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率一、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三、几何概率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一预习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预习中,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二听讲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

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复习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考点,并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

四作业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但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更不要打“题海战术”。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湘教版)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1.二元一次方程是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2.由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即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5.加减消元法,即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6.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7.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n.am=am+n(m,n是正整数)。

8.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n)m=amn(m,n是正整数)。

9.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n=anbn(n是正整数)。

10.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

1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a(m+n)=am+an。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a+b)(m+n)=am+an+bm+bn。

13.平方差公式,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14.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即(a+b)2=a2+2ab+b2,(a-b)2=a2-2ab+b2.15.公式的灵活变形:(a+b)2+(a-b)2=2a2+2b2,(a+b)2-(a-b)2=4ab,a2+b2=(a+b)2-2ab,a2+b2=(a-b)2+2ab,(a+b)2=(a-b)2+4ab,(a-b)2=(a+b)2-4ab。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Word版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Word版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基本思想:消元。

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一、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ab) n = a n b n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的乘法:一般地,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10)、年龄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人年龄的增长数相等。
四、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概念:由三个方程组成方程组,且方程组中共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有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次,这样的
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
注: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三个方程并不一定都是三元一次方程,只需满足“方程组中共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条件即可。
一步确定解。
解: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y: y 9 3 x ,用含 y 的代数式表示 x: x 6 4 y
24
3
因为是求正整数解,则: 9 3 x 0 , 6 4 y 0
24
3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 1 页 共 15 页
9
所以 0 < x < 6 ,0 < y <
2 所以当 y = 1 时,x = 6 – 4 = 14 ,舍去 ;
即 m(a b c) ma mb mc ( m, a,b, c 都是单项式)。
注意: ①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6.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n)(a+b)=ma+mb+na+nb。
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来的方程哦!),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或原来的方程组中任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 有理数的比较:可以使用大小判断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比较。

3. 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相同符号相加减、异号相减原则。

4. 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则。

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以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第二章:代数初步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代表数与数的关系。

2. 简单的代数式:简单的代数式是只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如3x、2y等。

3. 代数式的运算:可以对代数式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乘方运算。

4. 代数式的化简:可以根据同类项合并、分配律等原则将代数式进行化简。

5. 代数式的值:可以将给定的字母赋予特定的值,计算代数式的值。

第三章:图形初步1. 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没有大小的,用大写字母表示;线是由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和两个端点组成;面是由线围成的区域。

2. 直线和线段:直线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线段是直线上选取的两个点的部分。

3.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的部分,可以用∠ABC 表示。

4. 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始终保持相同距离的线,垂直线是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角度为90°的线。

5. 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可以根据边长和角度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以上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完整版)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基本思想:消元。

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一、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 a m·a n = a m+n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熟记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熟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熟记知识点1、含有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 ,常见的有 消元法和 消元法。

3、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指数 ,即=⋅n m a a :反过来幂的乘方,底数 指数 ,即=n m a )( ,反过来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 ,再把所得幂相乘。

即=n ab )( :反过来4、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n m b a5、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b a b a完全平方公式=±2)(b a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广2)(c b a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222)(b a b a +=+ =2)(b a - ;=-++22)()(b a b a =--+22)()(b a b a6、把一个 表示成若干个 的 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可用 来检验,,它们是一种互逆的过程,整式乘法是把形式化 形式,因式分解是把 形式化 形式7、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和 ,简记为 :“一提二套”因式分解注意之点(1)优先考虑提 ,(2)因式分解要彻底8、用于因式分解的两个公式:=-22b a ;=+±222b ab a9、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和 两种10、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过 的一点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即//,//a b b c ,则a c ;11、如图∠1和∠2是 角,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依据是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5题图12、如图∠1和∠2是 角,它们的位置形如字母 ;∠2和∠4是 角,它们的位置形如字母 ;∠1和∠3是 角,它们的位置形如字母1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角互补。

14、平行线的判定;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 的一种特殊情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①、 当a1/a2 ≠ b1/b2 时,有唯一解; ②、 当a1/a2 = b1/b2 ≠ c1/c2时,无解; ③、 当a1/a2 = b1/b2 = c1/c2时,有无数解。

