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及权利保护21页PPT

合集下载

民法课件:第七章 民事权利

民法课件:第七章 民事权利

权利的意义 –法力说是权利的本质的通说。
+ –法律上的力
特定的利益
法律上的力 –是一种国家的强制力,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国家权 力支持并保证这种法律上的力的实现 –可以支配标的物,还可以支配人
特定利益 –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称为法律利益 • 简称法益 –表现为财产利益与非财产利益两个方面
例如,根据《物权法》第2条规定,物权是直接支配其 标的物而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权利 –其中“直接支配其标的物而享有其利益”是所谓的 “特定利益” – “直接支配”和“排他性”是所谓的“法律上的力 ”。
再如,债权是请求特定的人(债务人)为特定行为( 作为、不作为)的权利 –其中“特定的人为特定的行为”是所谓的“特定利 益” – “请求”是所谓的“法律上的力”。
(2)本案的责任应由出租车司机李某一人来承担。 根据《民法通则》第129条的规定,人为原因引起的紧 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应由引起险情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李某是引起险情的人,当然应由李某来承担郭 某的一切损失赔偿责任。
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的行使也就是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 在行使权利的方式上,权利人可以实施某种事实行为来
实现权利,也可以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 可自己行使,也可以委托他人来行使。 禁止权利滥用
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积极及时的行使权利
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 (2)本案的责任应如何承担?
解析:
(1)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利益、本人 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紧急危险、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而实施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 益的行为。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孙某驾 车驶入人行道是在情况紧急、马上就要发生车祸的情 势下,迫不得已而实施的,而且以撞伤郭某的较小损 害来避免了一起两车相撞、车毁人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因此,孙某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民事权利和义务PPT教材课件

民事权利和义务PPT教材课件

知识产权 1.范围
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2.著作权 (1)含义:创作者对精神产品——作品——享有的 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也称为“版权”。 (2)类别: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前者包括发 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 包括复制权、翻译权、出租权等等。
著作权人对上述权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 他人行使并获取报酬,还可以将著作财产权转让 他人。 (3)保护:国家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除署名权、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考点内容解读
专 题 二
速效提能训练
考点内容解读
人身权
1.人身权的内涵 公民的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 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以实 现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2.人身权的地位和作用 人身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其 他民事权利存在的前提,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和 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护期满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4.商标权 (1)含义:商标是经营者采用标明自己产品或服务 来源,并以此与他人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文字或 图形标记。如果经营者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获得注
册,该标记就成为注册商标。
(2)注册商标的相关条件:文字、图形、字母、数
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可
以用于注册商标,国名、国旗、国徽、县级以上
①分类:按主体分为国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
②取得方式: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 取得所有权;对于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 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③财产共有的形式: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2)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
权。
范围:在我国,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
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 (3)担保物权:财产的所有人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 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 范围: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第四章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PPT课件

第四章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PPT课件
民法承认的私力救济方式有:自卫行为;自助行 为。
20
【案例】
在中超某轮比赛中,客队战胜主队。赛后 客队球迷张三忘情庆祝,激怒了主队球迷 李四。李四将比自己低一头的张三按倒在 地,举拳欲打,张三挣扎中掏出随身携带 的小刀将李四刺伤。李四能否向张三请求 损害赔偿?
21
正当防卫
定义: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 的防卫行为。 【法条链接】 《民法通则》第128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
24
【案例】
某甲在公园遭到某乙的狗攻击。某甲在无 路可走的情况下夺过路人某丙手中的雨伞, 将某乙的狗打伤。某丙的雨伞严重变形, 无法修复。问:某丙能否就损坏的雨伞向 某甲请求损害赔偿?某乙能否向某甲请求 损害赔偿?某甲能否向某乙请求损害赔偿?
25
紧急避险
定义: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 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损害的行为。
12
V. 专属权vs.非专属权
依权利对主体的依附程度,可分为专属权 和非专属权
一般而言,人身权为专属权,财产权为非 专属权
13
VI. 主权利 vs. 从权利
依权利之间的从属关系,可分为主权利和 从权利
【示例】 甲向乙银行借款10万元,由丙担任连带保证 人。还款期届满,甲无力还款。乙银行要 求丙承担保证责任。
问:甲公司有无权利拒绝交货?
11
IV 既得权 vs. 期待权
分类标准:权利要件是否齐备 既得权是全部法律要件完全齐备,而为当
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期待权是只具备部分要件,须待其余要件
具备时方可实际发生的权利。 (如:清偿期尚未届至的利息债权;分期付

