;⼭穷⽔尽⽐喻⽆路可⾛陷⼊绝境。
两词为近义词关系,与题⼲逻辑关系⼀致,正确。
B选项抛砖引⽟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来。
⽐喻⽤⾃⼰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抛头露⾯原指妇⼥出现在⼤庭⼴众之中,现指公开露⾯。
与题⼲逻辑关系不⼀致,排除。
C选项⽬光如炬意思是⽬光发亮像⽕炬。
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光形容⽬光短浅,没有远见。
与题⼲逻辑关系不⼀致,排除。
D选项⼀⽆所得意思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形容毫⽆收获;⼀箭双雕原指射箭技术⾼超,⼀箭射中两只雕。
后⽐喻做⼀件事达到两个⽬的。
与题⼲逻辑关系不⼀致,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例2】守株待兔:望梅⽌渴A.唇亡齿寒:鸡鸣狗盗B.闻鸡起舞:指⿅为马C.掩⽿盗铃:拔苗助长D.不寒⽽栗:不学⽆术 【解题思路】题⼲中守株待兔⽐喻企图不经过努⼒⽽得到成功的侥幸⼼理。
望梅⽌渴⽐喻愿望⽆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者没有语义上的关系,但均含有贬义⾊彩,所以考虑感*彩。
A选项,唇亡齿寒⽐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为中性词。
2019佛山事业单位文史常识之“三十六计的计”

2019佛山事业单位文史常识之“三十六计的计”文史常识,一直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各类考试中占比都较大。
在备考文史常识中,有一部分为经典考点,但也不乏一些较为偏冷的小考点,比如《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集历代兵法韬略之大成,被兵家广泛援用,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当然在各类考试中的文史版块,也少不了《三十六计》的身影。
一、《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谋略,词语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最终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二、《三十六计》内容及分类《三十六计》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其中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的计谋,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计谋。
第一套:胜战计,含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六计。
第二套:敌战计,含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六计。
第三套:攻战计,含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六计。
第四套:混战计,含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六计。
第五套:并战计,含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六计。
第六套:败战计,含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六计。
三、《三十六计》中的经典战例《三十六计》源自于古代军事战略,几乎每一计都可在浩渺的古代军事战役中找到对应的战役,在考试中对于战役及计谋的使用也较为常见,但考察常见于古代经典战役。
如,围魏救赵出自战役桂陵之战;以逸待劳与古代猇亭之战有关;混水摸鱼多指战役淝水之战;苦肉计与三国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相关。
四、学习指南和真题展示对于《三十六计》知识的学习,可作为常识知识的补充而学,常识更注重于知识的积累,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掌握基本的内容,如成书时间等;其次,通过口诀掌握三十六计的计谋及分类,这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察类型;最后可适当拓展部分计谋对应的经典战役。
2019云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技巧:类比推理题关于“成语”的解题技巧

2019云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技巧:类比推理题关于“成语”的解题技巧在云南选调生行测考试中,梳理行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尤为重要。
今天云南中公教育课堂专门为大家整理了2019云南选调生考试行测技巧:类比推理题关于“成语”的解题技巧,还有更多选调生考试行测辅导、行测备考等辅导资料供广大考生学习,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高效备战。
类比推理的题目在行测中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当然一般来讲难度也并不大,但是对于成语一类的题目,同学们往往思考的思路比较窄,考试中正确率不高。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成语题目可能涉及到的考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含义关系。
对于题干是两个成语时,大家比较容易考虑到的考点就是含义上的关系,比如近义词或者反义词。
例1:班门弄斧:布鼓雷门A.曲高和寡:雅俗共赏B.囫囵吞枣:不求甚解C.爱不释手:弃如敝履D.投鼠忌器:声名狼藉【中公解析】 B。
这道题目很明显题干两个词都指的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所以含义相近,应该在选项中选择一组近义词,答案就是B,因为囫囵吞枣的意思就是把整个枣吞下去,不细嚼慢咽,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近,其它选项,A曲高和寡指的是高深的文学艺术,能理解的人甚少,雅俗共赏指的高雅和平凡的人都能理解,所以两个词含义相反;C选项比较简单,也是反义词关系;D投鼠忌器表示做事有所顾忌而不敢放手干,声名狼藉指的是名声不好,二者在含以上没有必然的关系。
其次,结构关系。
刚才的题目是从含义上就能解决的,所以比较简答,但是有的题目仅从含义上就不能解决了,例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A.三十六计:走为上策B.召之即来:挥之即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公解析】 D。
这道题目,我们会发现题干的前后两个词并不是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此时我们就可以考虑第二种情况:两个成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两个词关系:因为失之毫厘,所以谬以千里,则二者在结构关系上属于因果,前为因、后为果,所以符合这个关系的只有D,因为前人栽了树,所以后人可乘凉,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不一一赘述了。
