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
20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
实验二十 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掌握用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量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原理,掌握从系统响应信号中测量系统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对机械式千分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测量系统,系统的输入X i (t)和输出X 0(t)可等效为二阶测试系统。
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1)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式中, 。
对二阶系统来说,给系统输入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得系统的响应信号。
取系统响应信号一个振荡周期的时间t b ,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f n =1/t b (3) 取系统响应信号相邻两个振荡周期的过调量M 和M 1,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阻尼系数:(4)如图2所示:图2 二阶系统参数计算(时域)2222)()()(n n n i o s s s X s X s G ωξωω++==1200202=++x dT dx dTx d ξC L RLC n /21;/1==ξωπξ2/ln 1M M =图1 压电式传感器等效电路对系统输入输出取傅立叶变换,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也可从传递函数曲线上读出系统的阻尼和固有频率参数。
图3二阶系统参数计算(频域)三. 实验仪器和设备1. 计算机1台2. 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1套3. 打印机1台四. 实验步骤1.运行DRVI主程序,点击DRVI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其中的“DRVI采集仪主卡检测”或“网络在线注册”进行软件注册。
2.在DRVI地址信息栏中输入WEB版实验指导书的地址,在实验目录中选择“一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建立实验环境,测量二阶系统参数。
图3 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仿真实验环境下面是该实验的装配图和信号流图,图中线上的数字为连接软件芯片的软件总线数据线号,**IC为使用的软件芯片。
图5 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仿真实验环境实验装配图3.取理论阻尼比分别为0.02,0.1,0.8;固有频率为50,100,200,然后从系统响应曲线计算系统的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系统频率测试的操作技巧。
3. 分析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幅频特性(A(f))和相频特性(φ(f))来描述。
幅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相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
频率测试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使用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输入信号;2. 将输入信号输入被测系统,并测量输出信号;3. 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设备1. 正弦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谱分析仪4. 被测系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将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被测系统输入端相连;2. 打开正弦信号发生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确保信号正常传输;4. 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记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频率特性曲线;6. 分析频率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观察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存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增益峰值和谷值。
这些峰值和谷值可能对应系统中的谐振频率或截止频率。
通过分析峰值和谷值的位置,可以了解系统的带宽和选择性。
2. 相频特性曲线:观察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存在相位滞后或超前。
相位滞后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相位超前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提前。
通过分析相位特性,可以了解系统的相位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我们成功地分析了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
3. 通过分析频率特性曲线,我们了解了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一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与分析
一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与分析一、引言二阶系统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频率特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频率特性测试是分析系统动态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二阶系统进行频率特性测试和分析,可以获取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一步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本文将介绍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二、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原理二阶系统是由两个一阶系统级联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K/((s+a)(s+b))其中K为系统的增益,a和b为系统的两个极点。
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通过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描述。
1.幅频特性:幅频特性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增益响应。