例如:对应方程组:①、 ②、 ③、例: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①、 ②、 ③、 ④、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就是先把X 看成已知数,把Y 看成未知数;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相当于把Y 看成已知数,把X 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___________,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____________。

a1x + b1y = c1 a2x + b2y = c2x + y = 4 3x - 5y = 9 x + y = 3 2x + 2y = 5x + y = 42x + 2y = 8a +b = 2 b +c = 3 x = 4 y = 5 3t + 2s = 5 ts + 6 = 0 x = 11 2x + 3y = 0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 、b 的值。

湘教版7年级下册各章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7年级下册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小结一、基本定义:①二元一次方程: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都指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解的情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1.有一组解。

如方程组x+y=5①6x+13y=89②x=-24/7 y=59/7 为方程组的解2.有无数组解。

如方程组x+y=6①2x+2y=12②因为这两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亦称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此类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3.无解。

如方程组x+y=4①2x+2y=10②,因为方程②化简后为x+y=5 这与方程①相矛盾,所以此类方程组无解。

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四、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其具体步骤是:⑴审题。

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

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

⑶列出方程(组)。

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表达相等关系。

⑷解方程(组)及检验。

⑸作答。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1、行程问题(匀速运动)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⑶水(风)中航行:2、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3、数字表示问题: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 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第二章《整式的乘除》知识点小结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七下湘教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湘教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下湘教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代数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关系。

代数式由常数、字母、运算符号组成。

例如,3x+5是一个代数式。

2. 代数式的加减代数式的加减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b+a、(a+b)+c=a+(b+c)。

3. 代数式的乘法代数式的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ba、(ab)c=a(bc)。

同时,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1与任何数相乘都得这个数本身。

4. 代数式的除法在代数式的除法中,被除数不能为零。

如果a≠0,则a÷a=1,a÷1=a。

同时,a÷b与b÷a 不相等。

5. 代数式的等式等式指的是两个代数式用等号连接的关系。

例如,3x+5=20就是一个等式。

6.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 ax+b=0 或 ax-b=c。

7.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

8.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经常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物品的价格、图形的面积等。

9. 去括号法去括号法是将含有括号的代数式进行展开,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例如,3(2x+4) = 6x + 12。

10.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将代数式中相同字母的项相加或相减。

例如,3x+4x=7x。

11.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将代数式中的各项进行因式分解,例如把4x+8y分解为4(x+2y)。

12. 分式分式是指一个数(分子)除以另一个数(分母)所得到的数。

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分式可化简、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二、方程与不等式1.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同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包括消元法、代入法等。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常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物品的价格、图形的面积等。

4.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其一般形式为 ax+b>0 或 ax-b<c。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4章知识点梳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4章知识点梳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4章)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当a1/a2 ≠ b1/b2 时,有唯一解; 当a1/a2 = b1/b2 ≠ c1/c2时,无解; 当a1/a2 = b1/b2 = c1/c2时,有无数解。

例如:对应方程组:①、 ②、 ③、 例: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 ②、 ③、 ④、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就是先把X 看成已知数,把Y 看成未知数;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相当于把Y 看成已知数,把X 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___________,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 、b 的值。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各章节培优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各章节培优题

七年级下册总复习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1.含有个未知数,并且项的次数都是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把个含有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一个方程两边的值都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或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

