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变色龙》中细节描写的赏析
《变色龙》中细节描写的赏析作者:陆振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7期《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价文章不少。
这些评论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剖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笔者也想就文中细节描写作些浅显的探讨。
细节一: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伪装自我的工具穿着军大衣,摆出威严公正形象。
“狗案”发生时,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俨然俄国沙皇的警犬),“向人群里走去”,厉声问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谁在嚷?”看,这位警官是多么的“威严”!当首饰匠赫留金向他诉说了自己无缘无故地被不知是谁的狗咬伤了手指头后,他立即“安慰”这位受害者道:“嗯,不错……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并警告放狗的人,他“要拿点颜色出来”给他们看看。
瞧,这位警官是多么的“公正”!可是,随着狗主人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对受害者的态度也随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脱下”军大衣,摆脱紧张不安窘态。
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在百姓面前威风凛凛、官气十足,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遇到麻烦事了。
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
” “席加洛夫将军?哦!”他顿时心里一惊,浑身燥热,他为自己刚才的放肆而紧张不安起来:天啦,这下可闯大祸了!打狗还须看主人,我怎么能这样得罪将军呢?难道我能丢掉我的“官帽”吗?不,我不能!我要保住自己的官帽,我不能得罪将军!我要马上改变刚才断案的结果!可是,周围的人们都似乎在嘲笑我的“威严”和“公正”。
哎,怎么办?……我要借助我的变色术!于是,他命令叶尔德林道:“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这军大衣的“一脱”,他仿佛减轻了紧张的心理压力,摆脱了在大庭广众之下面临的窘境。
穿着军大衣,摆出威严公正形象。
正当奥楚蔑洛夫要讨好将军,为狗辩护时,没想到巡警又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他立即又神气活现起来,要“好好教训”狗主人。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巡警判断这狗“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他又为刚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惧不安了:天啦,今天我怎么这样倒霉!这些可恶的百姓,这个该死的赫留金,尽给我出些乱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的“官帽”绝不能丢掉!我的上司绝不能得罪!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我的恐惧,我要镇定,镇定!于是,奥楚蔑洛夫再次利用自己的变色术:“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军大衣,再一次成为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术。
变色龙课文分析
《变色龙》课文阅读与分析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新”的军大衣,身后的巡警,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的警察形象;“手提小包”“端着醋栗”,揭示军警宪兵横行的世道。
“没收来的”四字,反映了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证。
]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描写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暗示市场的不景气。
把商店、饭馆的门比成“饥饿的嘴巴”,形象的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
]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
这话有讽刺意味,画龙点睛。
]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从侧面写无顾客。
][从开头至“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社会环境,有一种压抑的氛围。
这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
这部分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呦……哎呦!”[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被咬人却喊出了“这年月,咬人可不行”,表示愤慨,使小事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具有时代色彩。
][从“好哇,”至“哎哟!”一声喊叫,引出小狗,赫留金及围观的人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木柴厂”,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三条腿,一颠一颠”,暗示狗被打伤。
]不住地回头瞧。
“[不住地回头瞧”,暗示狗怕被追上、挨打的内心活动。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小说《变色龙》赏析
小说《变色龙》赏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善变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
他的谄媚权贵、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当他不断的自我否定时,他都那么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人们经常用“变色龙”这个代名词,来讽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
对他们说来,毫无信义原则可言。
万物皆备于我,一切为我所用。
他们这一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吗?《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变色龙》片断赏析
《变色龙》片断赏析1.特级教师于漪在《变色龙》教学中怎样“激疑”?教学中的程式化、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
知识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的。
课要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善于“激疑”。
“激疑”要“激”在关键处。
从前北方卖皮袄店家有句顺口溜,叫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这个比方也适应于“激疑”。
因为课堂提问,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学生就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就能吃透文章的精髓。
比如《变色龙》一文,学生在课本发下来时就看了,觉得好玩,并不真正理解。
