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二章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二章

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第一节问题的发现与课题的确定一、课题的来源与类型(一)课题来源1.纵向来源的课题纵向来源的课题,一般称为“纵向课题”,是指由国家、省(区)筝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部门及专家审在批准的项目。

这些课题大多由一些基金组织资助,项目执行过程中,要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基金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项目结题时也要由这些部门组织专家鉴定。

纵向课题在内容上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偏重于解决较为重大的实践问题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重大理论问题。

2.横向来源的课题通常也称委托课题,是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横向课题也十分重视项目研究的应用性,资助额度一般要比纵向课题大。

3.研究者自选课题这类来源的课题虽说主要是个人行为,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许多有价值的选题及成果出于其中。

绝大多数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属于自选课题;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看似平凡的长期实践中悟出深刻道理或闪现灵感火花因而自觉地展开教育教学研究,也用于自选课题。

这类课题可能涉及很专很深的理论前沿问题,也可能针对很现实很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

(二)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的目的,可把研究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两大类。

理论性课题又被称为基础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

理论性课题是不可能都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的,根据课题对理论不同程度,上的突破与发展,可以把课题分为三级。

凡是那些对构成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作突破性研究的课题都属于一级课题。

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级课题是难度较高的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具有开创性,又涉及全局。

它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凡是对教育科学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探讨(或使它更完善,或使它更具体细致)的课题均可列入二级课题。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系统、严谨的研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

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提出、背景知识调研、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总结和沟通交流。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问题提出。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知的问题,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被具体化和量化,从而使得后续的研究能够有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科学探究的第二步是背景知识调研。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对已有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调研,寻找与他们提出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他们会查阅相关的文献、论文和实验结果,了解已有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并从中获取有关自己问题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是假设设立。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观察,提出一种假设来解释或预测实验结果。

这个假设应该能够被明确地验证或推翻,并且应该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保持一致。

第四步是实验设计。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或推翻这个假设。

他们会确定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仪器和设备,并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

在实验设计中,科学家们需要考虑控制变量、随机抽样和实验重复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依据实验设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他们会使用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法,将实验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些数据有时需要进行图表化展示,以便于对比和解释。

第六步是结论总结。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实验的假设进行验证或推翻。

他们会总结实验的结果,并解释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的关系。

如果实验结果能够支持假设,那么科学家们会对假设进行修正或创新,并提出新的问题。

如果实验结果无法支持假设,那么科学家们会对假设进行重新考虑,并提出新的解释。

最后一步是沟通交流。

在这一步,科学家们会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以论文、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LOGO
徐淑英 陈晓萍 樊景立 主编
第一部分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的起点:提问 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建构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机会与挑战
Page 3
1 2 3 4
Page 16
LOGO
运用效度指标评价研究结论的质量
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 从分析抽象构念的角度研究者需要精确定义构念的含义并明确它的理论结构 从变量测量的角度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控制测量误差
统计结论效度:指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信度 增大样本量 减少因变量与自变量无关的总体变异 根据理论检测方向性的研究假设
实证研究中的理论描述
1 2 3 4 5 6
Page 14
讲述一个故事 列出参考文献和引用他人成果
引用实证研究发现 在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讲述为研究假设进行的推理 运用框图说明理论
LOGO
第四章:建构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机会与挑战
Page 15
LOGO
第五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
线a代表两个抽象狗年X’和Y’之间的理论关系我 们需要检验的研究假设是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但由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需要将 他们操作化为可以测量的变量X和Y然后搜集资料 验证XY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
Page 23
LOGO
行分析并且将其转换成实证概括 最后实证概括通过形成概念形成命题和命
题排列转换成理论
LOGO
理论或模型中的变量类型
Page 5
LOGO
科学过程的实践指南