《公民的民事权利》课件

《公民的民事权利》课件
民事义务的履行应当自觉、主动 ,不得推诿或逃避。
义务履行的合法性
民事义务的履行必须合法,不得违 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义务履行的合理性
民事义务的履行应当合理、适度, 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互依存
民事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没有 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
权利。
相互制约
民事权利和义务相互制约,一方 行使权利不得妨碍另一方履行义
姓名权与肖像权
姓名权: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 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01
姓名权的内容包括姓名决定权、姓名使用 权、姓名变更权和姓名维护权。
03
02
姓名权的客体是公民的姓名,包括本名、别 名、笔名等。
04
肖像权:指公民依法享有制作、使用、公 开自己的肖像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的客体是公民的肖像,包括照片、 画像等。
物进行使用。
收益权
指权利人可以获取所有物带来 的经济收益,如租金、利息等

处分权
指权利人可以依法对所有物进 行转让、出质、抵押等行为。
债权
请求权
指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 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受领权
指债权人可以接受债务 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保护权
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 行债务时,可以采取法 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公民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诉权
总结词
公民在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时,有权在法定期限内上诉至上级法院,请求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详细描述
上诉权是公民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享有的权利。公民可以在法定期限内,通过上诉的方式,将 案件上诉至上级法院,请求上级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上诉权的行使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纠正一审 法院的错误判决或裁定,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 课件
目录
• 民事权利概述 • 民事义务概述 •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民事权利的保护与限制 • 民事义务的履行与违反后果 • 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民事权利概述
民事权利的定义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 活动中所享有的具体权利,表现 为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利

自我保护
公民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 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例如签订 合同、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损害扩大等。
民事权利的限制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公民 才能享有。任何违反法律保留原
则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公序良俗原则
公民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违反社 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违反 了这一原则,其行为可能会被认定 为无效。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各方当事人 在民事活动中得到平等对待,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权利损 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民事义务的履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人与人之间 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财产权利
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与民 事主体的财产相关,表现为对财产的 支配和保护。
民事权利的重要性
保障个人自由
民事权利为个人自由提供了法 律保障,使个人能够自主地行 使自己的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权利的明确界定和保护有 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因权 利冲突而产生的纠纷和冲突。
促进经济发展
协作履行
民事义务的履行需要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作,即义务人在履行义务时 应当与权利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义务的履行。

第五章-民事权利课件

第五章-民事权利课件
33
三、民事权利行使的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 益的要求; 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 ,造成他人损 害。权利滥用应具备如下条件: 1 要有权利存在; 2 须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 3 须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3、必须符合诚实信用原则
34
四、权利之保护 (一)国家保护(即公力救济)
即当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诉请人民法院予以保护。
2
二、关于权利本质的学说
1、意志说(主观说):又称意思说、意 思支配说,德国民法学者温特夏德提出。 它认为权利的本质是意思自由,或意思支 配。即权利为人的意思能够自由活动或能 够任意支配的范围。个人意思是权利的基 础,没有意思就没有权利。
缺陷:一是许多民事权利产生、变更 或消灭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而直接来 源于法律的规定或其他原因;二是意志说 要求具有意思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享有权 利。
B、延期性抗辨权,是仅能使对方 的请求权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行使,故又 称为一时性抗辨权。如同时履行抗辨、 不安抗辨权、先诉抗辨权等的行使。
22
四、既得权与期待权
1、划分标准:依其实现条件是否完 全具备为标准
1
既得权:指其实现条件已完全
具备,权利人即可行使的权利。一般的
民事权利都是既得权。
2
期待权:指其实现条件尚未完
2 是否可以转让不同。
3
保护方式不同。对财产权
的保护方式主要是经济补偿,对
人身权的保护方式则可以是除经
济补偿外的其他方式。
13
二、绝对权与相对权 1、划分标准:依权利人可以对抗的 义务人的范围为标准 (1)绝对权:指义务人不确定,权 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 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 由于绝对权的权利人可以向一切人 主张权利,可以对抗除他以外的任何人, 因此又称为对世权。

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PPT教学课件

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PPT教学课件

的科技革命;
发展中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原因不包括 A二战结束后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D
B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
突破;
C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会保证;
D国家不再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使用,
BCD
1、大大加快
科学转技化术为
的速度,缩短生产力 变为
的过程; 2、科学技术知的识各个
之间相物互质渗财透富,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
革命;
3、
成为社会生产力终最领活域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新技术
科技进步
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
时期 二战前
二战后
C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F E
G H
第一次的是(B ),第二次的是( AEF ),第三次的是(GH ) C
第三,享有权利的人在七权利受到侵 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 机关保护;
二、民事权利分为: 财产权利、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 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 以及法人的名称权等
(1)物权及其种类
物权是权力人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
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第一,财产所有权 第二,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集体所
告》终于新鲜出炉。数据显示,截至 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攀 升至7950万,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二 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