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自然灾害防范教案:学会科学防护,抵御自然风险

自然灾害防范教案:学会科学防护,抵御自然风险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自然界不可预测的、非人为意愿所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涵盖了地震、火山喷发、飓风、龙卷风、台风、水灾、旱灾、冰雪灾害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自然灾害,要学会科学防护,抵御自然风险。
一、地震防范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不稳定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当地下岩石间摩擦力过大时,岩石便会突然破裂,造成地震。
面对地震,我们应当学会科学防护,这里提供以下应对措施:1、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物要考虑地震、风等因素,按照要求装填防震垫及纵横向钢筋,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加强房屋与地轴之间的联络,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
2、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进行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设立应急预警标志,建立疏散路径、疏散组织机构,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
建立地震常识普及网站或公共媒体,推广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增强大众防灾意识和能力。
二、水灾防范水灾是指由于特定的气候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泛滥所导致的自然灾害。
面对水灾,我们应当学会科学防护,这里提供以下应对措施:1、强化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土地的保护,农业土地的积淀量成为水灾时的调节器,保持湿地的完整,防止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增加水体的净化功效。
2、适当修建大坝和设备。
修建大型的淤地坝可以有效地预防洪水,减轻洪灾的冲击,同时还可以作为调节水资源的存储设施。
3、加强公共防护措施的建设。
建立公共救援机构,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对城市中的街头巷尾、道路边缘、地下停车场等利用低洼地形建设防汛设施。
三、台风、飓风、龙卷风防范台风、飓风和龙卷风是特定的风力系统,它们来源于海洋,其危害性和破坏性极大。
面对这三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当学会科学防护,这里提供以下应对措施:1、适当建设防风林。
在山地防护林、林带路、山间谷陂等针叶林、阔叶林中,建造人工防风林或开间小别的林边空地,使林与田之间相互渗透。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一、教案概述1. 教学对象:小学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资源:课件、视频、实践活动材料等。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自然灾害的种类及预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掌握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新闻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
(2)讲授: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如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以及各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4)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地震逃生演练、防洪措施演示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第二课时:地震安全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特点及危害,掌握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冷静地采取逃生措施。
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自然灾害种类及预防知识。
(2)讲授:详细介绍地震的特点、危害及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4)实践: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动作要领。
3. 第三课时:洪水安全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洪水的特点及危害,掌握防洪措施和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洪水来临时能够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和自救方法。
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前两课时学习的地震和自然灾害预防知识。
(2)讲授:详细介绍洪水的特点、危害及洪水来临时应注意的事项。
(4)实践:进行洪水自救演练,让学生熟悉自救方法和动作要领。
4. 第四课时:台风安全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台风的特点及危害,掌握台风来临时的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台风来临时能够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前三课时学习的地震、洪水和自然灾害预防知识。
(2)讲授:详细介绍台风的特点、危害及台风来临时的防护措施。
(4)实践:进行台风防护演练,让学生熟悉防护措施和动作要领。
小学生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写写帮推荐)

小学生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写写帮推荐)第一篇:小学生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写写帮推荐)小学生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地震、雷电、暴风雨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3、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4、学习其它有关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生活常识等。
二、教学内容“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
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1、雷电灾害与防范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完整版)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完整版)预防自然灾害教案预防自然灾害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提供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常见自然灾害,并加强他们的防灾意识和行动能力,以提高他们在灾害发生时的生存能力和应对能力。
目标-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 学会识别自然灾害的迹象和预警信号。
- 掌握逃生和求助的基本技能。
- 增强防灾意识,能够制定并执行个人和集体的防灾计划。
- 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地震- 特点:地壳震动引起破坏、地面震动等- 预防措施:室内避震、寻找安全地带等- 洪水- 特点:水位上升,导致地区被淹- 预防措施:远离危险区域、携带应急物品等- 台风- 特点:狂风暴雨,引发风灾、水灾等- 预防措施:加固建筑物、关窗避风等2. 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逃生- 研究地震预警信号和求助方法- 研究洪水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 研究台风预警信号和避风措施3. 制定防灾计划- 分析本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 制定个人和家庭的防灾计划,包括应急联系人、逃生路线等- 组织学生制定集体防灾计划,包括学校防灾演等4. 资源的合理利用- 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水、食物等资源- 研究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自救和互救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递。
-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演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 设立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制定防灾计划和分享防灾经验。
教学评估- 设计测验,测试学生对自然灾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模拟演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 鼓励学生制作展板或写作防灾心得体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参考资源- 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手册- 预防自然灾害课件- 自然灾害实例分析书籍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自然灾害,并具备制定和执行防灾计划的能力。
这将帮助他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命安全,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预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预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及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3.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变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应对与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然灾害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危害。
2.新课学习(1)自然灾害类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2)自然灾害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
(3)预防自然灾害措施教师讲解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如:地震预警、洪水防范、台风应对等。
(4)自我保护与应急逃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与应急逃生。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4.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如:地震逃生、洪水转移等。
(2)学生参与演练,熟悉应急逃生路线与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悟。
6.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家庭防灾减灾意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真正掌握了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程度。
2.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参与度高、思考深入等。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灾害防治设施,如:防洪工程、地震预警系统等。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1. 简介这份教案旨在提供有关如何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和技能。
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减轻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 目标-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飓风等,并能识别其特征和预兆。