专题二科学研究及其成功的基本条件

专题二科学研究及其成功的基本条件
专题二 科学研究及其成功的基本条件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 1、何谓科学 2、何谓科学研究 3、科学研究的目的与特点 4、科学研究的分类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人类的认识过程 2、科学研究的程序 三、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
1、何谓科学?
⑴概念: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操作定义指用有系统的实证性研 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实证性研究-遵循客观规律进行的可验证的研究)。 ⑵分类:依据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将科学区分为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精神科学三大类。
4、科学研究的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索性研究:包括文献研究、经验 研究、典型及个案研究。 依据研究问题的来源 及假设,可将科学研 究大致分为三类: 叙述性研究:包括调查性研究、关系 性研究(个案分析、原因比较研究、 相关研究)和发展性研究(成长研究、 趋势研究)。 因果性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实验室 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基础性研究:包括纯粹基础研究和应 用基础研究(应用中的理论基础)。 应用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探索 和开辟应用的新途经和实际中的问题。
⑵研究设计的阶段(详见研究设计)
⑶搜集资料阶段:
①资料:客观存在的、通过各种研究方法获得的材料,有 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还包括前人研究的结果,各方面提供 的材料。 ②怎样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活动就是通过调查、观察、 实验、测量、文献查阅等具体方法,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有 关材料。 ③收集资料的注意事项: 资料的种类、数量与研究的目的要吻合; 资料必须真实且具有代表性; 要在资料搜集前制定严格的操作计划; 选择可以达到搜集资料目的的适当研究方法。

依据研究问题的内 容,可将科学研究 大致分为两类: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

语言认知研究的基本方法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荣宝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的一般的规律并且提出一套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充分描写和解释的抽象理论。

发展理论是科学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尽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过程进行全面描述,但是,这种描述只是为了从事物发展过程中找出因果联系,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能够表达普遍规律的理论。

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对人类语言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语言行为的基本模式并且由此深入到支配语言行为的内在的机制。

来自于科学研究的理论抽象不一定总是正确的,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建构理论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采用不同的逻辑方法。

当Chomsky从儿童语言习得的事实中发现,所有的心智健全的儿童都以相同的模式,在相对于他的整个人生来说是相当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语言,他们能够听懂自己以前从未听过的语句,也能够说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的语句,他认为,只有在儿童具备一套先天就设臵好的句法系统的前提下,他们才能一如此相似的模式和如此快的速度习得语言,于是他提出了关于语言习得的―普遍语法‖理论(Chomsky,1957)。

对于同样的现象,Skinner却发展了一套与前者大相径庭的理论。

Skinner (1957)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和一般的动物行为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成人的语言中正确的语言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有如动物的某种行为通过食物的奖赏得到强化一样。

我们且不论Chomsky和Skinner的理论谁是谁非,就科学研究的目的而言,这两位研究者都是从一般的现象中抽象出一套具有相当描写性和解释性的理论,因而,他们的工作具有明确的科学目的性。

在我们强调科学研究的理论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工作的重要性。

没有大量的个案资料和普遍事实的支持,科学的理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但是,我们不能把单纯的对事实和现象的描写当成科学研究。

第2章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2章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28.02.2019 4
二、科学的分类
(一)按门类结构划分



1. 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认 识自然、探索自然界未被发现的现象与规律,揭示物质结构 和特点。如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 物学等七大学科。 2. 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科学。它利用基础科学 的成果,研究各个专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人类控制 和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武器,对应用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如电子、原子能、激光等技术;热工学、电工学、冶金学、 工程力学;材料、能源、信息、空间等技术。 3. 应用科学:改造自然界的直接实践的科学,既是生产技术 的科学总结,也是技术科学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其任 务是解决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物化为生产力以及生产技术的 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如电子计算机工程、原子反应堆工程、 能源工程、遗传工程等。
20

(三)观察性研究

28.02.2019
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研究的内涵及关系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 二、论证选题价值和申请立项研究 三、搜寻研究的知识背景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五、研究成果的创作与成文 六、检测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七、传播研究成果
一、科学与技术的内涵
(一)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1. 科学(Science)的含义 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认识和改造关系的总和, 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关系。 具体来说,包含两个方面: (1)从静态来看,科学就是有关自然或社会的系 统性的可靠知识的集合体。 (2)从动态来看,科学就是人们对知识的创造过 程,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认识与实践活动。

