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ppt课件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95ef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 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 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文体常识
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 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 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 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 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文献价值。具有真实性、广 泛性、突出性、典型性的特点。
主旨感悟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 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 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 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课后作业
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与老舍的《我的母亲》
内容分析
作者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 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 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 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 挑粪。
总领第四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 要做的许多事情。
内容分析
(十六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 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 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 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 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 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 动人民的深情融合在一起。
高尔基《母亲》内容解析与艺术特色
![高尔基《母亲》内容解析与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2c6641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高尔基《母亲》内容解析与艺术特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到惨败,进一步暴露了专制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同时也加速了俄国革命的进程。
1905年革命风暴的开始是1月9日发生的沙皇政府大规模枪杀请愿工人的“流血星期日”事件。
它的高潮是10月全俄的政治罢工和12月莫斯科的武装起义。
在这次革命中、高尔基曾因对1月9日沙皇的暴行提出强烈的控诉和抗议而被捕,出狱后于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小说《母亲》的素材正是来源于1905年革命中索尔莫沃工业区“五一”游行的组织者扎莫洛夫和他母亲安娜的革命事迹,同时又融入了高尔基在1905年革命斗争中积累的生活素材和斗争经验。
小说的第一部于1906年9月在美国完成。
第二部于同年完成于意大利。
《母亲》描写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一个工业区的故事。
在这里工人们一如既往地过着贫困的生活。
老钳工米哈依尔·符拉索夫被厂主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悲惨地死去了。
他的儿子巴威尔·符拉索夫没有走父亲的老路,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工人革命运动的领导者。
一次、主以修整沼地为名,提出在工人的工资里每卢布扣除一个戈比的无理要求。
巴威尔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穿了厂主的阴谋,并因此被捕。
巴威尔的母亲尼洛夫娜接受了巴威尔的同志们的请求把革命传单散发到工人中去,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巴威尔出狱后领导了“五一”游行并再次被捕。
尼洛夫娜继承了儿子的事业经常乔装打扮送信送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完全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
巴威尔拒绝了狱外同志们要他逃跑的请求,在受审的法庭上发表演讲,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后被判处终身流放。
母亲接受了组织交给的任务,把印有巴威尔演说词的传单送往它处,当她在车站上发现自己已被特务包围时,便毅然决然地把传单撒向群众并高呼革命口号,最后尼洛夫娜也被捕了。
母亲尼洛夫娜是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从普通群众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典型。
高尔基《母亲》
![高尔基《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4f0621ae58fb770bf78a55d6.png)
(二)中期创作
中期创作特征(20世纪至10月 革命前):20世纪初,随着俄国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高尔基对 俄国社会现实加深了认识,自觉 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把自己的 创作自觉地与革命运动相结合, 创作逐渐成熟。
代表作
《海燕》、《小市 民》、《在底层》、 《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前两部 《童年》、《在人 间》(《我的大学》 作于革命后)等。