在频率特性测试中,可以通过给系统输入正弦信号,并测量系统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频率响应仪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2.相频特性:相频特性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相位响应。
在频率特性测试中,可以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来得到系统的相频特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频率响应仪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三、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方法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激励法,另一种是响应法。
1.激励法:激励法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并测量系统的输出响应来获取系统的频率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范围;(2)给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并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2.响应法:响应法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一个周期或多个周期的脉冲信号,并测量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特性来获取系统的频率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输入信号的幅值、频率和脉冲宽度;(2)给系统输入一个周期或多个周期的脉冲信号,并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四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频率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进一步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2•掌握根据频率响应实验结果绘制Bode图的方法3•根据二阶系统的Bode图,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4•掌握二阶系统的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对应尖系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机2•计算机(安装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3.万用表及接线三、实验原理1.输入、输出波形直接测试法如图4-1所示,给定的被测对象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由实验系统提供正弦信号,每选择一个频率,即可利用实验系统获得输入、输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取输出稳定后同周期的输入、输出曲线如图4・2。
图测量被控系统的频率响应图4・2稳定后系统的输入输出曲线幅频特性G(j°)2X m(o) 相频特性ZG(jco) =- * x 360T2.李沙育图形法取被测对象某一选定频率下的输入信号x (t)和输出信号y (t)(去掉不稳定部分),利用实验系统做X-Y图'得到一个椭圆图形‘如图4-3所示。
x(t 2Ym2Y Q)J L2Xm图4-3李沙育图形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如图4-3,椭圆长轴在第一、三象限尸討若椭圆长轴在第二、四象限,:=180o-sin-1^a2Ym® )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大多数情况下椭圆逆时针运动,表明输出信Y( t)滞后于输入号信号X ( t),相位的计算结果要添加一个负号,如果椭圆顺时针运(t)超前于X动,计算结果为正。
(t)'幅值取两倍是为了便于测量。
3.测试频率的选取选取合适的实验测试频率范围是准确确定系统频率特性的尖控制系统多为低通滤波辖y在频率很低时,系统的输出能够复现输入信号,通常,取被测对象转折频率的1/10作为起始测试频率,若对象模型未知,则先确定最大测试频率,方法是先测出输入信号频率为0时输出的幅值Y (0),逐渐增大输入信号频率,直至输岀幅值Ym为丫( 0) / ( 50-100), 此时频率便可确定为最大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可以在0与「max之间选取若干点。
实验二 测试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
实验一测试系统的时域响应【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熟悉其界面、菜单和工具条,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结构及M文件的编制;2.掌握线性系统模型的计算机表示方法;3.掌握求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时域输出响应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时域响应曲线;4. 了解Simulink 的使用。
【实验指导】一、模型的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数学模型形式有:(1)传递函数模型;(2)状态空间模型;(3)零极点增益模型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1、传递函数模型若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n不等于零,这时系统在MATLAB中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和den表示.num=[cm,c,m-1,…,c1,c0]den=[an,an-1,…,a1,a0]注意:它们都是按s的降幂进行排列的.则传递函数模型建立函数为:sys=tf(num,den).2、零极点增益模型(略)3、状态空间模型(略)二、模型的转换在一些场合下需要用到某种模型,而在另外一些场合下可能需要另外的模型,这就需要进行模型的转换.三、模型的连接1、并联:parallel[num,den]=parallel(num1,den1,num2,den2)%将并联连接的传递函数进行相加.2、串联:series[num,den]=series(num1,den1,num2,den2)%将串联连接的传递函数进行相乘.3、反馈:feedback[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sign)%可以得到类似的连接,只是子系统和闭环系统均以传递函数的形式表示.当sign=1时采用正反馈;当sign= -1时采用负反馈;sign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4、闭环:cloop(单位反馈)[numc,denc]=cloop(num,den,sign)%表示由传递函数表示的开环系统构成闭环系统,sign意义与上述相同.四、线性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1 求取线性连续系统的阶跃响应函数为(step) 基本格式为:step(sys) step(num,den)【实验内容】1. 典型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1)(+=s s G τ;τ为时间常数,试绘出当τ=0.5、1、 2、4、6、8、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二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实验二 连续时间系统得频率响应龚小川一.实验目得:1、 进一步加深对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理解;2.掌握借助计算机计算任意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得基本内容就就是将系统函数得幅频特性曲线以及相频特性曲线给画出来。
