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P-P结构六足机器人性能设计与控制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P-P结构六足机器人性能设计与控制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生产、服务、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六足机器人因其井然有序的行走方式、优秀的过障性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探险、救援、采矿等领域。
其中,P-P结构六足机器人因其结构简单、质量轻、行走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六足机器人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然而,在其性能设计和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进行性能设计和控制实验研究,以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运动灵活性,为六足机器人的应用开发提供更为稳健和高效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性能设计方面: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和参数进行分析和设计,如舵机、行走速度、载重能力等,以达到机器人的优化设计。
2. 控制实验方面:采用传感器技术、实时图像处理技术和控制算法等方法,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进行控制实验研究。
具体包括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路径跟踪、动力学建模、自主控制等方面。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1. 通过性能设计的优化,提高P-P结构六足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可靠性和载重能力。
2. 通过控制实验的研究,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控制能力和运动灵活性。
3. 推动六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并为其在探险、救援、采矿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技术支持。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3个月):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相关技术进行文献调研和原理分析。
2. 第二阶段(5个月):对机器人的舵机、行走速度、载重、构件强度等参数进行性能设计和优化。
3. 第三阶段(8个月):开展控制实验研究,包括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跟踪、动力学建模、自主控制等方面。
4. 第四阶段(2个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发表。
五、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1. 对P-P结构六足机器人性能设计和控制实验研究实现全面深入;2. 提出相关机器人设计和控制方案,优化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可靠性、载重能力和控制能力;3. 为P-P结构六足机器人的应用开发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技术支持;4. 推动六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行走辅助训练机器人研究的开题报告
行走辅助训练机器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也是基本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之一。
然而,某些人由于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失去行走的能力,这在他们的生活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行走辅助训练机器人,能够帮助这些人恢复行走能力,并提高他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并开发一款行走辅助训练机器人,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鼓励、指导和反馈,帮助患有行走障碍的人恢复行走能力。
机器人的设计应当考虑到患者的不同状态和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反馈。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行走障碍分析,包括各种原因、类型和程度的行走障碍的分析与分类,以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分析。
2. 机器人设计,包括机器人的结构、传动方式、感知功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的设计。
3. 训练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的安排。
4. 控制算法研究,根据患者的反馈信息和训练计划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完善行走辅助训练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5. 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设计针对不同行走障碍的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机器人的效果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方案。
相比传统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助行系统更具有可控性、规范性和可复制性,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系统化的训练途径,并可以有效地监测患者的训练进展和健康状况,提高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机器人助行系统还有望在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五、研究步骤1. 对行走障碍的各种类型和程度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机器人的设计和训练计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 设计机器人的结构、传动方式、感知功能、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制定开发计划并进行实施。
3.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指定训练内容、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的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设计.doc
湖南科技大学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
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的自动化工具。
六轴机器人是多关节、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动作多,柔性技术较高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面也最广泛。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口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己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被工业界广泛应用。
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它们包括:瑞典的国的KUKA Roboter,美国的Adept Technology>Emerson Industrial Automation、S-T Robotics,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
在发达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程机械等行业己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像国际上著名公司ABB、Comau、KUKA、村田等都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的集成供应商。
本、意大利、德国、欧盟、美国等国家产业工人人均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位于世界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约占全球的1/8,仅次于日本、韩国,预计国的装机量会超过这两个国家,成为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
