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探索和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针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化过程展开探讨。

1. 迁移途径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1 土壤迁移:重金属通过地下水和土壤孔隙水的流动迁移到地下水中,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形成水环境的污染。

1.2 大气迁移:重金属通过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到地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1.3 水体迁移:重金属可以直接溶解在水中,通过水流迁移到其他地方,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

1.4 生物迁移: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从而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间接毒害。

2. 影响因素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pH值: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对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低pH值条件下,重金属更容易释放并迁移至地下水中。

2.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水体能够有效地限制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2.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速率。

2.4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导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和迁移速率发生变化。

2.5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可以促进重金属的转化和迁移,包括还原、氧化和沉积等过程。

3. 转化过程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多个转化过程,包括溶解、沉降、吸附、解吸、络合等。

这些转化过程对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3.1 溶解:重金属在水中可以以溶解态存在,溶解度与温度、酸碱度、络合等因素有关。

溶解态的重金属可以直接对生物体造成毒害。

3.2 沉降:重金属通过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从而影响环境的质量。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重金属元素是指原子量大于200的元素,具有毒性、放射性和腐蚀性,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植物和动物等进入土壤,对生物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热因素。

首先,物理因素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的结构、粒径、含水量、温度和风向等,它们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有显著影响。

例如,土壤结构的孔隙结构和尺寸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渗透,土壤的温度和含水量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

其次,化学因素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pH值、离子交换容量、有机质和无机盐等。

pH值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酸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较高,离子交换容量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有机质能够结合重金属元素,并将它们沉积到土壤中,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污染。

第三,生物因素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它重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分、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结构、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含量以及地表面积等。

其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相比于粗颗粒,细颗粒更容易吸附重金属元素,而有机质及其表面电荷的存在增加了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程度,也就是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大。

另外,土壤水分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水分过多时,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性增加,从而使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加速。

然而,当土壤水分过少时,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性降低,从而使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减缓。

此外,温度过高会加速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而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1.迁移途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水动力作用、沉积物的扩散、悬浮物的迁移和生物活动等途径。

其中,水动力作用是最主要的迁移途径,包括水流的输运、河流的冲刷和泥沙的搬运等。

2.形态转化:水体中的重金属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包括溶解态、胶结态和颗粒态等。

这些形态的转化能够影响重金属的迁移与生物有效性。

a)水溶态:重金属以溶解态存在时,其浓度较高,易被生物吸收和富集。

溶解态的土壤和岩石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风化和酸碱作用释放到水体中。

b)胶结态:重金属可以与溶液中的胶体、有机物或无机化合物形成胶结态。

这种形态的重金属迁移较慢,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释放出溶解态。

c)颗粒态:重金属也可以以颗粒状存在于水体中的沉积物或悬浮物中。

这些颗粒可以通过沉降、沉积和再悬浮等过程进行迁移,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3.转化过程:a)溶解解离:一些重金属能够以溶解态存在于水体中,其离子化程度受pH值和溶液中的其他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更高的pH值和高浓度的某些离子(如铁离子)有助于重金属的解离。

b)配位反应:重金属离子可以与水分子和其他配体形成络合物。

这些络合物的稳定性常常与溶液的pH值和配体浓度等因素有关。

c)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电吸引力、螯合作用或颗粒表面化学反应与沉积物颗粒结合。

这种吸附过程通常受沉积物的特性、颗粒大小和水体中的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d)还原-氧化反应:在水体中,还原条件下,一些重金属(如铁、锰)可以以较低的价态存在,而在氧化条件下,会转化为高价态。

e)螯合: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或无机化合物形成螯合物,这些螯合物可以影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

总之,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水动力作用、溶解度、pH值、配体浓度和沉积物性质等。

