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语文最新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梳理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梳理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一、神话的概念、产生:1、神话的概念:关于神仙或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的解释与想象的故事,是一种原始的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

2、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

二、神话的保存: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

二、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三、诗经1、《诗经》的分类:《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风》诗共有160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2、《诗经》的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3、《白头吟》写作手法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

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4、尚书亦称《书经》,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四、诸子散文1、《左传》的文学成就(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一、古代文学知识点A. 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1.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发展2. 唐宋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3. 明清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B. 古代诗歌1. 诗经的内容和作家2. 唐诗的发展和特点3. 宋词的发展和特点4. 元曲的发展和特点C. 古代散文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2. 唐宋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元明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D. 古代戏剧1. 传统戏曲的分类和特点2. 元曲的发展和特点3. 明清话本和杂剧的发展和特点二、现代文学知识点A. 白话文学1. 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推动作用2. 现代白话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3. 诗散小说的发展和特点B. 现代诗歌1. 新诗运动的发起和代表人物2. 五四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3. 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C. 现代散文1.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2. 散文的发展和特点D. 现代戏剧1. 现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2. 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三、文言文知识点A.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组成部分B.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C.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常见表达方式四、现代汉语知识点A. 词语的辨析和用法B. 语法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C. 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总结五、文学常识知识点A. 文学常识的分类和内容B. 名著导读和作品简介的总结C. 作家和作品的对应关系六、修辞手法知识点A.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B.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C. 修辞手法与语篇的关系七、文学常识与时事结合知识点A. 当代热点事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B. 时事评论与作家及作品的相关性八、作文技巧知识点A. 作文结构和写作模板B. 作文主题和观点的选择C.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构思九、文化常识知识点A.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B.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C. 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借鉴以上是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框架,可以帮助同学们更系统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为备考高考做好准备。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复习题纲一、题型:1、选择题20分2、填空题20分3、名词解释10分4、问答题205、作文30二、复习资料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也可以当名词用,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还可以指修辞学。

6.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辞格。

包括两类:换用音同或者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的音仿;换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的义仿。

7.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大学语文 新编复习大纲

大学语文 新编复习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提纲闭卷考试:常见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问答,分析,作文等。

常见内容:文学常识,语言常识,作品分析,热点问题分析等。

注意熟悉作品和紧扣作品。

名词解释题举例说明:交代清楚时代,作家﹙创立者或代表者﹚名,思想流派,理论主张,基本内容,主要艺术特色及成就影响等。

《将仲子》“将(请。

一说,将,发音词)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录诗歌三百零五首。

原称《诗》或《诗三百》。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多为劳动人民的创作,共一百六十篇;“雅”有“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共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礼乐,共四十篇。

《诗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很多篇章富有艺术感染力。

本文表现了女主人公那种爱和畏惧的矛盾,使她心潮起伏不安,少女的一往情深和未经世事、天真淳朴,也由此而得到鲜明的体现,从而使她的爱情咏叹更加动人。

诗歌透露了当时恋爱不自由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离婚》一,鲁迅﹙1881–1936﹚,文学家和思想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其短篇小说集主要有《呐喊》《彷徨》等,其唯一散文诗集为《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16种,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国小说史略》等。

主要情节:庄爱姑十五岁嫁给小施某,丈夫姘上小寡妇,不要庄爱姑,庄爱姑不服,庞庄慰老爷接受施家人情进行调解,以施家赔八十块大洋劝庄家接受离婚,庄家不接受,庄父带着六子拆了施家的灶。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2篇)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2篇)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诗歌-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古代名家诗选赏析2. 散文-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 古代名家散文选赏析3. 戏剧- 古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古代戏剧的艺术特点- 古代名剧选赏析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文学的艺术特点- 新时期名家作品赏析2. 诗歌-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现代名家诗选赏析3. 散文- 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现代散文的艺术特点- 现代名家散文选赏析4. 小说- 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 现代名家小说赏析三、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1. 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2. 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借鉴3.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共同点与区别四、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应用2. 表达技巧的运用与提升3.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五、文学批评方法与文本解读1. 文学批评的发展与流派2. 文学批评方法的运用与实践3. 文本解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六、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方法2. 文化创新的价值与途径3.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七、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1.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特点与意义2.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读方法3.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八、文化名人与名著评介1. 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2. 经典名著的作者与作品介绍3. 文化名人与名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九、语言文字运用与修辞技巧1. 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与准确性2. 修辞技巧的运用与批评3. 语言文字运用与修辞技巧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十、作文技巧与写作指导1. 作文的基本要素与结构2.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 作文的评分标准与提高策略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2):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发展阶段: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2. 古代文学作品类型:诗、词、曲、赋、文、小说等;3. 古代文学名家及代表作品: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4. 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如唐诗的豪放派、宋词的婉约派等;5. 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点:如唐诗的豪放奔放、宋词的婉约含蓄等。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24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24