而系统函数,令,则∑∑∏∏∏∏======-==⇒=∑∑=⇒=-=-==ni imj jn i imj jw j ni j imj j j j i i j j j w M NKjw H e jw H eM eN Kjw H e M p jw eN z jw ni i mj j ij1111)(1][1][)(,)()()(,11θψϕϕθψθψ即(1)计算所有零点模之积及极点模之积,两者之商即为得幅度; (2)计算所有零点相角之与及极点相角之与,两者之差即为得相角。
2、通过零极点图通过几何得方法来计算,而且通过零极点图可以迅速地判断系统得滤波特性。
通过零极点图进行计算得方法就是: (1)在S 平面上标出系统得零极点位置;(2)选择S 平面得坐标原点为起始点,沿虚轴向上移动,计算此时各极点与零点与该点得膜与夹角;(3)将所有零点得模相乘,再除以各极点得模,得到对应频率处得幅频特性得值; (4)将所有零点得幅角相加,减去各极点得幅角,得到对应频率处得相角。
三.实验流程图四.实验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graphics、h"floatatannew(float t1,floatt2);int main(){float z[10][2],p[10][2],out[100][3],f[50];int a,iout;int i,itemp,k,ktemp,j,m,n;ﻩfloat w,temp1,temp2,prew,pretemp1,pretemp2,ptemp,h,fout;ﻩint gdriver,gmode=0;ﻩchar s[10];gdriver=0;/**/for(i=0;i<=10;i++){a=scanf("%f%fj",&z[i][0],&z[i][1]);ﻩif(a!=0);elseﻩ{ﻩfflush(stdin);/*清空输入缓冲区,使得第二个scanf不被忽略*/ for(k=0;k<=10;k++)ﻩﻩ{a=scanf("%f %fj",&p[k][0],&p[k][1]);if(a!=0);elseﻩﻩﻩbreak;ﻩ}ﻩbreak;ﻩ}ﻩ}/**/ﻩinitgraph(&gdriver,&gmode, "e:\\tc\\bgi");ﻩsetbkcolor(10);setcolor(4);setlinestyle(1,0,1);rectangle(50,20,600,420);for(ptemp=20;ptemp<=420;ptemp=ptemp+50)line(50,ptemp,600,ptemp);for(ptemp=50;ptemp<=600;ptemp=ptemp+50)line(ptemp,20,ptemp,420);setlinestyle(0,0,1);setcolor(1);line(200,20,200,420);line(50,420,600,420);line(200,20,190,30);line(200,20,210,30);outtextxy(210,30,"A");line(600,420,590,410);line(600,420,590,430);outtextxy(600,430,"w");for(iout=0;iout<=5;iout++){sprintf(s,"%d",iout);outtextxy(iout*50+200,430,s);}for(fout=1、0;fout<=8;fout=fout+1){ﻩsprintf(s,"%.1f",fout/10);outtextxy(170,420-fout*50,s);}setcolor(4);/*printf("w幅度相角\n");*/ﻩfor(w=0,j=0;w<=5、0;j++){ﻩﻩtemp1=1;for(itemp=0;itemp<=i-1;itemp++)ﻩﻩﻩtemp1=temp1*sqrt(z[itemp][0]*z[itemp][0]+(z[itemp][1]-w)*(z[item p][1]-w));ﻩfor(ktemp=0;ktemp<=k-1;ktemp++)ﻩﻩﻩtemp1=temp1/sqrt(p[ktemp][0]*p[ktemp][0]+(p[ktemp][1]-w)*(p[ktemp][1]-w));ﻩout[j][0]=w;out[j][1]=temp1;if(j>0)ﻩline(prew*40+200,420-pretemp1*500,w*40+200,420-temp1*500);prew=w;pretemp1=temp1;w=w+0、1;}for(m=0;m<=50;m++){if(out[m][1]>out[m+1][1])ﻩbreak;}printf("%.4f,%f",out[m][1],out[m][0]);line(100,420-out[m][1]/sqrt(2)*500,500,420-out[m][1]/sqrt(2)*getch();closegraph();initgraph(&gdriver,&gmode, "e:\\tc\\bgi");setbkcolor(10);setcolor(4);setlinestyle(1,0,1);rectangle(50,20,600,420);for(ptemp=20;ptemp<=420;ptemp=ptemp+50)line(50,ptemp,600,ptemp);for(ptemp=50;ptemp<=600;ptemp=ptemp+50)line(ptemp,20,ptemp,420);for(w=0,j=0;w<=5;j++){temp2=0;ﻩfor(ktemp=0;ktemp<=k-1;ktemp++)temp2=temp2-atannew(-p[ktemp][0],w-p[ktemp][1]);ﻩﻩfor(itemp=0;itemp<=i-1;itemp++)ﻩtemp2=temp2+atannew(-z[itemp][0],w-z[itemp][1]);ﻩﻩif(temp2>=180)ﻩtemp2=temp2-360;elseif(temp2<=-180)ﻩﻩtemp2=temp2+360;ﻩout[j][2]=temp2;ﻩif(j>0)ﻩline(prew*50+200,180+pretemp2,w*50+200,180+temp2); ﻩﻩprew=w;pretemp2=temp2;ﻩﻩﻩw=w+0、1;ﻩ}getch();closegraph();for(j=0;j<=50;j++)printf("%.2f,%.4f,%.2f***",out[j][0],out[j][1],out[j][2]);printf("\n\n");for(n=0,j=0;n<=50;n++)ﻩf[n]=fabs(out[m][1]/sqrt(2)-out[n][1]);for(n=0,h=f[0],j=0;n<=m;n++){ﻩif(h>f[n]){h=f[n];ﻩj=n;ﻩ}printf("Fl=%.1f\n",out[j][0]);for(n=m,h=f[0],j=0;n<=50;n++){if(h>f[n]){h=f[n];j=n;ﻩ}}printf("Fh=%.1f",out[j][0]);getch();return 0;}float atannew(float t1,float t2){if(t1>0&&t2>0)return atan(t2/t1)/3、14*180;ﻩelseif(t1<0&&t2<0)return 180+atan(t2/t1)/3、14*180;ﻩelse if(t1<0&&t2>0)return 180+atan(t2/t1)/3、14*180; ﻩelse if(t1>0&&t2<0)ﻩreturn atan(t2/t1)/3、14*180;elseif(t1==0&&t2>0)return 90;ﻩelse if(t1==0&&t2<0)ﻩreturn-90;ﻩelseif(t1==0&&t2==0)return 0;elseif(t1>0&&t2==0)return 180;else if(t1<0&&t2==0)ﻩreturn-180;}五.实验数据及所绘图形零点z1=0;极点p1=-1-j,p2=-1+jw|H(jw)|φ(jw)w|H(jw)|φ(jw)0、10、04999984、26712、60、368813-42、47360、20、0999878、471152、70、357173-44、41370、30、14984872、565952、80、34606-46、20520、40、19936366、506332、90、335472-47、86360、50、24806960、2595530、325396-49、40230、60、29525553、810753、10、315814-50、83340、70、33994647、168263、20、306705-52、16740、80、3809740、36753、30、298046-53、41350、90、41709233、471593、40、289812-54、579910、44721426、5673、50、281981-55、67391、0、4705819、75423、0、274528-56、7019幅频特性曲线:横线3dB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统频率特性测量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统频率特性测量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1。