了解和控制这些过程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防范措施:多年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24小时都要呼吸这里的空气,如 果天天戴口罩并不现实,可多吃牛奶、豆制品、木耳、大蒜等有利于排 铅的食物。在交通干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大气中含铅量、土壤中含铅 量和蔬菜叶片中含铅量均比较高,污染较严重,称“铅污染区”。故而 应尽量避免在马路附近散步。
更严重的受害者:交警、司机、儿童。2008年,深圳交警的体检结果 显示,他们体内的铅含量高出常人100多倍。儿童排铅能力差,汽车尾 气是最主要的毒源。
人为来源:
工业生产、汽车 尾气排放及汽车 轮胎磨损产生的 大量含重金属的 有害气体和粉尘 等。
水体中的重金属来源
1
自然因素:
在没有人为污染的 情况下,水体中的重金属 的含量取决于水与土壤、 岩石的相互作用,其值一 般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但,导致水体 受到重金属污染。
2
人为因素:
工矿业废水、生 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 即向外排放,污染了土 壤,废弃物堆放场受流 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属 的大气沉降物输入,都 使水体重金属含量急剧 升高。
主要危害: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 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 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 童血中铅浓度达0.6~0.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 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办公室
主要重金属:铬、铅、镉、汞,来自油墨、液晶显示器等 “服毒”过程:打印、复印、整理文件资料,接收和分发报
纸、杂志等印刷品。这些纸张的油墨中,含有铅、铬、镉、 汞等重金属,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进入人体。
主要危害:铬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皮肤会出现红斑、 水肿、溃疡;它的烟雾和粉尘对呼吸道有明显损害,可引起 鼻黏膜溃疡、咽炎、肺炎胃肠道溃疡等。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研究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可以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进入水体。

自然因素包括地壳中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和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沉降;人为活动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

二、重金属的迁移途径重金属在水体中主要通过溶解态、悬浮态和胶体态的形式存在。

其中,溶解态的重金属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可以通过水流的迁移和扩散传播到其他地方;悬浮态的重金属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可以通过水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迁移;胶体态的重金属则以胶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其迁移和转化过程较为复杂。

三、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1. 吸附作用: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吸附作用与水中的颗粒、胶体和有机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附着在这些物质表面上。

这一过程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

2. 沉淀作用:重金属离子与水中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从水体中转化为固体相。

这是重金属从溶解态到悬浮态的重要转化过程。

3. 同位素转化:重金属的同位素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不同同位素的迁移速率也不同。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研究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4. 生物富集:水体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摄食、呼吸和吸附等途径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这是重金属从水体向食物链转移的重要途径。

5.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体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以影响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微生物可以通过还原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难溶的金属硫化物,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

四、重金属的影响因素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体的pH 值、温度、溶解氧含量、有机质含量等。

其中,pH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在不同pH值下具有不同的特征。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_王霞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_王霞

・监测与分析・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Discussion on the existing form s and m igration and transform ationlaws of h eavy m etals in the water environm ent王 霞 仇启善(包头市环境监测站 包头,010430)摘要 本文综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污染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概况。

水体中重金属颗粒态的存在形态分为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氧结合态、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效应有关。

对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过程的动力学水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重金属 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 水质模型Abstract T he paper summurized the studys on t he ex isting for ms and migr ation and transfor mation law of heav y meta ls in the w ater env ir onment,a nd discu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w ater quality model.Key words:heavy metal existing form migration and transform ation water quali ty model1 序言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以及防治对策都引起人们关注。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排入江、河、湖、海,使水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为控制和防治河流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国外早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普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国内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状况进行综述〔1〕〔2〕。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元素。

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而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他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物和随固体废弃物、污水、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初期,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会造成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植物难以生长等问题,很难彻底消除,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其迁移转化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

[19-20]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发生累积,在一定条件下可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也可通过食物链将污染物从土壤转移到生物体中,并最终威胁人体健康[6]。

1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1.1汞在大气中的迁移无机汞盐通常有一价和二价2种存在形式,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机汞化合物。

有些汞化合物基本上是无毒的,可以用作药物;而另一些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如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等,毒性极强。

汞是煤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由于汞的剧毒性、积累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Hg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明显危害,Hg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15],所以,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汞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去除,将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12-13]。

郑楚光[11]在对燃煤痕量元素迁移转化机理及细微颗粒物中富集规律的研究中,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QCISD的方法,对于Hg,选用Stevens基组;对于非金属元素Cl,H,O,N,选用6-311++G(3df,3pd)基组,优化得到反应途径上各稳定点(反应物、产物、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几何构型。

谈重金属铅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特征

谈重金属铅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特征

谈重金属铅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特征(武汉大学)一,前言铅是一种重金属,由铅组成的盐类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当水体中铅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就会对人体、渔业、农业灌溉等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铅在人体内富集可以使铅中毒。

伴随着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铅污染问题,例如儿童铅中毒、孕妇铅中毒等,科学家对铅的了解和研究进一步的加深。