比如把人物性格放在革命斗争的矛 盾冲突中去表现,突出革命实践活动 改造人、锻炼人的作用;通过言行描 写和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思想情感;通 过亲情、友谊和爱情突出人物性格等 等,为无产阶级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成功范例。
自读书目与思考题
自读书目:高尔基﹡《母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 姆金的一生》
高尔基和罗曼罗兰
(三)晚期创作
晚期创作特征(10月革命以 后):这一阶段,高尔基对俄 国现实有了“不合时宜”的认 识,比如反对暴力革命,过高 估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怀疑 苏维埃政权的某些政策等。
代表作 之一
《阿尔塔莫诺 夫家的事业》 通过三代资本 家的经历揭示 了俄国资产阶 级的兴衰史。
之二
史诗性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 金的一生》是高尔基一生创作的 总结,塑造了一个市侩知识分子 信仰沦丧,精神空虚的一生,批 判了知识分子所谓“精神自由”、 “超脱党派”的虚伪性。被认为 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
思考题: 1、概述高尔基创作过程。 2、概括《母亲》的人物性格特征及主题。 3、谈谈《母亲》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 讨论:你最喜欢读高尔基哪部作品?谈谈你
的看法。
尼洛芙娜的形象
是小说第一 主人公。小说 主要情节是围 绕尼洛芙娜的 性格发展和成 长过程展开的。
高尔基《母亲》ppt课件
![高尔基《母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f2f556eff9aef8951e0610.png)
地下党员尼古拉·伊凡诺维奇,把母亲尼洛 芙娜接到自己家里居住。母亲自动要求做革命工 作,她经常和尼古拉的妹妹索菲亚一道到农村去, 把禁书、传单带给农民。叶戈尔由于生病去世, 工人们在送葬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母亲援救 了一个受伤的铁匠,把他送回家,并亲自照料他 养伤。
母亲到尼柯尔斯克村去送传单,刚好遇上雷 宾被捕。一个农民把母亲带回家去。母亲把带来 的宣传品都给了这家农民,并鼓动他们起来和地 主作斗争,走雷宾的道路。不久革命者为雷宾安 排了一次越狱活动,母亲自告奋勇参加做掩护工 作,使雷宾顺利地从狱中逃出。
14
雷宾到去农村以《圣经》宣传革命,但遭到 失败。他回来请教巴威尔,要求看禁书。他承认 工人象鸟儿一样无私,农民虽遭到老爷们残酷的 剥削,但他们私有观念很重,只有工人才能领导 革命。他对巴威尔说:“请帮助我吧!请给我一 些书读读吧,要那些读了以后使人激动不安的书。 应当把刺猬塞进脑壳里,浑身是刺的猬。”他从 巴威尔那里把禁书带回农村去,在农村展开革命 宣传活动,成为一个农民革命家。
17
法庭要开庭审判巴威尔等被捕工人了。巴威 尔等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吧一场斗争。 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 这时,他已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 革命者。他宣称他是个党员,他说:“我们是社 会主义者……我们是私有财产制度的敌人,…… 我们的口号很简单:打倒私有制度,一切生产资 料归于人民……” 法官们惊慌失措,他们想阻 止巴威尔说话,可是他们的声音在巴威尔的流畅、 广阔的潮水似的言论里面淹没了。最后,巴威尔 以满怀信心的坚决语调结束演说:“我们工人是 一定会胜利的”,社会主义“一定要实现!”
高尔基在美国期间最重大的收获,是写出了社会 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母亲》。
4
《童年》高尔基 (2)ppt课件
![《童年》高尔基 (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94282fe45c3b3566ec8b64.png)
儿子 序语 谢谢妈妈愿意和我一起读书,妈 妈,童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妈妈,我读的慢你要等我呦!妈 妈,读完这本我们还可以再一起 读一本书吗?妈妈,谢谢你陪着 我,我长大了,我会想起我们一
起读书的日子!
3
《童年》名著阅读
4
《童年》
5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 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 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他 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亲身经历了俄国沙皇残酷的 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 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
《第小,结童一说到 束从外,年部“祖 生,》我父 动(是”叫再其高随“现他尔母我了亲”十两基去去九部自投“世有传奔人纪体《外间 七三在祖” 八混 十父部人饭 年写曲间吃 代起》 《俄我罗斯的下大层学人》民)的生。活《状童况。年》叙述
作者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主
要刻画了阿廖沙,外祖母,外祖 父等人物。
24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又 一件事
25
小茨冈死了,他虽 然已经是19 岁的 小伙子,始终拥有 一颗童心,用他的 天真和善良感染身 边的每一个人。
26
在这个气氛沉重,人 与人关系紧张,争吵 不断的外祖父家,活 泼可爱的小茨冈却得 到了每个人的喜爱, 他与小作者建立了深 厚的友谊,也因如此 ,小茨冈的死给高尔 基内心留下来阴影。
:是可怕粗暴,不可理喻,但是安慰小主
人公时也是很体贴,还拿来了礼物,使
小主人公内心很矛盾又很温暖。舅舅们
总爱打架。当然,也有值得高兴的事, 他有了一个愿意为他挨打的好朋友,机
灵的小茨冈。
23
妈妈
他的祖父是一个教育 方式比较粗暴的人, 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教 育出的俩个舅舅也是 经常打架,谩骂。母 亲在小主人公心里是 一个人人敬畏坚强勇 敢的人,背后也是有 脆弱的一面,因为不 能保护自己的孩子而 痛哭:
《母亲》母亲 高尔基教学资料
![《母亲》母亲 高尔基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cbbc5c79563c1ec5da71c3.png)
《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 《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
高尔基三部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谢谢!