【典型例题】1.已知方程组,甲同学正确解得,而乙同学粗心,把c给看错了,解得,求abc的值.2.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求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3.先阅读,然后解方程组.解方程组时,可由①得x﹣y=1③,然后再将③代入②得4×1﹣y=5,求得y=﹣1,从而进一步求得这种方法被称为“整体代入法”.请用这样的方法解方程组.4.阅读下列解方程组的方法,然后回答问题. 解方程组解:由①﹣②得2x +2y=2即x +y=1③ ③×16得16x +16y=16④ ②﹣④得x=﹣1,从而可得y=2 ∴方程组的解是.(1) 请你仿上面的解法解方程组.(2)猜测关于x 、y 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并利用方程组的解加以验证.5.南山植物园以其优美独特的自然植物景观,现已成为重庆市民春游踏青、赏四季花卉、观山城夜景的重要旅游景区.若该植物园中现有A 、B 两个园区,已知A 园区为矩形,长为(x +y )米,宽为(x ﹣y )米;B 园区为正方形,边长为(x +3y )米.(1)请用代数式表示A 、B 两园区的面积之和并化简;(2)现根据实际需要对A 园区进行整改,长增加(11x ﹣y )米,宽减少(x ﹣2y )米,整改后A 区的长比宽多350米,C D 投入(元/平方米) 13 16 收益(元/平方米)1826且整改后两园区的周长之和为980米.若A园区全部种植C种花,B园区全部种植D种花,且C、D两种花投入的费用与吸引游客的收益如下表:求整改后A、B两园区旅游的净收益之和.(净收益=收益﹣投入)6.江海化工厂计划生产甲、乙两种季节性产品,在春季中,甲种产品售价50千元/件,乙种产品售价30千元/件,生产这两种产品需要A、B两种原料,生产甲产品需要A种原料4吨/件,B种原料2吨/件,生产乙产品需要A种原料3吨/件,B种原料1吨/件,每个季节该厂能获得A种原料120吨,B种原料50吨.(1)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恰好使两种原料全部用完?此时总产值是多少万元?(2)在夏季中甲种产品售价上涨10%,而乙种产品下降10%,并且要求甲种产品比乙种产品多生产25件,问如何安排甲、乙两种产品,使总产值是1375千元,A,B两种原料还剩下多少吨?7.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3.3千米,其中有一段上坡路,平路,和下坡路.如果保持上坡路每小时行3千米.平路每小时行4千米,下坡路每小时行5千米.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一个小时,从学校到家要44分钟,求小明家到学校上坡路、平路、下坡路各是多少千米?第二章整式的乘法【知识点归纳】1.同底数幂相乘,不变,相加。

最新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最新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基本思想:消元。

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一、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ab) n = a n b n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的乘法:一般地,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湘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率一、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三、几何概率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初一数学方法技巧1.请概括的说一下学习的方法曰:“像做其他事一样,学习数学要研究方法。

我为你们推荐的方法是:超前学习,展开联想,多做总结,找出合情合理。

2.请谈谈超前学习的好处曰:“首先,超前学习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学能力。

经过超前学习,会发现自己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对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其次,够消除对新知识的“隐患”。

超前学习能够发现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认识的不妥之处。

相反地,若直接听别人说。

似乎自己也能一开始就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实践证明,并非这样。

再次,超前学习中的有些内容,当时不能透彻理解,但经过深思之后,即使搁置一边,大脑也会潜意识“加工”。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湘教版)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湘教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络结构⼆、知识要点1、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垂直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况。

2、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有公共顶点且有⼀条公共边的两个⾓是邻补⾓。

邻补⾓的性质:邻补⾓互补。

如图1所⽰,与互为邻补⾓,与互为邻补⾓。

+ = 180°; + = 180°; + = 180°;+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个⾓的两边分别是另⼀个⾓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互为对顶⾓。

对顶⾓的性质:对顶⾓相等。

如图1所⽰,与互为对顶⾓。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中,如果有⼀个是直⾓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条叫做另⼀条的垂线。

如图2所⽰,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内错⾓、同旁内⾓基本特征: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侧,这样的两个⾓叫同位⾓。

图3中,共有对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与是同位⾓。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叫内错⾓。

图3中,共有对内错⾓:与是内错⾓;与是内错⾓。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两个⾓叫同旁内⾓。

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与是同旁内⾓;与是同旁内⾓。

7、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第1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点透析: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4、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⑴将方程组标序后,把一个方程变形为“x=或y=”的形式,得方程③;⑵将方程③代入没有变形的方程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组的一个解;⑶将所求出方程组的一个解代入到方程③,求出方程组的另一个解;⑷下结论:原方程组的解是….5、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⑴将方程组标序后,整理方程组:将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相反;⑵把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组的一个解;⑶将所求出方程组的一个解代入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求出方程组的另一个解;⑷下结论:原方程组的解是….第2章:整式的乘法要点透析:1、 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都是正整数)()(n m a a mn n m ,=4、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是正整数)(n n n n b a ab =推广:()n n n n c b a abc =5、积幂乘方:把每个幂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npmp p n m b a b a =)(6、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