水圈与大气圈和岩石圈共同组成了生物圈,可见水环境的重要,铅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也必然随之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二,铅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关于铅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一般按其总量分为“可溶态”和“颗粒态”,一些+2价铅和+4价铅离子都是可溶态的,可溶态的铅毒性较大,可以为人、生物直接吸收,储积性强。

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铅是颗粒态的。

三,铅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类型和规律和其他重金属一样,铅在水体中不能为生物所降解,只能产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散和富集,这就是铅的迁移与转化,按照其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机械迁移转化、物理化学迁移转化、生物迁移转化。

⑴对于铅的机械迁移转化,主要是铅在水体中被包含于矿物质或是有机胶体中,或是被吸附在悬浮物上,以溶解态或是颗粒态的形态随水流迁移转化。

⑵铅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迁移转化主要分为沉淀作用、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在此笔者详细的讨论一下其转化过程。

从高中的知识我们知道铅盐的溶解度都非常小,在偏酸性的水体中Pb 的浓度被PbSO 和PbS等限制着,水体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Pb +SO ─PbSO (沉淀),Pb +S ─PbS(沉淀),生成的PbSO ,PbS不溶于酸;在偏碱性的水体中铅的浓度受Pb(OH) 的限制,Pb(OH)─Pb + 2OH ,此反应是可逆的,水中OH 较多,使得平衡向逆向移动,又水解反应Pb +2H O─Pb(OH)+H ,OH 中和H 使得平衡向正向移动。

另外铅离子在水体中会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一些络合物,所以铅通过沉淀作用可以使铅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得到限制。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李小孟;孟庆俊;高波;冯启言;张英杰【摘要】溶解性有机质( DOM)是土壤中最具有活性的组分,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吸附、解吸、络合等一系列作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等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吸附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r、Cd在土壤中吸附能力是不同的,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b> Cu > Cr > Cd。

土柱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d、Cr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相似,均为前期淋出液重金属含量较低,后期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吸附饱和后浓度趋于稳定。

但不同重金属迁移速率各不相同,这与吸附实验结果相符。

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迁移速率上,其穿透时间比去除有机质的情况短,有机质的存在有利于重金属离子向下迁移,但当达到饱和后对重金属迁移浓度影响不显著。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DOM) was the most active component in soil. DOM in soil may conduct a seriesof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through the reaction 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complexation. The effe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the adsorption and migration of heavy metals Cu, Pb, Cd, Cr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soil column experiment.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eavy metals Cu, Pb, Cr, Cd in soil are different, and the range of the soil adsorption capacity is Pb>Cu>Cr>Cd. By comparing the presence of DOM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DOM has inhibition on adsorption of soil to heavy metals. The soil colum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s that the heavy metal Cu, Pb, Cd, Cr has the same migration patternsin soil, which all previous leaching liquid low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ime, the stable after reaching the adsorption saturation concentration. But migration rates-for different heavy metal are different. At the presence of DOM, to the migration rate of heavy metal is increased, and the penetration time become shorter. While, when saturated,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34【总页数】6页(P314-319)【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土壤;重金属;吸附;迁移【作者】李小孟;孟庆俊;高波;冯启言;张英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1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造成了工业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摘要 : 河 流 中的 溶 解 性 有 机 物 可 与 重金 属 结 合 , 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 , 进而 制 约重 金 属 的有 效 治 理 。 通过 分析 河 流 中溶 解性 有机 物 与 重 金 属 结 合 作 用 途 径 , 详 述 结 合 作 用 对 重 金 属 离子溶解度 、 重金属形 态和生物有 效性、 重金 属 迁 移 转 化 行 为 及 多介 质 吸 附 竞 争 影 响 , 总 结 溶 解 性 有机 物 与 重金 属 结 合 作 用 的 研 究方 法 :认 为 利 用 分 析 方 法 和 仪 器 研 究 相 结 合 深 入 考 察 河 流溶 解性 有机 物 的
DU Xi a o - l i , DU Xi a o - h u F, ZHENG Le P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U r b a n S t o r m w a t e r S y s t e m a n d Wa t e r E n  ̄ mn me n t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c h o o l f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n d E n e r g y
Ab s t r a c t :T h e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c o u l d b e c o u p l e d w i t h h e a v y me t a l s i n r i v e r s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e x i s t i n g f o r ms , mi g r a t i o n a n d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h e a v y me t a l s .f u r t h e r r e s u l t i n i n v li a d c o n t r o l o f t h e h e a v y me t ls a i n r i v e r s .T h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c o mp l e x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ni a c ma t t e r a n d h e a y v me t a l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e o mp l e x a t i o n i lu f n e n c e d t h e b e h a v i o r o f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摘要:重金属污染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中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特征及特点;着重介绍了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途径及迁移转化过程;最后简要分析了了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离子强度及有机质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关键词:重金属;来源;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Abstract: Heavy metals in water body can lead to many serious pollu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 briefly the source,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It is emphasized that heavy metals ‘ appearanc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athway and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re also expounded; Final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H, radix potential (Eh),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organic matter on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Key words: Heavy metals; source; existing forms;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actors1 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排入河流,使水质恶化,给人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重金属排放,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减少重金属的使用和排放 。
过程控制
强化污水处理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 水处理效率,减少重金属在水中的含量。
优化水环境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进 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污染 问题。
物理因素
水流作用
水流可以携带重金属一起迁移,流速 、流向的变化会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 化。
沉积作用
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水体中重金 属的溶解度和存在形态,从而影响其 迁移转化。
重金属可以在水体底泥中沉积,影响 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和浓度。
化学因素
pH值
水体的酸碱度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存在形 态,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
02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 化途径
物理迁移
悬浮态迁移
重金属以悬浮颗粒的形式在水体 中随水流迁移,受水流速度、颗 粒物大小和密度等因素影响。
沉积-再悬浮过程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累积,当沉积 物受到扰动时,重金属再次释放 到水体中。
化学迁移
络合-沉淀反应
重金属与水体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 生络合反应,形成溶解度更小的络合 物或沉淀物,从而发生迁移。
溶解-沉淀过程
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随pH、温度等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溶解-沉淀过 程实现迁移。
生物迁移
摄入迁移
水生生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水体中的重 金属,并在体内富集,进而影响更高 级的食物链。
吸附-解吸过程
水生生物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在生物活 动过程中解吸进入水体,或被生物排 泄出体外。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指在水中以溶液形式存在的有机物质,主要由腐殖质、蛋白质和酚类等组成。

