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课前谈话部分】:?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
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
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
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
真不一样,掌声鼓励。
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
请你站起来。
(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
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
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
(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_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 阅读教学实录《坐井 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点
和手段
与反馈
PART 1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沿、际、信”等10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13个字,正确读写“跨越、创举、设计”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实验的过程,弄清青蛙没有跳出水井的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 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XXX
THANK YOU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 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坐井观天的含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坐井观天》一课的 教学实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 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上课时间】(师播放歌曲)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草原师:再读一次生:草原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去过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感觉很高兴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师:还有谁去过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师:可以放声朗读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你画出了哪个词?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生:渲染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生:新鲜、明朗、渲染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生:勾勒、低吟、回味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画下来请你说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蒙”,再读一遍生: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师:是呀,是因为草原上的景色特别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生:老舍不想离开这里,是因为这里人的热情招待让他感动师:让他在这里……生:多留一会师: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就先去领略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我体会出在这境界里,既然连动物都在欣赏美景,可见草原非常美,而且动物也是自由自在的师:你是在用心在体会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交流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这“一碧千里”让你感受到什么?生:让我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大、还有美师:一碧千里,这是多么的辽阔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实录:坐井观天_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实录:坐井观天本文是关于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实录:坐井观天,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个人简历]关劲松,女,32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班主任。
199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辅导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
曾在全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辽宁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赛课中获一等奖、在辽宁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在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并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一百多里,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效果。
3.再读课文。
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并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动笔画出不明白的词句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会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1.品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把自己当作小鸟理解它飞了一百多里后的感受。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
(三)第二次对话。
1.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
2.指导朗读。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4.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
(四)学习第三次对话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坐井观天”。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秋天的雨》课堂实录二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秋天的雨》课堂实录二P>课前交流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是生:吴老师师:昨天在九一小学短短的十五分钟,孩子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来到了这么大的一个大会场,你能不能用宏亮的声音叫我一声生齐叫:吴老师师:谁勇敢,自己来一生叫吴老师师:声音真宏亮,谁能用更宏亮的声音让舞台上的老师都听到。
来,这个女孩子女生叫师:虽然是女孩子,但声音很宏亮,谁能更宏亮生叫得更宏亮。
师:瞧,不用话筒,声音一样传到吴老师的耳朵里了,下面老师要给你出难题,怕不怕生:不怕师:请大家一起宏亮地喊上一声生宏亮地喊师:请你轻轻地喊上一声生轻轻地喊师:请你甜甜的喊上一声生甜甜地喊师:真有味道啊,还有难题呢,请你用太原话喊一下生喊师:这不是普通话吗,你来试试生说师:这是标准的普通话。
生:我在城市里生活,没去农村,农村全是用山西话众笑师笑着说:请坐小朋友,也许你的爸爸妈妈呀,为了让你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你刚一出生教你学说话开始就用标准的普通话为你塑造一个良好学语言的氛围,所以你现在只会说普通话山西太原话反而说不好了。
我知道你们的普通话说得很好。
导入新课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书,表达的感受也不同。
能不能用不同的语气读书?刚才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跟你们打招呼,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说话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你用不同的语气读书,表达不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感受,能不能?生洪亮地答:能。
师:好,孩子们,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上课。
准备好了吗?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书写“雨”字的时候)你瞧,小雨点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谁会读。
生读。
师:“雨”字读得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生:雨师:一起来响亮地读一读吧。
生响亮地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秋天的雨》课堂实录二
小学语文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秋天的雨》课堂实录二全国青年老师阅读教学观摩——《秋天的雨》课堂实录二学校语文课堂实录----全国第六届青年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前沟通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是生:吴教师师:昨天在九一学校短短的十五分钟,孩子们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日来到了这么大的一个大会场,你能不能用宏亮的声音叫我一声生齐叫:吴教师师:谁英勇,自己来一生叫吴教师师:声音真宏亮,谁能用更宏亮的声音让舞台上的教师都听到。
来,这个女孩子女生叫师:虽然是女孩子,但声音很宏亮,谁能更宏亮生叫得更宏亮。
师:瞧,不用话筒,声音一样传到吴教师的耳朵里了,下面教师要给你出难题,怕不怕生:不怕师:请大家一起宏亮地喊上一声生宏亮地喊师:请你轻轻地喊上一声生轻轻地喊师:请你甜甜的喊上一声生甜甜地喊师:真有滋味啊,还有难题呢,请你用太原话喊一下生喊师:这不是一般话吗,你来试试生说师:这是标准的一般话。
生:我在城市里生活,没去农村,农村全是用山西话众笑师笑着说:请坐小伴侣,大概你的爸爸妈妈呀,为了让你能说一口流利的一般话,从你刚一诞生教你学说话开头就用标准的一般话为你塑造一个良好学语言的氛围,所以你现在只会说一般话山西太原话反而说不好了。
我知道你们的一般话说得很好。
导入新课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书,表达的感触也不同。
能不能用不同的语气读书?刚才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跟你们打招呼,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说话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你用不同的语气读书,表达不同的感触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感触,能不能?生低沉地答:能。
师:好,孩子们,我们歇息一下,预备上课。