发现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发现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发现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现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这些方法和过程是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有条不紊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一套规范和科学的方法论。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提出问题:科学研究始于对问题的提出。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未解之谜,也可以是一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2. 收集信息:科学家会通过阅读文献、观察实验数据、采集样本等方式,收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

3. 假设与预测:基于收集到的信息,科学家会提出一个或多个关于问题的假设,并进行预测。

这些假设和预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4. 设计实验: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验证或证伪他们的假设。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

5. 数据分析:科学家会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可能包括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

6. 得出结论: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科学家会得出对问题的结论。

这个结论可能支持他们的假设、推翻他们的假设,或提出新的问题。

二、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经历的过程。

一般而言,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识别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对一个问题的识别。

科学家会观察现象、发现一些规律或疑点,从而引发思考。

2. 制订计划:科学家会制定一个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这个计划通常需要经过论证和审查,以保证科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 数据收集:科学家会进行实验、进行调查或观察,以收集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要符合科学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

4. 数据分析:科学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他们可能使用统计学方法、模型建立等手段,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发现规律。

5. 结论和发现:科学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研究的结论和发现。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LOGO
第六章 实验室研究
能证 伪的
理论 上的 重要

实践
有趣 的
好的假设
上的 重要

繁衍 性
简洁
Page 18
LOGO
实验设计
如果你的假设只有一个自变量,那你的实验就是最简单的 组间设计 或者是组内设计
如果你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变量,那么你的设计应该 是因子设计。
当然,一个因子设计组间设计,也可以是组内设计,还可 以是组间组内混合的设计
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
确定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中可能存在的 联系。具体用假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检验这些假设是否成立。
化问题为研究设计
原则一:用定性的方法 原则二:用实验法 原则三:用问卷研究的方法
LOGO
三 论文开题报告的形成
Page 10
LOGO
第三章: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接下来,假设将指导研究设计,转化成观察。 然后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观察
被转换成实证概括。 最后检验假设的一致性。
归纳的建立理论的研究
建立理论的研究从观察开始 接下来就是通过测量等来收集观察资料进
行分析,并且将其转换成实证概括。 最后实证概括通过形成概念,形成命题和
命题排列转换成理论。
线a代表两个抽象狗年X’和Y’之间的理论关系,我 们需要检验的研究假设是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但由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直接观察所以需要将 他们操作化为可以测量的变量X和Y。然后搜集资料 验证XY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
Page 15
LOGO
运用效度指标评价研究结论的质量
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 从分析抽象构念的角度,研究者需要精确定义构念的含义并明确它的理论结 构。 从变量测量的角度,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控制测量误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①选题一、选题的意义(一)选题的含义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二)正确选题的意义.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

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二、选题的来源(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在理论学习中选题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

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研究文献中选题()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阅读研究报告。

()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

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二、选题的来源(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过程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过程

规范的科学范式

理论的诠释、显著事实的确定,以及事实与理
3
1
2
论的匹配组成了我们追求科学的基本范式,我
们称之为规范科学(Kuhn, 1962)。
什么是理论?

理论是逻辑上相互联系并在实证上能够具有一 致性的若干命题(Merton, 1968: 39)。 理论可以看作一个概念或者变量系统,通过命 题将概念相互联系起来,而通过假设将变量联 系起来(Bacharach, 1989: 498)。
假设 Hypotheses
观察 Observation
(Is our theory valid or not?)
确认 Confirmation
演绎法实例
Tsui, A. S., Porter, L. W., and Egan, T. D. 2002. When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matter: Extending the concept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Human Relations, 55(8): 899-929.
什么是科学


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 求知方式:
认同别人的知识、直接观察和体验 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方法、思辨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试验而得到的系统知 识。 --牛津词典
什么是研究

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发现、辨识、解释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什么是科学研究?