DOM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水质、生态系统和环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DOM可以通过溶解、胶体悬浮和微生物代谢等方式进入水体中。

其含量和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水、土壤和植被类型、地形、气候等。

DOM在水体中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能够促进物质的溶解和转移,在水体中起到媒介和运输的作用。

同时,DOM还能够影响水体的光学特性、温度和氧,以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DOM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重金属是指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铜、铅、镉等。

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且不易降解,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

DOM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吸附作用:DOM中的功能官能团具有亲水性和亲金属性,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配位物,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

DOM的存在会增加重金属与水体中颗粒物质的接触面积,并促进重金属的吸附和沉积。

2.离子交换作用:DOM中的阴、阳离子能与重金属进行交换反应,改变重金属的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

DOM中的阴离子如溶剂中的酸性根和亲硫基团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减少其溶解度。

3.酸碱作用:DOM能改变水体的pH值,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毒性。

DOM中的酸性物质如腐殖酸和酚类能够降低水体的pH值,增加重金属的溶解度。

4.生物作用:DOM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归趋。

DOM中的有机质可供微生物进行代谢,改变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解毒和转化能力。

总的来说,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酸碱作用和生物作用等机制,改变重金属的溶解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A b s t r a c t :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 D O M) c a n b e s e r v e d a s t h e k e y“ c a r r i e r ”o f h e a v y me t a l s m i g r a t i o n
Pr o g r e s s i n t h e Ef fe c t o f Di s s o l v e d Or g a n i c Ma t t e r o n t h e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Be h a v i o r o f He a v y Me t a l s i n S o i l
中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Vo 1 . 3 2, No . 1
。 环 境 保 护
C h i n a Re s o u r c e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t i l i z a t i o n
2 0 1 4年 1月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 为影 响的研究进展
栽 体 。根 据 已有 的研 究成 果 , 在 详 细 介 绍 了土壤 D O M 的来源 、 提取 、 组 成 与 结 构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壤
D O M 与重 金 属 的 相 互 作 用机 制及 其 影 响 因素 、 D O M 对 重金 属 可移 动 性 的 影 响 等 相 关研 究 结 果 . 以期 为 揭 示重 金 属 在 土 壤 中的 迁 移转 化 规 律 和 重 金 属 污 染 土壤 修 复技 术提 供 理 论 指 导 关键词 : 溶 解性 有 机 质 ; 土壤 ; 重金属 : 迁 移 转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X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9 5 0 0 ( 2 0 1 4 ) 0 1 — 0 0 5 0 — 0 5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XXX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ontents
1
2 3
总括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
土壤重金属的转化
4
5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未来展望
总括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 农业生产、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 属具有毒性、不被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积累,并可通过食 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故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备受关注的 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凸显的重大环境问 题.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 又一个战略高度。这不失为研究资源环境的我们提供了一 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土壤重金属积累规律及其生态过程的研究,理论上,是阐 明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需要;实践上, 是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基础,并可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 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众多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级方法中,代表性的土壤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essier等人于1979年 提出的5步连续提取法,简称Tessier法,将土壤 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 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在以上形态分级的基础上,根据其生物有效性的不 同,可以分为易利用态(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等可 利用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 结合态)和惰性态(残渣态)3类.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
3、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能与金属离子形 成具有不同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物质,从而影 响重金属各形态的含量及其比例,并使土壤不同 形态重金属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文献综述作者:杜明阳赵秀兰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6年第06期摘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因其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及其他官能团而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近年来,关于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质、腐殖质与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有大量研究,但由于土壤有机质组成复杂,其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效果很难完全研究清楚。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可溶解性有机质;腐殖质;颗粒有机质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17.053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能量的来源,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被认为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1],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最重要的土壤性质之一。