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母亲》母亲 高尔基
如果你想看关于亲情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如果你想看书:
高尔基
• 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作家、 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 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 始人之一
高尔基的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
《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 之歌》、《海燕》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上课ppt课件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上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fb9cdff78a6529647d53d0.png)
人物形象
阿廖沙 罗马西 杰连科夫 纺织工 杰连科娃
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 深沉干练 温厚善良 质朴纯真 矫揉造作
精品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品课件
《童年》
•
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反映了小主
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
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
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
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
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
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
精品课件
【人物评析】
•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 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 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 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 、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 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 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 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 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 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 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写出了高尔 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 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精品课件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于1913
精品课件
《童年》的写作特点
• 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
•
《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
高尔基PPT课件
![高尔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b4d72ccc7931b764ce150f.png)
前期主要作品
19世纪末:《马卡尔·楚德拉》、童话诗《少女与死神》 (1892)、《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 《切尔卡什》、《游街》(1895)、《福马·高尔捷耶夫》 (1899) 20世纪初: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1901)、 《在底层》(1902)、《仇敌》等,还有游记《在美 国》、《我的访问记》、长篇小说《母亲》(1906)。
3、晚期创作(1918-1936)
1918年,苏维埃政权建立,高尔基在新政权下从事大量的 文化组织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思 想和艺术上的探索都变得极其复杂。20世纪以来世界的动荡和 世界文学思潮的迅速更替和变化,促使高尔基重新思考文学与 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此时他主张更全面的认识生 活,更多样的表现生活,强调把握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多样性。
《切尔卡什》
短篇小说《切尔卡什》(1895)在资本主义 残酷的榨取与奴役的背景上,通过流浪汉切尔卡什和 农民加夫里拉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把人 抛向底层,使之过着不正常的生活,而且还用私有观 念腐蚀人的灵魂,使人成为“贪心鬼”,干出谋财害 命的勾当。
作者描写了流浪汉切尔卡什自由不羁、蔑视金钱 的特点。但是,高尔基并没有把它们作为作品的正面 主人公。他在《谈手艺》一文中指出:“批评家指责 我,硬说我把‘流浪汉浪漫化了’——未必这样吧。 我不曾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身上”。因为“流浪 汉”的自由、理想和反抗性都是无政府主义性质的。
高尔基
主讲: 教案: PPT:
学习提要
高尔基课件(共38张PPT)
![高尔基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f5bd16011ca300a7c39043.png)
❖ 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 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 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 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 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 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号角。
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 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 驱者的形象。
❖ 文中的海燕、海鸭、海鸥、企鹅仅仅是几种 海鸟吗?狂风、乌云、雷声、闪电、暴风雨 仅仅是几种天气现象吗?
❖ 本文写于1901年。当时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 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 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 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 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赞美无产阶级革命 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 《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 命的号角。
“苍茫”是什么意思?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 什么表达作用?
比喻。表现了海燕的矫健敏捷。
“高傲的飞翔” 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拟人。 表现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 么还 要海鸥、海鸭和企鹅?