G(S)=-R2/R1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2。
G(S)=-K/TS+1 K=R2/R1 ,T=R2*C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3。
G(S)=1/TS T=RC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4。
G(S)=-RCS 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5。
G(S)=-K(TS+1) K=R2/R1 T=R2C 比例加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图2-6。
G(S)=K(1+1/TS) K=R2/R1,T=R2C软件使用1、打开实验课题菜单,选中实验课题。
2、在课题参数窗口中,填写相应AD,DA或其它参数。
3、选确认键执行实验操作,选取消键重新设置参数。
实验步骤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D/A、A/D连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应用程序,设置T和N。
参考值,T=0.05秒,N=200。
3、观测计算机屏幕示出的响应曲线及数据记录波形及数据(由实验报告确定)。
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有记录的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加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 和无阻尼自然频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ζ和ωn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 ts 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实验报告】频率响应测试
实验名称:频率响应测试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内容3(三)实验设备3(四)实验原理4(五)K=2频率特性试验结果4(六)K=2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7(七)K=5频率特性试验结果9(八)K=5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12(九)实验总结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片目录图片1 系统结构图3图片2 系统模拟电路3图片3 K=2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4 K=5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5 f=0.7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6 f=1.4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7 f=2.1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8 f=2.8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9 f=3.5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0 f=4.2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1 f=4.9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2 f=5.6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3 f=6.3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4 f=7.0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5 k=2拟合频率特性曲线9图片16 f=0.9波形及李沙育图形9图片17 f=1.8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8 f=2.7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9 f=3.6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0 f=4.5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1 f=5.4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2 f=6.3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3 f=7.2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4 f=8.1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5 f=9.0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2图片26 k=2拟合相频特性曲线14图表目录表格1 K=2电路元件参数7表格2 K=2实测电路数据处理7表格3 K=5电路元件参数12表格4 K=5实测电路数据处理12频率响应测试(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测定给定环节的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分别如下所示:图片1系统结构图由图可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100()10100k G s s s k =++,其中1Rk R =,实验中R 的取值分别为200k Ω,500k Ω,且1R 始终为100k Ω。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频率特性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频率特性实验简介: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学习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和幅频特性的测试方法,对实验装置和仪器的调试操作,具备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及其与理论计算分析比较的能力。
适用课程:控制工程基础实验目的:A 学习运算放大器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及传递函数的求取。
B 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C 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ζ、ωn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D 学习频率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
E 掌握根据频率响应实验结果绘制Bode图的方法。
F 根据实验结果所绘制的Bode图,分析二阶系统的主要动态特性(MP ,ts)。