研究是指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 和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研究是应用科学 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 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 学所强调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

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

语言认知研究的基本方法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荣宝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过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的一般的规律并且提出一套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充分描写和解释的抽象理论。

发展理论是科学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尽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过程进行全面描述,但是,这种描述只是为了从事物发展过程中找出因果联系,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能够表达普遍规律的理论。

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我们首先要对人类语言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语言行为的基本模式并且由此深入到支配语言行为的内在的机制。

来自于科学研究的理论抽象不一定总是正确的,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建构理论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采用不同的逻辑方法。

当Chomsky从儿童语言习得的事实中发现,所有的心智健全的儿童都以相同的模式,在相对于他的整个人生来说是相当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语言,他们能够听懂自己以前从未听过的语句,也能够说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的语句,他认为,只有在儿童具备一套先天就设臵好的句法系统的前提下,他们才能一如此相似的模式和如此快的速度习得语言,于是他提出了关于语言习得的―普遍语法‖理论(Chomsky,1957)。

对于同样的现象,Skinner却发展了一套与前者大相径庭的理论。

Skinner (1957)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和一般的动物行为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成人的语言中正确的语言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有如动物的某种行为通过食物的奖赏得到强化一样。

我们且不论Chomsky和Skinner的理论谁是谁非,就科学研究的目的而言,这两位研究者都是从一般的现象中抽象出一套具有相当描写性和解释性的理论,因而,他们的工作具有明确的科学目的性。

在我们强调科学研究的理论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工作的重要性。

没有大量的个案资料和普遍事实的支持,科学的理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但是,我们不能把单纯的对事实和现象的描写当成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

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

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有目的的学术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事实和现象,以发现和验证新知识。

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问题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

第一阶段是问题选择。

科学研究的开始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应该是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和社会价值。

研究者需要对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前人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到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可以进行改进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研究问题的选择不仅需要基于现有的知识,并且需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和资源的限制。

第二阶段是研究设计。

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一个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类型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实验设计、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设计,例如,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使用实验设计进行因果关系的验证,而另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控制组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阶段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或调查来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是定性方法或者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例如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而定量方法主要侧重于以数字形式对现象进行度量和分析,例如实验和问卷调查。

研究者需要制定适当的数据收集工具,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的收集一般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的记录、访谈录音和观察记录等。

第四阶段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编码、分类和主题分析等,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主要问题;而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用于对数据的特征、关系和差异进行量化和推断。

科学研究的步骤结果解读与结论推断

科学研究的步骤结果解读与结论推断

科学研究的步骤结果解读与结论推断一、引言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探索性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和探求事物的真相。

本文将介绍科学研究的步骤、结果解读以及结论推断的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假设制定、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读以及结论推断等环节。

1. 问题提出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或目标。

研究者需要确定一个特定的、可测量的问题,并确保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 资料收集在问题提出之后,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先前研究成果,以了解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现有的知识。

3. 假设制定基于问题和资料的收集,研究者可以制定一个或多个假设来回答问题。

假设应该是明确的、可验证的,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推翻。

4. 实验设计在假设制定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

实验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可重复的步骤和可测量的结果。

5.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这些数据应该是客观、准确和可重复的。

三、结果解读一旦数据收集和分析完成,研究者就可以开始解读结果。

结果解读是对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释,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现象。

1. 数据可视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研究者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或其他可视化方式来展示数据。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研究结果。

2.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说明。

研究者需要解释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研究结果。

四、结论推断基于数据和结果的解读,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推断。

结论应该是基于科学证据的,并且应该与初期提出的假设相一致。

1. 结论陈述结论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它应该简明扼要地阐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

结论应该清晰、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同时对可能的局限性进行说明。

2. 结论推断结论推断是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假设的进一步推断。

通过结论推断,研究者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假设,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

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

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教案主题: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引言: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篇教案将从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要点和实验探究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研究与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1.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 科学研究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证伪性的特点。

2. 科学研究的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或问题。

- 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

- 制定研究计划并设计实验或调查。

- 进行实验或调查并记录数据。

-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 发表研究成果或报告。

二、实验设计的要点1. 实验问题的确定- 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 设定明确的实验假设或问题,使实验有针对性。

2. 实验变量的控制- 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并进行准确的操作和观测。

- 控制其他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样本的选择- 确定样本的数量和特征,使结果具有代表性。

- 随机抽样或分组抽样,减少样本误差。

4.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 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和描述。