【行测常识积累十二】类比推理常考中的成语典故

【行测常识积累十二】类比推理常考中的成语典故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8.请君入瓮(周兴、来俊臣)〖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省考类比推理成语三十六计类比推理在国考和各省省考中几乎是必考模块,小伙伴们为了提高正确率总是绞尽脑汁。
在学习解题技巧之余,大家还需要多多地积累文学、历史、甚至数理化方面的常识。
近年来,类比推理中越来越多地加强了对成语的考查,为了让大家在做类比推理题目时更有把握,本文中给大家总结了类比推理中涉及“三十六计”的成语。
了解了这些成语的释义和用法,在考场上遇到“脸熟”的它们,相信大家都能胜者为王!成语三十六计“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贱;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签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镜。
全诗除了槽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去除非成语,共31个成语。
虽然总量很多,但常考成语一般是我们较为耳熟能详的、引申义较为丰富的、结构特点较为鲜明的成语,而其中一些较为口语化的成语,如关门捉贼、借尸还魂,或用法较为局限的,如擒贼擒王、假道伐虢等,考查概率较低。
华图在线判断组的老师们将可能设置考点的成语及相关近反义词都为小伙伴们做了总结,并列出了可能出题的考点,大家要对这些知识点加强记忆,并在做题中实践哦!1.【成语】金蝉脱壳【释义】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
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近义词】缓兵之计、瞒天过海、远走高飞【反义词】瓮中捉鳖、老树盘根、腹背受敌【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主谓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人物对应(毕再遇)2.【成语】抛砖引玉【释义】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近义词】一得之见、引玉之砖、投砾引珠【反义词】单刀直入、毛遂自荐【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抛砖(动宾)+引玉(动宾),连动式成语(结构由前后两个词组成,两动作先后发生)【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3.【成语】打草惊蛇【释义】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近义词】顾此失彼、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反义词】蛇出洞、纹丝不动、敲山震虎、欲擒故纵【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打草(动宾)+惊蛇(动宾),连动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4.【成语】瞒天过海【释义】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近义词】瞒上欺下、掩人耳目、弥天大谎、谩天昧地、金蝉脱壳【反义词】实事求是【感情色彩】贬义词【结构】瞒天(动宾)+过海(动宾),联合式成语(前后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感情色彩、人物对应(隋文帝)5.【成语】调虎离山【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魏救赵【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调虎(动宾)+离山(动宾),连动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词语结构、人物对应(孙策)6.【成语】李代桃僵【释义】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近义词】僵李代桃、代人受过、亲如手足【反义词】况弟参商、尺布斗粟、萁豆豆相煎【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紧缩式成语(能成为一个句子,但字数少、语意精,类似紧缩句)【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7.【成语】指桑骂槐【释义】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近义词】脂鸡骂狗、旁敲侧击、借题发挥【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感情色彩】贬义词【结构】偏正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感情色彩8.【成语】隔岸观火【释义】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近义词冷眼旁观、见死不救【反义词】见义勇为、身临其境【感情色彩】冲性词【结构偏正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9.【成语】暗渡陈仓【释义】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近义词】偷梁换柱、暗度陈仓、偷天换日、移花接木【反义词】明目张胆【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动宾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人物对应(韩信)10.【成语】欲擒故纵【释义】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近义词】放取故予、诱敌深入【反义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紧缩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11.【成语】釜底抽薪【释义】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义词】抽薪止沸【反义词】火上浇油、扬汤止沸【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偏】正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12.【成语】偷梁换柱【释义】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近义词】偷天换日、以假乱真【反义词】光明磊落【感情色彩】贩义词【结构】榆梁(动宾)+换柱(动宾),联合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感情色彩、人物对应(赵高)13.【成语】无中生有【释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近义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感情色彩】贬义词【结构】主谓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感情色彩14.【成语】声东击西【释义】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近义词】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反义词】无的放矢【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声东(动宾)+击西(动宾),联合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词语结构、人物对应(班超)15.【成语】围魏救赵【释义】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近义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感情色彩】中性词【结构】偏正式成语【出题点】近义关系、词语结构、人物对应(田忌、庞涓)对“三十六计”成语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真题中,三十六计是如何受到命题人“宠爱”的。