自器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到目前为止,中国以教育、清扫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在国内也在四种新型工业机器人在屮国哈尔滨研制成功。
行走机器人运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行走机器人的技术研究是我国目前的热点,它综合了电子学、机械、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生物机械学、材料科学、模具、精密加工等多门学科。
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无疑对促进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今科技的一种必然趋势,为机电产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特别是行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机电一体化的最新产品。
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于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和腿式的等;其次,必须考虑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
因此,行走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在机器人机构方面,应当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开展丰富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对于行走机器人,研究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各种移动机构。
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但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NASA 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行走机器人正在以其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因此这也是研究机器人的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1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
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电机分别驱动。
在进行步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3个自由度的协调控制,可完成单腿在空间的移动。
基于AVR微控制器的仿生六足机器人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AVR微控制器的仿生六足机器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仿生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机器人,具有与生物相似的结构、功能特性和动作方式。
仿生机器人通过模仿和学习动物和人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性,实现更加自然和高效的运动控制。
六足机器人作为仿生机器人的一种典型代表,其通过六只腿的运动组合,能够实现灵活的行动和适应各种地形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性。
本课题旨在基于AVR微控制器,对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姿态控制和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和自主决策能力。
二、研究内容1. 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通过传感器采集机器人姿态和运动信息,设计和实现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和控制器,包括腿部运动、步幅、速度和方向的控制。
2. 六足机器人的姿态控制设计和实现六足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算法和控制器,能够实现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控制。
3. 六足机器人的智能决策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设计和实现六足机器人的智能决策算法和控制器,能够实现机器人的避障、跟随、导航等自主决策能力。
三、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完善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姿态控制和自主决策能力,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适应性。
2. 推动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促进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3. 创新基于AVR微控制器的六足机器人控制方法和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六足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和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验证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姿态控制和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法,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环境,优化验证六足机器人的各项技术,并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取得如下成果:1. 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能够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方向控制。
(完整版)六足机器人设计毕业设计
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说明书设计题目六足机器人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现状分析 (4)1.2六足机器人的意义 (4)1.3课程设计的目的 (4)1.4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5)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机构简化 (6)2.2方案设计 (7)第三章.运动学计算3.1杆长分析……………………………………………………83.2杆长验证 (9)3.3位置分析……………………………………………………113.4速度分析……………………………………………………19第四章.动力学计算4.1电机转矩计算………………………………………………174.2杆件受力分析………………………………………………184.2电机选择………………………………………………19第五章.非标准件的尺寸确定及校核5.1轴的尺寸与校核……………………………………………205.2主动杆的尺寸与校核………………………………………235.3其他杆件的尺寸与校核……………………………………245.4其他零件尺寸确定……………………………………25第六章.标准件选择6.1轴承的选择与校核…………………………………………276.2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276.3螺栓的选择与部分承重螺栓的校核………………………276.4键的选择与校核…………………………………………29第七章.设计总结7.1课程设计过程………………………………………………317.2设计体会…………………………………………………32第八章.参考文献……………………………………………33第九章附录…………………………………………………341.1 现状分析所谓多足机器人,简而言之,就是步行机。