面向专业:机械类实验性质:综合性/必做知 识 点:A《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运算放大器的相关知识;B《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采样及采样定理的相关知识;C《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中,传递函数,时域响应, 频率响应三章的内容。
学 时 数:2设备仪器:XMN-2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机,CAE-98型微机接口卡,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2.0软件,万用表。
材料消耗: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插接线。
要 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完成下述项目, 做实验时交于指导教师检查并与实验报告一起记入实验成绩。
B推导图2所示积分放大器的输出输入时域关系和传递函数。
C 推导图3所示加法和积分放大器的输出输入时域关系(两输入单输出)和S<1>.写出op1,op2,op9,0p6对应的微分方程组(4个方程)。
<2>.画出系统方框图。
<3>.用方框图化简或方程组联立消元的方法求取实验电路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写出求解过程。
和ζ。
<4>.求取该系统的ωn实验地点:教一楼327室实验照片:实验装置及仪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实验一频率响应测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给定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2-1及图2-2,元件参数标注于模拟电路图中。
图2-1 系统模拟电路图图2-2 系统结构图系统传递函数为:取R=2R1=200KΩ时,则k=2,G(s)=200s2+10s+200取R=5R1=500KΩ时,则k=5,G(s)=500s2+10s+500输入正弦信号,在折转频率两侧适当范围内改变正弦信号频率,测量其稳态输出并记录数据。
2. 根据测定的系统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所测得的系统频率特性数据,绘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原理1.系统的频率特性若正弦输入信号为U i(t)=A1sin(ωt),则当输出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U o(t)=A2sin(ωt+ϕ)。
改变输入信号圆频率ω值,便可测得二组A2/A1和ϕ随ω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即系统的频率特性。
2.测量系统幅频特性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A1及A2,然后计算其比值A2/A1。
3. 测量系统相频特性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的测试,其测试原理如下:设有两个正弦信号X(ωt)=X m sin(ωt)Y(ωt)=Y m sin(ωt+ϕ)若以X(ωt)为横轴,Y(ωt)为纵轴,而以ω作为参变量,则随着ωt的变化,X(ωt)和Y(ωt)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
这个图形就是物理学上所称的“李沙育图形”,如图2-3所示。
图2-3 李沙育图形相位差角ϕ的求法:对于X(ωt)=X m sin(ωt)及Y(ωt)=Y m sin(ωt+ϕ),当ωt=0时,有X(0)=0,Y(0)=Y0=Y m sinϕ。
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四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频率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进一步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2.掌握根据频率响应实验结果绘制Bode图的方法3.根据二阶系统的Bode图,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4.掌握二阶系统的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对应关系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机2.计算机(安装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3.万用表及接线三、实验原理1.输入、输出波形直接测试法如图4-1所示,给定的被测对象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由实验系统提供正弦信号,每选择一个频率,即可利用实验系统获得输入、输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取输出稳定后同周期的输入、输出曲线如图4-2。
图4-1 测量被控系统的频率响应图4-2 稳定后系统的输入输出曲线幅频特性)(2)(2)(ωωωmmXYjG=相频特性oTtjG360)(⨯∆-=∠ω2.李沙育图形法取被测对象某一选定频率下的输入信号x (t )和输出信号y (t )(去掉不稳定部分),利用实验系统做X-Y 图,得到一个椭圆图形,如图4-3所示。
图4-3 李沙育图形幅频特性:)(2)(2)(ωωωm m X Y j G =相频特性:如图4-3,椭圆长轴在第一、三象限,()()()ωωωφm 01-2Y 2Y sin=若椭圆长轴在第二、四象限,()()()ωωωφm 01-o 2Y 2Y sin-180=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大多数情况下椭圆逆时针运动,表明输出信号Y (t )滞后于输入信号X (t ),相位的计算结果要添加一个负号,如果椭圆顺时针运动,Y (t )超前于X (t ),计算结果为正。
幅值取两倍是为了便于测量。
3.测试频率的选取选取合适的实验测试频率范围是准确确定系统频率特性的关键。
控制系统多为低通滤波器,在频率很低时,系统的输出能够复现输入信号,通常,取被测对象转折频率的1/10作为起始测试频率,若对象模型未知,则先确定最大测试频率,方法是先测出输入信号频率为0时输出的幅值Y (0),逐渐增大输入信号频率,直至输出幅值Y m 为Y (0)/(50-100),此时频率便可确定为最大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可以在0与max ω之间选取若干点。
二阶系统的特性测量 实验报告
二阶系统的特性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二阶系统的特性参数,如自然频率、阻尼比、稳态增益和时间常数,以及理解二阶系统的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装置:二阶系统模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多用电表、数字万用表。
实验原理:二阶系统是指带有二阶微分方程的系统,通常采用以下形式的传递函数表示:G(s) = K/(s^2 + 2ξω_ns + ω_n^2)其中,K是系统的稳态增益,ω_n是自然频率,ξ是阻尼比。
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出响应和输入信号,可以计算出这些参数。
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连入二阶系统的输入端口,将示波器和多用电表连接到系统的输出端口。
2.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ω_n的正弦波信号,记录输入信号电压Vi和输出信号电压Vo的大小。
3.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在示波器上绘制出曲线,并记录输出信号电压Vo的大小。
反复重复此步骤,直到得到完整的频率响应曲线。