-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感知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 增强学生的应急预案能力,包括逃生路线、求救方法等。
-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合作能力,以提高整体的抗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自然灾害类型- 地震:地震的定义、地震带、地震的破坏和预防措施。
- 洪水:洪水的成因、预警系统、防洪措施。
- 飓风:飓风的形成和特点、飓风的影响、防护措施。
- 台风:台风的形成和特点、应对策略。
3.2 安全意识和风险感知-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能识别其特征和预兆。
- 培养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提高风险感知能力。
3.3 应急预案- 制定逃生计划和安全撤离路线图。
- 研究如何使用应急装备如救生圈、灭火器等。
- 研究求救方法和与家庭成员、同事合作的重要性。
3.4 协作与团队合作- 研究与同伴合作,制定集体安全计划。
- 探讨团队协作在灾害情景下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 讲座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介绍自然灾害知识和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自然灾害事件,让学生了解实际灾害情况和应对经验。
- 视听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团队合作,讨论灾害应对方案。
5. 评估方法- 测验:进行灾害知识的测验,考查学生对不同自然灾害的了解程度。
-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家庭灾害应对方案。
6. 时间安排本教案建议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教授一到两个自然灾害类型。
7. 教学资源- 教科书:自然灾害防治教材。
- 多媒体材料:图片、视频等介绍自然灾害的教学辅助材料。
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预防自然灾害教案标题:预防自然灾害教案引言概述: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重大威胁,如何有效预防自然灾害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教育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就预防自然灾害的教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一、教案内容设计1.1 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1.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长等。
1.3 确定教学资源: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二、教学方法选择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的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2.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设置3.1 自然灾害知识:介绍各类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预防方法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应对策略。
3.2 应急预案制定:指导学生制定自己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应急预案,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3 知识检测:设置自然灾害知识测试,检测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四、教学评估方式4.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实地调查报告等,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情况。
4.3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效果评估5.1 考核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模拟自然灾害场景,考核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能力。
5.2 调查学生安全意识: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安全意识,评估教学效果。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自救自护能力,防范自然灾害成为当务之急。
本安全教育教案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提供给教育者一套全面、系统的防范自然灾害的教案,以便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
2. 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3.1 自然灾害种类及其特点3.1.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的地球表面晃动现象。
通过分析历史地震事件,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案例:汶川地震3.1.2 洪水洪水是因大雨、融雪或水库溃坝等原因造成的大量水流泛滥的现象。
通过学习洪水发生的机理和防范方法,学生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案例:长江洪水3.1.3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狂风旋转和风暴云的天气现象。
学生通过了解龙卷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能够在遇到龙卷风时迅速做出反应,并选择合适的避难措施。
案例:美国龙卷风3.1.4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会带来强风和暴雨。
了解台风的生成规律和过程,能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受灾风险。
案例:日本台风3.2 防范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2.1 预防为主,防灾为辅通过提前预防,减少灾害的发生概率,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威胁。
3.2.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防灾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2.3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和救援工作。
3.2.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害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防灾和救援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挑战。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4.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灾害案例,加深学生对灾害发生原因和应对方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自然灾害,能举些例子吗?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首先,我们探讨: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有什么危害?请大家讨论一下。
然后老师总结:
1、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雷电: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3、严重暴雨洪涝,使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们无家可归。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5、滑坡。
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6、崩塌。
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二、具体的实例
1、1994年,9417号台风灾浙江瑞安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全省受灾农作物750万亩,死亡1126人;1996年,9608号台风先后在台湾基隆和福建福清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5400多万亩,死亡700多人;1997年,9711号台风先后在浙江温岭和辽宁锦州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亿多亩,死亡240人;2001年广西连受“榴莲”、“尤特”
两个台风袭击,出现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全区48个县市区上千万人受灾,4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
2、1995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
三、分析台风、雷击、洪涝形成的原因
1、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
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
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
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
第三,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
所以一般说来,沿海地方较多发生台风。
2、雷电是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开腔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3、南方夏季的降雨是手夏季风的影响。
由于进来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大陆气团的势力强,所以最近夏季风始终停在南方而深入不了北方。
因此出现了南涝北旱的局面。
四、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如何防范台风和洪涝:
(1)在台风来临前,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2)千万不要在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在建工程、游乐设施、各类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地方逗留。
(3)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阳台、屋顶上的花盆、屋顶杂物,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筑材料等容易被风吹落造成伤亡,因此这些物资要及时转移。
(4)暴雨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
一旦发生险情,可能受影响我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当遇到危险应及时地把有关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2、如何防范雷击:
(1)不能停留在建筑物的楼(屋)面上。
(2)要注意关闭门窗。
(3)不宜使用花洒冲凉。
(4)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
(5)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没有防雷装置的低矮建(构)筑物。
(6)不宜躲在大树底下。
(7)不宜在旷野高举物体。
(8)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工作、玩耍。
(9)不宜快开摩托车和骑自行车。
(10)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11)雷雨天停打手机。
五、小结
因此在这里我们总结以下几条经验:第一,当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时,首先是要保持镇定,不要慌张。
第二,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老师和学校。
同学们如果在平时多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多重视安全教育,从我做起,做到安全意识在我心,这样我们的校园将会更文明、更和谐、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