关于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对于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分类及其对重金属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关于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机制与效果的研究1.1 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土壤是一个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及水组成的复杂的非均质体,土壤原有的或外源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十分复杂:有酸碱反应、溶解-沉淀、吸附-解吸、络合-离解以及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过程。

通过上述过程,重金属在土壤中与各种组成成分结合,以不同形态存在,土壤有机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过程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土壤有机质含大量的羧基(-RCOOH)、羟基和酚基(-ROH)等含氧基团及少量的巯基(-RSH)和氨基(-RNH2),具有大量吸附位点,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

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某些重金属的吸附能也强,去除土壤有机质使土壤重金属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解吸量提高,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提高了土壤对其固定和累积的能力。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综述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综述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等活性功能团,是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

DOM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

因此,具体介绍了DOM的来源、提取方法和种类组成以及不同来源DOM的性质的表征,同时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迁移转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高于 4.5g • cm-3 (也有文章指出为5g • cm-3)的常见金属。

重金属污染则是指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或其化合物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如金属采矿和冶炼产生的废渣、环境;其废水、废气排入次来源于交通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和家庭燃煤产生的金属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净化作用降解消除危害。

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和蛋白质能和重金属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失去活性。

重金属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度,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能结合对环境和生物有重要影响的Hg、Cu、Pb、Cd、Ni等重金属,从而改变这些物质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1,2]。

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DOM与重金属作用对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利用性的影响。

在DOM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中,普遍认为低分子量DOM易与重金属络合,高分子量DOM 则与重金属反应多形成难溶络合物⑶。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水体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刘小兰;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曹玉婷;王汉卿;马轩
【期刊名称】《环境科技》
【年(卷),期】2024(37)2
【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水体中最活跃的组分,可与金属离子发生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DOM的主要成分为腐殖质,而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为腐殖质中占比最高的2种成分,占DOM总量的40%~60%。

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一般用稳定常数表示其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会受到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综述了DOM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刘小兰;宋志鑫;宋刚福;唐文忠;米晓;曹玉婷;王汉卿;马轩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
【相关文献】
1.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2.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3.溶解性有机质对水体汞还原反应影响机制研究进
展4.pH值对滇池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光降解作用的影响5.基坑排水对城市内河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及其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及其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及其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张多;谢先军;刘文静;孙书堂【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22(29)5【摘要】为研究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特征及其对砷(As)迁移富集的影响,以大同盆地为研究区,利用三维荧光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方法,分析了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中DOM的分子组成特征和差异,揭示了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中DOM的变化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从大同盆地山前倾斜平原至盆地中心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中As浓度逐渐升高、SO_(4)^(2-)和NO~-_(3)浓度逐渐减少,且地下水中As浓度与DOC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是控制地下水中As迁移富集的主要过程之一;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中DOM的分子类型更加丰富,脂肪族类化合物减少,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相对增加,有机质趋于大分子或难以降解,在热力学上更不易被微生物利用;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在微生物介导下DOM降解,为含砷铁氧化物还原性溶解提供电子,同时As(Ⅴ)被还原为As(Ⅲ)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影响地下水中As的迁移富集。