《大同》1.《大同》一文选自是 ( 礼记)。

2.《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儒家 )。

3.提出“大同”志向的人是( 孔子 )。

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 guan(4) _ _。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句中“与”读音 yu(4),意思是参与;“蜡”读音 zha(4) ,意思是古代天子诸侯实行的年终祭祀。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矜”的意思是同“鳏”,是无妻之夫的人。

“独”的意思是无子女的老人。

4.“城郭沟池以为固。

”中“固”的意思是坚实的军事工事。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奢侈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给。

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华蜜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斗争”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阴谋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经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其次篇《七月》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诗篇共有( 305 )。

大学语文复习纲要总结

大学语文复习纲要总结

大学语文复习纲要一、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题型、题目,每年随增删授课篇目而有内容增添)考核范围、考核重点和题型关联:1、课本“现代文”和“古文”部分所有篇目的文学基础知识(作者背景,课文出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主要是“填空题”考核形式。

2、课堂讲授篇目,课文理解,课文内相关句段的深入理解,以对课文的内涵解读为主。

也就是重点是全面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课堂重点讲授过的课文)、“问答题”、“论述题”或“资料阅读分析题”为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引导和题型实例:一、填空:(30分)二、古文翻译理解:(10——20分)兰亭集序、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庄子·秋水等。

三、问答题(约30分)四、论述或分析题(约20分)问答题题型参考: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

”这时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的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3、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试说明观众欣赏秦腔艺术中“过瘾”可能包含的内容。

4、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这里“大苦大乐之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与“秦腔”是怎样的关系?5、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

”你是怎么理解“秦腔面前人人平等”的?6、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篇思想随笔,它的主题是思考什么的?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中,普通的猪的形象有何寓意?10、你认为鲁迅《复仇》中二人应“毫无动作”还是或相爱、或相杀、或“照所欲而行的为是”呢?为什么?11、王羲之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请体会说明王羲之为什么如此慨叹?1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及参考答案

期末复习提纲参考答案属于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论语》、《大学》、《中庸》、《荀子》、《孟子》、《礼记》。

属于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老子》(《道德经》)、《庄子》。

《道德经》的另一名称:《老子》。

《归田园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达意:对比、比喻。

(P.2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质朴自然,冲和平淡,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

(P.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语的出处: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

陆游的号、辛弃疾的号、欧阳修的号、王安石的号: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号半山。

《前赤壁赋》中“赤壁”地点:《前赤壁赋》中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当地人因音近误称“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旧址。

(P.29)《前赤壁赋》表现的作者的人生观。

答:本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P.31)属于豪放词派的词人:苏轼、辛弃疾(P.27)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曹操简介:P.6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论证方法:驳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驳论结构。

答:第一部分概述悲观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产生的背景,树立起批驳的靶子,随后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发展方向逐层推进论述,最后辩证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文章有破有立,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精辟有力。

(P.90)属于《诗经》的篇目:《蒹葭》、《氓》、《采薇》。

高适简介:P.103盛唐边塞诗派的成员:高适、岑参、王昌龄。

杜甫的代表作:《春望》、《羌村三首》、《秋兴八首》、《登高》。

李煜《虞美人》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属于婉约词派的词人:秦观、李清照。

《陌上桑》的出处:汉乐府(《玉台新咏》、《乐府诗集》)。

2023-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2023-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2023-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一、期末试卷题型介绍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试卷题型分为:填空题6小题共计6分、不定项选择题10小题共计10分、简答题4小题共计24分、鉴赏题2小题共30分、写作题1小题共30分(议论文体,800字)。

二、复习范围介绍1.熟悉本学期所选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家作品的匹配、文本内容大概、作家基本信息等2.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起源、分类、创作要素3.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4.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5.掌握散文鉴赏的方法6.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三、本学期学习内容概要本学期重点解析的文本如下《诗经》名称、篇目数量,主要代表篇目《楚辞》相关简介,对橘颂的相关论述《子衿》相关情节、理解《论语》作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处,主要人物,曾点的回答所代表的人生追求,原文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得到孔子支持。