针对这一点,于漪讲课中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变”,特别注意一些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和人对狗称呼的一次次变化。
在边争论边思考中,学生既认真阅读了课文,又很快熟悉了故事的情节,并很好地掌握主人公趋炎附势、欺压百姓的丑恶灵魂。
——徐金海、金正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2.精心选择“突破口”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贵在“处理”教材,选择较佳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应当因文而宜,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维,并能牵一发动全身,对于理解全文思想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和写作特色起关键作用的,或作品结构,或中心情节,或某一场面,甚至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如讲读契诃夫小说《变色龙》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究竟是怎么破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发言热烈,但始终找不到一致的明确的答案。
我说,这不是因为同学们水平差或者读书不仔细,而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虽然奥楚蔑洛夫一到广场就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最终没有真正弄清案件真相,却反复围绕“这到底是谁家的狗”的问题一步步发展情节,直至篇末,这更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赫留金的处置全是随着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一个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俄统治阶级的走狗的典型形象在学生中十分清晰,“变色龙”的题意毋需赘言,一点即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明)”与“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将军的哥哥)”这两句话对应板书,本文的讽刺意义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变色龙》这部精典短篇小说出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之手,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描绘的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了俄国政府的腐败统治。
从对《变色龙》全文来看,这篇小说的叙述角度应该属于客观叙事,这种叙事中讲述者既不是一个全知者,也不是故事的参与者或阅历者,而仅仅只是一个似乎正在发生着的故事的观察者,讲述者置身事外,只是从外部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将故事的发展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
《变色龙.》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奥楚美洛夫警官,或者是首饰匠赫留金,而是看热闹的围观者。
作者通过围观者的眼光把整个事件记录下来。
《变色龙》主要讲了一条白毛小猎狗咬伤了首饰匠赫留金,警官奥楚美洛夫对这件事情的处理。
从小说的叙事角度看,故事的讲述总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小说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变色龙》这篇小说主要成功刻画了一个鲜明、独特、丰满的警官奥楚美洛夫,其次还有警察叶尔迪陵,首饰匠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普罗霍尔,以及一条白毛小猎狗,从而提高了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
奥楚美洛夫是俄国上层统治阶级走狗的典型代表,在对事情的处理上无疑表现出他作为变色龙的本质,本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小事,但却因为不知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得异常的复杂,这不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打狗还得看主人”吧。
其实,奥楚美洛夫在处理这件事上却实特别棘手。
第一,作为保护人们安全的警官,他不得不处理这件事,第二,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他不能得罪自己的上司,于是,处理事情的关键就落在了这条狗到底是不是将军的。
从人物的动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为了缓和尴尬的局面,奥楚美洛夫分别脱了一次大衣和穿了一次大衣。
人物语言是对人物话语的模仿,一篇成功的小说创作,不仅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要有优秀的人物语言,优秀的人物语言都是富有个性化的,同样《变色龙》这篇小说的语言也特别的幽默犀利。
纵观全文,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占了绝大多数。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炼、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变色龙》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节):写“案子”的发生。
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主要事件(一件狗咬人的小事)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作家运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便勾勒了当时社会冷落肃条的情景,“四面一片寂静……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不是一般的环境描写,而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业危机和经济萧条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不景气和俄罗斯人民生活贫穷的真实写照。
作者把人物和故事安排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二部分(6~27节):写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的全过程。
是故事的发展。
这一部分根据警官对“案子”处理的三次变化反复,又可分为三层:第6节~13节为第一层,是“案子”的第一次反复,也是警官嘴脸的第一次暴露。
第14~20节为第二层,是处理“案子”的第二次反复,再次暴露了警官的奴才丑态。
第21~27节为第三层,是对“案子”处理的最后一次反复,彻底地暴露了警官的奴才真面目。
第三部分(最后2节):写“案子”的结局与开头遥相呼应。
写警官抖着威风扬长而去,赫留金遭到一顿训斥和一阵嘲笑。
现在我们就来剖析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主要人物形象:我们说奥楚蔑洛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这在故事一开头,人物一出场,就能识别出来的。