预备好了吗?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书写“雨”字的时候)你瞧,小雨点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谁会读。
生读。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生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生2:剪断师:从此?生2:不弹了师:是啊,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生3:我觉得伯牙是一个人,他以后不弹琴就把琴弦弄断了师: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生3:再也不弹了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生(齐答):在课文里师:那就把课文打到137页,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都读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读就能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生:钟子期师:抓住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生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生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生2:想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我还是请你,“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合适?生2:第二种,认为,以为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生2:就师:于是就破琴绝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生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顿?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指名读这句话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这一句话)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生1:(读全文)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再来读读?生2:(再读全文)师:哎哟,给点掌声吧,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生齐读课文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生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生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师:“善哉”就是什么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生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请你也理解这句话生2: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打在大屏幕上,我想问问,这里的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生2:“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为他很擅长弹琴,(师补充,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一起把它读出来(生齐读这两句)师:是的,不论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说,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是一样的?(指句回答)生: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样的师:都是什么意思?生:都是伯牙想师:心里想的意思,找一个字是什么?志,念,都是什么?生:想师:我们理解古文就可以用我们现代的词汇,不论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生:我想他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些什么师:也就是说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而且听懂了这位名满天下的琴师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心声)这样看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只是伯牙的琴声吧?他也道出了伯牙内心的什么?生: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师:你可了不起,就在这里,这个叫王谦宇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智慧子期不仅听出了伯牙的琴声,还听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生:志向和胸怀师:什么样的志向?生:志向是以后能象巍峨的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师:什么样的胸怀?生:胸怀是心胸宽广像江河一样能撑万里船师:(众生鼓掌)你们听出来了吗?你太了不起了!原来钟子期不仅在听伯牙的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象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什么?(胸怀)这样看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那仅仅是想吗?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伯牙的琴艺是妙绝天下,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这种志向,这种情怀他们能得知吗?唯有谁能得知?生:钟子期师:唯有谁必得之?生:钟子期师:这才叫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师: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能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寂寞和孤独,可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谁?生:钟子期师:不论你弹什么,不论你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他都能在说“善哉,善哉”必得知的时候,你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又会有怎么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请你顺着伯牙遇到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发下的作业纸,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接着往下写,师播放古筝乐曲)师:大部分同学写完了,谁来说一说?不着急,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生1: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高兴师:非常高兴,怎么说的?生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钟子期也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真妙生2: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兴奋,他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师:真乃知己也,真棒啊,谁再说说?生3:善哉善哉,终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怀,懂我者,钟子期也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却只有这么一个呀!生4: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此乃好事,吾不用孤也师:如今我是不再孤独,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古书《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善哉善哉”好呀好呀,先生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生:一模一样)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那就是生:心有灵犀师: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哪!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什么?生:知音师: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生:找到知音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师:就是这么的心灵相系呀,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语言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师:你这个发现了不起呀,这样的形式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生:一个听师:一个倾诉生:一个诉说师:是呀,你看写得多妙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播放背景音乐)此时高山默默,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师指名指导学生读“子期死”后引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生:没有!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齐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呀,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外觅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同学们桌面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生浏览资料)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这个故事发生在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请男生齐读课文生:(男同学齐读课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女生齐读最后部分(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全班同学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相信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天地间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下课!。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省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课前谈话部分】: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
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就是请大家造句,很多小朋友一年级就会了,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