4. 从频率响应曲线中可以读取出系统的自然频率ω_n和阻尼比ξ。
自然频率ω_n对应曲线的峰值,阻尼比ξ对应峰值的左右两侧。
5. 测量系统的稳态增益K,方法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不同于ω_n的正弦波信号,调整其电压大小,使得输出信号电压Vo的大小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同时记录此时的输入信号电压Vi。
6. 计算出系统的时间常数T,方法是测量系统的暂态响应曲线,然后求出曲线的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T等于曲线从初始值到达其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二阶系统的自然频率ω_n、阻尼比ξ、稳态增益K和时间常数T的值。
将这些值代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就可以确定系统的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进一步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二阶系统的特性参数,认识了自然频率、阻尼比、稳态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测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
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是一个实验,用于测试一个系统的频率响应。
它包括了数学模型的描述,实验处理装置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前,我们需要对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来确定具体实验中参数的取值,如时间常数、截止频率和放大器带宽等。
在实验中,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处理装置,由PC机,通道放大器,放大器反馈回路,传感器,相应示波器以及控制软件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正弦信号作为输入,通过PC机的控制软件调节信号的频率和幅值,然后将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放大器放大信号,输出到反馈回路中,反馈回路中的传感器检测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输出到PC机,再通过相应示波器显示出来,以便观察系统的响应。
在实验中,我们对频率响应进行了测试,首先,我们使用定时器设置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并记录响应曲线;其次,我们使用扫频器模拟正弦信号,以每个正弦信号的频率进行不同振幅的扫描,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并记录响应曲线;最后,我
们使用控制软件对系统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并记录响应曲线。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系统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系统的频率响应符合理论值,控制软件的调整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能力。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是一个有益的实验,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
一、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与分析
【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2. 掌握软件仿真求取一、二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的方法;3. 学会用Nyquist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1. labACT 实验台与虚拟示波器2. MATLAB 软件 【实验原理】1.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方法对于现行定常系统,当输入端加入一个正弦信号)sin()(t X t X m ωω=时,其稳态输出是一个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位都不同的正弦信号)s in ()()s in ()(ψωωψω+=+=t j G X t Y s Y m m 。
幅频特性:m m X Y j G /)(=ω,即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幅度比值,通常转换成)(lg 20ωj G 形式。
相频特性:)(arg )(ωωϕj G =,可以直接基于虚拟示波器读取,也可以用“李沙育图行”法得到。
可以将用Bode 图或Nyquist 图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
在labACT 试验台采用的测试结构图如下:被测定稳定系统对于实验就是有源放大电路模拟的一、二阶稳定系统。
2.系统的频率测试硬件原理 1)正弦信号源的产生方法频率特性测试时,一系列不同频率输入正弦信号可以通过下图示的原理产生。
按照某种频率不断变化的数字信号输入到DAC0832,转换成模拟信号,经一级运放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再经过一个运放就可以实现双极性电压输出。
根据数模转换原理,知 R V NV 8012-= (1) 再根据反相加法器运算方法,得R R R V N V N V R R V R R V 1281282282201210--=⎪⎭⎫⎝⎛+-⨯-=⎪⎪⎭⎫ ⎝⎛+-= (2) 由表达式可以看出输出时双极性的:当N 大于128时,输出为正;反之则为负;当输入为128时,输出为0.在labACT 实验箱上使用的参考电压时5V 的,内部程序可以产生频率范围是对一阶系统是0.5 H Z ~64H Z 、对二阶系统是0.5 H Z ~16 H Z 的信号,并由B2单元的OUT2输出。
信号与系统报告实验七,一阶、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一阶、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指导教师:廉德亮
报告人:张瀚元学号:2012130166
班级:集成1班
实验时间:2014年6月9日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年6月23 日
教务部制
图7-1 一阶系统分析
图7-2 二阶系统分析
K
TT
2)输入为正弦信号是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①一阶系统相频特性
②一阶系统幅频特性
① 二阶系统相频特性
②一阶系统幅频特性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实验二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响应特性的测量方法; 2、研究典型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
1、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系统 的稳态响应随激励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矢量形式表示:
Y ( j) H ( j) X ( j) H ( j) H ( j) e j()
Vi(v)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f(Hz)
Vo(v)
φ (ω )
表二