我们看,警官这一天巡街回来,走过市场的广场时,穿的是“新的军大衣”,提的是“小包”;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巡警,“端着一个筛子,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明眼的读者一下子就看得清,原来,警官这一天为沙皇维持所谓社会秩序,其成绩颇为卓著,其手段也必然相当精湛;怪不得他是那样踌躇满志,八面威风,俨然象个常胜的将军。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契诃夫的作品,并称赞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具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更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
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但是巡警对自己的见解怀疑起来:“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
”于是警官第三次改变了态度,他声色俱厉地骂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对狗的主人的两次推断,使得警官两度变色。
《变色龙》的教材分析与理解
《变色龙》的教材分析与理解一.写作背景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认为,契诃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可能开出疗救病态社会的药方,但他立足于现实,以他的优秀作品忠实地记录了那时的俄国社会生活,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正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一般小市民的生动写照,富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
作者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的同时,刻画了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揭露他们猥琐庸俗、顺应时势的痼疾,不仅映衬了沙皇警官的专横和善变,而且展现了小市民的 * ,促使人们正视严峻的现实,认识这种弊病蔓延发展的严重后果,客观上显示了这种 * 不改造,社会就无法长进的思想意义。
二.重点词语1沉静:本义指环境寂静或人内心安静,平静。
课文指环境寂静。
2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精神不振作。
3浆硬:指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使干后发硬发挺。
不可写作僵硬。
4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缘,故,原因。
5魁梧:身体强壮高大,注意魁和槐的区别。
6异想天开:形容想入非非不切实际。
异,奇异。
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7荒唐huāng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8洋溢yángyì:多指情绪、气氛充分流露,着重指从内向外流露出来。
《变色龙〉解析
契河夫
(l860~1904)
这 是 变 色 龙
2、写作背景:
《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 说。写于1884年。当时俄国正处于资产阶 级民主大革命的前夜,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沙皇专制制度面临崩溃。为了挽救死亡的 命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建立了恐怖的警 察统治,残酷地镇压和奴役人民,作为反 动统治的鹰犬、走狗的警察,对上阿谀逢 迎,对下恫吓讹诈。《变色龙》就是嘲弄、 讽刺、鞭打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
你呢,赫留金,受了 害,我绝不能不管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 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厨师说是将军 哥哥家的狗时
这狗不赖….. 手指头
我早晚要收拾 你
奥’的性 格
合作 探究
请概括奥楚蔑洛夫处理小狗咬人 事件的态度
变 用一字概括
合作 探究
这几六 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在变? 这样变来变去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六次判定、五次变色
四次写军大衣 三次提到法律
两次写围观群众 一次社会环境描写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 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 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第二次在第十二 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 “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 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 又一次尖锐讽刺。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 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 文,说明法律的虚伪。总之,三提法律,不 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 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 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通过隽永、犀利的文笔在黑色幽默和讽刺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扎根于当时俄国现实的经典形象。
其中,《变色龙》里与墙头草如出一辙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便是契诃夫高超艺术手法及真实生动语言特色的典型产物。
契诃夫在文学创作中,一向以语言取胜,他始终坚持真实、朴素、简练原则,《变色龙》以精炼生动的语言特色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在短短几分钟内的数次变化,展现了当时沙俄中下层官吏的本质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几乎全部依靠语言的推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变色龙》中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而在解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变色龙》的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有一定了解。
一《变色龙》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契诃夫出生于 1860 年,他不仅在俄国享有盛誉,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与莫泊桑和欧?亨利一样,都是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但由于商店经营并不怎么好,契诃夫从小便生活在艰难。
契诃夫的处女作发表于 1879 年,那年他才大一。
由于生活困顿,契诃夫开始创作短小幽默作品发表于一些幽默刊物,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
在不断的创作中,契诃夫逐渐被人了解并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