不一样,说说我吧生:您──师:说到“您”,这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师: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
会钢琴,还会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
真不一样,掌声鼓励。
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师: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
请你站起来。
(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有时候善良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师: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
师: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
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
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
师: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
(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师:你的难度增加,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课堂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差劲皱了”》就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四书课文。
文章脉络准确,文短情长。
前半部分后对童年追忆的描述生动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刻画栩栩如生。
后半部分写下蜕变过程中对父母两种相同评价的体悟,抒情议论深刻动人,内涵多样。
文章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新鲜感,唤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教学中,牢牢把握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立足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助推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绘。
对文中的语言描绘,鼓励学生借助相同形式的读不予突破。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糟糕”二字。
2、能够恰当、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介绍课文主要内容,厘清文章脉络。
3、通过念描绘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骂人人的情感,体会快乐的相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读悟融合【课前准备工作】(播发课文纸)师:课文读过了吗?几遍?几个自然段?标上了吗?既然所有的活都做完了,咱们就上课吧,上课!【教学流程】一、师生问好二、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来,看我写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写字。
师:(边板书课题边传授)写字,不但端正,干净,而且必须存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差劲”的“坏”笔划比较多,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右边的“曹”高台下较窄,中间对齐;“糕”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求会写的字,右边“羊羔”的“羔”写得稍短一点,这个字就会很漂亮了。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把练习纸上的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练写,老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书写及其姿势)点评1:姿势这么美,我说的你们都记住了;评测2:把“差劲”两个字写下得如此精彩,你们真有意思。
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课堂实录——瑞雪图
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课堂实录——瑞雪图导语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课堂实录,这堂课堂令人眼前一亮。
教师以《瑞雪图》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近经典,提高阅读水平。
这不仅是一堂文化课,更是一次对艺术欣赏的启蒙教育。
以下是这堂课的实录。
一、课堂前讲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了《瑞雪图》的由来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他引导学生了解了这幅画作是中国古代名画家巨然先生创作的,通过描绘瑞雪纷飞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吉祥和美好未来的愿景。
教师还介绍了巨然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二、赏析艺术细节在赏析环节,教师先请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描述《瑞雪图》中的画面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想象。
然后,教师放映了一段《瑞雪图》的高清视频,让学生在全屏的画面中饱览艺术之美。
视频展示了画面中那片洁白的雪地,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冰柱,大红灯笼点缀其中,映衬着瑞雪纷飞的景象。
学生们震撼于这幅画作的壮丽和细腻,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解读,指导学生从构图、色彩运用、细节描绘等方面分析这幅画作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学生们渐渐体会到画家的用心与技艺,并逐渐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观众与评论家的角色。
三、课堂互动教师设置了一系列参与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所展示的《瑞雪图》中的景色描写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有何异同。
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从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讨。
接下来,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短文写作,要求学生以《瑞雪图》为素材,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想象和瑞雪的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更深入理解了画作的内涵,并且加深了对冬季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教师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
他强调了《瑞雪图》所蕴含的美好寓意,鼓励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教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瑞雪的诗歌朗诵视频,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感受瑞雪之美。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教学实录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本实录将分享一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实用技巧和策略。
正文:一、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1. 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保障学生专注。
2.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鼓励学生组织阅读小组,分享阅读心得和交流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趣的阅读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
3. 在课堂中进行阅读推荐,分享书籍或文章的精彩内容。
三、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1.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和观点。
2. 提问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展开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辩论。
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1. 针对重要的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
2. 给予学生一些阅读任务,要求他们对细节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挖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成果1. 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和口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 组织阅读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
3. 鼓励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资源给其他同学,扩大阅读的影响力。
结束语:通过上述的教学实录,我们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实践证明,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我们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堂实录】《燕子专列》_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堂实录】《燕子专列》课前:师:打个招呼。
生:老师好;师:像老师这样打招呼。
江西南昌的小朋友,你们好。
生:陕西省的王老师,好。
师:你们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生:小猫、小狗、……师:一起喊出小动物的名字。
师:用你的动作表示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来。
生:表演师:今天李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
课件出示,燕子。
抢答题: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2、燕子总是生活在我国的北方,比如王老师的家乡3、燕子是益鸟。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
你会唱,可以跟着唱。
《小燕子》准备上课。
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师:学习一篇特殊的文章,跟燕子有关,伸出手,写课题。
燕子的燕,第四笔是横齐读课题。
师:词语都认识了没有?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生:舒适启程疲劳生:覆盖救护料峭生: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
师:接着看。