三、实验探究的实施步骤1. 实验探究的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探究的组织和准备- 确定实验题目和实验目标。

- 搜集所需材料、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条件的准备。

3. 实验探究的操作和观察-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标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相关数据。

4. 实验探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用图表、计算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 鼓励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自己的结论。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与程序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与程序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与程序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正确的方法与程序对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与程序,以指导研究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研究目标,并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确定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并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在开展具体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熟悉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当前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同时,研究人员还应该明确研究工作所处的研究背景,认清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法在文献综述之后,研究人员应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整体框架、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研究方法则是指研究人员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方法有助于研究人员高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四、实施研究并收集数据在研究计划和方法制定完毕后,研究人员开始实施研究并收集相关数据。

研究应严格按照事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确保实验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人员应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数据分析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并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数据处理方案进行。

研究结果的呈现应清晰明了,可以采用图表、表格或文字形式进行展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研究成果。

六、讨论与结论在研究结果呈现之后,研究人员应对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讨论应该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并与文献综述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对照。

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步骤和要点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开展是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科学家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点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本文将介绍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科学家们需要明确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这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过程。

确立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对相关的文献和已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制定研究假设和设计实验在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之后,科学家们需要制定研究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家们需要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在设计实验时,科学家们需要合理安排实验的变量和控制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三、收集和整理数据实验进行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准确地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等方式进行。

科学家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归纳和统计分析,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四、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和解释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们需要运用统计学等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结论和解释。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科学家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显著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五、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

科学家们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整理,并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进行撰写和编辑。

在撰写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清晰地表达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参考相关的文献和已有研究。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它们对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六、交流和评审完成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后,科学家们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评审。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目的科学研究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或验证假设。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

其中,明确实验目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并强调明确实验目的的重要性。

一、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确立问题或假设: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一个明确的问题或假设。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并对问题或假设进行准确描述。

2. 收集和整理资料: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和整理。

这有助于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避免重复研究。

3. 设计实验:根据问题或假设,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考虑到变量的控制、样本的选择、数据的采集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遵循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实验对象的随机性,避免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需要运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6. 结果和讨论:在结果和讨论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并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

此过程应该严谨客观,避免主观偏见和无效推论。

7. 总结与反思: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是总结与反思。

研究者需要评估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并反思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明确实验目的的重要性明确实验目的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研究的方向:明确实验目的有助于研究者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它能帮助研究者避免过于模糊和笼统的研究主题,使研究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

2.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能够为研究者提供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指导。

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以一系列规范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下面将介绍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确定研究主题科学研究活动首先需要确定研究主题,即要研究的问题或者现象。

这个主题通常来源于科学家对于某个领域的兴趣和关注,也可能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提出的。

二、制定研究目标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科学家需要制定研究目标,明确希望通过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

三、收集文献资料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科学家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调查和收集。

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包括已发表的论文、专著、会议报告等。

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已有研究的进展和结果,避免重复劳动,为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制定研究方案在收集了足够的文献资料后,科学家需要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指研究者计划进行的具体研究步骤和方法。

研究方案应该合理、可行,并且能够回答研究目标所提出的问题。

五、实施实验或观察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科学家开始实施实验或者进行观察。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变量的测量,科学家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观察则是对现象或者事件的直接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六、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收集到实验数据或者观察数据后,科学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清洗和转换,使其符合分析的要求。

数据分析则是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或者模型拟合等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七、得出结论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家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这些结论可能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也可能是对现象或者事件的解释。

科学家需要根据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从而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

八、撰写研究报告在得出结论后,科学家需要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其他科学家或者研究者进行阅读和评价。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或一个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实验等过程,最终得出新的知识和结论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研究问题。

科学家对某些现象、事件、理论、事物等感到好奇或困惑,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出一个研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提出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和研究的可行性。

第二步:确定研究范围和目的确定研究范围和目的是科学探究中的第二步。

科学家们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精确描述需要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目的。

这一步通常涉及到对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的收集和阅读,以确定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资料在确定研究问题和范围后,科学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收集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和现象。