在崎岖路面上,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较好的机动性,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海底探测、矿山开采、星球探测、残疾人的轮椅、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学院(系):里仁学院年级专业:机械电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步行机器人,简称步行机 ,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 , 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 , 仿生学 , 机构学 , 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 . 在崎岖路面上 ,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以及较好的机动性 , 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 ,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 , 海底探测 , 矿山开采 , 星球探测 , 残疾人的轮椅 , 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机械电子》等期刊发布国内研究成果如下: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1]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MSC.ADAMS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和所选择的三次样条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点轨迹曲线方案的可行性.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在文献[2]基于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机构学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了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工作空间,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计算了机器人的灵活度,从两方面综合衡量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并以六足步行机器人各腿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例,介绍了六足步行机器人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在文献[3]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
王绍治郭伟于海涛李满天在文献[4]根据CPG双层网络的特点,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研究制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其基于FPGA的星型总线,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在单足控制器中嵌入双NIOS完成CPG网络解算和电机运动控制.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5]针对采用电池供电的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其工作时间受限的情况,提出了将动态电源管理、实时任务调度和运动策略规划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其控制系统,且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机器人系统的能耗等级.这种方法对于降低机器人的系统能耗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其整体思路与技术途径可为降低其它类似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系统能耗, 陈甫臧希喆赵杰闫继宏在文献[6]从机械结构、运动模式和步态控制3个方面, 对六足步行机器人的仿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种灵活度评价函数, 基于该函数对六足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推导了步态模式与步行速度关系的数学表达; 构建了分布式局部规则网络, 可自适应地调整错乱的腿间相序,生成静态稳定的自由步态.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仿生机制的有效性。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基于仿生学原理,应用连杆机构学中的Robert原理,设计出一连杆轨迹能较好地近似于机器人理想足部轨迹的四杆机构,选择足部运动曲线并在图谱上找到该曲线,以确定四杆机构的各个参数。
由参数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就能确定足部的线速度和加速度。
并通过PRO/E软件,对用这一连杆机构作为腿部机构的六足机器人进行了前进和转弯步态建模,并对它进行了稳定裕量分析,包括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针对这种腿部结构设计了六足的行走方式,通过对12个步进电机的控制,采用三角步态,实现了六足机器人的直行功能。
仿真及试验证明,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维持六足机器人自身的平衡,并且对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六足机器人抬腿行走姿态及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行走步态;运动原理;稳定性;四杆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a six-legged walking robot propelled by two electromotors,and analyzed the robot's kinetic mechanism and walking style.Proved by the model test,the robot is capable of actions such as forwarding,backwarding and veering in the case of obstruction.The robot demonstrates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comfortable control and stable performance of pacing.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this paper designs a four-linked mechanism using Robert principle,which can approximate the ideal trace of robot's leg ,choose the sport curve of the foot department, then check to find out that curve on the diagram, the old ability but locations can make sure four each parameters of the pole structure, can make sure the line speed and accelerations of the foot department from the exportation dint of the parameter and electric motor. Some simulations about the hexapod robot which uses the six-linked mechanism as its leg are made,and carried on the stability to it analysis, include the quiet mechanics analysis and dynamics analysis.A hexapod walking mod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is structure.By controlling 12 step motors straight walking function of the hexapod robot has been implemented with tripod gait movement.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this structure can keep the hexapod robot body's balance better,providing high reference value to research the advantage and feasibility of leg-raising walking gesture.Keyword: six foot robot; Tread the appearance of walk; The sport principle; Stability; Four pole organizatio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1)1.1国内外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1.2机器人的主要研究问题 (3)1.3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5)1.4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机械机构设计 (6)2.1机构分析 (6)2.2 设计方法 (12)2.3四连杆机构的设计 (13)2.4四个钣金零件设计 (28)2.5 躯体部分机构设计 (33)2.6 机构设计总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附录一 (50)附录二 (61)1 绪论1.1国内外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1.1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从机器人的角度来讲,21世纪将是一个自治机器人的世纪。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05级机电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9年3月3日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
