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有人这样比喻“情境”,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只有溶于可口的汤中,才会让人在享受美味汤的同时,把盐全部吸收。教学亦如此,教学内容也须要融入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情由“境”生,“境”因“情”活。情境相融,既能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又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可见,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

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能够看出数

学教学要借助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经验,要让学生体验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些课标的精神都在呼唤着一种注入情感的课堂,呼唤着一种情境与内容交融的课堂模式。于是,在十余年的课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数学课上丰富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直观情境教学策略。这些情境教学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内容。无论历史发展的需要,还是基于儿童与新课标的需求,情境教学都是一种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将是永不过时的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因教师对“情境教学”理解不到位以及对“形式”的过度追求,情境创设出现了“变味”“走调”“低效”的现象。下面列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阐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营造喜羊羊救慢羊羊的情境,为了救她,需要找到三把钥匙,然后引出教学的几个环节,“找一找角”“给角分分类”“画一画

角”等,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加以情境渲染,救出了慢羊羊,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本节课。反思本节课,教师煞费苦心把喜洋洋救慢羊羊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与教学“锐角和钝角”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情境导入,灰太狼来了……出示复习题;到羊村里看看,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然后教学新知,认识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百,以及数数的活动等。通过灰太狼又来了引出练习题。“不要认为二年级的孩子看不出来,你是在瞎编情境,故弄玄虚”。课堂教学不同于商品,不需要这种华而不实的“包装”。

(二)情境设计存在缺陷,没有提炼出数学问题,缺少思维性、挑战性

“年月日”一课,教师设计猜谜语导入: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他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学生兴致很高,很容易猜出谜底,大声喊道:“日历”,教师仅借此引出课题,然后便丢掉该情境。我们细想想,这个谜语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至少要让学生说一说理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三百六十五件衣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拓展到:有没有三百六十六件衣服的时候?每天脱掉一件,一个月脱掉多少件?我们创设的情境缺少问题意识,更缺少思维性与挑战性。

(三)生活情境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感觉陌生

如,人教版三年级“年月日”,让学生说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其中,申奥成功在___年7月13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感觉很陌生。再如,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课,教材呈现了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的金牌对比,通过观察进行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第14

届亚运会是2002年举行的,而现在第16届亚运会都进行

完了,显然学生对该情境不感兴趣,因为情境缺少时代性,分析数据的价值也很难让学生去体验。对于这些教材中过

时的情境,教师可加以改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接近

学生生活的情境。

(四)问题情境指向不明确,缺少启发性。

一位教师教学新人教版“租车方案与购票方案”一课。教师创设情境:“寒假快到了,学校计划在寒假之前开展

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咱们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你

们愿意去吗?”(学生答:愿意。)教师接着问:“那我们

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结果学生气氛活跃,有的学

生说不要随地吐痰,有的学生说租车,还有的学生说座位

够不够,消费问题,伙食问题。在教师的一再启发下,有

的学生才说出买票问题。反思一下教师创设的情境,造成

五花八门的答案、难以收场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们去参观时应考虑哪些问题?”这一问题指向不够明确。

另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创设“问题”,从不考虑该问题是否具有诱导性和启发性。如,教学中存在教师满堂问、预设不足、缺少问题的逻辑关系、问题设计肤浅等现象。这些问题的设计首先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自然无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没有问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自然就缺少启发性。

(五)直观情境缺少科学性,对数学规律与概念存在误导作用

直观情境教学又称实物教学、形象教学。教学中的实物或模型教具演示、操作、实验测量以及图片、图画、影视片段、动画演示等直观模象都是直观情境教学。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能由想象的媒介进入到记忆、理解的领域。”在数学课中,这种直观学具的操作、演示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但是,由于教师设计直观情境缺少科学性,也就对数学教学存在误导作用。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围三角形,通过对比“围成的”与“围不成的”两种情况,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教学中生成了这样的问题:面对边长为3、5、8这样的数据时,学生出现了争议:有的说可以围成,有的说围不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呢?问题应该出在哪里呢?因为小棒是有粗细的,而线段是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