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目前主要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吗?它们各自拥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交通运输》;
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师:课件出示我国交通运输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设计】《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程标准】: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讫地点及沿途主要的交通枢纽,并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正是初二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

因此,课上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并加强读图析图方面的指导,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读教材P84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说一说,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

2、结合教材P84正文部分第二段,填空: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3、阅读教材P87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结合教材P86正文部分,填空并概括我国铁路运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里程短,分布零散。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后,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间还有高铁连接。

二、课堂导入:以前,南通的交通并不发达,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人们总说“南通难通”,“汽车跳,南通到”。

现在,南通的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交通运输》教案(第2课时)

《交通运输》教案(第2课时)

第2课时1.认识全国的交通运输网。

2.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的命名方法。

3.了解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利用《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图》和《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其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如果你要外出旅行,除了需要确定借助何种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外,还要考虑应选择哪条交通运输线,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二、新课教学(一)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阅读教材,教师提问:(1)单纯从有没有线路来看,从南京到上海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航空。

)(2)从哈尔滨到大连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铁路、高速公路、航空。

)2.阅读地图册中的《中国主要航空运输图》和《中国主要公路和内河航线图》,教师提问:(1)从西宁到拉萨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航空。

)(2)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叶城到西藏自治区的普兰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公路。

)教师总结:外出旅行时,要正确选择交通工具,首先要了解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网。

3.阅读课本P87图4.4《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教师提问:(1)从此图看,我国铁路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铁路网密度较大,西部地区铁路网密度较小。

(2)这种格局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和课本P23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

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所以东部交通网络密集而西部稀疏。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有利于交通的发展。

教师补充:这种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还与我国各种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交通线和人体的血管一样,要相互连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乘火车旅行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我国居民长途旅行最重要的方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及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全面的交通运输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中的《气候、天气与人类活动》一节,对气候、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对六、七年级相关知识的回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交通运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及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

2.难点: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优化交通运输网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统计图等,直观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统计图、交通运输业相关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统计图等教具,呈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我国的分布及发展情况。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8分钟
交通运输
方式的比

教师:提供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
的运输工具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学生:学生讨论,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运费、运速等方面的优缺点并填写在表中。
3分钟
交通运输
方式的选

教师:给出实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依据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交通运输工具
3分钟
过渡
教师:交通运输方式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
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在国名经济中的作用
5分钟
现代交通
运输的概

教师:引导学生读“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
“交通运输方式”等图,认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工具。
学生:明确概念,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及相应概念
4分钟
选择交通
运输方式
应考虑的
因素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交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形成观念,综合地看待问题
11


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展示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和
相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
学生:讨论活动,总结归纳
4分钟
知识梳理
教师:梳理本节知识结构。
学生:跟随教师总结。
课题
交通运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 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参考:《交通运输》(第2课时)

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参考:《交通运输》(第2课时)

交通运输(第二课时)【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说出我国铁路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描出我国主要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

(重点)2、依据铁路干线的分布,选取合理的出行路线,并指出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阅读中国高铁线路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说明高铁对郑州乃至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难点)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三、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而铁路运输又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因此本节教材在第四章内容中属于重点内容,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四、学情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我国现代五种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对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此,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了解我国铁路的建设状况,符合学生学习的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五、教学过程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昭示着铁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因火车而兴的城市中,郑州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最近两天,老师的朋友圈被这几张图片刷屏了。

官宣: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正式开通运营。

这意味着自此,河南省18个地市全部通了高铁,郑州离实现“米”字型高铁布局又进了一步。

作为一个吃货,老师有个梦想,那就是“坐着火车去旅行”,走遍中国的每一个省份,尝遍当地的美食,了解他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我的梦想能实现吗?大家想跟老师一起去旅行吗?那么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坐着火车去旅行——梦想分享会”。

请看学习目标。

今天的梦想分享会分为以下3个主题。

让我们先开始进行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吧环节一:行前准备1.分布格局【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读图描述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状况?东密西疏活动一:读图归纳我国铁路线分布东密西疏的原因【归纳】铁路线的分布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人口、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五纵三横我国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十分复杂,但按其铁路延伸方向来看,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