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4]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雷静桃等在文献[1]中对美国、日本等机器人研究大国及我国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静等在文献[10]中分析了国内外腿式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腿式机器人在机械结构、稳定性和控制算法方面的现有研究方法,给出了腿式机器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腿式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安丽桥等在文献[9]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脚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曾桂英等在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的结构设计, 并针对六足行走方式, 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计及PLC控制设计。
马东兴等在文献[11]中研究了一种背部带关节的新型四足机器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 /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规划了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并且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该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步态仿真,同时利用单个AT89C52单片机成功实现对四足机器人5个舵机的独立控制以及舵机的速度控制。
六足机器人运动的分析及路径规划
五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分析及路径规划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 AP*******学生姓名诸焕城学生电话131****9195指导教师李昌明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0日摘要六足步行机器人机动性强,适应能力高,能代替多种机器人完成工作,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机体设计、步态规划、运动学分析、足端轨迹规划中的空间插值方法及避障路径规划算法等理论和技术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
首先,对六足昆虫进行机械建模,确定选用椭圆形身体布局后,进一步对六足步行机器人在三角形步态下的爬行稳定性进行详细地分析;然后,求解机器人步行足运动学的正逆解问题,利用求解结果辅助规划机器人的足端轨迹。
MATLAB的分析仿真发现,在六次多项式函数的足端轨迹曲线下,步行足具有较好的运动特性;最后,先简单介绍了人工势场和蚁群算法,再合理地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与改进,扬长避短,得到了一种更高效智能的路径轨迹规划算法。
MATLAB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六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运动学;轨迹规划;人工势场;蚁群算法AbstractDue to the great mo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hexapod walking robot, and their high performances in various robotic tasks, the research on it is of momentou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is thesis addresses body design, gait planning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of foot trajectory planning, and obstacle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for hexapod walking robo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systematic study for the robot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oval body configuration is chose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motion characteristic of insect, and then drive deeper into the stability of crawl locomotion under the tripod gait movement. Secondly, after solving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of swinging leg,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find a better curve of foot trajectory. MATLAB is used to do this simulation. The solution shows that swinging leg possesses the excellent kinetic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six-order polynominal function curve. Finall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ethod(PFM) and ant colony algorithm(ACO) exposes the imperfection of them. A new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PFM with ACO effectively.Simulation results test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for robot path planning.Key words:Hexapod walking robot Gait planning Kinematics Trajectory planning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nt colony algorith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文献综述 (1)1.2.1 国外仿生多足机器人研究概况 (1)1.2.2 国内仿生多足机器人研究概况 (4)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1.4 本章小结 (5)第2章仿生六足机器人机构建模 (6)2.1 仿生六足机器人机构模型 (6)2.2 基于螺旋理论的机构自由度分析 (6)2.3 机器人机体结构 (8)2.4 本章小结 (9)第3章六足机器人静态步态规划分析 (9)3.1 步态的相关概念 (9)3.2 六足机器人的步态分析 (10)3.3 三角形步态 (11)3.3.1 三角形步态的稳定性分析 (11)3.3.2 六足机器人的步长设计 (12)3.3.3 六足机器人着地点的优化 (13)3.4 本章小结 (15)第4章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15)4.1 D-H变换 (15)4.2 步行足坐标系的建立 (16)4.3 运动学正解 (17)4.4 运动学逆解 (18)4.5 基于微分变换法的雅可比矩阵 (19)4.6 本章小结 (20)第5章机器人的足端轨迹规划 (21)5.1 步行足的摆动轨迹分析 (21)5.2 步行足的摆动轨迹生成 (22)5.3 足端轨迹仿真分析 (24)5.4 本章小结 (27)第6章六足机器人避障路径轨迹规划 (28)6.1 人工势场法路径规划 (28)6.1.1 人工势场法原理 (28)6.1.2 受力分析 (30)6.2 蚁群算法路径规划 (31)6.2.1 蚁群算法原理 (31)6.2.2 基本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 (32)6.3 势场和蚁群算法结合与改进 (34)的构造 (34)6.3.1 启发信息ij6.3.2 期望启发式因子β的改进 (35)6.4 算法步骤 (35)6.5 基于势场蚁群算法路径规划的仿真实现 (35)6.6 本章小结 (37)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2)附录A 运动分析的相关程序 (43)1 计算两组支撑三角形最大重叠面积 (43)2 转换矩阵生成程序 (43)3 足端轨迹的生成和计算程序 (44)4 求运动逆解问题 (47)附录B 路径规划的相关程序 (47)1 路径规划的主程序 (47)2 计算引力、斥力与x轴的角度 (49)3 计算引力大小 (49)4 计算斥力大小 (49)5 计算合力在在八个可行方向上的分量 (51)6 计算由合力引起的启发信息 (52)7 地图生成程序 (55)8 势场蚁群算法程序 (56)第1章绪论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机器人自问世以来,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整合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成果,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典型产物,在工业、农业、娱乐、军事等行业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