3、双TRC带阻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将实验板上的两输入端IN1与IN2短接,输出端OUT1与OUT2 短接;并将信号源的输出 (A)接实验板输入(IN1 )或 (IN2 ),滤波后的输出OUT1或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B) 。 根据被测电路的参数及系统的幅频特性,将输入信号的频 率从低到高逐次改变二十 次以上(幅度保持Vipp=10v) , 逐个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大小(Vopp)及Φ (ω ) ,并将 测量数据填入表三:
。
() 2
T
当响应超前激励时为 () 正,当响应落后激励时 ()源自为负。三、实验原理图:
A IN1 C
函 数 CH1 发 生
R IN2
2C
器
GND
C R
R/2
OUT1 B
INPUT
OUT2
示
波
器
GND
图中:R=38kΩ ,C=3900pF,红色框内为实验板上的电路。
四、实验前预习内容:
Vi(v)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
f(Hz)
Vo(v)
φ(ω)
表三
五、实验仪器:
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二阶系统频率响应的实验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典型二阶系统的Bode 图;3.根据绘制的Bode 图,分析二阶系统参数ζ和ωn 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台(XMN-2型) 1台 2.慢扫描双踪示波器 1台 3.超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4.数字万用表 1块 5.连接导线 若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图3-1是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22n n n n 11ωωωωω1212ωωωωG j j j j ζζ⎡⎤⎛⎫⎛⎫⎛⎫⎛⎫++-⎢⎥ ⎪ ⎪ ⎪ ⎪⎝⎭⎝⎭⎢⎥⎝⎭⎝⎭⎣⎦系统的频率响应为:==+图3-2是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图3-1图3-2n ωf iR R RC 1图中:=21=实验步骤1.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台上,用运算放大器、电阻和电容组建典型的二阶系统,并将超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作为二阶系统的输入信号,信号峰值为1伏;2.选择R 、C 、R i 和R f 的值,保持系统的ωn =1和ζ=0.2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使对应的角频率ω分别等于0、0.2、0.4、0.6、0.8、0.9、1.0、2.0、4.0、6.0、8.0、10,20、40、60、80、100rad/s ,并同时记录稳态时系统正弦输入信号和正弦输出信号的电压有效值和相位差;3.保持系统的ωn =1和ζ=0.7不变,重复步骤24.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两种情况下二阶系统的的Bode 图,并分析阻尼比ζ对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稳定性和稳定裕量的影响。
5.选择R 、C 、R i 和R f 的值,保持系统的ζ=0.7和ωn =0.1不变,重复步骤26.选择R 、C 、R i 和R f 的值,保持系统的ζ=0.7和ωn =10不变,重复步骤2 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硬件接线图、实验数据表、不同ζ和ωn 值条件下的Bode 图、性能指标对比和分析结论。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一、实验目的1、熟悉系统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2、用频率特性测试系统测得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从而确定系统参数。
二、实验内容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如下图2-1所示)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ωj G 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位:)()()(ωωωj G j G j G ∠= (2-1)图2-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21ωωωωω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H j G j G j E j B j G K ∠===(2-2) 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2-2)可分别表示为:)(lg 20)(lg 20)()(lg20)(lg 20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G K -== (2-3))()()()()(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G K ∠-∠=∠=∠ (2-4)将频率特性测试系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t R ],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t b ]和误差信号[)(t e ]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器件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2-3)和式(2-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可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
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
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q -p)[式中p 和q 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一
2、RC低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RC低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低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将信号源的输出(A)接实验板的IN2,滤波后的输出 将信号源的输出( 接实验板的IN2, IN2 信号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 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 信号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B) 。根据被测电路的参数及 系统的幅频特性, 系统的幅频特性,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逐次改变 次以上(幅度保持Vipp=10v) 十 次以上(幅度保持Vipp=10v) , 逐个测量输出信号 的峰峰值大小(Vopp) 的峰峰值大小(Vopp) 及Φ(ω),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二:
Vi(v) f(Hz) Vo(v)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
φ(ω) 表三