初三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

初三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

初三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依据。

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案例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认识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珍惜交通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

2.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如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引出课题“中国的交通运输”。

2. 讲授新课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依据分别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的特点,如速度、运量、运费等。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如货物的性质、运输距离、时间要求等。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介绍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如南北向的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等,东西向的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等。

组织学生进行铁路干线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具体影响。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实际的运输需求情境,如旅游、货物运输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阐述选择的理由。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

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古代中国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文明古国,其发展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交通运输也逐渐完善。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古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分为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两大类。

陆上运输主要包括人力运输和畜力运输,水上运输则以船只为主。

1. 陆上运输方式人力运输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交通方式之一。

人们通过步行、背负等方式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

此外,也常见使用人力车、担架等工具,提高运输效率。

人力运输方式灵活便捷,尤其适用于狭窄山路或城市繁忙街道等场景。

畜力运输则主要依靠马、牛、骡等动物作为力量源进行运输。

古代中国经典的畜力运输方式是马车和牛车,它们能够运载更多的货物和人员,尤其是长途运输时,更能提高效率。

2. 水上运输方式水上运输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主要通过船只进行。

古代中国水运发达,河流众多,如黄河、长江等,提供了广阔的水上交通网络。

在水上运输中,古代中国经常使用木质船只,如筏船、木船、帆船等。

这些船只适用于不同的水域,如航行于狭窄河流的筏船、在广阔海洋上航行的帆船等。

船只的出现极大提升了水上运输的效率,使得长途贸易和人员流动变得更加便利。

二、古代中国的运输工具除了交通方式,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许多运输工具,进一步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1. 驿站在古代中国,驿站是供行人和旅客休息,更换马匹的场所。

驿站一般位于交通要道上,为旅客提供住宿、饮食等服务。

驿站使得长途旅行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也促进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2. 码头在水运交通中,古代中国建设了许多码头,作为船只靠岸的场所。

码头一般位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域边缘,为船只的装卸、停靠提供方便。

码头的出现使得水上运输更加便捷,也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三、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方式,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掌握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学会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点。

(2)运用数据和实例,探讨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以小组合作形式,调查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难点: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如何优化交通运输布局。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吗?(2)总结: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2)分析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 课后作业(1)调查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

(2)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总结: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课堂讲解(1)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分析如何优化交通运输布局。

3. 小组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分析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

(2)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展示。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边地区交通运输状况的调查及改进建议的质量。

《交通运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交通运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交通运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4、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路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

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

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骆驼等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总结教案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总结教案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够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不足;(3)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掌握重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走向;(4)能够运用地图和列车时刻表规划合理的出行线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知水平;(2)利用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出行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地位2.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4. 重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走向5. 交通运输业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你们想过一个问题吗,这些景点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二、学习新课1. 教师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2. 教师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不足;3. 教师展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讲解重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走向;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列车时刻表规划合理的出行线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简要概括一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地图,找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并描述其走向;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1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程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

2.学会根据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能够运用图标和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4.通过选择对交通方式,感受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国产飞机C919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国产大飞机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2023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

这标志着国产大型客机走通了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从此,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

引导:我国现在的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可是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国的交通运输。

二、新课讲授(一)认识我国的交通方式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你是在什么方式在乘坐的?(明确交通运输的工具和在现实中出现的频率,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引导过渡: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我国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因为性质的不同我们在日常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考虑。

活动:探究学习——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活动安排: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2023年2月7日,装有286吨新鲜蔬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

截至1月31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进出口货物31.6万吨,同比增长3.5倍。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一、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第一点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运量、运速等方面加以比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而第二点在本节课中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明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节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教材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其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本节内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制约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也为后期农业与工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交通运输与学生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之在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交通运输的内容已有所涉及,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本节课的知识较为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针对不同情境和要求,依靠时空综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利用要素综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总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价、运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在所提供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阐述交通运输的作用,结合实际任务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领会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因中,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为了有效地连接各个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中国发展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陆地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