《涉江》作者、创作年代、主题、创作手法《左传》的相关常识,《郑伯克段于鄢》《兰亭集序》作者、主题理解、创作思路梳理《饮酒》的作者、主要情感,陶渊明主要代表作品《丽人行》作者的相关介绍、时代、主题、创作手法《胡旋女》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诗歌的社会功能,文本熟悉,如何体现诗歌的社会功能《思旧赋》相关论述,层次和内容概括《世说新语》主要篇目《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作者相关信息,作品主题《窦娥冤》作者、时代、窦娥形象《香菱学诗》主要故事情节《一件小事》作者、创作手法、熟悉原文《祭父》的作者、主题、情感《志摩纪念》作者、情感特征《三国演义》作者、时代、相关简介,故事情节发展《倾城之恋》作者相关论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者,相关信息,主题《热爱生命》作者,经典句子分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体、作者、情感、主题时代三部曲包括哪三部,作者是?教材上近现代诗歌的作品名称和作者搭配《哈姆莱特》作者、故事梗概,戏剧文学的创作特点戏曲的名称及作者搭配。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四、评析李清照《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分析《围城》所蕴含的悲剧意义。

六、翻译下面的文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七、根据以下文字,分析沈从文的语言艺术。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

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

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

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

202X-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202X-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2024年大学语文复习提纲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2X-2024年)一、文言文阅读1. 古代文化与文言文阅读a.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与阅读有很大帮助b. 通过阅读文言文,掌握古代人物、事件、哲理和价值观2. 文言文基础知识a. 字义与词义辨析- 掌握字义与词义的辨析方法- 学习如何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熟悉常见的文言文词汇用法b. 语法知识-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现象,如主谓宾结构、并列与从属关系等 - 学会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整体结构c. 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 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散文、诗歌、骈文等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阅读技巧a. 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主要内容- 培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分析文章结构与逻辑-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引言、正文和结尾- 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c. 熟悉常见文章类型与文体- 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特点,如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 - 掌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如抒情、议论、记叙等2. 阅读理解与解题技巧a. 掌握常见题型- 熟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 学会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b. 提高解题能力- 多做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的能力三、作文写作1. 提高写作技巧a. 写作结构与组织- 学会正确使用段落,分清中心思想和分论点- 学习如何组织材料,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b.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丰富的词汇量,提高描述和表达的准确性- 学会使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方式2. 文章写作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创造性写作- 多做写作练习,培养写作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写作题材b. 阅读与写作结合-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学习写作技巧和思路- 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上是大学语文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武汉大学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蒹葭》1重章复沓,反复渲染,加深全诗意境。

且“蒹葭”“白露”之意象和全文思想感情吻合。

2加深“求而不得见”的凄美感,留有回味想象之空间。

1、《诗经》的写作特色突出一点就是“重章复沓”也就是说,每一句起兴甚至中间的赋比手法,都往往回旋往复,重章叠句,相同一两句反复出现。

这样的作用首先是和《诗经》当时是歌集有关,当时主要用于歌唱,回旋往复能够符合歌咏的习惯,并有着一唱三叹的曲折美感。

其次结合《蒹葭》来说,这样的起兴,符合全诗的凄美意境,每一句都如此开头,在求而不得的思想下,更平添了一份情感的烘托,效果更好。

2、《蒹葭》一诗,表现的是追求心中所想的“伊人”而不得的过程,虽心有所向,却终隔着万水千山,道阻且长,求而终不能见。

每一句都这样结束,那种凄美的感情回旋环绕,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为上,这种结尾符合了传统审美,这也是《蒹葭》千百年来一直被推崇的原因。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小雅•采薇》[今译]往日离家出征,杨柳轻柔,随风而舞。

如今返回故乡,纷纷雪花,漫天飘飞。

[赏析]《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

“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

“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庄子《秋水》作为一篇说理文,《秋水》的意理结构十分严谨。

与文章所阐析的认识的无止境问题相适应,作者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生发无穷的论说方法。