和海燕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 乐观。
这三句话, 第1句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表现 反动势力 的 猖狂凶狠,气焰嚣张; 第2句用 拟人 的修辞方法,表现 广大人民 的 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第3句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表现 反动势力 的 垂死挣扎。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 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含义:饱含着革命先驱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 望与期待,预报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也号召人民积极投身革命。
高尔基《童年》 ppt课件
![高尔基《童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395406af1ffc4ffe47ac6a.png)
• 保姆
叶夫根尼娅(快活善ppt良课件)
10
• 房客 “好事情”(知识渊博)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阿廖沙:他的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
向新生活之路。他不向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
良,勇敢而自信。他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
景象的狭小天地里”艰难地生活着,身边那些层
• 主人公 阿廖沙(善良,坚强,勇敢,纯洁,有信心)
• 大舅舅 米哈伊尔 (自私自利)
•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 舅母 纳塔利垭(温柔、怯弱)
• 表哥 雅可布的萨沙(顺受、麻木)
• 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沉默、忧郁)
• 伙伴 茨冈(是个弃儿,为人开朗,与主人公十分友好,但 后来死去)
• 老匠人 格里戈里 (正直本分)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 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 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廖沙遭遇的每一 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 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廖沙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 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 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 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 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 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 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是她那 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 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童年》(高尔基)_第15讲_《童年》第12章 母亲再嫁
![《童年》(高尔基)_第15讲_《童年》第12章 母亲再嫁](https://img.taocdn.com/s3/m/6b3141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0.png)
愤怒的“我”
添加替换内容
WRITE HEREYOUR TITLE
我听到他在打我母亲,便不顾一切地冲到屋里去。我 看见母亲跪在地板上呜呜地哭着,穿着崭新制服的继父正 用脚尖狠狠地踢她。我再也忍不住了,抓起桌子上一把切 面包的刀子,用尽吃奶的力气扎向继父的后腰。
母亲一把推开了马克西莫夫,刀子哧的一声从他腰边 划过,把制服豁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仅仅划伤了他一点皮 肉。继父号叫了一声,捂着腰夺门而出。
添加替换内容
WRITE HEREYOUR TITLE
下节课见!
这段话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理想?
反映了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只有正确地认识现实、 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改变现状、创造美好。
练一练
添加替换内容
WRITE HEREYOUR TITLE
1. 在( C )的帮助下,阿廖沙在花园里给自己造了一个干 净舒服的小窝。
A. 母亲 B. 外祖母 C. 外祖父 D. 萨沙 2. 学校要开除阿廖沙,是因为( C )。 A. 阿廖沙的学习成绩不好 B. 阿廖沙经常和同学打架 C. 阿廖沙在学校里表现不良 3. 赫里桑弗主教是一个( B )。 A. 高高在上,不容易亲近的人 B.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C. 脾气暴躁的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令人沮丧的阴暗日子并没有 持续多久,母亲生小孩之前,他们把我送回到外祖父家里 住。……我还没来得及熟悉这个新地方,外祖母和母亲就 带着新降生的小孩搬了过来。……在外祖父这里度过了很 长一段空虚无聊的时光,我又被接回母亲那儿。
四处奔波
“我”的救星
添加替换内容
WRITE HEREYOUR TITLE
添加替换内容
WRITE HEREYOUR TITLE
· 救星:赫里桑弗主教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cea7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3.png)
精读细研
第1段在全文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
我很悲痛”
“勤劳一生”
点明叙事线索
“我爱我母亲” 点明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 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 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 最让你感动。
精读细研
事件 家境贫穷,儿女多,不得 已只得留下八个孩子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 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板书设计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回 Nhomakorabea忆 我 的
回忆母亲的一生
革命的母亲
忠于民族 忠于人民
母 亲
勤劳的母亲 忠于党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拓展延伸
这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分送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 绝,默默地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 甜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 、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 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
拓展探究
削了一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 怎么这么甜!”