五、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 函数发生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实验板一块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叙述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整理实验数据,并以㏒ 为横坐标,Vo/Vi为纵坐标 为纵坐标, 2、整理实验数据,并以㏒f为横坐标,Vo/Vi为纵坐标, 绘制三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为横坐标, 绘制三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以㏒f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绘制三种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曲线; φ(ω)纵坐标,绘制三种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曲线;并将 测得的各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测得的各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二: 实验二: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测量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响应特性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响应特性的测量方法; 研究典型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 2、研究典型网络的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系统 的稳态响应随激励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矢量形式表示: 的稳态响应随激励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矢量形式表示: Y ( jω ) = H ( jω ) X ( jω ) H ( jω ) = H ( jω ) e jϕ (ω ) 为幅频特性, 其中:|H(jω)|为幅频特性,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 其中: H(jω 的幅度比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关系; 的幅度比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关系; 为相频特性, φ(ω)为相频特性,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 差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关系。 差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关系。
ϕ (ω ) = 2π ×
τ
三、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
A 函 数 CH1 发 生 器 IN1 C R IN2 2C R R/2 OUT2 C OUT1 B INPUT 示 波 器
GND
GND
图中:R=38kΩ C=3900pF 红色框内为实验板上的电路。 图中:R=38kΩ,C=3900pF,红色框内为实验板上的电路。
四、实验前预习内容: 实验前预习内容:
1、写出原理图中高、低通及并联后滤波器网络的电压转 写出原理图中高、 移函数,计算截止频率,并画出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 移函数,计算截止频率,并画出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 测试频率特性时,测试点频率应如何选取。 2、测试频率特性时,测试点频率应如何选取。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Vi(v) f(Hz) Vo(v)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φ(ω) 表二
3、双TRC带阻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TRC带阻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带阻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将实验板上的两输入端IN1与IN2短接,输出端OUT1与 IN1 短接 OUT1 将实验板上的两输入端IN1与IN2短接,输出端OUT1与OUT2 (A)接实验板输入 接实验板输入(IN1 )或 短接; 短接;并将信号源的输出 (A)接实验板输入(IN1 )或 (IN2 ),滤波后的输出OUT1或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B) 。 ),滤波后的输出OUT1或OUT2接示波器的输入( OUT1 接示波器的输入 根据被测电路的参数及系统的幅频特性,将输入信号的频 根据被测电路的参数及系统的幅频特性,将输入信 频 次以上(幅度保持Vipp=10v) Vipp=10 率从低到高逐次改变二十 次以上(幅度保持Vipp=10v) , 逐个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大小(Vopp)及 逐个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大小(Vopp)及Φ(ω) ,并将 测量数据填入表三: 测量数据填入表三:
2、H(jω)可根据系统函数H(s)求得: H(jω 可根据系统函数H(s)求得: H(s)求得 H(jω H(s)︱s=jω H(jω)= H(s)︱s=jω 因此,对于给定的电路可根椐S 因此,对于给定的电路可根椐S域模型先求出系统函数 H(s),再求H(j H(jω 然后讨论系统的频响特性。 H(s),再求H(jω),然后讨论系统的频响特性。 频响特性的测量可分别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频响特性的测量可分别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幅 ϕ (ω ) 频特性的测试采用改变激励信号的频率逐点测出响应的幅 然后用描图法描出幅频特性曲线; 度,然后用描图法描出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亦可改变激励信号的频率用双踪示波器逐点测出输出信号与 输入信号的延时τ 输入信号的延时τ,根椐下面的公式推算出相位差 。 T 当响应超前激励时为 当响应超前激励时为 ϕ (ω ) 正,当响应落后激励时 ϕ (ω ) 为负。 为负。
将信号源CH1的信号波形调为正弦波, 将信号源CH1的信号波形调为正弦波,信号的幅度调为 CH1的信号波形调为正弦波 Vpp=10V 。 1、RC高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RC高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高通滤波器的频响特性的测量 将信号源的输出端( 接实验板的IN1 IN1端 将信号源的输出端(A)接实验板的IN1端,滤波后的信号 OUT1接示波器的输入 接示波器的输入( OUT1接示波器的输入(B) 。根据被测电路的参数及系统的 频特性,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逐次改变十 次以上 频特性, 幅度保持Vipp=10v) (幅度保持Vipp=10v) , 逐个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大小 (Vopp)及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Vopp)及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并将测量数据 填入表一: 填入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