毕业设计论文--六足机器人【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主要目的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移动和执行任务。
采用了ROS系统进行编程,结合外部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控制机器人进行运动和动作控制。
在实验测试中,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几个简单任务。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ROS系统;任务执行【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a hexapod robot which is designed to move and perform task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ROS system is used for programming and external sensors are combined to obtai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robot for motion and action control. In experimental testing, the robo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everal simple tasks.【Keywords】Hexapod robot; ROS system; task execution一、前言机器人技术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机器人能够通过编程和传感器技术来执行任务,不但可以减轻人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在危险环境中取代人的工作。
本文设计了一种六足机器人,采用了ROS系统进行编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移动和执行任务。
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为5kg,机器人搭载了多个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陀螺仪等。
二、六足机器人的设计本文设计的六足机器人采用了六条悬架机构,能够使机器人在不平衡的地面上行走。
机器人的身体采用了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和抗摔性。
机器人的尺寸为50cm x 50cm x 20cm,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为5kg。
六足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六足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的开题报告标题:六足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灾害事件的不断发生,救援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救援方式主要依靠人力,但在灾害现场,救援人员经常面临生命危险。
因此,救援机器人成为一种新的救援手段,可以在危险环境下执行救援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六足机器人是一种常用的救援机器人,其可以在狭窄且不规则的地形中运动,并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但是,六足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分析较为复杂,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六足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设计六足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包括机身、连杆、驱动器和传感器等部分。
通过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2. 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运用矩阵变换理论和坐标变换方法,对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分析,包括坐标系的建立、轨迹规划、运动学正解、逆解和动力学分析等。
同时,还将对机器人进行仿真试验,验证运动学性能。
3. 六足机器人的控制策略:根据运动学模型,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策略,包括运动控制器和运动规划器。
通过模拟与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完善六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2. 掌握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为机器人运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3. 提出新的控制策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4. 为以后的机器人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 采用矩阵变换和坐标变换方法,对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全面分析;2. 结合仿真试验,验证运动学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3. 设计新的控制策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稳定性。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六足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学理论,完成文献综述和相关仿真实验;2. 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器和规划器,并进行仿真实验;3. 进行真实场地实验,验证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控制策略;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六足机器人由六个机械腿组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可在复杂的地形和环境中运作。
如何合理规划六足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使其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和灵活性,是六足机器人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设计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运动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六足机器人运动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分析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为运动规划算法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运动规划算法的设计本研究将设计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控制的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样本集,得到最优解,并结合模糊控制技术,实现运动的平稳过渡,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速度。