这一步涉及到进行文献检索、采集样本、收集数据等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和统计分析,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第四步:制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科学家们需要设计一系列实验,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或理论。

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满足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明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等。

第五步:实验执行实验的执行是科学探究中的核心步骤。

科学家需要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进行记录。

实验中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实验操作的标准化,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和可靠性。

第六步: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最终目的。

科学家们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把实验数据与相应的理论进行比较,以得出科学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和偏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第七步:对结论进行复查对结论进行复查是科学探究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

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回顾、数据的再次审核、论文的审稿等方式,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是系统的,因为它在决定样本的代表性、测量的效度时 使用已确立的准则和标准,并且使用理论来指导研究设计和解释 研究发现。
科学研究是受控的,因为研究者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在发现研究情 境下有意义的因素的同时,还要消除或控制对有效结论有干扰的 因素。
科学研究是实证的,因为它利用实证观察来证实理论解释的效度。 科学研究是批判的,因为研究者必须对用于解释的理论的效度、
求知的科学途径既包括逻辑的推理,也包括数据或实证观察--实证科学 暂时真理 持续的科学研究
Page 4
看待现实的三种观点
如果科学的目标是探索真理,我们有必要首先考虑什么是 现实(reality)。
真理依赖于科学家所持对现实的看法。如果科学家相信现 实是客观存在的,这表示只有一个真理。如果科学家相信 同一个现象有多个现实,那就有多个真理。
在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领域,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 社会事实被人类经验高度影响。相信只有一个现实,独立 于主观经验或阐释的信念是前现代(premodern)观点。 玫瑰是美丽的,任何反对者的观点都被认为是不符合现实 的。如果组织采取全面质量管理,前现代观点就假设全面 质量管理对于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同一个现实。
究方法(如定量、定性)是优是劣等的争执。 科学研究独立于政策制定或应用方面的考虑。 科学的目标是对现象(如全球变暖、团购、网上银行)寻求理解、解释
并且能够作出预测;这样,通过政策决策,知识就能被用于控制或改变 这些现象。
Page 2
科学的目标
虽然追求科学与价值立场和政治考虑无关,但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使现 在和将来的社会变得更好。
其次,假设将指导研究设计,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研究所要求的 数据或观察资料、用于数据收集的工具、记录数据的量表以及检验假 设的适当的样本。这样做以后,假设被转化成观察。
Page 13
科学研究过程
我们还是使用Westphal(1999)的研究为例。他的研究要求他收集 关于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建议职能的数据、CEO和董事会的关系以及 公司绩效的数据。虽然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些研究常常使用二手数据库, 如COMPUSTAT,而Westphal也的确使用了这样的二手数据来测量 CEO与董事会关系和公司绩效,但他同时也使用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收 集方法之一,因为董事会职能在现有的数据库中无法得到。由于他的 研究问题与所有有董事会的上市公司都有关,他从美国工业和服务业 公司的福布斯1000指数中选择随机样本。
检验假设的研究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 首先,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理论被转变成假设,假设是对研究问题
的暂定性回答,它们包括可测量的构念,而不是测量指标本身。
Page 12
科学研究过程
例如,Westphal(1999)对CEO与董事会的社会关系对公司绩效的 影响感兴趣。与这个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有两个:一是代理理论,二 是社会资本理论。基于代理理论,Westphal假设社会关系降低了董 事会的监督职能;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他假设这样的社会关系增强了 董事会的建议职能。他也假设两个职能都积极地与公司绩效相关。