生:欧洲瑞士特殊生:长途跋涉气温骤降师: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什么是气温骤降?生:气温急速的下降。
师:观察田字格的生字,你发现什么了?生:左右结构。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生:左窄右宽。
师:先来看笔画最多的“骤”字。
每个部分要写的紧凑一些,这样才能写得美观。
跟老师一起写。
生:指导书写“骤然”。
师:出示“涉”的字理演变。
指导书写。
师:拿出手边的练习纸,工工整整地写这两个字。
(生写,教师指导)师:看课题,谁知道什么是燕子专列?生:专门拉燕子的火车。
师:谁有问题?生: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送呢?师:第一段也提出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师:读第一段,想这个问题,拿笔圈画。
(生自由读。
)师:先同桌交流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fɑn)。
当地气温骤(zhòu)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燕子经过长途跋(bá)涉(shè),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bīn)临死亡。
三年级语文: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花钟》(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三年级语文: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花钟》(参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三年级语文: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花钟》(参考文本)课前谈话:提示注意事项,请学生想对大家说说什么?而后唱《花歌》。
播放花的图片。
上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这篇课文带来了一个细心观察带来的发现。
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把词语读准确。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你们都认识吗?生:认识。
师:平常喜欢怎么读词?生:喜欢一个人带读。
师:行,就请你来带读,来,小老师。
生:带读——暮色苏醒艳丽干燥淡雅昆虫传播吻合大致争奇斗妍欣然怒放师:连词语你们都读得这么投入,表扬你们。
这些词语当中有一些字需要我们会写。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苏醒这个词的写法。
(多媒体出示)注意观察它的笔画和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想一想怎么写得又正确、又端正。
(播放苏的动画)好,我们先来写苏这个字。
看老师这里,草字头的横要写得稍长一些,横折勾的起笔在什么地方?说说看。
生:横中线。
师:观察得真仔细。
左边是一个左向点,右边还有一个点,注意别丢掉。
师:右边这个字有一笔也容易丢掉,是哪笔?师:对,西字里面加一横念you字旁,跟老师念一念。
师:伸出小手一起写一写,醒的左边是“酉字旁”,写酉字旁的时候注意,别写得太宽了,别丢掉一小横,最后一笔的横稍长。
师:孩子们,傍晚时分,烟草花在沉睡中慢慢醒来,就是苏醒。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武汉赛区)----《山中访友》精彩片断赏析配乐美读,拓展“友情”师:你感受到了那份情了吗?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没有感受到它像热情的小诗,谁还想读老师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打在大屏幕上,配上音乐。
学生读。
师;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生:绿油油的小草生:连绵起伏山峰生:五彩斑斓的蝴蝶师: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打招呼?是可爱的蝴蝶?是漂亮的野花?还是其他的?谁先来?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你好,可爱的蝴蝶————你——————你好,漂亮的野花——你————你好,漂亮的野花——你————你好,———————————————生: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是邀我与你共舞吗?生:你好,勤劳的蚂蚁,你在地上爬来爬去,是想到我身上来玩吗?生: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动人的微笑,是邀我与你⋯⋯师:是欢迎我的到来吗?行不行?来,请你再说一遍。
生: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动人的微笑,是欢迎我的到来吗?生: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漂亮的衣裙,是要参加舞会吗?师:你看他的想象。
生:你也,黝黑的公蚁,你在地上不停地搬运着东西,是邀我与你一同当搬运工吗?生:你好,翠绿的小草,你在微风中摇曳,是向我打招呼吗?师:摇曳,多美的摇曳呀。
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也许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推荐理由:以读促讲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如何读的好,读的恰到好处却是一大难题。
解老师巧妙的把文本转化成了诗歌,成功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并且融入学生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东西变成一首清丽的小诗。
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生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生2:剪断师:从此?生2:不弹了师:是啊,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生3:我觉得伯牙是一个人,他以后不弹琴就把琴弦弄断了师: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生3:再也不弹了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生(齐答):在课文里师:那就把课文打到137页,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都读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读就能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生:钟子期师:抓住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生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生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生2:想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我还是请你,“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合适?生2:第二种,认为,以为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生2:就师:于是就破琴绝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生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顿?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指名读这句话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这一句话)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生1:(读全文)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再来读读?生2:(再读全文)师:哎哟,给点掌声吧,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生齐读课文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生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生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师:“善哉”就是什么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生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请你也理解这句话生2: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打在大屏幕上,我想问问,这里的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生2:“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为他很擅长弹琴,(师补充,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听琴)“善哉”的“善”意思是好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习,这种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里边很常见,这里的“善哉”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听了人家的琴声之后说了一句什么?生2:好啊师:或者说一句?生2:太棒了,太妙了!师:在古代这就叫什么?生:善哉师:对喽,谁能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生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前边一句也读一读生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声音好听,而且“善哉”好像说到哪里去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再找一名同学来读(指名读)生3:读课文师:真好,我觉得你这几个“善哉”读得好,你“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好,我问问你,当你读到“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时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生3: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一座高高的泰山,它显得很巍峨师:巍峨高耸的泰山,是吧?请你再来读读生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师:峨峨兮若泰山,谁再来读一读,你在读“峨峨兮若泰山”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什么?(指名生4读此句)师:不愧是男子汉,读起来就有男子汉的味道后边一句谁来读一读,志在流水生5: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巾帼不让须眉呀,洋洋兮若江河,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宽广的江河,相比上面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够知道,我对咱们班很有信心,江河在古文里应该指的时什么?泰山生1:我觉得“江河”在古文里边是博大精深的意思生2:这里的江河指的就是长江和黄河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好,是的,这里的“江”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江,是什么江?(长江),这里的“河”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河,什么河?