例:3226))(32()3()2(a a a a a -=⋅⨯-=-⋅.7、单项式乘多项式: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c mb ma c b a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
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
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 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5、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整体思想就是:消去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
1、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
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来的方程哦!),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或原来的方程组中任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前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或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变为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
①、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前的系数既不相反又不相等时,就根据等式的性质,用适当的数乘以方程的两边(注意,左右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这个数),使同一未知数前的系数相反或相等;
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将这个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例:解方程组:
3、用换元法解方程组:
根据题目的特点,利用换元法简化求解,同时应注意换元法求出的解要代回关系式中,求出方程组中未知数的解。

4、用整体代入法解方程组:
例:解方程组:
解:将②变形为:(x+2y)×2(2x–y)=192 ③,把①代入③得:(x+2y)×2×6 = 192,即x+2y = 16 ④
再把①和④组成新的方程组:
5、另外几种类型的例题:
(1)、若︱m + n – 5︱ + (2m + 3n - 5)²= 0 ,求(m - n)²的值。

(2)、已知代数式x²+ ax + b,当x = -1时,它的值是5,当x =1时,它的值是-1,求当x =2时,代数式的值。

(6)、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

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

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的利润为2000元,那么照此安排,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获利多少元?
三、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应用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审题并找出数量关系式—> 设元(设未知数)—>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组—> 解方程组—> 检验并作答(注意:此步骤不要忘记)
2、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见题型:
(1)、和差倍分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较大量 - 较小量 = 相差量,总量 = 倍数× 倍量;
(2)、产品配套问题:解这类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加工总量成比例;
(3)、速度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路程 = 速度× 时间,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4)、航速问题:①、顺流(风):航速 = 静水(无风)时的速度 + 水(风)速;
②、逆流(风):航速 = 静水(无风)时的速度–水(风)速;
(5)、工程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有时需把工作总量看作1);
(6)、增长率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原量×(1+增长
率)= 增长后的量,原量×(1-减少率)= 减少后的量;
(7)、盈亏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从盈(过剩)、亏(不足)两
个角度来把握事物的总量;
(8)、数字问题:解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掌握自然数、奇数、偶数
等有关概念、特征及其表示;
(9)、几何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是有关几何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
(10)、年龄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人年龄的增长数相等。

例1:一批水果运往某地,第一批360吨,需用6节火车车厢加上15辆汽车,第二批440吨,需用8节火车车厢加上10辆汽车,求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
例2: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轨道上运动,已知它们同时从一处背向出发,25秒后相遇,若甲物体先从该处出发,半分钟后乙物体再从该处同向出发追赶甲物体,则再过3分钟后才赶上甲,假设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不变,求甲、乙两物体的速度。

例3:甲、乙二人分别以均匀速度在周长为600米的圆形轨道上运动,甲的速度比乙大,当二人反向运动时,每150秒相遇一次,当二人同向运动时,每10分钟相遇一次,求二人的速度。

例4:有两种酒精溶液,甲种酒精溶液的酒精与水的比是3 :7,乙种酒精溶液的酒精与水的比是4:1,今要得到酒精与水的比是3 :2的酒精溶液50kg,求甲、乙两种溶液各取多少kg?
例5:一张方桌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制成方桌桌面50个,或制作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请问,要用多少木料做桌面,多少木料做桌腿,能使桌面恰好配套?此时,可以制成多少张方桌?
例6: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迟到24分钟,如果他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驶,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菜三种农作物,已知种植各种农作物每公顷所需劳动力人数及投入资金如右表:
已知该农场计划投入资金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资金正好够用?
例8:某酒店的客房有三人间和两人间两种,三人间每人每天25元,两人间每人每天35元,一个50人的旅游团到该酒店租了若干间客房,且每间客房恰好住满,一天共花去1510元,求两种客房各租了多少间?
年级捐款数额
(元)
捐助贫困中学生人数
(名)
捐助贫困小学生人数
(名)
初一年级4000 2 4
初二年级4200 3 3
初三年级7400
例9:某山区有23名中、小学生因贫困失学需要捐助,资助一名中学生的学习费用需要a元,资助一名小学生的学习费用需要b元。

某校学生积极捐款,初中各年级学生捐款数额与使用这些捐款恰好资助受捐助中学生和小学生人数的部分情况如右表:
(1)、求a、b的值;
(2)初三年级的捐款解决了其余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费用,请分别计算出初三年级的捐款所资助的中学生和小学生人数。

四、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概念:由三个方程组成方程组,且方程组中共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有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

注: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三个方程并不一定都是三元一次方程,只需满足“方程组中共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条件即可。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