3.算法实现与仿真通过MATLAB软件对运动规划算法进行实现与仿真,对算法进行验证和性能评估,得出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运动轨迹和性能参数。
三、研究意义六足机器人可以在人类难以触及或危险的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如地质勘探、救援任务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将探索一种有效的运动规划方案,为六足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增添新的可能性和活力,有望提高六足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仿生学、进化算法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模型、设计运动规划算法,并进行实现与仿真,对提高六足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建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分析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2.设计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控制的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算法,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运动效率;3.采用MATLAB软件对运动规划算法进行实现和仿真,对算法进行验证和性能评估;4.提高六足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足机器人开题报告
六组爬行机器人
姓名: 董福强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 20092044
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 步行机器人(walking robot,legged robot)或步 行车辆(walking vehicle)简称步行机,是一种 智能型机器人,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仿生 学、 机构学、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 性高科技。在崎岖路面上,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 履带式车辆。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较好 的机 动性,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对地形的适应 能力强。所以,这类机 器人在军事运输、海底探 测、矿山开采、星球探测、残疾人的轮椅、教育 及 娱乐等众多行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多 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 外机器人领域的研 究热点之一。
研究历程
• 国外
• • 199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用于 外星探测的六足步行机器 人AMBLER[2] 1993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出有缆 的八足步行机器DANTE, 用 于对南极的埃 里伯斯火山进行了考察 2000年美国研制出六足仿生步行机 器人。为 了像昆虫那样在凸凹不平地面上仍能高速和 灵活步行,采 用气动人工肌肉的方式, 压缩 空气由步行机上部的管子传输,并由气动作 动 器驱动各关节,使用独特的机构来模仿肌 肉的特性。与电机驱动相比,该作 动器能提 供更大的力和更高的速度。 日本对多足步行机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 始, 并不断进行着技术创 新,随着计算机和 控制技术的发展,其主要有四足步行机、爬 壁机器人、腿轮分离型步行机器人和手脚统 一型步行机器人[5 •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六足步行机器人设计与仿真
燕山大学
2021年6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六足步行机器人设计与仿真
学院(系):里仁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姓名:牛智学号: 0811******** 指导教师:田行斌
答辩日期: 20012.6.17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系级教学单位:
学学生专业号姓名班级题目名称 1.理工类:工程设计();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题目题目性质理论研究型();计算机软件型();综合型() 2.管理类();3.外语类();4.艺术类()题目类型 1.毕业设计() 2.论文()题目来源科研课题()生产实际
()自选题目()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周
次第~周应完成的内容第~周第~周第~周第~
周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月日
摘要
摘要
基于仿生学原理,在分析六足昆虫运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了仿哺乳类的腿部结构,并针对这种腿部结构设计了六足的行走方式,通过对18个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采用三
角步态,实现了六足机器人的直行功能。
仿真证明,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维持六足机器人自身的平衡,并且对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六足机器人抬腿行走姿态及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UG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
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步行;三角步态;运动学仿真
I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业设计答辩(埃万斯机构)
1 12
m 6 ( a 6 b6 )
2
2
1 12
31 . 4 (15
2
23 ) 1972 . 9667
2
J z 1 J z c 1 md 538762 . 941
2
13238 . 6125 42 . 15 111 . 66
2
J z 2 J z c 2 md 88518 . 174 J z3 J z c 3 md 46023 . 5417
2
J zc 2
1 12
1 12
m 2 (a 2 b2 )
1 12
2
2
1 12
9 . 38 (15
2
30 ) 879 . 375
2
J zc 3
m 3 ( a 3 b3 )
2
2
28 . 1 (10
2
81 . 66 ) 15849 . 2327
2
J zc 4
'
'
1 2
ls )
( lmg lm g ) s l m gc ( 30 9 . 38 10 30 18 . 1 10 ) sin 2 2 2
' '
1
1
1 2
81 . 66 18 . 1 10 cos( 1 2 )
M
辉盛TOWERPRO SG90 9G舵机
腿部尺寸
L1=60
L4=50
L2=60
L3=81.66
L5=57.33 L6=23
舵机带动腿部摆动计算
J zc1 1 12 m 1 ( a 1 b1 )
六脚爬虫机器人步态算法和控制系统——阿童木
毕业设计 [ 论文 ]题目:六脚爬虫机器人运动步态规划和控制系统搭建2011 年6 月9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六脚爬虫机器人运动步态规划和控制系统搭建1课题来源本课题是受深圳德普施公司委托,为其研发第二代六脚爬虫机器人。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无疑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宠儿。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性和枯燥的任务,可以为人类服务,也可以到人类不能去的危险区域探索作业。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加大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去开发多功能的,环境适应性强的新一代机器人。
目前,在地面上能独立行进完成相应功能的机器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由轮子驱动的轮行机器人,另一种是基于仿生学的步行机器人。
尽管轮行机器人在平坦地面上行进稳定,速度快,效率高;但其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对未知的复杂地形,其适应能力很差。
而步行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自然地形中较为容易的完成前进和探测。