(黄河)讲到长江和黄河,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生: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师: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我觉得你的这两个词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生有感情的把这两个词再说一遍)师:正是这样的洋洋兮志在流水,请你再读师:不要着急,这里的志在(指导学生朗读)生:读文志在流水……师:真好,就是这种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还想到了哪些诗句?生:暗河汹涌师:暗流汹涌是吧,不仅是表面上波涛汹涌,还有暗流汹涌(指名再读此句)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扬扬哉若江河”师:真好,同学们,正是这样磅礴高耸的泰山,正是这样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江河,我们师:非常高兴,怎么说的?生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钟子期也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真妙生2: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兴奋,他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师:真乃知己也,真棒啊,谁再说说?生3:善哉善哉,终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怀,懂我者,钟子期也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却只有这么一个呀!生4: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此乃好事,吾不用孤也师:如今我是不再孤独,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古书《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善哉善哉”好呀好呀,先生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生:一模一样)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那就是生:心有灵犀师: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哪!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什么?生:知音师: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生:找到知音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师:就是这么的心灵相系呀,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语言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师:你这个发现了不起呀,这样的形式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生:一个听师:一个倾诉生:一个诉说师:是呀,你看写得多妙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播放背景音乐)此时高山默默,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师指名指导学生读“子期死”后引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生:没有!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齐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呀,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外觅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同学们桌面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生浏览资料)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这个故事发生在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请男生齐读课文生:(男同学齐读课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女生齐读最后部分(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全班同学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相信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天地间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下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课堂实录P>薛超,女,回族,1979年9月出生,现年27岁,1997年毕业于石嘴山市师范学校,现任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小教一级,教龄9年。
自从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教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加大武口区、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2006年6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观摩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
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五、作业超市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
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科技→ 发现和发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过程: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附课文:29 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课堂实录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课前准备:学生观看宁夏的风景,教师告诉学生:以后老师给大家当导游。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生1、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生2、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老师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生:呼风唤雨靠什么?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助解决?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
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看火车读一读。
从你开始读。
生开火车认读:幻想维系依赖程度改观寄托原子核因特网呼风唤雨归根到底腾云驾雾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生: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大家有没有什么温馨的提示要送给这些对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自己的问题?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生: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师:读了课文以后,大家又有了新收获了,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我们仔细读书,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大家再读一读上面这些句子。
生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生:我觉得上百万年非常长。
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说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一读吗?生:“在20世纪…… 总和。
”师:这一百年的发展多快啊。
你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吗?生:发现是看见一个事物。
发明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仔细读一读,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自学提示: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同学们自学的时候都有很多收获。
让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读课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 也没有汽车。
师:她找的这个句子,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完了,再仔细想一想这四个没有,你会想到还有哪些没有?学生自己说一说。
师:就按照老师提供的句式。
大家想好了就举手。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MP3、电脑,VCD,20世纪是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生:可能没有微波炉…… 生:没有照相机,手机,摄影机,电脑……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展示了人类的这么多发现和发明,大家想一想,人类都有哪些发现。
生:登上月球,……师:发明呢?生:电视,电话,因特网……师:跟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20世纪还有很多的发现和发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深海探秘…… 机器人……同学们,是科学技术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
师:20世纪还有哪些,想一想,试着把这一段话说好,想好了,就自己说一说。
生: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视…… 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很完整。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收音机……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你搜集的这些资料真好。
生:2世纪人类发明了氢弹……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可以说——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选自岑参的逢雪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 在这里作者引用这句诗是要说明什么?生答。
师: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我还能体会到发明的事物的很多。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两遍。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这个问号,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要风得风,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生:不是。
师:对,这里是指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齐读。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