Page 15
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科学的目标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黑暗的房间里找灯的开关 研究管理和组织的规范科学范式 遵循这种范式可以参与全球学术对话
科学的目标
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 真理:逻辑+证据 创造知识,非应用知识 科学不能解决关于某一研究领域是好是坏(如干细胞研究),或某一研
现代观点认为既存在客观现实,也存在对此的多样的主观 经验。因此,现代观点接受客观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客观存 在,也接受依赖于组织中不同成员或部门的经验而与客观 事实不一致的其他现实。
Page 6
看待现实的三种观点
如果科学家相信现实是完全与经验有关的(如现象学的产 生),那么他就持有后现代(postmodern)观点。对后 现代主义者来说,美丽存在于看的人眼中。根本不存在美 丽的花朵这回事,美丽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概念,有意义的 是对花的主观想法或诠释。根据这个例子,全面质量管理 完全是一个主观的经验。除了组织成员的经验之外,根本 就没有客观的全面质量管理这回事。组织文化的现象学方 法(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见Smircich,1983) 与看待现实的后现代观点相一致。
接下来,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观察被转换成实证概括。 在Westphal(1999)的研究中,基于收集到的数据,他提供了描述 性的数据归纳,如平均数、标准偏差实证方法,或称其为在研究方法 的帮助下从事研究。
Page 14
科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
提出研究问题 文献回顾 找出理论,提出假设 设计并执行实证研究
Page 5
看待现实的三种观点
然而,大多数人同意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同意同一个客观 现象可能有多个现实,有多种阐释。玫瑰可能被认为是美 丽的、多刺的或者丑陋的,这依赖于感知者的视野或经验。 如果人们普遍认为玫瑰是美丽的,但是我们仍然接受一个 可能的现实,即玫瑰不漂亮,那么我们持有现代 (modern)观点。
题和所使用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我们是对客观现实还是对主 观现实感兴趣,以及我们对试图理解和解释的现象所持的 看待现实的观点。
Page 8
规范的科学范式
理论的诠释、显著事实的确定,以及事实与理论的匹配组成了我们追 求科学的基本范式,我们称之为规范科学(Kuhn,1962)。
诠释理论、寻求事实、将事实与理论匹配是规范科学的三个主要活动。 规范科学是实证科学,即数据、证据或观察是支持理论的必要组成部 分(Popper,1968)。规范科学的出发点可以是观察,也可以是理 论。基于共同范式的研究遵守同样的科学实践准则和标准。在基本准 则和标准上达成一致并且忠于它们,是规范科学的必要条件和一直所 坚持的要求。范式涉及对真理或现实的不同假设,而规范科学范式是 基于看待现实的现代观点。
数据的质量、结果和解释的可信度保留怀疑态度。
Page 10
科学过程是包括两类研究的重复活动循环
Page 11
图1 科学过程的要素
科学研究过程
科学研究过程被认为是一个涉及许多活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该过程 既可始于理论,亦可终于理论,它涉及五个信息成分和六类方法 (Wallace,1971)。
科学研究过程假设研究者已经选择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已经做 了相关的文献回顾。一旦认为问题很重要且值得研究,并且已有的文 献对问题不能提供有意义的答案时,研究过程将从理论开始,或者从 观察开始。从理论开始的研究被认为是演绎的检验假设的研究(deductive hypotheses testing study),而从观察开始的研究则被认 为是归纳的建立理论的研究(inductive theory building study)。
Page 7
看待现实的三种观点
总之, 看待现实的前现代观点仅仅接受一个现实,个人的经验无
关紧要,也不能改变现实。 而现代观点认为,有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人们对其有不
同的经验,客观现实和主观经验能够并存。 后现代观点则认为没有客观事实,只有现实的印象,或主
观经验,这些都可被认为是现实或者真理。 我们所讨论的科学方法基于现代观点。我们对要解决的难
科学是寻求自然界或社会中的难题的答案。规范科学范式决定了分析 难题时对主题、理论、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当现有的方法和理论不能 对现象提供满意的解释或理解时,新的理论或方法将出现,他们可能 是新范式的开始。Kuhn(1962)将一种范式代替另一种范式定义为 科学的演进。
Page 9
科学研究过程
科学研究过程是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系统的、受控的、实 证的、批判的调查,它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终于理论。
关心人本身必须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努力的目标,要关心如何组织人的 劳动和商品分配,从而保证我们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思维对于人类是福祉而非诅咒。 ——爱因斯坦
Page 3
求知的四种方法
神话、祖传智慧:宗教 权威:百科全书、医生、律师--其知识多数是通过科学研究得来的 逻辑:推理 科学:认识论(求知的科学)、方法论(如何找出真理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