【总页数】7页(P148-154)【作者】张多;谢先军;刘文静;孙书堂【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相关文献】1.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富集规律及成因探讨2.径流雨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特征演化及其对典型污染物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3.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形态、分布及其富集过程研究4.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来源的稳定碳同位素示踪研究5.黄河冲积扇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氮循环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性有机质及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摘要: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等活性功能团,是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

DOM 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

因此,具体介绍了DOM的来源、提取方法和种类组成以及不同来源DOM的性质的表征,同时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影响迁移转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高于4.5g·cm-3(也有文章指出为5g·cm-3)的常见金属。

重金属污染则是指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或其化合物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如金属采矿和冶炼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其次来源于交通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和家庭燃煤产生的金属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净化作用降解消除危害。

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和蛋白质能和重金属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失去活性。

重金属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度,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能结合对环境和生物有重要影响的Hg、Cu、Pb、Cd、Ni 等重金属,从而改变这些物质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1,2]。

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DOM 与重金属作用对金属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利用性的影响。

在DOM 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中,普遍认为低分子量DOM 易与重金属络合,高分子量DOM 则与重金属反应多形成难溶络合物[3]。

研究同时表示DOM 主要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等作用与金属离子以及其它污染物发生,形成溶解度不同的络合物,通过改变金属自由离子浓度来改变其迁移性[3-5]。

从而可能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性。

1.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概念、来源和提取1.1 DOM的概念DOM 指能通过0.45 um的滤膜,具有不同结构及分子量大小的有机物(如低分子量的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等和大分子量的酶、多糖、酚和腐殖质等)的连续体或混合体。

它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一种有机组分,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迁移特性[6]。

其主要成分可以分为腐殖质类和非腐殖质类,腐殖质分为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等;非腐殖质主要包括为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脂肪族、醇类、醛类和含氮化合物等[9]。

DOM作为环境中许多有机、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载体或配位体,其自身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质直接影响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毒性。

通常认为,DOM中移动性强的组分能够提高污染物在介质中的运移能力;反之,如果DOM在迁移过程中易被介质吸附固定,则可为污染物提供吸附位点,从而降低了与其相结合的污染物的迁移性或活性[10]。

因此,溶解性有机质DOM对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尤其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1.2 DOM的来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DOM主要来自植物凋落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体的分解、渗滤、腐殖化等。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DOM除上述来源外,施用的外源有机物料(如:还田秸秆、各种农家肥、城市污泥物等)是DOM另一重要来源[11]。

在易爆发水华的水体中,藻类等的死亡释放的DOM也是水体及沉积物中DOM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的DOM来源和含量不仅受到土壤中生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很多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如:吸附、解吸、扩散、淋溶、土壤pH、温度、湿度等)。

1.3 DOM的提取方法简介DOM的提取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不同研究者对不同来源的DOM的提取方法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提取方法见表1。

表1 溶解性有机质的提取方法2. DOM的组成和结构及性质表征2.1 DOM组成和结构从组成上看,DOM是包含了一系列化学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目前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对DOM的全部组分进行逐一分离和测定,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尚难以确认[12]。

DOM组分中大约25% ~ 50%为腐殖酸和富里酸组成[13],其余的组分主要是蛋白质、多糖和亲水性有机酸。

DOM中分子量小于几千道儿顿的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芳香酸氨基酸单糖低聚糖和低分子量的富里酸,而高分子量的DOM主要包括结构复杂的物质如高分子量的富里酸和胡敏酸[14]。

其化学组成主要由C、H、O和少量的N、S、P组成,溶解态有机物质的主要功能基团是羟基、酚羟基、醇羟基和甲氧基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许多研究者[24-28]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等有机结构分析方法分析DOM的结构特征,可得到DOM中化合物官能团组成及其比例的信息。

根据参考文献,用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土壤DOM中含有C=C 和C=O等官能团,在紫外区范围内有吸收,但随检测波长的增加而吸收不断降低,这可能与芳香碳核及其共轭的不饱和结构上的电子移动性加大有关[22]。