勉强(qiáng) 祖籍(jì) 周济(jì) 慰勉(wèi)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管束 B.豪坤 C.劳碌 D.慰勉
客藉 私塾 衙门 妯娌
挑粪 强健 同盟 佃农
瞩目 聊叙 更子年 横蛮
课堂检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第14课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390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9.png)
(任劳任怨)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宽厚仁慈)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节衣缩食)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2—13):记叙母亲勤劳一生的很多事情。
第三部分(14—17):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决心尽忠 党国,报答母恩。
朱德母亲给朱德留下怎样的印象?请边读边圈点勾画文中表现母亲性格和品 质的词语。
逝者已逝,何以报恩?朱德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恩呢?在课 文中划出来,并交流你的体会。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母亲的深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 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 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 ,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爱,升华到对整个民族的爱, 升华到党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大爱—这就是主旨的升 华,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看下面图文,思考为什么朱德的母亲能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 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 母亲董太夫人的大会。中共中央 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 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 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之所以能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主 要归因于她勤劳、朴实、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以及她对朱德及家庭的深远 影响,她的形象和品质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抗战以后到去世
支持“我”事业,过勤苦生活
父亲死后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1919 年
勤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4778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8.png)
母亲“是个好劳动”, “整日劳碌着”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1895~1900年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
前后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
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 和压迫
1908年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深明大义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抗战以后
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我”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 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母亲对“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我” 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
拓展阅读
材料一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
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 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飞,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正在这时,朱德总司令出现在前沿阵地上,雨水淋湿了 他的衣裳,浓密的眉毛挂着水珠,卷起的裤腿沾满了泥浆。……打到黄昏,战斗 仍然很激烈,阵地上硝烟弥漫。肖华再次劝说:“总司令,你年岁大,路不好走, 还是先走一步吧。……”朱德抹抹脸上的雨水简单地答一声“不行!”继续指挥 战斗。
——摘自王树增《长征》
有关“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开国元勋。
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5f16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7.png)
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尔基《母亲》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母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苏联作家高尔基(18681936)的代表作,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2第二节高尔基及其《母亲》
![2第二节高尔基及其《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dd8d17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5.png)
十月革命后的生活和创作 (1917~1936):创作了两部重要的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1925)、《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925—1936)和剧本《耶戈尔·布雷 乔夫及其他的人们》(1931) 。此 外,还写了一系列回忆录。回忆录中 最著名的是《列宁》(1924—1930)。
二、生平和创作 早期创作(1892~1899): 1892年,第一次以高尔基为笔名发表 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1895年,发表有重大影响的《伊则吉 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是高尔基 早期浪漫主义的短篇佳作。此外还有 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描写流浪汉的小说《切尔卡什》。
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的生 活和创作(1900~1907): 20 世纪初,高尔基的著名作品有 散文诗《海燕》(1901)、剧 本《小市民》(1901)、《底 层》(1902)和长篇小说《母 亲》(1906)。
《 底 层 》 插 图
两次革命之间的生活和创作 (1908~1917):创作有中篇小说 《忏悔》(1908)、《奥古罗夫镇》 (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柯热米 亚金的一生》(1911)。 1905—1917 年高尔基在侨居意大利期间写了《意 大利童话》(1911—1913)和自传体 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 (1913)、《在人间》(1914)。 (第三部《我的大学》创作于十月革 命后的1922年)。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插图