契诃夫幽默感极强,他的小说创作结构通常紧凑波折,语言朴素简练,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使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契诃夫对20 世纪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创作始终立足现实主义传统,对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典型的小人物。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轻易地看到现实的影子,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
契诃夫的作品灵感似乎源源不绝,从踏入文学界开始每年都有作品问世,且题材丰富多样,大多是其丑恶现象、沙俄专制制度的揭露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关于契诃夫,他的好友高尔基层评价他说,只要一个词、一句话,契诃夫便能塑造一个形象、一个绝妙的故事。
二《变色龙》的语言艺术特色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对社会生活形象化反映的艺术。
《变色龙》课文解读
《变⾊龙》课⽂解读《变⾊龙》课⽂解读 讽刺与批判 契诃夫作为短篇⼩说⼤师,其创作素以简洁著称,然⽽简洁中却蕴藏深厚。
这不仅与他对现实的深⼊观察与思考有关,更与他⼩说创作中的艺术构思密切相连,这使得他的短篇⼩说个性价值突出,艺术魅⼒永存。
《变⾊龙》是契诃夫的⼀篇讽刺杰作,情节极其简单,⼀只⼩狗咬了⾸饰匠赫留⾦,警官奥楚篾洛夫负责处理此事,原本很简单的案⼦却因为⼩狗可能是将军家的⽽显得复杂起来。
由于作者的精⼼构造使其对奴性⼼理及其存在根源这样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问题表现得⼗分透辟。
其讽刺与批判效应也因作者讲究的叙述策略⽽更加突出。
这⾥主要从⼩说的视点变化和点辐射结构两⽅⾯来谈。
先看其叙述视点的灵活变化。
所谓视点,就是叙述⼈对故事内容进⾏观察和讲述的⾓度或着眼点。
也叫视⾓,它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称决定的。
从《变⾊龙》的开头来看,⽆疑作者采⽤的是俯视⾓叙述,叙述者是全知全能者。
通过这样的叙述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出主⼈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与故事发展有关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穿过集市向⼴场⾛去──故事主⼈公出场;⼴场上连个⼈影也没有,店铺⽆精打采地开着──故事上演的舞台搭就,同时渲染着⼀种⽓氛。
故事的继续发展虽然仍以第三⼈称叙述叙述视点发⽣了变化。
由叙述者的视⾓变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视⾓,狗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看,瞧见商⼈彼楚京的⽊柴场⾥窜出来⼀条狗,在它⾝后,有⼀个⼈追出来, 他紧追那条狗,⾝⼦往前探出去,仆倒在地上,抓住了那条狗的后腿。
所有这些都是由奥楚蔑洛夫的视点出发描写他的所见所闻,这样的叙述视点转换产⽣的艺术效果是在有限的⽂字中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可以根据⾃⼰的亲眼所见判断事情的真相解决问题,狗咬了⼈的事⼀⽬了然。
的确,奥楚蔑洛夫很快就下了严厉的判决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看看,这条狗得消灭才成。
真是铁⾯⽆私信誓旦旦,然⽽事情并没有⽴时解决,是什么左右了警官的判断呢?是解决问题的焦点即这是谁家的狗? 当故事情节转到追究狗的主⼈以及如何处理这条狗时,⼩说的叙述策略⼜发⽣了变化,在此叙述者基本保持了缄默,只是由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围观者的对话来铺展推进情节,这种叙述⽅式⽆疑更能够带给读者以现场感,使读者仿佛随着摄像机镜头转动,轮番观看奥楚篾洛夫、赫留⾦及围观者三⽅精彩的表演,同时⼜使这三⽅的对话构成⼀个热闹场⾯,照应先前叙述的⼴场上连⼈影也没有,不久在⽊柴场门⼝就聚合了⼀群⼈,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样。
变色龙课文精讲
变色龙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变色龙》这篇小说的章节划分可以如下进行:1. 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
主要描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遇到了一个狗咬人的事件,其中被咬的人是赫留金。
这部分内容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及环境,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 第二部分(第6-23段):故事的发展与高潮。
这部分详细描绘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这个“案件”的过程。
他多次“变色”,每一次都随着对狗的身份的不同判断而改变对赫留金的态度。
这部分通过六次“变色”的描写,深入揭示了奥楚蔑洛夫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 第三部分(第24-27段):故事的再次高潮。
这部分中,狗的主人被揭示为将军的哥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再次发生转变,对赫留金和狗的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4. 第四部分(第28-29段):故事的结局。
警官奥楚蔑洛夫结束了对“案件”的处理,小狗被带走,赫留金遭到了嘲笑和恐吓。
这部分揭示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展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丑恶嘴脸。
以上是对《变色龙》这篇小说的章节划分。
通过这个划分,可以看出小说的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充分展示了作者契诃夫对沙皇俄国社会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二、文章赏析《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一个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小说以“变色龙”为标题,巧妙地借用了蜥蜴能够根据环境改变肤色的特性,来比喻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展现了他善变的性格。
这种善变不仅体现在他对狗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对人的态度上。
他对待下属和百姓时,专横跋扈、作威作福;而对待达官贵人时,则阿谀奉承、卑劣无耻。
这种变化无常的性格,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变色龙,让人无法捉摸他的真实面目。
小说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
作者通过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
变色龙契诃夫赏析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契诃夫的《变色龙》哈。
你们知道不,这《变色龙》可有意思啦!咱就说那里面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哇塞,那真的是像个会变色的怪物一样。
一会儿一个样儿,我觉得他就像那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
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吧。
你们想想看哈,一开始他听说狗主人好像不咋厉害,就凶巴巴地要处理狗。
