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地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果科类:工科
申报等次:一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基于“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教学理念,形成了“3+1”校企协同“地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SPOC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托“三位一体”实践平台,贯彻个性化人才培养思想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2)设计了不同层次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能力提升”贯穿于地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全过程,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的17个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室、野外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满足了学生不同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梯次”的实践教学设计是切实有效的。
(3)建立了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机制。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将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提升、企业文化熏陶、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养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人才的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成长。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高等教育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科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的背景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势在必行。
本成果聚焦工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差的关键问题,以提高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基于“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的教学理念,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目标,针对按通用标准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分析测试人才与行业需要的地质分析人才不接轨的问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地质找矿及能源环境领域急需地质分析人才的需求,经过开展地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形成了“3+1”型“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地质分析卓越计划”)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试点,2013年纳入国家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注重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地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的17个稳定的校外工程实践培训基地,为学生在企业长达一年的学习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保障。
(2)基于“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的教学理念,重构了课程体系。通过深入行业调研,明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出版配套教材,增加了行业岗位对学生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实践环节,解决了原有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与行业需求不接轨的问题。通过系统设计不同层次实践教学环节,搭建校内实验、野外实习和校外工程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结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化教学环境,采用SPOC、“微视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人才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双导师制”模式下的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将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提升、企业文化熏陶、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精神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人才的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成长。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成果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的“地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率稳步提升。
(2)通过采用“双导师制”模式下的多元化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成为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成功范例,值得大力推广。
(3)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了教学论文30篇,出版了教材8部。所建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和MOOC课程相继在全校多个专业推广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4)基于与实践基地的学科融合,形成了校企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良好机制,提升了教学水平。
(5)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协作单位的网站都深度报道了实施“地质分析卓越计划”的成效,研究成果还多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交流或成果展示,并在2014年全校本科教育教学会议上做大会发言。