长篇小说《母亲》(1906)是
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小说写作的社会
背景、题材来源。小说的故事梗概。
无产阶级革命家巴威尔和母亲尼洛夫
娜的成长过程及其典型意义。农民革
命者雷宾和革命知识分子等形象及其
典型意义。小说的文
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党员尼古拉·伊凡诺维奇,把母亲尼洛 芙娜接到自己家里居住。母亲自动要求做革命工 作,她经常和尼古拉的妹妹索菲亚一道到农村去, 把禁书、传单带给农民。叶戈尔由于生病去世, 工人们在送葬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母亲援救 了一个受伤的铁匠,把他送回家,并亲自照料他 养伤。
3
写作背景 1902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
进行革命活动,到国外去为党筹划经费,更主要的 是要利用他的影响,通过他的宣传,赢得国际上的 民主力量对俄国革命的支持。
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高尔基这次欧美之行,
就其政治与经济目的来说,均末圆满完成。高尔基 在美国募集的款项,总数也不过一万美元。美国资 产阶级甚至采用逐出旅馆的手段阻挠高尔基在美国 的活动。但高尔基仍针锋相对地战斗在资本主义世 界的心脏之中。他接连写出了九篇猛烈抨击资本主 义社会制度的文章。
高尔基在美国期间最重大的收获,是写出了社会 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母亲》。
4
《母亲》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 “五·一”游行事件,游行的领导人扎洛 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终身流放。 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 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 亲安娜有了交往。
小说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 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 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 洛夫娜的形象。
11
巴威尔隔壁住着工厂伙夫雷宾。他出身 农民,当过三年兵,满脸大胡子,有着黑色 的脸笼和黑色的眼睛,为人正直而大胆。他 对巴威尔家的工人感兴趣,但他不相信革命 书籍,认为一切书都是知识分子写的,而知 识分子就是老爷。他只相信圣经,并和巴威 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2
工厂经理要工人去填平沼地,引起工 人不满。老工人西佐夫和巴威尔商量,准 备发动一次罢工斗争。 “沼地戈比”事件 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 维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 积极领导这场斗争。但因当时群众还没有 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 争失败了,巴维尔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 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 时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
15
五一节到了。工人们要举行一次示威游行。 出狱后的巴维尔,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 了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 政治斗争,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 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一 样”。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 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威尔为 首的几个工人被逮捕。母亲她把游行的红旗从 地上拾了起来,暗暗藏在身上,带回家去。宪 兵再次到母亲家搜查,这时,她已“不惊奇, 也不害怕”了。
8
母亲尼洛芙娜长得很高,稍稍有点驼 背,她那被长时期劳动和丈夫殴打损坏了 的身体,行动起来一点声响也没有,而且 老是侧着身子走路。她是一个胆怯的,老 是提心吊胆的妇女。她为儿子暗暗地流着 眼泪。
9
但年轻的巴维尔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 他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 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 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在工厂里散发 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 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 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13
巴威尔的同志叶戈尔告诉母亲说,他们准备 印一批传单到工厂去散发,这样敌人会认为散发 传单的并不是已捕的安德烈、巴威尔,可以促使 他们早日被释放。母亲自动要求到工厂去散发传 单。她以替女商人玛利亚送货为名,把传单带进 了工厂,散发到工人群众中,迷惑了敌人。结果, 安德烈被释放出狱。母亲这一革命行动,使她和 革命都更加靠近了一步。接着,巴威尔也被释放 了。当他知道母亲到工厂中送传单的事情时,他 激动地对她说:“一个人要是能够称自己的母亲, 在精神上也是亲生的母亲--这是多幸福啊!”
5
6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 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 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老钳工米洽 依尔·符拉索夫在工厂里是个熟练的工人,力气 最大,但得的工钱最少。他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 家。气闷时,便打老婆,拿妻子出气。后来,他 患疝气病默默地死去了。
7
他的儿子巴威尔也是个钳工。开始, 他走着父亲的老路,喝得酩酊大醉回家, 跌跌撞撞地走到门旁的角落里,象他父亲 那样捏着拳头在桌子上敲着,呼喊他母亲 “拿饭!”当母亲责备他时,他回答说: “大家都喝酒。” 不久,他和年青人一道 出席晚会,学会了跳舞,每逢假日喝得烂 醉,第二天起来,总是“头痛、胃痛、脸 色苍白、没有精神”。
14
雷宾到去农村以《圣经》宣传革命,但遭到 失败。他回来请教巴威尔,要求看禁书。他承认 工人象鸟儿一样无私,农民虽遭到老爷们残酷的 剥削,但他们私有观念很重,只有工人才能领导 革命。他对巴威尔说:“请帮助我吧!请给我一 些书读读吧,要那些读了以后使人激动不安的书。 应当把刺猬塞进脑壳里,浑身是刺的猬。”他从 巴威尔那里把禁书带回农村去,在农村展开革命 宣传活动,成为一个农民革命家。
10
在他们家里,常有些青年人来聚会,他 们在一起阅读,争论。这些话,母亲过去从 未听过,她感到那样新鲜而又亲切,感到很 有道理,她问儿子说:“我不懂,有什么危 险和值得禁止呢,不是一点坏处都没有吗?” 巴威尔说坏处自然是没有的,但政府要迫害 他们,将来还有坐牢的危险。母亲感到忧虑, 但她看到来聚会的人都海上 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1
2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生 于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 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892年用 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 《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代表 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自 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 学》。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