二、陆地交通运输方式陆地交通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1. 公路交通公路交通是中国最为发达和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公路网,全国各地的公路网络连接着城市和农村。

通过公路交通,人们可以方便地旅行、运输货物和发展农村经济。

2. 铁路交通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网覆盖全国各地。

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连接了各大城市。

中国的高速铁路速度快、舒适,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此外,铁路还可便捷地运输大量货物,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轨道交通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例如地铁和轻轨)在大城市中日益普及。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出行方式,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许多城市还在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三、水路交通运输方式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路资源,水路交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的水路交通主要包括内河水运和海洋航运。

1. 内河水运中国的内河水运是国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黄河等河流作为主要航道,连接了许多内陆城市和港口。

内河水运便于运输大量货物,尤其是由于经济发展而需求增加的能源和原材料。

2. 海洋航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海洋航运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港口,如上海、深圳和天津,是全球最繁忙和重要的港口之一。

船舶通过海运,将货物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将世界各地的货物运往中国。

四、空中交通运输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中交通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航空业发展迅速,为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连接着国内和国际目的地。

1. 民航运输中国的民航业发展迅速,航线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教学设计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教学设计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教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教学设计《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本单元是认识祖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交通运输事业上感受到我国社会需主义建设的强大。

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深刻体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更为迅速。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2、使学生学习如何看《中国交通图》并了解几条重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

过程方法: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学生查找能力,使学生学会查找从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广州、乌鲁木齐和哈尔滨的铁路线。

情感态度: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发展,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学会看《中国交通图》知道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进行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进行爱党、爱祖国的教育,学会看交通图。

第一课《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2)技能目标:用图表说明问题;能介绍交通运输发展和变化的相关的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同学的介绍补充知识,培养倾听能力。

(3)情感目标:以我国古代交通运输业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以社会主义祖国取得的成绩骄傲,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阅读图表,用图表说明问题。

教学设计: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变化万千的时代,信息万变的时代变化,也将推动我们国家各方面化,交通运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备这课时,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北始,说说交通运输所发生的变化。

然后再由北京的变化想到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变化,引出本科课题。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2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2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2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特点和现状,并能够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发展;2.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和现状;3.能够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历史回顾,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脉络;2.分析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课件;3.已准备好的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0分钟)1.展示一张中国地图,提问学生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史;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知识讲解(约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发展(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2.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如庞大的交通网络、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等);3.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如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与发展等);4.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如继续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工具的速度与效率等)。

三、案例分析(约30分钟)1.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2.引导学生从交通便利程度、物流效率、人流与物流的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1.要求学生查找一则新闻报道或论文,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撰写一份200字以上的阅读笔记;2.要求学生在笔记中分析该发展动态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特点和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思考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也提高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交通运输教案第九章中国的交通利川龙船初中九O五班一、教学要求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二、内容点析1.图概括了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几个阶段,但最后一个阶段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误会,即“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包括这四种类型”。

最终明确:地铁、管道也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用两幅图说明了选择客运方式需要考虑时间上的要求、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等因素,而选择货运方式则需要考虑运送的距离、运费、时间的要求、数量的多少以及货物本身的特性。

而要真正选择合理,还需要了解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起来如下表:3.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四个城市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4.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总体上来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原因可结合前面所学,从人口的分布、资源的分布以及地形来分析。

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

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才形成了如此的格局。

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格局,使得我国的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同时也为了解决东部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将改变西部的交通运输面貌。

5.铁路线的命名。

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

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6.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包兰线──宝中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需要强调的是,从滨绥线──滨洲线的长度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但由于它只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不能算是一条国家级的干线。

7.国道的命名。

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8.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

同样是交通枢纽,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三、参考资料200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公路经过第二次公路普查路网结构调整,2001年年底全国国道里程12.2万千米、省道21.3万千米、县道46.4万千米、乡道81.4万千米、专用公路8.6万千米。

高速公路取得新的突破,总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1年青海和内蒙古分别有26千米和151千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两省(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全国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通了高速公路。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 000千米的省达到7个,分别是山东(2 077千米)、河北(1 563千米)、广东(1 500千米)、江苏(1 387千米)、四川(1 144千米)、河南(1 077千米)、辽宁(1 068千米)。