嘿,这一转眼,听别人说狗主人好像挺牛的,他立马就变了脸,那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呢!就跟那孙悟空七十二变似的。
这要是在咱现实生活中啊,这样的人肯定会被大家笑话死,说不定还会被叫做“变脸大师”呢!我记得我有一次啊,遇到个事儿也有点像奥楚蔑洛夫这样。
就是我和小伙伴争论一个事儿,我一开始觉得自己可对了,说得头头是道的。
结果呢,另外一个小伙伴说了点不一样的观点,我一听,哎呀,好像也有点道理。
然后我就有点动摇了,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这感觉就有点像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不过我可没他那么夸张啦,哈哈。
说真的,契诃夫写得可太生动形象了,把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让我们一读就能想象出他那副可笑的嘴脸。
这文章里的场景描写也特别棒,就好像在我们眼前发生一样。
哎,你们说,这世界上真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也许有吧,那可真是太搞笑了。
不过呢,也不能全怪他,可能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得不这样做吧。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种行为就是让人瞧不起。
你们读这《变色龙》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好玩呀?反正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大家以后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多想想,这些人物为啥会这样,作者写他们是想表达啥意思。
这样读书才更有意思呢!你们说是不是呀?嘿嘿。
《变色龙》中细节描写的赏析
《变色龙》中细节描写的赏析作者:陆振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7期《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价文章不少。
这些评论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剖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笔者也想就文中细节描写作些浅显的探讨。
细节一: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伪装自我的工具穿着军大衣,摆出威严公正形象。
“狗案”发生时,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俨然俄国沙皇的警犬),“向人群里走去”,厉声问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谁在嚷?”看,这位警官是多么的“威严”!当首饰匠赫留金向他诉说了自己无缘无故地被不知是谁的狗咬伤了手指头后,他立即“安慰”这位受害者道:“嗯,不错……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并警告放狗的人,他“要拿点颜色出来”给他们看看。
瞧,这位警官是多么的“公正”!可是,随着狗主人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对受害者的态度也随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脱下”军大衣,摆脱紧张不安窘态。
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在百姓面前威风凛凛、官气十足,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遇到麻烦事了。
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
” “席加洛夫将军?哦!”他顿时心里一惊,浑身燥热,他为自己刚才的放肆而紧张不安起来:天啦,这下可闯大祸了!打狗还须看主人,我怎么能这样得罪将军呢?难道我能丢掉我的“官帽”吗?不,我不能!我要保住自己的官帽,我不能得罪将军!我要马上改变刚才断案的结果!可是,周围的人们都似乎在嘲笑我的“威严”和“公正”。
哎,怎么办?……我要借助我的变色术!于是,他命令叶尔德林道:“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这军大衣的“一脱”,他仿佛减轻了紧张的心理压力,摆脱了在大庭广众之下面临的窘境。
穿着军大衣,摆出威严公正形象。
正当奥楚蔑洛夫要讨好将军,为狗辩护时,没想到巡警又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他立即又神气活现起来,要“好好教训”狗主人。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巡警判断这狗“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他又为刚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惧不安了:天啦,今天我怎么这样倒霉!这些可恶的百姓,这个该死的赫留金,尽给我出些乱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我的“官帽”绝不能丢掉!我的上司绝不能得罪!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我的恐惧,我要镇定,镇定!于是,奥楚蔑洛夫再次利用自己的变色术:“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军大衣,再一次成为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术。
《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赏析作者:周腾斌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0期《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小说的内容很简单-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奥楚蔑洛夫过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的丑恶灵魂。
小说人物富有代表性。
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对达官贵人,甚至将军家的狗的语言中暴露了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揭开了他貌若威严公正背后的粗俗无聊。
一、人物形象分析奥楚蔑洛夫: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过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猾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2.寡廉鲜耻的典型形象变色龙是对奥楚蔑洛夫典型形象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
奥楚蔑洛夫作为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作为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
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
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等特点。
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
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
这一形象无疑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二、语言特色1.用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讽刺对象小说《变色龙》用奥楚蔑洛夫的个性语言来讽刺这个人物。