真题三十六计【例1】画蛇添足:画龙点睛A.门庭若市:门可罗雀B.乐极生悲:乐此不疲C.生搬硬套:生吞活剥D.无独有偶:无中生有【解析】A。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画蛇添足”是说加了多余、累赘的东西,使得事物不如原来的了,“画龙点睛”是指加入了关键性的东西,使事物变得更加好,二者为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门庭若市”是说家里就像集市一样,说明非常热闹,“门可罗雀”是门前冷清的意思,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乐极生悲”是指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反义词应为否极泰来、苦尽甘来,“乐此不疲”是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排除;C项,“生搬硬套”是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反义词应为随机应变、相机行事,“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二者为近义关系,排除;D项,“无独有偶”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反义词应为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反义词应为确凿无疑、铁证如山,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考点剖析】考查成语的反义关系,涉及到的“三十六计”为无中生有,被设计为干扰项。
【例2】纸上谈兵:赵括A.指鹿为马:秦始皇B.暗度陈仓:韩信C.草木皆兵:项羽D.世外桃源:陆游【解析】B。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二者属于历史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而非“秦始皇”,排除;B项,“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韩信”,二者属于历史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待坚,而非“项羽”,排除;D项,“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陶渊明,而非D项,“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陶渊明,而非“陆游”,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剖析】考查成语的主人公对应,涉及到的“三十六计”为暗度陈仓,被设计为正确选项。
在类似的成语人物对应题目中,还可以考虑主、被动人物。
【例3】救援:围魏救赵A.进攻:风声鹤唉B.防守:草木皆兵C.追击:穷寇勿追D.转移:斗折蛇行【解析C。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围魏救赵”是一种“救援”战术,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风声鹤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与“进攻”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与“防守”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C项,“穷寇勿追”是一种“追击”战术,与“追击”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斗折蛇行”形容道路曲折蜿蜒,与“转移”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考点剖析】考查成语与简单词汇描述的对应,涉及到的“三十六计”为围魏救赵,被设计为题干。
【例4】刻舟:求剑A.里应:外合B.掩耳:盗铃C.打草:惊蛇D.指桑:骂槐【解析】B。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刻舟求剑”指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后比喻办事方法不对。
“刻舟”是方法,“求剑”是目的,二者为目的对应关系,且先有“刻舟”,后有“求剑”。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与里面接应相结合。
“里应”和“外合”为并列关系,排除。
B项,“掩耳盗铃”指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为方法,“盗铃”为目的,二者为目的对应关系,且先有“掩耳”,后有“盗铃”,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打草惊蛇”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
原比喻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
“打草”的本意不是“惊蛇”,二者不是目的对应关系,排除。
D项,“指桑骂槐”意为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指桑”和“骂槐”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先后顺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剖析】考查成语的拆词,涉及到的“三十六计”为打草惊蛇、指桑骂槐,被设计为干扰项。
拆词是国考、省考的成语命题形式热点。
【例5】得陇望蜀:狼子野心A.沐猴而冠:狐假虎威B.指桑骂槐:趾高气扬C.坐井观天:鼠目寸光D.投桃报李:指雁为羹【解析】C。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二者在语义方面没有明显逻辑关系,考虑词语结构、感情色彩。
二者都是贬义词,且“得陇”和“望蜀”都是动宾结构,“狼子”和“野心”都是偏正结构。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二者都是贬义词,但“沐猴”是名词不是动宾结构,排除;B项,二者都是贬义词,且“指桑”和“骂槐”都是动宾结构,但“趾高”是主谓结构,不是名词,排除;C项,二者都是贬义词,且“坐井”和“观天”都是动宾结构,“鼠目”和“寸光”都是偏正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投桃报李”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