所以针对军事侦察,危险区域作业,星球探测,矿山开采,教育娱乐等地面环境不确定性大的领域,步行机器人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高的实用价值。
而在步行机器人中,多足机器人是最容易实现稳定行走的。
由于六足机器人相对类人和四足机器人具有控制系统简单、肢体冗余和行走平稳等优点,本课题我们选择制作一个模仿昆虫肢体结构和运动控制策略的六足机器人。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在昆虫身上进化出成百上千的感应器来感测环境信息。
本课题也试图在机器人身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来感测外部环境,让机器人可以在未知的,复杂的环境中行走,完成一定的任务。
当然,试图实现昆虫所有感测功能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模拟其一部分功能。
同时,为了增强机器人的实用性,我们提供了另外两种控制方法,即触摸屏控制和无线控制。
本课题作为机器人设计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对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步态策略进行研究,针对一个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本体设计新型的控制系统硬件,并尝试用触摸屏去显示机器人的状态和控制机器人的步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六足步行机器人学院(系):里仁学院年级专业:机械电子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步行机器人,简称步行机 ,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 , 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 , 仿生学 , 机构学 , 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 . 在崎岖路面上 ,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以及较好的机动性 , 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 ,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 , 海底探测 , 矿山开采 , 星球探测 , 残疾人的轮椅 , 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机械电子》等期刊发布国内研究成果如下: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1]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MSC.ADAMS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和所选择的三次样条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点轨迹曲线方案的可行性.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在文献[2]基于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机构学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了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工作空间,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计算了机器人的灵活度,从两方面综合衡量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并以六足步行机器人各腿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例,介绍了六足步行机器人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在文献[3]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
王绍治郭伟于海涛李满天在文献[4]根据CPG双层网络的特点,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研究制了一种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其基于FPGA的星型总线,在保证通信速率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在单足控制器中嵌入双NIOS完成CPG网络解算和电机运动控制.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在文献[5]针对采用电池供电的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其工作时间受限的情况,提出了将动态电源管理、实时任务调度和运动策略规划等方法,综合运用于其控制系统,且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机器人系统的能耗等级.这种方法对于降低机器人的系统能耗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其整体思路与技术途径可为降低其它类似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系统能耗, 陈甫臧希喆赵杰闫继宏在文献[6]从机械结构、运动模式和步态控制3个方面, 对六足步行机器人的仿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种灵活度评价函数, 基于该函数对六足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推导了步态模式与步行速度关系的数学表达; 构建了分布式局部规则网络, 可自适应地调整错乱的腿间相序,生成静态稳定的自由步态.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仿生机制的有效性。
王立刘连蕊高建华在文献[7]针对六足步行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地形下运动时方向转动角度大小对控制的影响,运用差分控制方法导出六足步行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地形下行走时各足端的方位信息,在保持机体和足端协调性的同时,保证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复杂的地面发生接触,顺利地完成机器人左右转弯运动.在仿真实验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将来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杨立辉罗庆生王秋丽毛新在文献[8]通过对六足步行机器人步行足的运动学分析,按照坐标系的建立原则,选取机构中的转动副作为关节变量,推导出各关节的广义变换矩阵,得到了步行足足端的运动学方程,求出步行足足端点运动学的正解坐标系,利用paul等人提出的代数解法进行了运动学逆解分析,并借助计算机对其逆解进行了验证,为后续的运动学分析和轨迹规划奠定了基础。
张伏张国英邱兆美毛鹏军在文献[9]对双足人、四足动物、六足昆虫的行走方式和躯体形态以及它们在步态、体态方面的差别进行了综合论述,进而对不同行走方式的机器人的步态策略进行了论述,并对行走机构足数与性能进行了定性评价,展望了动物步态和仿生步行机器人研究的发展前景。
1990 年,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研制出用于外星探测的六足步行机器人AMBL ER[2 ] , 如图1 所示。
该机器人采用了新型的腿机构,由一个在水平面内运动的旋转杆和在垂直平面内作直线运动的伸展杆组成,两杆正交。
该机器人由一台32 位的处理机来规划系统运动路线、控制运动和监视系统的状态,所用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扫描仪、彩色摄像机、惯性基准装置和触觉传感器。
总质量为3 180 kg ,由于体积和质量太大,最终没被用于行星探测计划。
1993 年,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开发出有缆的八足步行机器人DANTE ,用于对南极的埃里伯斯火山进行了考察,其改进型DANTE - II 也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3 ] ,如图2 所示。
1994年,DANTE - II 对距离安克雷奇145 km 的斯伯火山进行了考察,传回了各种数据及图像。
1996~2000 年,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在DARPA 资助下,研制自主水下步行机ALUV (Autonomous Legged UnderwaterVehicle) [4 ] ,如图3 所示。
该步行机模仿螃蟹的外形,每条腿有两个自由度,具有两栖运动性能,可以隐藏在海浪下面,在水中步行,当风浪太大时,将脚埋入沙中。
它的脚底装有传感器,用于探测岸边的地雷,当它遇到水雷时,自己爆炸同时引爆水雷。
在对昆虫步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美国研制出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Biobot[1],如图4所示。
为了像昆虫那样在凸凹不平地面上仍能高速和灵活步行,采用气动人工肌肉的方式,压缩空气由步行机上部的管子传输,并由气动作动器驱动各关节,使用独特的机构来模仿肌肉的特性。