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契诃夫的作品,并称赞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具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更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
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评《变色龙》
评《变色龙》
《变色龙》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的三个特点:一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体色;二眼睛能独立活动;三捕捉食物的速度惊人。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上,何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方法和变色规律。
教学中,何老师带领同学们对变色龙的三方面特点均作了详细分析,让孩子们对变色龙有了较详细地了解。
在教学中,老师的讲解比较多,学生的朗读可以再多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三,四述“军大衣”——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一开头,“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出场,这件 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 工具。作者以此交代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勾画了一个外 表严肃,威风凛凛的沙皇警犬形象。第二次是奥楚蔑洛夫叫跟 着他的巡警“帮”他“把大衣脱下来”。这个细节,既揭示了 他因判错了“案子”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恐惧心理,也表现 了他想借此为自己的再次“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 猾,还刻画了他时时不忘摆臭“官”架子的丑陋性格。第三次 是奥楚蔑洛夫又叫跟着他的巡警“给”他“穿上大衣”。这个 细节表现了他心冷胆寒,想借此掩饰刚才骂狗主人,而心中更 深一层的胆怯。小说结尾,奥楚蔑洛夫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 紧大衣,径自走了”,这个细节,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在内容 上勾画了一个色厉内荏、狼狈不堪的警犬形象,进一步表示了 讽刺之意。
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四,六点“手指头”——反映人物的不幸遭遇
1,赫留金“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那手指头也 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这个细节,暗示了手指头变成了赫留 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最大本钱。2,“……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 个手指头……”,这个细节,是奥楚蔑洛夫到了出事现场挤进 人群质问当事人赫留金的,表现了警官盛气凌人的样子和借此 想耍威风的心理。3,“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 口”,这个细节,再次揭示赫留金想借此要求赔偿的心理。4,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在这时的奥楚蔑 洛夫看来,手指头俨然成为赫留金“敲竹杠”的罪证。5, “……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这时 的手指头更是成了赫留金冒犯名种狗和将军哥哥的铁证。6,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这时的手指头已变成奥楚蔑洛夫夸耀小狗“咬人”美德的好口 实和媚上欺下的好阶梯,已成为麻木的看客尽情讥笑赫留金的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பைடு நூலகம்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 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实际上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 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那么,《变色龙》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这些细节描写 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三写“法律”——暗示故事的时代背景
小说三次写到“法律”。开头“狗咬人”案子的原告赫留金自诉时 说,“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 着”,首次提到“法律”,看似轻轻一笔,实际上交代了沙皇亚历 山大三世在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 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这一时代背景。第二次出现“法律”, 依然是赫留金申诉时,“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 啦。”赫留金说得这么认真,以为法律是自己的护身符,说明他对 自己生活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毫无认识,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第三次是奥楚蔑洛夫听到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后又改判 案子时自我解释:“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从警官嘴 里道出法律对统治阶级来说不过是一纸空文,再次从侧面揭露了沙 皇法律的虚伪性。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 :《变色龙》的细节描写赏析
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 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 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 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微课:《变色龙》细节描写赏析
二,三提“木柴厂”——点明人物的活动舞 台 小说中三次写到“木柴厂”,十分巧妙地将故事发生的 地点和人物活动的舞台透露出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 术构思。小说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 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 人”,首次提到木柴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 了被告小狗和无聊的观众粉墨登场的舞台,暗示了“主 审大人”变色的场所。“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 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二提木柴厂,再次突出案子 发生的现场,又暗示了原告赫留金败诉的地点。“普洛 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三 提木柴厂,既突出了故事结束的地点,又前后呼应。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