利用红外分析土壤中的DOM,主要含有羟基、芳香基、羧基[23];分析污泥DOM发现,酸水解产物的成分占总成分的55%,其中a-氨基占26%,氨基己糖占9%,中性糖残渣占12%,脂肪族占8%[24]。

来源不同的DOM的官能团组成比较类似,大多含有-COOH、-OH、-CH2、-CH3、C=O、-NH2、O=C-NH2等活性官能团,但基团含量有较大差异[21,25]。

2.2 DOM的性质表征以下主要说明不同来源DOM的性质表征方式,主要是紫外扫描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2.2.1紫外扫描光谱紫外光谱其原理是利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

不同来源的DOM其组分的差别很大,其化学结构、分子量都可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其吸收光谱曲线也有较大的差别。

而特定波段范围内吸光度的变化和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吸光度比值用来指示DOM 的组成、官能团种类和其来源、芳化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及分子量的大小[26-27]。

如250nm 与365nm 处的吸光值比(E250/E365)可较好的反映DOM的分子状况,E250/E365越大,则DOM 的分子量越小[28]。

253nm和203nm处的吸光值比(E253/E203)用来解释芳环的取代度及取代基的种类。

当比值较高时,说明芳环上的取代基酯基、羟基、羧基、羰基含量较高;比值较低时说明芳环上的取代基以脂肪链为主[29]。

465nm 和665nm 处的吸收系数比(E465 /E665)值用来衡量溶解性有机质的的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

单位浓度紫外光密度值(E/TOC) 亦可用来指示天然有机物的来源和结构[30]。

2.2.2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不破坏样品结构来表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

可以利用特征吸收谱带的频率推断分子中存在某一基团或键存在,进而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当然也可由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的改变对混合物及化合物进行分子量分析。

不同吸收带的涵义列于表2。

表2 溶解态有机物质的主要红外吸收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able2 Assignment of absorption bands in FTIR spectracm-1说明3400-3300 O-H伸缩,N-H伸缩2940-2900 脂族C-H伸缩,-CH3,-CH2-1720-1700 -COOH,酯与酮的-C=O伸缩1630 -COO;C=C,酰胺基的C=0伸缩(I带)1620-1600 芳族C=C1580-1500 酰胺11带,C=N伸缩,COO-1对称伸缩1450-1400 脂族C-H变形振动区1400-1390 酚OH的0-H变形,C-O伸缩,-CH2-、-CH3的C-H变形1260-1200 C-O,C-0-C伸缩(酯、醇、碳水化合物,芳基)及SO42-1170-950 多糖或类多糖物质的C-O伸缩,硅杂质的Si-O950 -COOH二聚物820-760 芳基,NO3-650-600 S03H,S042-2.2.3三维荧光光谱三维荧光技术现在已经是研究溶解性有机质来源与特性的主要技术。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谱中荧光峰位置的识别,可以确定DOM 的来源和特性。

一般而言,自然界中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峰位置特征见表3。

表3 DOM三维荧光参数表[31]Table 3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 from different sources参数DOM-T DOM-C DOM-ZBIX 0.75 1.28 2.82HIX 0.62 1.23 0.763. DOM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以下主要研究DOM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3.1 DOM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由于含有羧基、羟基、羰基和甲氧基等活性功能团,DOM可以作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载体,通过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离子氧化物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最终归宿[32-33]。

研究发现来源不同的DOM对土壤吸附重金属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一是DOM的加入会增强重金属活性,从而抑制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使重金属进一步迁移转化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径流进入湖泊等自然水体,危害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34];另一现象是DOM 促进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威胁[35]。

DOM 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重金属吸附;② DOM组成成分等自身性质;③DOM与重金属络合和螯合作用;④ DOM对不同种类或浓度重金属的影响。

3.1.1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重金属吸附向土壤中加入DOM后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土壤表面电荷、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等[36],而这些理化性质的改变又能显著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

(1)DOM可通过改变土壤的pH值来影响重金属原有的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平衡,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2)大量H+或多价阳离子与重金属离子竞争土壤的吸附点位,使土壤胶体所带负电荷减少,对重金属吸附量减少。

(3)DOM通过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

DOM进入土壤后,可以被土壤表面优先吸附,能增加吸附的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从而增加金属离子的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