与电机驱动相比,该作动器能提供更大的力和更高的速度。
通常足数多于或等于四的步行机器人称为多足步行机器人,该类机器人能够在不平的路面上稳定地行走,可以取代轮式车完成在一些复杂环境中的运输作业,因此多足步行机器人在军事运输及探测、矿山开采、水下建筑、核工业、星球探测、农业及森林采伐、教育、艺术及娱乐等许多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探索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前沿,给我国多足步行机器人工程实用化开发提供关键技术的支持,开展多足步行机器人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步行机器人的机械部分是机器人所有控制及运动的载体,其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征,其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功能可行性。
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系统主要包括机器人腿部件的布局、腿部件的结构形式、腿的数量等,而其中腿部件的结构形式是多足步行机器人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设计的关键之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机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其腿机构的分析。
一般地,从机器人结构设计要求看,腿机构不能过于复杂,杆件过多的腿机构形式会引起结构和传动的实现产生困难。
因此对多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1)实现运动的要求;(2)承载能力的要求;(3)结构实现和方便控制的要求。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查阅文献资料,从文献资料中掌握一些关于工业关节机器人的基本知识,确定研究方案。
2.对选定方案进行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进行相关的计算,定出各零部件的尺寸形状,进行强度校核,并确定驱动器容量、传动方式和速比。
3.利用Solidworks对零件进行设计造型,再将零件装配起来,利用仿真模块进行运动仿真模拟。
4.利用Solidworks/cosmos模块对设计的机械本体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关键部件的动态速度及加速度图表,对关键点进行必要的校核,并验证动力容量和速比的正确性。
5.绘制典型零件图、部件图及总体装配图。
6.制作毕业设计说明书,翻译外文文献。
四、研究工作进度第一阶段(3月1号~3月3号),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3月4号~3月7号),阅读文献资料。
第三一阶段(3月8号~3月10号),筛选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第四阶段(3月11号~3月13号),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第五阶段(3月14号~3月17号),讨论修改报告。
第六阶段(3月18号~3月22号),制作PPT。
第七阶段(3月23号~3月25号),准备第一次答辩。
第八阶段(3月27号~3月31号),进行初步设计,确定所用机械结构,所用零件。
第九阶段(4月1号~4月3号),进行初步校核。
第十阶段(4月4号~4月6号),用solidworks对每个零件进行三维设计造型。
第十一阶段(4月7号~4月8号),将每个零件装配起来。
第十二阶段(4月9号~4月12号),利用仿真模块进行运动仿真模拟。
第十三阶段(4月13号~4月17号),进行修改设计。
第十四阶段(4月18号~4月23号),第十五阶段(4月23号~4月30号),用Solidworks对机械腿进行三维造型。
第十六阶段(5月1号~5月4号),用Solidworks对用到的其他零部件进行三维造型。
第十七阶段(5月5号~5月7号),对所画的零部件进行初步的组装。
第十八阶段(5月8号~5月11号),检查各处配合完成零部件的组装。
第十九阶段(5月12号~5月15号),进行模拟仿真。
第二十阶段(5月16号~5月18号),机械本体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第二十一阶段(5月19号~5月23号),绘制初步的整体图纸。
第二十二阶段(5月19号~5月22号),采用CAD绘制典型零件图、部件图。
第二十三阶段(5月23号~5月30号),绘制典型零件图、部件图。
第二十四阶段(5月31号~6月3号),绘制总体装配图。
第二十五阶段(6月4号~6月7号),制作毕业设计说明书第二十六阶段(6月8号~6月12号),翻译外文文献。
第二十七阶段(6月13号~6月15号),对毕业设计进行整理。
第二十八阶段(6月18号~6月17号),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足端工作空间和灵活度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6 第4期【2】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轨迹的研究与仿真《计算机仿真》 2007 第10期【3】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步态的研究《机械与电子》 2004 第3期【4】王绍治郭伟于海涛李满天基于CPG的六足步行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机械与电子》 2010 第8期【5】郭少晶韩宝玲罗庆生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机械与电子》 2007 第4期【6】陈甫臧希喆赵杰闫继宏六足步行机器人仿生机制研究《机械与电子》 2009 第9期【7】王立刘连蕊高建华六足步行机器人非结构化地形下的方向控制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第2期【8】杨立辉罗庆生王秋丽毛新新型仿生六足机器人步行足运动学分析与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 第9期【9】张伏张国英邱兆美毛鹏军仿生地面行走机构的步态研究现状与进展《农机化研究》 2011 第1期【10】Sun,Yi (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Xuedong; Yan,Tianhong; Jia,Wenchuan.Modules design of a reconfigurable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J]. Sourc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2006,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2006, 2006, p1444-1449 【11】D.E.Orin.Supervisory Control of a Multilegged Robot,Int.J.Robotics Research,1982,Vol.1,No.1,pp.79-91【12】N.Koyachi.The World of Multi-Legged Robots,J.of Robotics Society of Japan,1993,Vol.11,No.3,pp.379-384【13】R.B McGhee.Some finite state aspects of legged locomotion,Mathematics Bioscientes,1968,2:67-84【14】Park S,Lee Y J. Discontinuous zigzag gait p lanning of a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with a waistjoint[J]. Advanced Robotics,2007, 21 (1) : 14321642.【15】雷静桃,高峰,崔莹.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D].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200609【16】曾桂英,刘少军.六足步行机器人的设计研究.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长沙410083【17】王刚,孟庆鑫, 陈东良, 季宝锋, 刘德峰.一种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行足关节结构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1【18】黄俊军,葛世荣,曹为 .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状况及展望[D].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可靠性与救灾机器人研究所, 221008.【19】陈学东.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M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6121.【20】郭鸿勋,陈学东.六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04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说明:1.开题报告版面设置为:B5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