先说河,再说海,再说到天地万物,这是举物的由小到大、层层推进;先说海比河大,再说天地比海大,由此得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这是阐析事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先让河伯自喜自傲于河水的满溢,再让它看到大海的浩瀚而自卑自丑,然后海若才进行开导,这种循循诱导的方法,符合教诲和接受的心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说教,并顺势嘲笑伯夷、仲尼的“自多”,这就使全文的论说,皆在层层推进中呈水到渠成之势。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语言基础知识1.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1.2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1.3 语言的功能1.4 语言与文化2. 文学基础知识2.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2 文学史概览2.3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元素2.4 文学与社会3. 写作基础知识3.1 写作基本原则3.2 写作风格与技巧3.3 写作的审美价值3.4 写作与传播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1.1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古代文言文阅读方法1.3 古代文言文写作技巧1.4 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阅读2. 文言文作品分析2.1 文言文作品的结构与题材2.2 文言文作品的语言特点2.3 文言文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文言文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三部分: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1.1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方法1.3 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技巧1.4 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影响2.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2.1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题材2.2 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语言2.3 现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评价第四部分:写作与表达1. 学术论文写作1.1 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1.2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逻辑1.3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撰写1.4 学术论文的修改与完善2. 创意写作2.1 创意写作的概念与方法2.2 创意写作的表达技巧2.3 创意写作的审美特点2.4 创意写作的创新与突破第五部分:语言学与文学批评1. 语言学基础知识1.1 语言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2 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1.3 语言变迁与方言现象1.4 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文学批评理论2.1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2.2 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2.3 文学评价标准与观点2.4 文学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上是一份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的基本大纲,这些知识点将涵盖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完整word版)湖北大学语文

(完整word版)湖北大学语文

语文总复习一、题型:1、单选1*10 = 102、多选2* 5 = 103、赏析1*15 = 15要求:二选一、300字以上、分析之中包含文学理论知识4、论述3*15 = 45要求:六选三(三组中每一组选一题)5、默写20 (上下句默写)二、主要提纲《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之为《诗》,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就是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发。

“赋”和“比”都是诗歌基本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背诵《诗经黍离》先秦历史散文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2、《左传》是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的全称是《左氏春秋传》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书书,西汉刘向考订整理。

3、诸子散文发展历程4、第一阶段: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语录体第二阶段:代表作品《庄子》、《孟子》对话式的论辩体第三阶段: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议论文体5、楚辞:《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意境(297~298)意境:是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而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种韵味。

王国维从情感角度上将景象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意境赏析主要有三方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老子四章》(要求背诵)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1、把握道的性质:道是宇宙的主体;道是自然无为;道是辩证的.2、重点:道是“自然无为”的,如何理解?理解老子所倡导的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子认为认为天道是无目的无意志的﹐万物皆由道产生﹐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无题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无题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第一节议论文部分一、注意中心论点《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

二、注意论据证明的论点* 1、用非常贴切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一定道理的范例:《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论毅力》中,梁启超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唐庄宗的得天下、失天下的历史事实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容忍与自由》三个例证分别证明什么观点: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证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证明: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证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咬文嚼字》:《史记》李广射虎的事实,证明: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证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亚里斯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以证明:要观察(科学的认知态度)。

我年轻时在外国住过很长时间,以证明:要摆脱某些武断的看法,了解不同人的看法(兼听则明)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机器深表遗憾,以证明: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考试题型
一、单选二、多选三、默写四、经典作品赏析五、论述(六选三)
n 语文复习提纲
一、《诗经》
(1)对诗经的认识(p1);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

2、表现手法:风、雅、颂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指土风歌谣,是各地民歌;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贵族宴饮、享乐的音乐,是被视为典范的音乐,即为正声;
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手法;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手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4、《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传统。

(2)有关意境的理论(p297-298);
意境:意(情、志、理)与境(物象、环境、景物)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充满情感活动的审美空间。

是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意象组合而呈现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氛围、一种画面、一种情调、一种韵味;意象:泛化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和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具有个别的、局部的意义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意境创造的三大规律: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神形兼备
情景交融: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核心元素,情中含景,敬重含情,情景必须相融相化
虚实相生:“实”是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环境;“虚”是隐藏在“实”后面的情思意念。

虚实相生一方面要化虚为实,使人的心态物化,将无形的情思用有形的景象来表现。

另一方面要以实生虚,托物言志,化景物为情思。

形神兼备:意境是神与形的统一体。

形:指人和物的外在形式,神:指人和物的品格、精神、风骨等本质特征。

(3)背诵《诗经&黍离》。

二、《老子四章》
(1)把握“道”的性质:宇宙本体、自然无为(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去人为的干涉)、辩证、璞(没有经过外界雕饰的)。

P5
三、《论语四则》
(1)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礼;P6-7
(2)礼的多元内涵(p319);礼本义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早在周代,便已经产生“规范”、“礼治”的引审义。

春秋时代,儒家高度推崇礼,以“克己复礼”的思想旗帜,与墨、道家等展开热烈争鸣。

汉代以后,统治阶级最终选择儒学作
为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学对周礼的推崇由一家一派的学术倾向转变为全社会的文化倾向。