2001年河南省新增高速公路569千米,增长幅度第一。

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重点的国家公路主骨架建设步伐加快。

2001年年底全国已建国道主干线21 576千米,占规划里程的62.6%。

其中高速公路13 533千米。

继全长658千米的京沈和全长1 262千米的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后,2001年全长1 709千米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又顺利贯通,标志着国道主干线中“三个重要路段”的基本建成。

西部地区公路里程增长明显,但路网技术状况和公路密度同东、中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2001年底东部地区公路里程54.7万千米,中部地区57.8万千米,西部地区57.4万千米,分别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2.2%、34.0%、33.8%。

东部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1.4万千米,公路密度42.1千米/百平方千米;中部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7.2万千米,公路密度20.3千米/百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4.0万千米,公路密度10.5千米/百平方千米。

2、内河航道内河航道总里程继续增加,技术等级进一步改善。

2001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千米,比上年增加了0.2万千米。

其中长江干流航道2 807千米。

内河港口万吨级泊位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和珠江水系,其中长江干流万吨级泊位121个,长江支流1个,珠江水系11个。

多功能、综合性大型枢纽港发展加快。

继上海、广州、宁波三个港口之后,2001年又有天津、青岛、秦皇岛、大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这样全国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大港增加到7个。

其中上海港连续2年超过2亿吨,2001年达2.2亿吨。

宁波、广州、天津、秦皇岛、青岛和大连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29、1.28、1.14、1.13、1.04和1.00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继续攀升。

2001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准箱的港口达到8个。

其中上海港达634万标准箱,居世界第5位;深圳港达508万标准箱,居世界第8位。

其他超过100万标准箱的港口是青岛(264万标准箱)、天津(201万标准箱)、广州(174万标准箱)、厦门(129万标准箱)、大连(122万标准箱)和宁波(121万标准箱)。

受中西部地区投资大幅增加的影响,2001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取得新的突破。

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 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公路建设完成2 67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0.0%;水运建设完成174亿元,占5.9%;其他建设完成123亿元,占4.1%。

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显著。

全年东部地区完成1 207亿元,比上年增加68亿元,增长5.9%;中部地区完成8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增长31.3%;西部地区完成648亿元,比上年增加92亿元,增长16.6%。

全年新建公路3.6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 149千米;改建公路5.3万千米。

3、公路主骨架公路主骨架是根据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简称国道网,包括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和东西横线)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确定的。

公路主骨架包括总长约3.5万千米、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12条主要由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其贯通首都和直辖市及各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将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所有特大城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大城市的93%连接在一起,使贯通和连接的城市总数超过200个,覆盖的人口约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首都放射线“五纵”“七横”4、新亚欧大陆桥1990年9月12日12点12分,这是一个受到国内外经济界和海内外舆论界密切关注的时刻,当中哈两国铁路交通部门的两位副部长同时扳紧各自铁路的最后一颗螺栓并高兴地互赠扳手时,一座新的联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了。

这座大陆桥东起我国的连云港、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行出疆穿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等欧洲口岸,全程长达11 000千米左右。

因为它是继西伯利亚大陆桥之后连接亚欧的第二座大陆桥,故称“新亚欧大陆桥”。

与前一条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

1.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整个大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无封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业。

2.运输距离短: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陆上运距2 000~5 000千米,到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

从远东到西欧的货物,经新亚欧大陆桥比绕过好望角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5 000千米,比经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8 000千米,比经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1 000千米,比经北美大陆桥缩短运距9100千米。

3.辐射面广:新亚欧大陆桥辐射亚欧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达5 071万平方千米,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5%左右。

4.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新亚欧大陆桥吸引范围除我国(大陆)外,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一些大洋洲国家和我国的台湾、港澳地区,均可利用此线开展集装箱运输。

因此,新亚欧大陆桥这些固有的优势,决定了它必将全线运营,发展壮大,成为沟通亚太地区与欧洲的主导运输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