汉儒全身心地发掘、整理先贤著作、思想,对“礼”做出了更明晰的阐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成为判定社会成员一切言行是否适宜的统一尺度。

礼作为全体成员都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其可接受性基础在于,礼并非社会强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而是切合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内在情感满足方式。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信条被具体化为从治国理家,求道问学一直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精细守则。

(3)礼的性质;(礼的本质:等级)
(4)如何理解仁与礼的关系;(仁是道德要求,礼是行为手段;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克己复礼即为仁;)
(5)背诵《论语四则》。

四、《春江花月夜》 P8
(1)诗歌主题:男女相思。

(大背景、宇宙(人生)思考、相思);
(2)体现哲理思亲的诗句;
(3)背诵此文。

五、《长恨歌》
(1)人物形象。

唐明皇前后期的变化,杨贵妃前后形象的差异;
(2)“道士寻妃”“仙山寄词”的情节作用:使情节完善,突出杨贵妃形象(忠贞不渝),凸显主题(由政治事件向爱情诗转移);
(3)背诵此文。

六、《超然台记》
(1)全文主旨,带给我们什么思考与启示。

文章的主旨:游于物之外就无往而不乐
苏轼仕途坎坷,宦海浮沉,却始终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对生活始终持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

人生在世,难免有苦恼、失败和困顿。

身处逆境或遭遇不幸,人如果不善于自我解脱,没有一点旷达的胸怀,难免会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而苏轼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如何对待和处理人生问题,尤其是逆境和困境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久的丰碑。

七、《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1)有关知音的故事:(除本文外,还有羊角哀和左伯桃(百度百科网址:/view/1405441.htm);荆轲与高渐离;陆抗跟羊祜;管仲和鲍叔;上述知音故事/z/q146366277.htm);(2)知音的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超越等级身份);道家文化(代赡双亲,以琴交友))。

八、《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P11
(2)主人公悲剧人物形象(p295-296)。

(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典型人物+人物描写=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第一次借粮是全村吃了3天的清水煮萝卜“为了李家寨男女老少的生计李铜钟拖着沉重的假腿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去公社借粮”,第二次借粮是全村人眼看着就要断粮把榆树皮吃光的时候,“你把帽子给我”李铜钟沉声说到:“只要反右倾能反出粮食,反出吃的,这右倾帽子我戴一万年。

”回来的时候他晕倒在了好汉坡,他很想永远这样躺下去,不再起来,可是他想起来还有几百号
人在等着他,于是他吞了几口雪挣扎着爬了起来。

作者将在极左年代里,那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敢于直言、敢于批评错误路线、敢于为人民请命,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生命的人的优秀品质,集中的放在了李铜钟的身上。

1、吹牛浮夸和春荒的典型环境、提示了李铜钟悲剧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这个社会环境与大雪纷飞的自然环境一起,对李铜钟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2、李铜钟的形象随着情节的展开步步升华,他的为人、为“官”、无不具有悲剧色彩。

九、《白色鸟》
(1)诗化小说的特征(不重情节,追求画面、意境、氛围、感觉);P12 (2)你自己是否认同诗化小说的审美追求,并说出理由。

P12
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具体分析散文化小说的审美追求:
一、清新灵动的诗意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文本首先是作为语言符号存在的,小说文体的秘密在于对语言的创造性地应用,作家借助他对语言的创造性应用,将他的情感体验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十、《听听那冷雨》
(1)本文写作背景:
文革后期(1974年),两岸完全隔离;
本文写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25年背井离乡的经历积淀成了悠远而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思,在这篇文章里他将满腔的乡愁,放置到宏阔的文化和历史空间来抒发,是热情显得深沉。

文章以“听雨”为线索,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的勾勒出一个在冷雨中孓然一身独行的游子形象,委婉地表达出漂泊异乡着浓郁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表现出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故土情结和中国意识。

(2)为甚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文化乡愁。

(象征手法,刻画出对祖国深深热爱的游子形象);
(3)本文在艺术上的特征。

(句式长短错落、双声语韵、通感、相声)。

首先,有抒情主人公与作品的整个氛围营造了一个悠远深广、迷离温馨的思乡意境。

通过雨中悠远的情思,作家吧对少年生活的回忆、中国大陆古老的文明、古诗画的意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感受汇集在一起,唱出一曲委婉悠长的歌。

其次,联想绮丽而自然多变,P14
十一、《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
(1)三个方面:
1、崇尚自然,关注生命;
2、热爱祖国,关注民生;
3、珍视真情,关注人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